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一种活检装置,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活检针, 所述活检针构造成与微创手术例如内窥镜活检术相结合以用于收集组 织、流体和/或细胞样本。
背景技术
在医学诊断实践中,经常需要执行活组织检查(活检)以移除患 者的组织或流体样本用于病理研究。例如,活检能够有效用于诊断各 种形式的癌症和影响局部组织区域的其它疾病。活检术可以用于从肌 肉、骨骼和器官例如肝或肺中获取组织和/或流体样本。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通过创伤性手术过程获得活检样本。然而,例如细针抽吸和细针 活检这样的微创活检术通常是优选的,原因在于这样的手术对患者造 成的创伤较小。
细针抽吸(FNA)和细针活检(FNB)的程序通常包括将活检针 用于收集目标样本。提供的图1和图2图解了目前可供用于在活检术 中使用的活检针100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针100包括轴102部 分,所述轴102部分从针100的近端(未示出)延伸到针100的远侧 切削端104。远侧切削端104包括斜切的前端106,从而形成用于刺穿 待采样的组织的、相对尖锐的尖端部分110。针100的远侧切削端104 可以构造成用以切削和/或刮擦掉目标组织,以便收集细胞、组织或者 碎块。为了对目标区域进行采样,通过定位在患者体内的器械可以将 活检针100引导到待采样的组织。所述器械可以与内窥镜、导管和/ 或医疗装置的插入器械一起使用。如图所示,例如针100可以定位在 内窥镜装置的护套108内,以使得活检针100可以从护套108缩回和 延伸。
一旦(经由远侧切削端104)接触到待采样的组织,即可将组织 样本收集在轴102的管腔112内。在某些装置中,针100可以从护套 108延伸并且经由弹簧机构(未示出)伸入到目标组织中,以使弹簧 向针100施加力,继而将远侧切削端104推入到目标组织中。一旦与 目标组织相接触,远侧切削端104即可使组织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组织 分离并且将分离的组织收集在管腔112内,这样可以得到“取芯”样 本(例如,以类似形式一起保持在其原位的多个完好的毗邻细胞)。附 加地,或者可选地,可以对针100的近端施加抽吸,以便通过针100 的远侧切削端104抽吸样本(例如细胞、组织等)并且将其抽吸到管 腔112中。
通常,FNA和/或FNB的目的是获取足够的组织以允许完成诊断。 目前,不同的针尖端构造被用于收集不同的样本类型(例如,对组织 学有用的完好多细胞样本、对细胞学有用的细胞和碎块等)。然而,多 种现有的活检针在收集样本时效率较低。例如,某些针仅仅使用它们 的管腔内径的大约一半或者更少来获取组织。此外,某些现有的针尖 端设计通常会导致目标组织的撕裂,这可能会得到较不理想的取芯样 本以及对周围的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这可能会患者造成需要进一 步治疗的其它并发症(例如内出血、淤血等)。
获得了完整的圆柱形的组织或者“全芯(fullcore)”组织的某些 装置难以收回组织和/或难以保持组织的物理状态以便提供组织状况 的准确评估。例如,某些针在组织收集期间依赖于刮擦和/或破碎技术, 这可能会导致损坏组织样本。根据诊断,组织的物理特性例如细胞或 组织的排列或取向可以与化学特性或生物特性(例如存在恶性肿瘤细 胞或者副产物)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而且,目前的针尖端设计可能不足以用于活检特定类型的组织。 例如,某些病变具有特定的纤维性(例如胰腺囊性病变)、难以刺入并 且难以从中获得适当的活检。某些斜切设计例如针100的标准斜切切 削端可以首先刺入目标病变的一部分,但随后可能会由于不恰当的尖 端设计而从目标病变偏离或偏移和/或无法完全刺入病变,这导致组织 样本欠佳并且甚至可能会对周围的组织或者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另外, 现有的斜切设计可能会因不恰当的尖端设计而只能切掉目标组织的一 部分且无法将一部分乃至全部的样本组织收集到针的管腔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构造成用以最大化组织采 样获得量并且还确保收集到采样组织的内聚单元,由此克服现有活检 针的缺陷,即现有的活检针在收集过程期间提供的样本量不足以用于 进行分析和/或会损伤样本。本公开的活检针能够通过提供特定的远侧 切削端来克服现有的针的缺陷,所述特定的切削端构造成用以收集全 芯的组织样本并且保持全芯完好。更具体地,远端至少包括第一尖端 部分和第二尖端部分,所述第一尖端部分和所述第二尖端部分在针的 本体的任一侧上彼此径向相对。第一尖端部分比第二尖端部分长,从 而导致在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之间延伸的切削刃的表面积增加,尤其 是在与常规活检针的斜切前向远端的切削表面相比时(例如,参见图 1和图2中的针)。另外,因为第一尖端部分比第二尖端部分长,所以 第一尖端部分构造成用以在小阻力或者无阻力的条件下首先刺入待采 样的组织,而且将样本组织引导到活检针的管腔中。在朝向管腔引导 组织时,第二尖端部分进一步构造成用以捕获更多的组织并且将其朝 向管腔引导,以便在与组织接触时由切削刃切除组织。通过增加有效 切削表面积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的错列构造,本公开的活检 针能够以受控的方式将组织引导到管腔中并且最大化获取的组织量, 特别是在抽吸时。
