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807555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31990.9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号:

CN108310232A

公开日:

2018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2

主分类号: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2

申请人: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忠青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开发区万杰路121号(院内1幢204室)

优先权:

CN20171003199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偏头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动性头痛。在美国,偏头痛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为10~17亿美元。在我国也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头痛可出现于围绕头或颈部的任何部位,可位颞侧、额部、眶部。多为单侧痛,也可为双侧痛,甚至发展为全头痛,其中单侧痛者约占2/3。头痛性质往往为搏动性痛,但也有的患者描述为钻痛。疼痛程度往往为中、重度痛,甚至难以忍受。往往是晨起后发病,逐渐发展,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偏头痛先兆可不伴头痛出现,称为偏头痛等位症。多见于儿童偏头痛。有时见于中年以后,先兆可为偏头痛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头痛很轻或无头痛。也可与头痛发作交替出现,可表现为闪光、暗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复发性眩晕、偏瘫、偏身麻木及精神心理改变。如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前庭性梅尼埃病、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有跟踪研究显示,为数不少的以往诊断为梅尼埃病的患者,其症状大多数与偏头痛有关。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川芎【别名】芎藭、小叶川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着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性味】辛,温。【归经】 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5g。【注意】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葛根【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不可多服,恐损胃气。夏日表虚汗多尤忌。【摘录】《中华本草》。

延胡【别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索。【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性味】 辛、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 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牛膝【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性味】苦、酸,平。【归经】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地龙【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来源】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 咸,寒。【归经】归肝、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 脾胃虚寒不宜服,孕妇禁服。【摘录】《中华本草》。

细辛【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性味】 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白芷【别名】 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 阴虚血热者忌服。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摘录】《中华本草》。

天麻【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春季4~5月间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月间采挖的为“冬麻”,质量较好。挖起后趁鲜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摊开晾干。【性味】 甘,平。【归经】 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摘录】《中华本草》。

钩藤【别名】 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 、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性味】 甘,凉。【归经】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注意】最能盗气,虚者勿投。【摘录】《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偏头痛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川芎25份、葛根10份、延胡9份、牛膝9份、地龙9份、细辛3份、白芷9份、天麻9份、钩藤10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偏头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偏头痛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反复发作,每次可以持续4 h以上,头痛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为主,痛势悠悠,时作时止,重者见头晕、恶心、纳差、畏光和畏声等。各项辅助检验确认无器质性病变,并排除外伤、炎症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中医诊断标准头痛:头部疼痛、头晕、面色暗、胸闷、胁胀、口燥渴、舌质紫暗、舌体瘀斑、苔薄黄、脉细弦。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疗程1个月。

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每晚睡前1片,疗程10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发作期疗效评价

治愈:用药24h内疼痛消失,48h内头痛无再次发生;

有效:用药24h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48h内并维持疼痛减轻;

无效:用药72h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3.2 疗效标准预防性治疗疗效评价

利用头痛日记记录治疗前后头痛每4周平均发作次数、每4周平均头痛天数以及头痛程度的分级,并根据积分法判定疗效。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95%以上 。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75%而小于9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30%而小于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小于30%。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严重不良反应例 治疗组 46 18 9 13 6 86.95% 0 对照组 46 13 8 10 15 67.39% 0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偏头痛,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川芎25克、葛根10克、延胡9克、牛膝9克、地龙9克、细辛3克、白芷9克、天麻9克、钩藤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偏头痛。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川芎25克、葛根10克、延胡9克、牛膝9克、地龙9克、细辛3克、白芷9克、天麻9克、钩藤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偏头痛。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川芎25克、葛根10克、延胡9克、牛膝9克、地龙9克、细辛3克、白芷9克、天麻9克、钩藤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偏头痛。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31990.9 (22)申请日 2017.01.17 (71)申请人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开发区万杰路 121号 (院内1幢204室) (72)发明人 高忠青 (51)Int.Cl. A61K 36/8988(2006.01) A61P 25/06(2006.01) A61K 35/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它 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

2、材制备而成: 川芎25 份、 葛根10份、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 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份。 临床实验证明, 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偏头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310232 A 2018.07.24 CN 108310232 A 1.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 成: 川芎25份、 葛根10份、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 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偏头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方法为: 称取: 川芎25 份、 葛根10份。

3、、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份; 加8倍量 水, 煎煮1.5小时, 过滤; 滤渣加6倍量水, 煎煮1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浓缩至120份, 即得煎 剂; 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方法为: 称取: 川芎 25份、 葛根10份、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份; 加10倍 量水, 煎煮2小时, 过滤; 滤渣加8倍量水, 煎煮1.5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包装, 即 得散剂; 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4.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方法为: 称取: 川芎 25份、 葛根10份、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份; 加6倍 量水, 煎煮3次, 每次煎煮1小时, 合并煎煮液, 浓缩, 干燥, 装入胶囊壳, 即得胶囊剂; 上述份 均是指重量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10232 A 2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动性头痛。 在美国, 偏头痛造成的社会经济 负担为1。

