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80496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6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09471.2

申请日:

2009.10.30

公开号:

CN102049676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23P 19/04申请日:20091030授权公告日:20120530终止日期:201310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P 19/04申请日:20091030|||公开

IPC分类号:

B23P19/04; B29C65/56

主分类号:

B23P19/04

申请人:

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钰良; 谢青峰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代理人:

刘云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合方法,依序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及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然后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机壳的开口伸入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最后再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借此实现在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克服现有技术造成不良品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实施该方法的压合治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压合方法, 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 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 其特征 在于, 该压合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 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 ; 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 ; 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 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 窗口的对应处, 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 ; 以及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 台相对靠合, 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合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 动载台相对靠合的步骤之前, 更包含一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 以确保该 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的步骤。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合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承置台弹性配置在一基座上, 以随该 压合机构的驱动而弹性升降。
4: 一种压合治具, 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 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与一开口, 其特征 在于, 该压合治具至少包括 : 一基座 ; 一承置台, 设于该基座上, 以供定位设置该机壳 ; 一活动载台, 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上, 该活动载台供定位设置该面板, 并 用于借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自该开口伸入机壳内部, 以使该面板定位于对应该窗口处 ; 以 及 一压合机构, 配置于该基座, 用于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 以使该面板结合 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承置台具有一用以定位设置该机壳 的凹槽, 且该凹槽内设有一穿孔, 而于该机壳上则具有对应该穿孔的贯孔。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上设有一凸块, 且该凸块凸出于 该承置台的穿孔以供支撑该活动载台。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上于对应承置台的穿孔位置处 设有一第三驱动单元, 该第三驱动单元并可连动一活动挡块以供通过该穿孔而支撑该活动 载台。
8: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压合机构包括一第二驱动单元及一 压掣件, 该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该压掣件以推抵该机壳向该活动载台靠合。
9: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承置台与基座之间设有复数弹性体, 以使该机座得随该压合机构的驱动而弹性升降。
10: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压合治具, 其特征在于, 该活动载台上设有用于定位设置该机 壳的定位部。

