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22442.0 (22)申请日 2016.10.25 (71)申请人 上海健康医学院 地址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祝公路279 号上海健康医学院科技处 (72)发明人 单纯玉 刘洋 (51)Int.Cl. A61B 18/00(2006.01) H02M 3/33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子与医疗器械技术, 特别涉及 肿瘤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隔 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
2、包括电源变换电路、 储能电路、 隔离式变换电路、 信号控制器、 电极、 采集输出单元和电源, 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变换 电路连接, 电源变换电路依次通过储能电路与隔 离式变换电路连接, 隔离式变换电路分别与电极 的正极、 采集输出单元连接, 该采集输出单元的 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信 号控制器分别与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 隔离式变 换电路连接, 储能电路还与所述电源变换电路连 接。 本发明采用隔离式变换提高了不可逆性电穿 孔仪的电气安全性, 能减少电穿孔过程中热量的 产生, 可以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在体或离体治疗 实验研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 CN 10638。
3、8929 A 2017.02.15 CN 106388929 A 1.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变换电路(1)、 储能电路 (2)、 隔离式变换电路(3)、 信号控制器(4)、 电极(5)、 采集输出单元(6)和电源(7), 所述电源 (7)的输出端与电源变换电路(1)连接, 该电源变换电路(1)依次通过储能电路(2)与隔离式 变换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极(5)的正极、 采 集输出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 该采集输出单元(6)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节 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控制器(4)分别与电源变换电路(1)。
4、的控制输入端、 隔离式变换电路 (3)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2)的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的调节 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变换 电路(1)包括脉宽调制电路(100)、 升压电路(101)、 滤波电路(102)和整流电路(103), 所述 脉宽调制电路(100)的信号输出端与升压电路(101)的控制端连接, 该升压电路(101)的通 过滤波电路(102)与所述整流电路(10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7)还分别与所述升压电 路(101)、 滤波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103)的输出端。
5、与储能电路(2)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3)与所述电极(5)的正极连接, 所述 储能电路(2)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脉宽调制电路(100)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隔离式变换电 路(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采集输出单元(6)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节输入端连 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宽调制 电路(100)包括PWM控制器(IC1)、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可调电阻R4、 电阻R5、 电容C1和电 容C2, 所述升压电路(101)包括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和升压变压器T1, 所述储能电路。
6、(2) 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 所述整流电路(102)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 PWM控制器(IC1)的振荡放电输出端(DIS)连接,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PWM控制器(IC1)的振 荡定时电阻输入端(RT)连接, 电容C1的一端与PWM控制器(IC1)的振荡定时电容输入端(CT) 连接,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 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都与地连接, 所述电阻R3的 一端、 可调电阻R4的一端、 可调电阻R4的中心抽头与PWM控制器(IC1)反相误差输入端(INV) 连接, 可调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PWM控制器(IC1)的第一互补输出端(OUT。
7、A)与场 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PWM控制器(IC1)的第二互补输出端(OUTB)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 接, 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原边抽头的一端连接, 该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 别与PWM控制器(IC1)的外部关断信号输入端(SD)、 电阻R5的一端、 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原边抽头的另一端 连接, 升压变压器T1的中心抽头分别与所述电源(7)的输入端、 滤波电路(103)连接, 所述升 压变压器T1副边抽头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 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升压变压 器T1副边抽头的另一端分。
8、别与电容C3的负极、 电容C4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C3的正极分别 与电阻R3的另一端、 二极管D1的阴极、 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隔离式变 换电路(3)的变换输出端通过采集输出单元(6)反馈输入至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节输入 端, 所述电容C4的负极与地连接, 所述PWM控制器(IC1)的电容输入端(SS)与信号控制器(4) 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7) 为036V的交流电压, 频率为30100kHz。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388929 A 2 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频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PWM控制器(IC1) 输出的频率为50kHz的方波脉冲信号, 该PWM控制器(IC1)采用的型号为SG3525芯片, 所述场 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采用的型号为IRF540作为开关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C3、 电容C4的容值不低于2200 F, 耐压值不低于450V。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式变 换电路(3)包括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 器(IC4)、 第。
