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048117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53770.7

申请日:

20161026

公开号:

CN106344598A

公开日:

2017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7036,A61K9/10,A61K47/44,A61P3/10,A61K31/43

主分类号:

A61K31/7036,A61K9/10,A61K47/44,A61P3/10,A61K31/43

申请人:

成都乾坤动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海涵,吴学渊,胡婷婷,唐华侨,李超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金府路

优先权:

CN201610953770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娟;刘华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表面活性剂1g、胶体保护剂0.5‑1g、助悬剂2‑5g、抗氧化剂0.005‑0.1g,余量为油相。本发明的油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高、通针性及重分散性良好,且在4℃~60℃环境中贮存3个月未见质量下降,质量稳定,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表面活性剂1g、胶体保护剂0.5-2g、助悬剂2-5g、抗氧化剂0.005-0.1g,余量为油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吐温-80、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下述组分组成:司班-800.5g、大豆磷脂0.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脂酸镁、硅酸铝镁、硬脂酸铝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胶体保护剂的用量为0.5-1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0.5g的硬脂酸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悬剂为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6000、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助悬剂为2g的聚乙二醇6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大豆油与苯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物、或大豆油与油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大豆油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0.005-0.02g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1~0.02g的维生素C棕榈酯、0.05~0.1g的没食子酸丙酯或0.05~0.075g的维生素E。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表面活性剂1g、胶体保护剂0.5-1g、助悬剂2-5g、抗氧化剂0.005-0.1g,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10-20%:80-9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司班-800.5g、大豆磷脂0.5g、硬脂酸铝0.5g、聚乙二醇60002g、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05-0.02g,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20%:8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取油相,加热至60℃-70℃,加入胶体保护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搅拌均匀,均质,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青霉素的普鲁卡因盐,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另外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也对青霉素敏感。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和作用机理与青霉素相同,都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青霉素因为半衰期短代谢排泄快,药效作用时间短,临床治疗时为达到治疗效果需多次给药。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很好的弥补了青霉素的这一缺点。

硫酸双氢链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致使合成异常的蛋白质,阻碍已合成的蛋白质释放,另外还可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的外漏,最终引起细菌死亡。硫酸双氢链霉素对结核杆菌和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差。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对本品固有耐药。

油混悬剂是将难溶性药物分散于油相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其最大特点为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减少用药次数,可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对机体的应激。然而,油混悬剂尤其是注射用油混悬剂的制备较为困难,要得到物理稳定性、通针性和重分散性较好的产品,确定适宜的辅料种类及用量非常关键,而且,油混悬剂对贮存环境要求较高,提高其贮存稳定性也是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文献报道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为水混悬剂,申请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用水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在60℃下会发生溶解,变为橙黄色的粘稠液体,无分散性,质量不佳。因此急需对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混悬剂,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表面活性剂1g、胶体保护剂0.5-2g、助悬剂2-5g、抗氧化剂0.005-0.1g,余量为油相。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吐温-80、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下述组分组成:司班-80 0.5g、大豆磷脂0.5g。

其中,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脂酸镁、硅酸铝镁、硬脂酸铝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胶体保护剂的用量为0.5-1g。

其中,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0.5g的硬脂酸铝。

其中,所述的助悬剂为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6000、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助悬剂为2g的聚乙二醇6000。

其中,所述的油相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大豆油与苯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物、或大豆油与油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大豆油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20%。

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剂为0.005-0.02g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1~0.02g的维生素C棕榈酯、0.05~0.1g的没食子酸丙酯或0.05~0.075g的维生素E。

其中,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表面活性剂1g、胶体保护剂0.5-1g、助悬剂2-5g、抗氧化剂0.005-0.1g,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10-20%:80-9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司班-80 0.5g、大豆磷脂0.5g、硬脂酸铝0.5g、聚乙二醇60002g、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05-0.02g,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20%:8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油相,加热至60℃-70℃,加入胶体保护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搅拌均匀,均质,即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在采用特定辅料种类及用量配比的条件下,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高、通针性及重分散性良好,且在4℃~60℃环境中贮存3个月未见质量下降,质量稳定。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下述实施例中,除了涉及油相/溶剂时%指的是体积比,其余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w/v,g/ml)。

