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0554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9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16391.1

申请日:

2010.12.17

公开号:

CN102103252A

公开日:

2011.06.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5/16申请日:20101217|||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5/16

主分类号:

G02B15/16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三坂诚

地址:

韩国京畿道水原市

优先权:

2009.12.17 JP 2009-286705; 2010.11.29 KR 10-2010-011978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韩明星;李娜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另外的透镜组,其中,所述另外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焦镜头, 包括 : 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 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其中,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其中, 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3[mm]、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 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0.1 < f3/frt <
2: 0, 1.5 < |f3/f2| < 4.0。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在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变焦期间, 第一透 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 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小。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镜组朝向像方移位, 以执行在最小距离 处的聚焦。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镜组包括一块正透镜。 5.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三透 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 β3t、 与第三透镜 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 放大率为 βxt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2 |(1-β3t )×βxt2| > 2.0。 6.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三透 镜组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 β3w、 与第三透镜 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 放大率为 βxw、 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 率为 β3t、 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 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t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2 2 2 {(1-β3w )×βxw }/{(1-β3t )×βxt2} > 0。 7.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一透 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1[mm]、 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 的有效焦距为 fw[mm]、 所述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t[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 满足下式 : 1.0 < |f1/(fw×ft)1/2| < 5.0, 0.1 < |f2/(fw×ft)1/2| < 1.0, 0.5 < |frt/(fw×ft)1/2| < 3.0。 8.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所述随后 的透镜组还包括顺序地设置在第三透镜组和像方之间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 在变焦 期间, 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 9.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一透镜 组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 10.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二透 镜组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 双凹透镜、 朝向物方的凸面的正透镜。 11.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 2 镜组包括双凸透镜。 12.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双合 透镜和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另一双合透镜。 13.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五透镜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 14.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一 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的双合透镜和正透镜, 该弯月透镜具有朝向物方的凸 面。 15. 一种拍摄设备, 包括 : 变焦镜头 ; 成像器件, 拾取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其中, 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 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其中,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 力的第三透镜组, 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3[mm]、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 有效焦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0.1 < f3/frt < 2.0, 1.5 < |f3/f2| < 4.0。
4: 0。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在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变焦期间, 第一透 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 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小。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镜组朝向像方移位, 以执行在最小距离 处的聚焦。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镜组包括一块正透镜。
5: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三透 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 β3t、 与第三透镜 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 放大率为 βxt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2 |(1-β3t )×βxt2| > 2.0。
6: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三透 镜组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 β3w、 与第三透镜 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 放大率为 βxw、 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 率为 β3t、 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 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t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2 2 2 {(1-β3w )×βxw }/{(1-β3t )×βxt2} > 0。
7: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当第一透 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1[mm]、 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 的有效焦距为 fw[mm]、 所述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t[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 满足下式 : 1.0 < |f1/(fw×ft)1/2| < 5.0, 0.1 < |f2/(fw×ft)1/2| < 1.0, 0.5 < |frt/(fw×ft)1/2| < 3.0。
8: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所述随后 的透镜组还包括顺序地设置在第三透镜组和像方之间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 在变焦 期间, 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
9: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一透镜 组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
10: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二透 镜组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 双凹透镜、 朝向物方的凸面的正透镜。
11: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三透 2 镜组包括双凸透镜。
12: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双合 透镜和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另一双合透镜。
13: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五透镜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
14: 如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 其中, 第一 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的双合透镜和正透镜, 该弯月透镜具有朝向物方的凸 面。
15: 一种拍摄设备, 包括 : 变焦镜头 ; 成像器件, 拾取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其中, 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 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其中,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 力的第三透镜组, 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3[mm]、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 有效焦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0.1 < f3/frt < 2.0, 1.5 < |f3/f2| < 4.0。

