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8016742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8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49322.1

申请日:

20151216

公开号:

CN205234651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90/00

主分类号:

A61B90/00

申请人:

马雪琳

发明人:

马雪琳

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中路8-7号1-2-2

优先权:

CN201521049322U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白振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手术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包括粘膜吸套及外套管,其中该粘膜吸套上开有安装内窥镜的主腔道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道,所述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并通过该外套管安装在所述器械腔道上;安装了所述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通过所述主腔道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临床操作需求,利用透明的粘膜吸套一次性装配需要用到的多个手术器械,极大减少了由于更换手术器械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得多器械联合操作完成复杂手术成为可能;而且大幅提高了手术器械操作的灵活性,对现有的内窥镜微创技术进行了扩展,有望促成新的手术类型出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其中该粘膜吸套(1)上开有安装内窥镜(10)的主腔道(2)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道(3),所述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6),并通过该外套管(6)安装在所述器械腔道(3)上;安装了所述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1)通过所述主腔道(2)安装在内窥镜(10)的远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道(2)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具有锥度的通孔。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道(2)与内窥镜(10)之间为过盈配合。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器械腔道(3)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具有锥度的通孔。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6)与各器械腔道(3)之间为过盈配合。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道(2)的轴向长度与各所述器械腔道(3)的轴向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粘膜吸套(1)的长度,即所述主腔道(2)及各所述器械腔道(3)的内端面(5)位于粘膜吸套(1)内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主腔道(2)内的内窥镜(10)的所述远端端面与所述内端面(5)共面。 8.按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吸套(1)为透明的环状,在该粘膜吸套(1)相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均开有便于拆装的凹槽(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手术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腔道 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消化系统 和呼吸系统。但是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现有内窥镜的器械腔道数 量和通过能力极其有限,可送入器械数量和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临床中,内窥镜微创手术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频繁地更换多种器械, 造成了手术时间的延长,提升了操作难度,增加了手术的风险,阻碍 了内窥镜微创治疗能力的发展。譬如在切开和注水操作中,使用常规 内窥镜时必须先使用注射针完成注水隆起,然后再换器械进行切开操 作。此外,有些需要多器械协同的操作也受腔道数量少的限制,无法 实现。目前有一些研究工作利用与消化道内窥镜平行放置的腔道送入 器械,对现有技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操作腔道所 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有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内窥镜微创手术中内窥镜的可用腔道数量有限,导 致术中需要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从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和操作难度大 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 置。该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根据手术需求将所需要的带有外套 管的手术器械安装至具有多腔道的透明的粘膜吸套上,并整体安装至 内窥镜的远端,从而大幅减少胃镜手术过程中的器械更换,完成更为 复杂的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粘膜吸套及外套管,其中该粘膜吸套上开有安装 内窥镜的主腔道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道,所述手术器 械外套有外套管,并通过该外套管安装在所述器械腔道上;安装了所 述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通过所述主腔道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

其中:所述主腔道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 斜、具有锥度的通孔;所述主腔道与内窥镜之间为过盈配合;各所述 器械腔道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具有锥度 的通孔;所述外套管与各器械腔道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主腔道的轴 向长度与各所述器械腔道的轴向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粘膜吸套的长 度,即所述主腔道及各所述器械腔道的内端面位于粘膜吸套内部;所 述安装在主腔道内的内窥镜的所述远端端面与所述内端面共面;所述 粘膜吸套为透明的环状,在该粘膜吸套相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均开有便 于拆装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临床操作需求,利用透明的粘膜吸套一次性 装配需要用到的多个手术器械,极大减少了由于更换手术器械所带来 的时间上的浪费,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得多器械联合操作完成复杂手 术成为可能;而且大幅提高了手术器械操作的灵活性,对现有的内窥 镜微创技术进行了扩展,有望促成新的手术类型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A为带有外套管的注射针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带有外套管的圈套器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带有外套管的止血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与内窥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外套管的手术器械与多腔道的粘膜吸套的 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外套管的手术器械与多腔道的粘膜吸套连 接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粘膜吸套,2为主腔道,3为器械腔道,4为凹槽,5 为内端面,6为外套管,7为注射针,8为圈套器,9为止血夹,10 为内窥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其 中粘膜吸套1为透明的环状,两端为弧形、中间为直筒;在该粘膜吸 套1上开有安装内窥镜10的主腔道2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 器械腔道3(本实施例的器械腔道3为三个,位于主腔道2的下方), 主腔道2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具有锥度 的通孔;本实施例的主腔道2为由入口向出口向内倾斜的通孔,倾斜 角度小于或等于30°。主腔道2与内窥镜10之间为过盈配合,粘膜 吸套1利用其主腔道2后方(出口方)内部的锥度与内窥镜10实现 紧密牢靠的连接。器械腔道3为圆形通孔,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 向内倾斜、具有锥度的通孔。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6,手术器械的 外套管6与器械腔道3之间的连接依靠外套管6的外径与器械腔道3 的内径尺寸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手术器械可以在外套管6中伸出或 缩回外套管。安装了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1通过主腔道2安装在内窥 镜10的远端。