说明书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压合技术, 特别是指一种可将面板伸入机壳内并加以组合的压合 方法及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传统欲将一片状元件贴合于一壳体表面镂空的窗口内侧的方式有许多种, 例如 : 台湾新型专利第 M354517 号、 台湾新型专利第 304074 号、 台湾新型专利第 M268862 号与台 湾发明专利第 I226211 号等专利案所揭示的结构。
     该第 M354517 号案揭示了一触控面板贴合机, 其包含平行贴合机构、 进给机构及 双向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 其中该平行贴合机构具有可调平行度的上座, 且平行贴合机 构可采用侧翻或中央平衡翻转, 而该进给机构则具有 X、 Y 轴位移校正及 Z 轴旋转校正的能 力, 并且配合双向滚压机构上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设计, 用以节省滚压的作业时间。
     而该第 M268862 号案则揭示了一触控面板组立贴合机, 将触控面板经由贴合与加 压, 使得达到面板组立的机器。
     但上述所揭示的各现有技术, 皆仅适用于开放式的作业空间 ( 如 : 一具有大面积 镂空部位的壳体, 或由二半壳体相对组合而成的壳体 ), 由于机壳内部对外开放, 因此执行 将片状元件贴合于该机壳上的加工时, 并无作业空间上的限制, 而可以人工或简易的自动 设备直接贴合, 其设计上亦较为简易。
     然而, 随着各种特殊需求而对部份电子产品的特性要求提升, 乃有相关工业技术 规范 ( 亦或称工规 ) 随之不断地被制定更新, 以满足较高的产品特性 ( 如 : 防水、 防尘、 防震 及高温下的稳定度 ), 并与一般消费型的电子产品有所区别, 此时, 其电子产品的结构上亦 需随之进行相关修改, 以符合相关工业技术规范 ( 工规 ) 的规定。举例而言, 将传统由复数 半壳体组成的壳体改为一体成型的机壳结构, 可有效改善其整体电子产品的防水、 防尘、 抗 震及 EMI 防止等特性, 但由于该一体成型的机壳结构其所能提供对外开放的面积远小于传 统的开放式 ( 组合式 ) 壳体, 因此上述各专利案所揭示的各现有技术, 并无法适用于一体成 型机壳结构的后续加工作业, 且现今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以轻薄短小为主, 其内部的容置 空间相对的狭小, 更增加了以人工进行相关作业的困难度。 具体而言, 一体成型式机壳通常 只预留单边的封盖结构, 因此进行内部电路板与相关零件的组装时, 只能通过机壳单边所 预留的开口为之, 以结合面板为例, 当机壳变薄时, 人工手持面板伸入机壳内部有限空间的 不稳定动作, 容易造成面板边缘预涂的接着剂因误触机壳内部而沾黏到面板表面, 如此将 造成面板污秽的不良品问题, 严重影响产品良率。 此外, 面板是否精确送到定位再结合也会 影响面板最终贴合的精确度, 同样影响产品良率。
     因此, 如何能在上述有限的狭小空间内, 稳定且有效地进行内部组件的组装工作, 借以提升产品良率, 乃为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 以 利于在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 以提升在机壳的狭小空间 中结合面板的稳定性, 进而提升产品良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合方法, 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 且该 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 该压合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 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 上; 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 ; 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 机壳内部, 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 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 ; 以及利用一压 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 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
     上述步骤中, 在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的步骤之前, 可包含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 以确保该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合治具, 用于结合一机壳及其面板, 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与一开口, 该压合治具至少包括 : 一基座 ; 一承置台, 设于该基座 上, 以供定位设置该机壳 ; 一活动载台, 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上, 以供定位设 置该面板, 且借由该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 使该活动载台得以带动该面板自该开口伸入机 壳内部, 并使该面板定位于对应该窗口处 ; 以及一第二驱动单元, 配置于该基座上, 该第二 驱动单元用于使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 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 口。
     附图说明
     图 1 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 图 2 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 图 3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 4 一适用于本发明的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 5 一适用于本发明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 6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 ( 一 )。 图 7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 ( 二 )。 图 8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 ( 三 )。 图 9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 10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操作动作图。 图 11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 12 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操作动作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承置台 11.... 凹槽 12.... 穿孔 13.... 弹性体 2..... 活动载台21.... 第一驱动单元 22.... 定位部 3..... 压合机构 31.... 第二驱动单元 32.... 压掣件 321... 软垫体 4、 40...... 支撑机构 41.... 第三驱动单元 42.... 活动挡块 5..... 基座 51.... 安全开关 52.... 计时单元 6..... 机壳 61.... 窗口 62.... 开口 63.... 贯孔 7..... 面板 71.... 黏贴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详细构造、 应用原理、 作用与功效, 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 例, 并配合所附的图式, 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如后 :
     请参阅图 1, 为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 且该机壳 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 其包含以下的步骤 S11 至 S15。
     步骤 S11 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 步骤 S12 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 上, 步骤 S13 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 以使该面板 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 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 步骤 S15 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 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 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 ; 其各步骤的详细 说明, 容后配合各压合治具的实施例结构加以叙述。
