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493975.2 (22)申请日 2014.09.24 A61B 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专利权人 安庆师范学院 (72)发明人 胡福松 周多奇 张永亮 钱振宇 叶骏 马祖长 孙怡宁 孙明运 吴庆园 杨念恩 何子军 徐玉兵 刘冰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 间获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
2、波形匹配法的主动 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包括 : 采集颈动脉 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 利用肱动脉血压值对颈 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 获得颈动 脉压力波形和股动脉压力波形 ; 选取颈、 股动脉 压力波形一段特定区域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获得 两段待匹配波形 ; 利用波形匹配法对两段待匹 配波形进行分析, 计算出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相对于传统的 “foot-to-foot” 法, 本发明 基于波形一段特定的区域而不是单个特征点计算 aoPTT, 提高了主动脉脉搏波速度 aoPWV 测量的准 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51)Int.Cl. 审查员 王。
3、传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4188637 B 2016.02.24 CN 104188637 B 1/2 页 2 1.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 (1) 利用脉搏波传感器同步采样获取人体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 (2) 利用人体肱动脉血压值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 分别获得 具有血压特性的颈动脉脉搏波和具有血压特性的股动脉脉搏波 ; 所述具有血压特性的颈动 脉脉搏波即为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所述具有血压特性的股动脉脉搏波即为股动脉压。
4、力波形 FP ; (3) 选择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上升阶段斜率最大值点, 记为 cMaxPoint ; 选择颈动脉压 力波形 C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cMin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上升阶段斜率最大 值点, 记为 fMax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fMinPoint ; 以位于 cMaxPoint 和 cMinPoint 之间的波形,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以位于 fMaxPoint 和 fMinPoint 之间的波形,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对所述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和所述 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作如下归一化处理 :。
5、 3a、 比较 cMinPoint 处和 fMin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若 cMinPoint 处的幅值 fMin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cMin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一化 最小幅值, 以 cMin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以 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 一化起点, 记为 fStartPoint ; 若 cMinPoint 处的幅值 fMin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fMin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一化 最小幅值, 以 fMinPoint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
6、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fStartPoint, 以 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 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 3b、 比较 cMaxPoint 处和 fMax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c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一化 最大幅值, 以 cMax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以所 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 化终点, 记为 fEndPoint。
7、 ;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f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一化 最大幅值, 以 fMaxPoint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fEndPoint, 以所 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 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 3c、 以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 cStartPoint 与 cEndPoint 之间的波形作为归一化后 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 以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 fStartPoint 与 fEndPoint 之 间的波形作为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
8、匹配压力波形 FPm ; (4)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和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FPm 通过波形匹配法求取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 : 将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沿着时间轴向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 力波形 FPm 移动, 每次移动 1 个步骤 (1) 所用的采样周期, 共移动的时间为 T总, 所述 T总为 cStartPoint 距离 fEndPoint 之间的时间, 共移动的次数 m T总/ 采样周期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88637 B 2 2/2 页 3 在每次移动后计算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
9、绝对值之和SADi或 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i, 其中 i 为移动次数, i 1, 2, m ; 令SADi或SSDi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移动次数为p, 则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aoPTTp 采样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在每次移动后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i是按 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FPm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A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A部分的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上相同时间 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
10、差的绝对值, 然后计算由 A 部分 CPm 上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的 绝对值之和, 记为 SADr ;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 B 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 B 部分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样点 的幅值差的绝对差值之和, 记为 SADp ; (3)将SADr和SADp相加, 即得。
