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8029528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0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48506.1

申请日:

20180622

公开号:

CN108703794A

公开日:

201810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32,A61B17/22

主分类号:

A61B17/32,A61B17/22

申请人:

广东弘和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慧敏,宋庆

地址:

51085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金谷北路32号

优先权:

CN201810648506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敬;程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其中,通过设置内针、容纳袋、中空管、记忆导丝及气阀,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使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以收纳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并使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并使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使通孔与空心管体相通,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抽离,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使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容纳袋、中空管、记忆导丝及气阀;所述内针包括针管体和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所述针管体活动收纳于所述中空管内;所述针管体为空心管体;所述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收纳折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一部分,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所述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所述通孔的封帽;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管体相通;所述中空管可供所述内针移动抽离,并可供所述内针移动带动所述容纳袋脱离所述空心管体;所述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套接;所述气阀与所述中空管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所述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夹管,收纳所述中空管并可相对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活动远离预设行程;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在所述活动夹管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时,从所述活动夹管的底端露出以与所述袋口套接;所述活动夹管复位收纳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时,夹紧套接后的所述袋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拉线;所述辅助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袋口的一侧固定;所述辅助拉线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并位于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的外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所述两个限位通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环,其外壁光滑,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环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限位沟道;所述两个限位沟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供所述针管体穿过,用于阻隔所述肿瘤碎吸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所述中空管的顶端流出;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中空管的内部,位于所述中空管与所述气阀连通处的上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还包括:底座、弹性件及压扭;所述底座的上侧与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所述外壳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轨和锁扣;所述约束滑轨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中空管的顶端锁接;所述底座供所述针管体的顶端穿过;所述压扭的外露端的底侧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固定,所述压扭的内入端与所述针管体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的顶端设置上盖;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用于与所述锁扣锁接的凹槽;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和导丝拉手,所述线拉手和导丝拉手分别与所述辅助拉线的引出端和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固定;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和复位卡位;所述远离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侧面时,所述中空管的底端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所述复位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侧面时,所述活动夹管夹紧所述袋口。 10.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剪切肿瘤组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拉动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腹腔肿瘤的微创切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切除腹腔内的肿瘤大多通过如下手段来进行:

于患者腹部开刀并穿刺三个套管以建立器械进出通道;

向三个套管分别插入腹腔镜、微创剪及微创嵌夹或微创切割冲洗器或超声刀以实现靶点组织的切割、凝血及取出。

当被切组织为小体积恶性肿瘤时,超声刀等器械可以保证被切处不出血或出血量很少,因被切恶性组织出血点已进行凝固,故可利用微创钳夹取出。

然而,当被切组织为大体积恶性肿瘤时,因组织较大且受限于套管内径大小的约束,切下的肿瘤无法直接取出,须先将其切碎成适合通过套管的若干琐屑组织,后分别由微创钳夹夹持予以取出。

其中,在切碎过程中,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会散落至腹腔内而无法予以彻底清除,从而导致产生肿瘤于腹腔内大面积复发的问题。为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现有技术主要是先通过往套管形成的器械进出通道置入腹腔容纳袋并将其展开,后切下大体积肿瘤并夹持移送至容纳袋内,再通过器械进出通道往容纳袋内移送肿瘤碎吸器具切碎肿瘤并吸出。

虽然,现有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散落腹腔,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容纳袋通过器械进出通道投入、撑开、移位及取出的操作缓慢繁琐,耗时长,效率低。

第二,容纳袋始终处于干瘪的自由下垂状态,且切落肿瘤存在体积和重量,不仅限制肿瘤碎吸器具在袋内的操作空间造成操作不便和产生划破容纳袋的风险,而且容纳袋的袋口相对于腹腔是开放的,从而导致不能完全避免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散落腹腔。

综上所述,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操作不便、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腹腔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的操作不便、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腹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包括:内针、容纳袋、中空管、记忆导丝及气阀;

所述内针包括针管体和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

所述针管体活动收纳于所述中空管内;所述针管体为空心管体;所述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收纳折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一部分,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

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所述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所述通孔的封帽;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管体相通;

所述中空管可供所述内针移动抽离,并可供所述内针移动带动所述容纳袋脱离所述空心管体;所述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套接;所述气阀与所述中空管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所述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优选地,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活动夹管,收纳所述中空管并可相对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活动远离预设行程;

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在所述活动夹管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时,从所述活动夹管的底端露出以与所述袋口套接;

所述活动夹管复位收纳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时,夹紧套接后的所述袋口。

优选地,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辅助拉线;

所述辅助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袋口的一侧固定;

所述辅助拉线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并位于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的外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

所述两个限位通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优选地,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过渡环,其外壁光滑,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

优选地,所述过渡环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限位沟道;

