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8042711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643647.1

申请日:

20141030

公开号:

CN204192692U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12,A61B17/06

主分类号:

A61B17/12,A61B17/06

申请人:

李述剑

发明人:

李述剑,张羽

地址: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剑南镇大树路301号

优先权:

CN201420643647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肖国华;张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得切口小、套线容易、操作简单方便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本套针组合由针外鞘、针芯、套线针组成;所述针外鞘由外鞘针座、外鞘针体组成,外鞘针体为贯通的空心管,针头部有一穿线孔;所述针芯由针芯针座、针芯针体组成,针芯针体为实心;针芯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所述套线针由套线针针座、套线针针体、套线圈组成,套线圈位于套线针针体针头部,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针头部的可折叠四边形;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2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该结构使得套针组合直径更小,人体切口更小;套线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制作简便,可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针组合由针外鞘(1)、针芯(2)、套线针(3)组成;所述针外鞘(1)由外鞘针座(11)、外鞘针体(12)组成,所述外鞘针体(12)为贯通的空心管,针头部有一穿线孔(13);所述针芯(2)由针芯针座(21)、针芯针体(22)组成,所述针芯针体(22)为实心;所述针芯针体(22)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所述套线针(3)由套线针针座(31)、套线针针体(32)、套线圈(33)组成,所述套线圈(33)位于套线针针体(32)针头部,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32)针头部的四边形;所述套线针针体(32)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所述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的2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针组合的针外鞘(1)、针芯(2)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外鞘(1)的外鞘针座(11)上有一封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外鞘(1)的外鞘针座(11)上套有一橡皮圈(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线针针体(32)为套线圈(33)的同一钢丝对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线针针座(31)为环形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外鞘针体(12)外径1.1mm~2.5mm,外鞘针体(12)内径1.0mm~2.4mm,穿线孔(13)直径0.4mm~1.25mm,针芯针体(22)直径0.55mm~2.4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4mm~2.4mm,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1mm~1.2mm;外鞘针体(12)长90mm~250mm,针芯针体(22)长100mm~270mm,套线针针体(32)长150mm~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鞘针体(12)外径1.9mm,外鞘针体(12)内径1.16mm,穿线孔(13)直径1.05mm,针芯针体(22)直径1.12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5mm,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25mm;外鞘针体(12)长101.6mm,针芯针体(22)长107.4mm,套线针针体(32)长16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8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外鞘(1)由16号或18号硬膜外针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8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线圈(33)由硬膜外导管内塑形钢丝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手术工具,具体为一种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疝囊 高位结扎器械。

背景技术

腹股沟疝作为一种常见的腹外疝疾病,多发于儿童,小儿腹股沟疝 多为先天性疾病且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临床典型症状为腹股沟区 可复性包块,其中大多数男性患者腹股沟疝进入了阴囊,从而导致小儿 腹股沟疝患者阴囊出现一大一小或者双侧增大现象。

一旦小儿患者出现腹股沟疝症状,需及早就医以降低手术风险,提 高临床治疗效果。六个月以上的儿童腹股沟疝自愈可能性小,在现有医 学治疗中,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上述术式中一般使用的疝针为单孔疝针、双孔疝针:单孔疝针,操 作简单,但带线刺入和腹腔套线拉出分别操作,要通过两次腹壁穿刺, 可造成半荷包缝合不严密,疝易复发;双孔疝针,带线刺入和腹腔套线 拉出分别占用一个针头的小孔,因此只需要一次腹壁穿刺,但两条线容 易交合在一起,造成拉线困难,增加手术难度和时间。并且该两种疝针 为了实现在腹腔内部套线,需要针头上的穿线孔较宽,使得疝针直径都 较粗,存在切口较大、美容效果相对较差的劣势;另外其针尖锐利,容 易损伤组织及血管;并且其针头的穿线孔直径有限,套线困难,增加了 手术难度和时间。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且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可 重复使用,手术操作方法安全简单,手术时间短,高成功率,低复发率, 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便于普及的新型工具,已经是一个值得 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得切口 小、套线容易、操作简单方便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套针组合由针外鞘、针芯、套线针组成;所述针外鞘由外鞘针座、 外鞘针体组成,外鞘针体为贯通的空心管,针头部有一穿线孔;所述针 芯由针芯针座、针芯针体组成,针芯针体为实心;针芯针体直径小于等 于针外鞘针体内径;所述套线针由套线针针座、套线针针体、套线圈组 成,套线圈位于套线针针体针头部,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针头部的 可折叠四边形;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套线圈所用 钢丝直径的2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

