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62953.7
2009.08.21
CN101670692A
2010.03.17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32B 15/14公开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15/14申请日:20090821|||公开
B32B15/14; B32B17/02
B32B15/14
王广瑞
065000河北省廊坊市银河北路129号17号楼4单元602室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使用玻璃纤维布以片材或带材形式层压复合形成的复合品。该复合品可设置在燃料油管路系统的配管接口处、法兰、阀门等防止船舶的机舱或各种工业场所中漏出的可燃性燃料的扩散和飞溅。该复合品通过AB层压复合和ABAB层压复合方式使用耐热性粘合剂在该玻璃纤维布料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压复合铝箔,可将多个上述复合品层压复合在一起。
1. 用于防止燃料油飞溅的复合品,该复合品包括两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通过使用耐热性粘合剂在玻璃纤维布的单面或两层面上层压复合的铝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燃料油飞溅的复合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是玻璃纤维形成的织布做成,织布纺织线的编织密度为:经纱190-210根/cm,纬纱180-220根/cm,抗拉强度为:经纱50kg-200kg,纬纱50kg-200kg,延伸率为:经纱2%-3.5%,纬纱2%-3.5%。
用于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防溅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船舶发动机室内燃料油飞溅的复合品,该燃料油飞溅是形成喷发式火灾的原因。 背景技术 根据2000年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细则第2章2/15.2.11中的要求:应当对内燃机的高压管进行被覆,以防止由漏油所致的火灾发生。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第三篇第4章4.2、5.4条例中的要求:应尽实际可能使燃油管线的布置远离热表面,并应予以围罩或采取其他适当保护措施,以避免燃油喷到或渗透到火源上。 船舶发动机室火灾原因往往是由于输送高温高压燃料油的供给管等配管接合零件因振动而松开或破损,数十kg/cm2的极高压的燃料油飞溅接触到发动机、汽化器等高温部分而引起所谓的喷发式火灾。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该火灾的发生,考虑到燃料油的飞溅,设置覆盖配管接合部分的带系固物的配管罩等的措施,但是配管接合部分吻合的大小,形状的罩不仅成本高,而且其安装也困难。 目前,公开本发明专利CN1310090A公开了可以优选使用芳族聚酰胺纤维,是用于防弹衣的织造材料,虽有抗拉性等,但在实验中发现该芳族聚酰胺纤维易燃,并不适合做防火、防燃油飞溅的复合品基材。 另公开文本发明专利CN1759903SA还公开了可以优选不锈钢丝网或青铜制成金属网布,作为防止燃料油飞溅的被覆物,抗压、抗拉强度虽然好,但在实验中发现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燃料油被覆物并布理想,柔韧性差,制造成本大,在使用中在特殊几何形状下缠绕覆盖有漏隙,而缠绕两端覆盖不坚,容易松开,仍有火灾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该复合品选用不燃材料玻璃纤维布和经过热处理的铝箔、耐高温粘合剂,采用AB层压复合和ABAB层压复合方式复合而成,本发明具有良好柔韧度,缠绕覆盖性好,耐热、耐油、耐压和耐候性,并且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切合实际阻止燃料油从供给管等配管结合部飞溅,可有效地防止燃料油飞溅引起的火灾。 附图说明 图1-1、图1-2表示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之一例的断面图。 图2-图9表示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使用方法之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①、⑤金属箔 ②、④、⑥、⑧耐热粘合 剂③、⑦基材 ⑨隔离膜 图1-2中①、⑤金属箔可采用不锈钢箔、铜箔、铝箔等,其中最好的是铝箔。金属箔①、⑤的厚度无特定限定,但最好选用在0.01mm-0.08mm的范围内。 基材③、⑦可用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碳素纤维形成的织布或无纺布。 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是可燃材料,金属纤维硬度大、成本高,最好的是无机纤维、玻璃纤维布,柔韧性好,抗拉耐压,成本低,是不燃材料,具备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的优点。 织布的编织方法可采用通常的纺织方法,无特别限定。 通过使这些基材③、⑦金属箔①、⑤层压复合,给与复合品形性。 另外,通过使金属箔①、⑤与基材③、⑦层压复合,其复合品可以抵抗极高压的燃料油的飞溅压力,发挥防止燃料油飞溅的效果,如果单用金属箔①、⑤或单用基材③、⑦缠绕在预想燃料油飞溅的部位或包卷在预想燃料油所要飞溅的部位上,由于高压飞溅压力会被突破,所以最终不能阻止燃料油的飞溅。 