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导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其主要应用于心脏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消融治疗。其使用方法是在X光机的辅助下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电生理导管插入心脏,进行点刺激或标测心电信号,判别心律失常病变类型,然后通过射频消融导管找到心脏异常电活动的部位进行射频消融。
目前临床上用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消融导管都不具有多点高密度标测功能,亦即常规标测时采用常规标测导管,高密度标测时采用多极高密度标测导管,消融时采用消融导管。在房颤消融时,尤其需要采用多极标测导管才能实现高密度标测。目前的高密度标测导管有环形标测导管(Lasso导管)、网篮状标测导管(波科公司小网篮导管)和星状分支标测导管(强生公司PENTARAY Nav eco导管)。但是,他们都是只有标测功能的导管,而不具有放电消融功能。不能实现高密度标测与消融的一管化和一次性。使用两个导管完成房颤消融的缺陷在于增加手术操作步骤的同时,必然增加导管使用数量和更换次数,增加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方便地进行多点高密度标测,同时具有发放射频电流实施消融,达到减少使用导管的数量和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大大节省了手术费用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了不能同时伸入多个现有的、独立的标测导管进行探测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合理巧妙的排布方式,在满足了现有材料所能达到的管径尺寸,并能同时避免各射频消融主导管和测分支导管各自工作不发生相互干扰、影响手术,在保证手术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在心脏中送入多个射频消融主导管和测分支导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和至少一个标测分支导管;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远端为可调弯段,该可调弯段通过导管操作手柄进行弯度调节;
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的可调弯段依次分为尾部、中部及头部,所述头部上设有主导管环电极,该头部的顶端设有主导管端电极;
所述中部的外径<头部的外径和尾部的外径;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可调弯段的中部伸出并与可调弯段形成分叉状,每个标测分支导管上设有分支导管环电极,每个标测分支导管的顶端设有分支导管端电极,该标测分支导管与射频消融主导管上的主导管环电极、主导管端电极之间保持距离。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重叠在该中部段,即标测分支导管的长度≤射频消融主导管的中部的长度。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的头部的端电极为消融电极。
优选地,所述的距离≥5mm。在射频消融主导管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与射频消融主导管的主导管环电极、主导管端电极至少保持5mm的距离,使操作顺利进行。
更进一步,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的分支导管环电极、分支导管端电极与射频消融主导管上的主导管环电极、主导管端电极之间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保持至少5mm的距离。在射频消融主导管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的分支导管环电极、分支导管端电极与射频消融主导管的主导管环电极、主导管端电极至少保持5mm的距离,使操作顺利进行。
优选地,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可调弯段的头部的外径≤尾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的数目为2-4个。
更进一步,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标测分支导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α,α的角度为90°,这两个标测分支导管的轴心线分别与射频消融主导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β,β的角度为45°。
更进一步,所述的相邻的标测分支导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范围为22.5°-180°,各标测分支导管的轴心线与射频消融主导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范围为30°-90°。
更进一步,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的伸出点位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可调弯段的中部的同一径向平面上。
更进一步,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的伸出点在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可调弯段的中部的轴向呈螺旋线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远端的可调弯段的尾部外径≤8F,中部外径≤6F,头部外径≤8F;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的长度为1-2cm,外径为1-2F,分支导管环电极的个数为2-4个,各分支导管环电极的极距为1-2mm,各分支导管环电极的极间距为2-6mm,该标测分支导管上分支导管端电极的个数为1个;
所述中部与标测分支导管的外径总和≤8F。
所述F为常用长度单位。
优选地,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上设有X线定位标志。各标测分支导管上的X线定位标志可在不同的位置上,以此鉴别不同的标测分支导管所处的空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方便地进行多点高密度标测,同时具有发放射频电流实施消融;不但能够减少使用导管的数量和更换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大大节省手术费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保留现有普通消融电极导管冷盐水灌注功能、远端的消融电极和第一环电极,取消第二环电极和第三环电极。将消融导管作为主导管,在消融主导管环电极的近侧,设置柔软的标测分支导管作为分支电极导管。各标测分支导管可从射频消融主导管的同一径向平面上伸出,也可从不同径向平面上伸出,满足了用于不同手术方案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射频消融主导管 11-尾部 12-中部
13-头部 14-主导管环电极 15-主导管端电极
2-标测分支导管 21-分支导管环电极 22-分支导管端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两个个标测分支导管2;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为可调弯段,该可调弯段通过导管操作手柄进行弯度调节;
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可调弯段依次分为尾部11、中部12及头部13,所述头部13上设有主导管环电极14,该头部13的顶端设有主导管端电极15;
所述中部12的外径<头部13的外径和尾部11的外径。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并与可调弯段形成分叉状,标测分支导管2的伸出点位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同一径向平面上。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重叠在该中部12段,即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的长度。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为2cm,外径为2F。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与标测分支导管2的外径总和≤8F。这两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α,α的角度为90°,这两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分别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β,β的角度为45°。
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分支导管环电极21,所述分支导管环电极21的电极极距为2mm,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上相邻分支导管环电极21的极间距为5mm。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顶端设有分支导管端电极22。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主导管环电极14、主导管端电极15保持6mm的距离。即在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上的主导管环电极14、主导管端电极15至少保持6mm的距离。