5、017亿美元。 在我国也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 学习和生活。 多数患者有 家族史。 头痛可出现于围绕头或颈部的任何部位, 可位颞侧、 额部、 眶部。 多为单侧痛, 也可 为双侧痛, 甚至发展为全头痛, 其中单侧痛者约占2/3。 头痛性质往往为搏动性痛, 但也有的 患者描述为钻痛。 疼痛程度往往为中、 重度痛, 甚至难以忍受。 往往是晨起后发病, 逐渐发 展, 达高峰后逐渐缓解。 偏头痛先兆可不伴头痛出现, 称为偏头痛等位症。 多见于儿童偏头 痛。 有时见于中年以后, 先兆可为偏头痛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头痛很轻或无头痛。 也可与 头痛发作交替出现, 可表现为闪光、 暗点、 腹痛、 腹泻、。

6、 恶心、 呕吐、 复发性眩晕、 偏瘫、 偏身麻 木及精神心理改变。 如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 前庭性梅尼埃病、 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 有跟 踪研究显示, 为数不少的以往诊断为梅尼埃病的患者, 其症状大多数与偏头痛有关。 0003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川芎 【别名】 芎藭、 小叶川芎。【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夏季当茎上 的节盘显着突出, 并略带紫色时采挖, 除去泥沙, 晒后炕干, 再去须根。【性味】 辛, 温。【归经】 归肝、 胆、 心包经。【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胸 胁刺痛, 跌扑肿痛, 头痛, 风湿痹痛。。

7、【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925g。【注意】 阴虚火旺, 上盛 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 0004 葛根 【别名】 葛藤、 粉葛、 干葛、 葛麻藤。【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 燥根。 秋、 冬二季采挖, 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 干燥; 甘葛藤习称 “粉葛” , 多除去外皮, 用硫黄熏后, 稍干, 截段或再纵切两半, 干燥。【性味】 甘、 辛, 凉。【归经】 归脾、 胃经。【功能主 治】 解肌退热, 生津, 透疹, 升阳止泻。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项背强痛, 口渴, 消渴, 麻疹不透, 热痢, 泄泻; 高血压颈项强痛。【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915g。。

8、【注意】 不可多服, 恐损胃气。 夏日表虚汗多尤忌。【摘录】中华本草 。 0005 延胡 【别名】 玄胡素、 元胡、 延胡索。【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须根, 洗净, 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 取出, 晒干。【性味】 辛、 苦, 温。【归经】 归肝、 脾经。【功能主治】 活血, 利气, 止痛。 用于胸胁、 脘腹疼痛, 经闭痛经, 产 后瘀阻, 跌扑肿痛。【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9g。【注意】 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 0006 牛膝 【别名】 怀牛膝、 牛髁膝、 山苋菜、 对节草、 红牛膝、 杜牛膝、 土牛膝野生品。 【来源】 本品。

9、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 捆成小把, 晒至干皱后, 将顶端切齐, 晒干。【性味】 苦、 酸, 平。【归经】 归肝、 肾经。【功能主治】 补肝肾, 强筋骨, 逐瘀通经, 引血下行。 用于腰膝酸痛, 筋骨无力, 经闭症瘕, 肝阳眩晕。【用法用量】 内 服: 煎汤, 4.59g。【注意】 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310232 A 3 0007 地龙 【别名】 蚯蚓、 蛐蟮、 曲虫、 土蟺、 赤虫。【来源】 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 通 俗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一种习称 “广地龙” , 后。

10、三种习称 “沪地 龙” 。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 沪地龙夏季捕捉, 及时剖开腹部, 除去内脏及泥沙, 洗净, 晒干 或低温干燥。【性味】 咸, 寒。【归经】 归肝、 脾、 膀胱经。【功能主治】 清热定惊, 通络, 平喘, 利 尿。 用于高热神昏, 惊痫抽搐, 关节痹痛,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肺热喘咳, 尿少水肿, 高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4.5-9g。【注意】 脾胃虚寒不宜服, 孕妇禁服。【摘录】中华本草 。 0008 细辛 【别名】 小辛, 细草, 少辛, 独叶草、 金盆草, 山人参。【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 物北细辛、 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前二种习称 “辽。

11、细辛” 。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 除去泥沙, 阴干。【性味】 辛, 温。【归经】 归心、 肺、 肾经。【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 温 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 头痛, 牙痛, 鼻塞鼻渊, 风湿痹痛, 痰饮喘咳。【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13g。【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 0009 白芷 【别名】 薛、 芷, 芳香, 苻蓠、 泽芬, 白茝, 香白芷。 【来源 】 本品为伞型科植物 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夏、 秋间叶黄时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 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 辛, 温。【归经】 归胃、 大肠、 肺经。【功能主治】 散风除湿, 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