所述两个限位沟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优选地,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密封圈,供所述针管体穿过,用于阻隔所述肿瘤碎吸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所述中空管的顶端流出;

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中空管的内部,位于所述中空管与所述气阀连通处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内针还包括:底座、弹性件及压扭;

所述底座的上侧与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所述外壳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轨和锁扣;所述约束滑轨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中空管的顶端锁接;

所述底座供所述针管体的顶端穿过;所述压扭的外露端的底侧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固定,所述压扭的内入端与所述针管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的顶端设置上盖;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用于与所述锁扣锁接的凹槽;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和导丝拉手,所述线拉手和导丝拉手分别与所述辅助拉线的引出端和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固定;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和复位卡位;所述远离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侧面时,所述中空管的底端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所述复位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侧面时,所述活动夹管夹紧所述袋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气阀活动孔和挂扣,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限位放置弹簧;

所述气阀活动孔供所述气阀通过;所述挂扣的内入端与所述环形槽连通,并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所述挂扣的外露端用于在拨动控制下与所述远离卡位或所述复位卡位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半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切头;

所述切头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底端;所述切头为V型结构,其两侧设置飞翼刀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

剪切肿瘤组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

拉动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其中,通过设置内针、容纳袋、中空管、记忆导丝及气阀,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使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以收纳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并使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并使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使通孔与空心管体相通,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抽离,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使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该装置穿刺进入腹腔,拔出内针,并向容纳袋充气后,就可形成封闭膨胀的肿瘤碎吸空间,不仅操作便利快捷,而且彻底避免肿瘤碎屑和病因血液散落腹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内针的横向剖面图与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中空管的剖面图与局部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活动夹管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容纳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的操作不便、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腹腔的技术问题,参见图1-6,本发明基础实施例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包括:内针1、容纳袋5、中空管2、记忆导丝6、气阀4、活动夹管3、过渡环8、辅助拉线7以及密封圈9。

一方面,参见图1、图2及图5,内针1包括针管体10,针管体10活动收纳于中空管2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后,可向患者腹腔内的方向推动内针1,使内针1的针管体10的一部分进入患者腹腔。此外,也可向患者腹腔外的方向拨出内针1的针管体10。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5,可以将针管体10设置成空心管体,并在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100。容纳槽100可收纳容纳袋5的一部分,容纳袋5的另一部分可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针管体10设置成空心管体时,主要用于收纳体积较大的容纳袋5以适应具体手术需求。容纳槽100收纳剩余的部分可以收纳在与容纳槽100连通的空心管体的内部。

具体地,参见图1、图2、图3及图5,内针1还包括:外壳11、底座12、弹性件13及压扭14。

其中,外壳11的底端与底座12的上侧固定,外壳11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轨110和锁扣111,约束滑轨110的底端与弹性件13的底端固定,锁扣111用于与中空管2的顶端锁接,底座12供针管体10的顶端穿过,压扭14的外露端的底侧与弹性件13的顶端固定,压扭14的内入端与针管体10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1、底座12、弹性件13及压扭14共同设置在针管体10的顶端,通过锁扣111可以与中空管2的顶端锁接,实现内针1与中空管2的自由拆装。当锁扣111与中空管2解除锁接时,可以将内针1从中空管2中抽出。

另外,外壳11可以设置为半椭圆形。

另外,弹性件13可以是弹簧。弹性件13在未受到压扭14的压力时,处于伸张状态,将针管体10拉入中空管2。弹性件13在受到压扭14的压力时,处于压缩状态,将针管体10压出中空管2预定行程。由于压扭14穿过约束滑轨110并于孔中限位移动,因此,约束滑轨110的长度限位压扭14的移动行程,压扭14的移动行程决定针管体10压出中空管2预定行程。

另外,由于内针1可以从中空管2的顶端抽离中空管2,且其针管体10可以压出中空管2的底端预定行程,因此实现针管体10活动收纳于中空管2中。

外壳11的顶端可以设置通孔(未示出)和用于盖合通孔(未示出)的封帽113,通孔(未示出)与空心管体相通。

需要说明的是,封帽113盖住通孔(未示出)的顶端。在容纳袋5部分卡于空心的针管体10内,不能从容纳槽100内脱离进入患者腹腔时,将封帽113打开,可以使用工具插入通孔(未示出),并穿过空心的针管体10,以将容纳袋5推出。

进一步地,可以在针管体10的底端设置切头15,并将切头15设置为V型结构,并在V型结构的切头15的两侧设置飞翼刀片。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2、图3及图5,容纳袋5折叠收纳于针管体10中,其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6可伸缩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管体10的底端开凿形成容纳槽100,折叠成形的容纳袋5可以收纳在容纳槽100中,利于推动内针1,使针管体10的容纳槽100露出中空管2以使容纳袋5脱出容纳槽100而进入患者腹腔。