说明书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 2009 年 12 月 17 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第 2009-286705 号日本专 利申请和于 2010 年 11 月 29 日提交的第 10-2010-0119789 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 其公开 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的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机构可以分为由最接近物方的第一透镜组聚焦 和由与第一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聚焦。
     因为由第一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简单, 所以可以容易地设计由第一 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变焦镜头。具体地讲, 在包括具有广角区域的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前方 的正透镜的变焦镜头中, 变焦镜头的直径可以增加。克服了由第一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 的缺点的由与第一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像方处 的负第二透镜组聚焦, 并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组的前方的正透镜, 因此, 由与第一透镜组不
     同的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适于高变焦放大率。
     然而, 在由负第二透镜组执行聚焦且正透镜设置在负第二透镜组前方的变焦镜头 中, 第二透镜组通常在变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 透镜的数量可增加, 变焦镜头的重量 也可增加。 因此, 这样的变焦镜头不适于控制第二透镜组的前向或后向的微小的移位, 具体 地讲, 不适于通过成像器件的散景 (bokeh) 感测的自动聚焦控制。
     另外已知的是, 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正第一透镜组、 负第二透镜组、 正第三 透镜组的变焦镜头可以通过第三透镜组进行聚焦。
     然而, 因为当由第三透镜组执行聚焦时透镜的数量增加, 所以第三透镜组的微小 的控制 ( 例如, 第三透镜组的前向或后向的微小的移位 ) 不是容易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高变焦放大率、 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光 学性能、 优良的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性能的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拍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 包括 : 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 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其 中,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其中, 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3[mm]、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 为 f2[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 :
     0.1 < f3/frt < 2.0,
     1.5 < |f3/f2| < 4.0。
     在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变焦期间, 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
     增加, 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
     第三透镜组可以朝向像方移位, 以执行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
     第三透镜组可以包括一块正透镜。
     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 为 β3t、 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t 时, 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 : 2 2
     |(1-β3t )×βxt | > 2.0。
     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 为 β3w、 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w 时, 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 : 2 2
     {(1-β3w )×βxw }/{(1-β3t2)×βxt2} > 0。
     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1[mm]、 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所述变焦镜 头在广角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w[mm]、 所述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t[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 :
     1.0 < |f1/(fw×ft)1/2| < 5.0,
     0.1 < |f2/(fw×ft)1/2| < 1.0,
     0.5 < |frt/(fw×ft)1/2| < 3.0。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还可以包括顺序地设置在第三透镜组和像方之间的第四透镜 组和第五透镜组, 在变焦期间, 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
     一种拍摄设备, 包括 : 变焦镜头 ; 成像器件, 拾取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其中, 变 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 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其中,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 镜组, 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 f3[mm]、 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时,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 :
     0.1 < f3/frt < 2.0,
     1.5 < |f3/f2| < 4.0。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上面的和其他特征和优 点将变得更清楚, 在附图中 :
     图 1 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焦镜头 ;
     图 2 示出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 ;
     图 3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 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4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的 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5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 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6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的
     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7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 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8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的 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9 示出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 ;
     图 10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1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2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3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4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5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6 示出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 ;
     图 17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8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19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0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1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2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3 示出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 ;
     图 24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5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6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7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8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 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
     图 29 示出当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 (0.45m) 处 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 将在下文中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根据本 发明的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
     将在下面被描述为示例性数据的透镜数据等不限于此, 且可以以各种不改变本发 明的范围的方式进行修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用作诸如监视相机 (watching camera)、 数字 视频相机、 数字静态相机的拍摄设备的拍摄光学系统。 参照图 1, 例如, 变焦镜头可以包括从 物方 O 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L1、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L2 以及 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Lr。随后的透镜组 Lr 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L3、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L4、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L5。图 1 示出变焦镜头的 在广角位置处、 中间位置处、 摄远位置处的透镜布置。 第一透镜组 L1 可以包括具有朝向物方 O 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 1 和正透镜 2。弯 月透镜 1 和正透镜 2 可以形成双合透镜。第二透镜组 L2 可以包括具有朝向物方 O 的凸面 的负弯月透镜 3、 双凹透镜 4、 具有朝向物方 O 的凸面的正透镜 5。第三透镜组 L3 可以包括 双凸透镜 6。第四透镜组 L4 可以包括具有正透镜 7 和负透镜 8 的双合透镜和具有正透镜 9 和负透镜 10 的双合透镜。第五透镜组 L5 可以包括正透镜 11 和负透镜 12。另外, 光阑 S 设 置在第三透镜组 L3 和第四透镜组 L4 之间, 诸如低通滤波器 (LPF) 的滤光器设置在第五透 镜组 L5 和像平面 IP 之间。
