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4732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4732ACN101934732A21申请号201010276145622申请日20100830200910263889120091221CNB60K25/08200601B60C11/0020060171申请人许子龙地址516400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联河小区31栋东梯501申请人许真源72发明人许子龙54发明名称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包括有车轮、震动机构、导向机构、缓冲机构和传动机构。本发明在车轮上设置有凸纹,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均匀恒定的震动。
2、效果,并将这些震动通过减震器传导到弹簧,使弹簧产生伸缩;弹簧伸缩的过程中会带动与之连接的传动杆做功,传动杆进而带动导向机构工作,导向机构将这些不稳定的力转换成同向的力,使其产生恒定均匀的做功效果,之后再经过缓冲机构和传动机构将这些力转换成电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直接用于驱动汽车前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产生稳定均衡的震动,并维持这种震动效果,并将其转化成推动汽车前进的推力或为汽车电池充电,以增加电池的续航时间,达到汽车节能的目的。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CN101934732A1/1页。
3、21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轮1,安装在车轮转轴6上,所述车轮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凸纹101;震动机构2,包括弹簧301和减震器202,上述车轮1通过减震器202与弹簧301连接;导向机构3,包括传动杆301、连杆305、连接块306、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中轴311、传动齿轮314、导向从动轮319和导向主动轮320,所述传动杆301上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一支点302、与弹簧201连接的第二支点303、以及与连杆305连接的第三支点304,且传动杆301通过连杆305与连接块306连接,连接块306上固定设置有右连杆307。
4、、左连杆308,所述右连杆307与右传动齿条309连接,左连杆308与左传动齿条310连接,且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齿条齿316,通过该齿条齿316与传动齿轮314啮合,传动齿轮314轴心固定安装有齿轮轴315,该齿轮轴315与导向从动轮319连接,所述导向从动轮319与导向主动轮320啮合连接;缓冲机构4,包括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滑轮403和分支连杆404,所述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与导向主动轮320固定安装在同一转轴上,且卷曲钢片402四周安装有滑轮403,该滑轮403与分支连杆404连接;传动机构5,包括主轴连杆501、第一传动轮502、传动带。
5、503、第二传动轮504和控制器505,所述主轴连杆501与分支连杆404连接,且主轴连杆5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502,所述第一传动轮502通过传动带503与安装在车轮转轴6上的第二传动轮50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还包括有一导向轨321,所述连接块306设置于导向轨321上,并可沿该导向轨321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之间设置有中轴311,该中轴311两侧设置有中轴卡槽312,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内侧设置有齿条卡柱313,该齿条。
6、卡柱313可对应与中轴卡槽312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314外侧设有齿轮齿317,该齿轮齿317中设有缓冲胶3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314轴心中固定有齿轮轴315,该齿轮轴315与传动齿轮314之间设置有缓冲胶3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02和第二传动轮504之间还设置有控制器50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02通过传动带503与车辆充电电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7、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曲钢片402中心处安装有一单向器405,该单向器405与离合片401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1934732A1/5页3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车辆能量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利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上下震动能量来驱动及控制车辆运行的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交通出行便利的同时,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逐渐匮乏的今天,车辆节能已成为人们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0003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
8、能量的利用率较低,其中在汽车产生的总能量中,大约只有13的能量是直接用来行驶的。其他大部分的能量则被汽车以发热及产生的上下震动而消耗掉了,尤其是汽车形式过程中所产生的上下震动能量,消耗相当大,这种上下震动能量在每一部车辆的轮胎下消失在路面上,如果加以利用,则可以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0004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属于不规则的形式,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其震动幅度比平路面上产生的震动幅度要大,如何使这种震动形成连续有效的能量来驱动和控制车辆行驶,是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以实现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
9、震动能量转换成连续的可供车辆驱动的能量。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包括有0008车轮1,安装在车轮转轴6上,所述车轮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凸纹101;0009震动机构2,包括弹簧301和减震器202,上述车轮1通过减震器202与弹簧301连接;0010导向机构3,包括传动杆301、连杆305、连接块306、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中轴311、传动齿轮314、导向从动轮319和导向主动轮320,所述传动杆301上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一支点302、与弹簧201连接的第二支点303、以及与连杆30。