如图4所示,主腔道2的轴向长度与器械腔道3的轴向长度相等, 且小于粘膜吸套1的厚度,即主腔道2及器械腔道3的内端面5位于 粘膜吸套1内部。安装在主腔道2内的内窥镜10的远端端面与内端 面5共面。在粘膜吸套1相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均开有便于拆装的凹槽 4。

器械腔道3的分布和数量可以根据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器械种类 和数量进行配置,也可以配置多个数量,在使用前仅连接少于器械腔 道3总数的手术器械。

典型的手术器械包括注射针7、圈套器8及止血夹9。

如图3A所示,注射针7远端为金属针头、其后连接塑料注射管 路,近端为通用注射器接头,整体套在外套管6内,可以用于与粘膜 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在置入人体之前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 人体内送往靶点的过程中,注射针7需收缩在外套管6的工作腔道内, 到达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实施操作。

如图3B所示,圈套器8外套有外套管6,可以用于与粘膜吸套1 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在置入人体之前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人体内 送往靶点的过程中,圈套器8需收缩在外套管6的工作腔道内,到达 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实施操作。

如图3C所示,止血夹9外套有外套管6,可以用于与粘膜吸套1 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在置入人体之前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人体内 送往靶点的过程中,止血夹9需收缩在外套管6的工作腔道内,到达 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实施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5、图6所示,手术器械的外套管6与粘膜吸套1之间的连 接依靠外套管6的外径与粘膜吸套1的器械腔道的内径尺寸的过盈配 合实现连接。术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带有外套管6的手术器械,安 装至粘膜吸套1上,然后将粘膜吸套1安装至内窥镜10的远端。将 内窥镜10连同多个柔性手术器械一起送入消化道内,到达手术区域 后,将手术器械经外套管6伸出实施手术操作。

以典型的注射针7、圈套器8与止血夹9的配合使用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具体为:

手术器械的外套管6与粘膜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内窥镜 10与粘膜吸套1上的主腔道2连接。将注射针7和圈套器8的外套 管6分别与粘膜吸套1的三个器械腔道3连接,将粘膜吸套1的主腔 道2与内窥镜10连接。安装后整体送入人体消化道,到达位置后, 在内窥镜10的可视引导下,经手术器械外套管6伸出注射针7,对 腔道肿瘤注射隆起。随后将肿瘤吸入粘膜吸套1内(粘膜吸套1中未 使用的器械腔道需提前堵住以免漏气),利用圈套器8对肿瘤进行剥 离。在需要的情况下,经内窥镜10的器械腔道置入止血夹9实施止 血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气管镜、消化内镜、膀胱镜、鼻咽镜等微创 手术。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49322.1 (22)申请日 2015.12.16 A61B 90/00(2016.01) (73)专利权人 马雪琳 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中 路 8-7 号 1-2-2 (72)发明人 马雪琳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02 代理人 白振宇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手术装置, 具 体地说是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包括 粘膜吸套及外套管, 其中该粘膜吸套上开有安装 内窥镜的主腔道及安装手术器械。

2、的一个或多个器 械腔道, 所述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 并通过该外 套管安装在所述器械腔道上 ; 安装了所述手术器 械的粘膜吸套通过所述主腔道安装在内窥镜的远 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临床操作需求, 利用透 明的粘膜吸套一次性装配需要用到的多个手术器 械, 极大减少了由于更换手术器械所带来的时间 上的浪费, 缩短了手术时间, 使得多器械联合操作 完成复杂手术成为可能 ; 而且大幅提高了手术器 械操作的灵活性, 对现有的内窥镜微创技术进行 了扩展, 有望促成新的手术类型出现。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