     为了确保该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 可增加一个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 请 参阅图 2 所示, 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主要以该第一压合方法的流程为基础, 于该 步骤 S15 之前另增加一步骤 S14, 该步骤 S14 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 其可有效增 加该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强度, 以使该活动载台可有效承受该压合机构推动机壳的压力, 并保持与机壳间的平行度, 且于实际应用上可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配置一第三驱 动单元于该承置台下方, 且该第三驱动单元得以驱动一活动文件块向上支撑于活动载台底 部; 或者配置一凸出于该承置台的凸块, 且该凸块支撑于该活动载台底部等方式, 皆可达到 相同的预设功效 ; 其各步骤的详细说明, 容后配合各压合治具的实施例结构加以叙述。
     请参阅图 3, 为本发明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 该压合治具主要包括 : 承置台 1、 活 动载台 2 及压合机构 3 等部份。其中该承置台 1 设于一基座 5 上, 于该承置台 1 顶侧设有一凹槽 11, 该凹槽 11 依预设的机壳 6 外型加工, 形成与该机壳 6 表面相同的形状, 以与该机 壳 6 表面保持较佳的接触定位, 于该凹槽 11 一旁侧设有一与外连通的缺口, 且于凹槽 11 底 侧设有一穿孔 12, 该承置台 1 底侧与基座 5 之间设有复数弹性体 13。
     该活动载台 2 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 21 设置于该基座 5 上, 且借由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的驱动, 可使该活动载台 2 沿一预设路径向该凹槽 11 的缺口方向进行往复滑移。 另于该 活动载台 2 上可界定出一定位部 22, 该定位部 22 为一可供容置定位后述的面板 7 的凹槽。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该压合机构 3 以一第二驱动单元 31 设置于对应该承置台 1 上方的位置, 以供驱动 一片状的压掣件 32 于凹槽 11 上方往复滑移, 而于该压掣件 32 底侧则设有一软垫体 321, 例 如泡棉或其它软质发泡体, 以保护该机壳 6 表面, 防止于接触时的刮损。于本实施例中该第 一驱动单元 21 与第二驱动单元 31 以气压缸为例, 但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技术者均理 解可替换为等效的液压缸或相对机构, 并非仅以实施例中所示为限。
     另外, 该基座 5 上可因安全性考虑设有二安全开关 51 以, 于操作时必须同时压触 各安全开关 51, 方能正确启动各装置, 以确保操作安全。 另外也可在基座 5 上增设一计时单 元 52, 以计算该压合机构 3 的操作时间。 如图 4 所示, 本发明以适用于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为主, 于本实施例中的 机壳 6 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为例, 于其至少一旁侧设有开口 62, 另于该机壳 6 之上、 下表面分 别设有一窗口 61 及一贯孔 63。另如图 5 所示, 预备贴合的面板 7 具有相同于窗口 61 的形 状, 且具有略大的面积, 于该面板 7 周缘则可预设有一黏贴部 71, 例如涂胶或预贴含有离形 纸的双面胶。
     请参图 6 至图 8, 并配合参照图 1 的第一压合方法各流程, 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 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于实际应用时, 首先, 步骤 S11 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 可将该机 壳 6 置于该承置台 1 的凹槽 11 上的定位, 步骤 S12 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 可将 该面板 7 置于该活动载台 2 的定位部 22 上, 经步骤 S13 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 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 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 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 表面, 以由操作者同时压触二安全开关 51, 启动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连动该活动载台 2 动作, 将该面板 7 由机壳 6 的开口 62 伸入, 并使该面板 7 定位于对应窗口 61 的位置, 并不接触于 该机壳 6 的内表面, 最后, 步骤 S15 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 以 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 由该压合机构 3 的第二驱动单元 31 带动该压掣 件 32 向下压掣该机壳 6, 各弹性体 13 亦同时受压缩而使该承置台 1 保持一回复弹性, 使该 机壳 6 向活动载台 2 靠合, 该面板 7 周侧的黏贴部 71 可黏合于窗口 61 内侧周缘, 并由该计 时单元 52 计算时间, 使该面板 7 得以与机壳 6 完全结合, 以封闭该窗口 61 后, 再使第二驱 动单元 31 带动该压掣件 32 上升, 以解除对机壳 6 的压掣, 而承置台 1 借由各弹性体 13 的 弹性亦得以同步上升回复至原位, 然后, 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收缩, 以连动活动载台 2 回复至 初始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 其预设条件为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使该活动 载台 2 具有足以承受该压合机构 3 推动机壳 6 的压力, 并保持与机壳 6 间的平行度。
     请参考图 9、 图 10, 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结构为配合图 2 的第二压 合方法各流程, 其包括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压合治具结构完全相同的承置台 1、 活动载台 2
     及压合机构 3 等结构, 但其另包括了一支撑机构 40, 该支撑机构 40 为一设置于该基座 5 上 于对应承置台 1 的贯孔 12 位置处的凸块 ; 于本实施例中, 其预设条件为该第一驱动单元 21 不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无法承受该压合机构 3 推动机壳 6 的压力, 因此, 在进行步骤 S15 之前先执行一步骤 S14, 该步骤 S14 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 其可有效增加该第一 驱动单元的结构强度, 以使该活动载台可有效承受该压合机构推动机壳的压力, 并保持与 机壳间的平行度, 在该活动载台 2 伸入机壳 6 内的定位时, 利用该支撑机构 40( 即为该凸 块 ) 抵触于该活动载台 2 下方形成支撑, 以增强该活动载台 2 的强度, 并于该机壳 6 受压合 机构 3 压掣而连动承置台 1 下降时, 得以保持该活动载台 2 与承置台 1 间的平行度, 以确保 组装加工的质量。
     请参考图 11、 图 12, 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亦为配合图 2 的第二压 合方法各流程, 其包括了完全相同的承置台 1、 活动载台 2 及压合机构 3 等结构, 但其另包括 了一支撑机构 4, 该支撑机构 4 由一第三驱动单元 41 与一活动挡块 42 所组成, 且该第三驱 动单元 41 可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其中该第三驱动单元 41 设置于该基座 5 上于对应承置台 1 的穿孔 12 处, 且该第三驱动单元 41 可连动一活动挡块 42 向上通过该穿孔 12, 以支撑于 该活动载台 2 的底部, 借以达到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相同的功效。 由上所述可知, 本发明的压合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压合治具确实具有简化加工 程序、 提升组合速率以及产品良率的功效, 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 新颖性及进步性。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 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 该实施例 仅用于描绘本发明, 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应注意的是, 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 变化与置换, 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下文的权利要 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49676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49676ACN102049676A21申请号200910209471222申请日20091030B23P19/04200601B29C65/5620060171申请人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县72发明人张钰良谢青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276代理人刘云贵54发明名称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合方法,依序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及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然后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机壳的开口伸入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并且不接触该。

