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49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6490A21申请号201410382203122申请日20140806A01G29/0020060171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地址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72发明人杨启良贾维兵54发明名称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它包括筒体、破土锥、灌水机构、供水管件、灌水操作机构,破土锥安装在筒体下端,灌水机构设置在筒体内,供水管件与灌水机构连通,灌水操作机构与灌水机构连接;灌水机构包括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各有两个灌水方向,两个灌水机构。
2、的四个灌水方向均有单独的水管供水。本装置采用地下交替灌溉方式,有四个灌水方向,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的垂直间距可调,每个灌水方向的灌水量可调,四个灌水方向的灌水顺序可以任意排列,四个灌水方向中,可以由任意一个方向进行灌溉,也可以全部或者任意两个方向进行同时灌溉,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能有效的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490ACN104126490A1/2页21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包括筒体(5)、破土锥(1),破土锥(1)安装在筒体(5)下。
3、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水机构、供水管件、灌水操作机构,灌水机构设置在筒体(5)内,供水管件与灌水机构连通,灌水操作机构与灌水机构连接;所述灌水机构包括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其中上灌水机构包括弹簧座(6)、弹簧(7)、右上灌水器(8)、上压杆导向柱(10)、上防堵塞柱体(24)、左上灌水器(25),弹簧座(6)固定在筒体(5)上部,弹簧(7)安装弹簧座(6)上,上防堵塞柱体(24)底部安装在弹簧(7)上,并通过紧固螺钉(9)安装在筒体(5)内,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设置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上压杆导向柱(10)固定在上防堵塞柱体(24)上部;下灌水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2)、下。
4、防堵塞柱体(3)、下压杆导向柱(4)、左下灌水器(26),下防堵塞柱体(3)安装在筒体(5)下部,并固定在破土锥(1)上方,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设置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下压杆导向柱(4)固定在下防堵塞柱体(3)上;所述供水管件包括分水阀(12)、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阀(15)、分水阀(20)、分水管(21)、分水管(22)、分水阀(23),其中分水阀(12)、分水阀(15)、分水阀(20)和分水阀(23)分别安装在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上,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的一端与水源连通,。
5、另一端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右下灌水器(2)、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连通;所述灌水操作机构包括销(11)、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销(11)设置在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上;其中上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一端同时穿过上压杆导向柱(10)并通过上灌水器连杆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连;下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设置在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内并依次穿过上压。
6、杆导向柱(10)和下压杆导向柱(4),其端部通过下灌水器连杆与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为结构相同的中空半圆柱体,右上灌水器压杆(16)上开有一个以上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上开有一个以上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上分别开有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销(11)与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
7、40)、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防堵塞柱体(24)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为半圆形槽,上防堵塞柱体(24)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方设置有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上防堵塞柱体(24)上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和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为圆形通道,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为矩形通道。权利要求书CN1041。
8、26490A2/2页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压杆导向柱(10)、下压杆导向柱(4)为中空圆柱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防堵塞柱体(3)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下灌水器安装槽为半圆形槽,下防堵塞柱体(3)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下灌水操作机构通道(46),下灌水器安装槽上方设置有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一端开有灌水器销孔,另一端为半圆。
9、形锥体,半圆形锥体内部开有灌水器水流通道,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安装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的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中,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中;分水管(13)和分水管(22)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的上灌水器水流通道相通;分水管(14)和分水管(21)依次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和下防堵塞柱体(3)上的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分别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上的下灌水器水流通道相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
10、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5)为中空圆柱体,筒体(5)上部开有右螺纹孔(29)、左螺纹孔(30)、一个以上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一个以上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右螺纹孔(29)和左螺纹孔(30)与紧固螺钉(9)相匹配,筒体(5)下部开有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和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为径向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匹配。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为径向。
11、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相匹配。权利要求书CN104126490A1/9页4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水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农业用水量占我国用水量的70,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和水体遭到污染,导致农业用水供给量越来越少,农业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特别是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灌溉用水来缓解当前用水紧张的局面。0003近年来,康绍忠院士提出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能显著的节约灌溉用水,对节。