还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袋5的袋口记忆导丝6可伸缩连接是指当容纳袋5在折叠时,记忆导丝6也随之折叠而处于收缩状态。当容纳袋5进入患者腹腔时,记忆导丝6伸张以撑开容纳袋5的袋口。

另外,记忆导丝6是指一种受外力压缩时可任意变形,在解除外力时将恢复原本形状的一种细长且有张力的丝线状物质。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2、图3及图5,中空管2可供内针1移动抽离,并可供内针1移动带动容纳袋5脱离空心管体。

需要说明的是,中空管2套在内针1的外部。推动内针1可带动容纳袋5脱离空心管体。拉动内针1可以将内针1拔出中空管2。

具体地,中空管2的顶端设置上盖20,上盖20的顶端设置用于与锁扣111锁接的凹槽(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锁扣111锁接凹槽(未示出)时,中空管2与内针1固定。锁扣111与凹槽(未示出)的锁接解除时,拉动内针1可以将内针1拔出中空管2。

另一方面,参见图1和图5,记忆导丝6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与中空管2的底端套接。

需要说明的是,记忆导丝6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与中空管2的底端套接,可以使得容纳袋5的袋口封闭在中空管2的底端,从而使得容纳袋5隔离患者腹腔。

另外,记忆导丝6具备与容纳袋5的袋口进行连接的连接端,还具备引出供手术人员拉动的引出端。

另一方面,参见图3和图5,辅助拉线7的一端与容纳袋5的袋口的一侧固定,辅助拉线7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并位于记忆导丝6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忆导丝6的引出端的相对侧设置辅助拉线7,可以使容纳袋5的袋口的两端同时受力,易于将容纳袋5的袋口拉到中空管2的底端套接。

另外,辅助拉线7具备与容纳袋5的袋口进行连接的连接端,还具备引出供手术人员拉动的引出端。

具体地,可以在中空管2顶端设置的上盖20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201,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201分别与辅助拉线7的引出端和记忆导丝6的引出端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201方便手术人员拉动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4及图5,活动夹管3收纳中空管2并可相对中空管2的底端活动远离预设行程。

其中,当活动夹管3远离预设行程,中空管2的底端从活动夹管3的底端露出以与容纳袋5的袋口套接;

当活动夹管3复位收纳中空管2的底端,活动夹管3夹紧套接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

另外,为了穿刺患者腹部肌肉后,活动夹管管体32的外壁与肌肉组织紧密接触,可以在活动夹管管体32的外壁设置螺纹321。

另外,可以在活动夹管管体32的底端设置缩口322,利于活动夹管管体32与中空管2发生相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夹管3活动收纳中空管2,可与中空管2发生预设行程的相对移动以使中空管2的底端露出与容纳袋5的袋口套接,并可在复位收纳中空管2时夹紧套接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不但实现紧固容纳袋5的袋口使得容纳袋5与患者腹腔彻底隔离,而且有效避免容纳袋5充气后气体泄漏。

具体地,可以在中空管2的上盖20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202和复位卡位203,远离卡位202卡合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时,中空管2的底端远离预设行程;复位卡位203卡合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时,活动夹管3夹紧容纳袋5的袋口。

另外,可以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设置挂扣30,并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设置环形槽(未示出),并在环形槽(未示出)的内部限位放置弹簧31。其中,挂扣30的内入端与环形槽(未示出)连通,并与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的一端固定,挂扣30的外露端用于在拨动控制下与远离卡位202或复位卡位203卡接。

另外,可以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设置封盖32,封盖32可以打开可以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挂扣30卡接在远离卡位202时,中空管2的底端露出活动夹管3的底端以远离活动夹管3的底端预设行程;挂扣30卡接在复位卡位203时,中空管2的底端复位收纳于活动夹管3的底端以使套接在中空管2的底端的容纳带的袋口被活动夹管3的底端夹紧。

另外,由于挂扣30与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的一端固定,因此拨动挂扣30使弹簧31压缩便可以将挂扣30从远离卡位202或复位卡位203拨出,而需要将挂扣30与远离卡位202或复位卡位203卡接时,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伸张以将挂扣30弹入。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3及图5,过渡环8的外壁光滑。过渡环8可以使得活动夹管3的底端与中空管2之间相对运动时平稳过渡以降低装置穿刺腹腔皮肤组织时的阻力。

其中,过渡环8与中空管2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过渡环8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限位沟道(未示出),以分别供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通过以实现限位。