上述套针组合的使用方法:将缝合线穿入针外鞘的穿线孔,然后将 针芯插入空心外鞘针体。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行一皮肤切口, 在腹腔镜直视下,将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从小口刺入,于疝内环口腹膜 前间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刺破腹膜,抓钳抓住缝 合线后带入腹腔,退出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到腹膜前间隙,同法将含针 芯的针外鞘一同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将针外鞘内的针芯拿出,然后将 套线针插入空心外鞘针体,从而进入腹腔,可折叠四边形钢丝套线圈自 动打开,将剪断的缝合线穿过套线圈,拉出体外并作双重收紧打结,线 结埋于皮下。

上述套针组合在使用中需将针芯、套线针分别插入针外鞘中使用, 因此针外鞘为空心,并且需要保证针芯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 径,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 2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针外鞘头部的穿线孔起到一般针的穿线 孔相同的作用,为了能够将缝合线套入。将针芯插入已穿缝合线的针外 鞘,刺入切口,针芯起到防止人体组织进入针外鞘的空心针体中,从而 避免和减小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在使用中,将套线针插入针外鞘,从而 使得套线针头部的套线圈能够穿过空心外鞘针体,而其呈一角固定在套 线针针体针头部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使得在穿过外鞘针体后能够自动 打开形成圈,从而将缝合线穿过套线圈,拉出套线针至体外,将缝合线 在体外打结收紧。该套线圈结构,因其四边形能够折叠,使得整个套针 组合的针体直径大大减小,而同时四边形圈打开后其大小相比单/双孔疝 针的穿线孔大大增加,具有更易将缝合线套入的优势。

优化的,套针组合的针外鞘、针芯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相比于锋利的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更能减小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优化的,套针组合的外鞘针座上有一封帽。封帽起到防止腹腔内二 氧化碳气体漏气的作用。

优化的,套针组合的外鞘针座上套有一橡皮圈。橡皮圈起到固定缝 合线的作用。

优化的,套线针针体为套线圈的同一钢丝对折。该设计即将套线针 针体与套线圈用同一钢丝制成,在套线圈部分折成四边形,套线针针体 部分用钢丝对折,简单方便,易于加工。

优化的,套线针针座为环形手柄。该结构便于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缝合线套入套线圈的操作。

优化的,外鞘针体外径1.1mm~2.5mm,外鞘针体内径1.0mm~2.4 mm,穿线孔直径0.4mm~1.25mm,针芯针体直径0.55mm~2.4mm,套 线针针体直径0.4mm~2.4mm,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0.1mm~1.2mm; 针外鞘针体长90mm~250mm,针芯针体长100mm~270mm,套线针针 体长150mm~300mm。

具体的,外鞘针体外径1.9mm,外鞘针体内径1.16mm,穿线孔直径 1.05mm,针芯针体直径1.12mm,套线针针体直径0.5mm,套线圈所用 钢丝直径0.25mm;针外鞘针体长101.6mm,针芯针体长107.4mm,套线 针针体长160.2mm。

优化的,针外鞘由16号或18号硬膜外针制作。该硬膜外针常用于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更具体的,以上套针组合的套线圈由硬膜外导管内塑形钢丝制作。

以上所述的缝合线均为不可吸收绦纶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1、该结构使得套针组合直径更小,进 而对人体切口更小,且其头部光滑的侧弯型,对人体组织损伤小,不易 伤肠管;2、套针组合通过套线圈将原缝合半圈的线带出并体外双重打结, 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约为5-10min;3、一次腹 壁穿刺即可完成两侧腹膜前间隙缝合,避免过多结扎疝囊颈部组织,半 荷包结扎更完全,不留空隙,减少复发机率;4、该套针组合制作简便, 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轻了患者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外鞘(1)及缝合线(16)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芯(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线针(3)示意图。

图4为对比技术单孔疝针(4-a)、双孔疝针(4-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从穿线孔(13)穿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将针芯(2)插入针外鞘(1)中的示 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将带针芯(2)的针外鞘(1)插入腹 腔的剪线操作示意图,其中7-a带针芯(2)的针外鞘(1)插入腹腔后 将部分缝合线(16)拉入腹腔,7-b将缝合线(16)剪断,7-c将剪断的 缝合线(16)从穿线孔(13)拉出,7-d退出针芯(2)并戴上封帽(14)。

图8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将套线针(3)插入针外鞘(1)的示 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将已套入缝合线(16)的套线针(3) 拉出体外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

1—针外鞘、11—外鞘针座、12—外鞘针体、13—穿线孔、14—封帽、 15—橡皮圈、16—缝合线

2—针芯、21—针芯针座、22—针芯针体

3—套线针、31—套线针针座、32—套线针针体、33—套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加工一种套针组合。

