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05714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43457.X

申请日:

2010.03.17

公开号:

CN101844597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J 35/00申请日:20100317|||公开

IPC分类号:

B62J35/00

主分类号:

B62J35/0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稻冈洋; 志村健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3.27 JP 2009-07898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和吸附燃料箱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能效率良好地从滤罐进行清洁。把对从与发动机(E)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设置在车身罩(19)上,把滤罐(41)配置在导风路(40)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所述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17)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发动机(E)、贮存供给到该发动机(E)的燃料的燃料箱(13)、和吸附该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41),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罩(19)内设有导风路(40),所述导风路(40)对从与所述发动机(E)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所述滤罐(41)被配置于所述导风路(4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路(40)被设置在具有用来载置坐在所述乘员座(17)上的驾驶者的脚的搁脚部(29)的所述车身罩(19)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配置在所述搁脚部(29)的前部下方的所述散热器(14)的后方配置着所述燃料箱(13),所述滤罐(41)配置在设于所述燃料箱(13)的前侧下部的凹部(13a)内。

4.
  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E)的车身架(F)设有:车身架(F)前端的头管(12)、把与该头管(12)连接设置着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21a)以及从该前半部(21a)的下端部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21b)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的左右一对的下部下行架(21)、和连接在所述前半部(21a)的下部间的横梁(42);配置在所述横梁(42)的后方的所述滤罐(41),以使所述滤罐(41)位于所述横梁(42)的最下部的上方并由固定在所述横梁(42)上的撑条(43)从下方蒙上的方式,固定支撑在所述撑条(43)上。