2、机壳的内表面,最后再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借此实现在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克服现有技术造成不良品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实施该方法的压合治具。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0页CN102049680A1/1页21一种压合方法,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并且不。

3、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以及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的步骤之前,更包含一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以确保该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的步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承置台弹性配置在一基座上,以随该压合机构的驱动而弹性升降。4一种压合治具,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与一开口,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治具至少包括一基座;一承置台,设于该基座上,以供定位设置该机壳;一活动载台,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上,该活动。

4、载台供定位设置该面板,并用于借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自该开口伸入机壳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对应该窗口处;以及一压合机构,配置于该基座,用于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承置台具有一用以定位设置该机壳的凹槽,且该凹槽内设有一穿孔,而于该机壳上则具有对应该穿孔的贯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设有一凸块,且该凸块凸出于该承置台的穿孔以供支撑该活动载台。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于对应承置台的穿孔位置处设有一第三驱动单元,该第三驱动单元并可连动一活动挡块以供通过该穿孔而支。

5、撑该活动载台。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机构包括一第二驱动单元及一压掣件,该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该压掣件以推抵该机壳向该活动载台靠合。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承置台与基座之间设有复数弹性体,以使该机座得随该压合机构的驱动而弹性升降。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载台上设有用于定位设置该机壳的定位部。权利要求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1/5页3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压合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可将面板伸入机壳内并加以组合的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背景技术0002传统欲将一片状元件贴合于一壳体表面。

6、镂空的窗口内侧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台湾新型专利第M354517号、台湾新型专利第304074号、台湾新型专利第M268862号与台湾发明专利第I226211号等专利案所揭示的结构。0003该第M354517号案揭示了一触控面板贴合机,其包含平行贴合机构、进给机构及双向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其中该平行贴合机构具有可调平行度的上座,且平行贴合机构可采用侧翻或中央平衡翻转,而该进给机构则具有X、Y轴位移校正及Z轴旋转校正的能力,并且配合双向滚压机构上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设计,用以节省滚压的作业时间。0004而该第M268862号案则揭示了一触控面板组立贴合机,将触控面板经由贴合与加压,使得达到面板组。

7、立的机器。0005但上述所揭示的各现有技术,皆仅适用于开放式的作业空间如一具有大面积镂空部位的壳体,或由二半壳体相对组合而成的壳体,由于机壳内部对外开放,因此执行将片状元件贴合于该机壳上的加工时,并无作业空间上的限制,而可以人工或简易的自动设备直接贴合,其设计上亦较为简易。0006然而,随着各种特殊需求而对部份电子产品的特性要求提升,乃有相关工业技术规范亦或称工规随之不断地被制定更新,以满足较高的产品特性如防水、防尘、防震及高温下的稳定度,并与一般消费型的电子产品有所区别,此时,其电子产品的结构上亦需随之进行相关修改,以符合相关工业技术规范工规的规定。举例而言,将传统由复数半壳体组成的壳体改为。