10、5连接的第三支点304,且传动杆301通过连杆305与连接块306连接,连接块306上固定设置有右连杆307、左连杆308,所述右连杆307与右传动齿条309连接,左连杆308与左传动齿条310连接,且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齿条齿316,通过该齿条齿316与传动齿轮314啮合,传动齿轮314轴心固定安装有齿轮轴315,该齿轮轴315与导向从动轮319连接,所述导向从动轮319与导向主动轮320啮合连接;0011缓冲机构4,包括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滑轮403和分支连杆404,所述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与导向主动轮320固定安装在同一转轴上,且卷曲钢说明。
11、书CN101934732A2/5页4片402四周安装有滑轮403,该滑轮403与分支连杆404连接;0012传动机构5,包括主轴连杆501、第一传动轮502、传动带503、第二传动轮504和控制器505,所述主轴连杆501与分支连杆404连接,且主轴连杆5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502,所述第一传动轮502通过传动带503与安装在车轮转轴6上的第二传动轮504连接。0013其中所述导向机构3还包括有一导向轨321,所述连接块306设置于导向轨321上,并可沿该导向轨321上下移动。0014其中所述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之间设置有中轴311,该中轴311两侧设置有中轴卡槽312,右。
12、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内侧设置有齿条卡柱313,该齿条卡柱313可对应与中轴卡槽312卡合。0015其中所述传动齿轮314外侧设有齿轮齿317,该齿轮齿317中设有缓冲胶318。0016其中所述传动齿轮314轴心中固定有齿轮轴315,该齿轮轴315与传动齿轮314之间设置有缓冲胶322。0017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502和第二传动轮504之间还设置有控制器505。0018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502通过传动带503与车辆充电电路连接。0019其中所述卷曲钢片402中心处安装有一单向器405,该单向器405与离合片401连接。0020本发明在车轮上设置有凸纹,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均匀恒定的。
13、震动效果,并将这些震动通过减震器传导到弹簧,使弹簧产生伸缩;弹簧伸缩的过程中会带动与之连接的传动杆做功,传动杆进而带动导向机构工作,导向机构将这些不稳定的力转换成同向的力,使其产生恒定均匀的做功效果,之后再经过缓冲机构和传动机构将这些力转换成电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直接用于驱动汽车前进。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产生稳定均衡的震动,并维持这种震动效果,并将其转化成推动汽车前进的推力或为汽车电池充电,以增加电池的续航时间,达到汽车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0022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2为本发明车轮结构立体示意图。0024图3为本发明车轮主视图。0025图4为本。
14、发明系统连接框图。0026图5为本发明车轮与震动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0027图6为本发明导向机构内部机构示意图。0028图7为本发明导向机构与缓冲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0029图8为本发明车轮转轴与传动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0030图中标识说明车轮1、凸纹101、震动机构2、弹簧201、减震器202、导向机构3、传动杆301、第一传动支点302、第二传动支点303、第三传动支点304、连杆305、连接块306、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中轴311、中轴卡槽312、齿条卡说明书CN101934732A3/5页5柱313、传动齿轮314、齿轮轴315、齿条齿316。
15、、齿轮齿317、缓冲胶318、导向从动轮319、导向主动轮320、导向轨321、缓冲胶322、下连接块323、缓冲机构4、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滑轮403、分支连杆404、单向器405、传动机构5、主轴连杆501、第一传动轮502、传动带503、第二传动轮504、控制器505、车轮转轴6。具体实施方式0031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本发明利用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将该震动通过弹簧转换成可利用的力,从而使这部分的力经过导向机构转化成沿着同一方向的力,之后再经过缓冲机构对该部分的力进行缓冲,使其均衡稳定的输出到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可将该部分的力转化成电能进行存储,也可直接将该部分的力输出到。
16、车辆转轴上,实现对车辆的推动。0032本发明利用车辆自身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产生相应的能量,并将其转化成稳定均衡的能量,输出到汽车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为汽车电池续航还是直接转换成机械能直接推动汽车前进,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能量利用率,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这种震动能量具有连续可持续性的效果。0033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34请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中车辆的轮胎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纹101,这些凸纹101在保持车辆稳定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效果。0035其中。
17、这里为了防止汽车震动对车内乘客造成的影响,在车架上还增设有多个二级减震装置,这些减震装置只用于减轻车架上方的车乘客区及驾驶区的震动。0036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系统连接框图。其中本系统主要包括有车轮1、震动机构2、导向机构3、缓冲机构4和传动机构5。车轮1运行过程中产生震动,震动机构2将这些震动转化成力,通过导向机构3使这些产生的力同向做功,缓冲机构对这些做功的力同时进行缓冲,使之变成可传导的力,之后传动机构5则将其进行传动,以推动车轮转动或为车辆充电。0037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车轮与震动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车轮1通过车轮转轴6固定安装在车架下,震动机构2包括弹簧201和减震器202。
