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027458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80025972.9

申请日:

20150310

公开号:

CN106456199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221,A61F2/91,A61B17/00

主分类号:

A61B17/221,A61F2/91,A61B17/00

申请人:

艾普福莱克斯高精技术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B.乌伊莱茵

地址:

德国爱姆斯

优先权:

102014205366.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万欣;宣力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2.1. 本发明涉及带有通过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管件(2)中形成的捕捉线结构(1)的捕捉线装置,该捕捉线结构(1)具有近侧的基础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4)并且能够在带有打开的捕捉区段的向前从包套(6)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带有以其抓紧作用的方式向内折叠的捕捉区段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间运动。2.2. 在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中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杯形。对此管件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设有具有合适的长度的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并且设有具有比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更大的长度的从属的处于中间的、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管件中形成线材件,该线材件通过扳开管件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2.3. 例如作为医学上的结石捕捉装置的用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捕捉线装置,尤其医学上的捕捉线装置,带有-通过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管件(2)中形成的捕捉线结构(1),该捕捉线结构(1)具有近侧的基础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4)并且能够在带有打开的捕捉区段的向前从包套(6)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带有以起抓紧作用的方式向内折叠的捕捉区段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所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间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区段(4)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杯形并且对此所述管件(2)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设有具有合适的长度的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敞开的轴向的切口(10)并且设有具有相比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更大的长度的从属的处于中间的、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所述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其中通过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所述管件中形成线材件(12),该线材件(12)通过扳开所述管件形成所述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从所述管件中通过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形成的每两个相邻的线材件通过弯曲区域(12a)相连结,该弯曲区域(12a)的半径(R)至少与所述线材件在所述弯曲区域中的宽度(b)的2.5倍一样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有效的捕捉开口圆的周长为通过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所述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12)的数量(2n)乘以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L)的乘积(2nL)的70%或更多。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所述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的所述杯形包含一个或多个区域,在该区域中杯直径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地、渐进地或渐减地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所述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的所述杯形的最大的直径(D)大于所述捕捉开口的直径(D)。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所述捕捉区段包括在所述管件中的闭合的轴向的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向前延伸直到在位于所述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远侧的端部和近侧的端部之间的高度上的远侧的端部并且向后延伸直到在所述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近侧的端部后面的近侧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其特征另外在于,所述捕捉线结构和/或所述包套(6)和/或用于所述捕捉线结构的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所述包套中被引导的牵拉线材(5)整个面地或部分面地或逐点地设有磁共振(MR)标记材料(16a,16b,16c,16d)。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通过切开(Schlitzen)和扳开(Aufbiegen)单件式地从管件(Rohrstück)中形成的捕捉线结构(Fangdrahtstruktur)的捕捉线装置(Fangdrahtinstrument),该捕捉线结构具有近侧的基础区段和从该近侧的基础区段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并且能够在带有打开的(aufgefaltet)捕捉区段的向前从包套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带有以起抓紧作用的方式(festhaltend)向内折叠的(eingefaltet)捕捉区段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间运动。如此的捕捉线装置尤其应用为医学的捕捉线装置,以为了能够将异物、血块、结石或其他的沉淀物从人类的或兽类的组织中移除或俘获,优选地在使用相应的导管装置的情况下。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类型的这样的装置中打开的捕捉区段具有筐形,也就是说该捕捉区段形成了捕捉筐,该捕捉筐能够折叠在一起地容纳在包套中并且向前从该包套中运动出来,由此其打开成其筐形。结石和诸如此类能够然后横向于线材筐的纵轴线在其最大的直径和因此最大的开口宽度(有时成为开口尺寸)的区域中捕捉到线材筐中。因为在该区域中形成筐的捕捉线结构的相邻的线材区段具有其最大的间距,由此在该处在筐周缘侧形成相应的捕捉开口。通过至少部分地将线材筐拉回到包套中该线材筐向内折叠,直到该线材筐紧密地包围捕捉的对象并且由此抓紧该捕捉的对象。接着线材筐能够连同包套以及捕捉的对象从相关的组织通道中运动出来。该类型的结石捕捉筐装置或球形导管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EP1809187B1和公开文件DE19722429A1中公开。

另外的已知的类型的这样的捕捉线装置为所谓的捕捉环圈装置,在该捕捉环圈装置中捕捉线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共同作用的线材环圈形成,该线材环圈能够在前侧为松的或固定的,例如参见公开文件WO02/078632A2。

在公开文件US2005/0165442A1中公开了过滤线结构,该过滤线结构设计成持久地安放在组织通道尤其血管中,以为了俘获微粒或血块并且由此预防栓塞。过滤线结构通过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管件中形成并且具有杯形,该杯形在远侧的端部处利用V形的、向前且稍微径向地向外指向的顶部结束。该V形地逐渐变尖的远侧的杯端部由在管件的最外面的远侧的端部区段中的管件的从属的专门的切开部产生。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敞开的轴向的切口与处于中间的、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交替,其中在轴向地重叠的区域中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宽度方面近似相同并且相比由此在切口之间从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明显地更窄。在远侧的端部处敞开的切口伴随圆锥形的扩张向前延伸,从而弯曲区域(每两个线材件在远侧的端部处通过该弯曲区域相连结)的半径最多近似与线材件的在该处的宽度一样大。由此该线材件连接部的向前逐渐变尖的V形即使在过滤线结构扳开后也保持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上的问题在于提供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捕捉线装置,该捕捉线装置提供了良好的捕捉功能性和高的功能可靠性并且可利用相对低的消耗制造。