8、一体成型的机壳结构,可有效改善其整体电子产品的防水、防尘、抗震及EMI防止等特性,但由于该一体成型的机壳结构其所能提供对外开放的面积远小于传统的开放式组合式壳体,因此上述各专利案所揭示的各现有技术,并无法适用于一体成型机壳结构的后续加工作业,且现今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以轻薄短小为主,其内部的容置空间相对的狭小,更增加了以人工进行相关作业的困难度。具体而言,一体成型式机壳通常只预留单边的封盖结构,因此进行内部电路板与相关零件的组装时,只能通过机壳单边所预留的开口为之,以结合面板为例,当机壳变薄时,人工手持面板伸入机壳内部有限空间的不稳定动作,容易造成面板边缘预涂的接着剂因误触机壳内部而沾黏到面板表。

9、面,如此将造成面板污秽的不良品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良率。此外,面板是否精确送到定位再结合也会影响面板最终贴合的精确度,同样影响产品良率。0007因此,如何能在上述有限的狭小空间内,稳定且有效地进行内部组件的组装工作,借以提升产品良率,乃为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说明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2/5页4发明内容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以利于在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以提升在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产品良率。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提供。

10、一种压合方法,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该压合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以及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0011上述步骤中,在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的步骤之前,可包含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以确保该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0012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合治具,用于结合一机壳及其面板,且该机壳至少。

11、具有一窗口与一开口,该压合治具至少包括一基座;一承置台,设于该基座上,以供定位设置该机壳;一活动载台,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上,以供定位设置该面板,且借由该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使该活动载台得以带动该面板自该开口伸入机壳内部,并使该面板定位于对应该窗口处;以及一第二驱动单元,配置于该基座上,该第二驱动单元用于使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附图说明0013图1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0014图2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0015图3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0016图4一适用于本发明的机壳结构示意图。0017图5一适用于本。

12、发明的面板结构示意图。0018图6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一。0019图7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二。0020图8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操作动作图三。0021图9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0022图10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操作动作图。0023图11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0024图12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操作动作图。0025【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61承置台002711凹槽002812穿孔002913弹性体00302活动载台说明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3/5页5003121第一驱动单元00322。

13、2定位部00333压合机构003431第二驱动单元003532压掣件0036321软垫体00374、40支撑机构003841第三驱动单元003942活动挡块00405基座004151安全开关004252计时单元00436机壳004461窗口004562开口004663贯孔00477面板004871黏贴部具体实施方式0049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如后0050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用于结合一机壳及面板,且该机壳至少具有一窗口及一开口,其包含以下的步骤S11至S15。0051步骤S11定位设。

14、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步骤S12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步骤S13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对应处,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步骤S15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其各步骤的详细说明,容后配合各压合治具的实施例结构加以叙述。0052为了确保该活动载台与机壳间的平行度,可增加一个支撑该活动载台的步骤,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压合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主要以该第一压合方法的流程为基础,于该步骤S15之前另增加一步骤S14,该步骤S14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其可有效增加该第一驱动单。

15、元的结构强度,以使该活动载台可有效承受该压合机构推动机壳的压力,并保持与机壳间的平行度,且于实际应用上可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配置一第三驱动单元于该承置台下方,且该第三驱动单元得以驱动一活动文件块向上支撑于活动载台底部;或者配置一凸出于该承置台的凸块,且该凸块支撑于该活动载台底部等方式,皆可达到相同的预设功效;其各步骤的详细说明,容后配合各压合治具的实施例结构加以叙述。0053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该压合治具主要包括承置台1、活动载台2及压合机构3等部份。其中该承置台1设于一基座5上,于该承置台1顶侧设有说明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4/5页6一。

16、凹槽11,该凹槽11依预设的机壳6外型加工,形成与该机壳6表面相同的形状,以与该机壳6表面保持较佳的接触定位,于该凹槽11一旁侧设有一与外连通的缺口,且于凹槽11底侧设有一穿孔12,该承置台1底侧与基座5之间设有复数弹性体13。0054该活动载台2经由一第一驱动单元21设置于该基座5上,且借由该第一驱动单元21的驱动,可使该活动载台2沿一预设路径向该凹槽11的缺口方向进行往复滑移。另于该活动载台2上可界定出一定位部22,该定位部22为一可供容置定位后述的面板7的凹槽。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单元210055该压合机构3以一第二驱动单元31设置于对应该承置台1上方的位置,以供驱动一片状的压掣件32。