     在变焦镜头中, 在从广角位置变焦至摄远位置期间, 第一透镜组 L1 至第五透镜组 L5 中的每个透镜组可以朝向物方 O 移动, 从而第一透镜组 L1 和第二透镜组 L2 之间的轴向 距离增加, 第二透镜组 L2 和第三透镜组 L3 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 如图 1 中所示。另外, 在 变焦期间, 光阑 S 可以与第四透镜组 L4 一体地移位。另外, 如图 1 的箭头 F 所示, 第三透镜 组 L3 朝向像平面方 I 移位, 以执行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第四透镜组 L4 的包括正透镜 9 和负透镜 10 的双合透镜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位, 以校正由手抖动导致的图像抖动。
     在拍摄设备中, 从变焦镜头的物方 O 入射的光形成在像平面 IP 上。例如, 图像形 成在成像器件 ( 诸如电荷耦合器件 (CCD) 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传感器的光电 转换器件 ) 的图像表面上。拍摄设备将由成像器件接收的光光电转换为电信号, 并输出该 电信号, 然后形成与对象的图像对应的数字图像, 并将该数字图像记录在诸如硬盘驱动器 (HDD)、 存储卡、 光盘、 磁带的记录介质中。如果拍摄设备是胶片相机, 则像平面 IP 是胶片表 面。
     当第三透镜组 L3 的有效焦距为 f3[mm]、 随后的透镜组 Lr( 第三透镜组 L3 至第五 透镜组 L5) 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rt[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时, 根 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1 和式 2。
     0.1 < f3/frt < 2.0 ...... 式 1
     1.5 < |f3/f2| < 4.0 ...... 式 2
     为了得到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光学性能, 需要使第三透镜组 L3( 聚焦 透镜组 ) 的屈光力的布置最优化。式 1 和式 2 限制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的布置。如果 f3/ frt 小于式 1 的下限, 则在第三透镜组 L3 处出现的球面像差增加, 从而不能减小因聚焦而导 致的球面像差的变化。如果 f3/frt 大于式 1 的上限, 则在摄远位置不能控制用于聚焦的移 动距离, 因此, 变焦镜头的尺寸和重量可能增加。另外, 为了在 f3/frt 小于式 1 的下限时校 正第三透镜组 L3 的球面像差, 第三透镜组 L3 的透镜的数量增加, 从而增加了第三透镜组 L3 的重量。
     如果 |f3/f2| 小于式 2 的下限, 则可能不能得到高放大率。如果 |f3/f2| 大于式 2 的上限, 则第二透镜组 L2 的屈光力增加, 从而不能减小 Petzval sum( 珀兹伐和 ), 且场曲或 像散可能增加。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3 和式 4。
     0.2 < f3/frt < 1.5 ...... 式 3
     2.0 < |f3/f2| < 3.2 ...... 式 4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5。
     0.4 < f3/frt < 1.5 ...... 式 5
     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 第三透镜组 L3 可以包括一块正透镜, 以减小第 三透镜组 L3 的重量。因此, 第三透镜组 L3 可以容易地前向和后向移位, 该变焦镜头可以适 合于通过固态成像器件的散景感测的所谓的爬山自动聚焦控制。
     如果第三透镜组 L3 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 大率为 β3t、 与第三透镜组 L3 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 I 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 处的物体上的第四透镜组 L4 和第五透镜组 L5 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t, 则根据当前实施例的 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6。
     |(1-β3t2)×βxt2| > 2.0 ...... 式 6
     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6 时, 可以减小在摄远位置处用于聚焦的移动距离。
     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7。
     |(1-β3t2)×βxt2| > 3.0 ...... 式 7
     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8。
     5.0 > |(1-β3t2)×βxt2| ...... 式 8
     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8 时, 在摄远位置处的聚焦可以不太过敏感, 因此, 可以使第三 透镜组 L3 的停止精度 (stop precision) 最优化, 从而简化聚焦装置。
     如果第三透镜组 L3 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 大率为 β3w、 与第三透镜组 L3 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 I 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 处的物体上的第四透镜组 L4 和第五透镜组 L5 的横向放大率为 βxw, 则根据当前实施例的 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9。
     {(1-β3w2)×βxw2}/{(1-β3t2)×βxt2} > 0 ...... 式 9
     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9 时, 第三透镜组 L3 当在摄远位置处从无穷远距离至最小距离 聚焦时在广角位置和摄远位置处沿相同的方向移位, 因此, 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透镜组 L3
     的移位。 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10。
     {(1-β3w2)×βxw2}/{(1-β3t2)×βxt2} > 2 ...... 式 10
     当第一透镜组 L1 的有效焦距为 f1[mm]、 第二透镜组 L2 的有效焦距为 f2[mm]、 变焦 镜头在广角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w[mm]、 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 ft[mm] 时,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11、 式 12、 式 13。 1/2
     1.0 < |f1/(fw×ft) | < 5.0 ...... 式 11 1/2
     0.1 < |f2/(fw×ft) | < 1.0 ...... 式 12 1/2
     0.5 < |frt/(fw×ft) | < 3.0 ...... 式 13
     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11 时, 可以容易地校正球面像差。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12 时, 可 以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变焦放大率。另外, 当变焦镜头满足式 13 时, 可以容易地得到期望的 后焦距。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额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14、 式 15、 式 16。 1/2
     1.3 < |f1/(fw×ft) | < 4.0 ...... 式 14 1/2
     0.18 < |f2/(fw×ft) | < 0.7 ...... 式 15 1/2
     1.0 < |frt/(fw×ft) | < 2.5 ...... 式 16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 17、 式 18、 式 19。 1/2
     2.5 < |f1/(fw×ft) | < 4.0 ...... 式 17 1/2
     0.35 < |f2/(fw×ft) | < 0.7 ...... 式 18 1/2
     1.1 < |frt/(fw×ft) | < 1.8 ...... 式 19
     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 第四透镜组 L4 和第五透镜组 L5 顺序设置在第 三透镜组 L3 和像方之间。在变焦期间, 第四透镜组 L4 和第五透镜组 L5 之间的距离可以变 化。因此, 在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 Lr 中, 可以容易地校正像平面的根据变焦的变 化。
     另外, 当第三透镜组 L3 包括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小的正屈光力的非球面时, 可 以减小根据聚焦的球面像差的变化。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具有高的变焦放大率、 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变焦 位置的光学性能、 优良的在最小距离处的变焦性能。另外, 因为第三透镜组 L3 可以被简化 且第三透镜组 L3 的重量可以减小, 所以可以容易地执行第三透镜组 L3 的前向和后向的微 小的移位。因此,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适用于通过固态成像器件的散景感测的 爬山自动聚焦控制。例如, 可以提供适于透镜可更换镜头数字静态相机等并具有高光学性 能的小型拍摄设备。
     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且可以以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随后的透镜组 Lr 不限于图 1 中示出的那些情形, 且透镜组的数量和透镜的构成和 布置可以变化。变焦镜头的设计可以变化。例如, 第四透镜组 L4 的两个双合透镜之间的距 离可以增加, 从而变焦镜头在从广角位置变焦至摄远位置器件具有 6 个透镜组。
     下文中, 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设计数据。 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 施例, 且可以以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下文中, 表面号 Si( 其中, i 是自然数 ) 是从最靠近物方 O 的透镜的第一透镜表面
     开始朝向像方顺序增加的透镜表面号。R 是与每个表面号 Si 对应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mm]。D 是在从物方 O 开始的第 i 透镜表面和第 i+1 透镜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 [mm], (当 变化时 )D1 至 D5 是在广角位置处 (f = 18.55)、 中间位置处 (f = 28.0)、 摄远位置 (f = 53.4) 处在它们之间的轴向距离。另外, Nd 是每个透镜的折射率, Vd 是每个透镜的阿贝数。 另外, 示出了在广角位置处 (f = 18.55)、 中间位置处 (f = 28.0)、 摄远位置处 (f = 53.4), 第三透镜组 L3 在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用于聚焦的移动距离。此外, 焦距的单位为 mm。
     同时, 可以通过下面的式 20 来得到在变焦镜头中使用的非球面。
     ...... 式 20这里, 光轴为 x 轴, x 指示从透镜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 h 指示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 方向的距离, K 指示圆锥常数, A2i 指示非球面系数, C 指示透镜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R) 的 倒数。
     实施例 1
     图 2 示出了基于实施例 1 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在图 2 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 构造与在图 1 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构造相同, 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 1 中列出。
     表1
     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 2 中示出。 表2广角位置 (f = 18.55) 0.861 15.335 4.196 4.530 中间位置 (f = 28.0) 9.606 9.047 4.585 3.323 摄远位置 (f = 53.4) 23.813 2.380 5.838 1.930可变距离 D1 D2 D3 D411102103252 A CN 102103255 D5
     广角位置 1.810
     透镜表面 S20