11、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 之和 SADi。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在每次移动后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i是按如 下方法进行计算 :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FPm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A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A部分的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上相同时间 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 然后计算由 A 部分 CPm 上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的平 方之和, 记为 SSDr ;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
12、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 B 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 B 部分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样点的 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记为 SSDp ; (3)将SSDr和SSDp相加, 即得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的差的绝对 值之和 SSDi。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
13、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肱动脉血压值包括肱动脉收缩压 SBP、 肱动脉舒张压 DBP 和肱动脉平均压 MAP ; 所述肱动脉平均压的计算方法为 MAP DBP+0.4*(SBP-DBP) ; 步骤 (2) 所述利用人体肱动脉血压值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 是指利用肱动脉舒张压DBP和肱动脉平均压MAP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 标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88637 B 3 1/6 页 4 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 波传导时间获取。
14、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人口老年 化导致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 中国心血管报告 2012 显示,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 2.9 亿, 每 5 个成人中就有 1 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我国每年约有 3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占总死亡原因的41, 即每10秒钟心血管死亡一人。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威胁人 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0003 血管动脉结构以及弹性功能的改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动脉弹性的改 变早于结构的改变, 且结构的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 对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早期检 测, 积极干预具有非常。
15、重要的意义。 0004 依赖于 “动脉硬化程度加剧导致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 ( 脉搏波 ) 的传导 速度会加快” 这一原理, 学者们提出使用主动脉脉搏波速度aoPWV作为无创动脉僵硬度检测 方法。其中, 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 是测量 aoPWV 的关键。目前, aoPTT 一般是通过 测量颈股动脉传导时间 cfPTT 获取,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识别同一心动周期内两路波形的 起点, 计算它们的时间差用于评估 aoPTT, 现有的 aoPTT 评估方法包括舒张期极小值法、 一 阶导数极大值法、 二阶导数极大值法和切线相交法,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波形单个特征点, 称 为 “foot-。
16、to-foot” 法。但是, 由于动脉壁弹性的差异, 脉搏波的形状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 变化, 用于识别波形起点位置的特征点会发生转移, 导致 “foot-to-foot” 法评估的结果不 够准确, 影响 aoPTT 的测量。因此, 准确测量 aoPTT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 “foot-to-foot” 法所存在的特征点识别不准导致 aoPTT 测 量存在误差的问题, 提供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0006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7 本发明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时。
17、移匹 配技术分析实时采集的人体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波序列获取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 的方法, 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0008 (1) 利用脉搏波传感器同步采样获取人体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 0009 (2) 利用人体肱动脉血压值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 分别 获得具有血压特性的颈动脉脉搏波和具有血压特性的股动脉脉搏波 ; 所述具有血压特性的 颈动脉脉搏波即为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所述具有血压特性的股动脉脉搏波即为股动脉压力 波形 FP ; 0010 (3) 选择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上升阶段斜率最大值点, 记为 cMaxPoint ; 选择颈动 说 明。
18、 书 CN 104188637 B 4 2/6 页 5 脉压力波形 C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cMin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上升阶段斜率最 大值点, 记为 fMax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fMinPoint ; 以位 于 cMaxPoint 和 cMinPoint 之间的波形,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以位于 fMaxPoint 和 fMinPoint 之间的波形,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对所述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和所述 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作如下归一化处理 : 0011 3a、 比较 cMinPoint 处和 fMi。
19、n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0012 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则 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作为归一化最小幅值, 以 cMin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fStartPoint ; 0013 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则 以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作为归一化最小幅值, 以 fMinPoint 作为股动脉。
20、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fStart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 0014 3b、 比较 cMaxPoint 处和 fMax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0015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c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 一化最大幅值, 以 cMax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 归一化终点,。
21、 记为 fEndPoint ; 0016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f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 一化最大幅值, 以 fMaxPoint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fEnd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 归一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 0017 3c、 以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 cStartPoint 与 cEndPoint 之间的波形作为归一 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CPm ; 以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fStartPoint与fEndPoint。
