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手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006877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721405.X

申请日:

20141125

公开号:

CN204260741U

公开日:

201504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402,A61B5/021,G04G21/02

主分类号:

A61B5/0402,A61B5/021,G04G21/02

申请人:

深圳市长桑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传敏,王智勇,赵纪伟,吕志强,李梁,邓梓明,徐立军,喻娇,郭学师,张敏,陈学弟,黄婧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伟路1号坚达大厦东座513

优先权:

CN201420721405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宋建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手表,包括表头,所述表头内设置有处理器;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与所述表头铰接;第一传感电极,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固定于所述表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穿戴式手表配带在人体的手臂上时,传感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感应人体的生理信号,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头,所述表头内设置有处理器;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与所述表头铰接;第一传感电极固定于所述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凹陷;所述传感电极的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传感电极镶接在所述通孔内,并且所述凸起鑲接在所述凹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所述穿戴式手表包括与所述表带一体成型的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凹陷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凸起设置第一开孔,所述第固定柱贯穿所述第一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电极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表带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位于所述两个第一传感电极之间,所述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夹持所述绝缘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堆叠并连通,所述固定柱贯穿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电接口;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电接口均设置于所述表头的底壳上,并且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电接口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电极缝合在所述表带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为皮带或者硅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式手表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分别连接处理器和传感电极,其中,所述导线埋设在表带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包括铜片层和设置铜片层上的皮铜镀金层,或者,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包括铜片层和设置铜片层上的镀氯化银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戴式手 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穿戴式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例如苹果公司的 Apple Wacth、Google公司的Glass等等。穿戴式设备能够解放用户的双 手,方便用户操作。但是,目前大多数穿戴式设备都需要与手机配合使 用,作为手机的附加配件,并且,穿戴式设备大多数侧重娱乐和休闲功 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的帮助并不明显。因此,为了使智能穿戴式 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亟须在智能穿戴式设备中加入更有利 于用户日常生活进行改善的刚需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戴式手表,能够在穿 戴式手表配带在人体的手臂上时,传感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感应人体 的生理信号,非常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又解决传感电极如何牢固地固 定在表带上的技术问题、传感电极如何更耐用的技术问题等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 种穿戴式手表,包括表头,所述表头内设置有处理器;表带,所述表带 的一端与所述表头铰接;第一传感电极,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固定于所述 表带。

其中,所述表带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凹陷;所述 传感电极的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传感电极镶接在所述通孔内,并且所 述凸起鑲接在所述凹陷内。

其中,所述穿戴式手表包括与所述表带一体成型的固定柱,所述第 一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凹陷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凸起设置第一开 孔,所述第固定柱贯穿所述第一开孔。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电极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表带的外表 面和内表面;所述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位于所述 两个第一传感电极之间,所述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夹持所述绝缘组件。

其中,所述绝缘组件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堆 叠并连通,所述固定柱贯穿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其中,所述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 电接口;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电接口均设置于所述 表头的底壳上,并且所述第二传感电极、光电传感器和通信充电接口均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缝合在所述表带上。

其中,所述表带为皮带或者硅胶。

其中,所述穿带式手表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分别连接处理器和传 感电极,其中,所述导线埋设在表带内。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包括铜片层和设置铜片层上的皮铜镀金层,或 者,所述传感电极包括铜片层和设置铜片层上的镀氯化银层。

其中,所述传感电极的厚度为0.1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将 与表头内处理器连接的传感电极固定于表带上,使得穿戴式手表穿戴在 人体的手臂上时,传感电极可直接与人体的接触,感应人体的生理信号, 若传感电极设置在表带的外表面,也方便用户也可使用另一只手触按传 感电极,以使传感电极感应人体的生理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手表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手表实施方式中表带段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手表实施方式中传感电极嵌接在表带中的 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手表实施方式中表带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手表实施方式中传感电极和表带分离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 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 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 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 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 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 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 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的 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穿戴式手表20包括表头21、表带22和第一传感电极 23。表头21内设置有处理器(图未示),处理器用于处理各种数据,例 如:时间、时期、传感电极回传的感应数据等等。

表带22的一端与表头21铰接,使得表带22的一端可以以表头21 为轴转动,以方便将穿戴式手表20扣上人体的手臂上。在本实用新型实 施方式中,表带22的数量为两条,两条表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固定,并 且两条表带22扣合的长度可以调整。第一传感电极23固定于表带22上, 当穿戴式手表20穿戴在人体的手臂上,或手按住第一传感电极时,第一 传感电极23均与人体相接触,感应人体的生理特征信号,并将人体的生 理特征信号发送至处理器,由处理器进行处理,实现了在配带手表的同 时,检测人体的生理数据。