     R -27.831 K 0.00000 20.963说明书43.0269/17 页28.475当物距为 0.45m 时, 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 L3 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 3 中示出。 表3中间位置 2.109 摄远位置 3.149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 4 中示出。 表4A4 7.44814E-05 A6 4.32792E-07 A8 0.00000 A10 0.00000关于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 图 3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 时的像差图, 图 4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5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6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 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7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 时的像差图, 图 8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3 至图 8 示出了波长为约 656nm( 实线 )、 波长为约 588nm( 虚线 )、 波长为约 486nm( 点画线 )、 波长为约 436nm( 双点画线 ) 的球面像差。
     图 3 至图 8 示出了每种波长的弧矢线 (S 1-S4) 和子午线 (T1-T4) 的像散。
     图 3 至图 8 示出了波长为约 588nm 的畸变 ( 虚线 )。在根据实施例 1 的变焦镜头 中, 按照图 3 至图 8 所示地进行像差校正。
     实施例 2
     图 9 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 2 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在图 9 中示出的变焦镜 头的构造与在图 1 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相同, 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 5 中列 出。表 5 按照与表 1 相同的方式列出。
     表5
     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 6 中示出。 表6广角位置 (f = 18.55) 0.850 15.365 4.147 4.519 20.764 中间位置 (f = 28.0) 9.422 9.027 4.555 3.284 28.285 摄远位置 (f = 53.4) 23.523 2.340 5.816 1.894 42.896可变距离 D1 D2 D3 D4 D5当物距为 0.45m 时, 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 L3 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 7 中示出。 表7中间位置 2.107 摄远位置 3.160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 8 中示出。 表8A4 8.59850E-05 A6 3.95336E-07 A8 0.00000 A10 0.00000关于根据实施例 2 的变焦镜头, 图 10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 体时的像差图, 图 11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12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13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 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14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 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15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 图。图 10 至图 15 按照与图 3 至图 8 相同的方式示出。
     实施例 3
     图 16 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 3 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在图 16 中示出的变焦 镜头的构造与在图 1 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相同, 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 9 中 列出。
     表9
     可变距离 D1 广角位置 (f = 18.55) 1.847 中间位置 (f = 28.0) 12.000 摄远位置 (f = 53.4) 25.328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 10 中示出。 表 1015102103252 A CN 102103255 D2 D3 D4 D5
     广角位置 1.817
     透镜表面 S20
     R -27.758 K 0.00000 15.874 2.510 5.708 21.070说明8.822 2.769 4.541书2.026 3.820 3.362 45.50913/17 页29.455当物距为 0.45m 时, 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 L3 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 11 中示出。 表 11中间位置 2.270 摄远位置 3.319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 12 中示出。 表 12A4 7.56671E-05 A6 3.60183E-07 A8 0.00000 A10 0.00000关于根据实施例 3 的变焦镜头, 图 17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 体时的像差图, 图 18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19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0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 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1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 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2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 图。图 17 至图 22 按照与图 3 至图 8 相同的方式示出。
     实施例 4
     图 23 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 4 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与在图 1 中示出的变 焦镜头不同的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包括 : 第一透镜组 L1, 第一透镜组 L1 包括双合透镜 以及正透镜 3, 双合透镜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 1 和正透镜 2 ; 第二透镜组 L2, 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 4、 双凹透镜 5、 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正透镜 6 以及负透镜 7 ; 第三透镜组 L3, 包括具有负透镜 8 和正透镜 9 的双合透镜 ; 第四透镜组 L4, 包括具有正透镜 10 和负透镜 11 的双合透镜以及具有负透镜 12 和正透镜 13 的双合透镜 ; 第五透镜组 L5, 包括正透镜 14、 具有正透镜 15 和负透镜 16 的双合透镜以及正透镜 17。另 外, 光阑 S 可被设置在第二透镜组 L2 和第三透镜组 L3 之间, 滤光器 ( 例如, LPF) 可被设置 在第五透镜组 L5 和像平面 IP 之间。
     在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中, 如图 23 中所示, 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的 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L1 至第五透镜组 L5 中的每个透镜组均可朝着物方移位, 使得第一透镜 组 L1 和第二透镜组 L2 之间的轴向距离增大, 并且第二透镜组 L2 和第三透镜组 L3 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另外, 在变焦过程中, 光阑 S 可与第三透镜组 L3 一体地移位。另外, 如图 23 所示, 第三透镜组 L3 可朝着物方 0 移位, 以执行最小距离处的聚焦。第四透镜组 L4 的包括 负透镜 12 和正透镜 13 的双合透镜可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位, 以校正由手抖动所引起 的图像抖动。
     用于设计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 13 中列出。表 13 按照 与表 1 相同的方式列出。
     表 13
     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 14 中示出。 表 14广角位置 (f = 18.55) 2.460 26.958 14.437 18.581 中间位置 (f = 69.0) 31.855 9.612 2.316 52.002 摄远位置 (f = 194.3) 55.017 1.670 2.305 65.944可变距离 D1 D2 D3 D4
     当物距为 0.45m 时, 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 L3 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 15 中示出。 表 15广角位置 1.500 中间位置 2.446 摄远位置 7.704
     透镜表面 S20 S17 S21 S24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 16 中示出。 表 16R 500.000 -30.895 248.488 50.994 K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A4 1.97889E-06 8.54454E-06 A6 3.56674E-09 0.00000E+00 A8 3.05132E-11 0.00000E+00 0.00000E+00 0.00000E+00 A10 0.00000E+00 0.00000E+00 0.00000E+00 0.00000E+007.53970E-06 -2.04757E-08 -1.24767E-05 -8.80785E-09关于根据实施例 4 的变焦镜头, 图 24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 体时的像差图, 图 25 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6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7 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 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8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 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图 29 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 (0.45m) 处的物体时的像差 图。图 24 至图 29 按照与图 3 至图 8 相同的方式示出。
     根据下面的数据, 可以看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焦镜头满足式 1 至 19。
     表 17实施例 1 0.689 2.333 3.700 22.198 3.209 0.470 1.592 实施例 2 0.724 2.387 3.700 15.352 3.210 0.473 1.557 实施例 3 1.068 2.748 3.686 3.332 3.636 0.502 1.291 实施例 4 0.283 2.476 7.503 21.090 1.585 0.226 1.976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具有高变焦放大率以及优良的从广角位置到摄 远位置的光学性能。此外, 变焦镜头具有在最小距离处的优良的聚焦性能。此外, 通过成像 器件的散景感测, 变焦镜头可适于应用于自动聚焦控制。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 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03252A43申请公布日20110622CN102103252ACN102103252A21申请号201010616391122申请日20101217200928670520091217JP102010011978920101129KRG02B15/1620060171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地址韩国京畿道水原市72发明人三坂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代理人韩明星李娜娜54发明名称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另。

