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047141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13862.3

申请日:

20161118

公开号:

CN106334163A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06,A61P17/12,A61P31/20,A61K31/045,A61K35/648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06,A61P17/12,A61P31/20,A61K31/045,A61K35/648

申请人: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发明人:

郑军,唐洪玉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经区齐鲁大道122号

优先权:

CN201611013862A

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元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鸦胆子、苍耳子、三棱、莪术、皂角、蜈蚣、木贼、冰片、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面贴在皮肤上,疣体位于洞眼中,修剪疣体上面的角质层,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再将胶贴上端面一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并用胶布周边的粘贴与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具有清热解毒、疗效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去壳的鸦胆子15-25g,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皂角5-15g,蜈蚣1-3条,木贼5-15g,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按常规制成散剂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方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去壳的鸦胆子15-25g,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皂角5-15g,蜈蚣1-3条,木贼5-15g,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后,取上述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面贴在皮肤上,疣体位于洞眼中,修剪疣体上面的角质层,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药粉厚度在1-4毫米,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再将胶贴上端面一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并用胶布周边的粘贴与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每两天换药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病毒疣就是我们常说的“瘊子”,包括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均是一种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导致的皮肤良性增生物,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多发生在手足部部,发生在足部的称为跖疣,由于位于足底,长期受压迫,临床表现与其他部位的寻常疣有所区别。疣体的数量可以从1个到30-40个或更多,影响美观。长在受压或摩擦部位还会影响正常生活,给人们带来痛苦。临床上经常是采取激光冷冻的方法治疗,患者需要承受治疗后出现疼痛水疱等合并症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热解毒、疗效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去壳的鸦胆子15-25g,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皂角5-15g,蜈蚣1-3条,木贼5-15g,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按常规可制成散剂。

使用方法:将去壳的鸦胆子15-25g,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皂角5-15g,蜈蚣1-3条,木贼5-15g,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后,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面贴在皮肤上,疣体位于洞眼中,修剪疣体上面的角质层,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药粉厚度一般在1-4毫米,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再将胶贴上端面一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并用胶布周边的粘贴与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按照上述步骤,每两天换药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具有清热解毒、疗效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胶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去壳的鸦胆子20g,苍耳子20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10g,蜈蚣2条,木贼10g,冰片5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按常规可制成散剂。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去壳的鸦胆子20g,苍耳子20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10g,蜈蚣2条,木贼10g,冰片5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粉碎过120目筛,按常规可制成散剂,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将中间带有洞眼2的胶贴1下端面贴在皮肤上,疣体位于洞眼2中,修剪疣体上面的角质层,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药粉厚度一般在1-4毫米,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1覆盖,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再将胶贴1上端面一侧的胶布3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并用胶布3周边的粘贴4与胶贴1上端面完全密封,按照上述步骤,每两天换药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病毒疣的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

经80例临床治疗,其中手部发病35例,足部发病33,其他部位12例。发病时间半年-5年,疣体数量从5-20个,年龄从4 -72岁。入组时疣体均没有感染,患者没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二、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第四版,第312-315页诊断标准。

三、使用方法

外用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修剪去疣体上面的角质层,胶布中间剪出洞,露出疣体,将药物厚厚涂在上面,不要涂到正常皮肤上,然后用胶布再次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四、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 疣体变小,数量变少。

痊愈 疣体完全消失

无效 疣体大小,数量均无变化

五、治疗效果

两个疗程来判断结果。好转,痊愈都属于临床有效。80例患者其中77例痊愈,3例好转。有效率100%。

六、典型病例

1、患者张某某,女,12岁,家住威海市风林,双手背部散在7个从米粒至黄豆大的疣体,病史半年,家人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来到我院治疗,给予此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治疗一个疗程,疣体全部消退。

2、患者丛某某,男,35岁,家住威海市蒿泊,双足底部散在22个从米粒至黄豆大的表面角化性疣体,病史1.5年,自行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来到我院治疗,给予此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治疗两个疗程,疣体全部消退。

3、患者李某,男,70岁,家住威海市新都,右足底部一个2×2cm的表面角化性疣体,走路疼痛明显,病史3年,自行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来到我院治疗,给予此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治疗两个疗程后,疣体明显缩小,面积0.5×0.5cm,疼痛消失。

