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喷头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化喷头组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224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02CN101982246ACN101982246A21申请号201010514611X22申请日20101021B05C7/02200601B05B9/0420060171申请人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10600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玉潭镇新康路1号72发明人苏九洲邱永谋陈衡山刘振唐岳74专利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43008代理人赵洪54发明名称雾化喷头组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喷头组件,包括真空发生器和连接于真空发生器出口的雾化喷头。真空发生器的入口用于与气源相连通。真空发生器的负压腔用于与喷涂液源相连通。本发明的雾化。
2、喷头组件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的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1982248A1/1页21一种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发生器和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真空发生器出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处设有调压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的内孔直径D为0MMD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处依次连接有进气接头和弯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3、真空发生器的入口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负压腔与喷涂液源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处依次连接有进气接头和弯头,所述气源通过管路连接至弯头。权利要求书CN101982246ACN101982248A1/2页3雾化喷头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食品、制药等包装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喷头组件。背景技术0002在制药机械领域中,卡式瓶、西林瓶等盛装容器得到了普遍地运用。对于卡式瓶,为减少胶塞与卡式瓶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及防止在进瓶过程中瓶体之间产生干摩擦而出现碎瓶现象,通常需要对卡式瓶的内、外壁喷涂硅油。对于西林瓶,为使药粉不粘于其内壁。
4、上,通常也需要对其内壁喷涂硅油。目前一般使用类似诺信生产的喷雾阀喷涂硅油,使硅油雾化以均匀喷涂于瓶体上。然而,上述喷雾阀不仅成本很高,而且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并排设置多个于其它设备(如洗瓶机)上,以同时实现在线对多个并排设置的瓶体喷硅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的雾化喷头组件。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喷头组件,包括真空发生器和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真空发生器出口相连接。0005进一步,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处设有调压阀。0006进一步,所述雾化喷头的内孔直径D为0MM。
5、D03MM。0007进一步,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处依次连接有进气接头和弯头。0008进一步,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入口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负压腔与喷涂液源相连通,所述气源通过管路连接至弯头。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雾化喷头组件仅通过真空发生器及雾化喷头即可实现对喷涂液的雾化喷涂,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结构简单紧凑、体积也小,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可靠。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真空发生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0011图例说明1、真空发生器;11、入口;12、出口;13、负压腔;2、雾化喷头;3、调压阀;4、进气接头;5、弯头。具体实施方式0012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
6、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CN101982246ACN101982248A2/2页4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雾化喷头组件,包括真空发生器1和连接于真空发生器1出口12的雾化喷头2;真空发生器1的入口11用于与气源相连通,真空发生器1的负压腔13用于与喷涂液源相连通。本发明的雾化喷头组件仅通过真空发生器1及雾化喷头2即可实现对喷涂液的雾化喷涂,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结构简单紧凑、体积也小。本实施例中,气源为压缩空气源,喷涂液可根据需求选为硅油等。真空发生器1的入口11依次连接有进气接头4和弯头5。压缩空气源直接通过管路连接至弯头5上即可。0014为调节真空发生器1入口11的。
7、气压以使雾化喷头组件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在真空发生器1的入口11设有调压阀3,本实施例中调压阀3安装于弯头5上。0015为使雾化喷头组件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头的内孔直径D优选为大于0MM小于等于03MM,本实施例具体为02MM。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提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82246ACN101982248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22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