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针刀.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010438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11723.6

申请日:

20170726

公开号:

CN208355499U

公开日:

2019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0,A61B17/32

主分类号:

A61B17/00,A61B17/32

申请人:

朱凯林

发明人:

朱凯林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116号3栋1单元1楼101室

优先权:

CN20172091172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新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刀口,针体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针体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所述针体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所述第一半圆弧的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刀口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所述刀口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同侧设置,该改良针刀在提高面部除皱效果的同时可大大缩短治疗疗程,且具备成熟的改良工艺,可靠的实验基础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良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有刀口(2),针体(1)的另一端设有手柄(3),所述针体(1)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101),所述针体(1)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1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的表面上设有螺纹(5);所述刀口(2)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201);所述刀口(2)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同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与所述针体(1)相离的一端设有圆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的一侧面为第二长方形平面(301),所述手柄(3)的另一侧面为第二半圆弧(3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第二半圆弧(302)同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5)的长度为8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的长度4厘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整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针刀。

背景技术

无创或微创美容除皱一直是医学美容界追求的最高目标,由此创造和衍生出了许多方法和术式,以满足无数追求美丽的年轻人的愿望。然而,一些传统的美容整形术在创造美的同时,也给美容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痛苦。所以既要让人年轻靓丽,除去岁月的痕迹,又要无创无痕,无后遗症,恐目前很难有哪种方法能达到这种效果。

多年来,普遍用针刀在面部施术治疗皱纹,发现针刀不仅在除皱、紧致、改善肤质、肤色方面有明显的疗效,更具有无创、无痕、微痛、无副作用和后遗症的特点。传统针刀的使用方法为:沿皱纹的方向斜刺或平刺,铲拨皮下筋膜与肌肉的粘连2-5下,然后出针,这种除皱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反复几个疗程,为了减少治疗次数,并改善治疗效果,本领域急需对针刀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在提高面部除皱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大缩短治疗疗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刀口,针体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针体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所述针体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所述第一半圆弧的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刀口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所述刀口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同侧设置。

进一步,所述手柄与所述针体相离的一端设有圆环。

进一步,所述所述手柄的一侧面为第二长方形平面,所述手柄的另一侧面为第二半圆弧,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第二半圆弧同侧设置。

进一步,所述螺纹的长度为8厘米。

进一步,所述手柄的长度4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改良针刀在提高面部除皱效果的同时可大大缩短治疗疗程,且具备成熟的改良工艺,可靠的实验基础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针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针刀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体;101、第一长方形平面;102、第一半圆弧;2、刀口;201、平面顿圆形刀口;202、半圆弧顿圆形刀口。3、手柄;301、第二长方形平面;302、第二半圆弧;5、螺纹;6、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良针刀,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有刀口2,针体1的另一端设有手柄3,所述针体1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101,能够减少对表皮的损伤.

所述针体1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1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的表面上设有螺纹5;增大对皮下组织的摩擦和挫摩效果,利用螺纹5对皮下组织进行多次挫磨可显著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新胶原蛋白形成及重组,进而增加松弛皮肤的紧致性。

所述刀口2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201;所述刀口2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同侧设置。

所述手柄3与所述针体1相离的一端设有圆环6。圆环6一方面便于手拿住改良针刀,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方便存放。

所述所述手柄3的一侧面为第二长方形平面301,所述手柄3的另一侧面为第二半圆弧302,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第二半圆弧302同侧设置。

所述螺纹5的长度为8厘米,经过临床试验得出,过长容易对人体组织造成意外损伤,过短不能使得该改良针刀使用最优化。

所述手柄3的长度4厘米。

该改良针刀的使用方法:沿皱纹的方向斜刺或平刺,铲拨皮下筋膜与肌肉的粘连2-5下,第一长方形平面101的一侧朝向皮肤,螺纹5的一侧面朝向肌肉,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30秒,以免出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种改良针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改良针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改良针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改良针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良针刀.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11723.6 (22)申请日 2017.07.26 (73)专利权人 朱凯林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 道116号3栋1单元1楼101室 (72)发明人 朱凯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53 代理人 李新昂 (51)Int.Cl. A61B 17/00(2006.01) A61B 17/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改良针刀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 包括针 体, 所述。

2、针体的一端设有刀口, 针体的另一端设 有手柄, 所述针体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 所述针体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 所述第一半 圆弧的表面上设有螺纹; 所述刀口的一侧面为平 面顿圆形刀口; 所述刀口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 圆形刀口, 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 刀口同侧设置, 该改良针刀在提高面部除皱效果 的同时可大大缩短治疗疗程, 且具备成熟的改良 工艺, 可靠的实验基础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355499 U 2019.01.11 CN 208355499 U 1.一种改良针刀, 其特征在于, 包括针体(1), 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