实施例1本发明油混悬剂的制备

取大豆油20ml,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加入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再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熔化后搅拌均匀,加入表面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g,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搅拌均匀,均质即得20%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以下通过试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材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华北制药集团;苯甲酸苄酯,上海皓月日化有限公司;聚乙二醇-6000,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泊洛沙姆-188,北京凤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硬脂酸铝,硬脂酸镁,吐温-80,司班-80、甲醇、磷酸二氢钠等化学试剂,西陇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赛默飞世尔(中国)有限公司,均质机,上海恒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混悬剂的检测方法

参考《中国兽药典》对混悬液的要求,用以下方法检查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2.1沉降体积比

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静置3小时,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按下式计算:

沉降体积比=H/H0

沉降体积比不小于0.90。

2.2通针性

取供试品,振摇后用12号针头吸取,1分钟内吸取体积不少于2ml。

2.3参考乳剂的离心标准,将供试品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后振摇,应易分散。

3、混悬液的制备

取溶剂适量,按拟定的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胶体保护剂溶解,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搅拌均匀,用均质机均质,即得。

试验例1溶剂(油相)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白油、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大豆油-油酸乙酯(不同体积配比的大豆油与油酸乙酯)、大豆油-苯甲酸苄酯(不同体积配比的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大豆油-肉豆蔻酸异丙酯(不同体积配比的大豆油与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溶剂,并配合表面活性剂司班-80(5%w/v,g/ml)、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0.02%w/v),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1%w/v)及主药普鲁卡因青霉素(20%w/v)-硫酸双氢链霉素(20%w/v)制备不同的混悬剂,考察其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分散情况,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溶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溶剂 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ml) 离心后再分散 大豆油 0.98 1.8 不分散 菜籽油 0.98 1.7 不分散 花生油 0.98 17 不分散 玉米油 0.98 1.6 不分散 白油 0.98 1.7 不分散 油酸乙酯 0.87 1.8 不分散 苯甲酸苄酯 0.85 1.9 不分散 肉豆蔻酸异丙酯 0.86 1.9 不分散 大豆油50%+油酸乙酯50% 0.94 1.6 不分散 大豆油50%+苯甲酸苄酯50% 0.94 1.8 不分散 大豆油50%+肉豆蔻酸异丙酯50% 0.94 1.8 不分散 大豆油10%+苯甲酸苄酯90% 0.96 1.9 不分散 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 0.96 1.7 不分散 大豆油30%+苯甲酸苄酯70% 0.95 1.4 不分散 大豆油10%+肉豆蔻酸异丙酯90% 0.97 1.9 不分散 大豆油20%+肉豆蔻酸异丙酯80% 0.98 1.6 不分散 大豆油30%+肉豆蔻酸异丙酯70% 0.93 1.5 不分散 大豆油10%+油酸乙酯90% 0.98 1.9 不分散 大豆油20%+油酸乙酯80% 0.95 1.5 不分散 大豆油30%+油酸乙酯70% 0.91 1.4 不分散

由表1可知,各种溶剂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通针性和离心后的重分散性较差,均不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其中,溶剂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混合,且大豆油体积比占总溶剂的10-20%时,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通针性相对较好。

试验例2表面活性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选用常用的油性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司班-80和卵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1%)、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分散情况,结果见表2。

表2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由表2可知,0.5%司班-80(w/v)+0.5%大豆磷脂(w/v)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而使用其它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离心后的重分散性较差,不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

试验例3胶体保护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分别采用硬脂酸铝、硬脂酸镁、硅酸铝镁及不同质量配比的组合作为胶体保护剂,并按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表面活性剂(0.5%司班-80+0.5%大豆磷脂)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分散情况,结果见表3。

表3不同胶体保护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由表3可知,胶体保护剂用量控制在0.5-2%(w/v)时,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尤其在使用硬脂酸铝0.5-1%(w/v)时,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通针性最佳。而胶体保护剂用量较高(5%w/v)时制备的混悬剂离心后的重分散性较差,不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

试验例4助悬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分别使用单一物质在大豆油中的分散实验,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6000、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四种物质在大豆油中分散性较好,说明这四种物质适宜作为助悬剂使用,而使用聚乙二醇4000在大豆油中的分散性较差。

分别选择不同用量的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6000、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并按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表面活性剂(0.5%司班-80+0.5%大豆磷脂),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为0.02%w/v),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为1%w/v),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考察其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分散情况,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助悬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添加量 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ml) 离心后再分散 泊洛沙姆188 2.0% 0.96 2.5 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5.0% 0.96 2.6 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8.0% 0.99 2.1 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2.0% 0.96 3.7 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5.0% 0.97 3.5 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8.0% 0.98 2.6 不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2.0% 0.97 3.0 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5.0% 0.93 2.2 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8.0% 0.93 1.9 不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 0.96 2.7 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5.0% 0.96 2.6 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8.0% 0.99 1.9 不易分散

