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03319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2709.7

申请日:

2009.09.03

公开号:

CN101658871A

公开日:

2010.03.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1B 37/00公开日:201003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B 37/00申请日:20090903|||公开

IPC分类号:

B21B37/00

主分类号:

B21B37/00

申请人: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荣峰; 王仁忠; 彭 鹏; 窦保杰; 李宏海; 王宝宗

地址: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沈浒路2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忠辉;姚姣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步骤为:(1)收集铝板带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2)确定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3)收集实际使用规程的相关参数;(4)确定优化目标;(5)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6)根据退火阶段调用优化计算子程序;(7)完成规程优化计算。本发明充分考虑规程优化后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以实际应用规程为优化基础;提出了负荷均衡、能耗最小、板形良好这三种优化目标的新目标形式;在优化过程中考虑实际轧制中的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条件,改进动态优化算法,从而减小计算量,实现

权利要求书

1: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1)收集铝板带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 (2)确定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 (3)收集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 (4)确定优化目标: 4a)以下形式的负荷均衡目标函数: min S = α Σ i = 1 n ( P i - Σ i = 1 n P i n ) 2 P MAX + ( 1 - α ) Σ i = 1 n ( M i - Σ i = 1 n M i n ) 2 M MAX ]]> 式中:α——权重系数, P i 、M i ——第i道次的轧制力、轧制力矩, P MAX 、M MAX ——轧机的最大轧制力、最大轧制力矩; 4b)以下形式的能耗最小目标函数: min E = Σ i = 1 n N i ( h i - 1 , h i ) T i ]]> 式中:E——轧制总能耗, N i ——第i道次的轧制功率, T i —第i道次的轧制时间, h i-1 、h i ——第i道次轧制前、后的轧件厚度; 4c)以下形式的板形良好目标函数: min J = Σ i = 1 n ( Δ H 0 - δ i h i ) 2 + Flag × β × Σ i = 1 n ( BF i - Σ i = 1 n BF i n ) 2 ]]> 式中:β——权重系数, H 0 、Δ——坯料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h i 、δ i ——第i道次出口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BF i ——第i道次的弯辊力; (5)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 5a)出口厚度离散: 首先绝对压下量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绝对压下量离散间隔 设为Δh step ,离散点个数设为I n ,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计算: H j,i =H 0,j-1 +(i-I n /2)Δ step 再相对压下率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相对压下率离散的波 动范围设为I ε ,离散点个数设为I n ,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 计算: H j , i = H 0 , j - 1 [ ( 1 - ϵ j ) + ( i - I n / 2 ) I n / 2 I ϵ ϵ j ] ]]> 式中:j——道次数, i——厚度离散点的索引, H 0,j-1 ——实际使用规程j-1道次的出口厚度; 5b)各阶段离散点有效个数初始化; 5c)阶段临时目标值初始化; (6)调用优化计算子程序,对退火前后分两段进行优化计算: 6a)取得退火标志,确定退火前的PN 1 段和退火后的PN 2 段的出入 口参数; 6b)k值初始取值为PN 1 段的道次数PN 1 ; 6c)判断当前离散厚度及对应的力能参数是否满足约束条件,所述 约束条件包括: 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h i ≥h min , 道次压下率限制:ε min ≤ε i ≤ε max , 最大轧制压力限制:0≤P i ≤P imax , 轧制功率限制:0≤N i ≤N imax , 轧制力矩限制:0≤M i ≤M imax , 轧制速度限制:v i ≤v imax , 式中:h i 、h min ——第i道次的厚度、最小可轧厚度, ε min 、ε max ——第i道次的最小允许压下率、最大允许压下率, P i 、P imax ——第i道次的轧制力、最大允许轧制力, N i 、N imax ——第i道次的轧制功率、最大允许轧制功率, M i 、M imax ——第i道次的轧制力矩、最大允许轧制力矩, v i 、v imax ——第i道次的轧制速度、最大允许轧制速度; 6d)采用步骤(4)中的优化目标函数,计算优化目标值; 6e)判断并存储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目标值; 6f)存储k阶段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路径的厚度离散值; 6g)存储k阶段有效的离散厚度及其索引; 6h)k值减1,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直到k值小于2; 6i)k值取值为PN 2 段的道次数PN 2 ,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 6j)存储整体最优路径及各阶段规程优化值; (7)完成规程优化计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包含:上下工作辊 直径、上下支撑辊直径、主电机额定功率、最大轧制力矩、最大轧制力、 最大轧制速度、最小可轧厚度和最大压下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包含:原料材质、 原料宽度、原料厚度、原料凸度、成品厚度和成品凸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包含:实际使用规 程总轧制道次数、退火道次数和退火厚度,以及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的出 口厚度、入口厚度、轧制速度、变形抗力、张力、轧制压力、轧制时间、 轧制功率和轧制能耗。