10、一功率放大器(QA)、 第二功率放大器(QB)、 第三功率放大器(QC)、 第四功率放大 器(QD)、 隔离变压器T2、 二极管D3、 二极管D4、 二极管D5、 二极管D6、 电感L1和电容C6, 所述采 集输出单元(6)包括电阻R6、 电流传感T3和可调电阻R7, 所述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 使能端(EN1)、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使能端(EN2)分别与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 出控制端口(I/O)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的第一输出控制端(OUTA1)与第一 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输入端(VIA1)、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二输入端端 。
11、(VIB2)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的第二输出控制端(OUTB2)与第一数字隔离驱 动器(IC3)的第二输入端(VIB2)、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一输入端(VIA2)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QA)的漏极、 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漏极与所述储能电路(2)的 输出端连接, 第一功率放大器(QA)栅极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驱动输出端 (VOA1)连接, 第一功率放大器(QA)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QB)的栅极与第一数 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二驱动输出端(VOB1)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QB)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栅。
12、极与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一驱动输出端(VOA2)连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栅极与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二驱动输出端(VOB2)连 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源极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QA)的源极、 第二功率 放大器(QB)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源极、 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另一抽头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T2副边 的一抽头与二极管D3的阳极、 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T2副边的另一抽头与 二极管D4的阳极、 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连, 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 。
13、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 感L1的一端连接, 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 电容C6的正极、 电极(5)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极(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阳极、 二极管D6的阳极、 电容C6的负极、 电流传感T3 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T3原边的另一抽头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 该电流传感 T3副边的一抽头分别与可调电阻R7的一端、 可调电阻R7的中心抽头、 PWM控制器(IC1)反相 误差输入端(INV)连接, 电流传感T3副边的另一抽头、 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字 隔离驱动器(。
14、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采用型号为Si82390芯片,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 控制器(IC2)采用的型号为UC3825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QA)、 第二功率放大器 (QB)、 第三功率放大器(QC)、 第四功率放大器(QD)采用碳化硅功率MOSFET管或IGBT功率管, 该碳化硅功率MOSFET管或IGBT功率管的击穿电压为1200V。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化硅功 率MOSFET管采用的型号为C2M0025120D功率管。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388929 A 3 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
15、穿孔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与医疗器械技术, 特别涉及肿瘤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仪器, 具体 涉及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背景技术 0002 电穿孔是在脉冲电场作用下, 细胞膜产生微孔的物理过程, 细胞膜的电穿孔是一 种现象。 根据脉冲电场强度、 脉出宽度和作用次数的不同, 电穿孔分为可逆电穿孔和不可逆 电穿孔; 可逆电穿孔是在细胞膜应用适当强度和宽度的电场, 脉冲电场使磷脂或磷脂蛋白 膜上产生暂时、 可逆的孔道或通透。 当细胞暴露在电场中, 在细胞膜上诱发跨膜电压, 如果 电压超过某一个值时, 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电导率显著增加, 一般要增加几个数量级, 在 脉冲电场作用过。
16、后, 孔道自然封闭, 细胞会恢复正常状态, 由于膜的通透性增加, 在其它运 输机制下不能穿越细胞膜的分子可以穿越细胞膜; 可逆电穿孔使细胞内外分子交换能力显 著增加, 有利于细胞吸收各种药物、 基因物质、 蛋白质和其它大分子等。 0003 电脉冲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治疗肿瘤, 创立了肿瘤的电脉冲化学疗法, 此法可比常 规化疗效果更好, 而副作用更小。 当脉冲电场超过细胞可承受的极限时, 电场过后, 细胞膜 不能重新封闭, 细胞出现不可恢复的破裂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现象称作不可逆性电击穿。 是 否发生不可逆电穿孔, 与电脉冲的宽度、 脉冲幅度、 脉冲次数以及细胞的物理化学特性有 关。 在过去的电穿孔。
17、应用研究中, 如基因转染、 肿瘤电脉冲化疗等, 利用细胞的可逆性电击 穿现象, 控制不可逆性电击穿现象。 将电脉冲引人到肿瘤组织中, 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不可 逆性电击穿, 这样就破坏了肿瘤的生存条件, 达到了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不用化疗药 物, 单独使用强脉冲电场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种肿瘤治疗方法称为不可逆电穿孔肿瘤消融术。 0004 经过各国学者多年的研究证实, 不可逆电穿孔所用脉冲电场强度为1.5kV/cm, 脉 冲宽度为100 s时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因此临床用电穿孔仪采用脉冲幅度为3kV, 脉冲宽度 为100 s的方波脉冲, 最大输出电流。