由表4可知,使用聚乙二醇6000,用量为2.0-5.0%(w/v)作为助悬剂时,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尤其在使用聚乙二醇用量为2.0w/v时,制备的混悬剂效果最佳。泊洛沙姆188(2.0-5.0%)、羧甲基纤维素钠(2.0-5.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2.0%)对本混悬剂也有一定助悬作用。

试验例5抗氧化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分别以维生素C棕榈酯(0.01%-0.02%w/v)、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05%-0.02%w/v)、没食子酸丙酯(0.05%-0.1%w/v)、维生素E(0.05%-0.075%w/v)作为抗氧化剂,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表面活性剂(0.5%司班-80+0.5%大豆磷脂),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为1%w/v)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空白对照(不加入抗氧化剂,于60℃水浴中放置12小时,结果加入抗氧化剂的混悬液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空白对照溶液颜色加深,说明其中成分发生了氧化或降解。

因此,本发明上述四种物质均适宜作为抗氧化剂在本发明混悬剂中使用。试验例6制备工艺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本次试验比较了将聚乙二醇6000与油相混合(a),或直接加入油相中均质的助悬效果(b)。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制备工艺a:取大豆油20ml,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加入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再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熔化后搅拌均匀,加入表面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并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g,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搅拌均匀,均质即得20%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制备工艺b:取大豆油20ml,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加入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加入表面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并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g,冷却后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搅拌均匀,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20g、硫酸双氢链霉素20g,搅拌均匀,均质即得20%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制备工艺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制备工艺 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分散性 a 1.00 2.8 易分散 b 0.80 1.5 不易分散

可见,制备工艺a的得到的混悬剂质量优于制备工艺b。

试验例7本发明混悬剂的稳定性试验

将试验例6中工艺a制备得到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分别置于4℃、25℃、40℃和60℃环境中放置3个月,参照中国兽药典参照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的质量标准(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测定20%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注射液的含量,结果见表6。

表6本发明混悬剂的稳定性试验

由表6可知,本发明混悬液在4-60℃环境下放置3个月,其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再分散性、普鲁卡因青霉素含量、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均较好,各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本发明混悬剂稳定性好。

综上,本发明通过特定辅料种类、用量的筛选,得到了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再分散性好、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稳定的油混悬剂,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53770.7 (22)申请日 2016.10.26 (71)申请人 成都乾坤动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 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金府路 (72)发明人 杨海涵 吴学渊 胡婷婷 唐华侨 李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张娟 刘华玲 (51)Int.Cl. A61K 31/7036(2006.01) A61K 9/10(2006.01) A61K 47/44(2017.01)。

2、 A61P 3/10(2006.01) A61K 31/43(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 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 氢链霉素油混悬剂,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 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 20g、 表面活性剂1g、 胶体保护剂0.5-1g、 助悬剂 2-5g、 抗氧化剂0.005-0.1g, 余量为油相。 本发明 的油混悬剂, 沉降体积比高、 通针性及重分散性 良好, 且在460环境中贮存3个月未见质量 下降, 质量稳定,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

3、CN 106344598 A 2017.01.25 CN 106344598 A 1.一种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 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表面活性剂1g、 胶体保护剂0.5-2g、 助悬剂2-5g、 抗氧化剂0.005- 0.1g, 余量为油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 吐温- 80、 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下述组分组成: 司班-80 0.5g、 大豆磷脂0.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4、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脂酸镁、 硅酸 铝镁、 硬脂酸铝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 胶体保护剂的用量为0.5-1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0.5g的硬脂酸 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助悬剂为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 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 助悬剂为2g的聚乙二醇6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相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的 混合物、 大豆油与苯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物、 或大豆油与油酸乙酯的混合。

5、物; 其中, 大豆 油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抗氧化剂为0.005-0.02g的叔 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0.010.02g的维生素C棕榈酯、 0.050.1g的没食子酸丙酯或0.05 0.075g的维生素E。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表面活性剂1g、 胶体保护剂0.5-1g、 助悬剂2-5g、 抗氧化剂0.005-0.1g, 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10-20: 80-9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 合物; 优选地。