在某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大体包括长 形管状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具有从本体的近侧开口端贯 穿本体延伸至本体的远侧开口端的管腔。远端包括从其延伸的第一和 第二尖端部分。第一尖端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尖端部分的长度,以使 得第一尖端部分构造成用以在第二尖端部分之前接触并且接合待采样 的组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尖端部分由相对于本体的纵向轴线倾斜的、 特定的第一组斜交磨削部形成,第二尖端部分由相对于本体的纵向轴 线倾斜的、特定的第二组斜交磨削部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 斜交磨削部包括相对于本体的纵向轴线倾斜的第一角和第二角以及相 对于本体的外表面倾斜的回切角,以用于在活检术期间插入和收回针 的过程中提供顺畅的针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斜交磨削部包 括相对于本体的纵向轴线倾斜的第三角和第四角。第一组斜交磨削部 的第一角和第二角可以小于第二组斜交磨削部的第三角和第四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还包括至少一个曲线切削刃,所述曲线切 削刃从第一尖端部分延伸到第二尖端部分,其中,切削刃构造成用以 在与组织接触时切除组织。另外,第一尖端部分和第二尖端部分中的 每一个都限定了针尖,所述针尖构造成用以刺入待采样的组织并且进 一步将组织朝向本体的管腔引导,以便在切削刃与组织接触时由切削 刃切除组织。
本公开的活检针可以与微创手术例如内窥镜活检术结合使用。例 如活检针可以与内窥镜活检装置譬如针吸活检输送装置相兼容,所述 针吸活检输送装置构造成用于超声内镜手术或超声支气管内镜手术。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包括一种用于针吸活检的装置。所述装置包 括可调节的输送手柄系统,所述可调节的输送手柄系统包括输送手柄, 所述输送手柄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内管腔,所述内管腔构造成用以接收 多个可更换的针子组件中的一个。可调节输送手柄系统还包括护套, 所述护套联接到手柄的远端并且具有与输送手柄的内管腔流体连通的 管腔。所述装置还包括针子组件,所述针子组件可移除地布置在输送 手柄的内管腔和护套的管腔内,所述针子组件包括可更换的活检针。 活检针通常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长形管状本体并且具有从本体的近侧 开口端贯穿本体延伸至本体的远侧开口端的管腔。远端包括从其延伸 的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第一尖端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尖端部分的长 度,以使得第一尖端部分构造成用以在第二尖端部分之前接触并接合 待采样的组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更换的针的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彼此径向相 对并且分别由特定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斜交磨削部形成,所述第一组斜 交磨削部和第二组斜交磨削部相对于本体的纵向轴线倾斜。在一些实 施例中,可更换的针的远端还包括第一曲线切削刃和第二曲线切削刃, 所述第一曲线切削刃和第二曲线切削刃彼此径向相对并且从第一尖端 部分的多个部分延伸到第二尖端部分的多个部分。切削刃构造成用以 在与组织接触时切除组织。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检针还包括围绕本体 的一部分的夹头并且其直径足以防止本体完全穿过可调节的输送手柄 系统的护套的远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检针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活检针的剖视图。
图3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图3和图4中的活检针的远端的放大的侧剖面图。
图6是图3和图4中的活检针的远端的仰视图。
图7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的远端的可选实施例的放大的侧剖面 图。
图8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装置的透视图,其包括可调节的输送手 柄以及用于接收可更换的活检针并与之一起使用的护套。
图9是图8中的装置的针子组件的示图。
图10是图9中的针子组件的针保护器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的活检针子组件的近端处的针头接口的剖视图。
图12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的透视图。
图13A是存放在图8的护套内的图12的活检针的局部剖视的侧 视图。
图13B是图12的活检针从图8的护套中延伸的局部剖视的侧视 图。