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X线定位标志,图上未标出。各标测分支导管上的X线定位标志可在不同的位置上,以此鉴别不同的标测分支导管所处的空间位置。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一个标测分支导管2;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为可调弯段,该可调弯段通过导管操作手柄进行弯度调节;
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可调弯段依次分为尾部11、中部12及头部13,所述头部13上设有主导管环电极14,该头部13的顶端设有主导管端电极15;
所述中部12的外径<头部13的外径和尾部11的外径;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中尾部11的外径为8F、中部12的外径为6F、头部13外径为7F。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并与可调弯段形成分叉状,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重叠在该中部12段,即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的长度。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为2cm,外径为2F。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段与标测分支导管2的外径总和≤8F。
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分支导管环电极21,高度为1mm,相邻分支导管环电极21的极间距为4mm。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顶端设有分支导管端电极22。
该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主导管环电极14、主导管端电极15之间保持6mm距离。在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上的环电极14、端电极15在任意空间位置均至少保持6mm的距离。
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X线定位标志,图上未标出。各标测分支导管上的X线定位标志可在不同的位置上,以此鉴别不同的标测分支导管所处的空间位置。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三个标测分支导管2;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为可调弯段,该可调弯段通过导管操作手柄进行弯度调节;
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可调弯段依次分为尾部11、中部12及头部13,所述头部13上设有主导管环电极14,该头部13的顶端设有主导管端电极15;
所述中部12的外径<头部13的外径和尾部11的外径;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并与可调弯段形成分叉状,伸出点位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同一径向平面上,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与标测分支导管2的外径总和≤8F。相邻的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形成的夹为22.5°,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分别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为45°。
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分支导管环电极21,所述分支导管环电极21的电极极距为2mm,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上相邻的分支导管端电极21的极间距为5mm。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顶端设有分支导管端电极22。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主导管环电极14、主导管端电极15之间保持6mm距离。在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上的环电极14、端电极15在任意空间位置均至少保持6mm的距离。
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X线定位标志,图上未标出。各标测分支导管上的X线定位标志可在不同的位置上,以此鉴别不同的标测分支导管所处的空间位置。
实施例4:
其余同实施例3,如图6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三个标测分支导管2,其中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由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的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所述的伸出点可以从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不同径向平面上伸出。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四个标测分支导管2;
所述的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为可调弯段,该可调弯段通过导管操作手柄进行弯度调节;
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可调弯段依次分为尾部11、中部12及头部13,所述头部13上设有环电极14,该头部13的顶端设有主导管端电极15;
所述中部12的外径<头部13的外径和尾部11的外径;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并与可调弯段形成分叉状,伸出点位于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同一径向平面上。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重叠在该中部12段,即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的长度,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与标测分支导管2重叠段的外径总和≤8F。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长度为2cm。
相邻的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为45°,各标测分支导管2的轴心线分别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轴心线形成的夹角为45°。
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分支导管环电极21,每个标测分支导管2的顶端设有分支导管端电极22。
所述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主导管环电极14、主导管端电极15之间保持6mm距离。在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受到调节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时,标测分支导管2的分支导管环电极21、分支导管端电极22与射频消融主导管1上的环电极14、端电极15在任意空间位置均至少保持6mm的距离。
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上设有X线定位标志,图上未标出。各标测分支导管上的X线定位标志可在不同的位置上,以此鉴别不同的标测分支导管所处的空间位置。
实施例6:
其余同实施例5,如图7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四个标测分支导管2,其中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由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的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所述的伸出点可以从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不同径向平面上伸出,也可以如图中所示的两根标测分支导管2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的一径向平面上伸出,另两根标测分支导管2从射频消融主导管1的中部12的另个径向平面上伸出。
实施例7:
其余同实施例5,如图8所示的具有多点标测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一个射频消融主导管1和四个标测分支导管2,其中所述的标测分支导管2由射频消融主导管1远端的可调弯段的中部12伸出,且标测分支导管2的伸出点在所述射频消融主导管1可调弯段的中部12的轴向呈螺旋线分布。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