另外,还可以在中空管2的外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21,以分别供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通过以实现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进行限位后,不仅可以避免凌乱缠绕,而且方便手术人员拉动控制。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3、图4及图5,气阀4与中空管2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容纳袋5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气阀4输送气体进入套接后的容纳袋5后,容纳袋5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活动夹管3收纳中空管2时,由于气阀4与中空管2连通,因此需要在活动夹管3的侧面设置气阀活动孔33以供气阀4通过。气阀4通过气阀活动孔33外露在活动夹管3的侧面。

另外,由于中空管2和活动夹管3在手术时穿刺进入患者腹腔,因此气阀4需要连通在中空管2的顶端的侧面,从而气阀活动孔33需要设置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

另外,气阀4可以包括阻气阀40和通气阀41,方便控制气体输入。

另一方面,参见图1、图2、图3及图5,密封圈9供针管体10穿过,用于阻隔肿瘤碎吸空间内的气体通过中空管2的顶端流出。

其中,密封圈9固定在中空管2的内部,位于中空管2与气阀4连通处的上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9呈花瓣形状,其中心可供针管体10插入通过或拔出。

另外,参见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S1: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S2: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

S3:剪切肿瘤组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

S4:拉动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S5: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S6: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其中,通过设置内针、容纳袋、中空管、记忆导丝及气阀,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使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以收纳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并使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并使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使通孔与空心管体相通,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抽离,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使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该装置穿刺进入腹腔,拔出内针,并向容纳袋充气后,就可形成封闭膨胀的肿瘤碎吸空间,不仅操作便利快捷,而且彻底避免肿瘤碎屑和病因血液散落腹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48506.1 (22)申请日 2018.06.22 (71)申请人 广东弘和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51085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 金谷北路32号 (72)发明人 沈慧敏 宋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367 代理人 曾敬 程苗 (51)Int.Cl. A61B 17/32(2006.01) A61B 17/22(2006.01) (54)发明名称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

2、方法。 其 中, 通过设置内针、 容纳袋、 中空管、 记忆导丝及 气阀, 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 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 使 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 以收纳 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 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 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 并使容纳袋的袋 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 并使 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 使 通孔与空心管体相通, 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 抽离, 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 体, 使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 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 气, 以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

3、隔离患者腹腔 的肿瘤碎吸空间。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108703794 A 2018.10.26 CN 108703794 A 1.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内针、 容纳袋、 中空管、 记忆导丝及气阀; 所述内针包括针管体和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 所述针管体活动收纳于所述中空管内; 所述针管体为空心管体; 所述空心管体的底端 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收纳折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一部分, 叠后的所述容纳 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 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所述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 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 通孔和用于盖合所述。

4、通孔的封帽; 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管体相通; 所述中空管可供所述内针移动抽离, 并可供所述内针移动带动所述容纳袋脱离所述空 心管体; 所述记忆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所述 气阀与所述中空管连通充气, 以使套接后的所述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 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活动夹管, 收纳所述中空管并可相对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活动远离预设行程; 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在所述活动夹管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时, 从所述活动夹管的底端露出 以与所述袋口套接; 所述活动夹管复位收纳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时, 夹紧套接后的所述袋口。 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辅助拉线; 所述辅助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袋口的一侧固定; 所述辅助拉线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 并位于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管的外壁的相对的两 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 所述两个限位通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过渡环, 其外壁光滑, 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环的外壁的两侧分别 设置两个限位沟道; 。

6、所述两个限位沟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密封圈, 供所述针管体穿过, 用于阻隔所述肿瘤碎吸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所述中空管的 顶端流出; 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中空管的内部, 位于所述中空管与所述气阀连通处的上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针还包括: 底座、 弹性件 及压扭; 所述底座的上侧与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 所述外壳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轨和 锁扣; 所述约束滑轨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 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中空管的顶端 锁接; 所述底座供所述针管体的顶端穿过。

7、; 所述压扭的外露端的底侧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固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703794 A 2 定, 所述压扭的内入端与所述针管体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管的顶端设置上盖; 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用于与所述锁扣锁接的凹槽;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和导丝拉手, 所述线拉手和导丝拉手分别与所述辅助 拉线的引出端和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固定;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和复位卡位; 所述远离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 端的侧面时, 所述中空管的底端远离所述预设行程; 所述复位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的顶 端的侧面时, 所述活动夹管夹。

8、紧所述袋口。 10.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腹腔 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 剪切肿瘤组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 拉动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703794 A 3 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腹腔肿瘤的微创切除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