说明书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板带的冷轧方法,尤其涉及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铝板带轧机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靠经验方法制定轧制规程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经验方法制定规程,虽然可行,但不是较优,存在轧制带材板形差、能耗高的缺点。

    因此对于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来说,确定最优的轧制规程,对于实际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优化轧制规程可以摆脱经验法的不足,充分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保证设备合理使用,使产品的板形良好、能耗低。

    专利号为ZL 200410015884.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冷带钢连轧机轧制规程的综合优化控制方法”,其在轧制规程优化过程中将电机负荷、板厚控制、板形控制和打滑与热滑伤防治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另外,《中国冶金》2008年第9期第27~30页也有关于“单机架可逆冷轧机轧制规程优化设计”的描述。

    上述的公开文献所涉及的轧制规程优化方法,关于带钢生产的轧制规程优化方法研究较多,但在铝板带的轧制规程优化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在板形方面的优化研究很少。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问题有:轧制规程的优化脱离实际使用的经验规程;轧机本身的约束考虑很多,而工艺条件约束考虑不够。轧制规程优化的目标,虽然有多种形式,但目标形式未必满足实际需求,例如以轧制功率代替轧制能耗进行优化计算,未考虑轧制时间,从而缺乏合理性。对板形的优化,侧重于等负荷、等压力、最佳轧制力等方面的研究,很少从凸度和弯辊力的角度对板形的优化进行研究。而在轧制规程寻优的算法中,一般很难满足在线应用时间上的要求,只能进行离线的规程优化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通过优化轧制规程,充分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保证设备合理使用,使产品的板形良好、能耗降低,并适合在线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铝板带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

    (2)确定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

    (3)收集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

    (4)确定优化目标:

    4a)以下形式的负荷均衡目标函数:

    minS=αΣi=1n(Pi-Σi=1nPin)2PMAX+(1-α)Σi=1n(Mi-Σi=1nMin)2MMAX]]>

    式中:α——权重系数,

    Pi、Mi——第i道次的轧制力、轧制力矩,

    PMAX、MMAX——轧机的最大轧制力、最大轧制力矩;

    4b)以下形式的能耗最小目标函数:

    minE=Σi=1nNi(hi-1,hi)Ti]]>

    式中:E——轧制总能耗,

    Ni——第i道次的轧制功率,

    Ti——第i道次的轧制时间,

    hi-1、hi——第i道次轧制前、后的轧件厚度;

    4c)以下形式的板形良好目标函数:

    minJ=Σi=1n(ΔH0-δihi)2+Flag×β×Σi=1n(BFi-Σi=1nBFin)2]]>

    式中:β——权重系数,

    H0、Δ——坯料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hi、δi——第i道次出口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BFi——第i道次的弯辊力;

    (5)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

    5a)出口厚度离散:

    首先绝对压下量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绝对压下量离散间隔设为Δhstep,离散点个数设为In,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计算:

    Hj,i=H0,j-1+(i-In/2)Δstep

    再相对压下率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相对压下率离散的波动范围设为Iε,离散点个数设为In,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计算:

    Hj,i=H0,j-1[(1-ϵj)+(i-In/2)In/2Iϵϵj]]]>

    式中:j——道次数,

    i——厚度离散点的索引,

    H0,j-1——实际使用规程j-1道次的出口厚度;

