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94712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3.21 CN 101947127 B *CN101947127B* (21)申请号 201010517139.5 (22)申请日 2010.10.25 A61B 17/76(2006.01) A61L 3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唐佩福 地址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 28 号解放军总 医院骨科 专利权人 张立海 许猛 (72)发明人 唐佩福 张立海 许猛 (54) 发明名称 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57) 摘要 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皮大转子固定 装置, 属于外科医疗器械。
2、, 其由双钩固定器和把持 器两部分构成。所述双钩固定器包括固定钩 (1)、 固定侧板 (2)、 以及位于固定钩 (1) 与固定侧板 (2) 交界处的方块形突起 (4) ; 固定侧板 (2) 分为 侧板上端和侧板下端, 在侧板上端与侧板下端的 交界处, 侧板上端在中点向两侧分开, 形成两个分 叉 ; 每个分叉的顶端连接有固定钩 (1) ; 所述把持 器包括夹持端 (6)、 瞄准端 (7) 和把持杆 (5) ; 夹 持端 (6) 的末端与方块形突起 (4) 的形状完全匹 配, 并且单侧开口, 能够直接从前向后嵌合方块形 突起 (4)。本发明操作方便, 能够在维持稳定性的 同时促进骨折愈合, 患者也。
3、可以在术后提早下地 活动。 (51)Int.Cl. 审查员 陈淑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101947127 B1/1 页 2 1. 一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 大转子固定装置均采用医用钛合金制作, 并由双钩固定器和把持器两部分构成 ; 其中, 所述 双钩固定器包括固定钩 (1)、 符合大转子解剖形态的固定侧板 (2)、 以及位于固定钩 (1) 与 固定侧板 (2) 交界处的方块形突起 (4) ; 固定侧板 (2) 分为侧板上端和侧板下端, 在侧板 上端。
4、与侧板下端的交界处, 侧板上端在中点向两侧分开, 形成两个分叉 ; 两个方块形突起 (4) 位于每个分叉的顶端, 并且每个分叉的顶端还连接有固定钩 (1), 固定钩 (1) 与固定侧 板 (2) 之间的夹角为 15; 侧板上端与侧板下端不在同一平面上, 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二者 之间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大转子骨块形状具体调节 ; 侧板下端上设置有 1 或 2 个螺钉固定孔 (3) ; 所述把持器包括夹持端 (6)、 瞄准端 (7) 和把持杆 (5) ; 夹持端 (6) 的末端与方块形突 起(4)的形状完全匹配, 并且单侧开口, 能够直接从前向后嵌合方块形突起(4), 夹持端(6) 的上端成” U”。
5、 形并连接于把持杆 (5), 把持杆 (5) 的另一端连接瞄准端 (7)。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瞄准端上 设置有定位孔, 把持杆 (5) 成梯形设计。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侧板上 端的长度为 3cm, 侧板下端的长度为 2cm。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固 定钩 (1) 为尖锥形, 固定钩 (1) 的锥底直径为 2mm, 长度为 1cm ; 方块形突起 (4) 的尺寸为 3mm3mm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
6、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瞄准端(7) 上设置有定位孔, 瞄准端 (7) 与把持杆 (5) 的末端匹配, 并通过螺帽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47127 B1/2 页 3 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属于外科医疗器 械。 背景技术 : 0002 正常的解剖功能恢复是所有骨折治疗的一共同目标, 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却很难 达到这一目标, 因为该骨折中 75为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后在大转子附着肌肉的牵拉作用 下, 常使得大转子骨折块向不同方向移位, 进而对术后髋关节功能产生影。
7、响。 目前临床上所 采用的游离大转子骨折块的处理方法是 : DHS+ 空心钉, 大转子环抱器 (TSP-DHS), DHS+ 张 力带, DHS 和大转子锁定接骨板 (LTSP) 等固定方式, 但这些方式都是在髓外固定的前提下 进行, 并且均需切开复位。就生物力学而言, 这些固定器的设计均有其合理性, 对于简单的 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均能达到有效固定,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的不稳定的转 子间骨折, 上述方式常不能达到有效固定, 失败几率较高, 临床效果差, 改变大转子固定的 设计, 使其抵抗外力的牵拉是降低术后大转子移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临床工作过程 种发现 :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