图1为针外鞘1剖面图,图2为针芯2剖面图,图3为套线针3剖 面图。套针组合由针外鞘1、针芯2、套线针3组成;针外鞘1由外鞘针 座11、外鞘针体12组成,外鞘针体12为贯通的空心管,针头部有一穿 线孔13;针芯2由针芯针座21、针芯针体22组成,针芯针体22为实心; 针芯针体22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套线针3由套线针针座 31、套线针针体32、套线圈33组成,套线圈33位于套线针针体32针 头部,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32针头部的四边形;套线针针体32直 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的2倍小于等 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

如图1所示,针外鞘1的制作:针外鞘1针座上有一封帽14。针外 鞘1针座上套有一橡皮圈15。针外鞘1由16号或18号硬膜外针制作。

如图1、2所示,针外鞘1、针芯2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线针针体32的制作:套线圈33由钢丝 制成,用硬膜外导管内塑形钢丝制作。套线针针座31为环形手柄。套线 针针体32为套线圈33的同一钢丝对折。套线圈33通过针外鞘进入腹腔 后自动弹开,便于套线。

套针组合的较优选的大小范围为外鞘针体12外径1.1mm~2.5mm, 外鞘针体12内径1.0mm~2.4mm,穿线孔13直径0.4mm~1.25mm,针 芯针体22直径0.55mm~2.4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4mm~2.4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1mm~1.2mm;针外鞘针体12长90mm~250 mm,针芯针体22长100mm~270mm,套线针针体32长150mm~300mm。

本实施例中加工了四种不同大小的套针组合,分别为:

第一种:外鞘针体12外径1.1mm,外鞘针体12内径1.0mm,穿线 孔13直径0.4mm,针芯针体22直径0.55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4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1mm;针外鞘针体12长90mm,针芯针体22 长100mm,套线针针体32长150mm。

第二种:外鞘针体12外径1.5mm,外鞘针体12内径1.3mm,穿线 孔13直径0.8mm,针芯针体22直径1.2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1.0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5mm;针外鞘针体12长150mm,针芯针体 22长180mm,套线针针体32长240mm。

第三种:外鞘针体12外径1.9mm,外鞘针体12内径1.16mm,穿线 孔13直径1.05mm,针芯针体22直径1.12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5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25mm;针外鞘针体12长101.6mm,针芯针体 22长107.4mm,套线针针体32长160.2mm。

第四种:外鞘针体12外径2.5mm,外鞘针体12内径2.4mm,穿线 孔13直径1.25mm,针芯针体22直径2.4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2.4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1.2mm;针外鞘针体12长250mm,针芯针体 22长270mm,套线针针体32长300mm。

实施例二

如图5-9所示,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疝疝 囊高位结扎术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首先,如图5所示将带缝合线16穿入针外鞘1的穿线孔13,将缝 合线16压在橡皮圈15之下。然后如图6所示将针芯2插入针外鞘1中。

接下去,如图7-a将带针芯2的针外鞘1从小切口刺入,插入腹腔, 于疝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潜行缝合内半圈,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刺破 腹膜,抓钳抓住缝合线后16带入腹腔,然后如7-b所示将缝合线16剪 断,如7-c将剪断的缝合线16从穿线孔13拉出,退出整个带针芯的套 针到腹膜前间隙,同法将套针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再如7-d所示退出 针芯2并戴上封帽14。

然后,利用套线针3打结,如图8所示将套线针3插入针外鞘1, 进入腹腔。随即如图9所示将附图7中已剪断的缝合线16穿过套线圈 33拉出体外,并作双重收紧打结,线结埋于皮下。

以上过程中所用的缝合线16为不可吸收绦纶线。

实施例三

对比图4所示的单孔疝针、双孔疝针,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的手术 操作效果。

手术方式:术前禁饮食6~10h,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阿托 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脐皱褶处作5mm长的切 口,用5mm Trocar穿刺,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保持在6~8mm Hg (1mm Hg=0.133kpa)。置入腹腔镜,患儿取头低臀高位,并向健侧倾斜 15~20度;然后在脐旁3cm处,用3mm Trocar穿刺,将操作钳置入。先 观察双侧腹股沟管内环口的缺损情况,明确诊断。而后利用三种疝针分 别操作步骤如下:

单孔疝针操作步骤: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行3mm的皮肤 切口;将涤纶线穿入疝针穿线孔内,从此切口进疝针至腹膜前间隙,潜 行跨过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穿破腹膜,抓钳抓住缝合线后带 入腹腔;退出疝针至皮肤切口外;穿入丝线于疝针小孔内,同法缝合外 半圈,穿破腹膜,用丝线套出涤纶线拉出体外打结。同时将阴囊内二氧 化碳气体挤入腹腔,内环口即闭合,线结同时陷入皮下。解除气腹,拔 出套管与器械,伤口用创口贴粘闭,脐部切口行皮下筋膜层缝合1针, 切口敷贴覆盖。所用单孔疝针长度250mm,针身直径2.35mm,针头直 径3.53mm穿线孔孔直径1.48mm。