    5b)各阶段离散点有效个数初始化;

    5c)阶段临时目标值初始化;

    (6)调用优化计算子程序,对退火前后分两段进行优化计算:

    6a)取得退火标志,确定退火前的PN1段和退火后的PN2段的出入口参数;

    6b)k值初始取值为PN1段的道次数PN1;

    6c)判断当前离散厚度及对应的力能参数是否满足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hi≥hmin,

    道次压下率限制:εmin≤εi≤εmax,

    最大轧制压力限制:0≤Pi≤Pimax,

    轧制功率限制:0≤Ni≤Nimax,

    轧制力矩限制:0≤Mi≤Mimax,

    轧制速度限制:vi≤vimax,

    式中:hi、hmin——第i道次的厚度、最小可轧厚度,

    εmin、εmax——第i道次的最小允许压下率、最大允许压下率,

    Pi、Pimax——第i道次的轧制力、最大允许轧制力,

    Ni、Nimax——第i道次地轧制功率、最大允许轧制功率,

    Mi、Mimax——第i道次的轧制力矩、最大允许轧制力矩,

    vi、vimax  第i道次的轧制速度、最大允许轧制速度;

    6d)采用步骤(4)中的优化目标函数,计算优化目标值;

    6e)判断并存储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目标值;

    6f)存储k阶段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路径的厚度离散值;

    6g)存储k阶段有效的离散厚度及其索引;

    6h)k值减1,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直到k值小于2;

    6i)k值取值为PN2段的道次数PN2,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

    6j)存储整体最优路径及各阶段规程优化值;

    (7)完成规程优化计算。

    进一步地,上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包含:上下工作辊直径、上下支撑辊直径、主电机额定功率、最大轧制力矩、最大轧制力、最大轧制速度、最小可轧厚度和最大压下率。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包含:原料材质、原料宽度、原料厚度、原料凸度、成品厚度和成品凸度。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包含:实际使用规程总轧制道次数、退火道次数和退火厚度,以及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的出口厚度、入口厚度、轧制速度、变形抗力、张力、轧制压力、轧制时间、轧制功率和轧制能耗。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充分考虑规程优化后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以实际应用规程为优化基础;在考虑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引入负荷均衡、能耗最小、板形良好三种优化目标,提出了新的目标形式;以动态规划法为基础,在优化过程中考虑实际轧制中的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条件,改进动态优化算法,减少了被计算的厚度离散点的数量,从而减小了计算量,因此计算速度快,适合在线使用。通过本发明的规程优化方法,可充分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保证设备合理使用,使产品的板形良好、能耗低,适合在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优化方法的简要总体流程图;

    图2: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优化方法的优化目标计算流程图;

    图3: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优化方法的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流程图;

    图4: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优化方法的动态优化计算流程图;

    图5: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规程优化方法的约束条件判断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铝板带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包含:上下工作辊直径、上下支撑辊直径、主电机额定功率、最大轧制力矩、最大轧制力、最大轧制速度、最小可轧厚度和最大压下率;

    (2)确定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包含:原料材质、原料宽度、原料厚度、原料凸度、成品厚度和成品凸度;

    (3)收集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实际使用规程的参数包含:实际使用规程总轧制道次数、退火道次数和退火厚度,以及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的出口厚度、入口厚度、轧制速度、变形抗力、张力、轧制压力、轧制时间、轧制功率和轧制能耗;

    (4)确定优化目标,如图2所示:

    4a)以下形式的负荷均衡目标函数:

    minS=αΣi=1n(Pi-Σi=1nPin)2PMAX+(1-α)Σi=1n(Mi-Σi=1nMin)2MMAX]]>

    式中:α——权重系数,

    Pi、Mi——第i道次的轧制力、轧制力矩,

    PMAX、MMAX——轧机的最大轧制力、最大轧制力矩;

    4b)以下形式的能耗最小目标函数:

    minE=Σi=1nNi(hi-1,hi)Ti]]>

    式中:E——轧制总能耗,

    Ni——第i道次的轧制功率,

    Ti——第i道次的轧制时间,

    hi-1、hi——第i道次轧制前、后的轧件厚度;