18、可达50A, 脉冲功率将达到150kW。 每次治疗脉冲数为90 个, 脉冲时间间隔为1001000ms, 一次治疗可创建约2cm2cm3cm的消融区, 这个脉冲宽 度和脉冲功率如果利用脉冲变压直接隔离, 设备的重量将变得不可接受, 因此, 目前大多数 采用储能电容直接放电方式, 如果在一次脉冲结束时, 方波电压的幅度下降5, 则储能电 容的容量为33 F。 因此放电之前, 储能电容器需要储存145J的能量, 这相当于体外除颤器放 电时释放的能量, 这就要求放电电路必须非常可靠, 否则, 一旦发生故障, 储能电容中的能 量将全部释放给患者, 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
19、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和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式方波 不可逆电穿孔仪, 本发明的不可逆电穿仪输出波形为方波, 能减少电穿孔过程中热量的产 生, 使活细胞产生不可逆性电击穿, 可以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在体或离体治疗实验研究, 提 说 明 书 1/9 页 4 CN 106388929 A 4 高了不可逆性电穿孔仪的电气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隔离式不可逆电穿孔仪, 包括电源变换电路、 储能电路、 隔离式变换电路、 信 号控制器、 电极、 采集输出单元和电源,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变换电路连接, 该电源变 换电路依次通过储能电路与隔离式变换电。
20、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隔离式变换电路的输出端 分别与电极的正极、 采集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该采集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 电路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控制器分别与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输入端、 隔离式变换 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电源变换电路的调节输入端 连接。 0007 较佳地, 所述电源变换电路包括脉宽调制电路、 升压电路、 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该升压电路的通过滤波电路与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还分别与所述升压电路、 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 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储能电路连接, 。
21、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与 所述电极的正极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采集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的调节 输入端连接。 0008 较佳地,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可调电阻R4、 电阻R5、 电容C1和电容C2,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和升压变压器T1, 所 述储能电路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 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所述电阻R1的 一端与PWM控制器的振荡放电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PWM控制器的。
22、振荡定时电阻 输入端连接, 电容C1的一端与PWM控制器的振荡定时电容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阻R1的另一 端、 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都与地连接, 所述电阻R3的一端、 可调电阻R4的一 端、 可调电阻R4的中心抽头与PWM控制器反相误差输入端连接, 可调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地连 接, 所述PWM控制器的第一互补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PWM控制器的第二互补输 出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原边抽头的一端连 接, 该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PWM控制器的外部关断信号输入端、 电阻R5的一端、 场效应 管Q2的源极连接, 所述电阻R5的另。
23、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 原边抽头的另一端连接, 升压变压器T1的中心抽头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输入端、 滤波电路连 接, 所述升压变压器T1副边抽头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 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 升压变压器T1副边抽头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负极、 电容C4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C3的 正极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 二极管D1的阴极、 隔离式变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隔离 式变换电路的变换输出端通过采集输出单元反馈输入至隔离式变换电路的调节输入端, 所 述电容C4的负极与地连接, 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容输入端与信号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控制端 口连接。 。
24、0009 较佳地, 所述电源为036V的交流电压, 频率为30100kHz。 0010 较佳地, 所述PWM控制器输出的频率为50kHz的方波脉冲信号, 该PWM控制器采用的 型号为SG3525芯片, 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采用的型号为IRF540作为开关管。 0011 较佳地, 所述电容C3、 电容C4的容值不低于2200 F, 耐压值不低于450V。 0012 较佳地, 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包括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 第 二数字隔离驱动器、 第一功率放大器、 第二功率放大器、 第三功率放大器、 第四功率放大器、 说 明 书 2/9 页 5 CN 106388929。
25、 A 5 隔离变压器T2、 二极管D3、 二极管D4、 二极管D5、 二极管D6、 电感L1和电容C6, 所述采集输出 单元包括电阻R6、 电流传感T3和可调电阻R7, 所述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的使能端、 第二数字 隔离驱动器的使能端分别与信号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 制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二 输入端端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二 输入端、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13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漏极、 第三功率放大器的漏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 接, 第。