12、水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技术是主动控制作物根区土壤在水平或垂直剖面的某个区域的水分状况,使根系在水平或垂直剖面的干燥和湿润区域交替出现,同时使作物根区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导致干燥区的根系产生水分胁迫信号脱落酸(ABA)传递到叶片从而有效降低叶气孔开度,而处于湿润区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能满足作物的生命健康需水要求。近几年的研究和大田实践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在节约灌溉用水达到2550的条件下,产量减小甚微甚至有所提高,而作物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0004目前,涉及交替灌溉的相关专利较多,大多数专利只针对地上部分,如一种悬梁式交。
13、替灌溉系统(2013102211695)、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控制器及其灌溉系统(2011104158167)、果树隔行交替灌溉方法(2008101380445)、一种智能式作物局部根区交替灌溉控制方法及系统(2009100853501),这些专利均能实现地上部分的交替灌溉的目的,但因在地表灌溉,土壤表面的蒸发损失较多,加之灌溉系统布设后,灌水距离不可调,而作物根系的生长处于动态变化中,灌溉系统布设时的灌水位置并不能一直保持最佳,导致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与地上部交替灌溉装置相比,因受地下灌水器堵塞问题的影响,涉及地下交替灌溉的相关专利较少,如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大田果树的地下分区交替渗灌系统及其。
14、渗灌方法(2010102299359)”,虽然可用于地下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交替灌溉,但该系统并不能进行地下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区交替灌溉,同时该灌溉系统在大田中进行交替灌溉时,由于灌溉组件由毛管以及与毛管相连通的多个渗灌器构成,系统零部件比较多,使用前需埋于地下,费工费力,特别是该专利并没有很好解决地下灌水器堵塞的问题,一旦灌水系统出问题,首先寻找出问题的位置比较困难,其次维修起来也比较费力,受地下管网布设的影响,也不便于果树根区土壤的深松和农家肥的施用。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以上专利的不足带来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
15、明提供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适用温室大棚,也可以用于大田的交替灌溉,可以埋入地下,也可以任意插拔进行灌水,同时该装置采用地下灌水方式,能防止地面水分的散失,根据交替灌溉的说明书CN104126490A2/9页5干燥区和湿润区所在水平剖面或垂直剖面的位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上下灌水器的间距来适应干燥区和湿润区的垂直位置的间距变化,通过调整灌水器进入土壤的水平深度来适应干燥区和湿润区的水平位置的间距变化,该装置比地面交替灌溉装置的操作性更强,节水效果更好。0006本发明一种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包括筒体5、破土锥1、灌水机构、供水管件、灌水操作机构,破土锥1安装在筒体5下端,。
16、灌水机构设置在筒体5内,供水管件与灌水机构连通,灌水操作机构与灌水机构连接;所述灌水机构包括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其中上灌水机构包括弹簧座6、弹簧7、右上灌水器8、上压杆导向柱10、上防堵塞柱体24、左上灌水器25,弹簧座6固定在筒体5上部,弹簧7安装弹簧座6上,上防堵塞柱体24底部安装在弹簧7上,并通过紧固螺钉9安装在筒体5内,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设置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上压杆导向柱10固定在上防堵塞柱体24上部;下灌水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2、下防堵塞柱体3、下压杆导向柱4和左下灌水器26,下防堵塞柱体3安装在筒体5下部,并固定在破土锥28上方,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设置在下。
17、防堵塞柱体3内,下压杆导向柱4固定在下防堵塞柱体3上。0007所述供水管件包括分水阀12、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阀15、分水阀20、分水管21、分水管IV22、分水阀23,其中分水阀12、分水阀15、分水阀20和分水阀23分别安装在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上,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的一端与水源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和左上灌水器25相通。0008所述灌水操作机构包括销11、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销11设置在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上;其中上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
18、9,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一端同时穿过上压杆导向柱10并通过上灌水器连杆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连;下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设置在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内并依次穿过上压杆导向柱10和下压杆导向柱4,其端部通过下灌水器连杆与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相连。0009所述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为结构相同的中空半圆柱体,右上灌水器压杆16上开有一个以上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上开有一个以上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为。
19、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上分别开有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销11与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相配合;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空心的圆柱体。0010所述上防堵塞柱体24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为半圆形槽,上防堵塞柱体24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方设置有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上防堵塞柱体24上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和下灌。
20、水器水管通道44为圆形通道,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为矩形通道。说明书CN104126490A3/9页60011所述上压杆导向柱10、下压杆导向柱4为中空圆柱体。0012所述下防堵塞柱体3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下灌水器安装槽为半圆形槽,下防堵塞柱体3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下灌水操作机构通道46,下灌水器安装槽上方设置有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0013所述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一端开有灌水器销孔,另一端为半圆形锥体,半圆形锥体内部开有灌水器水流通道,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安装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的上。
21、灌水器安装槽41中,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中;分水管13和分水管22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上的上灌水器水流通道49相通;分水管14和分水管21依次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和下防堵塞柱体3上的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分别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上的下灌水器水流通道相通。0014所述筒体5为中空圆柱体,筒体5上部开有右螺纹孔29、左螺纹孔30、一个以上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一个以上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右螺纹孔29和左螺纹孔30与紧固螺钉9相匹配,筒体5下部开有右下。