    4c)以下形式的板形良好目标函数:

    minJ=Σi=1n(ΔH0-δihi)2+Flag×β×Σi=1n(BFi-Σi=1nBFin)2]]>

    式中:β——权重系数,

    H0、Δ——坯料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hi、δi——第i道次出口的边部厚度和凸度,

    BFi——第i道次的弯辊力;

    (5)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如图3所示:

    5a)出口厚度离散:

    首先绝对压下量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绝对压下量离散间隔设为Δhstep,离散点个数设为In,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计算:

    Hj,i=H0,j-1+(i-In/2)Δstep

    再相对压下率离散,以实际使用规程为中心,相对压下率离散的波动范围设为Iε,离散点个数设为In,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以下列形式计算:

    Hj,i=H0,j-1[(1-ϵj)+(i-In/2)In/2Iϵϵj]]]>

    式中:j——道次数,

    i——厚度离散点的索引,

    H0,j-1——实际使用规程j-1道次的出口厚度;

    5b)各阶段离散点有效个数初始化;

    5c)阶段临时目标值初始化;

    (6)调用优化计算子程序,对退火前后分两段进行优化计算,如图4所示:

    6a)取得退火标志,确定退火前的PN1段和退火后的PN2段的出入口参数;

    6b)k值初始取值为PN1段的道次数PN1;

    6c)判断当前离散厚度及对应的力能参数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图5所示,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hi≥hmin,

    道次压下率限制:εmin≤εi≤εmax,

    最大轧制压力限制:0≤Pi≤Pimax,

    轧制功率限制:0≤Ni≤Nimax,

    轧制力矩限制:0≤Mi≤Mimax,

    轧制速度限制:vi≤vimax,

    式中:hi、hmin——第i道次的厚度、最小可轧厚度,

    εmin、εmax——第i道次的最小允许压下率、最大允许压下率,

    Pi、Pimax——第i道次的轧制力、最大允许轧制力,

    Ni、Nimax——第i道次的轧制功率、最大允许轧制功率,

    Mi、Mimax——第i道次的轧制力矩、最大允许轧制力矩,

    vi、vimax——第i道次的轧制速度、最大允许轧制速度;

    6d)采用步骤(4)中的优化目标函数,计算优化目标值;

    6e)判断并存储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目标值;

    6f)存储k阶段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路径的厚度离散值;

    6g)存储k阶段有效的离散厚度及其索引;

    6h)k值减1,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直到k值小于2;

    6i)k值取值为PN2段的道次数PN2,转入步骤6c)进行回归计算;

    6j)存储整体最优路径及各阶段规程优化值;

    (7)完成规程优化计算。

    通过优化轧制规程,充分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保证设备合理使用,使产品的板形良好、能耗降低。

    以铝加工厂1850mm六辊单机架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为应用实例。

    1、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

    坯料材质:2024,坯料宽度:1900mm,坯料厚度:6.00mm,坯料凸度:40um,成品厚度:1.00mm,成品凸度:5um。

    2、实际使用规程:

    实际使用规程的总轧制道次数PN为6,退火道次数为4,退火厚度为2.40mm;

    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实际使用规程

    实际使用规程的轧制总能耗为1121.34kW.h,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轧制力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36.985,各道次轧制力矩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14.929,各道次凸度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5.35。

    3、优化计算

    实际使用规程中存在退火道次,因此需分两段分别进行优化;第一段为第1~4道次,第二段为第5~6道次;

    第一段的优化计算

    1)目标选择,分别选择负荷均衡、能耗最小以及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计算;

    负荷均衡目标函数中,权重系数α取值为0.5,第一段道次数为4,各道次的轧制力、轧制力矩需在优化过程中调用相关模型动态计算;最大轧制力PMAX取值为20000kN,最大轧制力矩MMAX取值为150kN.m;

    能耗最小目标函数中,第一段道次数为4,各道次的轧制功率Ni需在优化过程中,根据离散厚度值调用相关模型进行计算;