26、一功率放大器栅极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一驱动输出端连接, 第一功率放大器 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栅极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二驱动输出端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三功率放大器的栅极与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一驱 动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栅极与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的第二驱动输出端连 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源极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源极、 第二功率放大器的 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源极、 第四功率放大器的 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另一抽头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T2副边的一抽头与二极管D3的 阳极、 二极管D5。
27、的阴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T2副边的另一抽头与二极管D4的阳极、 二极管 D6的阴极连接连, 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 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 电感L1 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 电容C6的正极、 电极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极的负极分别与二极 管D5的阳极、 二极管D6的阳极、 电容C6的负极、 电流传感T3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电流传 感T3原边的另一抽头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 该电流传感T3副边的一抽头分别与可调电阻 R7的一端、 可调电阻R7的中心抽头、 PWM控制器反相误差输入端连接, 电流传感T3副边的另 一抽头、 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地连接。 001。
28、4 较佳地, 所述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采用型号为Si82390芯 片,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UC3825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 第二功 率放大器、 第三功率放大器、 第四功率放大器采用碳化硅功率MOSFET管或IGBT功率管, 该碳 化硅功率MOSFET管或IGBT功率管的击穿电压为1200V。 0015 较佳地, 所述碳化硅功率MOSFET管采用的型号为C2M0025120D功率管。 0016 综上所述,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 本发明采用隔离式变换技术, 提高了不可逆性电穿孔仪的电气安全性, 。
29、降低 了设备的体积, 减少了设备的重量, 隔离式变换输出的波形为方波, 能减少电穿孔过程中热 量的产生; 0018 (2)、 隔离式脉冲变换器输出的电压采用隔离式电流传感检测输出电压, 提高了稳 压器的响应速度, 稳定了输出电压的幅度, 降低了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以及降低了对储能电 容器的充电电压要求, 因而降低了对开关器件的耐压要求。 0019 (3)、 采用隔离式脉冲变换器, 可根据增加变压器的变比提高输出脉冲的幅度, 扩 大单次消融的治疗范围, 对隔离式脉冲变换的输出波形采用LC滤波器降低了输出的纹波, 改善输出脉冲的上升沿河下降沿波形。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例或现有。
30、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实例或现 说 明 书 3/9 页 6 CN 106388929 A 6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发明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的原理框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的电源变换电路原理框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的电源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的隔离式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的信号控制器输出波形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的升压变压器变换。
31、后输出的波形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的电极的输出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 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发 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参见图1, 一种隔离式方波不可逆电穿孔仪, 包括电源变换电路1、 储能电路2、 隔离 式变换电路3、 信号控制器4、 电极5、 采集输出单元6和电源7, 所述电源7的输出端与电源变 换电路1连接, 该电源变换电路1依次通过储。
32、能电路2与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连 接, 该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极5的正极、 采集输出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 该采 集输出单元6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控制器4分别与电 源变换电路1的控制输入端、 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3的电压输 出端还与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7为036V的直流电压, 频率为 30100kHz。 本发明实施例中, 是通过开关电源模将220V市电降压后产生隔离输出的24V电 源电压, 通过使用24V电源电压对储能电路2进行充放电, 以确保输出脉冲的幅度大小, 储能 电路2输出的储能电。
33、压经隔离式变换电路3为电极5提供高能量脉冲, 为了提高隔离式变换 电路3输出的脉冲幅度、 降低输出电路中的放电开关的耐压、 提高放电速度, 储能电路2采用 多个电容进行并联或串联储能进行充放电的工作方式, 通过控制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工作 时间即可获得所需的方波脉冲, 脉冲的幅度确定脉冲在肿瘤组织中形成的电场强度, 而电 场强度决定消融范围和消融效果, 电场强度过低, 达不到形成不可逆性电穿孔的电场强度, 而电场强度过高会损伤正常组织。 003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结合图1、 图2和图3所示, 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包括脉宽调制电 路100、 升压电路101、 滤波电路102和整流电路103, 所。