3、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5234651 U 2016.05.18 CN 205234651 U 1.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 其中 该粘膜吸套(1)上开有安装内窥镜(10)的主腔道(2)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 道(3), 所述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6), 并通过该外套管(6)安装在所述器械腔道(3)上; 安 装了所述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1)通过所述主腔道(2)安装在内窥镜(10)的远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腔道(2)为圆 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

4、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孔。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腔道(2)与内 窥镜(10)之间为过盈配合。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器械腔道(3) 为圆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孔。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6)与各 器械腔道(3)之间为过盈配合。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腔道(2)的轴 向长度与各所述器械腔道(3)的轴向长度相等, 且小于所述粘膜吸套(1)的长度, 即所述主 腔道。

5、(2)及各所述器械腔道(3)的内端面(5)位于粘膜吸套(1)内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在主腔道 (2)内的内窥镜(10)的所述远端端面与所述内端面(5)共面。 8.按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粘膜吸套(1)为透明的环状, 在该粘膜吸套(1)相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均开有便于拆装的凹 槽(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34651 U 2 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手术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 装置。 背景。

6、技术 0002 内窥镜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但 是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 现有内窥镜的器械腔道数量和通过能力极其有限, 可送入器械 数量和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临床中, 内窥镜微创手术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频繁地更换 多种器械, 造成了手术时间的延长, 提升了操作难度, 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阻碍了内窥镜微 创治疗能力的发展。 譬如在切开和注水操作中, 使用常规内窥镜时必须先使用注射针完成 注水隆起, 然后再换器械进行切开操作。 此外, 有些需要多器械协同的操作也受腔道数量少 的限制, 无法实现。 目前有一些研究工作利用与消化道内窥镜平行放置的腔道送入器。

7、械, 对 现有技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操作腔道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有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内窥镜微创手术中内窥镜的可用腔道数量有限, 导致术中需要频繁 更换手术器械从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 该多腔道内窥镜微创手术装置根据手术需求将所需要的带 有外套管的手术器械安装至具有多腔道的透明的粘膜吸套上, 并整体安装至内窥镜的远 端, 从而大幅减少胃镜手术过程中的器械更换, 完成更为复杂的手术操作。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包括粘膜吸套及外套管。

8、, 其中该粘膜吸套上开有安装内窥镜的主腔道 及安装手术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道, 所述手术器械外套有外套管, 并通过该外套管安 装在所述器械腔道上; 安装了所述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通过所述主腔道安装在内窥镜的远 端。 0006 其中: 所述主腔道为圆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 孔; 所述主腔道与内窥镜之间为过盈配合; 各所述器械腔道为圆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 沿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孔; 所述外套管与各器械腔道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主腔道 的轴向长度与各所述器械腔道的轴向长度相等, 且小于所述粘膜吸套的长度, 即所述主腔 道及各所述器械腔道的内端面位于粘膜。

9、吸套内部; 所述安装在主腔道内的内窥镜的所述远 端端面与所述内端面共面; 所述粘膜吸套为透明的环状, 在该粘膜吸套相对的两侧外表面 上均开有便于拆装的凹槽。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08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临床操作需求, 利用透明的粘膜吸套一次性装配需要用到的 多个手术器械, 极大减少了由于更换手术器械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 缩短了手术时间, 使 得多器械联合操作完成复杂手术成为可能; 而且大幅提高了手术器械操作的灵活性, 对现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34651 U 3 有的内窥镜微创技术进行了扩展, 有望促成新的手术类型出现。 附图说明 0009 图。

10、1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1 图3A为带有外套管的注射针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B为带有外套管的圈套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C为带有外套管的止血夹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粘膜吸套与内窥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外套管的手术器械与多腔道的粘膜吸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外套管的手术器械与多腔道的粘膜吸套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其中: 1为粘膜吸套, 2为主腔道, 3为器械腔道, 4为凹槽, 5为内端面, 6为外套管, 7 为注射针, 。

