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58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6580A21申请号201410313527X22申请日20140702A01N27/00200601A01P19/0020060171申请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地址650201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申请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泽桑梓72发明人泽桑梓季梅杨斌朱家颖赵宁王大伟户连荣王海帆李浩然74专利代理机构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代理人徐玲菊54发明名称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香叶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
2、。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可用于诱捕、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防控薇甘菊,持续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580ACN104126580A1/1页21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香叶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香叶烯为质量浓度90的市购产品。3根据权。
3、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二氯甲烷为质量浓度为995的市购产品。权利要求书CN104126580A1/9页3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引诱剂,尤其是一种诱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来取食薇甘菊的引诱剂,以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属于昆虫引诱剂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为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其为世界上危害严重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13年1月9日再次被中国政府公告确定为唯一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2008年,本申请的发明人首次发现盲蝽科MIRID。
4、AE、单室盲蝽亚科BRYOCORINAE、颈盲蝽属PACHYPELTIS的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SP南开大学刘国卿教授鉴定取食薇甘菊。已有试验研究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具有自然种群分布广、对寄主取食控制作用效果显著、寄主专一性强的优点,是持续防控薇甘菊的重要天敌资源。在确定薇甘菊颈盲蝽为持续防控薇甘菊的重要天敌后,又对其种群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发现,薇甘菊颈盲蝽种群分布不连续,存在种群聚集,局部种群密度大,部分区域难觅薇甘菊颈盲蝽的现象。自然种群数量不足以达到控制薇甘菊的目的,在薇甘菊颈盲蝽聚集,且种群密度越大的区域,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效果越显著。0003目前,与薇甘菊颈盲蝽相关专利。
5、,仅有本申请人申请获得的名称为“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专利号为ZL2013101209838的一项专利,该专利涉及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仅为诱捕、聚集性成熟阶段雄成虫的专用引诱剂,对雌成虫的引诱却无效果。因此,研制出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有效的引诱剂,用于人工干扰、助迁、调控薇甘菊颈盲蝽种群密度、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持续取食防控薇甘菊,已迫在眉睫。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稳定,诱虫效果好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以通过该引诱剂诱捕、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来取食薇甘菊,最终持续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0005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香。
6、叶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0006所述香叶烯MYRCENE,CAS号123353为质量浓度为90的市购产品。0007所述二氯甲烷为质量浓度为995的市购产品。0008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上述方案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具有有效的引诱、聚集效果,从而让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薇甘菊,以持续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另,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具备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126580A2/9页40009图1为“Y”型嗅觉行为识别装置。0010图中A真空泵;B玻璃转子型流量计;C“Y”。
7、型玻璃管;D味源瓶对照瓶;E分流管;F蒸馏水;G活性炭;H浓硫酸;线条表示硅胶管,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0012实施例10013将香叶烯完全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即得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中香叶烯为质量浓度为90的市购产品;二氯甲烷为质量浓度为995的市购产品。0014为表明本发明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下面通过具体试验加以证明。00151、材料与方法001611供试药剂0017试验用药剂为薇甘菊挥发性化学信息物质的主要成分。00181红没药醇质量浓度960,JKSCIENTICLTD提供;00192柠檬。
8、烯质量浓度950,JKSCIENTICLTD提供;00203石竹烯反式质量浓度900,JKSCIENTICLTD提供;00214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混合异构体质量浓度800,JKSCIENTICLTD提供;00225反3己烯醇质量浓度970,JKSCIENTICLTD提供;6本0023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00247石竹烯质量浓度930,KSCIENTICLTD提供;00258反式蒎烯质量浓度980,JKSCIENTICLTD提供;00269顺式蒎烯质量浓度980,JKSCIENTICLTD提供;002710反式蒎烯质量浓度980,JKSCIENTICLTD。
9、提供;002811石竹烯氧化物质量浓度900,JKSCIENTICLTD提供;002912姜酚质量浓度980,JKSCIENTICLTD提供;003013豆甾醇质量浓度950,JKSCIENTICLTD提供;003114反2己烯醇质量浓度970,JKSCIENTICLTD提供;003215马鞭草烯醇质量浓度950,JKSCIENTICLTD提供;003316茨烯质量浓度780,JKSCIENTICLTD提供;003417十六烷酸质量浓度975,JKSCIENTICLTD提供,含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0035将上述供试药剂分别用二氯甲烷稀释成不同浓度的下列七个溶液1。
10、01、102、103、104、105、106、107G/ML溶液,制成待检测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备用。003612“Y”型嗅觉行为识别试验0037试验装置按照图1所示连接成“Y”型嗅觉仪见图1,空气经浓硫酸干燥后,经活性炭净化,再由特氏多孔滤瓶润湿,润湿的空气由三通管分两股气流分别进入味源瓶及对说明书CN104126580A3/9页5照瓶,通过流量计后,由真空泵排出嗅觉仪。0038每次试验取10L待检测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滴在1CM1CM滤纸中央,置于味源瓶,同时取10L纯二氯甲烷滴在1CM1CM滤纸中央,置于对照瓶。连接“Y”型嗅觉仪,接通通气装置,调节气流流量100L/H。003。
11、9捕捉活力强健的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分别从“Y”型嗅觉仪基管口逐一放入,以20MIN内爬至味源瓶或对照瓶并停留1MIN以上记为有趋性,分别记录嗅觉仪味源瓶和对照瓶虫口数量,计算趋向率。每次试验均用二氯甲烷润洗嗅觉仪内壁,且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电吹风吹干备用。试验每组3头虫,重复3次。004013田间诱捕试验0041将装有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的缓释管分别固定在无色透明的聚乙烯塑粘虫板中央粘虫板规格30CM40CM,每个诱捕器的引诱剂用量均为02ML,各置3个重复,共制成18354个薇甘菊颈盲蝽诱捕器,其中3个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诱剂。00422013年12月10日,在瑞丽市瑞陇公路2KM处。
12、的帕色林地,将每种薇甘菊颈盲蝽诱捕器,按10M的间距,交叉悬挂于距离薇甘菊顶稍1M的支撑架上,以进行诱捕试验;并以不加载供试药剂,仅有二氯甲烷缓释管的诱捕器作为空白对照CK。24H后,记录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诱集情况。004314田间诱捕验证试验0044试验方法同上述13田间诱捕试验。试验药剂为田间试验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效果相对较好的引诱剂组分,即石竹烯反式104G/ML;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104G/ML;香叶稀烃104G/ML;石竹烯104G/ML、豆甾醇104G/ML、以及十六烷酸105G/ML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24H后,记录薇甘菊颈盲蝽。