双孔疝针操作步骤: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行3mm的皮肤 切口;将涤纶线和丝线分别穿入疝针两穿线孔内,从此切口进疝针至腹 膜前间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穿破腹膜,抓钳抓 住缝合线后带入腹腔,剪断涤纶线;退出带丝线疝针至腹膜前间隙,再 作外半圈缝合,穿破腹膜,用丝线套出涤纶线拉出体外打结。同时将阴 囊内二氧化碳气体挤入腹腔,内环口即闭合,线结同时陷入皮下。解除 气腹,拔出套管与器械,伤口用创口贴粘闭,脐部切口行皮下筋膜层缝 合1针,切口敷贴覆盖。所用双孔疝针长度250mm,针身直径2.35mm, 针头直径3.53mm,两穿线孔直径1.48mm。

本实施例套针组合在手术时的操作: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 行1mm的皮肤切口,在腹腔镜直视下,用0号涤纶线作为缝合线,将穿 入0号涤纶线的带针芯2的针外鞘1从小口刺入,于疝内环口腹膜前间 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刺破腹膜,抓钳抓住带入的 涤纶线后,退出套针到腹膜前间隙,同法将套针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 取出针芯2,将套线针3插入针外鞘1,将0号绦纶线套入套线圈33, 拉出套线针3至体外并作双重收紧打结,线结埋于皮下。对于女性患儿, 不必强求越过子宫圆韧带,可以直接结扎。解除气腹,拔出套管与器械, 因切口小,一般不需缝合,仅用创可帖拉闭或医用胶粘合即可。所用套 针组合外鞘针体12外径1.9mm,外鞘针体12内径1.16mm,穿线孔13 直径1.05mm,针芯针体22直径1.12mm,套线针针体32直径0.5mm, 套线圈33所用钢丝直径0.25mm;针外鞘针体12长101.6mm,针芯针体 22长107.4mm,套线针针体32长160.2mm。

对比结果:

利用单孔疝针、双孔疝针、套针组合分别对60例患儿进行手术,对 比操作时间、复发率、满意度,结果如表1。

表1 单孔疝针组、双孔疝针组、套针组合组对比结果

分组 手术时间(min) 复发率 满意度 单孔疝针组 9±3.1 6.7% 70% 双孔疝针组 11±3.5 本组无复发 90% 套针组合组 7±2.9 本组无复发 93.3%

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组与单孔疝针组、双孔疝针组比较,切口总长 度、术后复发率和患方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套针组合在腹腔镜下 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更小的切口、更低的术后复发率和更高的患方满意 度(<0.05)。另外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套针组 合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虽然具有更小的切口,但不会增加术中出 血量和术后并发症(>0.05)。

套针组合既有单孔疝针和双孔疝针的所有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缺 点,使得还存在直径更细、切口更小、美容效果增加、半荷包缝合严 密;并且针头呈光滑的侧弯型,减少损伤组织及血管,且套线更简单, 降低手术难度和时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 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43647.1 (22)申请日 2014.10.30 A61B 17/12(2006.01) A61B 1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述剑 地址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剑南镇大 树路 301 号 (72)发明人 李述剑 张羽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51212 代理人 肖国华 张帆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得切口小、 套线容 易、 操作简单方便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本套 针组合由针。

2、外鞘、 针芯、 套线针组成 ; 所述针外鞘 由外鞘针座、 外鞘针体组成, 外鞘针体为贯通的空 心管, 针头部有一穿线孔 ; 所述针芯由针芯针座、 针芯针体组成, 针芯针体为实心 ; 针芯针体直径 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 ; 所述套线针由套线针 针座、 套线针针体、 套线圈组成, 套线圈位于套线 针针体针头部, 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针头部 的可折叠四边形 ; 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 鞘针体内径, 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 2 倍小于等 于针外鞘针体内径。该结构使得套针组合直径更 小, 人体切口更小 ; 套线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明显 缩短 ; 制作简便, 可重复使用。 (51)Int.Cl.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269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 CN 204192692 U 1/1 页 2 1.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套针组合由针外鞘 (1)、 针芯 (2)、 套线针 (3) 组成 ; 所述针外鞘(1)由外鞘针座(11)、 外鞘针体(12)组成, 所述外鞘针体(12)为贯通的空 心管, 针头部有一穿线孔 (13) ; 所述针芯 (2) 由针芯针座 (21)、 针芯针体 (22) 组成, 所述针芯针体 (22) 为实心 ; 所述。