图14是示出了利用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收集样本组织的初始状 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概述,本公开整体涉及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构造成用以 与微创手术例如内窥镜活检术相结合以收集组织、流体和/或细胞样 本。正如本文中更加详细介绍的那样,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可以应用 在超声内镜(EUS)和超声支气管内镜(EBUS)手术中,尤其是应用 在超声内镜细针抽吸(FNA)、超声内镜细针活检(FNB)、超声内镜 取芯和超声支气管内镜手术中,以用于从目标部位获取组织标本。然 而,应当理解的是,活检针可以应用在其它的微创手术中,并不局限 于EUS和/或EBUS手术。
在一方面,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长形管状本 体以及从本体的近侧开口端贯穿本体延伸至本体的远侧开口端的管 腔。远端至少包括第一尖端部分和第二尖端部分,所述第一尖端部分 和第二尖端部分在针体的任意一侧上彼此径向相对。第一尖端部分比 第二尖端部分长,从而导致在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之间延伸的切削刃 的表面积增加,尤其是在与常规活检针的斜切前向远端的切削表面相 比时(例如,参见图1和图2中的针)。
因为第一尖端部分比第二尖端部分长,所以第一尖端部分构造成 用以在小阻力或者无阻力的条件下首先刺入待采样的组织,并且进一 步将样本组织引导到活检针的管腔中。当朝向管腔引导组织时,第二 尖端部分捕获更多的组织并且将其引向管腔。在此过程期间,由切削 刃切除组织,从而产生连续的取芯活检样本。通过增加有效的切削表 面积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的错列构造,本公开的活检针能够 以受控的方式将组织引导到管腔中并且最大化获取的组织量,尤其是 在抽吸时。
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的特定的远侧切削端构造成用以在保持全芯 完好的同时收集全芯的组织样本。因此,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构造成 用以最大化组织采样的获得量并进一步确保收集采样组织的内聚单 元,以便提供更加完整的样本用于测试,这样可以改进诊断的准确性 和/或时效性。
图3和图4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200的远侧部分。如图所 示,针200通常包括具有管腔203的长形管状本体202,所述管腔203 从近侧开口端(未示出)贯穿本体202延伸至远侧开口端204。远端 204构造成用于收集并获取样本,所述样本包括但不局限于组织、流 体、和/或细胞样本。特别地,远端204被斜切成特定的构造,以便增 强针200在样本获取期间刺入和收集组织的能力。
远端204包括从远端延伸的第一尖端部分206和第二尖端部分 210,其中,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形成在针体202的相对侧 部上,以使得尖端部分彼此径向相对。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 均分别包括针尖208、212。针尖208、212构造成用以在组织采样过 程期间在相对小阻力或者无阻力的条件下刺入组织样本,并且还构造 成用以将组织朝向本体202的管腔203引导。
第一尖端部分206整体至少由第一斜交磨削部214(在针体202 的一侧上示出)形成,第二尖端部分210至少由第二斜交磨削部216 形成,其中,第一和第二斜交磨削部214、216彼此不同。不同的斜交 磨削部214、216导致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的长度不同。例 如,第一尖端部分206具有长度L1而第二尖端部分210具有长度L2。 长度L1和L2均从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与对应的尖端208、 212之间共享的弓形切削刃的顶端测量(如图6所示)。在图解的实施 例中,L1大于L2,以使第一尖端部分206较之第二尖端部分210明显 更长并且从顶端延伸得更远,使得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成错 列构造。由此,第一尖端部分206构造成用以在第二尖端部分210接 触并接合组织之前先行接触并接合组织,这提供了相关的优点,正如 将在本文中更加详细地介绍的那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尖 端部分206、21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毗邻相应针尖208、212的回切磨 削部218、220。除了其它的优点之外,回切磨削部218、220构造成 用以在活检术期间的插入和收回针的过程中提供顺畅的针通道,正如 在本文中更加详细地介绍的那样。
远端204还包括至少一个曲线或弓形的切削刃222,所述切削刃 222在第一尖端部分206和第二尖端部分210之间延伸。切削刃222 大体由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的第一和第二斜交磨削部214、 216形成。在组织收集过程期间,切削刃222构造成用以在与组织接 触时切除组织,并且进一步允许将被切除的组织样本转移到管腔203 中并与管腔203的内表面224相接触以用于获取。
