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04819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9394.8

申请日:

2009.11.06

公开号:

CN102049787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5J 19/00登记生效日:201704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哈尔滨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5号B-101、B-118房变更后权利人: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开区哈平路集中区大连北路与兴凯路交口处|||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5J 19/00登记生效日:201704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变更后权利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5号B-101、B-118房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J 19/00申请日:20091106|||公开

IPC分类号:

B25J19/00; B25J9/08

主分类号:

B25J19/00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龙波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的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上述调整装置可消除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 该圆柱齿 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 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 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 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 合, 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 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 齿轮的弹力。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为直齿 渐开线齿轮。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齿轮的一端开设有沿 轴向的容置孔, 该弹性件收容于该容置孔内并抵持第二齿轮。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5: 一种工业机器人, 其包括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手腕单元、 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 第二手腕单元、 用于驱动第一手腕单元的第一电机及第一传动链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手腕单 元的第二电机及第二传动链, 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正交, 该第一传动链及第二传动链至 少其中之一包括圆柱齿轮装置, 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 该 其特征在于 : 该工业机器人还包括用于调整该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 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 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 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 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 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 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 该弹性件提供使 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工业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为直齿渐开 线齿轮。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工业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齿轮的一端开设有沿轴向的 容置孔, 该弹性件收容于该容置孔内。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工业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9: 如权利要求 5 至 8 任何一项所述的工业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传动链包括一 个圆柱齿轮装置及第一传动轴, 该圆柱齿轮的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该第一传动轴一端, 该 第一电机设置于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 ; 该第二传动链包括另一个圆柱齿轮装置及第二传 动轴, 该第二传动轴与该第一传动轴相互套设, 该第二传动链中的圆柱齿轮装置的第一齿 轮固定设置于该第二传动轴的一端, 该第二电机设置于该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工业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 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 轴的两个第一齿轮沿轴向偏置。