    板形良好目标函数中,第一段道次数为4,各道次的凸度δi值根据离散厚度值调用相关模型进行计算;Flag取0,即选择不存在板形调节手段的情况;

    2)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在此实施例中,出口厚度离散方式选择相对压下率离散,相对压下率离散的波动范围Iε取值为0.2,离散点个数In取值为200;

    实际使用规程中第一段1~4道次出口厚度值为:4.69mm,3.67mm,2.92mm,2.40mm;

    可求得第一段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范围:

    第1道次:4.432mm-4.956mm;

    第2道次:3.467mm-3.876mm;

    第3道次:2.770mm-3.070mm;

    第4道次:2.40mm(为定值);

    参数初始化:

    各道次离散点的有效个数:VNi=0(i=0,1,...,PN);

    各道次临时目标值:TAi,j=106(i=0,1,...,PN;j=0,1,...In);

    3)动态优化计算

    步骤1:k初始取值为第一段的道次数4;

    步骤2:计算当前厚度离散值对应的相关设定值hi、εi、Pi、Ni、Mi、vi、ΔεO、ΔεC,并判断是否满足约束条件;

    步骤3:计算并存储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目标值;

    步骤4:计算并存储k阶段的阶段最优目标值;

    以负荷均衡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分别为:2.511,3.881,11.288;

    以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分别为:351.494,469.245,520.502;

    以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分别为:5.712,40.746,168.750;

    步骤5:存储k阶段有效的离散厚度及其索引;

    第一段各阶段的有效离散点的个数分别为:1,201,201,165;

    步骤6:k值减1,转入步骤2,进行回归计算;

    步骤7:存储第一段的最优路径及各道次规程优化值;

    以负荷均衡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102,141,154;优化的出口厚度为:4.70mm,3.76mm,3.00mm,2.40mm;

    以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200,0,76;优化的出口厚度为:4.95mm,3.47mm,2.88mm,2.40mm;

    以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时,第一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0,0,36;优化的出口厚度为:4.43mm,3.47mm,2.82mm,2.40mm;

    第二段的优化计算

    1)目标选择

    分别选择负荷均衡、能耗最小以及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计算;

    负荷均衡目标函数中,权重系数α取值为0.5,第二段道次数为2,各道次的轧制力、轧制力矩需在优化过程中调用相关模型动态计算;最大轧制力PMAX取值为20000kN,最大轧制力MMAX矩取值为150kN.m;

    能耗最小目标函数中,第二段道次数为2,各道次的轧制功率Ni需在优化过程中,根据离散厚度值调用相关模型进行计算;

    板形良好目标函数中,第二段道次数为2,各道次的凸度δi值根据离散厚度值调用相关模型进行计算;Flag取0,即选择不存在板形调节手段的情况下;

    2)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

    在此实施例中,出口厚度离散方式选择相对压下率离散,相对压下率离散的波动范围Iε取值为0.2,离散点个数In取值为200;

    实际使用规程中第二段5~6道次出口厚度值为:1.47mm,1.00mm;

    求得第二段各道次出口厚度离散值范围:

    第5道次:1.280mm-1.653mm;

    第6道次:1.00mm(为定值);

    参数初始化:

    各道次离散点的有效个数:VNi=0(i=0,1,...,PN);

    各道次临时目标值:TAi,j=106(i=0,1,...,PN;j=0,1,...In);

    3)动态优化计算

    步骤1:k初始取值为第二段的道次数2;

    步骤2;计算当前厚度离散值对应的相关设定值hi、εi、Pi、Ni、Mi、vi、ΔεO、ΔεC,并判断是否满足约束条件;

    步骤3:计算并存储各离散点对应的最优目标值;

    步骤4:计算并存储k阶段的阶段最优目标值;

    以负荷均衡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为:7.882;

    以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为:575.529;

    以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目标值为:98.533;

    步骤5:存储k阶段有效的离散厚度及其索引;

    第二段各阶段的有效离散点的个数分别为:1,201;

    步骤6:k值减1,转入步骤2,进行回归计算;