4、 针芯针体 (22) 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 (12) 内径 ; 所述套线针 (3) 由套线针针座 (31)、 套线针针体 (32)、 套线圈 (33) 组成, 所述套线圈 (33) 位于套线针针体 (32) 针头部, 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 (32) 针头部的四边形 ; 所述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 (12) 内径, 所述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的 2 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 (12) 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套针组合的针外 鞘 (1)、 针芯 (2) 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

5、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针外鞘 (1) 的外 鞘针座 (11) 上有一封帽 (14)。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针外鞘 (1) 的外 鞘针座 (11) 上套有一橡皮圈 (15)。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套线针针体 (32) 为套线圈 (33) 的同一钢丝对折。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套线针针座 (31) 为环形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外鞘针体 (12) 外径1.1mm。

6、2.5mm, 外鞘针体(12)内径1.0mm2.4mm, 穿线孔(13)直径0.4mm1.25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0.55mm 2.4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0.4mm 2.4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1mm 1.2mm ; 外鞘针体 (12) 长 90mm 250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0mm 270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50mm 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外鞘针体 (12) 外径 1.9mm, 外鞘针体 (12) 内径 1.16mm, 穿线孔 (13) 直径 。

7、1.05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1.12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0.5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25mm ; 外鞘针体 (12) 长 101.6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7.4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60.2mm。 9.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5、 6、 8 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针外鞘 (1) 由 16 号或 18 号硬膜外针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5、 6、 8 所述的任一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套线圈 (33) 由硬膜外导管内塑形。

8、钢丝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92692 U 2 1/6 页 3 一种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手术工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器 械。 背景技术 0002 腹股沟疝作为一种常见的腹外疝疾病, 多发于儿童, 小儿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疾 病且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临床典型症状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 其中大多数男性 患者腹股沟疝进入了阴囊, 从而导致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阴囊出现一大一小或者双侧增大现 象。 0003 一旦小儿患者出现腹股沟疝症状, 需及早就医以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临床治疗效 果。 六个月以上的儿童腹股沟疝自愈可能性小,。

9、 在现有医学治疗中,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 囊高位结扎术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0004 上述术式中一般使用的疝针为单孔疝针、 双孔疝针 : 单孔疝针, 操作简单, 但带线 刺入和腹腔套线拉出分别操作, 要通过两次腹壁穿刺, 可造成半荷包缝合不严密, 疝易复 发 ; 双孔疝针, 带线刺入和腹腔套线拉出分别占用一个针头的小孔, 因此只需要一次腹壁穿 刺, 但两条线容易交合在一起, 造成拉线困难, 增加手术难度和时间。并且该两种疝针为了 实现在腹腔内部套线, 需要针头上的穿线孔较宽, 使得疝针直径都较粗, 存在切口较大、 美 容效果相对较差的劣势 ; 另外其针尖锐利, 容易损伤组织及血管 ; 并且其针。

10、头的穿线孔直 径有限, 套线困难, 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 0005 因此, 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且制作简便, 成本低廉, 可重复使用, 手术 操作方法安全简单, 手术时间短, 高成功率, 低复发率, 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患者负担, 便于 普及的新型工具, 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得切口小、 套线容易、 操作简单方便的小儿腹股沟疝套针组合。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0008 套针组合由针外鞘、 针芯、 套线针组成 ; 所述针外鞘由外鞘针座、 外鞘针体组成, 外 鞘针体为贯通的空心管, 针。

11、头部有一穿线孔 ; 所述针芯由针芯针座、 针芯针体组成, 针芯针 体为实心 ; 针芯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 ; 所述套线针由套线针针座、 套线针针 体、 套线圈组成, 套线圈位于套线针针体针头部, 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针头部的可折叠 四边形 ; 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 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 2 倍小于等于 针外鞘针体内径。 0009 上述套针组合的使用方法 : 将缝合线穿入针外鞘的穿线孔, 然后将针芯插入空心 外鞘针体。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 行一皮肤切口, 在腹腔镜直视下, 将含针芯的针 外鞘一同从小口刺入, 于疝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缝合内。

12、半圈, 刺 说 明 书 CN 204192692 U 3 2/6 页 4 破腹膜, 抓钳抓住缝合线后带入腹腔, 退出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到腹膜前间隙, 同法将含针 芯的针外鞘一同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 将针外鞘内的针芯拿出, 然后将套线针插入空心外 鞘针体, 从而进入腹腔, 可折叠四边形钢丝套线圈自动打开, 将剪断的缝合线穿过套线圈, 拉出体外并作双重收紧打结, 线结埋于皮下。 0010 上述套针组合在使用中需将针芯、 套线针分别插入针外鞘中使用, 因此针外鞘为 空心, 并且需要保证针芯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 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 外鞘针体内径, 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 2 倍小于等于。