说明书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 种调整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并采用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的工业机器 人。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通常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手腕单元, 设置于其末端的手腕单元, 如六 轴机器人的第六旋转轴可装设夹具、 切削工具及探测器等以执行各种动作。每个手腕单元 通过驱动组件实现绕某一轴线的转动。每个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齿轮。
     机器人的手腕单元的运动精度、 承载能力、 运动的平稳性等均受减速齿轮啮合状 况的影响。 若齿轮传动机构中存在较大的齿轮副侧隙, 则在实际传动过程中, 特别是在频繁 正反转运转的齿轮副之间极易产生冲击, 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噪声和振动量增大, 还会降低 齿轮传动的精度并缩短传动机构的寿命。 对于圆柱齿轮机构, 因其通常都是定心转动, 当齿 轮加工或者安装中存在误差时会产生侧隙, 运行中齿轮就不能在正确的位置转动, 从而影 响传动的精度及齿轮装置寿命等。 现有技术多是从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来达到减小侧隙的 目的, 但这一做法不仅直接增加了齿轮的制造成本, 而且不便于对侧隙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消除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 置并采用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的工业机器人。
     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 该圆柱 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 该第二齿 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 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 且该第一 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 该齿轮 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 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 力。
     又, 一种工业机器人, 其包括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手腕单元、 可绕第二轴线转 动的第二手腕单元、 用于驱动第一手腕单元的第一电机及第一传动链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手 腕单元的第二电机及第二传动链, 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正交, 该第一传动链及第二传动 链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圆柱齿轮装置, 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 轮。该工业机器人还包括用于调整该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该第一齿 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 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 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 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 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 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 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 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 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
     上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的变位系数线性变化, 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适配啮合, 利用弹性件施加沿轴向弹力, 可使第二齿轮沿轴向移动以与第 一齿轮相抵靠, 从而消除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侧隙, 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平稳啮 合, 可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传动的平稳性以及运动精度, 还可延长圆柱齿轮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业机器人的手腕单元立体图。
     图 2 是图 1 所示工业机器人的手腕单元沿 II-II 方向的剖视图。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手腕单元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 的工业机器人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并以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例进行说明。
     图 1 及图 2 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业机器人 100 的腕部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工业机器人 100 为六轴工业机器人, 其包括基座、 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的支架、 可转动地设 置于支架一端的大臂、 可转动地设置于大臂的连接腕部, 上述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 工业机 器人 100 还包括与连接腕部可转动连接的第四手腕单元 11, 可绕第五轴线 A 旋转且由第四 手腕单元 11 支撑的第五手腕单元 12, 可绕第六轴线 B 旋转且由第五手腕单元 12 支撑的第 六手腕单元 13, 用于驱动第五手腕单元 12 的第一电机 ( 图未示 ) 及第一传动链 14, 以及用 于驱动第六手腕单元 13 的第二电机 ( 图未示 ) 及第二传动链 15。第五轴线 A 与第六轴线 B 正交。第六手腕单元 13 前端可安装夹具、 刀具或者探测仪器等执行装置进行工作。 第四手腕单元 11 为大致呈叉形结构的壳体, 其包括两个叉分支 112, 113, 以及连 接两个叉分支 112, 113 的连接部 114。连接部 114 设有一中空部 1142, 叉分支 112, 113 分 别开设有齿轮安装孔 1121, 1131。 中空部 1142 及齿轮安装孔 1121, 1131 相互基本平行且均 沿垂直于第五轴线 A 的方向延伸。两个叉分支 112, 113 还分别开设沿第五轴线 A 方向延伸 且同轴设置的两个第五轴安装孔 1123, 1133。
     第五手腕单元 12 大致呈柱体, 设置于两个分支 112, 113 之间, 其两端分别可转动 地设于两个第五轴安装孔 1123, 1133 内。第五手腕单元 12 沿轴向的中部开设沿第六轴线 B 方向延伸的第六轴安装孔 121。第六手腕单元 13 可转动地设于第六轴安装孔 121 内, 从 而第六手腕单元 13 可绕第六轴线 B 旋转, 并可跟随第五手腕单元 12 绕第五轴线 B 旋转。
     第一传动链 14 用于将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送至第五手腕单元 12, 以使第五手腕单 元 12 可绕第五轴线 A 旋转。第一传动连 14 包括第一传动轴 141、 圆柱齿轮装置 142 以及第 一圆锥齿轮装置 143。
     第一电机及圆柱齿轮装置 142 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 141 的两端。圆柱齿轮装置 142 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 142a 及第二齿轮 142b。圆柱齿轮装置 142 的具体结构在下 面详述。第一圆锥齿轮装置 143 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圆锥齿轮 143a, 143b。其中, 第一齿 轮 142a 与第一传动轴 141 固定, 第二齿轮 142b 与圆锥齿轮 143a 连动并可沿其轴向移动 ; 圆锥齿轮 143b 相对于第五手腕单元 12 固定设置, 以带动第五手腕单元 12 绕第五轴线 A 旋 转。第一传动轴 141 沿轴向开设一贯穿孔 1412。
     第二传动链 15 用于将第二电机的动力传送至第六手腕单元 13, 以使第六手腕单
     元 13 可绕第六轴线 B 旋转。第二传动链 15 包括第二传动轴 151、 圆柱齿轮装置 152、 第二 圆锥齿轮 153 以及第四圆锥齿轮 154。
     第二传动轴 151 穿设于第一传动轴的贯穿孔 1412, 且其两端分别伸出该贯穿孔 1412 外。第二电机及圆柱齿轮装置 152 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轴 151 的两端。第一电机及第 二电机分别设置于第四手腕单元 11 的轴向两侧。 圆柱齿轮装置 152 与圆柱齿轮装置 142 相 似, 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 152a 及第二齿轮 152b。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一齿轮 152a 沿 轴向偏置。第二圆锥齿轮装置 153 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 153a, 153b。第四圆锥齿 轮 154 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 154a, 154b。其中, 第一齿轮 152a 与第二传动轴 151 固定, 第二齿轮 152b 与圆锥齿轮 153a 连动并可沿其轴向移动 ; 圆锥齿轮 153b 相对于圆锥 齿轮 154a 固定设置 ; 圆锥齿轮 154b 相对于第六手腕单元 13 固定设置以带动第六手腕单元 13 绕第六轴线 B 旋转。
     图 3 示出了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20。 采用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20 对圆柱齿轮装置 142, 152 的侧隙进行调整的方式相似, 以下以调整圆柱齿轮装置 142 的 侧隙调整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 圆柱齿轮装置 142 的第一齿轮 142a 及第二齿 轮轮 142b 均为直齿渐开线齿轮。
     第一齿轮 142a 包括第一端 1421 及第二端 1422。从第一端 1421 至第二端 1422, 第一齿轮 142a 的变位系数线性递增, 换言之, 第一齿轮 142a 的齿顶圆柱面呈锥形, 其齿厚 随变位系数相应线性变化。第一端 1421 为大直径端, 第二端 1422 为小直径端。
     第二齿轮 142b 包括第一端 1423 及第二端 1424。从第一端 1423 至第二端 1424, 第二齿轮 142b 的变位系数线性递减, 换言之, 第二齿轮 142b 的齿顶圆柱面呈锥形, 其齿厚 随变位系数相应线性变化。第一端 1423 为小直径端, 第二端 1424 为大直径端。第二齿轮 142b 的第一端 1423 与第一齿轮 142a 的第一端 1421, 第二齿轮 142b 的第二端 1424 与第一 齿轮 142a 的第二端 1422 分别对应啮合。
     较佳的, 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的锥度在 5 度以内, 以使两者可较好地啮 合。
     为调整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之间的侧隙,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 20 中预设 弹力的弹性件 21 可提供一个沿第二齿轮 142b 轴向的弹力, 使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相互抵靠, 以消除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之间的侧隙。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齿轮 142a 沿轴向的位置固定, 第二齿轮 142b 沿轴向可 移动设置。第二齿轮 142b 可通过键与齿轮轴 146 止转连接, 并沿键在轴向移动。第二齿轮 142b 的第二端 1424 开设有沿轴向的容置孔 1425, 弹性件 21 收容于容置孔 1425 内并弹性 抵持第二齿轮 142b。优选地, 弹性件 21 选择圆柱形螺旋型压缩弹簧, 其套设于与第二齿轮 142b 连接的齿轮轴 146 上。
     当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之间产生侧隙时, 弹性件 21 抵推第二齿轮 142b, 使第二齿轮 142b 沿轴向 d-d 移动, 因第一齿轮 142a 与第二齿轮 142b 呈锥形, 第二 齿轮 142b 移动一定距离后与第二齿轮 142b 相抵靠, 从而消除侧隙。与第二齿轮 142b 相 似, 第二齿轮 152b 一端容置有弹性件 22, 以抵持第二齿轮 152b, 消除侧隙。上述调整可自 动进行, 即当圆柱齿轮装置 142, 152 工作时, 如工作状况或环境变化而引起侧隙改变, 弹性 件 21, 22 可分别自动调节第二齿轮 142b, 152b 沿轴向的位置以消除侧隙, 从而工业机器人100 执行任务时, 可始终保持圆柱齿轮装置 142, 152 基本实现零间隙, 提高传动的平稳性以 及运动精度, 还可延长圆柱齿轮装置 142, 152 的使用寿命。
     另外,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 当然, 这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 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49787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49787ACN102049787A21申请号200910309394822申请日20091106B25J19/00200601B25J9/0820060171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地址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龙波54发明名称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57摘要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第二齿轮沿。