3、有刀口(2), 针体 (1)的另一端设有手柄(3), 所述针体(1)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101), 所述针体(1)的 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102), 所述第一半圆弧(102)的表面上设有螺纹(5); 所述刀口(2) 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201); 所述刀口(2)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 所 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同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3)与所述针体(1)相离 的一端设有圆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3)的一侧面为第二长 方形平面(3。

4、01), 所述手柄(3)的另一侧面为第二半圆弧(302), 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 述第二半圆弧(302)同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5)的长度为8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针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3)的长度4厘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55499 U 2 一种改良针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整形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针刀。 背景技术 0002 无创或微创美容除皱一直是医学美容界追求的最高目标, 由此创造和衍生出了许 多方法和术式, 以满足无数追求美丽的年轻人的愿望。 然。

5、而, 一些传统的美容整形术在创造 美的同时, 也给美容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痛苦。 所以既要让人年轻靓丽, 除去岁月的痕迹, 又要无创无痕, 无后遗症, 恐目前很难有哪种方法能达到这种效果。 0003 多年来, 普遍用针刀在面部施术治疗皱纹, 发现针刀不仅在除皱、 紧致、 改善肤质、 肤色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更具有无创、 无痕、 微痛、 无副作用和后遗症的特点。 传统针刀的使 用方法为: 沿皱纹的方向斜刺或平刺, 铲拨皮下筋膜与肌肉的粘连2-5下, 然后出针, 这种除 皱治疗虽然效果显著, 但是需要反复几个疗程, 为了减少治疗次数, 并改善治疗效果, 本领 域急需对针刀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

6、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 在提高 面部除皱效果的同时, 可以大大缩短治疗疗程。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针刀, 包括针体, 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刀口, 针体的另 一端设有手柄, 所述针体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 所述针体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 所述第一半圆弧的表面上设有螺纹; 所述刀口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 所述刀口的另 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形刀口, 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同侧设置。 0007 进一步, 所述手柄与所述针体相离的一端设有圆环。 0008 进一。

7、步, 所述所述手柄的一侧面为第二长方形平面, 所述手柄的另一侧面为第二 半圆弧, 所述第一半圆弧与所述第二半圆弧同侧设置。 0009 进一步, 所述螺纹的长度为8厘米。 0010 进一步, 所述手柄的长度4厘米。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改良针刀在提高面部除皱效果的同时可大大缩短治 疗疗程, 且具备成熟的改良工艺, 可靠的实验基础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针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针刀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其中, 1、 针体; 101、 第一长方形平面; 102、 第一半圆弧; 2、 刀口; 201。

8、、 平面顿圆形刀 口; 202、 半圆弧顿圆形刀口。 3、 手柄; 301、 第二长方形平面; 302、 第二半圆弧; 5、 螺纹; 6、 圆 环。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8355499 U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改良针刀, 包括针体1, 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有刀口2, 针体1 的另一端设有手柄3, 所述针体1的一侧面为第一长方形平面101,。

9、 能够减少对表皮的损伤. 0017 所述针体1的另一侧面为第一半圆弧102, 所述第一半圆弧102的表面上设有螺纹 5; 增大对皮下组织的摩擦和挫摩效果,利用螺纹5对皮下组织进行多次挫磨可显著促进纤 维母细胞增生、 新胶原蛋白形成及重组, 进而增加松弛皮肤的紧致性。 0018 所述刀口2的一侧面为平面顿圆形刀口201; 所述刀口2的另一侧面为半圆弧顿圆 形刀口202, 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半圆弧顿圆形刀口202同侧设置。 0019 所述手柄3与所述针体1相离的一端设有圆环6。 圆环6一方面便于手拿住改良针 刀, 方便操作; 另一方面方便存放。 0020 所述所述手柄3的一侧面为第二长方形。

10、平面301, 所述手柄3的另一侧面为第二半 圆弧302, 所述第一半圆弧102与所述第二半圆弧302同侧设置。 0021 所述螺纹5的长度为8厘米, 经过临床试验得出, 过长容易对人体组织造成意外损 伤, 过短不能使得该改良针刀使用最优化。 0022 所述手柄3的长度4厘米。 0023 该改良针刀的使用方法: 沿皱纹的方向斜刺或平刺, 铲拨皮下筋膜与肌肉的粘连 2-5下, 第一长方形平面101的一侧朝向皮肤, 螺纹5的一侧面朝向肌肉, 出针后迅速按压针 孔30秒, 以免出血。 002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8355499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835549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