9、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微创切除腹腔内的肿瘤大多通过如下手段来进行: 0003 于患者腹部开刀并穿刺三个套管以建立器械进出通道; 0004 向三个套管分别插入腹腔镜、 微创剪及微创嵌夹或微创切割冲洗器或超声刀以实 现靶点组织的切割、 凝血及取出。 0005 当被切组织为小体积恶性肿瘤时, 超声刀等器械可以保证被切处不出血或出血量 很少, 因被切恶性组织出血点已进行凝固, 故可利用微创钳夹取出。 0006 然而, 当被切组织为大体积恶性肿瘤时, 因组织较大且受限于套管内径大小的约 束, 切下的肿瘤无法直接取出, 须先将其切碎成适合通过套管的若干琐屑组织, 后分别由微 创钳夹夹持予以。

10、取出。 0007 其中, 在切碎过程中, 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会散落至腹腔内而无 法予以彻底清除, 从而导致产生肿瘤于腹腔内大面积复发的问题。 为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 现有技术主要是先通过往套管形成的器械进出通道置入腹腔容纳袋并将其展开, 后切下大 体积肿瘤并夹持移送至容纳袋内, 再通过器械进出通道往容纳袋内移送肿瘤碎吸器具切碎 肿瘤并吸出。 0008 虽然, 现有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散落腹 腔, 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0009 第一, 容纳袋通过器械进出通道投入、 撑开、 移位及取出的操作缓慢繁琐, 耗时长, 效率低。 0010 第二, 容纳袋始。

11、终处于干瘪的自由下垂状态, 且切落肿瘤存在体积和重量, 不仅限 制肿瘤碎吸器具在袋内的操作空间造成操作不便和产生划破容纳袋的风险, 而且容纳袋的 袋口相对于腹腔是开放的, 从而导致不能完全避免带有病变因子的血液和肿瘤琐屑组织散 落腹腔。 0011 综上所述, 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操作不便、 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 腹腔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旨在解决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的操 作不便、 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腹腔的技术问题。 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包括: 内针、 容纳袋、 中空管、 记忆导丝及气阀;。

12、 0014 所述内针包括针管体和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上侧的外壳;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8703794 A 4 0015 所述针管体活动收纳于所述中空管内; 所述针管体为空心管体; 所述空心管体的 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收纳折叠后的所述容纳袋的一部分, 叠后的所述 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 0016 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所述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 所述外壳的顶端 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所述通孔的封帽; 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管体相通; 0017 所述中空管可供所述内针移动抽离, 并可供所述内针移动带动所述容纳袋脱离所 述空心管体; 所述记忆导丝。

13、可拉动脱离后的所述容纳袋的袋口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所述气阀与所述中空管连通充气, 以使套接后的所述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 碎吸空间。 0018 优选地, 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0019 活动夹管, 收纳所述中空管并可相对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活动远离预设行程; 0020 所述中空管的底端在所述活动夹管远离所述预设行程时, 从所述活动夹管的底端 露出以与所述袋口套接; 0021 所述活动夹管复位收纳所述中空管的底端时, 夹紧套接后的所述袋口。 0022 优选地, 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0023 辅助拉线; 0024 所述辅助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袋口的一侧固定; 0025 所。

14、述辅助拉线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 并位于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0026 优选地, 所述中空管的外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 0027 所述两个限位通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0028 优选地, 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0029 过渡环, 其外壁光滑, 与所述中空管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 0030 优选地, 所述过渡环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限位沟道; 0031 所述两个限位沟道分别供所述辅助拉线和所述记忆导丝通过以实现限位。 0032 优选地, 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0033 密封圈, 供所述针管体穿过, 用于阻隔所述肿瘤碎吸空间。

15、内的气体通过所述中空 管的顶端流出; 0034 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中空管的内部, 位于所述中空管与所述气阀连通处的上 侧。 0035 优选地, 所述内针还包括: 底座、 弹性件及压扭; 0036 所述底座的上侧与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 所述外壳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 轨和锁扣; 所述约束滑轨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 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中空管的 顶端锁接; 0037 所述底座供所述针管体的顶端穿过; 所述压扭的外露端的底侧与所述弹性件的顶 端固定, 所述压扭的内入端与所述针管体固定。 0038 进一步地, 所述中空管的顶端设置上盖; 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用于与所述锁扣锁 接的凹槽; 00。

16、39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和导丝拉手, 所述线拉手和导丝拉手分别与所述 辅助拉线的引出端和所述记忆导丝的引出端固定;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8703794 A 5 0040 所述上盖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和复位卡位; 所述远离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 的顶端的侧面时, 所述中空管的底端远离所述预设行程; 所述复位卡位卡合所述活动夹管 的顶端的侧面时, 所述活动夹管夹紧所述袋口。 0041 进一步地, 所述活动夹管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气阀活动孔和挂扣, 所述活动夹 管的顶端设置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的内部限位放置弹簧; 0042 所述气阀活动孔供所述气阀通过; 所述挂扣的内入端。