本发明通过提供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捕捉线装置解决该问题。在该捕捉线装置中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的杯形。捕捉开口当前在此可被理解成捕捉线结构的最大的开口宽度的区域,该区域规定并且设立成允许待捕捉的对象穿过该区域到达进入捕捉线结构的内部中。为了该目的在应用于制造捕捉线结构的管件的远侧的端部区域中从管件端部引入具有合适的长度的敞开的轴向的切口以及处于中间的、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其中闭合的轴向的切口比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更长并且因此在近侧的方向上延伸越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在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之间的保留的管件区域形成线材件,该线材件通过管件被扳开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当捕捉线结构完全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时,捕捉区段能够从其打开的、杯形的状态中在需要时再次完全地向内折叠或折叠到一起成相应于管件的形状。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从前面捕捉在体组织中的结石和其他的微粒,也就是说结石和其他的微粒从前面穿过远侧的捕捉开口在轴向的方向上到达杯形的打开的捕捉区段中。对此捕捉线结构能够相应地轴向地向前运动。以该方式也可没有问题地捕捉在远侧的方向上位于组织壁附近的微粒。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也能够应用于根据过滤器或支架(stent)的类型将异物从血管系统和其他的身体脉管(Körpergefäß)中移除或俘获。

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可通过以下方式利用相对低的消耗制造,即通过该捕捉线装置的捕捉线结构单件式地从管件中形成,该管件为了该目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被切开并且被扳开。用于连接线材件的焊接部位能够省去。通过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处敞开地通出的切口具有合适的长度,线材件(该线材件从管件中通过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其轴向的重叠区域中形成)能够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也就是说打开的捕捉区段的杯形的远侧的边界。因此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可预设捕捉杯的周长并且因此也预设捕捉杯的捕捉横截面或开口宽度。利用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更大的长度能够增加捕捉杯的周长并且因此增加捕捉杯的捕捉横截面。因为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近侧延伸越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故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将管件在近侧的区域中在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后划分成后面的线材件,该后面的线材件在打开的状态中形成了用于捕捉杯的杯体,其中该杯体在其远侧的端部处如提到的那样利用通过前面的线材件形成的杯边界包围。在此每个后面的线材件分支成两个前面的线材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从管件中通过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形成的每两个相邻的前面的线材件通过弯曲区域相连结,该弯曲区域的半径RD至少与线材件在弯曲区域中的宽度bD的2.5倍一样大,也就是说RD≥2.5×bD。表明了,线材件通过该尺寸设计措施可非常有利地在形成杯边界的情况下被扳开,而不存在断裂危险,其中避免了在使用中可能导致组织受伤风险的逐渐变尖的杯边界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开口的周长U为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的数量2n乘以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L的乘积的70%或更多,也就是说U≥0.7×2nL。该尺寸设计措施使提供带有杯边界的相对大的捕捉横截面成为可能,该杯边界在轴向的方向上在任何情况下具有钝角的并且非锐角的V形的区段。

视应用的扳开过程而定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可得到带有这样的区域的对于在打开的状态中的捕捉区段的不同的杯形,即在该区域中杯直径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地、渐进地或渐减地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的杯形的最大的横截面大于捕捉开口的横截面。这能够在某些使用情形下使在向内折叠的捕捉杯中抓紧捕捉的微粒变得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区段包括在管件中的另外的闭合的轴向的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以其远侧的端部向前在位于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远侧的端部和近侧的端部之间的高度上延伸并且以其近侧的端部向后在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近侧的端部后面延伸。这使在该情形下由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形成的杯体的线材分支的布局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线结构和/或包套和/或用于捕捉线结构的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包套中引导的牵拉线材整个面地或部分面地或逐点地设有磁共振(MR)标记材料。这通过以下方式使在相应的MR使用中有利地应用捕捉线装置成为可能,即通过该捕捉线装置的捕捉线结构是MR可见的。

附图说明

在图纸中示出并且在下文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此:

图1示出了带有杯形的捕捉区段的捕捉线装置的示意性的纵剖面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区段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捕捉区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以用于解释微粒捕捉过程,

图4示出了用于图1的装置的捕捉线结构的开有切口的管件的展开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开有切口的管件的远侧的线材件连接区域的细节图,

图6示出了在扳开开有切口的管件以用于形成杯形的捕捉区段后的图5的视图,

图7示出了从前面观察杯形的捕捉区段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带有捕捉杯的在远侧的方向上渐减地增加的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对于带有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地增加的捕捉杯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相应于图8的视图,

图10示出了对于带有在远侧的方向上渐进地增加的捕捉杯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相应于图8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带有三个代替四个后面的杯体线材件和带有整个面的MR标记覆层的另一捕捉杯的相应于图7的俯视图,

图12示出了对于带有部分面地并且逐点地施加的MR标记材料的变型方案的相应于图11的视图,

图13示出了带有部分面的MR标记材料的区域的图12的细节图,

图14示出了带有逐点地施加的MR标记材料的图12的细节图,

图15示出了带有在杆区域中的MR标记材料的图1的装置的细节剖面图,并且

图16示出了带有MR标记材料的包套的侧视图,如该包套能够应用于图1的装置那样。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到7中示出的捕捉线装置具有捕捉线结构1,该捕捉线结构1通过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在图4中的其展开图中示出的管件2中形成。捕捉线结构1包括近侧的、未开有切口的基础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4。

捕捉线结构1在其近侧的端部区域处与被称为牵拉线材的操纵元件5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联结,该操纵元件5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包套6中引导。优选地如此实现联结,即捕捉线结构1的近侧的端部区域持久地并且在轴向运动方面刚性地与操纵元件5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连接,例如通过粘合连接或焊接连接。由此捕捉线结构1能够借助于操纵元件5的相应的轴向的操纵运动不仅轴向地向前而且轴向地向后运动。牵拉线材5和包套6优选地由可弹性地弯曲的材料制造。在图1中示出了在捕捉位置中的捕捉线结构1,在该捕捉位置中捕捉线结构1完全地从包套6中向前运动出来并且捕捉区段4占据了完全打开的状态。通过拉回牵拉线材5和/或前推包套6捕捉线结构1能够完全地拉入到包套6中,其中该捕捉线结构1的捕捉区段4折叠在一起,也就是说向内折叠直到包套6的内直径。捕捉区段4在该完全的向内折叠位置中近似呈现在图4中示出的、起初的外形,如该捕捉区段4在管件3切开后且在管件3扳开前存在的那样。为了获得捕捉线结构1的目的用于切开和扳开管件3的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熟悉的。对于捕捉线结构1应用了对此合适的材料,该材料可弹性地被扳开并且可通过处理过程如烘烤或硬化弹性地固定在扳开的状态中。例如超级弹性的材料如镍钛合金对此是常用的。

