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掷灭火弹.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0655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07792.7

申请日:

2014.06.30

公开号:

CN104127976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2C19/00

主分类号:

A62C19/00

申请人: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孟繁茂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湘江路1279号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投掷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掷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壳上开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与第一空间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与第二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

说明书

一种投掷灭火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灭火器,特别是一种投掷灭火弹,属于消防灭火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灭火器具是一种平时往往被人冷落,急需时大显身手的消防必备之物。尤其是在高楼大厦林立,室内用大量木材、塑料、织物装潢的今日,一旦有了火情,没有适当的灭火器具,便可能酿成大祸。日常中配置的灭火器,大多数为开启式灭火筒,使用时,必须用手抓住筒体,直接将灭火剂射向火患处,由于灭火剂喷射距离有限,使得人必须靠近火源,使人身安全受到影响,同时,开启式灭火筒在使用时,对较高距离和有障碍物的死角也难以达到灭火效果。于是,出现了一种可以手持直接扔向火患处进行灭火的灭火弹。
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灭火弹》,申请号为02257035.7,公开了一种灭火弹,其使用时,需要把导火线明火点燃后丢入火患处即时可以使灭火弹引爆,利用爆炸的冲击波减火,并造成火源瞬时真空,以及灭火弹内部的灭火材料覆盖于火源,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该灭火弹使用时,需要先用明火点燃导火线,在进行投掷,使用起来不便。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灭火弹》,申请号为201110112482.6,公开了一种灭火弹,使用时,通过拉环引发内置的发火管发火,导火索经延时燃烧后再引爆火药仓爆炸,使酸碱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泡沫而灭火。该灭火弹使用时,需要拉动拉环,在进行投掷,使用起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使用时直接进行投掷的投掷灭火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
优选的,所述柱状弹壳上开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与第一空间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与第二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柱状弹壳;2、第一塞子;3、隔条;4、第一空间;5、第二空间;6、第一注液孔;7、第二注液孔;8、第一塞子;9、第二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1、第一塞子2和隔条3;所述柱状弹壳1具体呈圆柱状;所述柱状弹壳1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2;所述柱状弹壳1的内部通过隔条3分为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所述隔条3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3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所述柱状弹壳1上开有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所述第一注液孔6与第一空间4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7与第二空间5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8和第三塞子9。  
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灭火弹着地后受到冲击,由于隔条2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2其他部的厚度,隔条2中部会断裂,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2、第二塞子8和第三塞子9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从柱状弹壳1内释放出来,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气体会处于氧气与火患之间,将氧气与火患隔绝,从而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制作时,首先将柱状弹壳1和内部的隔条2一次成型,留有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然后分别通过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将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注入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注入后,用第一塞子8和第二塞子9将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塞住完成制作。
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
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平时储存时,只需像灭火器一样放置在柜内,在一些高楼、商场和名居等地方,可以建造专门的储存柜进行投掷灭火弹的储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投掷灭火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投掷灭火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投掷灭火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投掷灭火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投掷灭火弹.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97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7976A21申请号201410307792722申请日20140630A62C19/0020060171申请人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地址215000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湘江路1279号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72发明人孟繁茂54发明名称一种投掷灭火弹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

2、液;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976ACN104127976A1/1页21一种投掷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

3、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掷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壳上开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与第一空间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与第二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权利要求书CN104127976A1/2页3一种投掷灭火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灭火器,特别是一种投掷灭火弹,属于消防灭火工具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灭火器具是一种平时往往被人冷落,急需时大显身手的消防必备之物。尤其是在高楼大厦林立,室内用大量木材、塑料、织物装潢的今日,一旦有了火情,没有适当的。

4、灭火器具,便可能酿成大祸。日常中配置的灭火器,大多数为开启式灭火筒,使用时,必须用手抓住筒体,直接将灭火剂射向火患处,由于灭火剂喷射距离有限,使得人必须靠近火源,使人身安全受到影响,同时,开启式灭火筒在使用时,对较高距离和有障碍物的死角也难以达到灭火效果。于是,出现了一种可以手持直接扔向火患处进行灭火的灭火弹。0003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灭火弹,申请号为022570357,公开了一种灭火弹,其使用时,需要把导火线明火点燃后丢入火患处即时可以使灭火弹引爆,利用爆炸的冲击波减火,并造成火源瞬时真空,以及灭火弹内部的灭火材料覆盖于火源,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该灭火弹使用时,需要先用明火点燃导火线,在进。

5、行投掷,使用起来不便。0004又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灭火弹,申请号为2011101124826,公开了一种灭火弹,使用时,通过拉环引发内置的发火管发火,导火索经延时燃烧后再引爆火药仓爆炸,使酸碱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泡沫而灭火。该灭火弹使用时,需要拉动拉环,在进行投掷,使用起来不便。发明内容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使用时直接进行投掷的投掷灭火弹。0006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第一塞子和隔条;所述柱状弹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所述柱状弹壳的内部通过隔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条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其他部的厚度;所。

6、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0007优选的,所述柱状弹壳上开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与第一空间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与第二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127976A2/2页4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

7、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柱状弹壳;2、第一塞子;3、隔条;4、第一空间;5、第二空间;6、第一注液孔;7、第二注液孔;8、第一塞子;9、第二塞子。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0011如附图1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投掷灭火弹,包括柱状弹壳1、第一塞子2和隔条3;所述柱状弹壳1具体呈圆柱状;所述柱状弹壳1的上部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第一塞子2;所述柱状弹壳1的内部通过隔条3分为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所述隔条3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3其他部的厚度;所述任一空间内注有硫酸铝溶液;所述另一空间内注有碳酸氢钠溶液;所述柱状弹壳1上开有第一注液孔6。

8、和第二注液孔7;所述第一注液孔6与第一空间4相通;所述第二注液孔7与第二空间5相通;所述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内分别设有第二塞子8和第三塞子9。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灭火弹着地后受到冲击,由于隔条2中部的厚度小于隔条2其他部的厚度,隔条2中部会断裂,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2、第二塞子8和第三塞子9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从柱状弹壳1内释放出来,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气体会处于氧气与火患之间,将氧气与火患隔绝,从而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0012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制作时,首先将柱状弹壳1。

9、和内部的隔条2一次成型,留有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然后分别通过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将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注入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注入后,用第一塞子8和第二塞子9将第一注液孔6和第二注液孔7塞住完成制作。0013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直接将灭火弹扔向火患处,内部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正,产生压力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被顶开,二氧化碳气体得到释放,迅速灭火,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0014本发明的投掷灭火弹,平时储存时,只需像灭火器一样放置在柜内,在一些高楼、商场和名居等地方,可以建造专门的储存柜进行投掷灭火弹的储存。001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27976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79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