17、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并与所 述弹簧的一端固定, 所述挂扣的外露端用于在拨动控制下与所述远离卡位或所述复位卡位 卡接。 0043 进一步地, 所述外壳为半椭圆形。 0044 进一步地, 所述腹腔肿瘤碎吸装置还包括: 切头; 0045 所述切头设置在所述针管体的底端; 所述切头为V型结构, 其两侧设置飞翼刀片。 0046 另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腹 腔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0047 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0048 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 0049 剪切肿瘤组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 0050 拉动。

18、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0051 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0052 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0053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 其中, 通过设置内针、 容纳袋、 中空管、 记 忆导丝及气阀, 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 上侧的外壳, 使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 以收纳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 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 并使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 记忆导丝可伸缩连接, 并使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 使通孔与空心。

19、管 体相通, 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抽离, 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 使记忆 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气, 以 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0054 该装置穿刺进入腹腔, 拔出内针, 并向容纳袋充气后, 就可形成封闭膨胀的肿瘤碎 吸空间, 不仅操作便利快捷, 而且彻底避免肿瘤碎屑和病因血液散落腹腔。 附图说明 005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是图1中的内针的横向剖面图与纵向剖面图; 0057 图3是图1中的中空管的剖面图与局部视图; 0058 图4是图1中的。

20、活动夹管的剖视图; 0059 图5是图1中的容纳袋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8703794 A 6 006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2 为了解决现有的腹腔肿瘤碎吸技术存在的操作不便、 繁琐低效及肿瘤碎屑易散落 腹腔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6, 本发明基础实施例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装置, 包括: 内针1、 容纳袋5、。

21、 中空管2、 记忆导丝6、 气阀4、 活动夹管3、 过渡环8、 辅助拉线7以及密封圈9。 0063 一方面, 参见图1、 图2及图5, 内针1包括针管体10, 针管体10活动收纳于中空管2 中。 0064 需要说明的是, 当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后, 可向患者腹腔内的方 向推动内针1, 使内针1的针管体10的一部分进入患者腹腔。 此外, 也可向患者腹腔外的方向 拨出内针1的针管体10。 0065 具体地, 参见图2和图5, 可以将针管体10设置成空心管体, 并在空心管体的底端的 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100。 容纳槽100可收纳容纳袋5的一部分, 容纳袋5的另一部分可收纳 于空心管体的内。

22、部。 0066 需要说明的是, 针管体10设置成空心管体时, 主要用于收纳体积较大的容纳袋5以 适应具体手术需求。 容纳槽100收纳剩余的部分可以收纳在与容纳槽100连通的空心管体的 内部。 0067 具体地, 参见图1、 图2、 图3及图5, 内针1还包括: 外壳11、 底座12、 弹性件13及压扭 14。 0068 其中, 外壳11的底端与底座12的上侧固定, 外壳11的侧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约束滑 轨110和锁扣111, 约束滑轨110的底端与弹性件13的底端固定, 锁扣111用于与中空管2的顶 端锁接, 底座12供针管体10的顶端穿过, 压扭14的外露端的底侧与弹性件13的顶端固定, 压 。

23、扭14的内入端与针管体10固定。 0069 需要说明的是, 外壳11、 底座12、 弹性件13及压扭14共同设置在针管体10的顶端, 通过锁扣111可以与中空管2的顶端锁接, 实现内针1与中空管2的自由拆装。 当锁扣111与中 空管2解除锁接时, 可以将内针1从中空管2中抽出。 0070 另外, 外壳11可以设置为半椭圆形。 0071 另外, 弹性件13可以是弹簧。 弹性件13在未受到压扭14的压力时, 处于伸张状态, 将针管体10拉入中空管2。 弹性件13在受到压扭14的压力时, 处于压缩状态, 将针管体10压 出中空管2预定行程。 由于压扭14穿过约束滑轨110并于孔中限位移动, 因此, 。

24、约束滑轨110 的长度限位压扭14的移动行程, 压扭14的移动行程决定针管体10压出中空管2预定行程。 0072 另外, 由于内针1可以从中空管2的顶端抽离中空管2, 且其针管体10可以压出中空 管2的底端预定行程, 因此实现针管体10活动收纳于中空管2中。 0073 外壳11的顶端可以设置通孔(未示出)和用于盖合通孔(未示出)的封帽113, 通孔 (未示出)与空心管体相通。 0074 需要说明的是, 封帽113盖住通孔(未示出)的顶端。 在容纳袋5部分卡于空心的针 管体10内, 不能从容纳槽100内脱离进入患者腹腔时, 将封帽113打开, 可以使用工具插入通 孔(未示出), 并穿过空心的针管。

