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属物理疗法器械中刺激体内反射点的 装置。
动脉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测定体内与体外血栓 形成是实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由于血栓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体内 血栓形成又难以直接观察,近年来,在抗血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观察指 标多限于体外血栓形成,而有关体内血栓形成的研究报导较少。1997年由J .Hladovec发表的<连续记录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Thomb Diath Haemorrh 26:407,1997)仅提供了如下报导:“适用于药物试验的一种大鼠实验性动脉血 栓形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有抗血栓形成效应,用电刺激颈动脉可致血栓形成, 同时连续一温度计可连续记录血栓形成过程。”但此类设备仪器却无厂家生产。 1987年2月;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发表了山东医科大学药理组张世珍、 魏欣冰、吴葆杰、黄文兴文章:<碱提类肝素各组分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 响>中提到试验时可用刺激器、刺激电极、半导体温度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 动脉内因血栓形成堵填血流时,血管远端温度突降,从刺激开始到温度突降所需 时间称为堵塞时间(Dcclusition time,简称OT)。以OT长短作为判断药效指标, 最后作该段动脉形态学检查。
以上报导,并无专门自动化测定仪器,目前各国只是用各种单件进行试验,试 验较复杂烦琐,准确度较差,操作很不方便,尤其不能自动化相互配合应用,给实 验带来负担。
本发明<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及其方法可达到该实验控制的自动化。
本仪器用直流电持续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同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PGI2合成和释放减少,致使动脉血管内逐渐形成血小 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当动脉血管中因血栓形成而堵塞血流时,使血管远端温 度突降,温度传感器可监测血管表面温度变化,通过仪器报警并自动记录从刺激 开始至温度突隆所需的时间,即血栓形成的时间(Occlusition time堵塞时间OT)。
本发明由记时电路(图1)、温控电路(图2)、刺激延时报警电路(图3)、电源 电路(图4)、电路结构图(图5)、温度传感器和刺激电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当动 脉血管中因血栓形成而堵塞血流时,使血管远端温度突降,温度传感器则监测血 管表面温度变化,通过仪器报警并自动记录从刺激开始至温度突降所需的时间。 记时电路(图1)的特征在于:T1与W1、R1、R2、R3、C2组成驰张振荡器,产生1Hz 秒信号。J1、K3控制秒信号通断,R4、W3、R5、R11、R6、R10、T3、T4、 R8、R9组成整形电路输出每秒1Hz的高波信号送入记数器。记数器由IC1-IC8组成+进制记数器,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时间。温控电路(图2)的特征在于:通过 以下温控电路连接实现自动化记录血栓形成时间:R1与稳压二极管T1组成的8.2V 稳压电路,一路通过R3、W2、W3、R6组成调零电路连接IC1的3脚,另一路通过R2、 T2(温度传感器)R4组成传感温电路,将血管温度变化转交成电信号送入IC1放大 器(也可采用其它放大器)的2脚;IC2的7脚4脚分别接±12V电源;R6、W1组成反馈 电路调节IC1的增益(放大倍数);C1、C2、R7、R8、R9组成滤波器将IC1的6脚输 出的干扰信号滤掉,再经R10、R11限流后输入IC2放大器的2、3脚;R14、W4组成 IC2的反馈电路、调节IC2增益,C4为滤波电容,IC2的6脚输出放大后的血管温差 信号,经R12限流后一路通过W5、R13限流后送到±100μA表头显示温度变化,另 一路通过T3、R15整流降压后触发T4可控硅导通使继电器J1吸合,K3.2及24V电源 为继电器手控开关及工作电源,切断主机中记时电路,停止记时,同时接通音乐报 警,此时主机记时器显示的时间为血栓形成时间;采用BTS100系列温度传感器,经 两块F007放大滤波后,触发可控硅导通报警电路,报警电路采用音乐集成电路。 刺激延时报警电路(图3)的特征在于T1、W1、W2、R1、R2、T2组成恒流电路,调 节W2使输出电流在0-10mA交化。J2、K4.2控制输出电流通断。T3、C、R9、R10、R4、W3-W6、R5-R8组成2-8分钟延时电路,通过R11、T4、R12控制J2通断, 实现刺激电流定时输出;J1控制IC音乐块报警。电源电路(图4)的特征在于电源 变压器将220V交流电变为9V、1、3V、双24V、26V低压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由 78XX、79XX三端稳压集成块输出±12V、+24V稳定的直流电压供其它电路使用。
电路结构图(图5)其特征在于电路结构图是电源、记时、温控、刺激延时报警电 路及K1、K2、K8、K3、K4、W1-W3、100μA、10mA表头、输入、输出插座的连 接总图。通过各种电路的连接来实现本仪的各种功能。
经过实施,选择了如下最佳技术指标:
1.刺激延时选择:共分7档,分别2、3、4、5、6、7和8分。
2.刺激电流:0-10mA连续可调,线性误差为±10%。
3.计时范围0-9999秒,误差2%。
4.温控灵敏度0.3℃。
5.工作电压50Hz,220V,±5%。
6.工作时间可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
7.工作条件环境温度20℃以上。
使用时:1.先把电源,记时和刺激开关拨向关的位置,插上温度探头与刺激电 极。
2.将电源插头与220V的稳压电源接通,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显示数字,按下 清零按扭,使显示的数字为零,调节调零旋扭(粗调或细调)使温控电流表的指针 向右侧偏移到50处,调节电源调节旋扭和延时开关,使电流调节到所需强度,延时 至所需的时间。
3.打开时开关,开始记时,如计时正常时,关闭计时开关并清零。然后把刺激 电极和温度探头钩于已分离好的动脉血管上,同时打开计时和刺激开关,即开始 刺激和记时。
4.刺激停止后,关闭刺激开关并取下刺激电极。调节调零旋扭使温控表的指 针缓慢回到零位,随动脉内血栓的形成,温控表的指针由零位逐渐向左侧偏转,当 达到临界位置时仪器即报警,关闭记时开关仪器停止报警和计时。记录显示的时 间,即赤血栓形成时间。
本发明稍加改动还可改造为凝血自动计时仪和双道自动计时装置。
本发明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利用本仪的功能的准确的测定各种药物对大鼠实 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以探讨其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将对进一步治疗 人体脑血管病以及予防人体动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大专医学院校、 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各大中型医院以及边远地区利用当地药材研究药物机理的 K3、单位或小型医院。
本发明所用的另配件,国内均能购到,制造也较简单,一般仪表厂或无线电厂 均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