2、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的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上述调整装置可消除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2049791A1/1页21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

3、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为直齿渐开线齿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齿轮的一端开设有沿轴向的容置孔,该弹性件收容于该容置孔内并抵持第二齿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5一种工业机器人,其包括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手腕单元、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手。

4、腕单元、用于驱动第一手腕单元的第一电机及第一传动链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手腕单元的第二电机及第二传动链,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正交,该第一传动链及第二传动链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圆柱齿轮装置,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其特征在于该工业机器人还包括用于调整该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

5、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为直齿渐开线齿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齿轮的一端开设有沿轴向的容置孔,该弹性件收容于该容置孔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链包括一个圆柱齿轮装置及第一传动轴,该圆柱齿轮的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该第一传动轴一端,该第一电机设置于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该第二传动链包括另一个圆柱齿轮装置及第二传动轴,该第二传动轴与该第一传动轴相互套设,该第二传动链中的圆柱齿轮装置的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该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该第二电机设置于该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

6、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两个第一齿轮沿轴向偏置。权利要求书CN102049787ACN102049791A1/4页3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调整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并采用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的工业机器人。背景技术0002工业机器人通常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手腕单元,设置于其末端的手腕单元,如六轴机器人的第六旋转轴可装设夹具、切削工具及探测器等以执行各种动作。每个手腕单元通过驱动组件实现绕某一轴线的转动。每个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