12、 用于感冒头 痛, 眉棱骨痛, 鼻塞, 鼻渊, 牙痛, 白带, 疮疡肿痛。【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9g。【注意】 阴 虚血热者忌服。 当归为之使。 恶旋覆花。【摘录】中华本草 。 0010 天麻 【别名】 赤箭、 木浦、 明天麻、 定风草根、 白龙皮。【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 干燥块茎。 春季45月间采挖为 “春麻” ; 立冬前910月间采挖的为 “冬麻” , 质量较好。 挖起 后趁鲜洗去泥土, 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 刮去外皮, 水煮或蒸透心, 切片, 摊开晾干。【性味】 甘, 平。【归经】 归肝经。【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止痉。 用于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 小儿惊风, 癫 痫抽搐。

13、, 破伤风。【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9g。【注意】 使御风草根, 勿使天麻, 二件若同用, 即令人有肠结之患。【摘录】中华本草 。 0011 钩藤 【别名】 双钩藤、 鹰爪风、 吊风根、 金钩草、 倒挂刺。【 来源 】 本品为茜草科植 物钩藤、 大叶钩藤 、 毛钩藤、 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秋、 冬二季采收, 去叶, 切段, 晒干。【性味】 甘, 凉。【归经】 归肝、 心包经。【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 息风定惊。 用于头痛 眩晕, 感冒夹惊, 惊痫抽搐, 妊娠子痫; 高血压。【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12g。【注意】 最能 盗气, 虚者勿投。【摘录】中华本草 。 0。

14、012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 达 到安全有效治愈偏头痛的目的。 001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 川芎25份、 葛根10份、 延胡9份、 牛膝9份、 地龙9份、 细辛3份、 白芷9份、 天麻9份、 钩藤10份。 0015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偏头痛患者92例, 随机分为治疗 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 治疗组男25例, 女21例,。

15、 平均年龄40岁; 对照组男23例, 女23例, 平均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310232 A 4 年龄45岁。 2组性别、 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0016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偏头痛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反复发作, 每次可以 持续4 h以上, 头痛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为主, 痛势悠悠, 时作时止, 重者见头晕、 恶心、 纳 差、 畏光和畏声等。 各项辅助检验确认无器质性病变, 并排除外伤、 炎症及其他疾病所致的 头痛。 中医诊断标准头痛: 头部疼痛、 头晕、 面色暗、 胸闷、 胁胀、 口燥渴、 舌质紫暗、 舌体瘀 斑、 苔薄黄、 。

16、脉细弦。 0017 2、 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 每日2次。 疗程1个月。 0018 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 每晚睡前1片, 疗程10天。 0019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发作期疗效评价 治愈: 用药24h内疼痛消失, 48h内头痛无再次发生; 有效: 用药24h内头痛症状从中度、 重度减轻到轻度, 48h内并维持疼痛减轻; 无效: 用药72h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0020 3.2 疗效标准预防性治疗疗效评价 利用头痛日记记录治疗前后头痛每4周平均发作次数、 每4周平均头痛天数以及头痛程 度的分级, 并根据积分法判定疗效。 0。

17、021 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 体征积分改善大于95%以上 。 0022 显效: 临床症状、 体征积分改善大于75%而小于90%。 0023 有效: 临床症状、 体征积分改善大于30%而小于70%。 0024 无效: 临床症状、 体征积分改善小于30%。 0025 3.3 治疗结果见表1。 0026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 治疗组4618913686.95%0 对照组46138101567.39%0 可见, 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偏头痛, 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

18、说明本发明。 0028 实施例1 称取: 川芎25克、 葛根10克、 延胡9克、 牛膝9克、 地龙9克、 细辛3克、 白芷9克、 天麻9克、 钩 藤10克; 加8倍量水, 煎煮1.5小时, 过滤; 滤渣加6倍量水, 煎煮1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浓缩 至120克,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29 用于治疗偏头痛。 口服, 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310232 A 5 0030 实施例2 称取: 川芎25克、 葛根10克、 延胡9克、 牛膝9克、 地龙9克、 细辛3克、 白芷9克、 天麻9克、 钩 藤10克; 加10倍量水, 煎煮2小时, 过滤; 滤渣加8倍量水, 煎煮1.5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浓 缩, 干燥, 包装,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31 用于治疗偏头痛。 口服, 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0032 实施例3 称取川芎25克、 葛根10克、 延胡9克、 牛膝9克、 地龙9克、 细辛3克、 白芷9克、 天麻9克、 钩 藤10克; 加6倍量水, 煎煮3次, 每次煎煮1小时, 合并煎煮液, 浓缩, 干燥, 装入胶囊壳, 即得符 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3 用于治疗偏头痛。 口服, 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310232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