34、述脉宽调制电路100的信号输出端与 升压电路101的控制端连接, 该升压电路101的通过滤波电路102与所述整流电路103的输入 端连接, 所述电源7还分别与所述升压电路101、 滤波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 103的输出端与储能电路2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3与所述 电极5的正极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2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脉宽调制电路100的调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采集输出单元6的输出端与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 节输入端连接;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100包括PWM控制器IC1、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可调电 说 明 书。
35、 4/9 页 7 CN 106388929 A 7 阻R4、 电阻R5、 电容C1和电容C2, 所述升压电路101包括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和升压变压 器T1, 所述储能电路2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 所述整流电路102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所 述电阻R1的一端与PWM控制器IC1的振荡放电输出端DIS连接,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PWM控制 器IC1的振荡定时电阻输入端RT连接, 电容C1的一端与PWM控制器IC1的振荡定时电容输入 端CT连接,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 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都与地连接, 所述电阻 R3的一端、 可调电阻R4的一端、 可调电阻R4的中。
36、心抽头与PWM控制器IC1反相误差输入端INV 连接, 可调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PWM控制器IC1的第一互补输出端OUTA与场效应 管Q1的栅极连接, PWM控制器IC1的第二互补输出端OUTB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 所述场 效应管Q1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原边抽头的一端连接, 该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PWM控 制器IC1的外部关断信号输入端SD、 电阻R5的一端、 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所述电阻R5的 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升压变压器T1原边抽头的另一端连接, 升压变 压器T1的中心抽头分别与所述电源7的输入端、 滤波电路103连接, 所述升压变压器。
37、T1副边 抽头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 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升压变压器T1副边抽头的 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负极、 电容C4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C3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 端、 二极管D1的阴极、 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变换输出 端通过采集输出单元6反馈输入至隔离式变换电路3的调节输入端, 所述电容C4的负极与地 连接, 所述PWM控制器IC1的电容输入端SS与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连接。 所 述PWM控制器IC1输出的频率为50kHz的方波脉冲信号, 该PWM控制器IC1采用的型号为 SG3525芯片, 所述场效应管Q1和。
38、场效应管Q2采用的型号为IRF540作为开关管, 所述信号控 制器4采用单片机控制芯片。 0031 在本发明中, 如图3所示, 所示PWM控制器IC1的电容输入端SS端(第八脚)与信号控 制器4的输入/输出端口I/O相连, 此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端口I/O输出高电平时, PWM控 制器IC1被启动, 启动整个电源变换电路1对电容充电, 即为储能电容C3、 电容C4充电。 所述 PWM控制器IC1及其辅助元件电阻R2、 电阻R1和电容C1构成PWM控制器的振荡电路, 电阻R1为 放电电阻, 电容C1为定时电容, 通过PWM控制器IC1进行定时放电调整时, 输出两路频率为 50kHz的方波脉冲。
39、, 该脉冲的宽度受到PWM控制器IC1内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E/AOUT(第九 引脚)上的电压的控制, 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和升压变压器T1构成推挽式变换电路, 将 24V交流电源换成50kHz的方波脉冲施加到升压变压器T1的原边, 并在升压变压器T1副边产 生幅度为400V、 频率为50kHz的方波脉冲, 因此, 电容C3、 电容C4的容值不低于2200 F, 耐压 值不低于450V。 所述二极管D1、 二极管D2和电容C3、 电容C4构成倍压式整流电路, 它将升压 变压器T1副边的输出脉冲整流后向电容C3、 电容C4充电, 电容C3、 电容C4组成的串联等效电 容作为储能电容器, 。
40、电容C3的电压反馈输入至电阻R3和可调电阻R4构成的分压电路用于检 测储能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并反馈到PWM控制器IC1内部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误差输入端INV (第一引脚), 储能电容器的输出电压(电容C3的输出电压)升高时, PWM控制器IC1的误差的 反相误差输入端INV电压升高, 输出脉冲宽度变小, 使输出电压下降; 调节可调电阻R4即可 改变储能电容的充电值, 使PWM控制器IC1内部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INV(第一引脚)保 持与5.1V基准电压相等, PWM控制器IC1内部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NI(第二引脚)与基准 端VREF(第十六引脚)相连; PWM控制器IC1内部误差放大器对。
41、其同相输入端NI(第二引脚)和 反相输入端INV(第一引脚)上的电压进行比较, 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来改变PWM控制器 说 明 书 5/9 页 8 CN 106388929 A 8 IC1内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E/AOUT(第三引脚)上的电压, 当隔离式变换电路3输出脉冲幅 度大于设置值时, PWM控制器IC1输出脉冲的宽度变窄, 输出电压下降, 反之, 当隔离式变换 电路3输出脉冲幅度小于设置值时, PWM控制器IC1输出脉冲的宽度变宽, 输出电压上升, 这 样使整个隔离式不可逆电穿孔仪电路形成一个闭环负反馈, 确保输出脉冲幅度的稳定度; 电阻R5为电流检测电阻, 其电阻值大小为20m, 。
42、它将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流 转换成电压, 并送到PWM控制器IC1的外部关断信号输入端SD(第十引脚), 以限制最大充电 电流。 当电阻R5两端的电压达到1V时, PWM控制器IC1立即将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关断, 直到下一个工作周期开始。 003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所述隔离式变换电路3包括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 IC2、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 第一功率放大器QA、 第二功率放大 器QB、 第三功率放大器QC、 第四功率放大器QD、 隔离变压器T2、 二极管D3、 二极管D4、 二极管 D5、 二极管D6、 电感L1和电容。
