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循环制冷方法及运用该方法的一种多循环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通过挥发或蒸发制冷剂以实现降温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均采压缩制冷剂至高温高压的气态, 通过降温使其变化为高压液 态, 再通截流等方法使其生成汽液混合物, 利用室温使汽液混合制冷剂迅速挥发或蒸发而 实现制冷。
上述过程有两处能量损失 :
1. 高温高压的气态转低温高液态, 需进行大量散热 ;
2. 截流过程, 高速制冷剂动能, 因摩擦力或管道的形变, 没能转成相应势能。
另外, 还会因需流经大量 S 形管道, 使低动量的制冷剂未能达到最高能效的制冷 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能低、 高环保的制冷方法及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
一种多循环制冷方法 :
它的步骤包括 :
1) 使液态制冷剂或汽液混合制冷剂挥发或蒸发 ; 控制汽液混合制剂形成的气流, 使之集中分布于蒸发面上。
2) 压缩制气态制冷剂并利用步骤 1) 挥发或蒸发的尾气对压缩后高压制冷剂实施 降温使之液化或生成气液混合状态 ;
3) 利用步骤 2) 压缩制冷剂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加速步骤 1) 制冷剂的挥发或蒸 发。
一种多循环制冷设备 :
它是一流通制冷剂的回路系统, 至少包括压缩设备和蒸发部件, 所述压缩设备的 压缩输出端口连通一高压箱, 所述高压箱设有制冷部件 ; 所述高压箱通过一个或一个以雾 化部件密闭连通蒸发部件, 所述雾化部件伸入蒸发部件 ; 所述制冷部件一端连通蒸发部件, 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通压缩设备的压缩输入端口。
它还具有以下以一个或多个特征 :
所述高压箱、 制冷部件、 蒸发部件由内向外呈 “回” 状套置 ;
所述制冷部件紧密覆于高压箱外表面 ;
所述蒸发部件与制冷部件间设有隔热层 ;
所述蒸发部件在流通面上有一处封闭 ;
所述蒸发部件内设有流体加速装置。
所述流体加速装置设于蒸发部件的封闭端面上。
所述流体加速装置为一吸喷装置, 使得蒸发部件内的流件能被吸收并喷进高压箱 的制冷部件内。
所述高压箱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导管 A, 所述制冷部件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导管 B, 每 一导管 A 均套置在一相应导管 B 内 ; 所述导管 B 外表面设有隔热层。
所述高压箱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导管 A, 所述制冷部件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导管 B, 所 述的蒸发部件为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导管 C ; 所述导管 C 内至少套置一根导管 B, 所述导管 B 内至少套置一导管 A。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
本发明利用现有技术流失的热量完全运用于制冷, 不仅有效节能而且显著提高制 冷效果。
本发明利用压缩制冷剂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液态或汽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更快 蒸发或气化, 相对习用技术仅通过室温蒸发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回用蒸发后的制冷剂对经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实施降温, 相对室 外空气可达更快捷的液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实施例 1 的示意图 ; 图 2 为实施例 1 中所述高压箱在 AA 向的侧视图 ; 图 3 为实施例 2 的示意图 ; 图 4 为框架 1 局部放大截图 ; 图 5 为 BB 向剖视图 ; 图 6 为实施例 3 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循环制冷方法, 它包括 :
1) 使液态制冷剂或汽液混合制冷剂挥发或蒸发 ; 控制汽液混合制剂形成的气流, 使之集中分布于蒸发面上。
2) 压缩制气态制冷剂并利用步骤 1) 挥发或蒸发的尾气对压缩后高压制冷剂实施 降温使之液化或生成气液混合状态 ;
3) 利用步骤 2) 压缩制冷剂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加速步骤 1) 制冷剂的挥发或蒸 发。
一种多循环制冷设备
实施例 1 :
如图 1 所示, 它包括压缩设备 1 和蒸发部件 2, 所述压缩设备 1 的压缩输出端口 11 连通一高压箱 3, 所述高压箱 3 设有制冷部件 4 ; 所述高压箱 3 通过若干雾化部件 31 密闭连 通蒸发部件 2, 所述雾化部件 31 伸入蒸发部件 2 ; 所述制冷部件 4 一端连通蒸发部件 2, 另 一端连通压缩设备 1 的压缩输入端口 12 ; 所述高压箱 3、 制冷部件 4、 蒸发部件 2 由内向外 呈 “回” 状套置。如图 2 所示, 所述的制冷部件 4 为设在高压箱 2 上的若干制冷槽 21 及覆于制冷槽 21 上的隔热层 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加速装置为一吸喷装置, 使得蒸发部件内的流件能被吸收并 喷进高压箱的制冷部件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部件也可独立并紧密覆于高压箱外表面 ;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件在流通面上有一处封闭 ; 所述蒸发部件内可设有流体加 速装置, 所述流体加速装置可设于蒸发部件的封闭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各部件间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 也可以是间接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部件 31 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实施例 2 :
如图 3 所示, E 区为蒸发区, F 区为液化区 ;
如图 4、 3 所示, 实施例 1 所述制冷部件为一导管 B, 所述高压箱为一套置在导管 B 内的导管 A, 所述导管 B 由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或在外表面上设有隔热层 ; 所述蒸发部件为一 导管 C, 所述导管 C 的末端伸入导管 B 内并导管 A 连通。
本实施中的导管 A 和管道 B 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相应改变, 均可以是一根或一根以 上, 且每一导管 A 均套置在一相应导管 B 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 A 和 C 的管内均设有有效容积棒 D。
实施例 3 :
如图 6 所示, 实施例 1 所述高压箱为一导管 A, 所述制冷部件为一导管 B, 所述的蒸 发部件为一导管 C ; 所述导管 C 内套置一根导管 B, 所述导管 B 内套置一导管 A ; 所述管道 A 的端末设有雾化喷嘴 A1, 雾化喷嘴 A1 伸入管道 C 内 ; 管道 C 设有一流体加速装置 C1, 流体 加速装置 C1 输出端通过一管道穿入管道 C 并密闭连通管道 B, 管道 B 的末端连通压缩设备 的输入端口。
本实施中的导管 A、 管道 B 和管道 C 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相应改变, 均可以是一根或 一根以上, 管道 C 内可套置一根或多根管道 B, 管道 B 内可套置一根或多根管道 C。
本实施例中为使流体均匀流动各管道内, 可使雾化喷嘴 A1 与流体加速装置 C1 正 设于整个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上且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 A 和 C 的管内均可设有有效容积棒 D
工作原理 :
如图 2 所示, 所述制剂以 CC12F2 为例, 雾化部件 31 以喷觜为例。
1) 压缩设备 1 对导管 A 内的 CC12F2 加压, 并通过自然散热或第三方散热使箱内 CC12F2 在默认状态下为高压常温液体, 制冷时, 导管 A 通过雾化部件 31 将管内的高压液状 CC12F2 以雾态喷散在蒸发部件 2 的内壁上, 并常温下迅速挥发或蒸发带走蒸发部件 2 的热 量形成降温。
2) 制冷过程中, 因压缩设备 1 的输入端口通过导管 B 连通蒸发部件 2, 而不断吸收 蒸发部件 2 挥发或蒸发后的气体, 不仅加快蒸发部件 2 内的雾化后的 CC12F2, 并使蒸发部 件 2 挥发或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状 CC12F2 进入导管 B 内, 流经导管 B 过程中, 低温低压气 状 CC12F2 直接接触导管 A 的外表面, 不断带走导管 A 及其内 CC12F2 的热量, 使 CC12F2 液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