13、针外鞘针体内径。针外鞘头部的穿线 孔起到一般针的穿线孔相同的作用, 为了能够将缝合线套入。将针芯插入已穿缝合线的针 外鞘, 刺入切口, 针芯起到防止人体组织进入针外鞘的空心针体中, 从而避免和减小对人体 组织的损伤。 在使用中, 将套线针插入针外鞘, 从而使得套线针头部的套线圈能够穿过空心 外鞘针体, 而其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针头部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 使得在穿过外鞘针 体后能够自动打开形成圈, 从而将缝合线穿过套线圈, 拉出套线针至体外, 将缝合线在体外 打结收紧。该套线圈结构, 因其四边形能够折叠, 使得整个套针组合的针体直径大大减小, 而同时四边形圈打开后其大小相比单 / 双孔疝针的穿。

14、线孔大大增加, 具有更易将缝合线套 入的优势。 0011 优化的, 套针组合的针外鞘、 针芯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相比于锋利的 针头部, 光滑的侧弯型更能减小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0012 优化的, 套针组合的外鞘针座上有一封帽。封帽起到防止腹腔内二氧化碳气体漏 气的作用。 0013 优化的, 套针组合的外鞘针座上套有一橡皮圈。橡皮圈起到固定缝合线的作用。 0014 优化的, 套线针针体为套线圈的同一钢丝对折。该设计即将套线针针体与套线圈 用同一钢丝制成, 在套线圈部分折成四边形, 套线针针体部分用钢丝对折, 简单方便, 易于 加工。 0015 优化的, 套线针针座为环形手柄。该结构便。

15、于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缝合线套入套 线圈的操作。 0016 优化的, 外鞘针体外径 1.1mm 2.5mm, 外鞘针体内径 1.0mm 2.4mm, 穿线孔直径 0.4mm 1.25mm, 针芯针体直径 0.55mm 2.4mm, 套线针针体直径 0.4mm 2.4mm, 套线圈 所用钢丝直径 0.1mm 1.2mm ; 针外鞘针体长 90mm 250mm, 针芯针体长 100mm 270mm, 套线针针体长 150mm 300mm。 0017 具体的, 外鞘针体外径 1.9mm, 外鞘针体内径 1.16mm, 穿线孔直径 1.05mm, 针芯 针体直径 1.12mm, 套线针针体直径 0.5m。

16、m, 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 0.25mm ; 针外鞘针体长 101.6mm, 针芯针体长 107.4mm, 套线针针体长 160.2mm。 0018 优化的, 针外鞘由 16 号或 18 号硬膜外针制作。该硬膜外针常用于腹腔镜下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 0019 更具体的, 以上套针组合的套线圈由硬膜外导管内塑形钢丝制作。 0020 以上所述的缝合线均为不可吸收绦纶线。 0021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 1、 该结构使得套针组合直径更小, 进而对人体切口 更小, 且其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对人体组织损伤小, 不易伤肠管 ; 2、 套针组合通过套线圈 将原缝合半圈的线带出并体外双重打结, 操作简单。

17、, 容易掌握, 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约为 说 明 书 CN 204192692 U 4 3/6 页 5 5-10min ; 3、 一次腹壁穿刺即可完成两侧腹膜前间隙缝合, 避免过多结扎疝囊颈部组织, 半 荷包结扎更完全, 不留空隙, 减少复发机率 ; 4、 该套针组合制作简便, 成本低廉, 可重复使 用, 降低了医疗成本, 也减轻了患者负担。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外鞘 (1) 及缝合线 (16) 示意图。 0023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针芯 (2) 示意图。 0024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线针 (3) 示意图。 0025 图 4 为对比技术单孔疝针 (4-。

18、a)、 双孔疝针 (4-b) 剖面图。 0026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 从穿线孔 (13) 穿线示意图。 0027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 将针芯 (2) 插入针外鞘 (1) 中的示意图。 0028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 将带针芯 (2) 的针外鞘 (1) 插入腹腔的剪线操作示 意图, 其中7-a带针芯(2)的针外鞘(1)插入腹腔后将部分缝合线(16)拉入腹腔, 7-b将缝 合线 (16) 剪断, 7-c 将剪断的缝合线 (16) 从穿线孔 (13) 拉出, 7-d 退出针芯 (2) 并戴上封 帽 (14)。 0029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 将套线。

19、针 (3) 插入针外鞘 (1) 的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 将已套入缝合线(16)的套线针(3)拉出体外的示意 图。 0031 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 : 0032 1针外鞘、 11外鞘针座、 12外鞘针体、 13穿线孔、 14封帽、 15橡皮圈、 16缝合线 0033 2针芯、 21针芯针座、 22针芯针体 0034 3套线针、 31套线针针座、 32套线针针体、 33套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6 实施例一 0037 如图 1-3 所示, 加工一种套针组合。 0038 图 1 为针外鞘 1 剖面图,。