本发明中的中药方解为: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衷中参西录.》记载治疗疣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解毒,《新中医》杂志1992;(5);22有治疗寻常疣的相关报道。三棱、莪术破血行气,软坚散结止痛,《本经逢原》:记载能消坚削积。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现代研究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增加药物渗透性的作用,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皂角:清热,祛痰,消积,杀虫。蜈蚣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作用。木贼,疏风散热,解肌,退翳,《玉楸药解》中记载能平疮疡肿硬,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等证。诸药联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腐蚀赘疣的目的。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方中以鸦胆子为主药,加入苍耳子、三棱、莪术、皂角、蜈蚣、木贼增强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冰片:通诸窍,消肿止痛,有一定的止痛及增加药物渗透性的作用,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显著的发挥药物的疗效,具有清热解毒、疗效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13862.3 (22)申请日 2016.11.18 (71)申请人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经区齐鲁大道 122号 (72)发明人 郑军 唐洪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代理人 王元生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7/12(2006.01) A61P 31/20(2006.01) A61K 31/045(2006。

2、.01) A61K 35/648(2015.01) (54)发明名称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 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 成: 鸦胆子、 苍耳子、 三棱、 莪术、 皂角、 蜈蚣、 木 贼、 冰片、 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 取适量药 粉用香油调成膏状, 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 面贴在皮肤上, 疣体位于洞眼中, 修剪疣体上面 的角质层, 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 后的疣体上, 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 避免 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 再将胶贴上端 面一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 并用胶布 周边的粘贴与。

3、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 本发明由于 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 疗效可靠、 操作方便、 使用安全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334163 A 2017.01.18 CN 106334163 A 1.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 去壳 的鸦胆子15-25g, 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 皂角5-15g, 蜈蚣1-3条, 木贼5- 15g, 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 按常规制成散剂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4、复方 制剂的使用方法为: 将去壳的鸦胆子15-25g, 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 皂角 5-15g, 蜈蚣1-3条, 木贼5-15g, 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后, 取上述适 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 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面贴在皮肤上, 疣体位于洞眼中, 修剪 疣体上面的角质层, 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 药粉厚度在1-4毫 米, 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 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 再将胶贴上端面一 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 并用胶布周边的粘贴与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 每两天换 药一次, 十次为一个疗。

5、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34163 A 2 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病毒疣就是我们常说的 “瘊子” , 包括寻常疣, 扁平疣, 跖疣, 均是一种由于人乳头 瘤病毒 (HPV) 感染皮肤导致的皮肤良性增生物, 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 多发生在手足 部部, 发生在足部的称为跖疣, 由于位于足底, 长期受压迫, 临床表现与其他部位的寻常疣 有所区别。 疣体的数量可以从1个到30-40个或更多, 影响美观。 长在受压或摩擦部位还会影 响正常生活, 给人们带来痛苦。 。

6、临床上经常是采取激光冷冻的方法治疗, 患者需要承受治疗 后出现疼痛水疱等合并症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清热解毒、 疗效可靠、 操作方 便、 使用安全的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 去壳的 鸦胆子15-25g, 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 皂角5-15g, 蜈蚣1-3条, 木贼5-15g, 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 按常规可制成散剂。 0005 使用方法: 将。

7、去壳的鸦胆子15-25g, 苍耳子15-25g三棱10-20g,莪术10-20g, 皂角 5-15g, 蜈蚣1-3条, 木贼5-15g, 冰片3-8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后, 取适量药 粉用香油调成膏状, 将中间带有洞眼的胶贴下端面贴在皮肤上, 疣体位于洞眼中, 修剪疣体 上面的角质层, 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 药粉厚度一般在1-4毫 米, 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覆盖, 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上, 再将胶贴上端面一 侧的胶布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 并用胶布周边的粘贴与胶贴上端面完全密封, 按照上述 步骤, 每两天换药一次, 十次为一个疗程。 000。

8、6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 疗效可靠、 操作方便、 使用安全 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中胶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治疗病毒疣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是由下列组分构成: 去壳的 鸦胆子20g, 苍耳子20g三棱15g,莪术15g, 皂角10g, 蜈蚣2条, 木贼10g, 冰片5g按配比取药混 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 按常规可制成散剂。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334163 A 3 0009 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在使用时, 将去壳的鸦胆子20g, 苍耳子2。