25、体10, 以将容纳袋5推出。 0075 进一步地, 可以在针管体10的底端设置切头15, 并将切头15设置为V型结构, 并在V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8703794 A 7 型结构的切头15的两侧设置飞翼刀片。 0076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2、 图3及图5, 容纳袋5折叠收纳于针管体10中, 其袋口与引 出以供拉动的记忆导丝6可伸缩连接。 0077 需要说明的是, 针管体10的底端开凿形成容纳槽100, 折叠成形的容纳袋5可以收 纳在容纳槽100中, 利于推动内针1, 使针管体10的容纳槽100露出中空管2以使容纳袋5脱出 容纳槽100而进入患者腹腔。 0078 还需要。

26、说明的是, 容纳袋5的袋口记忆导丝6可伸缩连接是指当容纳袋5在折叠时, 记忆导丝6也随之折叠而处于收缩状态。 当容纳袋5进入患者腹腔时, 记忆导丝6伸张以撑开 容纳袋5的袋口。 0079 另外, 记忆导丝6是指一种受外力压缩时可任意变形, 在解除外力时将恢复原本形 状的一种细长且有张力的丝线状物质。 0080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2、 图3及图5, 中空管2可供内针1移动抽离, 并可供内针1移 动带动容纳袋5脱离空心管体。 0081 需要说明的是, 中空管2套在内针1的外部。 推动内针1可带动容纳袋5脱离空心管 体。 拉动内针1可以将内针1拔出中空管2。 0082 具体地, 中空管2的顶。

27、端设置上盖20, 上盖20的顶端设置用于与锁扣111锁接的凹 槽(未示出)。 0083 需要说明的是, 锁扣111锁接凹槽(未示出)时, 中空管2与内针1固定。 锁扣111与凹 槽(未示出)的锁接解除时, 拉动内针1可以将内针1拔出中空管2。 0084 另一方面, 参见图1和图5, 记忆导丝6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与中空管2的 底端套接。 0085 需要说明的是, 记忆导丝6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与中空管2的底端套接, 可 以使得容纳袋5的袋口封闭在中空管2的底端, 从而使得容纳袋5隔离患者腹腔。 0086 另外, 记忆导丝6具备与容纳袋5的袋口进行连接的连接端, 还具备引出供手术人。

28、 员拉动的引出端。 0087 另一方面, 参见图3和图5, 辅助拉线7的一端与容纳袋5的袋口的一侧固定, 辅助拉 线7的另一端引出以供拉动, 并位于记忆导丝6的引出端的相对侧。 0088 需要说明的是, 在记忆导丝6的引出端的相对侧设置辅助拉线7, 可以使容纳袋5的 袋口的两端同时受力, 易于将容纳袋5的袋口拉到中空管2的底端套接。 0089 另外, 辅助拉线7具备与容纳袋5的袋口进行连接的连接端, 还具备引出供手术人 员拉动的引出端。 0090 具体地, 可以在中空管2顶端设置的上盖20的侧面分别设置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 201, 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201分别与辅助拉线7的引出端和记忆。

29、导丝6的引出端固定。 0091 需要说明的是, 设置线拉手200和导丝拉手201方便手术人员拉动辅助拉线7和记 忆导丝6。 0092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4及图5, 活动夹管3收纳中空管2并可相对中空管2的底端活 动远离预设行程。 0093 其中, 当活动夹管3远离预设行程, 中空管2的底端从活动夹管3的底端露出以与容 纳袋5的袋口套接;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8703794 A 8 0094 当活动夹管3复位收纳中空管2的底端, 活动夹管3夹紧套接后的容纳袋5的袋口。 0095 另外, 为了穿刺患者腹部肌肉后, 活动夹管管体32的外壁与肌肉组织紧密接触, 可 以在活动夹。

30、管管体32的外壁设置螺纹321。 0096 另外, 可以在活动夹管管体32的底端设置缩口322, 利于活动夹管管体32与中空管 2发生相对移动。 0097 需要说明的是, 活动夹管3活动收纳中空管2, 可与中空管2发生预设行程的相对移 动以使中空管2的底端露出与容纳袋5的袋口套接, 并可在复位收纳中空管2时夹紧套接后 的容纳袋5的袋口, 不但实现紧固容纳袋5的袋口使得容纳袋5与患者腹腔彻底隔离, 而且有 效避免容纳袋5充气后气体泄漏。 0098 具体地, 可以在中空管2的上盖20的侧面分别设置远离卡位202和复位卡位203, 远 离卡位202卡合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时, 中空管2的底端远离预。

31、设行程; 复位卡位203卡 合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时, 活动夹管3夹紧容纳袋5的袋口。 0099 另外, 可以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设置挂扣30, 并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设置环 形槽(未示出), 并在环形槽(未示出)的内部限位放置弹簧31。 其中, 挂扣30的内入端与环形 槽(未示出)连通, 并与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的一端固定, 挂扣30的外露端用于在拨 动控制下与远离卡位202或复位卡位203卡接。 0100 另外, 可以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设置封盖32, 封盖32可以打开可以关闭。 0101 需要说明的是, 挂扣30卡接在远离卡位202时, 中空管2的底端露出活动夹管3的底 端以远。