22、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0015所述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和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为径向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匹配。0016所述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为径向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相匹配。0017本发明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灌水操作前,先根据交替灌溉的灌水要求,确定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将筒体5上部的紧固螺钉9松开,上防堵塞柱体24在其底部弹簧7弹力作用下由固定变为浮动状态,上防堵塞柱体24会带动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一起。
23、向上运动,使得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满足灌水要求后,旋转紧固螺钉9使上防堵塞柱体24固定;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只有一个单独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将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不再联结为一体,形成四个单独的下压杆件。如果需要右下灌水器2进行灌水,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右下灌水。
24、器压杆17会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会向下运动带动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下灌水器连杆的另一端与右下灌水器2相连,右下灌水器2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部,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中运动出来进入土壤,打开分水阀15,灌溉水从分水管14进入右下灌水器2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行灌溉,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三个灌水器单独灌水操作与右下灌水器2的灌水操作类似;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说明书CN104126490A4/9页7同侧。
25、的两个灌水器同时进行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将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如果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同时进行灌水,则人工将销11插入到相匹配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内,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联结为一体,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右上灌水器压杆16会一起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右上灌水器压杆16会一起向下运动带动右侧的上灌水器连杆和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右侧的上灌水器连杆和下灌水器连杆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右下灌水。
26、器2相连,灌水器连杆的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在上防堵塞柱体24、下防堵塞柱体3内向右侧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分别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中运动出来进入土壤,分别打开分水阀15和分水阀12,灌溉水从分水管14和分水管13进入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行灌溉。同样的,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同时进行灌溉时,操作方法与之类似。0018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四个灌水器同时进行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不需将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
27、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联结为一体,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会一起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一起向下运动带动下灌水器连杆和上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两个下灌水器连杆和两个上灌水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相连,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
28、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分别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和上防堵塞柱体24内部,下灌水器连杆和上灌水器连杆的向下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和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分别在下防堵塞柱体3和上防堵塞柱体24内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分别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中运动出来进入土壤,打开分水阀15、分水阀20、分水阀12、分水阀23,灌溉水从分水管14、分水管21、分水管13、分水管22分别进入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
29、行灌溉。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采用地下交替灌溉方式,能有效抑制地面交替灌溉方式导致土壤表面水分的无效的蒸发损失;2、该装置不仅可以埋入土壤中进行交替灌水,也可以在土壤中任意插拔进行灌水,灌水深度可以任意调节,能满足不同作物的根系和同种作物不同深度根系的地下交替灌溉需求,与以前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和方法相比,水的利用效率会明显提高;3、该装置采用地下交替灌溉方式,不仅可以在地下水平面内调节灌水位置,还可以在地下竖直面内调节灌水位置,从而实现了地下交替灌水时,灌水器能够满足地下任意位置干燥区和灌水区的灌水要求,解决了交替灌溉方式在地下不好调节的难题;说明书CN104126490A5/9。
30、页84、该装置有两个灌水器,每个灌水器有两个相反的灌水方向,在地下有四个交替灌水点,且每个灌水点的灌水先后顺序可以任意排列,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交替灌溉,与以前地面和地下交替灌溉只有2种不同的灌水顺序相比,土壤水分可调控的方式更多,水分利用效率更高;5、该装置每个灌水点采用单独的水管供水,每个供水管都有分水阀控制,每个灌水点的灌水量、灌水时间、灌水压力均可调,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灌水要求;6、该装置采用地下交替灌水方式,采用简单的机械装置上下防堵塞柱体能防止灌水器的堵塞,解决了地下灌水器容易堵塞的问题;7、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适用于温室,而且适用于大田,解决了以前交替灌溉装置通用。
31、性比较差的问题;8、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装置尺寸可以较小,灌水操作时,入土阻力小,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可移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易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0020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右下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左下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左下灌水器压杆和右下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左上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右上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左上灌水器压杆和右上灌水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右上灌水器压杆、上灌水器连杆和右上。