图5是活检针200的远端204的放大的侧剖面图。如图所示,切 削刃222大体从第一尖端部分206的针尖208延伸至第二尖端部分210 的针尖212。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切削刃222可 以仅仅部分地在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和210的特定部分之间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回 切磨削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即,如图所示,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 206、210均分别包括回切磨削部218、220。每个回切磨削部218、220 都包括相对于针体202的外表面倾斜的回切角。例如,回切磨削部218 具有回切角A而回切磨削部220具有回切角B,其中,角A和B介于 15度至70度的范围内,而且更加优选地介于25度至45度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切角A和B是30度。
至少在第一尖端部分206上包括回切磨削部218可以确保在针的 运动和/或更换期间沿着护套或其它的输送装置包封件向下的顺畅的 针通道。例如,本公开的活检针200可以与输送装置譬如内窥镜装置 一起使用,以用于将针200输送到用于组织收集的目标部位。内窥镜 装置可以大体包括护套或者其它包封件,以用于使针200能够接近用 于收集组织的目标部位。因此,例如在更换针期间,重要的是针200 能够穿过输送装置的护套的内径而不会卡在护套的内壁上。当针前进 时,回切磨削部218的根部可以与护套的内径接相触并且减小在针200 的远端204尤其是第一尖端部分206的针尖208和护套之间的摩擦。 以这种方式,针200能够顺畅地循路通过护套,以离开护套的端部。 这种特征还使得在手术期间易于移除针和再次插入新的针,同时输送 装置的其余部分仍保持在患者体内。
图6是活检针200的远端204的仰视图,其图解了形成远端204 的斜交磨削部组。如图所示,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由第一组 和第二组特定的斜交磨削部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组特定的斜交磨削 部增强组织的刺入和收集。例如,第一尖端部分206由第一组特定的 斜交磨削部形成,所述第一组特定的斜交磨削部相对于针体202的纵 向轴线X倾斜。第一组斜交磨削部至少在本体202的一侧上包括第一 角C而在本体202的相对侧上包括第二角C’,其中,角C和C’均相 对于本体202的纵向轴线X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角C和C’可以 相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角C和C’可以不同。第一角C和第二角 C’介于5度至40度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C和第二角 C’介于5度至20度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角C和第二角 C’为15度。
类似地,第二尖端部分210由第二组特定的斜交磨削部形成,所 述第二组特定的斜交磨削部相对于针体202的纵向轴线X倾斜。第二 组斜交磨削部至少在本体202的一侧上包括第三角D而在本体202的 相对侧上包括第四角D’,其中,角D和D’均相对于本体202的纵向 轴线X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角D和D’可以相同。在其它的实施 例中,角D和D’可以不同。第三角D和第四角D’介于15度至40度 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角D和第四角D’介于20度至30 度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角D和第四角D’为25度。
在图解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组斜交磨削部彼此不同。例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角C和第二角C’(形成第一尖端部分206)大 约为15度而第三角D和第四角D’(形成第二尖端部分210)大约为 25度。因此,第一角C和第二角C’小于第三角D和第四角D’,从而 导致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具有不同的相关长度。例如,第一 尖端部分206具有长度L1(从尖端208至弓形切削刃222的顶端测量) 而第二尖端部分210具有长度L2(从尖端212至弓形切削刃222的顶 端测量),其中,L1大于L2。因此,第一尖端部分206较之第二尖端 部分210更长并且从远端204延伸得更远,以使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 206、210成错列构造并且第一尖端部分在组织收集期间在先。更具体 地,第一尖端部分206构造成在第二尖端部分210接触并接合组织之 前先行接触并接合待采样的组织。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的长 度L1和L2介于0.5mm至5mm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长度L1介于 2mm至3mm之间,长度L2介于0.5mm至1.5mm之间。在一个实施 例中,第一尖端部分206的长度L1大约为2.0618mm,第二尖端部分 210的长度L2大约为1.3mm。应当注意,可以操纵第一组和第二组斜 交磨削部,以便导致分别调节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的长度L1和L2。