9、0g三棱15g,莪术 15g, 皂角10g, 蜈蚣2条, 木贼10g, 冰片5g按配比取药混合均匀, 粉碎过120目筛, 按常规可制 成散剂, 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 将中间带有洞眼2的胶贴1下端面贴在皮肤上, 疣体位 于洞眼2中, 修剪疣体上面的角质层, 将调成膏状的中药复方制剂涂在修剪后的疣体上, 药 粉厚度一般在1-4毫米, 疣体的外周由于经胶贴1覆盖, 避免中药复方制剂涂在健康的表皮 上, 再将胶贴1上端面一侧的胶布3覆盖涂抹后的疣体部位, 并用胶布3周边的粘贴4与胶贴1 上端面完全密封, 按照上述步骤, 每两天换药一次, 十次为一个疗程。 0010 治疗病毒疣的临床疗效总结 一、。

10、 一般资料 经80例临床治疗, 其中手部发病35例, 足部发病33, 其他部位12例。 发病时间半年-5年, 疣体数量从5-20个, 年龄从4 -72岁。 入组时疣体均没有感染, 患者没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和免疫系统疾病。 0011 二、 诊断标准 参照 临床皮肤病学 第四版, 第312-315页诊断标准。 0012 三、 使用方法 外用本发明的复方制剂, 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成膏状, 修剪去疣体上面的角质层, 胶布 中间剪出洞, 露出疣体, 将药物厚厚涂在上面, 不要涂到正常皮肤上, 然后用胶布再次固定, 每两天换药一次, 十次为一个疗程。 0013 四、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 疣体变小, 数。

11、量变少。 0014 痊愈 疣体完全消失 无效 疣体大小, 数量均无变化 五、 治疗效果 两个疗程来判断结果。 好转, 痊愈都属于临床有效。 80例患者其中77例痊愈, 3例好转。 有效率100%。 0015 六、 典型病例 1、 患者张某某, 女, 12岁, 家住威海市风林, 双手背部散在7个从米粒至黄豆大的疣体, 病史半年, 家人应用多种方法治疗, 效果欠佳, 来到我院治疗, 给予此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治 疗一个疗程, 疣体全部消退。 0016 2、 患者丛某某, 男, 35岁, 家住威海市蒿泊, 双足底部散在22个从米粒至黄豆大的 表面角化性疣体, 病史1.5年, 自行应用多种方法治疗, 效果。

12、欠佳, 来到我院治疗, 给予此中 药复方外用制剂治疗两个疗程, 疣体全部消退。 0017 3、 患者李某, 男, 70岁, 家住威海市新都, 右足底部一个22cm的表面角化性疣体, 走路疼痛明显, 病史3年, 自行应用多种方法治疗, 效果欠佳, 来到我院治疗, 给予此中药复 方外用制剂治疗两个疗程后, 疣体明显缩小, 面积0.50.5cm, 疼痛消失。 0018 本发明中的中药方解为: 鸦胆子:清热解毒, 截虐, 止痢, 腐蚀赘疣。衷中参西录. 记载治疗疣去皮, 取白仁之成 实者, 杵为末, 以烧酒和涂少许, 小作疮即愈。 苍耳子: 散风除湿, 通窍止痛, 解毒,新中医 杂志1992;(5) 。

13、; 22有治疗寻常疣的相关报道。 三棱、 莪术破血行气, 软坚散结止痛,本经逢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334163 A 4 原 :记载能消坚削积。 冰片: 通诸窍, 散郁火, 去翳明目, 消肿止痛。 现代研究冰片有一定的 止痛及增加药物渗透性的作用, 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皂角: 清热, 祛痰, 消积, 杀虫。 蜈蚣具有 息风镇痉, 功毒散结, 通络止痛作用。 木贼, 疏风散热, 解肌, 退翳,玉楸药解 中记载能平疮 疡肿硬, 治痈疽瘰疬, 疔毒, 疖肿, 汗斑, 等证。 诸药联合, 共同达到清热解毒, 腐蚀赘疣的目 的。 0019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剂和方法, 方中以鸦胆子为主药, 加入苍耳子、 三棱、 莪术、 皂角、 蜈蚣、 木贼增强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的作用, 冰片: 通诸窍, 消肿止痛, 有一定的止痛及 增加药物渗透性的作用, 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显著的发挥药物的疗效, 具有清热解毒、 疗效 可靠、 操作方便、 使用安全等优点。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334163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6334163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