本发明的金属箔①、⑤和基材③、⑦的层压复合构造可阻止高压燃料油的飞溅。对于通过基材③、⑦的织布纤维间隙可起到阻止的功能,另外,由于金属箔①、⑤本身也由基材③⑦的纤维ABAB式进行复合加强,从而可以抵抗高压燃料油的冲出压力。 这样的基材③、⑦最好的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纺织纱编成栅状而获得的织布而构成,因为玻璃纤维是不燃材料抗拉强度好,耐热性好,在由玻璃纤维构成的纺织纤维构成的织布上层压复合金属箔①、⑤而形成的复合品可以具有极高的耐压性,具有更加可靠地阻止高压燃料油的飞溅。 另外,由上述玻璃纤维形成的织布、纺织纱线的编织密度为:经纱190-210根/cm,纬纱180-220根/cm,抗拉强度为:经纱50kg-200kg,纬纱50kg-200kg,延伸率为:经纱2%-3.5%,纬纱2%-3.5%,编织密度和抗拉强度的值如果小于上述范围,则基材的强度低,如果超过上述范围效果无差别,成本也增加。上述抗拉强度是用25mm×200mm的织布测定强度,测定法采用GB/T7689.5-2001标准。 抗拉强最好是经纱50kg-200kg,纬纱50kg-200kg的范围。 为了更有效了解玻璃纤维布的性能,本发明人查阅相关资料及试验发现:聚酰胺纤维网布、不锈钢网布、玻璃纤维网布性能比较如下:表(1) 名称 密度g/cm3 抗拉强度/Mpa 聚酰胺纤维网布 1.14 500-700 不锈钢网布 8.8 400-600 玻璃纤维网布 2.6 1500-5000把金属箔①通过粘合剂②粘合在这些基材③上的方法虽无特别限制,但本发明人通过实践认为用ABAB层压复合方式成形的复合品使用效果更佳,为了更有效地保持阻止高压燃料油飞溅功能,本发明的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选用ABAB层压复合方式,即:金属箔①、⑤与基材③、⑦通过耐热粘合剂②、④、⑥、⑧粘结层压,再复合一层隔离膜。(见图1-2) 上述本发明的防止燃料油飞溅单用的复合品缠绕覆盖在高温高压燃料油可能要产生的飞溅部位。 本发明中,高温高压燃料油可能产生飞溅的部位,例如船舶发动机室内的接合部位(弯管接头、T形管接头、法兰盘等)将供给燃料油的配管与配管接合的接合部,供给燃料油的配管与配管附属部件(如各种仪表、阀门等)的接合部,燃料箱等的箱体与供给该燃料油的配管接合部等。把本发明的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用于这些部位时,最好将其预先裁剪成可覆盖燃料油配管接合部大小的片状。例预先准备好50mm-1000mm宽的复合品片,根据用途操作者进行适当加工,将其分类使用。 还可做成适当宽的带状使用,例预先准备好35mm-1000mm宽的各种宽度的复合品,根据用途由操作者适当选用。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使用方法的一例。 图2所示接合部为例,是柔性管②的前端通过螺母拧入配管①的例子。 图2所示,使此配管接合部③稍宽的复合品片与配管接合部③相接触,复合品片是把复合品裁剪成片状而形成的,做成规格化产品时,只要考虑配管接合部③的宽度进行选择即可。 接着,如图3所示,在配管接合部③的周围缠绕2圈以上,再加图4所示,用手压紧缠绕部分,使复合品片与配管接合部③紧密接触,再如图5所示,在紧密接触的复合品片的上面,再缠绕一面附着粘合剂的复合品带进行固定即可。 复合品带可选用规格化的规定宽度的带,带的缠绕间距仍需要紧密接触地缠绕,复合品带的缠绕宽度最好比复合品片的宽度稍宽,这样可更有效地防止燃料油的飞溅。 本发明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的使用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可根据接合部件的形态采用各种方法。 图6表示两根配管①被拧入集管④状态的接合部③的形态,在该接合部③的外围上与上述同样使用复合片和复合带而成为图7所示的密封状态。 另外如图8所示的形态的接合部上也可使用本发明的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图8表示小龙头⑤周围的接合部的形态,该接合部有三个部位,即两个配管①,①的拧入部和小龙头⑤的接合部。为了密封该形态的接合部可以分别地密封两个拧入部和小龙头⑤的安装接合部,也可以如图所示,准备可密封两个拧入部宽度的复合品片,在使与该拧入部相接触时或之前,在与小龙头⑤对应的位置形成切线⑥,这样便于分别缠绕该部的顺利进行。接着,将复合品片在小龙头⑤的安装接合部体上缠绕两周,用手压紧使其密合。再在各复合品片上缠绕复合品带,得到图9所示的密封状态。 本发明的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复合品,具有良好柔韧性,耐热、耐油、耐压和耐候性,并且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切实阻止燃料油从燃料油供给管等配管接合部飞溅,可有效地防止因燃料油飞溅引起的火灾。
《用于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防溅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防止燃料油飞溅用的防溅带.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使用玻璃纤维布以片材或带材形式层压复合形成的复合品。该复合品可设置在燃料油管路系统的配管接口处、法兰、阀门等防止船舶的机舱或各种工业场所中漏出的可燃性燃料的扩散和飞溅。该复合品通过AB层压复合和ABAB层压复合方式使用耐热性粘合剂在该玻璃纤维布料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压复合铝箔,可将多个上述复合品层压复合在一起。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