18、,车轮1通过减震器202与弹簧201连接,在行驶状态下车轮1震动比较大,此时通过减震器202传递到弹簧201上的震动则相应变大,弹簧201产生的伸缩也随之变大。0038弹簧201连接有一传动杆301,该传动杆301前端为第一支点302,与车架连接,第二支点303则与弹簧301连接,第三支点304则连接有连杆305,其中第二支点303位于传动杆301中间,当弹簧201伸缩运动时,带动第二支点303上下运动,此时在第二支点303带动下,第三支点304也随之相应的上下运动。0039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导向机构内部机构示意图。导向机构包括有传动杆301、连杆305、连接块306、右连杆307、左连。
19、杆308、右传动齿条309,左传动齿条310、中轴311、传动齿轮314、齿轮轴315、导向从动轮319、导向主动轮320、导向轨321和下连接块323。0040传动杆301的第三支点304与连杆305连接,而连杆305下端固定有连接块306,说明书CN101934732A4/5页6该连接块306设置于导向轨321上,并可沿着该导向轨321上下移动,对应地在导向轨321的底部还设置有下连接块323,当连接块306在导向轨321上移动时,下部的下连接块323也随着连接块306的运行而对应在导向轨321上移动。0041连接块30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包括有右连杆307和左连杆308。
20、,且右连杆307、左连杆308构成三角形的两侧边,从连接块306底部向下部两侧分散,其中右连杆307下端与右传动齿条309连接;左连杆308与左传动齿条310连接,在右传动齿条309和左传动齿条310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中轴311,该中轴311的上端通过一个连接杆与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底端连接,形成三角形的底边,且中轴311的上端为该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并以此为支点分别与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底端连接,通过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底端的带动随着连接块306上下运动而运动。0042右传动齿条309和左传动齿条310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齿条齿316,在右传动齿条309和左传动齿条310的。
21、内侧表面设置有齿条卡柱313;在中轴311两侧面设置有中轴卡槽312,这些中轴卡槽312可与对应卡合在一起。0043在右传动齿条309和左传动齿条310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314,该传动齿轮314外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齿轮齿317,这些齿轮齿317可与右传动齿条309及左传动齿条310外侧表面的齿条齿316对应啮合,而为了防止因啮合而造成齿轮及齿条损坏,在传动齿轮314的齿缝隙中还设置有缓冲胶318。0044传动齿轮314轴心处还安装有齿轮轴315,该齿轮轴315与传动齿轮314之间也设置有缓冲胶322。0045其中本发明导向机构的工作原理为传动杆301在弹簧201带动下上下运动,则相。
22、应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305上下运动,而连接在连杆305下端的连接块306则随之上下运动,此时连接在连接块306下端的右连杆307、左连杆308则随着连接块306而上下运动。0046由于右连杆307与右传动齿条309连接,左连杆308与左传动齿条310连接,且左传动齿条310上的齿向下,右传动齿条309上的齿向上,而中轴311两侧的中轴卡槽312所对应的方向也不同,即左侧的方向向下,而右侧的方向则向上。0047当连杆305带动连接块306向下运动时,左连杆308则带动左传动齿条310向下运动,此时左传动齿条310上的齿条卡柱与中轴左侧的中轴卡槽脱离,左传动齿条310与左侧的传动齿轮啮合,带动左侧。
23、的传动齿轮转动;而右侧的右传动齿条309向下时,会卡在中轴右侧的中轴卡槽中,此时右传动齿条309与右侧传动齿轮之间不接触,右侧传动齿轮不转动。0048当连杆305带动连接块306向上运动时,右连杆307则带动右传动齿条309向上运动,此时右传动齿条309上的齿条卡柱从中轴右侧的中轴卡槽中脱离,右传动齿条309上的齿则与中轴右侧的传动齿轮啮合,带动右侧的传动齿轮转动;而与此同时,中轴左侧的左传动齿条310上的齿条卡柱与中轴左侧的中轴卡槽卡合在一起,使左传动齿条310与左侧的传动齿轮脱离。0049由此可知,不论弹簧是处于伸张还是处于压缩状态,带动的连杆305处于上升还是下降过程,都会有一个传动齿轮。
24、是处于工作状态的,这样可保持力传导的连续性。0050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导向机构与缓冲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本发明缓冲机构4,包括离合片401、卷曲钢片402、滑轮403、分支连杆404和单向器405,所述离合片401、说明书CN101934732A5/5页7卷曲钢片402与导向主动轮320固定安装在同一转轴上,且卷曲钢片402四周安装有滑轮403,该滑轮403与分支连杆404连接,在卷曲钢片402的中心处安装有单向器405,该单向器405与离合片401连接。0051传动齿轮314的轴心处安装有齿轮轴315,所述齿轮轴315与导向从动轮319传动连接,而导向从动轮319与导向主动轮320传动。
25、连接。当传动齿轮314转动时,齿轮轴315则随之转动,并带动导向从动轮319转动,导向从动轮319与导向主动轮320啮合,进而带动导向主动轮320转动。0052由于在中轴311的两侧各有一个传动齿轮314,且传动齿轮314至少有一个是处于工作状态,而对应于其连接的导向从动轮319在必定有一个是处于转动的,从而保证了导向主动轮320时刻处于转动状态。0053导向主动轮320转动过程中,产生的转动则会通过单向器405传递到卷曲钢片402,卷曲钢片402为卷曲状态,具有传动、储能与缓冲作用,安装在其中心的单向器405可有效防止其产生的转动力回弹。0054离合片401安装在导向主动轮320与单向器40。
26、5之间,可防止汽车在遇到撞击而产生较大冲击时,保证整个导向、控制系统不受损坏。0055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车轮转轴与传动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传动机构5,包括主轴连杆501、第一传动轮502、传动带503、第二传动轮504和控制器505,所述主轴连杆501与分支连杆404连接,且主轴连杆5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502,所述第一传动轮502通过传动带503与安装在车轮转轴6上的第二传动轮504连接。0056以上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说明书CN101934732A1/4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4732A2/4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34732A3/4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34732A4/4页11图7图8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