13、成虫诱集情况。004515数据处理0046应用EXCEL和SPSS170等对数据进行OENWAYANOVA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00472结果与分析004821“Y”型嗅觉仪行为识别试验00491雄成虫嗅觉行为识别0050待检测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逐一检测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嗅觉识别趋向率,结果见表1。0051由表1可知,待检测的17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各浓度引诱剂中,香叶烯104G/ML、十六烷酸105G/ML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正趋向率最大,均为6334415,且显著大于其它供试引诱。
14、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正趋向率。红没药醇、柠檬烯、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混合异构体、反式蒎烯、顺式蒎烯、反式蒎烯、姜酚、反2己烯醇、马鞭草烯醇、莰烯,10种供试引诱剂各浓度药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趋向率均为000000,即无效。00522雌成虫嗅觉行为识别试验0053待检测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逐一检测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嗅觉识别趋向说明书CN104126580A4/9页6率,结果见表2。0054由表2可知,待检测的17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各浓度药剂仅有香叶烯104G/ML,对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正趋向率最大,为6000500,且显著大于其它供试引诱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正。
15、趋向率;红没药醇、柠檬烯、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混合异构体、反3己烯醇、石竹烯、反式蒎烯、顺式蒎烯、反式蒎烯、石竹烯氧化物、姜酚、豆甾醇、反2己烯醇、马鞭草烯醇、莰烯,以及十六烷酸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15种供试引诱剂各浓度药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趋向率均为000000,即无效。005522田间试验0056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诱捕器悬挂24H后,检查供试各诱捕器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结果见表3。0057由表3知,待检测的18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含空白对照,香叶烯104G/ML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最大,为1633404,且显著大于其。
16、它供试引诱剂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有引诱作用的药剂还有石竹烯反式104G/ML、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混合异构体104G/ML、石竹烯氧化物104G/ML、豆甾醇104G/ML、十六烷酸105G/ML,共5种引诱剂,但效果不及香叶烯104G/ML。005823田间验证试验0059田间试验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效果相对较好的引诱剂组分石竹烯反式104G/ML;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104G/ML;香叶稀104G/ML;石竹烯104G/ML、豆甾醇104G/ML、以及十六烷酸105G/ML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
17、剂,悬挂24H后,检查供试各诱捕器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结果见表4。0060由表4可知,田间试验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效果相对较好的各引诱剂组分,仅香叶稀104G/ML诱集到的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最大,为300235头,且显著大于其它供试引诱剂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00613结论0062基于以上试验结果,本发明从薇甘菊颈盲蝽寄主薇甘菊挥发性化学信息物质的主要成分中,制成待检测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1“Y”型嗅觉仪行为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仅有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香叶烯104G/ML,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正趋向率均最大,且显著大于其它供试引诱剂对薇甘菊颈。
18、盲蝽雌、雄成虫正趋向率,即仅有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有聚集、引诱作用。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仅有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香叶烯104G/ML,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其它供试引诱剂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包括十六烷酸105G/MLZL201310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3田间验证试验结果再次表明,仅有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香叶烯104G/ML,诱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最大,且显著大于田间试验确定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效果相对较好的其它引诱剂组分,包括十六烷酸105G/MLZL201310。
19、1209838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006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香叶烯104G/ML,能高效诱说明书CN104126580A5/9页7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可用于诱捕、聚集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为人工助迁、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到薇甘菊生长地,持续取食、防控薇甘菊,抑制薇甘菊生长、扩散和蔓延,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产品和技术支持。0064表1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对寄主挥发性物质的趋向反应0065说明书CN104126580A6/9页80066注表中数据为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正趋向率均值土标准误,数据采用LSD多重比较分析;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不显著;。
20、小字母不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显著;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不显著;大字母不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显著。0067表2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对寄主挥发性物质的趋向反应0068说明书CN104126580A7/9页90069注表中数据为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正趋向率均值土标准误,数据处理同表1。0070表3田间诱捕试验0071说明书CN104126580A8/9页100072注表中数据为诱捕到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均值土标准误头,数据采用LSD多重比较分析;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不显著;小字母不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显著;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不显著;大字母不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显著。0073表4田间验证试验0074说明书CN104126580A109/9页110075注表中数据为诱捕到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总数均值土标准误头,数据采用LSD多重比较分析;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不显著;小字母不同,表示同列P005,差异显著;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不显著;大字母不同,表示同行P005,差异显著。说明书CN104126580A111/1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6580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