活检针200的远端204的特定结构被构造成用以最大化样本采样 获得量并进一步确保收集采样组织的内聚单元,由此克服了现有活检 针(例如图1和图2中的针100)的缺陷。例如,在与现有活检针的 斜切前向远端相比时(例如Menghini、Franseen、Quicke等),通过 提供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的错列构造,增加了有效切削刃 222的表面积。另外,因为第一尖端部分206比第二尖端部分210长, 所以第一尖端部分206构造成用以在小阻力或者无阻力的条件下首先 刺入待采样的组织并且进一步将样本组织引导到活检针200的管腔 203中。如果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具有相同的长度,可以证 实的是更加难以首先刺穿组织样本,尤其是纤维性组织。而且,当朝 向管腔203引导组织时,第二尖端部分210还构造成用以捕获其它组 织并且将组织引向管腔203,以便在与组织接触时由切削刃222切除 组织。通过增加有效切削表面积以及使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 具有错列构造,本公开的活检针200能够以受控的方式将组织引导到 管腔中并且最大化组织获取量,尤其是在抽吸时。
应当注意的是,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并不局限于尖端部分的数量 (例如,两个尖端部分)。例如,图7是具有从远端延伸的至少四个尖 端部分的活检针300的远端304的可选实施例的放大的侧剖面图。如 图所示,针300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306、314(与针200类 似)、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306、314之间的另外的第三尖 端部分310和第四尖端部分(未示出),其中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306、 314在针体302的任意一侧上彼此径向相对,而第三和第四尖端部分 在针体302的任意一侧上彼此径向相对。如图所示,第一尖端部分306 比第三(和第四)尖端部分310长,第三(和第四)尖端部分310又 比第二尖端部分314长,以使远端304保持错列构造。包括更多的尖 端部分可以进一步增加在尖端部分之间形成的切削刃320、324的表面 积,这在对特定类型的可能表现为难以切削或者耐切削的组织(例如 纤维性组织)进行采样时尤为有利。
本公开的活检针可以与微创手术例如内窥镜手术结合使用。例如, 活检针可以与内窥镜活检装置例如针吸活检输送装置相兼容,所述针 吸活检输送装置构造成用于超声内镜手术或者超声支气管内镜手术。 例如,活检针可以兼容地适用于与在标题为“NeedleBiopsyDevice withExchangeableNeedleandIntegratedNeedleProtection(具有可 更换的针和一体的针保护件的针吸活检装置)”的美国公报 US2012/0116248、标题为“RapidExchangeFNABiopsyDevicewith DiagnosticandTherapeuticCapabilities(快速更换具有诊断和治疗能 力的FNA活检装置)”的美国公报US2011/0190662、标题为“Device forNeedleBiopsywithIntegratedNeedleProtection(用于具有一体的 针保护件的针吸活检的装置)”的美国公报US2010/0121218以及标题 为“NeedleBiopsyDevice(针吸活检装置)”的美国公报 US2010/0081965中讨论的示范性的内窥镜输送系统和方法一起使用, 因此通过全文引用将上述的每一篇专利文献的内容并入本文。
在图8中图解了用于与本公开的活检针一起使用的内窥镜输送装 置组件的示范性实施例。在标题为“NeedleBiopsyDevicewith ExchangeableNeedleandIntegratedNeedleProtection”的美国公报 US2012/0116248中更加详细地讨论了所述装置和具体的输送方法,因 此通过全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本文。所述装置的设计由操纵机构(输 送系统手柄10)和可移除的针子组件15构成。输送系统手柄10包括 近侧手柄构件10a、中部手柄构件10b、和远侧手柄构件10c。近侧、 中部和远侧手柄构件均包括内管腔并且联接在一起以限定纵向轴线, 由此使得内管腔稳定地连通并且延伸贯穿所联接的手柄构件的长度。 近侧手柄构件10a可滑动地布置在中部手柄构件10b的至少一部分上, 中部手柄构件10b可滑动地布置在远侧手柄构件10c的至少一部分上。 近侧手柄构件10a包括近侧手柄抓持件10a1和远侧手柄抓持件10a2。 输送手柄系统10还包括内手柄构件10d,所述内手柄构件10d布置在 中部手柄构件10b的内管腔中。