32、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左上灌水器压杆、上灌水器连杆和左上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右上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上防堵塞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上防堵塞柱体半剖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上防堵塞柱体和右上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下防堵塞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上防堵塞柱体和上压杆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破土锥;2右下灌水器;3下防堵塞柱体;4下压杆导向柱;5筒体;6弹簧座;7弹簧;8右上灌水器;9紧固螺钉;10上压杆导向柱;11销;12分水阀I;13分水管I;14分水管II;15分水阀II;16右上灌水器压杆;17右下灌水器压杆;18左下。
33、灌水器压杆;19左上灌水器压杆;20分水阀III;21分水管III;22分水管IV;23分水阀IV;24上防堵塞柱体;25左上灌水器;26左下灌水器;27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8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9右螺纹孔;30左螺纹孔;31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2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3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I;34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II;35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I;36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II;37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I;38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II;说明书CN104126490A6/9页939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I;40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1上灌水器安装槽;42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3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4下灌水器。
34、水管通道;45下灌水器安装槽;46下灌水操作机构通道;47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8上灌水器连杆;49上灌水器水流通道;50上灌水器销孔。具体实施方式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0022实施例1如图117所示,本可调的地下交替灌溉装置包括筒体5、破土锥1、灌水机构、供水管件、灌水操作机构,破土锥1安装在筒体5下端,灌水机构设置在筒体5内,供水管件与灌水机构连通,灌水操作机构与灌水机构连接;所述灌水机构包括上灌水机构和下灌水机构,其中上灌水机构包括弹簧座6、圆柱弹簧7、右上灌水器8、上压杆导向柱10、上防堵塞柱体24、左上灌水器25,弹簧座。
35、6固定在筒体5上部,圆柱弹簧7安装弹簧座6上,上防堵塞柱体24底部安装在圆柱弹簧7上,并通过紧固螺钉9安装在筒体5内,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设置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上压杆导向柱10固定在上防堵塞柱体24上部;下灌水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2、下防堵塞柱体3、下压杆导向柱4和左下灌水器26,下防堵塞柱体3安装在筒体5下部,并固定在破土锥1上方,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设置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下压杆导向柱4固定在下防堵塞柱体3上;所述供水管件包括分水阀12、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阀15、分水阀20、分水管21、分水管IV22、分水阀23,其中分水阀12、分水阀15、分水阀20和分水阀2。
36、3分别安装在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上,分水管13、分水管14、分水管21和分水管22的一端与灌溉水供水装置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和左上灌水器25相通;所述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圆柱销11、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圆柱销11设置在上灌水操作机构和下灌水操作机构上;其中上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一端同时穿过上压杆导向柱10并通过上灌水器连杆48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连;下灌水操作机构包括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
37、水器压杆18设置在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内并依次穿过上压杆导向柱10和下压杆导向柱4,其端部通过下灌水器连杆与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相连;下灌水器连杆结构同上灌水器连杆48;所述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为结构相同的中空半圆柱体,右上灌水器压杆16上开有3以上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上灌水器压杆16下端部开有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7,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上开有3上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下端部开有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9;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上分别开有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
38、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下端部分别开有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4、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6;圆柱销11与右上灌水器压杆销说明书CN104126490A7/9页10孔38、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相配合;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一端开有灌水器销孔,另一端为半圆形锥体,半圆形锥体内部开有灌水器水流通道;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安装在上防堵塞柱体24内的上灌水器安装槽。
39、41中,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上的上灌水器销孔50通过两个上灌水器连杆48分别与右上灌水器压杆16、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上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7、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I39连接;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中,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上的销孔通过下灌水器连杆分别与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上的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4、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6连接;分水管13和分水管22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上的上灌水器水流通道49相通;分水管14和分水管21依次穿过上防堵塞柱体24上的下灌水器。