11、8为圈套器, 9为止血夹, 10为内窥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9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 其中粘膜吸套1为透明的 环状, 两端为弧形、 中间为直筒; 在该粘膜吸套1上开有安装内窥镜10的主腔道2及安装手术 器械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腔道3(本实施例的器械腔道3为三个, 位于主腔道2的下方), 主腔道 2为圆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孔; 本实施例的主腔道2为 由入口向出口向内倾斜的通孔, 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主腔道2与内窥镜10之间为过盈 配合, 粘膜吸套1利用其主腔道2后方。

12、(出口方)内部的锥度与内窥镜10实现紧密牢靠的连 接。 器械腔道3为圆形通孔, 或为由入口向出口沿径向向内倾斜、 具有锥度的通孔。 手术器械 外套有外套管6, 手术器械的外套管6与器械腔道3之间的连接依靠外套管6的外径与器械腔 道3的内径尺寸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手术器械可以在外套管6中伸出或缩回外套管。 安装 了手术器械的粘膜吸套1通过主腔道2安装在内窥镜10的远端。 0020 如图4所示, 主腔道2的轴向长度与器械腔道3的轴向长度相等, 且小于粘膜吸套1 的厚度, 即主腔道2及器械腔道3的内端面5位于粘膜吸套1内部。 安装在主腔道2内的内窥镜 10的远端端面与内端面5共面。 在粘膜吸套1相。

13、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均开有便于拆装的凹槽4。 0021 器械腔道3的分布和数量可以根据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器械种类和数量进行配置, 也可以配置多个数量, 在使用前仅连接少于器械腔道3总数的手术器械。 0022 典型的手术器械包括注射针7、 圈套器8及止血夹9。 0023 如图3A所示, 注射针7远端为金属针头、 其后连接塑料注射管路, 近端为通用注射 器接头, 整体套在外套管6内, 可以用于与粘膜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 在置入人体之前 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人体内送往靶点的过程中, 注射针7需收缩在外套管6的工作腔道 内, 到达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 实施操作。 0024 如图3B所示, 圈套器8外。

14、套有外套管6, 可以用于与粘膜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 在置入人体之前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人体内送往靶点的过程中, 圈套器8需收缩在外套 管6的工作腔道内, 到达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 实施操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34651 U 4 0025 如图3C所示, 止血夹9外套有外套管6, 可以用于与粘膜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 在置入人体之前的安装准备阶段以及在人体内送往靶点的过程中, 止血夹9需收缩在外套 管6的工作腔道内, 到达位置后可伸出工作腔道, 实施操作。 0026 本实用新型的粘膜吸套1及外套管6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

15、028 如图5、 图6所示, 手术器械的外套管6与粘膜吸套1之间的连接依靠外套管6的外径 与粘膜吸套1的器械腔道的内径尺寸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术前根据手术需要, 选择带有外 套管6的手术器械, 安装至粘膜吸套1上, 然后将粘膜吸套1安装至内窥镜10的远端。 将内窥 镜10连同多个柔性手术器械一起送入消化道内, 到达手术区域后, 将手术器械经外套管6伸 出实施手术操作。 0029 以典型的注射针7、 圈套器8与止血夹9的配合使用为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 用方式。 具体为: 0030 手术器械的外套管6与粘膜吸套1上的器械腔道3连接, 内窥镜10与粘膜吸套1上的 主腔道2连接。 将注射针7。

16、和圈套器8的外套管6分别与粘膜吸套1的三个器械腔道3连接, 将 粘膜吸套1的主腔道2与内窥镜10连接。 安装后整体送入人体消化道, 到达位置后, 在内窥镜 10的可视引导下, 经手术器械外套管6伸出注射针7, 对腔道肿瘤注射隆起。 随后将肿瘤吸入 粘膜吸套1内(粘膜吸套1中未使用的器械腔道需提前堵住以免漏气), 利用圈套器8对肿瘤 进行剥离。 在需要的情况下, 经内窥镜10的器械腔道置入止血夹9实施止血操作。 0031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气管镜、 消化内镜、 膀胱镜、 鼻咽镜等微创手术。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3465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5234651 U 6 图2 图3A 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5234651 U 7 图3C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5234651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5234651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5234651 U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5234651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