如尤其可从图1到3中看出的那样,捕捉区段4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杯形,该杯形同时展现出捕捉线结构1的最大的开口宽度。该捕捉线装置在医学的应用中(如作为结石捕捉装置)相应地用于将在病人的体组织中的结石或其他的微粒从前面捕捉到捕捉区段4中。这将所述装置与传统的捕捉筐型装置区分,在该传统的捕捉筐型装置中微粒横向于装置纵轴线(也就是说在径向的方向上)被捕捉到在前面和在后面尽可能闭合的线框中。

图3说明了从前面穿过捕捉开口7在近侧的方向P上平行于装置和因此也杯形的捕捉区段4的纵轴线9这样捕捉微粒8(例如肾结石)。这能够相比于带有在前面和在后面闭合的捕捉筐的装置使捕捉过程变得简单,因为用于捕捉过程的装置基本上仅仅轴向地运动并且不需要在横向方向上运动。此外这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下使捕捉微粒变得简单,即在该情形中微粒在轴向的方向上位于处于所述微粒后的血管壁前面附近。

如尤其可从图2和4中看出的,管件2在切开时设有特别的切口结构,该切口结构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处包括敞开地通出的切口10和处于中间的、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在近侧的方向上向后延伸越过远侧的敞开的切口10。通过该切口结构从相关的远侧的管件区段中形成前面的第一线材件12和后面的第二线材件13。前面的线材件12在此在这样的轴向的区域中存在,即在该轴向的区域中敞开的切口10和闭合的切口11重叠,其中敞开的和闭合的切口10,11在周缘方向上交替。后面的线材件13在这样的轴向的区域中存在,即在该轴向的区域中闭合的切口11在近侧延伸越过敞开的切口10。在此在过渡区域处每个后面的线材件13分支成两个前面的线材件12。

间距(闭合的切口11在存在该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限定了弯曲的线材件区域12a的线材件宽度bD,通过该弯曲的线材件区域12a每个前面的线材件12与相邻的前面的线材件12在远侧相连结。在示出的示例中半圆形地弯曲的线材连接区域12a的线材件宽度bD能够例如近似相应于与其相连接的前面的线材件12的宽度,如这能够从图5中得知的那样。另外可从图5中看出,弯曲的线材连接区域12a的曲率半径RD显著地大于线材连接区域12a的直径或宽度bD。通过相应的切开过程确保曲率半径RD为线材件宽度bD的至少2.5倍,也就是说RD≥2.5×bD。这导致在将开有切口的管件扳开成捕捉区段4的杯形时前面的线材件12在其弯曲的连接区域12a中可被扳开直到期望的能够是相对大的扳开角度,而在线材连接区域12a中不出现断裂的危险,其中对于捕捉线结构1可在需要时避免任何在远侧的方向上逐渐变尖的最终轮廓。图6示例性地说明了将两个通过连接区域12a连接的线材件12从其画成虚线描绘的、平行的原始位置扳开到弯曲成180°的位置。

管件2的提到的切口结构导致了,捕捉区段4可以期望的方式被扳开到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所提及的杯形。在此,如从图2中得知的那样,后面的线材件13形成杯体,而前面的线材件12形成捕捉杯4的远侧的周缘边界14,也就是说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边界。因此前面的线材件12的长度和前面的线材件12的数量确定了或限制了捕捉杯4的远侧的边界的最大长度。换句话说远侧敞开的切口10,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以合适的长度L引入到管件2中,这样选择该合适的长度L,即捕捉区段4可被扳开成期望的杯形,其中杯边界的长度以及因此同样进入开口7的有效的进入横截面的周长通过敞开的切口10和因此前面的线材件12的长度L以及通过在前面的线材件12的线材连接区域12a处扳开前面的线材件12的程度确定。

在图4的示出的示例中切口结构相应包含四个远侧敞开的切口12和四个闭合的切口11并且因此包含四个后面的线材件11的数量n以及八个前面的线材件12的两倍大的数量2n。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备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设置闭合的或远侧敞开的切口的任意的数量n,也就是说数量n能够为大于一的任意的整数。

根据捕捉杯4或其捕捉开口7的俯视图可更详细地解释提到的尺寸关系,如其在图7中描绘的那样。如从图7中对于敞开的或闭合的管切口的数量n=4和因此四个后面的线材件11的数量n=4和前面的线材件12的两倍的数量2n=8的示例性的情形得知的那样,杯边界14通过八个前面的线材件12加上其四个连接区域12a形成。相应地该杯边界的长度近似为前面的线材件12的长度L的8倍加上四个线材连接区域12a的与此相比明显地更小的贡献量。杯边界14在轴向的投影中处于内圆EI和外圆EA之间,其中外圆EA确定了捕捉杯4的外直径并且内圆EI展现了捕捉开口圆,该捕捉开口圆以良好的近似代表了由杯边界14形成边界的捕捉开口7。

当前面的线材件12在其线材连接区域12a处被扳开了大约180°时,如在图6的示例中那样,产生几乎处于一个平面中的杯边界4,并且杯边界4的周长那么仅仅轻微地大于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该周长U从其半径RE中通过关系U=2πRE确定。换句话说有效的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仅仅轻微地小于杯边界4的实际的周长,该杯边界4的实际的周长由通过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0,11从管件2中形成的线材件12,13的数量2n乘以敞开的轴向的切口10的长度L的乘积2nL加上通过线材连接区域12a的长度贡献量得出。

因此通过选择远侧敞开的切口10的足够大的长度L可提供带有期望地大的捕捉横截面的捕捉开口7。当前面的线材件12在其线材连接区域12a中以小于180°的角度被扳开时,在扳开角度更小的情况下产生杯边界4的更加波浪形的伸延,由此杯边界长度与有效的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相比少许增加。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保持在前面的线材件12的数量2n和其长度L的乘积2nL的至少70%的值上。这导致了带有相对大的捕捉开口7和杯边界14的仅仅适度地波浪形的伸延的捕捉区段4的适宜的杯形。