表带22上设置有通孔221,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凹陷2211。第一传感 电极23的侧壁设置有凸起231,传感电极23镶接在通孔221内,并且凸 起231鑲接在凹陷2211内,凸起231与凹陷2211凹凸配合,将传感电 极23卡牢在表带22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凸起231环绕传感 电极23的侧壁,相当于,第一传感电极23的侧壁形成L形台阶。需要 说明的是:在利用模具烧注形成表带22时,可将第一传感电极23置于 模具中,在形成表带的同时生成上述通孔221和凹陷2211结构,并且第 一传感电极23固定于通孔221,凸起231卡合在凹陷2211中。进一步的, 穿戴式手表包括与表带22一体成型的固定柱24。固定柱24的两端分别 固定于凹陷2211的顶部和底部,凸起231设置第一开孔2311,固定柱 24贯穿第一开孔2311,以使得传感电极23穿挂在表带22上,传感电极 23固定得更加牢固。

第一传感电极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表带22的外表面和内表 面,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绝缘组件25和导线26。绝缘组件25位于通孔221 内,并且位于两个第一传感电极之间,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夹持住绝缘组 件25。进一步的,绝缘组件25设置有第二开孔251,第一开孔2311与 第二开孔2511堆叠并连通,固定柱24贯穿第一开孔2311和第二开孔 251,以使得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和绝缘组件25均穿挂在固定柱24上,从 而将三者固牢在表带22上。值得说明的是:固定柱24和表带22是一体 成型的,在烧注形成表带22时,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和绝缘组件25均置 于模具中,液体状的表带材料筑注到第一开孔2311和第二开孔251中, 形成固定柱25,而第一传感电极和绝缘组件25也深入到固定在表带22 内。导线26分别连接处理器和第一传感电极23,其中,导线26埋设在 表带22内,使得导线26不外露,影响穿戴式手表20的美观。

第一传感电极23也可缝合在表带上,具体的,穿戴式手表还包括缝 线(图未示),缝线来回穿过传感电极23侧壁上的凸起231中的第一开 孔2311和表带22上,将第一传感电极23和表带22捆绑在一起,从而 将第一传感电极23固定于表带22上,其中,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分别缝 合在表带22的外表面和的内表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表带22 为硅胶或者皮带,优选的,对于皮带,采用缝合的方式将第一传感电极 23缝合在表带22上,对于硅胶,直接采硅胶浇筑粘合。

第一传感电极是两层结构,包括铜片层(图未示)和设置铜片层上的 皮铜镀金层(图未示),或者,包括铜片层(图未示)和设置铜片层上的镀氯 化银层(图未示)。皮铜镀金层和镀氯化银层具有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强 等优点,使得穿戴式手表20长期佩戴在手臂上,能够经受夏天环境下长 期出汗的浸泡,解决传感电极更耐用的技术问题,另外也对人体皮肤不 会造成伤害/过敏,也能经受表带的长期弯曲。在本实用新型方式中, 第一传感电极的厚度优选为0.1毫米。

进一步,穿戴式手表20还可包括第二传感电极(图未示)、光电传 感器(图未示)和通信充电接口(图未示)。第二传感电极和光电传感 器均设置于表头21的底壳上,并且第二传感电极和光电传感器均与处理 器连接。其中,两个第一传感电极和第二传感电极均接触式传感器,在 穿戴式手表20配戴在人的左手臂上时,设置表头21的底壳上的第二传 感电极和设置在表带内表面上的第一传感电极接触左手腕皮肤,右手手 指接触设置在表带外表面的第一电极,则两个第一传感电极、第二传感 电极和人体之间形成心电导链,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并根据心电信号 生成心电图。其中,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的人体的脉搏信号,进而可结 合心电信号和脉搏信号计算血压。其中,光电传感器由2个发光源(图 未示)和1个收光源(图未示)组成,并两者均设置在表头21的底壳上。

通信充电接口固定于表头21的底壳上,通信充电接口用于与外接设 备连接,进而与外接设备进行通信,或者,用于外接电源。在本实用新 型实施方式中,通信充电接口是一个四个触点式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将与表头内处理器连接的传感电极固定 于表带上,使得穿戴式手表穿戴在人体的手臂上时,传感电极可直接与 人体的接触,感应人体的生理信号,若传感电极设置在表带的外表面, 也方便用户也可使用另一只手触按传感电极,以使传感电极感应人体的 生理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 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方式中不作为对 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 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 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 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 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穿戴式手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穿戴式手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穿戴式手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穿戴式手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穿戴式手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手表,包括表头,所述表头内设置有处理器;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与所述表头铰接;第一传感电极,所述第一传感电极固定于所述表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穿戴式手表配带在人体的手臂上时,传感电极直接与人体接触,感应人体的生理信号,非常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