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030237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02389.1

申请日:

20150921

公开号:

CN105232094A

公开日:

2016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0

主分类号:

A61B17/00

申请人:

烟台毓璜顶医院

发明人:

陈萍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东路20号

优先权:

CN20151060238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秦力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包括导管,导丝,所述的导管为可抗一定压力的中空管,导丝位于导管内且可以在导管内行走,导丝的末端通过连接圆台体,圆台体通过螺纹连接圆柱体帽,所述的圆台体和圆柱体中间有一贯通的孔道,其间可以通过导丝,所述的导丝为2-3根,所述的导管内具有引导导丝行走的引导槽,引导槽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本发明采用导丝引导导管走行,提高了引导剥脱的成功率,同时多根导丝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解决了单根导丝出现弯曲变形后无法继续引导的问题,同时,采用合理的导丝,导管,引导槽内直径关系,既提高了引导成功率,又使得加工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丝,所述的导管为可抗一定压力的中空管,导丝位于导管内且可以在导管内行走,导丝的末端通过连接圆台体,圆台体通过螺纹连接圆柱体帽,所述的圆台体和圆柱体中间有一贯通的孔道,其间可以通过导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为2-3根,所述的导管内具有引导导丝行走的引导槽,所述的导丝直径d,引导槽内径d和导管内径D满足如下公式:其中A为取值为1~2.5的常数,式中d,d,D的单位为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槽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槽在导管内成轴对称设置。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静脉血管剥脱器进行静脉血管剥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术时,首先把导丝引出,在血管腔内走行,自大隐静脉起始端送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再顺着导丝走行导管,将导管沿导丝送入大隐静脉主干管腔,待导丝就位后把剥脱器头端拧紧固定于导管上,最后一起连血管剥脱出来。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为2-3根,当第一导丝出现难以走行时,采用第二导丝继续进行走行。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为3根,当第二导丝出现难以走行时,采用第三导丝继续进行走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是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的一种血管疾 病。目前,一般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常规的大隐静脉血管剥脱器用 法为,在手术中,在大隐静脉近端切口,将剥脱器自大隐静脉远端插入管腔送至近端,由近 端向远端推进,无法继续推进时在远端切口,暴露并切断静脉,在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引 出待剥脱的静脉,然后慢慢拉出,剥脱整个大隐静脉主干,这种方法沿大隐静脉逆向推行, 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静脉瓣、病变血管等障碍物或因为血管曲张太厉害会造成插入不畅,无 法顺利将剥脱器自远端送至近端,中途需增加切口引导剥脱器上行,重复同样手术过程,增 加病人痛苦、医生劳动强度与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可高效的进行静脉血管剥脱。

本发明完整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包括导管,导丝,所述的导管为可抗一定压力的中空管,导丝位 于导管内且可以在导管内行走,导丝的末端通过连接圆台体,圆台体通过螺纹连接圆柱体帽, 所述的圆台体和圆柱体中间有一贯通的孔道,其间可以通过导丝。

所述的导丝为2-3根,所述的导管内具有引导导丝行走的引导槽,所述的导丝直径d0,引 导槽内径d1和导管内径D满足如下公式:

d 0 = d 1 A D - - - ( 1 ) ]]>

其中A为取值为1~2.5的常数,式中d0,d1,D的单位为毫米。

所述的引导槽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

所述的引导槽在导管内成轴对称设置。

一种利用上述静脉血管剥脱器进行静脉血管剥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术时,首先把 导丝引出,在血管腔内走行,自大隐静脉起始端送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再顺着导丝走 行导管,将导管沿导丝送入大隐静脉主干管腔,待导丝就位后把剥脱器头端拧紧固定于导管 上,最后一起连血管剥脱出来。

当第一导丝出现难以走行时,采用第二导丝继续进行走行。

当第二导丝出现难以走行时,采用第三导丝继续进行走行。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采用导丝引导导管走行,提高了引导剥脱的成功率,同时多根导丝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 解决了单根导丝出现弯曲变形后无法继续引导的问题,同时,采用合理的导丝,导管,引导 槽内直径关系,既提高了引导成功率,又使得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剥脱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剥脱器纵截面图。

图中:1为导管,2为导丝,3为圆台体,4为圆柱体帽,5为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包括导管1,导丝2,所述的导管1为可抗一定压力的中空管,导 丝2位于导管1内且可以在导管1内行走,导丝2的末端通过连接圆台体3,圆台体3通过 螺纹连接圆柱体帽4,所述的圆台体3和圆柱体帽4中间有一贯通的孔道,其间可以通过导 丝2,

所述的导丝为2-3根,所述的导管内具有引导导丝行走的引导槽5,所述的导丝直径d0, 引导槽内径d1和导管内径D满足如下公式:

d 0 = d 1 A D - - - ( 1 ) ]]>

其中A为取值为1~2.5的常数,式中d0,d1,D的单位为毫米。

由于导丝的直径较细,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因而在走行过程中,遇到血管曲张 太厉害会造成插入不畅时,容易使导丝的前端弯曲并产生变形,产生变形后的导丝无法继续 向前引入,此时可采用第二根导丝继续向前走行,第二导丝在导管中的位置与第一导丝不同, 可避免在相同的位置继续出现变形,如果第二根导丝仍出现变形后,可采用第三根导丝继续 走行,第三导丝在导管中的位置与第一、二导丝均不同,可避免在相同的位置出现变形,引 导槽设置在导管内,可成轴对称设置,用于引导各导丝在导管不同的位置走行。

其中,导管、导丝和引导槽的相对内径大小对于引导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导丝 较细,如果引导槽的内径过于细小,则摩擦力会导致行走困难,而如果引导槽的内径过大, 则无法有效的引导导丝,甚至在引导槽内部即发生变形。导管与引导槽的相对内径大小也很 重要,如果导管相对引导槽内径过大,则在静脉中走行的阻力较大,给病人带来痛苦,反之, 如果导管相对引导槽内径过小,则会增加加工的难度。为此发明人进行了模拟实验,采用内 径接近静脉的塑料管模拟血管,采用烘烤或捏揉使其变形后,在其内部注入具有一定粘度的 液态以模拟血液,将本发明的剥脱器导入模拟实际引导剥脱过程,经过多次试验,意外的发 现当导丝直径d0,引导槽内径d1和导管内径D满公式:

d 0 = d 1 A D - - - ( 1 ) ]]>

其中A为取值为1~2.5的常数,式中d0,d1,D的单位为毫米。

此时,既提高了引导成功率,又使得加工方便。

利用上述静脉血管剥脱器进行静脉血管剥脱的方法为:手术时,首先把导丝引出,在血 管腔内走行,自大隐静脉起始端送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再顺着导丝走行导管,将导管 沿导丝送入大隐静脉主干管腔,待导丝就位后把剥脱器头端拧紧固定于导管上,最后一起连 血管剥脱出来。当第一根导丝出现难以走行时,可采用第二根导丝继续进行走行,当第二导 丝出现难以走行时,可采用第三导丝继续进行走行。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血管剥脱器及其剥脱方法,包括导管,导丝,所述的导管为可抗一定压力的中空管,导丝位于导管内且可以在导管内行走,导丝的末端通过连接圆台体,圆台体通过螺纹连接圆柱体帽,所述的圆台体和圆柱体中间有一贯通的孔道,其间可以通过导丝,所述的导丝为2-3根,所述的导管内具有引导导丝行走的引导槽,引导槽位于导管的不同位置,本发明采用导丝引导导管走行,提高了引导剥脱的成功率,同时多根导丝位于导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