对于捕捉杯4通过应用相应的、为了扳开而引入到开有切口的远侧的管件区域中的弯曲形状可实现任意的期望的设计。图8到10示出了三个代表性的示例。在图8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捕捉线结构具有捕捉区段4a,该捕捉区段4a从基础区段3在远侧的方向上渐减地(也就是说比线性更弱地)扩张。该捕捉区段4a那么在在远侧的捕捉开口7前具有间距的情况下占据了最大的直径DE或横截面,从最大的直径DE或横截面起该捕捉区段4a变窄到捕捉开口7的少许更小的直径DO或横截面。捕捉杯4a的远侧的变窄能够支持可靠地抓紧捕捉的对象。

在一种在图9中示出的变型方案中捕捉杯4b从基础区段3在远侧的方向上伴随其喇叭口直径的线性增加而延伸。在一种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捕捉杯4c以基础区段3为出发点在远侧的方向上利用其直径的渐进的(也就是说比线性的更强)增加而延伸。应提到的是,图9和10的杯变型方案也通过如下的方式使可靠地抓紧捕捉的对象成为可能,即捕捉杯7以这样的程度被拉回到包套6中,即直到该捕捉杯7通过向内折叠利用其杯线材结构紧密地张紧地抵靠捕捉的对象并且借助于静摩擦力阻止该捕捉的对象向前滑动出去。

图11到1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的有利的实施方案,这些有利的实施方案特别地适合于MR应用并且为了该目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设有MR标记材料。图11为此示出了一种示例,在其中捕捉线结构1整个面地施覆有MR标记材料15,如通过在捕捉线结构1的被施覆的外表面上打点表明的那样。

在图11的示例中捕捉杯4通过三个后面的线材件13和相应地六个前面的线材件12形成,带有参照捕捉杯4的有效的捕捉开口圆EI和外圆EA对于测量杯边界14的尺寸的相应的结果,如上文针对可参照的图7的实施例对于n=4后面的线材件和八个前面的线材件的情形所解释的那样。

图12示出了图11的实施例的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捕捉线结构1的部分面的和逐点的区域设有MR标记材料16。图13的细节图示出了通过一行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依次布置的、长形的MR标记条16a部分面地施覆后面的线材件13。备选地或附加地相应的MR标记条能够设置在前面的线材件12处。图14在细节图中示出了逐点的MR标记斑点16b,该MR标记斑点16b分别安置在分支部位的区域中,在该分支部位处后面的线材件13分支成两个前面的线材件12。

图15说明了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牵拉线材5由线材核心5a和包围该线材核心5a的核心外套5b形成,其中由MR标记材料制成的环16c在彼此存在轴向间距的情况下施加到线材核心5a上并且由外套5b包嵌。图16示出了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管状的包套6(牵拉线材5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该包套6中引导)设有轴向地延伸的、线状的MR标记材料16d。应理解的是,用于提供用于MR应用的捕捉线装置的期望的MR可见度的针对图11到16提到的措施能够以任意的方式彼此组合。

在本发明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捕捉杯在其杯体的区域中具有更强烈地分支的结构。对此那么除远侧敞开的切口和与该远侧敞开的切口在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闭合的切口之外将另外的闭合的切口引入到管件中,其中该另外的闭合的切口与已经提及的闭合的切口轴向地重叠并且在近侧的方向上延伸越过该已经提及的闭合的切口。在此另外的闭合的轴向的切口能够优选地重新在重叠区域中在周缘方向上与其它的闭合的切口交替。这然后引起杯体的格栅形的分支的结构。

如有利的实施例的上述的描述澄清的那样,本发明提供捕捉线装置以供使用,该捕捉线装置可尤其作为医学的捕捉线装置例如也在MR使用中应用并且允许从前侧可靠地捕捉异物、微粒等等。在此捕捉线结构以制造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单件式地从管件中生产。对此不需要特意生产线材连接,如焊接部位。与此相应地不存在涉及相应的焊接部位或粘合部位或另外的连接部位的断裂或其他的失效的问题。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80025972.9 (22)申请日 2015.03.10 (30)优先权数据 102014205366.8 2014.03.21 DE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6.11.21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5/054894 2015.03.10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5/139998 DE 2015.09.24 (71)申请人 艾普福莱克斯高精技术工厂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德国爱姆斯 (72)发明人 B.乌。

2、伊莱茵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万欣 宣力伟 (51)Int.Cl. A61B 17/221(2006.01) A61F 2/91(2006.01) A61B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 置 (57)摘要 一种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 线装置: 2.1. 本发明涉及带有通过切开和扳开 单件式地从管件(2)中形成的捕捉线结构(1)的 捕捉线装置, 该捕捉线结构(1)具有近侧的基础 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 远侧的捕捉区段(4)并且能够在带有打开的捕捉 区段的向。

3、前从包套(6)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 带有以其抓紧作用的方式向内折叠的捕捉区段 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 间运动。 2.2. 在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中捕 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 口(7)的杯形。 对此管件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设有 具有合适的长度的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 敞 开的轴向的切口并且设有具有比敞开的轴向的 切口更大的长度的从属的处于中间的、 在存在间 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 闭合的 轴向的切口。 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轴 向的切口从管件中形成线材件, 该线材件通过扳 开管件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 2.3. 例如作 为医学上的结石捕。

4、捉装置的用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06456199 A 2017.02.22 CN 106456199 A 1.一种捕捉线装置, 尤其医学上的捕捉线装置, 带有 - 通过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管件(2)中形成的捕捉线结构(1), 该捕捉线结构(1)具 有近侧的基础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4)并且能够 在带有打开的捕捉区段的向前从包套(6)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带有以起抓紧作用的方 式向内折叠的捕捉区段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所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间运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捕捉区段(4)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7)。

5、的杯形并且对此所 述管件(2)的远侧的端部区域设有具有合适的长度的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 敞开的轴 向的切口(10)并且设有具有相比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更大的长度的从属的处于中间的、 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所述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 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 其中通过 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所述管件中形成线材件(12), 该线材件 (12)通过扳开所述管件形成所述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从所述管件中通过所述敞开的 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形成的每两个相邻的线材件通过弯曲区域(12a)相连 结, 该弯曲区域(。

