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折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克氏针折弯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68532.1 (22)申请日 2016.12.14 (73)专利权人 陈炳鹏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 街红苹果家园委100组 (72)发明人 陈炳鹏 郑长军 张善勇 曲辑 王金成 (51)Int.Cl. A61B 17/8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包括 支架杆、 操作杆和卡杆, 所述支架杆前端焊接有 套筒杆, 套筒杆一端焊接有驱动杆套, 操作杆设 于驱动杆套。
2、内部, 卡杆与套筒杆连接, 支架杆后 端设有上把手, 支架杆侧边设有滑槽, 支架杆正 下方设有下架, 所述下架的一端与支架杆连接, 另外一端与上把手连接, 所述上把手和下架之间 设有下把手, 所述下把手一端设有齿条, 另外一 端设有滑块, 所述齿条下端和滑块下端都设有挂 耳, 所述挂耳通过弹簧与下架连接, 所述操作杆 一端设有齿轮, 且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所述操 作杆的另外一端设有折弯头, 所述卡杆前端设有 卡槽, 所述卡杆上设有螺纹杆, 在螺纹杆上拧有 螺母, 实现克氏针在手术过程中的折弯操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587030 U 2017.10.27 CN。
3、 206587030 U 1.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杆、 操作杆和卡杆, 所述支架杆前端焊接 有套筒杆, 且套筒杆内设有内螺纹, 所述套筒杆一端焊接有驱动杆套, 所述操作杆设于驱动 杆套内部, 所述卡杆与套筒杆连接, 所述支架杆后端设有上把手, 所述支架杆侧边设有滑 槽, 所述支架杆正下方设有下架, 所述下架的一端与支架杆连接, 另外一端与上把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把手和下架之间设有 下把手, 所述下把手一端设有齿条, 另外一端设有滑块, 所述齿条下端和滑块下端都设有挂 耳, 所述挂耳通过弹簧与下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4、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一 端设有齿轮, 且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所述操作杆的另外一端设有折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头中分别设有第一 折弯孔、 第二折弯孔和第三折弯孔, 且所述第一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2mm, 第二折弯孔的直 径尺寸为1mm, 第三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杆前端设有卡槽, 所 述卡杆上设有螺纹杆, 且所述螺纹杆通过套筒杆内的内螺纹与套筒杆连接, 另外在螺纹杆 上拧有螺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
5、587030 U 2 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克氏针折弯 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骨折手术治疗中, 经常应用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 在骨头复位拼接好, 然后用克 氏针固定结束后需将克氏针针尾折弯, 防止克氏针移位。 传统的方法为两人协作法, 一人用 尖嘴钳夹紧, 另一个进行折弯, 二人必须同时用力, 且用力方向相反, 形成力偶, 才可顺利折 弯克氏针针尾。 有时需多次进行, 易造成克氏针金属疲劳和骨折移位, 影响手术效果并存在 隐患。 特别是关节周围的骨折, 更需精确、 稳定的复位及固定, 因此克氏针折弯尤为重要。。
6、 同 时其他折弯器体积较大, 难以在小关节附近置入操作, 影响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目的是实现克氏针在手术过程中的折弯操 作。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包括支架 杆、 操作杆和卡杆, 所述支架杆前端焊接有套筒杆, 且套筒杆内设有内螺纹, 所述套筒杆一 端焊接有驱动杆套, 所述操作杆设于驱动杆套内部, 所述卡杆与套筒杆连接, 所述支架杆后 端设有上把手, 所述支架杆侧边设有滑槽, 所述支架杆正下方设有下架, 所述下架的一端与 支架杆连接, 另外一端与上把手连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上把手和下。
7、架之间设有下把手, 所述下把手一端设有齿条, 另外一端 设有滑块, 所述齿条下端和滑块下端都设有挂耳, 所述挂耳通过弹簧与下架连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操作杆一端设有齿轮, 且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所述操作杆的另外一 端设有折弯头。 0007 优选的, 所述折弯头中分别设有第一折弯孔、 第二折弯孔和第三折弯孔, 且所述第 一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2mm, 第二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1mm, 第三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 0.5mm。 0008 优选的, 所述卡杆前端设有卡槽, 所述卡杆上设有螺纹杆, 且所述螺纹杆通过套筒 杆内的内螺纹与套筒杆连接, 另外在螺纹杆上拧有螺母。 0009 本实用新型是用来。