说明书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式车辆,尤其涉及滤罐配置构造的改良,该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发挥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用来供给该发动机的燃料的燃料箱、和用来吸附该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滤罐。
背景技术
已知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的轻便型车辆,把用来吸附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滤罐,配置在乘员座的下方配置着的头盔收纳盒的后方、且从后缓冲器的上部向车宽方向位移了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53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发动机工作中使滤罐吸附的燃料蒸发而进行清洁,然而希望能够效率更高地进行所述清洁的滤罐配置构造。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效率更好地对滤罐进行清洁的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所述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供给到该发动机的燃料的燃料箱、和吸附该燃料箱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其中,在车身罩内设有导风路,所述导风路对从与所述发动机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所述滤罐被配置于所述导风路。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所述导风路被设置在具有用来载置坐在所述乘员座上的驾驶者的脚的搁脚部的所述车身罩内。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在第二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在配置在所述搁脚部的前部下方的所述散热器的后方配置着所述燃料箱,所述滤罐配置在设于所述燃料箱的前侧下部的凹部内。
本发明第四特征是,在第一~第三特征中的任一项的构成的基础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的车身架设有:车身架前端的头管、把与该头管连接设置着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以及从该前半部的下端部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的左右一对的下部下行架、和连接在所述前半部的下部间的横梁;配置在所述横梁的后方的所述滤罐,以使所述滤罐位于所述横梁的最下部的上方并由固定在所述横梁上的撑条从下方蒙上的方式,固定支撑在所述撑条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特征,对从散热器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被设置在车身罩上,滤罐被配置于导风路,因而,发动机工作时从散热器排出的风会碰到滤罐上,使滤罐适度被加热,从而能效率更好地进行滤罐的清洁。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特征,车身罩的形成有搁脚部的部分,其高度设定得比较低,因而在车身罩内形成比较狭窄的导风路,可以使来自散热器的排风集中流到导风路,可以有效地加热滤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温度比较稳定的燃料箱的下方配置滤罐,因而在发动机停止时容易把蒸发燃料蓄积在滤罐中。
根据本发明第四特征,把撑条固定在被配置在滤罐前方且下方的的横梁上,以由该撑条从下方蒙上的方式把滤罐固定支撑在撑条上,因而不需要设置用来保护滤罐的特别的保护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2头管
13燃料箱
13a凹部
14散热器
17乘员座
19车身罩
21下部下行架
21a前半部
21b后半部
29搁脚部
40导风路
41滤罐
42横梁
43撑条
E发动机
F车身架
WR启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轻便型车辆的局部剖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向视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首先,图1中,作为骑乘式车辆的轻便型车辆的车身架F,设有可转向地对枢支前轮WF的前叉10和与该前叉10连接的方向把手11进行支撑的头管12,以后端支撑后轮WR的车轴15的动力单元P能上下摆动地支撑在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动力单元P前方的车身架F上搭载着从侧面观察时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的燃料箱13、和配置在该燃料箱13前方的散热器14。另外在车身架F的后部配置乘员座17、配置在该乘员座17后方的乘客座18。进而在车身架F上安装蒙上车身架F、所述动力单元P、燃料箱13以及散热器14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身罩19。
同时参照图2,车身架F设有:所述头管12、与该头管12连接设置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上部下行架20、20、把在这些上部下行架20、20下方与头管12连接设置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21a和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21b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并且后端与所述上部下行架20、20的后端部焊接的左右一对的下部下行架21、21、从所述两个上部下行架20、20的中间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车座轨22、22、和连接在上部下行架20、20的后部和车座轨22、22的后部间的左右一对的后架23、23。
所述车身罩19设有:蒙上头管12的前部和前轮WF的上部的前盖25、与该前盖25的左右两侧接合的左右一对的前侧盖26、26、从后方侧蒙上头管12地与前侧盖26、26相连的内盖27、以蒙上乘坐在所述乘员座17上的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方式与所述两个前侧盖26、26以及内盖27接合的护腿板28、28、与护腿板28、28相连并向后方延伸而且在下端部形成用来载置乘员的脚的搁脚部29、29的左右一对的中央地板罩30、30、从所述搁脚部29、29的外缘分别向下方下垂的左右一对的地板侧罩31、31、分别设置在所述搁脚部29、29的后部的左右一对的乘客脚踏部32、32配置在乘员座17以及乘客座18的两侧下方而且与所述地板侧罩31、31连接设置且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车身侧罩33、33、和与车身侧罩33、33的后侧下部连接设置的后下罩34。通过护腿板28、28的一部分以及中央地板罩30、30,从头管12的后方到乘员座17的前端下方,形成在两个搁脚部29、29间向上方隆起并收纳燃料箱13和散热器14的地板隧道部35。
所述动力单元P由配置在后轮WR前方侧的水冷式的发动机E,和传动装置M构成;该传动装置M由V型皮带式无极变速器以及把该无极变速器的输出减速之后传递到后轮WR的车轴15的减速齿轮列(未图示)构成,并被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方。
使冷却液在所述动力单元P与发动机E间循环的散热器14,支撑在所述车身架F上的两个下部下行架21、21的前半部21a、21a间,配置在所述车身罩19上的所述搁脚部29、29的前部下方,在散热器14的后面附设着用来把通过散热器14的空气向后方排出的散热器扇37。而且,对从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在所述车身罩19上的两个中央地板罩30、30以及两个前侧罩31、31间形成在所述车身罩19内,对所述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进行吸附的滤罐41,以位于所述散热器14以及所述燃料箱13的下部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导风路40。
合并参照图3和图4,在所述车身架F的两个下部下行架21、21上的前半部21a、21a的下部间设置着横梁42,由固定在所述横梁42上的撑条43固定支撑所述滤罐41。
所述滤罐41的盒体44,以在车宽方向延伸并且两端被端壁45、46闭合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在该滤罐41的盒体44上设置一对配合部件47、47,这些配合部件47、47与设置在所述撑条43上的一对卡止片43a、43a配合,从而把滤罐41固定支撑在所述撑条43上。而且所述滤罐41在被撑条43固定、支撑着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横梁42的最下部的上方位置,并由所述撑条43从下方蒙上。
所述配合部件47、47一体地具有环状部47a、47a、和从该环状部47a、47a向外侧方突出的配合突部47b、47b,并由弹性材料例如由橡胶形成,环状部47a、47a弹性地安装在滤罐41上的盒体44的外周,如图4所示,在配合突部47b、47b上设置着用来插通所述卡止片43a、43a的上部与其配合的配合孔48、48。
在所述燃料箱13的前侧下部设置着向前方和下方开放的凹部13a,所述滤罐41配置在所述凹部13a内。另外,所述凹部13a的上面一边向上方鼓出一边向后下方倾斜,从所述散热器14和所述散热器扇37排出的风被凹部13a的上面有效地引导到所述滤罐41侧。
在所述燃料箱13的上部设有被密封皮腕49闭合的燃料注入口,金属制的供油管50的一端在该燃料注入口附近在所述燃料箱13内开放,该供油管50在燃料箱13内上下延伸,以使供油管50的另一端面对所述凹部13a的方式固定在燃料箱13上,用来把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导出的供油软管51的一端部与所述供油管50的另一端连接。另外,在所述滤罐41上的盒体44的两端壁45、46中的左侧的端壁45上连接所述供油软管51的另一端。由此,由滤罐41捕集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
另外在左侧的所述端壁45上连接着用来吸出被滤罐41捕集的燃料气体的第一清洗软管52的一端部,该第一清洗软管52的另一端部与在所述发动机E的前方支撑在车身架F上的清洗控制阀53连接。该清洗控制阀53在发动机E处于冷态时或怠速运行时关闭、在发动机E处于热态时开启,一端部与清洗控制阀53连接的第二清洗软管54,与所述发动机E的吸气装置55上的吸气管56连接。而且被滤罐41捕集的燃料气体,通过发动机E处于热态时的吸气装置55的负压而从滤罐41被吸出,经由第一清洗软管52、清洗控制阀53以及第二清洗软管54从吸气装置55的吸气管56供给到发动机E。
在所述滤罐41的盒体44的两端壁45、46中的右侧的端壁46上,连接用来使滤罐41内与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管(未图示),和用来从滤罐41进行放泄的放泄管(未图示)。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1的作用,由于对从使冷却液与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E间进行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设置在车身罩19上,吸附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41配置在所述导风路40,因此,动力单元P工作时从散热器14排出的风会撞到滤罐41上,使滤罐41被适度加温,因而能效率良好地从滤罐41进行清洁。
而且,车身罩19具有用来载置坐在乘员座17上的驾驶者的脚的搁脚部29、29,形成搁脚部29、29的部分的高度被设定得较低,因而,在车身罩19内形成比较狭窄的导风路40,可以使来自散热器14的排风集中流到导风路40,有效地将滤罐41加热。
另外,在设置在车身罩19上的搁脚部29、29的前部下方配置散热器14,在该散热器14的后方配置燃料箱13,滤罐41配置在被设于燃料箱13的前侧下部的凹部13a内,因而,通过把滤罐41配置在温度比较稳定的燃料箱13的下方,易于在发动机E停止时把蒸发燃料蓄积在滤罐41中。
进而,构成车身架F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的下部下行架21、21,是把与车身架F的前端的头管12连接设置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21a和从该前半部21a的下端部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21b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的,在将两个下部下行架21、21上的前半部21a的下部间连接的横梁42的后方配置滤罐41,在固定在横梁42上的撑条43上,以位于横梁42的最下部的上方而且被撑条43从下方蒙上的方式支撑所述滤罐41,因而,不需要设置用来保护滤罐41的特别的保护部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和吸附燃料箱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能效率良好地从滤罐进行清洁。把对从与发动机(E)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设置在车身罩(19)上,把滤罐(41)配置在导风路(40)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