6、12a)的半径(RD)至少与所述线材件在所述弯曲区域中的宽度(bD)的2.5倍 一样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有效的捕捉开口圆的周长 为通过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所述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从所述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12) 的数量(2n)乘以所述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L)的乘积(2nL)的70%或更多。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所述捕捉区段在 打开的状态中的所述杯形包含一个或多个区域, 在该区域中杯直径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 地、 渐进地或渐减地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

7、所述捕捉区段在 打开的状态中的所述杯形的最大的直径(DE)大于所述捕捉开口的直径(DO)。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所述捕捉区段包 括在所述管件中的闭合的轴向的第二切口, 该第二切口向前延伸直到在位于所述闭合的轴 向的第一切口的远侧的端部和近侧的端部之间的高度上的远侧的端部并且向后延伸直到 在所述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近侧的端部后面的近侧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捕捉线装置, 其特征另外在于, 所述捕捉线结构 和/或所述包套(6)和/或用于所述捕捉线结构的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所述包套中被引导 的牵拉线材(5)整个面地或部分面地或逐。

8、点地设有磁共振(MR)标记材料(16a,16b,16c, 16d)。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456199 A 2 带有由管件形成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通过切开(Schlitzen)和扳开(Aufbiegen)单件式地从管件 (R o h rs tck) 中 形成的 捕捉 线结 构 (Fa ngd ra h ts truk tur) 的 捕捉 线装置 (Fangdrahtinstrument), 该捕捉线结构具有近侧的基础区段和从该近侧的基础区段轴向 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并且能够在带有打开的(aufgefaltet)捕捉区。

9、段的向前从包 套中运动出来的捕捉位置和带有以起抓紧作用的方式(festhaltend)向内折叠的 (eingefaltet)捕捉区段的至少部分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的抓紧位置之间运动。 如此的捕 捉线装置尤其应用为医学的捕捉线装置, 以为了能够将异物、 血块、 结石或其他的沉淀物从 人类的或兽类的组织中移除或俘获, 优选地在使用相应的导管装置的情况下。 背景技术 0002 在已知的类型的这样的装置中打开的捕捉区段具有筐形, 也就是说该捕捉区段形 成了捕捉筐, 该捕捉筐能够折叠在一起地容纳在包套中并且向前从该包套中运动出来, 由 此其打开成其筐形。 结石和诸如此类能够然后横向于线材筐的纵轴线在其最大。

10、的直径和因 此最大的开口宽度(有时成为开口尺寸)的区域中捕捉到线材筐中。 因为在该区域中形成筐 的捕捉线结构的相邻的线材区段具有其最大的间距, 由此在该处在筐周缘侧形成相应的捕 捉开口。 通过至少部分地将线材筐拉回到包套中该线材筐向内折叠, 直到该线材筐紧密地 包围捕捉的对象并且由此抓紧该捕捉的对象。 接着线材筐能够连同包套以及捕捉的对象从 相关的组织通道中运动出来。 该类型的结石捕捉筐装置或球形导管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 EP1809187B1和公开文件DE19722429A1中公开。 0003 另外的已知的类型的这样的捕捉线装置为所谓的捕捉环圈装置, 在该捕捉环圈装 置中捕捉线结构由一个或多个。

11、共同作用的线材环圈形成, 该线材环圈能够在前侧为松的或 固定的, 例如参见公开文件WO02/078632A2。 0004 在公开文件US2005/0165442A1中公开了过滤线结构, 该过滤线结构设计成持久地 安放在组织通道尤其血管中, 以为了俘获微粒或血块并且由此预防栓塞。 过滤线结构通过 切开和扳开单件式地从管件中形成并且具有杯形, 该杯形在远侧的端部处利用V形的、 向前 且稍微径向地向外指向的顶部结束。 该V形地逐渐变尖的远侧的杯端部由在管件的最外面 的远侧的端部区段中的管件的从属的专门的切开部产生。 从远侧的管件端部引入的、 敞开 的轴向的切口与处于中间的、 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

12、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 闭合的轴 向的切口交替, 其中在轴向地重叠的区域中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宽度方面近似相 同并且相比由此在切口之间从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明显地更窄。 在远侧的端部处敞开的切 口伴随圆锥形的扩张向前延伸, 从而弯曲区域(每两个线材件在远侧的端部处通过该弯曲 区域相连结)的半径最多近似与线材件的在该处的宽度一样大。 由此该线材件连接部的向 前逐渐变尖的V形即使在过滤线结构扳开后也保持存在。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6456199 A 3 0005 本发明的技术上的问题在于提供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捕捉线装置, 该捕捉线装置提 供了良好的捕捉功能性和高的功能可。

13、靠性并且可利用相对低的消耗制造。 0006 本发明通过提供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捕捉线装置解决该问题。 在该捕捉线装 置中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捉开口的杯形。 捕捉开口当前在此可被理 解成捕捉线结构的最大的开口宽度的区域, 该区域规定并且设立成允许待捕捉的对象穿过 该区域到达进入捕捉线结构的内部中。 为了该目的在应用于制造捕捉线结构的管件的远侧 的端部区域中从管件端部引入具有合适的长度的敞开的轴向的切口以及处于中间的、 在存 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的、 闭合的轴向的切口, 其中闭合的轴向的切口 比敞开的轴向的切口更长并且因此在近侧的方向上延伸越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

14、 在敞开的 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之间的保留的管件区域形成线材件, 该线材件通过管件被 扳开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区段。 当捕捉线结构完全地运动返回到包套中时, 捕捉区段能够 从其打开的、 杯形的状态中在需要时再次完全地向内折叠或折叠到一起成相应于管件的形 状。 0007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从前面捕捉在体组织中的结石 和其他的微粒, 也就是说结石和其他的微粒从前面穿过远侧的捕捉开口在轴向的方向上到 达杯形的打开的捕捉区段中。 对此捕捉线结构能够相应地轴向地向前运动。 以该方式也可 没有问题地捕捉在远侧的方向上位于组织壁附近的微粒。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也能够应用于 根据过。