2、外的透镜组,其中,所述另外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29页CN102103255A1/2页21一种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其中,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3MM、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RT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01F3/FRT20,15|F3/F2|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

3、焦镜头,其中,在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变焦期间,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减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三透镜组朝向像方移位,以执行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三透镜组包括一块正透镜。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T、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XT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13T2XT2|20。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

4、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W、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XW、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T、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XT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13W2XW2/13T2XT20。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当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MM、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MM、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的有效。

5、焦距为FWMM、所述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TMM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10|F1/FWFT1/2|50,01|F2/FWFT1/2|10,05|FRT/FWFT1/2|30。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随后的透镜组还包括顺序地设置在第三透镜组和像方之间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在变焦期间,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朝向。

6、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双凹透镜、朝向物方的凸面的正透镜。11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三透权利要求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2页3镜组包括双凸透镜。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双合透镜和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另一双合透镜。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五透镜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1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弯月透镜和正透镜的双合透镜和正透镜,该弯月透镜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15一种拍摄设备,包括变焦镜头;成像器件。

7、,拾取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其中,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3MM、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RT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01F3/FRT20,15|F3/F2|40。权利要求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17页4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0001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2月1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第2009286705号日本专利申请和于2010年11月29日提。

8、交的第102010011978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公开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背景技术0003变焦镜头的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机构可以分为由最接近物方的第一透镜组聚焦和由与第一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聚焦。0004因为由第一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简单,所以可以容易地设计由第一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变焦镜头。具体地讲,在包括具有广角区域的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前方的正透镜的变焦镜头中,变焦镜头的直径可以增加。克服了由第一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的缺点的由与第一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像方处的负第二透镜组聚焦,并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

9、组的前方的正透镜,因此,由与第一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聚焦的变焦镜头适于高变焦放大率。0005然而,在由负第二透镜组执行聚焦且正透镜设置在负第二透镜组前方的变焦镜头中,第二透镜组通常在变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透镜的数量可增加,变焦镜头的重量也可增加。因此,这样的变焦镜头不适于控制第二透镜组的前向或后向的微小的移位,具体地讲,不适于通过成像器件的散景BOKEH感测的自动聚焦控制。0006另外已知的是,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正第一透镜组、负第二透镜组、正第三透镜组的变焦镜头可以通过第三透镜组进行聚焦。0007然而,因为当由第三透镜组执行聚焦时透镜的数量增加,所以第三透镜组的微小的控制例如,第三透。