输送系统手柄10还包括联接到远侧手柄构件10c的远端的护套 14部件。该部件在更换针例如先前在本文所述的活检针期间提供了输 送系统手柄10和目标采样部位之间的通道。装置设计的模块化体现在 针对在病变或异常的部位处由内窥镜获取的每个单独的“送出”或抽 吸的样本,可以从装置的近侧手柄10a拆卸针子组件15。
输送系统手柄10包括两个长度调节结构,经由调整两个指旋螺栓 锁止机构来致动这两个长度调节结构。带螺纹的近侧指旋螺栓12和锁 止环33可动地布置在中部手柄构件10b的周围,旋松近侧指旋螺栓 12以松开锁止环33,锁止环33沿着中部手柄构件10b向远侧运动并 且经由近侧指旋螺栓12沿着中部手柄构件10b被紧固在所需的位置 处,以便允许用户实现针刺入到护套14的端部以外的设定深度。带螺 纹的远侧指旋螺栓13横向地布置在中部手柄构件10b的远侧部分处, 旋松远侧指旋螺栓13以使中部手柄构件10b向远侧和/或向近侧运动 并且被紧固,以便允许用户实现护套14延伸到内窥镜辅助通道的端部 以外的设定深度。
针子组件15至少由符合本公开的活检针(例如针200)构成。针 200的本体202的长度能够介于200mm至2500mm之间。在某些实施 例中,针体202的长度能够介于500mm至2000mm之间。在某些实 施例中,针体202的长度能够介于800mm至1800mm之间。在某些 实施例中,针体202的长度能够介于1640mm至1680mm之间。针子 组件15还包括针头接口17、针鲁尔接口18、针夹头226、针保护器 子组件9、探针接口20和探针轴22。
正如通常理解的那样,针200自身可以由多种基于金属的材料或 者基于聚合物的材料制成,所述基于金属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镍钛诺、 钴铬合金、不锈钢、金属合金、或其组合,所述基于聚合物的材料包 括但不限于聚醚醚酮、聚酰胺、聚醚砜、聚氨酯、聚醚共聚酰胺共聚 物、聚缩醛、聚四氟乙烯和/或其衍生物。应当理解的是,活检针并不 局限于任何特定规格(例如,外径)。例如,根据要收集的样本类型以 及要从中收集样本的目标部位,活检针可以介于10号规格至30号规 格之间,更加具体地介于15号规格至28号规格之间,即为12、14、 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号规格的针。
图9是图8中的装置的针子组件15的视图。在获取组织样本的过 程中,将针子组件15插入到输送系统手柄10的管腔内以及从输送系 统手柄10的管腔移除针子组件15。子组件15由探针接口20和探针 轴22部件构成,所述探针接口20和探针轴22部件经由常规的内鲁尔 接口螺纹固定地锁止在针200的针鲁尔接口18上,正如本领域技术人 员通常理解的那样。探针接口20可以经由任何已知的处理技术附接到 探针轴22,所述已知的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粘合或插入注模 成形。针200的阴鲁尔接口包括匹配的鲁尔接口螺纹细部,探针接口 20可以紧固到所述匹配的鲁尔接口螺纹细部上。本公开的针鲁尔接口 18元件可以经由例如粘合剂粘合或者插入注模成形这样的多种处理 技术附接到针轴的近端。
可移除的针子组件15还包括针夹头226。该针夹头226的功能是 在更换针期间提供一种使针体202在输送系统的护套14内居中的装置 并且提供一种用于在一旦针200已经解锁并且从输送系统手柄收回之 后就将针保护器子组件固定并且锁止到针200的远端204的机构。本 公开的针夹头226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处理技术附接到针体202的位 于针200的远端204附近的部分,所述任何已知的处理技术包括但不 限于粘合剂粘合、激光焊接、电阻焊接、插入注模成形及其组合。针 夹头226可以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镍钛诺或其合金)或者聚合 物材料(例如但不限于聚缩醛、聚氨酯、聚醚共聚乙酰胺、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其衍生物)制成。
图10示出了本公开的处于针200的远端204处的锁止位置中的针 保护子组件9的设计实施例。针保护子组件9由两个针保护器(NP) 接口半体(整体标记为23)构成,所述两个针保护器(NP)接口半 体23在针保护器(NP)护套部件24的近端上相互粘接在一起。可选 地,NP接口半体23可以卡合在一起或者可以插入注模成形在NP护 套24上,以便在组件中提供这些部件之间的牢固的接合/附连。针保 护子组件9还包括针保护器(NP)接口O形环部件25。O形环部件 位于以组装的NP接口半体23的中心内的凹陷切口中。NP接口O形 环25与针夹头226相结合地提供了用于将NP子组件9锁止到针200 的端部上的机构,所述针夹头226固定地附接到针体102的位于针200 的远端204附近的部分。以这种方式,一旦针已经从输送系统手柄移 除,则包括本文中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206、210的远侧切削端 204即被保护、覆盖和遮蔽。例如,在从目标部位获取样本时,可以 移除针200,以便接近用于测试和诊断过程的采样材料。可以从输送 系统手柄10连续地收回针200,以使针夹头226接触到NP接口O形 环25并进一步拉动NP子组件9与针头接口17脱离,从而使得从输 送系统手柄10完全移除针200并且NP护套24包封针200的远端204, 以便防止意外的“针刺”。此外,操作者随后可以从针200的远端204 拉回NP子组件9,以便收集存储在针200的管腔内的采样材料。因 此,NP子组件9构造成用以沿着针200的长度平移,以便在获取之 后以及在针200已从输送系统手柄10完全移除时允许操作到针200 的远端204。