15、滤器或支架(stent)的类型将异物从血管系统和其他的身体脉管(Krpergef)中 移除或俘获。 0008 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可通过以下方式利用相对低的消耗制造, 即通过该捕捉 线装置的捕捉线结构单件式地从管件中形成, 该管件为了该目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被切开 并且被扳开。 用于连接线材件的焊接部位能够省去。 通过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处敞开地通出 的切口具有合适的长度, 线材件(该线材件从管件中通过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其 轴向的重叠区域中形成)能够形成捕捉开口的周缘, 也就是说打开的捕捉区段的杯形的远 侧的边界。 因此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可预设捕捉杯的周长并且因此也预设捕捉杯 的捕。

16、捉横截面或开口宽度。 利用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更大的长度能够增加捕捉杯的周长并 且因此增加捕捉杯的捕捉横截面。 因为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在近侧延伸越过敞开的轴向的切 口, 故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将管件在近侧的区域中在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后划分成后面的线材 件, 该后面的线材件在打开的状态中形成了用于捕捉杯的杯体, 其中该杯体在其远侧的端 部处如提到的那样利用通过前面的线材件形成的杯边界包围。 在此每个后面的线材件分支 成两个前面的线材件。 0009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从管件中通过敞开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形成的每 两个相邻的前面的线材件通过弯曲区域相连结, 该弯曲区域的半径RD至少与线材件在弯曲 区域中。

17、的宽度bD的2.5倍一样大, 也就是说RD2.5bD。 表明了, 线材件通过该尺寸设计措 施可非常有利地在形成杯边界的情况下被扳开, 而不存在断裂危险, 其中避免了在使用中 可能导致组织受伤风险的逐渐变尖的杯边界区域。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开口的周长U为通过敞开的轴向的切口和闭合的 轴向的切口从管件中形成的线材件的数量2n乘以敞开的轴向的切口的长度L的乘积的70% 或更多, 也就是说U0.72nL。 该尺寸设计措施使提供带有杯边界的相对大的捕捉横截面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6456199 A 4 成为可能, 该杯边界在轴向的方向上在任何情况下具有钝角的并且非锐。

18、角的V形的区段。 0011 视应用的扳开过程而定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可得到带有这样的区域的对于在 打开的状态中的捕捉区段的不同的杯形, 即在该区域中杯直径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地、 渐 进地或渐减地增加。 0012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区段在打开的状态中的杯形的最大的横截面大 于捕捉开口的横截面。 这能够在某些使用情形下使在向内折叠的捕捉杯中抓紧捕捉的微粒 变得简单。 0013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区段包括在管件中的另外的闭合的轴向的第二 切口, 该第二切口以其远侧的端部向前在位于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切口的远侧的端部和近侧 的端部之间的高度上延伸并且以其近侧的端部向后在闭合的轴向的第一。

19、切口的近侧的端 部后面延伸。 这使在该情形下由闭合的轴向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形成的杯体的线材分支的布 局成为可能。 0014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捕捉线结构和/或包套和/或用于捕捉线结构的以可 轴向运动的方式在包套中引导的牵拉线材整个面地或部分面地或逐点地设有磁共振(MR) 标记材料。 这通过以下方式使在相应的MR使用中有利地应用捕捉线装置成为可能, 即通过 该捕捉线装置的捕捉线结构是MR可见的。 附图说明 0015 在图纸中示出并且在下文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 在此: 图1示出了带有杯形的捕捉区段的捕捉线装置的示意性的纵剖面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捕捉线结构的捕捉区段的透视图, 。

20、图3示出了图2的捕捉区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以用于解释微粒捕捉过程, 图4示出了用于图1的装置的捕捉线结构的开有切口的管件的展开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开有切口的管件的远侧的线材件连接区域的细节图, 图6示出了在扳开开有切口的管件以用于形成杯形的捕捉区段后的图5的视图, 图7示出了从前面观察杯形的捕捉区段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带有捕捉杯的在远侧的方向上渐减地增加的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示意性的 侧视图, 图9示出了对于带有在远侧的方向上线性地增加的捕捉杯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相应于 图8的视图, 图10示出了对于带有在远侧的方向上渐进地增加的捕捉杯直径的捕捉线结构的相应 于图8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带有三个。

21、代替四个后面的杯体线材件和带有整个面的MR标记覆层的另一 捕捉杯的相应于图7的俯视图, 图12示出了对于带有部分面地并且逐点地施加的MR标记材料的变型方案的相应于图 11的视图, 图13示出了带有部分面的MR标记材料的区域的图12的细节图, 图14示出了带有逐点地施加的MR标记材料的图12的细节图, 图15示出了带有在杆区域中的MR标记材料的图1的装置的细节剖面图, 并且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6456199 A 5 图16示出了带有MR标记材料的包套的侧视图, 如该包套能够应用于图1的装置那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在图1到7中示出的捕捉线装置具有捕捉线结构1, 该捕捉线。

22、结构1通过切开和扳开 单件式地从在图4中的其展开图中示出的管件2中形成。 捕捉线结构1包括近侧的、 未开有切 口的基础区段3和从该基础区段3轴向地向前延伸的远侧的捕捉区段4。 0017 捕捉线结构1在其近侧的端部区域处与被称为牵拉线材的操纵元件5的远侧的端 部区域联结, 该操纵元件5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在包套6中引导。 优选地如此实现联结, 即捕 捉线结构1的近侧的端部区域持久地并且在轴向运动方面刚性地与操纵元件5的远侧的端 部区域连接, 例如通过粘合连接或焊接连接。 由此捕捉线结构1能够借助于操纵元件5的相 应的轴向的操纵运动不仅轴向地向前而且轴向地向后运动。 牵拉线材5和包套6优选地由可 弹。