7、减速齿轮。0003机器人的手腕单元的运动精度、承载能力、运动的平稳性等均受减速齿轮啮合状况的影响。若齿轮传动机构中存在较大的齿轮副侧隙,则在实际传动过程中,特别是在频繁正反转运转的齿轮副之间极易产生冲击,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噪声和振动量增大,还会降低齿轮传动的精度并缩短传动机构的寿命。对于圆柱齿轮机构,因其通常都是定心转动,当齿轮加工或者安装中存在误差时会产生侧隙,运行中齿轮就不能在正确的位置转动,从而影响传动的精度及齿轮装置寿命等。现有技术多是从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来达到减小侧隙的目的,但这一做法不仅直接增加了齿轮的制造成本,而且不便于对侧隙进行调整。发明内容0004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

8、消除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并采用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的工业机器人。0005一种齿轮侧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圆柱齿轮装置中的侧隙,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0006又,一种工业机器人,其包括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手腕单元、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手腕单元、用于驱动第一手腕单元的第一电机及。

9、第一传动链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手腕单元的第二电机及第二传动链,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正交,该第一传动链及第二传动链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圆柱齿轮装置,该圆柱齿轮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工业机器人还包括用于调整该圆柱齿轮装置的侧隙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位置固定,该第二齿轮沿其轴向可移动设置,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该第一齿轮变位系数较大端及较小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变位系数较小端及较大端对应啮合,该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使第二齿轮轴向偏移以抵靠第一齿轮的弹力。0007上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沿轴向方向的变位系数线性变化,且第。

10、二说明书CN102049787ACN102049791A2/4页4齿轮与第一齿轮适配啮合,利用弹性件施加沿轴向弹力,可使第二齿轮沿轴向移动以与第一齿轮相抵靠,从而消除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侧隙,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平稳啮合,可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传动的平稳性以及运动精度,还可延长圆柱齿轮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业机器人的手腕单元立体图。0009图2是图1所示工业机器人的手腕单元沿IIII方向的剖视图。0010图3是图2所示的手腕单元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及采用该调整装置的工业机器人作进一步的详。

11、细说明,并以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例进行说明。0012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业机器人100的腕部单元的局部示意图。工业机器人100为六轴工业机器人,其包括基座、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的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一端的大臂、可转动地设置于大臂的连接腕部,上述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工业机器人100还包括与连接腕部可转动连接的第四手腕单元11,可绕第五轴线A旋转且由第四手腕单元11支撑的第五手腕单元12,可绕第六轴线B旋转且由第五手腕单元12支撑的第六手腕单元13,用于驱动第五手腕单元12的第一电机图未示及第一传动链14,以及用于驱动第六手腕单元13的第二电机图未示及第二传动链15。第五轴线A与第六轴。

12、线B正交。第六手腕单元13前端可安装夹具、刀具或者探测仪器等执行装置进行工作。0013第四手腕单元11为大致呈叉形结构的壳体,其包括两个叉分支112,113,以及连接两个叉分支112,113的连接部114。连接部114设有一中空部1142,叉分支112,113分别开设有齿轮安装孔1121,1131。中空部1142及齿轮安装孔1121,1131相互基本平行且均沿垂直于第五轴线A的方向延伸。两个叉分支112,113还分别开设沿第五轴线A方向延伸且同轴设置的两个第五轴安装孔1123,1133。0014第五手腕单元12大致呈柱体,设置于两个分支112,113之间,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两个第五轴安装孔。

13、1123,1133内。第五手腕单元12沿轴向的中部开设沿第六轴线B方向延伸的第六轴安装孔121。第六手腕单元13可转动地设于第六轴安装孔121内,从而第六手腕单元13可绕第六轴线B旋转,并可跟随第五手腕单元12绕第五轴线B旋转。0015第一传动链14用于将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送至第五手腕单元12,以使第五手腕单元12可绕第五轴线A旋转。第一传动连14包括第一传动轴141、圆柱齿轮装置142以及第一圆锥齿轮装置143。0016第一电机及圆柱齿轮装置142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41的两端。圆柱齿轮装置14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42A及第二齿轮142B。圆柱齿轮装置142的具体结构在下面详述。第一圆。