    步骤7:存储第二段的最优路径及各道次规程优化值;

    以负荷均衡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126;优化的出口厚度为:1.52mm,1mm;

    以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126;优化的出口厚度为:1.52mm,1mm;

    以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时,第二段各阶段优化的出口厚度索引为:0,81;优化的出口厚度为:1.43mm,1mm。

    4、规程优化结果

    1)以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的规程如表2所示:

    表2能耗最小的优化规程

    优化后的规程轧制总能耗为1091.75kW.h,而实际使用规程轧制总能耗为1121.34kW.h,优化后的规程总能耗降低了2.64%;

    优化计算总耗时在1秒以内,满足在线使用;

    2)以负荷均衡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的规程如表3所示:

    表3负荷均衡的优化规程

      道次数  入口厚度  (mm)  出口厚度  (mm)  压下量  (mm)  压下率  (%)  轧制力  (kN)  轧制力矩  (kN.m)  轧制功率  (kW)  轧制能耗  (kW.h)  1  6.00  4.70  1.30  21.69  8367  99.78  3484.51  103.50  2  4.70  3.76  0.94  20.08  8855  91.04  4248.63  128.42  3  3.76  3.00  0.75  20.07  9193  88.10  4810.74  156.50  4  3.00  2.40  0.60  20.04  8945  77.33  4820.86  176.26  5  2.40  1.52  0.88  36.87  8692  79.88  5245.13  246.23  6  1.52  1.00  0.52  34.00  8919  64.30  4907.70  325.03

    优化后的规程各道次轧制轧制力绝对偏差平均值为19.886,而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轧制力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36.985,绝对偏差平均值降低了46.23%;

    优化后的规程各道次轧制力矩绝对偏差平均值为9.568,而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轧制力矩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14.929,绝对偏差平均值降低了35.91%;因此,优化后的规程比实际使用规程负荷更加均衡;

    优化计算总耗时在1秒以内,满足在线使用;

    3)以板形良好为优化目标时,在不存在板形调节手段的情况下,优化后的规程如表4所示:

    表4板形良好的优化规程

      道次数  入口厚度  (mm)  出口厚度  (mm)  压下量  (mm)  压下率  (%)  轧制力  (kN)  轧制力矩  (kN.m)  轧制功率  (kW)  凸度  (um)  1  6.00  4.43  1.57  26.13  9412  122.97  4656.95  22.16  2  4.43  3.47  0.97  21.78  9282  96.60  4782.15  17.33  3  3.47  2.82  0.64  18.54  8782  78.15  4457.01  14.12  4  2.82  2.40  0.42  15.02  7550  50.10  3136.95  12.00  5  2.40  1.43  0.97  40.37  9296  89.30  5983.55  7.16  6  1.43  1.00  0.43  30.12  8404  55.13  4210.40  5.00

    优化后的规程各道次凸度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4.908,而实际使用规程各道次凸度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5.35,绝对偏差平均值降低了8%;因此,优化后的凸度设定值更加满足板形良好条件;优化计算总耗时在1秒以内,满足在线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充分考虑规程优化后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以实际应用规程为优化基础;在考虑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引入负荷均衡、能耗最小、板形良好三种优化目标,提出了新的目标形式;以动态规划法为基础,在优化过程中考虑实际轧制中的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条件,改进动态优化算法,减少了被计算的厚度离散点的数量,从而减小了计算量,因此计算速度快,适合在线使用。通过本发明的规程优化方法,可充分发挥轧机的生产能力,保证设备合理使用,使产品的板形良好、能耗低,适合在线使用。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构思范围内,所进行的添加、变换、替换等,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其步骤为:(1)收集铝板带冷轧机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件;(2)确定带材规格和成品要求;(3)收集实际使用规程的相关参数;(4)确定优化目标;(5)出口厚度离散及初始化;(6)根据退火阶段调用优化计算子程序;(7)完成规程优化计算。本发明充分考虑规程优化后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以实际应用规程为优化基础;提出了负荷均衡、能耗最小、板形良好这三种优化目标的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