20、 图 2 为针芯 2 剖面图, 图 3 为套线针 3 剖面图。套针组合 由针外鞘 1、 针芯 2、 套线针 3 组成 ; 针外鞘 1 由外鞘针座 11、 外鞘针体 12 组成, 外鞘针体 12 为贯通的空心管, 针头部有一穿线孔13 ; 针芯2由针芯针座21、 针芯针体22组成, 针芯针体 22为实心 ; 针芯针体22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12内径 ; 套线针3由套线针针座31、 套线 针针体32、 套线圈33组成, 套线圈33位于套线针针体32针头部, 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 32 针头部的四边形 ;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 12 内径,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 直径的 2。

21、 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 12 内径。 0039 如图 1 所示, 针外鞘 1 的制作 : 针外鞘 1 针座上有一封帽 14。针外鞘 1 针座上套 有一橡皮圈 15。针外鞘 1 由 16 号或 18 号硬膜外针制作。 0040 如图 1、 2 所示, 针外鞘 1、 针芯 2 的针头部分呈头部光滑的侧弯型。 0041 如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中套线针针体 32 的制作 : 套线圈 33 由钢丝制成, 用硬膜外 说 明 书 CN 204192692 U 5 4/6 页 6 导管内塑形钢丝制作。套线针针座 31 为环形手柄。套线针针体 32 为套线圈 33 的同一钢 丝对折。套线圈 33 通过针外鞘。

22、进入腹腔后自动弹开, 便于套线。 0042 套针组合的较优选的大小范围为外鞘针体12外径1.1mm2.5mm, 外鞘针体12内 径 1.0mm 2.4mm, 穿线孔 13 直径 0.4mm 1.25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0.55mm 2.4mm, 套 线针针体 32 直径 0.4mm 2.4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1mm 1.2mm ; 针外鞘针体 12 长 90mm 250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0mm 270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50mm 300mm。 0043 本实施例中加工了四种不同大小的套针组合, 分别为 : 0044 第一种 : 外鞘针体 。

23、12 外径 1.1mm, 外鞘针体 12 内径 1.0mm, 穿线孔 13 直径 0.4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0.55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0.4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1mm ; 针外 鞘针体 12 长 90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0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50mm。 0045 第二种 : 外鞘针体 12 外径 1.5mm, 外鞘针体 12 内径 1.3mm, 穿线孔 13 直径 0.8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1.2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1.0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5mm ; 针外 鞘针体 12 长 150m。

24、m, 针芯针体 22 长 180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240mm。 0046 第三种 : 外鞘针体 12 外径 1.9mm, 外鞘针体 12 内径 1.16mm, 穿线孔 13 直径 1.05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1.12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0.5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25mm ; 针外鞘针体 12 长 101.6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7.4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60.2mm。 0047 第四种 : 外鞘针体12外径2.5mm, 外鞘针体12内径2.4mm, 穿线孔13直径1.25mm, 针芯针体 22 直径 2.4mm, 套线。

25、针针体 32 直径 2.4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1.2mm ; 针外 鞘针体 12 长 250mm, 针芯针体 22 长 270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300mm。 0048 实施例二 0049 如图 5-9 所示, 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0050 首先, 如图5所示将带缝合线16穿入针外鞘1的穿线孔13, 将缝合线16压在橡皮 圈 15 之下。然后如图 6 所示将针芯 2 插入针外鞘 1 中。 0051 接下去, 如图 7-a 将带针芯 2 的针外鞘 1 从小切口刺入, 插入腹腔, 于疝内环口腹 膜前间隙潜行缝。

26、合内半圈, 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 刺破腹膜, 抓钳抓住缝合线后 16 带入 腹腔, 然后如 7-b 所示将缝合线 16 剪断, 如 7-c 将剪断的缝合线 16 从穿线孔 13 拉出, 退出 整个带针芯的套针到腹膜前间隙, 同法将套针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再如 7-d 所示退出针 芯 2 并戴上封帽 14。 0052 然后, 利用套线针 3 打结, 如图 8 所示将套线针 3 插入针外鞘 1, 进入腹腔。随即如 图 9 所示将附图 7 中已剪断的缝合线 16 穿过套线圈 33 拉出体外, 并作双重收紧打结, 线结 埋于皮下。 0053 以上过程中所用的缝合线 16 为不可吸收绦纶线。 0054。

27、 实施例三 0055 对比图 4 所示的单孔疝针、 双孔疝针, 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的手术操作效果。 0056 手术方式 : 术前禁饮食610h, 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 阿托品。 采用气管插 管全身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在脐皱褶处作 5mm 长的切口, 用 5mm Trocar 穿刺, 建立人工二 氧化碳气腹, 压力保持在 6 8mm Hg(1mm Hg 0.133kpa)。置入腹腔镜, 患儿取头低臀高 位, 并向健侧倾斜 15 20 度 ; 然后在脐旁 3cm 处, 用 3mm Trocar 穿刺, 将操作钳置入。先 说 明 书 CN 204192692 U 6 5/6 页 7 观察。

