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骨折内固定钉,特别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的钳夹式骨折内固定钉。
在医疗中,骨折接骨时采用的内固定钉大都是用医用不锈钢或鈦合金制成,能对接骨起到确实固定的作用,但不能对接骨施加一定压力而不能克服断端再吸收后所出现的间隙。《中华骨科杂志》1983年第3卷第3期的“鎳鈦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用于骨折内固定”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由本发明人和其他协作人设计的形状记忆合金压缩骑缝钉,它是由1.5毫米直径的鎳鈦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是一根波浪形丝杆而两端有弯曲与丝杆成60°角的刺钉。将它在低温状态下拉长丝杆后而把两端刺钉插入折骨,随着人体温度使骑缝钉温度上升,波浪形丝杆被拉长部分恢复原来形状,从而对骨折缝施加压力,骨折断端接触紧密,疗效较为理想。但是限于其结构形状,对折骨只单点钳夹,所适用的骨折类型有限,尤其对于短管状骨的骨杆骨折,较难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好、适于医疗各种类型的短管状骨骨折用的钳夹式内固定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内固定钉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其特点是:内固定钉的结构是在一根主杆上有2~8个钳夹。本内固定钉用于管状骨或条状骨的斜骨折接骨时,将其各钳夹包夹住骨折部位,使接骨确实固定,并对骨折缝施加压力,折骨缝接触紧密,从而疗效好。
本内固定钉的钳夹形状可以有多种形状,用于适应各种折骨的横截面形状。其钳夹可以是从主杆两侧伸出而弯曲成环形,留有开口,其环形超过环形所包容圆形的半圆,环形可以是所包容圆形的1/2~3/4,最佳为2/3。这种内固定钉适用于短管状骨的折骨时接骨。上述内固定钉的各钳夹的大小和弯曲度可以是相同的,适用于短管状骨的均匀直径部分的骨折。其顶端的一个钳夹的长度和环形可以大于其余钳夹对应的长度和环形,则可适用于管状骨的靠近杆骨后端部的骨折。
本内固定钉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薄板制成,其板厚度为0.5~2.0毫米。其形状记忆合金可以是鎳鈦形状记忆合金。其鎳鈦记忆合金的成份可以是:鎳含量占56%,鈦含量占4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本内固定钉特别适用于短管状骨骨杆的骨折接骨,使用方便,不但对接骨进行多点钳夹而能确实固定,而且能对折骨施加压力,使接缝接触紧密,疗效好。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a图为正视图,b图为顶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图为正视图,b图为顶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参见图1,内固定钉由鎳鈦记忆合金板制成,板厚0.6毫米,主杆3的上顶端有一个较大的有开口的环状钳夹1,其下相隔着有三个较小的有开口的环状钳夹2。此形状内固定钉适用于管状骨的靠近扩大杆骨后端部的骨折,顶端较大环状钳夹1夹住扩大的杆骨后端,下面较小的环状钳夹2夹住折骨的管状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本内固定钉由0.6毫米厚的鎳鈦形状记忆合金板制成,主杆3上有三个相同大小的有开口的环状钳夹2。此形状内固定钉适用于短管状骨骨杆骨折。此内固定钉的应用病例参见图3。此病例是:唐姓女病人,37岁,从自行车上摔下,右手撑地,致右第三、四掌骨骨折,X线透视照片提示侧位片移位明显,急症行切开复位,用本内固定钉固定,术后三周去石膏托,术后二月骨愈合拔钉,手指功能恢复。
本钳夹式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钉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进行动物体试验和临床试验应用,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适于各医院治疗短管状骨骨杆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