参照图11,大体图解了针子组件的针头接口17的实施例。针头 接口17提供了一种机构,所述机构构造成用以将可移除的针子组件 15通过接口壳体27以及拇指锁28部件锁止到输送系统手柄10中并 且提供了将如图10所示的针保护子组件9锁止到输送系统装置手柄 10中的装置。如图11所示,针头接口部件17固定地附接到针鲁尔接 口18和针体202。本公开的针头接口元件17可以经由例如粘合剂粘 合或者插入注模成形这样的多种处理技术附接到针鲁尔接口部件18 的远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优选的是在手术期间切换针,同时仍然保持 接近目标部位。图8的输送系统构造成允许快速更换针,并且不需要 从视野中移除输送系统,正如在美国公报US2012/0116248中更加详细 描述的那样,因此通过全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本文。相应地,护套14 可以无限期地保持在目标部位处,同时允许更换多个针。由本公开的 输送系统提供的快速更换针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活检术所需的时 间量,这样可以在特定的手术期间减少所需的麻醉剂量,从而使患者 更安全。另外,不是每个针都需要新的活检装置,在现有的活检装置 和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因此,本公开的输送系统和可更换 的针能够通过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而削减成本。
图12是活检针的位于远端附近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如图所示,针 200还包括夹头226,所述夹头226联接到针体202的一部分。针夹头 226的长度可以介于2mm至10mm之间,但更优选地是介于3.5mm 至5mm之间。优选的是,根据针200的规格,针夹头226的外径介 于0.030英寸至0.080英寸之间,但更优选地是介于0.040英寸至0.070 英寸之间。针夹头部件226可以在其近端和远端处倒角。在某些实施 例中,可能优选的是相对于针200的纵向轴线X倾斜的针夹头226的 倒角介于15度至80度之间,但更优选地是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 针夹头226的两个端部上的倒角可以在更换针期间通过针保护器子组 件9提供顺畅的锁止和解锁。
针夹头226位于与针200的远端204间隔一定距离的设定点处。 从针的远端204至针200上的近侧夹头位置的距离可以介于6cm至 12cm之间,但更优选地是介于7cm至9cm之间,并且更优选地是位 于距针200的端部8cm处。这样确保在针相对于护套的远端14a延伸 到最大延伸距离(即8cm)时,夹头226不会离开护套14的端部,正 如图13A和13B所示。
在图解的实施例中,针体202的毗邻远端204的部分228可以包 括用以增强针200的回声特性的实施例。例如,能够通过但不限于在 毗邻远端204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尖端部分的预定长度上使针的端部粗 糙化来制造这种回声增强区域228。回声增强区域228的长度可以介 于2mm至20m之间,但更优选地是介于10mm至15mm之间。可以 通过微喷砂处理赋予针体202回声增强的图案228,由此提高在内窥 镜超声条件下针的可见性,所述微喷砂处理使得针的表面在特定长度 上变粗糙。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从针的表面上移除材料来实 现针200的回声增强区域228,以便提供更大的反射率和增强的反射 信号。然而,可以设想的是从可推动能力的角度看,移除材料并未降 低针的性能或者妨碍针的获取所需样本的能力。
图13A和13B是图12的活检针200在图8的输送系统的护套14 内存储和延伸的部分剖视的侧视图。参照图13A,示出针200被装载 在护套14内,其中,装置手柄处于完全缩回位置并且准备好延伸到目 标部位以用于收集样本。在该示例中,针200的远端204位于护套14 的远侧渐缩端14a的近侧。图13B示出了当针如箭头230所示平移到 完全延伸位置时针200和针夹头226相对于护套14的位置。在完全延 伸位置中,针夹头226保持被容置在护套14内,位于渐缩的远侧尖端 近侧,由此防止针200从护套14伸出超过设定距离。
重要的是,尤其是在组织收集过程和/或针的更换期间,针200能 够穿过输送装置的护套14的内径且不会卡在护套14的内壁上。当针 前进时,第一尖端部分206上的回切磨削部218的根部例如可以与护 套14的内径接触并且减小针200的远端204尤其是第一尖端部分206 的针尖208与护套14之间的摩擦。以这种方式,针200能够顺畅地循 路通过护套以离开护套的端部。
图14是图解了利用活检针200开始收集样本组织的透视图。如图 所述,在输送到目标部位时,针200可以从护套14延伸。操作者(例 如医师或者其它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随后即可使针200的远端204 朝向待采样的目标组织232前进(借助或者不借助超声技术的使用均 可)。如图所示,因为第一尖端部分206较之第二尖端部分210具有更 大的总长,所以远端204的第一尖端部分206的针尖208接触并接合 组织232,正如箭头234表示。第一尖端部分206构造成用以刺入组 织232并且进一步沿着朝向管腔203的方向引导组织样本236,正如 箭头238所示。在将针进一步推入到目标组织232中时,第二尖端部 分210构造成用以捕获并抓持其它组织,所述第二尖端部分210设置 成位于第一尖端部分206之后,否则所述其它的组织将偏离第一尖端 部分206并且可能会完全错过管腔203,在某些现有的针尖端的设计 中就是这样的情况。