17、于凹槽11上方往复滑移,而于该压掣件32底侧则设有一软垫体321,例如泡棉或其它软质发泡体,以保护该机壳6表面,防止于接触时的刮损。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单元21与第二驱动单元31以气压缸为例,但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技术者均理解可替换为等效的液压缸或相对机构,并非仅以实施例中所示为限。0056另外,该基座5上可因安全性考虑设有二安全开关51以,于操作时必须同时压触各安全开关51,方能正确启动各装置,以确保操作安全。另外也可在基座5上增设一计时单元52,以计算该压合机构3的操作时间。0057如图4所示,本发明以适用于机壳的狭小空间中结合面板为主,于本实施例中的机壳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为例,于其至。

18、少一旁侧设有开口62,另于该机壳6之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窗口61及一贯孔63。另如图5所示,预备贴合的面板7具有相同于窗口61的形状,且具有略大的面积,于该面板7周缘则可预设有一黏贴部71,例如涂胶或预贴含有离形纸的双面胶。0058请参图6至图8,并配合参照图1的第一压合方法各流程,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于实际应用时,首先,步骤S11定位设置一机壳于一承置台上,可将该机壳6置于该承置台1的凹槽11上的定位,步骤S12定位设置一面板于一活动载台上,可将该面板7置于该活动载台2的定位部22上,经步骤S13利用一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活动载台自该开口伸入该机壳内部,以使该面板定位于该窗口的。

19、对应处,并且不接触该机壳的内表面,以由操作者同时压触二安全开关51,启动该第一驱动单元21连动该活动载台2动作,将该面板7由机壳6的开口62伸入,并使该面板7定位于对应窗口61的位置,并不接触于该机壳6的内表面,最后,步骤S15利用一压合机构驱动该机壳与该活动载台相对靠合,以使该面板结合于该机壳内部而封闭该窗口,由该压合机构3的第二驱动单元31带动该压掣件32向下压掣该机壳6,各弹性体13亦同时受压缩而使该承置台1保持一回复弹性,使该机壳6向活动载台2靠合,该面板7周侧的黏贴部71可黏合于窗口61内侧周缘,并由该计时单元52计算时间,使该面板7得以与机壳6完全结合,以封闭该窗口61后,再使第二。

20、驱动单元31带动该压掣件32上升,以解除对机壳6的压掣,而承置台1借由各弹性体13的弹性亦得以同步上升回复至原位,然后,该第一驱动单元21收缩,以连动活动载台2回复至初始位置。0059于本实施例中,其预设条件为该第一驱动单元2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使该活动载台2具有足以承受该压合机构3推动机壳6的压力,并保持与机壳6间的平行度。0060请参考图9、图10,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二实施例结构为配合图2的第二压合方法各流程,其包括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压合治具结构完全相同的承置台1、活动载台2说明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5/5页7及压合机构3等结构,但其另包括了一支撑机构4。

21、0,该支撑机构40为一设置于该基座5上于对应承置台1的贯孔12位置处的凸块;于本实施例中,其预设条件为该第一驱动单元21不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无法承受该压合机构3推动机壳6的压力,因此,在进行步骤S15之前先执行一步骤S14,该步骤S14利用一支撑手段支撑该活动载台,其可有效增加该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强度,以使该活动载台可有效承受该压合机构推动机壳的压力,并保持与机壳间的平行度,在该活动载台2伸入机壳6内的定位时,利用该支撑机构40即为该凸块抵触于该活动载台2下方形成支撑,以增强该活动载台2的强度,并于该机壳6受压合机构3压掣而连动承置台1下降时,得以保持该活动载台2与承置台1间的平行度,以确保。

22、组装加工的质量。0061请参考图11、图12,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治具的第三实施例亦为配合图2的第二压合方法各流程,其包括了完全相同的承置台1、活动载台2及压合机构3等结构,但其另包括了一支撑机构4,该支撑机构4由一第三驱动单元41与一活动挡块42所组成,且该第三驱动单元41可为气压缸或液压缸,其中该第三驱动单元41设置于该基座5上于对应承置台1的穿孔12处,且该第三驱动单元41可连动一活动挡块42向上通过该穿孔12,以支撑于该活动载台2的底部,借以达到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相同的功效。0062由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压合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压合治具确实具有简化加工程序、提升组合速率以及产品良率。

23、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0063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下文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说明书CN102049676ACN102049680A1/10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2/10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3/10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4/10页11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5/10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6/10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7/10页14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8/10页15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9/10页16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CN102049680A10/10页17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0496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