28、双侧腹股沟管内环口的缺损情况, 明确诊断。而后利用三种疝针分别操作步骤如下 : 0057 单孔疝针操作步骤: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 行3mm的皮肤切口 ; 将涤纶线 穿入疝针穿线孔内, 从此切口进疝针至腹膜前间隙, 潜行跨过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缝合内半 圈, 穿破腹膜, 抓钳抓住缝合线后带入腹腔 ; 退出疝针至皮肤切口外 ; 穿入丝线于疝针小孔 内, 同法缝合外半圈, 穿破腹膜, 用丝线套出涤纶线拉出体外打结。同时将阴囊内二氧化碳 气体挤入腹腔, 内环口即闭合, 线结同时陷入皮下。 解除气腹, 拔出套管与器械, 伤口用创口 贴粘闭, 脐部切口行皮下筋膜层缝合1针, 切口敷贴覆盖。 所用单孔疝。

29、针长度250mm, 针身直 径 2.35mm, 针头直径 3.53mm 穿线孔孔直径 1.48mm。 0058 双孔疝针操作步骤 : 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 行 3mm 的皮肤切口 ; 将涤纶线 和丝线分别穿入疝针两穿线孔内, 从此切口进疝针至腹膜前间隙, 潜行跨过输精管和精索 血管缝合内半圈 ; 穿破腹膜, 抓钳抓住缝合线后带入腹腔, 剪断涤纶线 ; 退出带丝线疝针至 腹膜前间隙, 再作外半圈缝合, 穿破腹膜, 用丝线套出涤纶线拉出体外打结。同时将阴囊内 二氧化碳气体挤入腹腔, 内环口即闭合, 线结同时陷入皮下。解除气腹, 拔出套管与器械, 伤口用创口贴粘闭, 脐部切口行皮下筋膜层缝合。

30、 1 针, 切口敷贴覆盖。所用双孔疝针长度 250mm, 针身直径 2.35mm, 针头直径 3.53mm, 两穿线孔直径 1.48mm。 0059 本实施例套针组合在手术时的操作 : 在患侧内环口中央体表投影处, 行 1mm 的皮 肤切口, 在腹腔镜直视下, 用 0 号涤纶线作为缝合线, 将穿入 0 号涤纶线的带针芯 2 的针外 鞘 1 从小口刺入, 于疝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 刺破腹 膜, 抓钳抓住带入的涤纶线后, 退出套针到腹膜前间隙, 同法将套针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 取出针芯2, 将套线针3插入针外鞘1, 将0号绦纶线套入套线圈33, 拉出套线针3至体外并。

31、 作双重收紧打结, 线结埋于皮下。 对于女性患儿, 不必强求越过子宫圆韧带, 可以直接结扎。 解除气腹, 拔出套管与器械, 因切口小, 一般不需缝合, 仅用创可帖拉闭或医用胶粘合即可。 所用套针组合外鞘针体12外径1.9mm, 外鞘针体12内径1.16mm, 穿线孔13直径1.05mm, 针 芯针体 22 直径 1.12mm, 套线针针体 32 直径 0.5mm, 套线圈 33 所用钢丝直径 0.25mm ; 针外 鞘针体 12 长 101.6mm, 针芯针体 22 长 107.4mm, 套线针针体 32 长 160.2mm。 0060 对比结果 : 0061 利用单孔疝针、 双孔疝针、 套针。

32、组合分别对 60 例患儿进行手术, 对比操作时间、 复 发率、 满意度, 结果如表 1。 0062 表 1 单孔疝针组、 双孔疝针组、 套针组合组对比结果 0063 分组手术时间 (min)复发率满意度 单孔疝针组93.16.770 双孔疝针组113.5本组无复发90 套针组合组72.9本组无复发93.3 0064 本实用新型套针组合组与单孔疝针组、 双孔疝针组比较, 切口总长度、 术后复发率 和患方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 说明套针组合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更小的切口、 更低的术后复发率和更高的患方满意度 (0.05)。 0065 套针组合既有单孔疝针和双孔疝针的所有优点, 又克服了二者缺。

33、点, 使得还存在 直径更细、 切口更小、 美容效果增加、 半荷包缝合严密 ; 并且针头呈光滑的侧弯型, 减少损伤 组织及血管, 且套线更简单, 降低手术难度和时间。 0066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代和改进等,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 内。 说 明 书 CN 204192692 U 8 1/3 页 9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692 U 9 2/3 页 10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692 U 10 3/3 页 11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692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