10、镜组的前向或后向的微小的移位不是容易的。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高变焦放大率、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光学性能、优良的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性能的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拍摄设备。000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其中,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3MM、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RT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时,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001001F3/FRT20,001115。

11、|F3/F2|40。0012在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变焦期间,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17页5增加,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0013第三透镜组可以朝向像方移位,以执行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0014第三透镜组可以包括一块正透镜。0015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T、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XT时,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0016|13T2XT2|20。0017当第三透镜组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

12、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W、与第三透镜组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为XW时,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001813W2XW2/13T2XT20。0019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MM、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MM、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WMM、所述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TMM时,所述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式002010|F1/FWFT1/2|50,002101|F2/FWFT1/2|10,002205|FRT/FWFT1/2|30。0023所述随后的透镜组还可以包括顺序地设置在第三透镜组和像方之间的第四透镜。

13、组和第五透镜组,在变焦期间,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0024一种拍摄设备,包括变焦镜头;成像器件,拾取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其中,变焦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其中,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当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3MM、所述随后的透镜组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RT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时,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式002501F3/FRT20,002615|F3/F2|40。附图说明0027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面的和其他特征和优。

14、点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0028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焦镜头;0029图2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0030图3示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1图4示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2图5示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3图6示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3/17页6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4图7示。

15、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5图8示出当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6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0037图10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8图11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39图12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0图13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

16、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1图14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2图15示出当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3图16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0044图17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5图18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6图19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

17、焦镜头的像差图;0047图20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8图21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49图22示出当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0图23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0051图24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2图25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3图26。

18、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4图27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中间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4/17页7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5图28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0056图29示出当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上时该变焦镜头的像差图。具体实施方式0057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和拍摄设备。0058将在。

19、下面被描述为示例性数据的透镜数据等不限于此,且可以以各种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方式进行修改。005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用作诸如监视相机WATCHINGCAMERA、数字视频相机、数字静态相机的拍摄设备的拍摄光学系统。参照图1,例如,变焦镜头可以包括从物方O开始顺序布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L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L2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LR。随后的透镜组LR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L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L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L5。图1示出变焦镜头的在广角位置处、中间位置处、摄远位置处的透镜布置。0060第一透镜组L1可以包括具有朝向物方O的。

20、凸面的负弯月透镜1和正透镜2。弯月透镜1和正透镜2可以形成双合透镜。第二透镜组L2可以包括具有朝向物方O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3、双凹透镜4、具有朝向物方O的凸面的正透镜5。第三透镜组L3可以包括双凸透镜6。第四透镜组L4可以包括具有正透镜7和负透镜8的双合透镜和具有正透镜9和负透镜10的双合透镜。第五透镜组L5可以包括正透镜11和负透镜12。另外,光阑S设置在第三透镜组L3和第四透镜组L4之间,诸如低通滤波器LPF的滤光器设置在第五透镜组L5和像平面IP之间。0061在变焦镜头中,在从广角位置变焦至摄远位置期间,第一透镜组L1至第五透镜组L5中的每个透镜组可以朝向物方O移动,从而第一透镜组L1和。

21、第二透镜组L2之间的轴向距离增加,第二透镜组L2和第三透镜组L3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如图1中所示。另外,在变焦期间,光阑S可以与第四透镜组L4一体地移位。另外,如图1的箭头F所示,第三透镜组L3朝向像平面方I移位,以执行在最小距离处的聚焦。第四透镜组L4的包括正透镜9和负透镜10的双合透镜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位,以校正由手抖动导致的图像抖动。0062在拍摄设备中,从变焦镜头的物方O入射的光形成在像平面IP上。例如,图像形成在成像器件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器件的图像表面上。拍摄设备将由成像器件接收的光光电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然后形成与对象的。

22、图像对应的数字图像,并将该数字图像记录在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存储卡、光盘、磁带的记录介质中。如果拍摄设备是胶片相机,则像平面IP是胶片表面。0063当第三透镜组L3的有效焦距为F3MM、随后的透镜组LR第三透镜组L3至第五透镜组L5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RT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时,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1和式2。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5/17页8006401F3/FRT20式1006515|F3/F2|40式20066为了得到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摄远位置的光学性能,需要使第三透镜组L3聚焦透镜组的屈光力的布置最优化。式1。

23、和式2限制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的布置。如果F3/FRT小于式1的下限,则在第三透镜组L3处出现的球面像差增加,从而不能减小因聚焦而导致的球面像差的变化。如果F3/FRT大于式1的上限,则在摄远位置不能控制用于聚焦的移动距离,因此,变焦镜头的尺寸和重量可能增加。另外,为了在F3/FRT小于式1的下限时校正第三透镜组L3的球面像差,第三透镜组L3的透镜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第三透镜组L3的重量。0067如果|F3/F2|小于式2的下限,则可能不能得到高放大率。如果|F3/F2|大于式2的上限,则第二透镜组L2的屈光力增加,从而不能减小PETZVALSUM珀兹伐和,且场曲或像散可能增加。0068根据当。