8、者, 大转子骨块由于臀中肌牵拉, 张力较大, 相对游离, 在临床 上治疗困难, 很难使用单独的内固定进行复位。由于大转子骨块有外展肌群 ( 尤其是臀中 肌 ) 附着, 因此手术中牢固固定大转子骨块对于患者早期负重和维持正常站立姿势有重要 作用, 亦可以减少并发症, 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 其与股骨大转子 解剖相匹配, 能固定大转子骨折块并对大转子骨折块加压, 并通过远端锁定固定的张力带 固定设计, 在维持稳定性的同时促进骨折愈合, 患者也可以在术后提早下地活动。 0004 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均采。
9、用医用钛合金制作, 并由双钩 固定器和把持器两部分构成 ; 其中, 所述双钩固定器包括固定钩、 固定侧板、 以及位于固定 钩与固定侧板交界处的方块形突起 ; 固定侧板分为侧板上端和侧板下端, 在侧板上端与侧 板下端的交界处, 侧板上端在中点向两侧分开, 形成两个分叉 ; 两个方块形突起位于每个分 叉的顶端, 并且每个分叉的顶端还连接有固定钩, 固定钩与固定侧板之间的夹角为 15; 侧 板上端与侧板下端不在同一平面上, 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二者之间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大转 子骨块形状具体调节, 一般为 5 度左右 ; 侧板下端上设置有 1 或 2 个螺钉固定孔 ; 所述把持 器包括夹持端、 瞄准端和。
10、把持杆 ; 夹持端的末端与方块形突起的形状完全匹配, 并且单侧开 口, 能够直接从前向后嵌合方块形突起, 夹持端的上端成” U” 形并连接于把持杆, 把持杆的 另一端连接瞄准端。 0005 瞄准端上设置有定位孔, 把持杆成梯形设计。所述两个分叉的顶端间距约为 1cm ; 侧板上端与侧板下端之间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大转子骨块形状具体调节。 侧板上端的长度为 3cm, 侧板下端的长度为 2cm。所述固定钩为尖锥形, 固定钩的锥底直径为 2mm, 长度为 1cm ; 说 明 书 CN 101947127 B2/2 页 4 方块形突起的尺寸为 3mm3mm1mm。瞄准端与把持杆的末端匹配, 并通过螺帽固定。
11、。 0006 本发明所提供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操作 方便, 能够在维持稳定性的同时促进骨折愈合, 患者也可以在术后提早下地活动。 附图说明 : 0007 图 1 是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双钩固定器术后的视图 ; 0008 图 2 是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双钩固定器的正视图 ; 0009 图 3 是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双钩固定器的侧视图 ; 0010 图 4 是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把持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1 参见图 1-3, 本发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大转子固定装置均采用医。
12、用钛合金制 作, 其由双钩固定器和把持器两部分构成。其中, 所述双钩固定器包括打入大转子骨折块 的固定钩 1、 符合大转子解剖形态的固定侧板 2、 以及位于固定钩 1 与固定侧板 2 交界处的 方块形突起 4。固定侧板 2 分为侧板上端和侧板下端, 在侧板上端与侧板下端的交界处, 侧 板上端在中点向两侧分开, 形成两个分叉, 两个分叉的顶端间距约为 1cm, 侧板上端与侧板 下端不在同一平面上, 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二者之间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大转子骨块形状具 体调节, 一般为 5 度左右, 侧板上端的长度为 3cm, 侧板下端的长度一般为 2cm, 这样能保证 固定侧板 2 与大转子较好的接触,。
13、 这样的设计符合人的解剖形态。侧板下端上设置有 1 或 2 个螺钉固定孔, 以便利用固定螺钉 3 将固定器固定在大转子骨块上。固定钩 1、 固定侧板 2 和固定螺钉 3 三者形成张力带固定结构, 不仅较好的固定大转子骨折块来抵抗外力牵拉, 而且同时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加压, 在维持稳定性的同时促进骨折愈合, 患者也可以在术后 提早下地活动。两个方块形突起 4 位于每个分叉的顶端, 并且每个分叉的顶端还连接有固 定钩 1, 固定钩 1 与固定侧板 2 之间的夹角为 15, 这与大转子外侧解剖结构符合, 能够获 得较好得接触, 稳定大转子骨折块, 并能产生足够得垂直压力, 促进骨折愈合。由于具有两 个。
14、固定钩 1, 因此, 固定器称为双钩固定器。所述固定钩 1 为尖锥形, 这样方便打入大转子, 固定钩的锥底直径为 2mm, 长度为 1cm。方块形突起 4 的尺寸为 3mm3mm1mm。 0012 参看图 4, 所述把持器包括夹持端 6、 瞄准端 7 和把持杆 5。夹持端 6 的末端与方块 形突起 4 的形状完全匹配, 并且单侧开口, 直接从前向后嵌合方块形突起 4, 以便获得较稳 定的把持力, 夹持端 6 的上端成” U” 形并连接于把持杆 5, 把持杆 5 成梯形设计, 方便操作。 把持杆 5 的另一端连接瞄准端 7, 瞄准端上设置有定位孔。 0013 瞄准端7与把持杆5的末端匹配, 并通过螺帽固定, 通过瞄准端上的定位孔可以直 接定位固定侧板下端固定螺钉。 0014 手术的全部过程为微创操作完成。首先行常规的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 术后在 影像监视下, 通过把持器的夹持端 6 夹持住方块形突起 4, 然后将固定钩 1 打入大转子骨折 块, 透视下确定打入固定钩的位置及固定侧板 2 位置正常后, 在瞄准端的定位孔的导引下 钻孔, 测探, 打入一枚或两枚合适长度的固定螺钉固定侧板下端。 说 明 书 CN 101947127 B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