23、性地弯曲的材料制造。 在图1中示出了在捕捉位置中的捕捉线结构1, 在该捕捉位置中捕 捉线结构1完全地从包套6中向前运动出来并且捕捉区段4占据了完全打开的状态。 通过拉 回牵拉线材5和/或前推包套6捕捉线结构1能够完全地拉入到包套6中, 其中该捕捉线结构1 的捕捉区段4折叠在一起, 也就是说向内折叠直到包套6的内直径。 捕捉区段4在该完全的向 内折叠位置中近似呈现在图4中示出的、 起初的外形, 如该捕捉区段4在管件3切开后且在管 件3扳开前存在的那样。 为了获得捕捉线结构1的目的用于切开和扳开管件3的技术对于本 领域技术人员是熟悉的。 对于捕捉线结构1应用了对此合适的材料, 该材料可弹性地被扳开。

24、 并且可通过处理过程如烘烤或硬化弹性地固定在扳开的状态中。 例如超级弹性的材料如镍 钛合金对此是常用的。 0018 如尤其可从图1到3中看出的那样, 捕捉区段4在打开的状态中具有带有远侧的捕 捉开口7的杯形, 该杯形同时展现出捕捉线结构1的最大的开口宽度。 该捕捉线装置在医学 的应用中(如作为结石捕捉装置)相应地用于将在病人的体组织中的结石或其他的微粒从 前面捕捉到捕捉区段4中。 这将所述装置与传统的捕捉筐型装置区分, 在该传统的捕捉筐型 装置中微粒横向于装置纵轴线(也就是说在径向的方向上)被捕捉到在前面和在后面尽可 能闭合的线框中。 0019 图3说明了从前面穿过捕捉开口7在近侧的方向P上平。

25、行于装置和因此也杯形的捕 捉区段4的纵轴线9这样捕捉微粒8(例如肾结石)。 这能够相比于带有在前面和在后面闭合 的捕捉筐的装置使捕捉过程变得简单, 因为用于捕捉过程的装置基本上仅仅轴向地运动并 且不需要在横向方向上运动。 此外这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下使捕捉微粒变得简单, 即在该情 形中微粒在轴向的方向上位于处于所述微粒后的血管壁前面附近。 0020 如尤其可从图2和4中看出的, 管件2在切开时设有特别的切口结构, 该切口结构在 远侧的管件端部处包括敞开地通出的切口10和处于中间的、 在存在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 管件端部前终止的、 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 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1在近侧的方向上向后延伸 。

26、越过远侧的敞开的切口10。 通过该切口结构从相关的远侧的管件区段中形成前面的第一线 材件12和后面的第二线材件13。 前面的线材件12在此在这样的轴向的区域中存在, 即在该 轴向的区域中敞开的切口10和闭合的切口11重叠, 其中敞开的和闭合的切口10,11在周缘 方向上交替。 后面的线材件13在这样的轴向的区域中存在, 即在该轴向的区域中闭合的切 口11在近侧延伸越过敞开的切口10。 在此在过渡区域处每个后面的线材件13分支成两个前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6456199 A 6 面的线材件12。 0021 间距(闭合的切口11在存在该间距的情况下在远侧的管件端部前终止)限定了弯。

27、 曲的线材件区域12a的线材件宽度bD, 通过该弯曲的线材件区域12a每个前面的线材件12与 相邻的前面的线材件12在远侧相连结。 在示出的示例中半圆形地弯曲的线材连接区域12a 的线材件宽度bD能够例如近似相应于与其相连接的前面的线材件12的宽度, 如这能够从图 5中得知的那样。 另外可从图5中看出, 弯曲的线材连接区域12a的曲率半径RD显著地大于线 材连接区域12a的直径或宽度bD。 通过相应的切开过程确保曲率半径RD为线材件宽度bD的至 少2.5倍, 也就是说RD2.5bD。 这导致在将开有切口的管件扳开成捕捉区段4的杯形时前 面的线材件12在其弯曲的连接区域12a中可被扳开直到期望的。

28、能够是相对大的扳开角度, 而在线材连接区域12a中不出现断裂的危险, 其中对于捕捉线结构1可在需要时避免任何在 远侧的方向上逐渐变尖的最终轮廓。 图6示例性地说明了将两个通过连接区域12a连接的线 材件12从其画成虚线描绘的、 平行的原始位置扳开到弯曲成180 的位置。 0022 管件2的提到的切口结构导致了, 捕捉区段4可以期望的方式被扳开到带有远侧的 捕捉开口7的所提及的杯形。 在此, 如从图2中得知的那样, 后面的线材件13形成杯体, 而前 面的线材件12形成捕捉杯4的远侧的周缘边界14, 也就是说远侧的捕捉开口7的边界。 因此 前面的线材件12的长度和前面的线材件12的数量确定了或限制。

29、了捕捉杯4的远侧的边界的 最大长度。 换句话说远侧敞开的切口10, 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 以合适的长度L引入到管件 2中, 这样选择该合适的长度L, 即捕捉区段4可被扳开成期望的杯形, 其中杯边界的长度以 及因此同样进入开口7的有效的进入横截面的周长通过敞开的切口10和因此前面的线材件 12的长度L以及通过在前面的线材件12的线材连接区域12a处扳开前面的线材件12的程度 确定。 0023 在图4的示出的示例中切口结构相应包含四个远侧敞开的切口12和四个闭合的切 口11并且因此包含四个后面的线材件11的数量n以及八个前面的线材件12的两倍大的数量 2n。 应理解的是, 在本发明的备选的实施方。

30、式中能够设置闭合的或远侧敞开的切口的任意 的数量n, 也就是说数量n能够为大于一的任意的整数。 0024 根据捕捉杯4或其捕捉开口7的俯视图可更详细地解释提到的尺寸关系, 如其在图 7中描绘的那样。 如从图7中对于敞开的或闭合的管切口的数量n=4和因此四个后面的线材 件11的数量n=4和前面的线材件12的两倍的数量2n=8的示例性的情形得知的那样, 杯边界 14通过八个前面的线材件12加上其四个连接区域12a形成。 相应地该杯边界的长度近似为 前面的线材件12的长度L的8倍加上四个线材连接区域12a的与此相比明显地更小的贡献 量。 杯边界14在轴向的投影中处于内圆EI和外圆EA之间, 其中外圆。