6、,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 20g、 司班-80 0.5g、 大豆磷脂0.5g、 硬脂酸铝0.5g、 聚乙二醇60002g、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0.005-0.02g, 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20: 8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包括如下步骤: 取油相, 加热至60-70, 加入胶体保护剂、 助悬剂、 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 搅拌均 匀, 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 搅拌均匀, 均质,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4459。

7、8 A 2 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青霉素的普鲁卡因盐, 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 青霉素对溶 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梭状芽孢杆菌属、 消化链 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另外淋病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白 喉棒状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 牛型放线菌、 念珠状链杆菌、 李斯特菌、 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 体也对青霉素敏感。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和作用机理与。

8、青霉素相同, 都是通过抑制细 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0003 青霉素因为半衰期短代谢排泄快, 药效作用时间短, 临床治疗时为达到治疗效果 需多次给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 很好的弥补了青霉素的这一缺点。 0004 硫酸双氢链霉素, 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 致使合 成异常的蛋白质, 阻碍已合成的蛋白质释放, 另外还可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导致一些 重要生理物质的外漏, 最终引起细菌死亡。 硫酸双氢链霉素对结核杆菌和多种革兰氏阴性 杆菌有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差。 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 菌和厌氧菌对本品固有耐药。 000。

9、5 油混悬剂是将难溶性药物分散于油相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其最大特点为使 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减少用药次数, 可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对机体的应激。 然而, 油混悬剂 尤其是注射用油混悬剂的制备较为困难, 要得到物理稳定性、 通针性和重分散性较好的产 品, 确定适宜的辅料种类及用量非常关键, 而且, 油混悬剂对贮存环境要求较高, 提高其贮 存稳定性也是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0006 目前文献报道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为水混悬剂, 申请人在 试验过程中发现, 用水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在60下会发生溶 解, 变为橙黄色的粘稠液体, 无分散性, 质量不佳。。

10、 因此急需对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 霉素混悬剂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及其制备 方法。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混悬剂,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 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表面活性剂1g、 胶体保护剂0.5-2g、 助悬剂2-5g、 抗氧化剂 0.005-0.1g, 余量为油相。 0009 其中,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 吐温-80、 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6344598 A 3 物。 0010 其中,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

11、下述组分组成: 司班-80 0.5g、 大豆磷脂0.5g。 0011 其中,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脂酸镁、 硅酸铝镁、 硬脂酸铝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 合物; 0012 优选地, 胶体保护剂的用量为0.5-1g。 0013 其中,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0.5g的硬脂酸铝。 0014 其中, 所述的助悬剂为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 烷酮K30中的至少一种; 0015 优选地, 助悬剂为2g的聚乙二醇6000。 0016 其中, 所述的油相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大豆油与苯肉豆蔻酸异丙酯 的混合物、 或大豆油与油酸乙酯的混合物; 其中, 大豆油在所述混。

12、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10-20。 0017 其中, 所述的抗氧化剂为0.005-0.02g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0.010.02g的维 生素C棕榈酯、 0.050.1g的没食子酸丙酯或0.050.075g的维生素E。 0018 其中,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 20g、 表面活性剂1g、 胶体保护剂0.5-1g、 助悬剂2-5g、 抗氧化剂0.005-0.1g, 余量为体积百 分比为10-20: 80-9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0019 优选地,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 。

13、素20g、 司班-80 0.5g、 大豆磷脂0.5g、 硬脂酸铝0.5g、 聚乙二醇60002g、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 醚0.005-0.02g, 余量为体积百分比为20: 80的大豆油和苯甲酸苄酯的混合物。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1 取油相, 加热至60-70, 加入胶体保护剂、 助悬剂、 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 搅 拌均匀, 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 搅拌均匀, 均质, 即得。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 在采用特定辅料 种类及用量配比的条件下,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高、。

14、 通针性及重分散性良 好, 且在460环境中贮存3个月未见质量下降, 质量稳定。 0023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 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 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 替换或变更。 0024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 本发明使用的原料、 设备均为已知产品, 通过购买市售产品。

15、获得。 0027 下述实施例中, 除了涉及油相/溶剂时指的是体积比, 其余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w/v, g/ml)。 0028 实施例1本发明油混悬剂的制备 0029 取大豆油20ml, 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 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 加入胶体保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6344598 A 4 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 再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熔化后搅拌均匀, 加入表面 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 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g, 冷却后加入普 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搅拌均匀, 均质即得20普。