22、 之间的波形作为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FPm ; 0018 (4)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和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通过波形匹配法求取 aoPTT : 0019 将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沿着时间轴向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 FPm 移动, 每次移动 1 个步骤 (1) 所用的采样周期, 共移动的时间为 T总, 所述 T 总为 cStartPoint 距离 fEndPoint 之间的时间, 共移动的次数 m T总/ 采样周期 ; 0020 在每次移动后计算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
23、ADi或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 i, 其中 i 为移动次数, i 1, 2, 、 、 、 , m ; 0021 令 SADi或 SSD i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移动次数为 p, 则传导时间 aoPTT p 采样周 期。 0022 在每次移动后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SADi是 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 0023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 A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A 部分的 说 明 书 CN 104188637 B 5 3/6 页 6 CPm 上各采。
24、样点与 FPm 上相同时间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 然后计算由 A 部分 CPm 上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记为 SADr ; 0024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 B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不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B 部分 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 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
25、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差值之和, 记为 SADp ; 0025 (3)将SADr和SADp相加, 即得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 对值之和 SADi。 0026 在每次移动后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i是 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 0027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 A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A 部分的 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上相同时间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 然后计算由A部分CPm上 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
26、的平方之和, 记为 SSDr ; 0028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FPm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B部分(即在时间轴上不重叠的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B部分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记为 SSDp ; 0029 (3)将SSDr和SSDp相加, 即得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的差的。
27、 绝对值之和 SSDi。 0030 所述肱动脉血压值包括肱动脉收缩压 SBP、 肱动脉舒张压 DBP 和肱动脉平均压 MAP ; 0031 所述肱动脉平均压的计算方法为 MAP DBP+0.4*(SBP-DBP) ; 0032 步骤 (2) 所述利用人体肱动脉血压值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进行 标定, 是指利用肱动脉舒张压 DBP 和肱动脉平均压 MAP 对所述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 波进行标定。 0033 步骤 (1) 中并不局限于获取人体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可获取颈动脉脉 搏波、 股动脉脉搏波及踝动脉脉搏波中的任意两个或颈动脉脉搏波、 桡动脉脉搏波及踝动 脉脉搏波中的任。
28、意两个, 所得相应归一化后的待匹配压力波形在进行步骤 (4) 时按如下规 则进行 ( 遵循人体由上向下的移动规律 ) : 0034 若获取的是颈动脉脉搏波和桡动脉脉搏波、 或颈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波, 则 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或归一化后的踝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 0035 若获取的是桡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波, 则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桡动脉 待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踝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 0036 若获取的是股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 则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 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踝动脉。
29、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说 明 书 CN 104188637 B 6 4/6 页 7 0037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 0038 (1) 本发明选取颈动脉和股动脉压力波形上一段区域而不是单个特征点计算主动 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 提高了 aoPWV 测量的准确性 ; 0039 (2) 本发明在波形噪声干扰极大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很好地解决了传 统的 “foot-to-foot” 法存在的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 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40 图 1 为本发明中获取 aoPTT 方法的总流程图 ; 0041 图 2 为舒张期极小值点和上升段斜率最大值。
30、点获取示意图 ; 0042 图 3 为待匹配压力波形归一化示意图 ; 0043 图 4 为波形匹配法求取 aoPTT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5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aoPTT 获取方法 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 0046 1、 利用双路脉搏波传感器在人体颈动脉和股动脉处以 1ms 为采样周期同步采集 颈动脉脉搏值和股动脉脉搏值, 由颈动脉脉搏值和股动脉脉搏值的时间序列构成颈动脉 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利用示波法血压计测。
31、量人体肱动脉收缩压 (SBP) 和肱动脉舒张压 (DBP) ; 0047 2、 用肱动脉舒张压 (DBP) 和肱动脉平均压 (MAP, MAP DBP+0.4*(SBP-DBP) 对 颈、 股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 获得具有血压特性的颈、 股动脉脉搏波。具有血压特性的颈、 股动脉脉搏波即为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和股动脉压力波形 FP。标定即是以 DBP 和 MAP 将各 颈、 股动脉脉搏值转换为颈、 股动脉压力值, 由各压力值的时间序列分别构成了颈动脉压力 波形 CP 和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0048 3、 如图 2 所示, 选择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上升阶段斜率最大值点, 记为 cMaxPo。
32、int ; 选择颈动脉压力波形 C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cMin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上 升阶段斜率最大值点, 记为 fMaxPoint ; 选择股动脉压力波形 FP 舒张期极小值点, 记为 fMinPoint ; 以位于cMaxPoint和cMinPoint之间的波形,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以位 于fMaxPoint和fMinPoint之间的波形,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 所述上升段斜率最大 值点通过对颈、 股动脉压力波形求取一阶导数, 寻找一阶导数极大值点, 该极大值点对应的 位置即为上升段斜率最大值点所在的位置。 所述舒张期极小值点通过选取上升段斜。