43、C6, 所述采集输出单元6包括电阻R6、 电流传感T3和可调电阻 R7, 所述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使能端EN1、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使能端EN2分别 与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的第一输出控 制端OUTA1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输入端VIA1、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二 输入端端IB2连接,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的第二输出控制端OUTB2与第一数字隔离 驱动器IC3的第二输入端VIB2、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一输入端VIA2连接; 所述第一 功率放大器QA的漏极、 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漏极与所述储能电。
44、路2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功率 放大器QA栅极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驱动输出端VOA1连接, 第一功率放大器QA 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QB的栅极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二驱动输出端 VOB1连接, 第二功率放大器QB的源极与地连接, 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栅极与第二数字隔离 驱动器IC4的第一驱动输出端VOA2连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栅极与第二数字隔离驱 动器IC4的第二驱动输出端VOB2连接,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源极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功 率放大器QA的源极、 第二功率放大器QB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第 三功率放大器QC的源极、 。
45、第四功率放大器QD的漏极与隔离变压器T2原边的另一抽头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T2副边的一抽头与二极管D3的阳极、 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 器T2副边的另一抽头与二极管D4的阳极、 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连, 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 二 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 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 电容C6的正 极、 电极5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极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阳极、 二极管D6的阳极、 电容C6 的负极、 电流传感T3原边的一抽头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T3原边的另一抽头与电阻R6的另一 端连接, 该电流传感T3副边的一抽头分别与可调电阻R7的一端、 可调电。
46、阻R7的中心抽头、 PWM控制器IC1反相误差输入端INV连接, 电流传感T3副边的另一抽头、 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 分别与地连接。 0033 结合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所示, 所述PWM控制器IC1按照输出脉冲的控制指令, PWM控制器IC1的第一互补输出端OUTA、 第二互补输出端OUTB分别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输 出高电平时, 相应的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导通, 输出低电平时, 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 导通相应地截止。 当场效应管Q1、 场效应管Q2导通时, 24V的交流电压通过由二极管D1、 二极 管D2和电容C3、 电容C4构成倍压式整流电路, 然后输出的电。
47、压送入隔离式变换电路3中的第 一功率放大器QA的漏极和第三功率放大器QC的漏极, 电容C3、 电容C4采用聚丙烯薄膜电容 说 明 书 6/9 页 9 CN 106388929 A 9 器, 其电容值不小于2200 F, 耐压值不低于450V, 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保障电容器可靠 工作, 无感特性, 能承受很高的峰峰值电流和高频有效值电流。 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 制端口I/O同时通过控制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使能端EN1和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 使能端EN2, 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输出高电平时,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 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工作, 此时。
48、,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和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 IC4同时对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的第一输出控制端OUTA1和第二输出控制端OUTB2输出 的脉冲进行电流放大, 相应地, 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驱动输出端VOA1和第二驱动 输出端VOB1输出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的第一输入端VIA1和第二输 入端VIB1的电流或电压),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一驱动输出端VOA2和第一驱动输出 端VOB2输出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的第一输入端VIA2和第二输入端 VIB2的电流(或电压); 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输出低电平时, 第一。
49、数字隔离 驱动器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停止工作, 因此信号控制器4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I/O 输出高电平持续的时间(脉冲宽度)就是输出脉冲串的宽度, 如图5所示, 为信号控制器4输 出波形, 通过设置信号控制器4的是输出脉冲串的宽度, 从而控制施加电极5上的脉冲的幅 度。 0034 在本发明中, 如图4所示, 所述第一数字隔离驱动器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 采用的型号为数字隔离驱动器Si82390芯片, 所述高速脉宽调制控制器IC2采用的型号为 UC3825控制芯片, 通过信号控制器4对两个隔离驱动器进行独立输入控制相结合, 输出隔离 驱动信号, 特别适用于驱动支持高达5kVrms的电源MOSFET和IGBT功率管。 它们具有高共模 瞬变抑制能力达100kV/ s, 低传播延迟时间为30ns, 并减少温度、 老化和部件间变化, 输出 UVLO故障检测和反馈可自动关闭两个驱动器, 因而可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所述第一数字隔 离驱动器IC3、 第二数字隔离驱动器IC4还采用三个独立直流电源供电, 一个是+5V, 另外两 个是+15V, 在三个独立电源的供电端分别连接有滤波电容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