24、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3和式4。006902F3/FRT15式3007020|F3/F2|32式40071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5。007204F3/FRT15式50073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三透镜组L3可以包括一块正透镜,以减小第三透镜组L3的重量。因此,第三透镜组L3可以容易地前向和后向移位,该变焦镜头可以适合于通过固态成像器件的散景感测的所谓的爬山自动聚焦控制。0074如果第三透镜组L3的当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T、与第三透镜组L3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I并在摄远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第四透镜组L4和第。

25、五透镜组L5的横向放大率为XT,则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6。0075|13T2XT2|20式60076当变焦镜头满足式6时,可以减小在摄远位置处用于聚焦的移动距离。0077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7。0078|13T2XT2|30式70079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8。008050|13T2XT2|式80081当变焦镜头满足式8时,在摄远位置处的聚焦可以不太过敏感,因此,可以使第三透镜组L3的停止精度STOPPRECISION最优化,从而简化聚焦装置。0082如果第三透镜组L3的当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时的横向放大率为3W、与第三透镜组L3相比设置得更靠近像方。

26、I并在广角位置处聚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物体上的第四透镜组L4和第五透镜组L5的横向放大率为XW,则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9。008313W2XW2/13T2XT20式90084当变焦镜头满足式9时,第三透镜组L3当在摄远位置处从无穷远距离至最小距离聚焦时在广角位置和摄远位置处沿相同的方向移位,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透镜组L3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6/17页9的移位。0085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10。008613W2XW2/13T2XT22式100087当第一透镜组L1的有效焦距为F1MM、第二透镜组L2的有效焦距为F2MM、变焦镜头在广角位。

27、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WMM、变焦镜头在摄远位置处的有效焦距为FTMM时,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11、式12、式13。008810|F1/FWFT1/2|50式11008901|F2/FWFT1/2|10式12009005|FRT/FWFT1/2|30式130091当变焦镜头满足式11时,可以容易地校正球面像差。当变焦镜头满足式12时,可以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变焦放大率。另外,当变焦镜头满足式13时,可以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后焦距。0092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额可以满足下面的式14、式15、式16。009313|F1/FWFT1/2|40式140094018|F2/FWFT1/2|0。

28、7式15009510|FRT/FWFT1/2|25式160096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满足下面的式17、式18、式19。009725|F1/FWFT1/2|40式170098035|F2/FWFT1/2|07式18009911|FRT/FWFT1/2|18式190100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四透镜组L4和第五透镜组L5顺序设置在第三透镜组L3和像方之间。在变焦期间,第四透镜组L4和第五透镜组L5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因此,在具有正屈光力的随后的透镜组LR中,可以容易地校正像平面的根据变焦的变化。0101另外,当第三透镜组L3包括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小的正屈光力的非球面时,可以减小。

29、根据聚焦的球面像差的变化。0102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具有高的变焦放大率、优良的从广角位置至变焦位置的光学性能、优良的在最小距离处的变焦性能。另外,因为第三透镜组L3可以被简化且第三透镜组L3的重量可以减小,所以可以容易地执行第三透镜组L3的前向和后向的微小的移位。因此,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可以适用于通过固态成像器件的散景感测的爬山自动聚焦控制。例如,可以提供适于透镜可更换镜头数字静态相机等并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小型拍摄设备。010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可以以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方式进行修改。0104随后的透镜组LR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那些情形,且透镜组的数量和透镜的构成和布置可。

30、以变化。变焦镜头的设计可以变化。例如,第四透镜组L4的两个双合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从而变焦镜头在从广角位置变焦至摄远位置器件具有6个透镜组。0105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设计数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且可以以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方式进行修改。0106下文中,表面号SI其中,I是自然数是从最靠近物方O的透镜的第一透镜表面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7/17页10开始朝向像方顺序增加的透镜表面号。R是与每个表面号SI对应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MM。D是在从物方O开始的第I透镜表面和第I1透镜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MM,当变化时D1至D5是在广角。

31、位置处F1855、中间位置处F280、摄远位置F534处在它们之间的轴向距离。另外,ND是每个透镜的折射率,VD是每个透镜的阿贝数。另外,示出了在广角位置处F1855、中间位置处F280、摄远位置处F534,第三透镜组L3在最小距离045M处的用于聚焦的移动距离。此外,焦距的单位为MM。0107同时,可以通过下面的式20来得到在变焦镜头中使用的非球面。0108式200109这里,光轴为X轴,X指示从透镜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H指示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的距离,K指示圆锥常数,A2I指示非球面系数,C指示透镜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R的倒数。0110实施例10111图2示出了基于实施例1的数据所设计的变。

32、焦镜头。在图2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构造与在图1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构造相同,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1中列出。0112表101130114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8/17页110115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2中示出。0116表20117可变距离广角位置F1855中间位置F280摄远位置F534D10861960623813D21533590472380D3419645855838D4453033231930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9/17页12D52096328475430260118当物距为045M时,。

33、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L3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3中示出。0119表30120广角位置中间位置摄远位置1810210931490121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4中示出。0122表40123透镜表面RKA4A6A8A10S2027831000000744814E05432792E070000000000000124关于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图3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4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5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6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7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