16、鲁卡因青霉素-20硫 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0030 以下通过试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1 1、 材料 0032 普鲁卡因青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 华北制药集团; 苯甲酸苄酯, 上海皓月日化有 限公司; 聚乙二醇-6000, 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泊洛沙姆-188, 北京凤礼国际贸易有限公 司; 硬脂酸铝, 硬脂酸镁, 吐温-80, 司班-80、 甲醇、 磷酸二氢钠等化学试剂, 西陇化工有限公 司; 甲醇, 赛默飞世尔(中国)有限公司, 均质机, 上海恒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0033 2、 混悬剂的检测方法 0034 参考 中国兽药典 对混悬液的要求, 用以下方法检查制备的普。

17、鲁卡因青霉素-硫 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0035 2.1沉降体积比 0036 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 密塞, 用力振摇1min, 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 静 置3小时, 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 按下式计算: 0037 沉降体积比H/H0 0038 沉降体积比不小于0.90。 0039 2.2通针性 0040 取供试品, 振摇后用12号针头吸取, 1分钟内吸取体积不少于2ml。 0041 2.3参考乳剂的离心标准, 将供试品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后振摇, 应易分 散。 0042 3、 混悬液的制备 0043 取溶剂适量, 按拟定的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 抗氧化剂、 。

18、胶体保护剂溶解, 冷却后 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搅拌均匀, 用均质机均质, 即得。 0044 试验例1溶剂(油相)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45 选择大豆油、 菜籽油、 花生油、 玉米油、 白油、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肉豆蔻酸异丙 酯、 大豆油-油酸乙酯(不同体积配比的大豆油与油酸乙酯)、 大豆油-苯甲酸苄酯(不同体积 配比的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 大豆油-肉豆蔻酸异丙酯(不同体积配比的大豆油与肉豆蔻 酸异丙酯)作为溶剂, 并配合表面活性剂司班-80(5w/v, g/ml)、 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 香醚(BHA)(0.02w/v), 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1w/v)及主药普。

19、鲁卡因青霉素(20w/v)- 硫酸双氢链霉素(20w/v)制备不同的混悬剂,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 情况, 结果见表1。 0046 表1不同溶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0047 溶剂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 大豆油0.981.8不分散 菜籽油0.981.7不分散 花生油0.9817不分散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6344598 A 5 玉米油0.981.6不分散 白油0.981.7不分散 油酸乙酯0.871.8不分散 苯甲酸苄酯0.851.9不分散 肉豆蔻酸异丙酯0.861.9不分散 大豆油50+油酸乙酯500.941.6不分散 大豆油50+苯。

20、甲酸苄酯500.941.8不分散 大豆油50+肉豆蔻酸异丙酯500.941.8不分散 大豆油10+苯甲酸苄酯900.961.9不分散 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0.961.7不分散 大豆油30+苯甲酸苄酯700.951.4不分散 大豆油10+肉豆蔻酸异丙酯900.971.9不分散 大豆油20+肉豆蔻酸异丙酯800.981.6不分散 大豆油30+肉豆蔻酸异丙酯700.931.5不分散 大豆油10+油酸乙酯900.981.9不分散 大豆油20+油酸乙酯800.951.5不分散 大豆油30+油酸乙酯700.911.4不分散 0048 由表1可知, 各种溶剂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通。

21、针性和离 心后的重分散性较差, 均不符合 中国兽药典 规定。 其中, 溶剂为大豆油与苯甲酸苄酯、 肉 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混合, 且大豆油体积比占总溶剂的10-20时, 制备的普鲁卡因青 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剂通针性相对较好。 0049 试验例2表面活性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50 选用常用的油性表面活性剂吐温-80、 司班-80和卵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 溶剂(大 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 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1)、 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 茴香醚0.02), 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0051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22、 结果见表2。 0052 表2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0053 0054 由表2可知, 0.5司班-80(w/v)+0.5大豆磷脂(w/v)作为表面活性剂, 制备的混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6344598 A 6 悬剂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 符合 中国兽药典 规定, 而使用其它 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离心后的重分散性较差, 不符合 中国兽药典 规定。 0055 试验例3胶体保护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56 分别采用硬脂酸铝、 硬脂酸镁、 硅酸铝镁及不同质量配比的组合作为胶体保护剂, 并按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 抗氧化剂。