33、率极大 值点, 与前一个脉搏波峰值点间的区域波形作为搜索区域, 搜索区域最小值点, 其最小值对 应的位置即为舒张期极小值点所在的位置。 0049 4、 如图3所示, 由于cMinPoint和fMinPoint幅值间以及cMaxPoint和fMaxPoint 幅值间有一定差距, 为了使两个匹配波形的高度一致, 需要对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和股 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四个端点进行归一化处理, 使得两段波形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同一水 平线上 ; 具体实现为 : 说 明 书 CN 104188637 B 7 5/6 页 8 0050 a、 比较 cMinPoint 处和 fMin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
34、0051 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则 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作为归一化最小幅值, 以 cMin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fStartPoint ; 0052 若 c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则 以 fMinPoint 处 的 幅 值 作为归一化最小幅值, 以 fMinPoint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
35、为 fStart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小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起点, 记为 cStartPoint ; 0053 b、 比较 cMaxPoint 处和 fMaxPoint 处的幅值大小 : 0054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c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 一化最大幅值, 以 cMaxPoint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 归一化终点, 记为 fEndPoint ; 0。
36、055 若 cMaxPoint 处的幅值 fMaxPoint 处的幅值, 则以 fMaxPoint 处的幅值作为归 一化最大幅值, 以 fMaxPoint 作为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归一化终点, 记为 fEndPoint, 以所述归一化最大幅值在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上的位置, 作为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的 归一化终点, 记为 cEndPoint ; 0056 c、 以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cStartPoint与cEndPoint之间的波形作为归一化 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 以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中 fStartPoint 与 fEndPoint 之间的波形作为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
37、配压力波形 FPm。 0057 5、 如图 4 所示,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和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 匹配压力波形 FPm 通过波形匹配法求取 aoPTT : 0058 将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沿着时间轴向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 配压力波形 FPm 移动, 每次移动 1 个步骤 (1) 所用的采样周期, 共移动的时间为 T总, 所述 T 总为 cStartPoint 距离 fEndPoint 之间的时间, 共移动的次数 m T总/ 采样周期 ; 0059 在每次移动后计算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i或幅值差的平方之。
38、和 SSD i, 其中 i 为移动次数, i 1, 2, 、 、 、 , m ; 0060 令 SADi或 SSD i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移动次数为 p, 则传导时间 aoPTT p 采样周 期。 0061 在每次移动后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SADi是 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 0062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 A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A 部分的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上相同时间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值, 然后计算由 A 部分 CP。
39、m 上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记为 SADr ; 0063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 B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不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B 部分 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说 明 书 CN 104188637 B 8 6/6 页 9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绝对值之和 SA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 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样点的幅值差的绝对差值。
40、之和, 记为 SADp ; 0064 (3)将SADr和SADp相加, 即得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的差的 绝对值之和 SADi。 0065 在每次移动后 CPm 上各采样点与 FPm 中相应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i是 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 0066 (1)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 FPm 位于相同时间段上的 A 部分 ( 即在时间轴上重叠的部分 ), 计算获得位于 A 部分的 CPm上各采样点与FPm上相同时间点处的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 然后计算由A部分CPm上 所有采样点所获得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记为 。
41、SSDr ; 0067 (2) 对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CPm 与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 形FPm位于不同时间段上的B部分(即在时间轴上不重叠的部分), 计算获得位于B部分的 C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cStart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c, 和位于 B 部分的的 FPm 上各采样点的幅值与 fEndPoint 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SSDpf, 将 SADpc和 SADp f相加获得 B 部分上所有采样点的幅值差的平方之和, 记为 SSDp ; 0068 (3)将所述的SSDr和SSDp相加, 即得在每次移动后CPm与FPm中各采样点的幅值 的差的绝对值之和 。
42、SSDi。 0069 步骤 1 中并不局限于获取人体颈动脉脉搏波和股动脉脉搏波, 可获取颈动脉脉搏 波、 股动脉脉搏波及踝动脉脉搏波中的任意两个或颈动脉脉搏波、 桡动脉脉搏波及踝动脉 脉搏波中的任意两个, 所得相应归一化后的待匹配压力波形在进行步骤 5 时按如下规则进 行 ( 遵循人体由上向下的移动规律 ) : 0070 若获取的是颈动脉脉搏波和桡动脉脉搏波、 或颈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波, 则 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颈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桡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 或归一化后的踝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 0071 若获取的是桡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波, 则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桡动脉 待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踝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 0072 若获取的是股动脉脉搏波和踝动脉脉搏, 则在步骤 (4) 中由归一化后的股动脉待 匹配压力波形向归一化后的踝动脉待匹配压力波形移动。 说 明 书 CN 104188637 B 9 1/3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8637 B 10 2/3 页 1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8637 B 11 3/3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88637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