34、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8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0125图3至图8示出了波长为约656NM实线、波长为约588NM虚线、波长为约486NM点画线、波长为约436NM双点画线的球面像差。0126图3至图8示出了每种波长的弧矢线S1S4和子午线T1T4的像散。0127图3至图8示出了波长为约588NM的畸变虚线。在根据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中,按照图3至图8所示地进行像差校正。0128实施例20129图9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2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在图9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构造与在图1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相同,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5中列出。表5按照与表。

35、1相同的方式列出。0130表50131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0/17页1301320133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6中示出。0134表60135可变距离广角位置F1855中间位置F280摄远位置F534D10850942223523D21536590272340D3414745555816D4451932841894D5207642828542896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1/17页140136当物距为045M时,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L3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7中示出。0137表70138广角位置中间位。

36、置摄远位置1795210731600139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8中示出。0140表80141透镜表面RKA4A6A8A10S2028733000000859850E05395336E070000000000000142关于根据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图10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1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2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3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4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5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

37、时的像差图。图10至图15按照与图3至图8相同的方式示出。0143实施例30144图16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3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在图16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构造与在图1中示出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相同,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9中列出。0145表90146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2/17页1501470148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10中示出。0149表100150可变距离广角位置F1855中间位置F280摄远位置F534D118471200025328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3/17页16D2158。

38、7488222026D3251027693820D4570845413362D52107029455455090151当物距为045M时,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L3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11中示出。0152表110153广角位置中间位置摄远位置1817227033190154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12中示出。0155表120156透镜表面RKA4A6A8A10S2027758000000756671E05360183E070000000000000157关于根据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图17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8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

39、,图19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0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1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2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17至图22按照与图3至图8相同的方式示出。0158实施例40159图23示出了基于根据实施例4的数据所设计的变焦镜头。与在图1中示出的变焦镜头不同的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L1,第一透镜组L1包括双合透镜以及正透镜3,双合透镜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1和正透镜2;第二透镜组L2,包括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负弯月透镜4、双凹透镜5。

40、、具有朝向物方的凸面的正透镜6以及负透镜7;第三透镜组L3,包括具有负透镜8和正透镜9的双合透镜;第四透镜组L4,包括具有正透镜10和负透镜11的双合透镜以及具有负透镜12和正透镜13的双合透镜;第五透镜组L5,包括正透镜14、具有正透镜15和负透镜16的双合透镜以及正透镜17。另外,光阑S可被设置在第二透镜组L2和第三透镜组L3之间,滤光器例如,LPF可被设置在第五透镜组L5和像平面IP之间。0160在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中,如图23中所示,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透镜组L1至第五透镜组L5中的每个透镜组均可朝着物方移位,使得第一透镜组L1和第二透镜组L2之间的轴向距离增大。

41、,并且第二透镜组L2和第三透镜组L3之间的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4/17页17轴向距离减小。另外,在变焦过程中,光阑S可与第三透镜组L3一体地移位。另外,如图23所示,第三透镜组L3可朝着物方0移位,以执行最小距离处的聚焦。第四透镜组L4的包括负透镜12和正透镜13的双合透镜可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位,以校正由手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抖动。0161用于设计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在下面的表13中列出。表13按照与表1相同的方式列出。0162表1301630164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5/17页180165说明书CN10210。

42、3252ACN102103255A16/17页190166在从广角位置变焦到摄远位置过程中的可变距离在下面的表14中示出。0167表140168可变距离广角位置F1855中间位置F690摄远位置F1943D124603185555017D22695896121670D31443723162305D41858152002659440169当物距为045M时,用于聚焦的第三透镜组L3的移动距离在下面的表15中示出。0170表150171广角位置中间位置摄远位置1500244677040172非球面系数在下面的表16中示出。0173表160174透镜表面RKA4A6A8A10S20500000000。

43、000197889E06356674E09305132E11000000E00S1730895000000854454E06000000E00000000E00000000E00S21248488000000753970E06204757E08000000E00000000E00S2450994000000124767E05880785E09000000E00000000E000175关于根据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图24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5示出了当在广角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6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7。

44、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8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无穷远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9示出了当在摄远位置聚焦于最小距离045M处的物体时的像差图。图24至图29按照与图3至图8相同的方式示出。0176根据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焦镜头满足式1至19。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7/17页200177表170178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F3/FRT0689072410680283|F3/F2|2333238727482476|13T2XT2|370037003686750313W2XW2/13T2XT。

45、22219815352333221090|F1/FWFT1/2|3209321036361585|F2/FWFT1/2|0470047305020226|FRT/FWFT1/2|15921557129119760179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具有高变焦放大率以及优良的从广角位置到摄远位置的光学性能。此外,变焦镜头具有在最小距离处的优良的聚焦性能。此外,通过成像器件的散景感测,变焦镜头可适于应用于自动聚焦控制。0180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

46、变。说明书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29页21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29页22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3/29页23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4/29页24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5/29页25图5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6/29页26图6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7/29页27图7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8/29页。

47、28图8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9/29页29图9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0/29页30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1/29页31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2/29页32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3/29页33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4/29页34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5/29页35图15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

48、N102103255A16/29页36图16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7/29页37图17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8/29页38图18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19/29页39图19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0/29页40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1/29页41图21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2/29页42图22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3/29页43图23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4/29页44图24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5/29页45图25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6/29页46图26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7/29页47图27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8/29页48图28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CN102103255A29/29页49图29说明书附图CN10210325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