40、水管通道44和下防堵塞柱体3上的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分别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上的下灌水器水流通道相通;所述上防堵塞柱体24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为半圆形槽,上防堵塞柱体24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上灌水器安装槽41上方设置有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上防堵塞柱体24上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灌水器压杆运动通道42和下灌水器水管通道44为圆形通道,上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3为矩形通道;所述上压杆导向柱10、下压杆导向柱4为中空圆柱体;下防堵塞柱体3为圆柱体,其上径向开有贯穿的下灌水器安装槽45,下灌水器安装槽为半圆。
41、形槽,下防堵塞柱体3轴向中心开有贯穿的下灌水操作机构通道46,下灌水器安装槽上方设置有下灌水器连杆运动通道47;筒体5为中空圆柱体,筒体5上部开有右螺纹孔29、左螺纹孔30、3个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3个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右螺纹孔29和左螺纹孔30与紧固螺钉9相匹配,筒体5下部开有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和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为径向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相匹配;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为径向贯穿半圆形孔,并与右下灌水器2和左下灌水器26相匹配。0023本实施例灌水操作前,先根据交替灌溉的灌水要求,确定右下灌水。
42、器2和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和下灌水器27的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将筒体5上部的紧固螺钉9松开,上防堵塞柱体24在其底部圆柱弹簧7弹力作用下由固定变为浮动状态,上防堵塞柱体24会带动右上灌水器8和左上灌水器25一起向上运动,使得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的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满足灌水要求后,旋转紧固螺钉9使上防堵塞柱体24固定;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只有一个单独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将圆柱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
43、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和左说明书CN104126490A108/9页11上灌水器压杆19不再联结为一体,形成四个单独的下压杆件。如果需要右下灌水器2进行灌水,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右下灌水器压杆17会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会向下运动带动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下灌水器连杆的另一端与右下灌水器2相连,右下灌水器2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部,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在下防堵塞柱体3内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中运动出来进入土。
44、壤,打开分水阀15,灌溉水从分水管14进入右下灌水器2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行灌溉。0024实施例2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采用实施例1方法调整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后,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有同侧的两个灌水器进行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人工将圆柱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如果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同时进行灌水,则人工将圆柱销11插入到相匹配的右。
45、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内,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联结为一体,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右上灌水器压杆16会一起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右上灌水器压杆16会一起向下运动带动右侧的上灌水器连杆和下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右侧的上灌水器连杆和下灌水器连杆分别与右上灌水器8、右下灌水器2相连,灌水器连杆的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在上防堵塞柱体24、下防堵塞柱体3内向右侧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分别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和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中运动出来进入土壤,分别打开分水阀15和分水阀12,灌溉水从。
46、分水管14和分水管13进入右下灌水器2和右上灌水器8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行灌溉。0025实施例3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采用实施例1方法调整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两个灌水方向与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两个灌水方向之间的垂直间距后,装置中的右下灌水器2、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和左下灌水器26四个灌水器中四个灌水器同时进行灌水时,将整个装置压入需要灌溉的土壤,不需将圆柱销11从与其配合的右上灌水器压杆销孔38、右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3、左下灌水器压杆销孔35和左上灌水器压杆销孔40中拔出来,则右上灌水器压杆16、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联结。
47、为一体,则下压右下灌水器压杆17和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会一起向下运动,右下灌水器压杆17、左下灌水器压杆18、右上灌水器压杆16和左上灌水器压杆19一起向下运动带动下灌水器连杆和上灌水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两个下灌水器连杆和两个上灌水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相连,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分别安装在下防堵塞柱体3和上防堵塞柱体24内部,下灌水器连杆和上灌水器连杆的向下运动带动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和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
48、分别在下防堵塞柱体3和上防堵塞柱体24内水平运动,直到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分别从筒体5上的右下灌水器出入孔27、左下灌水器出入孔32、右上灌水器出入孔28、左上灌水器出入孔31中运动出来进入土壤,打开分水阀15、分水阀20、分水阀12、分水阀23,说明书CN104126490A119/9页12灌溉水从分水管14、分水管21、分水管13、分水管22分别进入右下灌水器2、左下灌水器26、右上灌水器8、左上灌水器25的水流通道,最终进入土壤进行灌溉。002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说明书CN104126490A121/6页13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32/6页14图4图5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43/6页15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54/6页16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65/6页17图13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76/6页18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126490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