例如,当在由第一尖端部分206的尖端208开始 刺穿之后由切削刃222切除组织时,切掉的组织可能卷曲离开第一尖 端部分208。随后,更短的第二尖端部分210被构造成用于捕获和收 集偏离的切除组织,如箭头240所示,并且进一步刺入目标组织232, 由此将组织样本236朝向管腔203引导,并且在与组织样本236接触 时由切削刃22进一步切除,如箭头242所示。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 全芯样本。在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可以通过管腔203从近端传送至远 端204,以便向目标组织232提供抽吸力而且还有助于经由抽吸收集 和获取组织样本238。
尽管在本文中描述并且阐释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将易于设想各种其它的装置和/或结构以用于实施在本 文中描述的功能和/或获得在本文中描述的结果和/或一个或多个优 点,并且每一个这样的变型和/或修改方案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更 一般地,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描述的所有参数、 尺寸、材料和结构都表示示范性的含义,而实际的参数、尺寸、材料 和/或结构将取决于特定的采用本公开的教导的一种或多种应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仅用常规实验即可认识到或者能够确定在本文中 描述的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多种等价方案。因此,应当理解的是, 前述实施例仅仅是作为示例给出,并且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方案 的范围内,可以用与具体描述和主张的内容不同的方式来实践本公开。 本公开涉及在本文中描述的每一个单独的特征、系统、制品、材料、 套件和/或方法。另外,如果这样的特征、系统、制品、材料、套件和 /或方法并不互相矛盾,则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的特征、系统、制品、材 料、套件和/方法的任意组合都应被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在本文中进行限定和使用时,所有的定义都应当理解为包括字 典含义、通过引用并入的文献中的含义和/或被定义术语的普通含义。
当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明确说明,否则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 的不定冠词“一”和“一个”应当理解为表示“至少一个”。
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短语“和/或”应当 理解为表示如此连接的元件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即,在某些情况 下共同存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分别存在的元件。除非另有明确的相反 说明,否则除了由“和/或”短语明确指定的元件之外,可选地还可以 存在其它元件,无论与那些明确指定的元件的有关还是无关。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一个实施例”或者“一实施例”表示结合实 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 此,在说明书中的不同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 一实施例中”不必全都指代同一个实施例。而且,可以在一个或多个 实施例中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本文中采用的术语和表述被用作描述而非限制,并且在使用这 些术语和表述时并不旨在排除图示和描述的特征(或其中的部分)的 任何等价方案,应当认识到的是,各种修改方案均可处于权利要求的 保护范围内。因此,权利要求旨在涵盖所有这样的等价方案。
援引并入
已经在本公开中参照并且引用了其它的文献例如专利、专利申请、 专利公报、杂志、书籍、论文、网页内容。为此,将所有这些文献都 通过全文引用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的目的。
等价方案
除了在本文中图示以及介绍的内容之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 言,根据本文献的全部内容(包括本文中引用的科技文献和专利文献 在内),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变型和很多其它的实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的主题包含重要的信息、范例和指导,所述重要的信息、范例和 指导能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其各种实施例及其等价方案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