32、离活动夹管3的底端预设行程; 挂扣30卡接在复位卡位203时, 中空管2的底端复位收 纳于活动夹管3的底端以使套接在中空管2的底端的容纳带的袋口被活动夹管3的底端夹 紧。 0102 另外, 由于挂扣30与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的一端固定, 因此拨动挂扣30使 弹簧31压缩便可以将挂扣30从远离卡位202或复位卡位203拨出, 而需要将挂扣30与远离卡 位202或复位卡位203卡接时, 环形槽(未示出)内的弹簧31伸张以将挂扣30弹入。 0103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3及图5, 过渡环8的外壁光滑。 过渡环8可以使得活动夹管3 的底端与中空管2之间相对运动时平稳过渡以降低装置穿刺腹腔。

33、皮肤组织时的阻力。 0104 其中, 过渡环8与中空管2的底端的外壁环绕固定, 过渡环8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 两个限位沟道(未示出), 以分别供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通过以实现限位。 0105 另外, 还可以在中空管2的外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两个限位通道21, 以分 别供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通过以实现限位。 0106 需要说明的是, 对辅助拉线7和记忆导丝6进行限位后, 不仅可以避免凌乱缠绕, 而 且方便手术人员拉动控制。 0107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3、 图4及图5, 气阀4与中空管2连通充气以使套接后的容纳 袋5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0108 需要说明的是,。

34、 通过气阀4输送气体进入套接后的容纳袋5后, 容纳袋5膨胀形成隔 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0109 还需要说明的是, 当使用活动夹管3收纳中空管2时, 由于气阀4与中空管2连通, 因 此需要在活动夹管3的侧面设置气阀活动孔33以供气阀4通过。 气阀4通过气阀活动孔33外 露在活动夹管3的侧面。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8703794 A 9 0110 另外, 由于中空管2和活动夹管3在手术时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因此气阀4需要连通 在中空管2的顶端的侧面, 从而气阀活动孔33需要设置在活动夹管3的顶端的侧面。 0111 另外, 气阀4可以包括阻气阀40和通气阀41, 方便控制气。

35、体输入。 0112 另一方面, 参见图1、 图2、 图3及图5, 密封圈9供针管体10穿过, 用于阻隔肿瘤碎吸 空间内的气体通过中空管2的顶端流出。 0113 其中, 密封圈9固定在中空管2的内部, 位于中空管2与气阀4连通处的上侧。 0114 需要说明的是, 密封圈9呈花瓣形状, 其中心可供针管体10插入通过或拔出。 0115 另外, 参见图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腹腔肿瘤碎吸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上述的腹腔 肿瘤碎吸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0116 S1: 将腹腔肿瘤碎吸装置穿刺进入患者腹腔; 0117 S2: 推动内针以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进入患者腹腔后抽离内针; 0118 S3: 剪切肿瘤组。

36、织并将其置入碎吸袋内; 0119 S4: 拉动记忆导丝使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0120 S5: 通过气阀向中空管内充气, 以使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 间; 0121 S6: 插入碎吸装置进入肿瘤碎吸空间碎吸肿瘤。 0122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肿瘤碎吸装置及方法。 其中, 通过设置内针、 容纳袋、 中空管、 记 忆导丝及气阀, 使内针包括可活动收纳于中空管内的空心管体的针管体和设置在针管体的 上侧的外壳, 使空心管体的底端的侧壁剖开形成容纳槽, 以收纳折叠后的容纳袋的一部分, 使叠后的容纳袋的另一部分收纳于空心管体的内部, 并使容纳袋的袋口与引出以供拉动的 记忆导丝可伸。

37、缩连接, 并使外壳的顶端设置通孔和用于盖合通孔的封帽, 使通孔与空心管 体相通, 再使中空管可供内针移动抽离, 并可供内针移动带动容纳袋脱离空心管体, 使记忆 导丝可拉动脱离后的容纳袋的袋口与中空管的底端套接, 再使气阀与中空管连通充气, 以 使套接后的容纳袋膨胀形成隔离患者腹腔的肿瘤碎吸空间。 0123 该装置穿刺进入腹腔, 拔出内针, 并向容纳袋充气后, 就可形成封闭膨胀的肿瘤碎 吸空间, 不仅操作便利快捷, 而且彻底避免肿瘤碎屑和病因血液散落腹腔。 01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8703794 A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1 CN 108703794 A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2 CN 108703794 A 12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3 CN 108703794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