31、EA确定了捕捉杯4的外直 径并且内圆EI展现了捕捉开口圆, 该捕捉开口圆以良好的近似代表了由杯边界14形成边界 的捕捉开口7。 0025 当前面的线材件12在其线材连接区域12a处被扳开了大约180 时, 如在图6的示例 中那样, 产生几乎处于一个平面中的杯边界4, 并且杯边界4的周长那么仅仅轻微地大于捕 捉开口圆EI的周长U, 该周长U从其半径RE中通过关系U=2 RE确定。 换句话说有效的捕捉开口 圆EI的周长U仅仅轻微地小于杯边界4的实际的周长, 该杯边界4的实际的周长由通过敞开 的和闭合的轴向的切口10,11从管件2中形成的线材件12,13的数量2n乘以敞开的轴向的切 口10的长度L的。

32、乘积2nL加上通过线材连接区域12a的长度贡献量得出。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6456199 A 7 0026 因此通过选择远侧敞开的切口10的足够大的长度L可提供带有期望地大的捕捉横 截面的捕捉开口7。 当前面的线材件12在其线材连接区域12a中以小于180 的角度被扳开 时, 在扳开角度更小的情况下产生杯边界4的更加波浪形的伸延, 由此杯边界长度与有效的 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相比少许增加。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捕捉开口圆EI的周长U保持在前 面的线材件12的数量2n和其长度L的乘积2nL的至少70%的值上。 这导致了带有相对大的捕 捉开口7和杯边界14的仅仅适度地波浪形的伸。

33、延的捕捉区段4的适宜的杯形。 0027 对于捕捉杯4通过应用相应的、 为了扳开而引入到开有切口的远侧的管件区域中 的弯曲形状可实现任意的期望的设计。 图8到10示出了三个代表性的示例。 在图8的实施变 型方案中捕捉线结构具有捕捉区段4a, 该捕捉区段4a从基础区段3在远侧的方向上渐减地 (也就是说比线性更弱地)扩张。 该捕捉区段4a那么在在远侧的捕捉开口7前具有间距的情 况下占据了最大的直径DE或横截面, 从最大的直径DE或横截面起该捕捉区段4a变窄到捕捉 开口7的少许更小的直径DO或横截面。 捕捉杯4a的远侧的变窄能够支持可靠地抓紧捕捉的 对象。 0028 在一种在图9中示出的变型方案中捕捉。

34、杯4b从基础区段3在远侧的方向上伴随其 喇叭口直径的线性增加而延伸。 在一种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捕捉杯4c以基础区 段3为出发点在远侧的方向上利用其直径的渐进的(也就是说比线性的更强)增加而延伸。 应提到的是, 图9和10的杯变型方案也通过如下的方式使可靠地抓紧捕捉的对象成为可能, 即捕捉杯7以这样的程度被拉回到包套6中, 即直到该捕捉杯7通过向内折叠利用其杯线材 结构紧密地张紧地抵靠捕捉的对象并且借助于静摩擦力阻止该捕捉的对象向前滑动出去。 0029 图11到1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捕捉线装置的有利的实施方案, 这些有利的实施方 案特别地适合于MR应用并且为了该目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设。

35、有MR标记材料。 图11为此示出 了一种示例, 在其中捕捉线结构1整个面地施覆有MR标记材料15, 如通过在捕捉线结构1的 被施覆的外表面上打点表明的那样。 0030 在图11的示例中捕捉杯4通过三个后面的线材件13和相应地六个前面的线材件12 形成, 带有参照捕捉杯4的有效的捕捉开口圆EI和外圆EA对于测量杯边界14的尺寸的相应的 结果, 如上文针对可参照的图7的实施例对于n=4后面的线材件和八个前面的线材件的情形 所解释的那样。 0031 图12示出了图11的实施例的变型方案, 在该变型方案中捕捉线结构1的部分面的 和逐点的区域设有MR标记材料16。 图13的细节图示出了通过一行在存在间距。

36、的情况下依次 布置的、 长形的MR标记条16a部分面地施覆后面的线材件13。 备选地或附加地相应的MR标记 条能够设置在前面的线材件12处。 图14在细节图中示出了逐点的MR标记斑点16b, 该MR标记 斑点16b分别安置在分支部位的区域中, 在该分支部位处后面的线材件13分支成两个前面 的线材件12。 0032 图15说明了一种实施变型方案, 在其中牵拉线材5由线材核心5a和包围该线材核 心5a的核心外套5b形成, 其中由MR标记材料制成的环16c在彼此存在轴向间距的情况下施 加到线材核心5a上并且由外套5b包嵌。 图16示出了一种实施变型方案, 在其中管状的包套6 (牵拉线材5以可轴向运动。

37、的方式在该包套6中引导)设有轴向地延伸的、 线状的MR标记材料 16d。 应理解的是, 用于提供用于MR应用的捕捉线装置的期望的MR可见度的针对图11到16提 到的措施能够以任意的方式彼此组合。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6456199 A 8 0033 在本发明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捕捉杯在其杯体的区域中具有更强烈地分支的 结构。 对此那么除远侧敞开的切口和与该远侧敞开的切口在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 闭合的 切口之外将另外的闭合的切口引入到管件中, 其中该另外的闭合的切口与已经提及的闭合 的切口轴向地重叠并且在近侧的方向上延伸越过该已经提及的闭合的切口。 在此另外的闭 合的轴向的切口。

38、能够优选地重新在重叠区域中在周缘方向上与其它的闭合的切口交替。 这 然后引起杯体的格栅形的分支的结构。 0034 如有利的实施例的上述的描述澄清的那样, 本发明提供捕捉线装置以供使用, 该 捕捉线装置可尤其作为医学的捕捉线装置例如也在MR使用中应用并且允许从前侧可靠地 捕捉异物、 微粒等等。 在此捕捉线结构以制造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单件式地从管件中生产。 对 此不需要特意生产线材连接, 如焊接部位。 与此相应地不存在涉及相应的焊接部位或粘合 部位或另外的连接部位的断裂或其他的失效的问题。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6456199 A 9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0 CN 106456199 A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1 CN 106456199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