8、实现克氏针在手术过程中的折弯操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 益效果是: 该克氏针折弯器通过单手握住上把手, 然后四指去捏下把手, 通过下把手一端的 齿条在滑槽的束缚下去驱动操作杆端部的齿轮, 实现操作杆的转动, 使折弯头将克氏针折 弯, 单手操作方便, 折弯程度根据手术部位可以由医生自行把握; 所述齿条下端和滑块下端 都设有挂耳, 所述挂耳通过弹簧与下架连接, 保证了下把手的复位; 所述折弯头中分别设有 第一折弯孔、 第二折弯孔和第三折弯孔, 且所述第一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2mm, 第二折弯孔 的直径尺寸为1mm, 第三折弯孔的直径尺寸为0.5mm, 可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克氏针的折弯 说 明 书 。
9、1/3 页 3 CN 206587030 U 3 操作, 应用于不同的手术场合; 所述卡杆前端设有卡槽, 所述卡杆上设有螺纹杆, 且所述螺 纹杆通过内螺纹与套筒杆连接, 另外在螺纹杆上拧有螺母, 卡杆通过螺纹杆与套筒杆螺旋 副连接, 实现了卡杆与操作杆之间的距离的调节, 应对不同直径的克氏针的刚度不同, 选择 不同的折弯距离, 方便操作, 折弯容易。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该克氏针折弯器俯视图; 0011 图2是该克氏针折弯器左视图; 0012 图3操作杆结构示意图; 0013 其中: 0014 1、 支架杆; 2、 操作杆; 3、 卡杆; 4、 下架; 5、 下把手; 5-1、 齿条; 。
10、5-2、 滑块; 5-3、 挂耳; 10、 套筒杆; 11、 驱动杆套; 12、 上把手; 13、 滑槽; 20、 齿轮; 21、 折弯头; 21-1、 第一折弯孔; 21- 2、 第二折弯孔; 21-3、 第三折弯孔; 30、 卡槽; 31、 螺纹杆; 32、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对照附图, 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 细的说明, 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 准确和 深入的理解, 并有助于其实施。 0016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克氏针折弯器, 是用来实现克氏针在手术过 程中的折弯操作。 0。
11、017 具体的说, 如图1至图3所示, 包括支架杆1、 操作杆2和卡杆3, 所述支架杆1前端焊 接有套筒杆10, 且套筒杆10内设有内螺纹, 所述套筒杆10一端焊接有驱动杆套11, 所述操作 杆2设于驱动杆套11内部, 所述卡杆3与套筒杆10连接, 所述支架杆1后端设有上把手12, 所 述支架杆1侧边设有滑槽13, 所述支架杆1正下方设有下架4, 所述下架4的一端与支架杆1连 接, 另外一端与上把手12连接。 所述上把手12和下架4之间设有下把手5, 所述下把手5一端 设有齿条5-1, 另外一端设有滑块5-2, 所述齿条5-1下端和滑块5-2下端都设有挂耳5-3, 所 述挂耳5-3通过弹簧与下。
12、架4连接。 如图1、 图3所示, 所述操作杆2一端设有齿轮20, 且所述齿 轮20与齿条5-1啮合, 所述操作杆2的另外一端设有折弯头21。 0018 如图3所示, 所述折弯头21中分别设有第一折弯孔21-1、 第二折弯孔21-2和第三折 弯孔21-3, 且所述第一折弯孔21-1的直径尺寸为2mm, 第二折弯孔21-2的直径尺寸为1mm, 第 三折弯孔21-3的直径尺寸为0.5mm。 0019 所述卡杆3前端设有卡槽30, 所述卡杆3上设有螺纹杆31, 且所述螺纹杆31通过套 筒杆10内的内螺纹与套筒杆10连接, 另外在螺纹杆31上拧有螺母32。 0020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
13、述: 0021 该克氏针折弯器在使用中, 先根据被操作的克氏针的直径, 由于不同直径的克氏 针的刚度不同, 将螺母32拧松, 调节卡杆3与操作杆2之间的距离, 待距离调定后将螺母32拧 紧, 然后将克氏针的针尾从卡杆3上的卡槽30中穿过, 再根据克氏针的直径选择穿过折弯头 21上的第一折弯孔21-1或第二折弯孔21-2或第三折弯孔21-3, 然后操作者单手的四指去捏 下把手5, 因为下把手5一端设有齿条5-1, 齿条5-1在滑槽13的束缚下, 驱动操作杆2端部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587030 U 4 齿轮20运动, 齿轮20带动操作杆2转动, 使操作杆2端部的折弯头21。
14、转动, 实现了将克氏针折 弯的操作, 单手操作方便, 折弯程度根据手术部位可以由医生自行把握。 0022 所述齿条5-1下端和滑块5-2下端都设有挂耳5-3, 所述挂耳5-3通过弹簧与下架4 连接, 保证了下把手5的复位; 所述折弯头21中分别设有第一折弯孔21-1、 第二折弯孔21-2 和第三折弯孔21-3, 且所述第一折弯孔21-1的直径尺寸为2mm, 第二折弯孔21-2的直径尺寸 为1mm, 第三折弯孔21-3的直径尺寸为0.5mm, 可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克氏针的折弯操作, 应 用于不同的手术场合; 所述卡杆3前端设有卡槽30, 所述卡杆3上设有螺纹杆31, 且所述螺纹 杆31通过套筒杆。
15、10内的内螺纹与套筒杆10连接, 另外在螺纹杆31上拧有螺母32, 卡杆3通过 螺纹杆31与套筒杆10螺旋副连接, 实现了卡杆3与操作杆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 应对不同直 径的克氏针的刚度不同, 选择不同的折弯距离, 方便操作, 折弯容易。 002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 受上述方式的限制, 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 的改进; 或未经改进, 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58703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587030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58703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