14、锥齿轮装置143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圆锥齿轮143A,143B。其中,第一齿轮142A与第一传动轴141固定,第二齿轮142B与圆锥齿轮143A连动并可沿其轴向移动;圆锥齿轮143B相对于第五手腕单元12固定设置,以带动第五手腕单元12绕第五轴线A旋转。第一传动轴141沿轴向开设一贯穿孔1412。0017第二传动链15用于将第二电机的动力传送至第六手腕单元13,以使第六手腕单说明书CN102049787ACN102049791A3/4页5元13可绕第六轴线B旋转。第二传动链15包括第二传动轴151、圆柱齿轮装置152、第二圆锥齿轮153以及第四圆锥齿轮154。0018第二传动轴151穿设于第一传。

15、动轴的贯穿孔1412,且其两端分别伸出该贯穿孔1412外。第二电机及圆柱齿轮装置152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轴151的两端。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分别设置于第四手腕单元11的轴向两侧。圆柱齿轮装置152与圆柱齿轮装置142相似,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52A及第二齿轮152B。第一齿轮142A与第一齿轮152A沿轴向偏置。第二圆锥齿轮装置153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153A,153B。第四圆锥齿轮154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154A,154B。其中,第一齿轮152A与第二传动轴151固定,第二齿轮152B与圆锥齿轮153A连动并可沿其轴向移动;圆锥齿轮153B相对于圆锥齿轮154A固定设置;。

16、圆锥齿轮154B相对于第六手腕单元13固定设置以带动第六手腕单元13绕第六轴线B旋转。0019图3示出了用于调整工业机器人的齿轮侧隙调整装置20。采用齿轮侧隙调整装置20对圆柱齿轮装置142,152的侧隙进行调整的方式相似,以下以调整圆柱齿轮装置142的侧隙调整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圆柱齿轮装置142的第一齿轮142A及第二齿轮轮142B均为直齿渐开线齿轮。0020第一齿轮142A包括第一端1421及第二端1422。从第一端1421至第二端1422,第一齿轮142A的变位系数线性递增,换言之,第一齿轮142A的齿顶圆柱面呈锥形,其齿厚随变位系数相应线性变化。第一端1421为大直径端,。

17、第二端1422为小直径端。0021第二齿轮142B包括第一端1423及第二端1424。从第一端1423至第二端1424,第二齿轮142B的变位系数线性递减,换言之,第二齿轮142B的齿顶圆柱面呈锥形,其齿厚随变位系数相应线性变化。第一端1423为小直径端,第二端1424为大直径端。第二齿轮142B的第一端1423与第一齿轮142A的第一端1421,第二齿轮142B的第二端1424与第一齿轮142A的第二端1422分别对应啮合。0022较佳的,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的锥度在5度以内,以使两者可较好地啮合。0023为调整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之间的侧隙,齿轮侧隙调整装置20。

18、中预设弹力的弹性件21可提供一个沿第二齿轮142B轴向的弹力,使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相互抵靠,以消除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之间的侧隙。002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142A沿轴向的位置固定,第二齿轮142B沿轴向可移动设置。第二齿轮142B可通过键与齿轮轴146止转连接,并沿键在轴向移动。第二齿轮142B的第二端1424开设有沿轴向的容置孔1425,弹性件21收容于容置孔1425内并弹性抵持第二齿轮142B。优选地,弹性件21选择圆柱形螺旋型压缩弹簧,其套设于与第二齿轮142B连接的齿轮轴146上。0025当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之间产生侧隙时,弹性。

19、件21抵推第二齿轮142B,使第二齿轮142B沿轴向DD移动,因第一齿轮142A与第二齿轮142B呈锥形,第二齿轮142B移动一定距离后与第二齿轮142B相抵靠,从而消除侧隙。与第二齿轮142B相似,第二齿轮152B一端容置有弹性件22,以抵持第二齿轮152B,消除侧隙。上述调整可自动进行,即当圆柱齿轮装置142,152工作时,如工作状况或环境变化而引起侧隙改变,弹性件21,22可分别自动调节第二齿轮142B,152B沿轴向的位置以消除侧隙,从而工业机器人说明书CN102049787ACN102049791A4/4页6100执行任务时,可始终保持圆柱齿轮装置142,152基本实现零间隙,提高传动的平稳性以及运动精度,还可延长圆柱齿轮装置142,152的使用寿命。0026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049787ACN102049791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49787ACN102049791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49787ACN102049791A3/3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4978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