23、(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 表面活 性剂(0.5司班-80+0.5大豆磷脂)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 悬液。 0057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3。 0058 表3不同胶体保护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0059 0060 由表3可知, 胶体保护剂用量控制在0.5-2(w/v)时, 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 尤其在使用硬脂酸铝0.5-1(w/v)时, 制备的混悬剂沉 降体积比、 通针性最佳。 而胶体保护剂用量较高(5w/v)时制备的混悬剂离心后的重分散 性较差, 不符合 中国兽药典 规定。 006。

24、1 试验例4助悬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62 分别使用单一物质在大豆油中的分散实验, 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 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四种物质在大豆油中分散性较好, 说明这四种 物质适宜作为助悬剂使用, 而使用聚乙二醇4000在大豆油中的分散性较差。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6344598 A 7 0063 分别选择不同用量的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 烷酮K30, 并按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 表面活性剂(0.5司班-80+ 0.5大豆磷脂), 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为0.。

25、02w/v), 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为 1w/v), 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 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 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4。 0064 表4不同助悬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0065 添加量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 泊洛沙姆188 2.00.962.5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5.00.962.6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8.00.992.1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2.00.963.7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5.00.973.5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8.00.982.6不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2.00.973.0易分散 羧甲基。

26、纤维素钠5.00.932.2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8.00.931.9不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0.962.7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5.00.962.6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8.00.991.9不易分散 0066 由表4可知, 使用聚乙二醇6000, 用量为2.0-5.0(w/v)作为助悬剂时, 制备的混 悬剂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重分散性均较好, 尤其在使用聚乙二醇用量为2.0w/v 时, 制备的混悬剂效果最佳。 泊洛沙姆188(2.0-5.0)、 羧甲基纤维素钠(2.0-5.0)和聚 乙烯吡咯烷酮(2.0)对本混悬剂也有一定助悬作用。 0067 试验例。

27、5抗氧化剂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68 分别以维生素C棕榈酯(0.01-0.02w/v)、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05- 0.02w/v)、 没食子酸丙酯(0.05-0.1w/v)、 维生素E(0.05-0.075w/v)作为抗氧化 剂, 溶剂(大豆油20-苯甲酸苄酯80体积比), 表面活性剂(0.5司班-80+0.5大豆磷 脂), 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为1w/v)制备20的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混 悬液, 空白对照(不加入抗氧化剂, 于60水浴中放置12小时, 结果加入抗氧化剂的混悬液 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空白对照溶液颜色加深, 说明其中成分发生了氧化或降解。 0069 。

28、因此, 本发明上述四种物质均适宜作为抗氧化剂在本发明混悬剂中使用。 试验例6 制备工艺对油混悬剂质量的影响 0070 本次试验比较了将聚乙二醇6000与油相混合(a), 或直接加入油相中均质的助悬 效果(b)。 0071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0072 制备工艺a: 取大豆油20ml, 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 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 加入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 再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熔化后搅拌均 匀, 加入表面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 并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6344598 A 8。

29、 0.02g, 冷却后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搅拌均匀, 均质即得20普鲁 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0073 制备工艺b: 取大豆油20ml, 加入苯甲酸苄酯80ml, 加热(60-70)混合均匀后, 加入胶体保护剂(硬脂酸铝0.5g)溶解, 加入表面活性剂(0.5g司班-80+0.5g大豆磷脂), 并 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2g, 冷却后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搅拌均 匀, 加入普鲁卡因青霉素20g、 硫酸双氢链霉素20g, 搅拌均匀, 均质即得20普鲁卡因青霉 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0074 结果见表5。

30、。 0075 表5不同制备工艺的混悬剂质量评价结果 0076 制备工艺沉降体积比通针性离心后分散性 a1.002.8易分散 b0.801.5不易分散 0077 可见, 制备工艺a的得到的混悬剂质量优于制备工艺b。 0078 试验例7本发明混悬剂的稳定性试验 0079 将试验例6中工艺a制备得到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油混悬液, 分别 置于4、 25、 40和60环境中放置3个月, 参照中国兽药典参照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酸 链霉素的质量标准(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2005.12)测定20普鲁卡因青霉素-20硫酸双氢链霉素注射液的含量, 结果见表 6。 0080 表6本发明混悬剂的稳定性试验 0081 0082 由表6可知, 本发明混悬液在4-60环境下放置3个月, 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 心后再分散性、 普鲁卡因青霉素含量、 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均较好, 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说 明本发明混悬剂稳定性好。 0083 综上, 本发明通过特定辅料种类、 用量的筛选, 得到了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 再分散性好、 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稳定的油混悬剂,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6344598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