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追风透骨丸。
背景技术
骨关节炎是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为主,多累及指关节、膝、髋、脊柱等,以膝关节最常见。
追风透骨丸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的中成药。其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临川疗效显著。但现有技术制备的追风透骨丸稳定性较差,有效成分含量低,且不易长时间存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追风透骨丸。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追风透骨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制川乌98-102份、白芷98-102份、制草乌98-102份、香附98-102份、甘草98-102份、白术48-52份、没药18-22份、麻黄98-102份、川芎98-102份、乳香48-52份、秦艽48-52份、地龙98-102份、当归48-52份、茯苓195-205份、赤小豆98-102份、羌活98-102份、天麻48-52份、赤芍98-102份、细辛98-102份、防风48-52份、天南星98-102份、桂枝48-52份、甘松48-52份、矫味剂0.1-1份、抗氧剂1-3份。
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为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由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混合而成,所述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的质量比为(1-3):(1-3):(1-3)。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混合而成,所述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的质量比为(1-3):(1-3):(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追风透骨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川乌、白芷、制草乌、香附、甘草、白术、没药、麻黄、川芎、乳香、秦艽、地龙、当归、茯苓、赤小豆、羌活、天麻、赤芍、细辛、防风、天南星、桂枝、甘松23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00-150分钟,萃取温度30-50℃,萃取压力20-4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0-20kg/h,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5(50℃)的萃取清膏;
(2)步骤(1)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8-12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6-10倍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3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50℃)的水提清膏;
(3)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即得。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制川乌,拉丁学名:Radix Aconiti Preparata。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的炮制加工品。
白芷,拉丁学名: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
制草乌,为草乌(拉丁学名: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炮制加工品。
香附,拉丁学名:Cyperus rotundus,别名莎草、大香附、土香(台湾和闽南一带)、水香棱、地藾草,为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白术,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术、冬术、浙术、种术、祁术等。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的胶树脂。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质茎。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秦艽,拉丁学名:G.macrophylla,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
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 pergilum(E Perrier)的干燥体。
当归,拉丁学名:Angelica 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
茯苓,拉丁学名:Wolfiporia cocos,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赤小豆,拉丁学名:Vigna umbellata,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uata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
羌活,拉丁学名: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的干燥根茎及根。
天麻,拉丁学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细辛,拉丁学名:Asarum sieboldii Miq.,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天南星,拉丁学名: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为天南星科植物狗爪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药用部分为其块茎。
桂枝,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
甘松,拉丁学名: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
环己六醇,CAS号:6917-35-7。
乳糖醇,CAS号:585-86-4。
D-木蜜醇,CAS号:69-65-8。
绿原酸,CAS号:327-97-9。
鞣花酸,CAS号:476-66-4。
山楂酸,CAS号:4373-41-5。
本发明追风透骨丸,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配方中添加抗氧剂,保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追风透骨丸原料:制川乌100份、白芷100份、制草乌100份、香附100份、甘草100份、白术50份、没药20份、麻黄100份、川芎100份、乳香50份、秦艽50份、地龙100份、当归50份、茯苓200份、赤小豆100份、羌活100份、天麻50份、赤芍100份、细辛100份、防风50份、天南星100份、桂枝50份、甘松50份、矫味剂0.45份、抗氧剂1.2份。
所述的矫味剂由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的抗氧剂由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上述追风透骨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川乌、白芷、制草乌、香附、甘草、白术、没药、麻黄、川芎、乳香、秦艽、地龙、当归、茯苓、赤小豆、羌活、天麻、赤芍、细辛、防风、天南星、桂枝、甘松23味中药粉碎为80目,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20分钟,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5kg/h,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0(50℃)的萃取清膏;
(2)步骤(1)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10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3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3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水提清膏;
(3)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得到实施例1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乳糖醇、D-木蜜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环己六醇、D-木蜜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环己六醇、乳糖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鞣花酸、山楂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绿原酸、山楂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追风透骨丸。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绿原酸、鞣花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追风透骨丸。
测试例1
将实施例1-7制备的追风透骨丸,置于25℃,相对湿度85%环境下保藏半年,然后进行大肠杆菌(ATYCC 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 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菌落总数测试表 cfu/g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中任意二者复配)。
测试例2
对实施例1-7制备的追风透骨丸进行稳定性测试。
本发明追风透骨丸中包含的芍药苷是赤芍的指标性成分。将实施例1-7制备的追风透骨丸分别用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将它们置于38℃温度下放置3个月,测定各试样中3月时的芍药苷相对于该试样0月时的残余含量。测试方法参照专利申请号:200510036656.X中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方法测定。具体结果见表2。
表2:稳定性测试结果表 单位:%
芍药苷残余含量 实施例1 99.2 实施例2 94.6 实施例3 94.8 实施例4 95.1 实施例5 94.2 实施例6 93.8 实施例7 93.6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环己六醇、乳糖醇、D-木蜜醇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绿原酸、鞣花酸、山楂酸中任意二者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