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6063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05 CN 202960630 U *CN202960630U* (21)申请号 201220667656.5 (22)申请日 2012.12.07 A61B 1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施伟栋 地址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西举院巷 69 号 西安市儿童医院普外一科 (72)发明人 卞军 侯崇智 施伟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2 代理人 刘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疝气用的。
2、一次性 疝气针装置。入线针的麦叶状针尖的针舌端头开 一穿线孔, 麦叶状针尖的针舌后端设为弧形针颈, 弧形针颈与圆柱形针体一端连接, 圆柱形针体另 一端与第一棱状针柄连接 ; 出线针由针尖、 针芯、 针套体、 第二棱状针柄、 弹簧、 第三棱状针柄组成, 斜面针尖的后端与倒勾状针芯连接, 针套体一端 为针套尖, 针套体另一端与第二棱状针柄连接, 倒 勾状针芯另一端分别穿入针套尖、 针套体、 棱状针 柄、 弹簧内腔与第三棱状针柄连接。 针颈部弧形设 计更符合腹腔壁及内环口的外形, 针舌在腹膜外 间隙潜行, 通过褶皱的腹膜并潜行通过腹膜与输 精管及精索之间。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人性化设 计, 避免。
3、交叉感染。适合各年龄阶段患者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60630 U CN 202960630 U *CN202960630U*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该装置由入线针和出线针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 述入线针由针体、 针舌、 穿线孔、 针颈、 针柄组成, 所述圆柱形针体 (4) 一端的麦叶状针尖的 针舌 (1) 端头开一穿线孔 (2) , 麦叶状针尖的针舌 (1) 的后端设为弧形。
4、针颈 (3) , 弧形针颈 (3) 与圆柱形针体 (4) 一端连接, 圆柱形针体 (4) 另一端与第一棱状针柄 (5) 连接 ; 所述出 线针由针尖、 针芯、 针套体、 第二棱状针柄、 弹簧、 第三棱状针柄组成, 所述斜面针尖 (7) 的后 端与倒勾状针芯 (8) 连接, 所述针套体 (10) 一端为针套尖 (9) , 针套体 (10) 另一端与第二棱 状针柄 (11) 连接, 所述倒勾状针芯 (8) 另一端依次分别穿入针套尖 (9) 、 针套体 (10) 、 第二 棱状针柄 (11) 、 弹簧内腔 (13) 与第三棱状针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5、 其特征在于所述棱状 针柄为扁平六棱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 针的圆柱形针体直径为 0.15cm, 长为 18cm 24cm , 针尖到穿线孔距离为 0.6c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 针的针套体直径为 0.10cm, 长为 18cm 24c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棱状 针柄材料为医用塑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960630 U 2 1/3 页 3 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6、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分常规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而发展前景好的为腹腔镜手 术, 一部分医生完全是用腔镜手术的器械将线引入腹腔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另一 部分医生使用自己制作简单的器械 (如专利 201012092Y 公开了一种简易疝气针) 在腹腔镜 的监测下完成腹腔内或腹腔外皮下的疝囊高位结扎。 临床应用的疝气针根据医生需要比较 多样。 0003 例如, 专利 CN201564520U 公开了一种自动疝气针, 但它只能出线, 不能进线, 且结 构相对复杂, 不能弯曲, 与人体结构不符, 存在针的直径。
7、较大, 操作不灵活, 创伤大, 手术时 间长, 针的成本提高等缺陷。 0004 再如专利 CN201012092Y 公开了一种疝气专用针, 一根针的一端设有穿线孔另一 端设有勾线勾, 结构简单, 但是它存在直径较粗, 针尖比较尖, 而且较厚, 无针颈的弯曲, 容 易刺破血管和腹膜, 不容易在腹膜外潜行, 出线的一端倒勾容易使得腹膜及部分组织牵拉, 组织受损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人性化设计、 适合小儿各年龄阶段 并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0006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 一种治疗疝气。
8、的一次 性疝气针装置由入线针和出线针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入线针由针体、 针 舌、 穿线孔、 针颈、 针柄组成, 所述圆柱形针体一端的麦叶状针尖的针舌端头开一穿线孔, 麦 叶状针尖的针舌的后端设为弧形针颈, 弧形针颈与圆柱形针体一端连接, 圆柱形针体另一 端与第一棱状针柄连接 ; 所述出线针由针尖、 针芯、 针套体、 第二棱状针柄、 弹簧、 第三棱状 针柄组成, 所述斜面针尖的后端与倒勾状针芯连接, 所述针套体一端为针套尖, 针套体另一 端与第二棱状针柄连接, 所述倒勾状针芯另一端依次分别穿入针套尖、 针套体、 第二棱状针 柄、 弹簧内腔与第三棱状针柄连接。 0007 所述棱状针。
9、柄为扁平六棱状。 0008 所述入线针的圆柱形针体直径为 0.15cm, 长为 18cm 24cm , 针尖到穿线孔距离 为 0.6cm。 0009 所述出线针的针套体直径为 0.10cm, 长为 18cm 24cm。 0010 所述棱状针柄材料为医用塑料。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人性化设计, 适合小儿各年 龄阶段及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 0012 1) 、 针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 成本低廉, 操作时入针及出针顺利。 说 明 书 CN 202960630 U 3 2/3 页 4 0013 2) 、 针颈部的弧形设计更符合腹腔壁及内环口的外形, 操作方便。。
10、 0014 3) 、 0.6cm 长的麦叶状针舌设计使得在腹膜外间隙潜行过程中, 更好通过褶皱的腹 膜、 及腹膜与输精管及精索之间。 0015 4) 、 出线针针芯倒勾状设计和针套远端的斜面设计能更好地抓起腹腔内线头并牵 引出腹腔外及防止脱落, 针套和针芯近端的弹簧设计方便针芯的出入使手术人员单手可自 如操作。 0016 5) 、 这套针各针柄的扁平六棱状设计 (采用医用塑料制成) 能使操作者稳固且灵活 的把持疝气针。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入线针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20。
11、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 0021 参照图 1、 图 2 所示, 一种治疗疝气的一次性疝气针装置, 该装置由入线针和出线 针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针由针体、 针舌、 穿线孔、 针颈、 针柄组成, 所述圆柱形针体 4 一端的麦叶状针尖的针舌 1 端头开一穿线孔 2, 麦叶状针尖的针舌 1 的后端设为弧形针颈 3, 弧形针颈 3 与圆柱形针体 4 一端连接, 圆柱形针体 4 另一端与第一棱状针柄 5 连接 ; 所述 出线针由针尖、 针芯、 针套体、 第二棱状针柄、 弹簧、 第三棱状针柄组成, 所述斜面针尖 7 的 后端与倒勾状针芯 8 连接, 所述针套体 10 一端为针套尖 9。
12、, 针套体 10 另一端与第二棱状针 柄 11 连接, 所述倒勾状针芯 8 另一端依次分别穿入针套尖 9、 针套体 10、 第二棱状针柄 11、 弹簧内腔 13 与第三棱状针柄连接。 0022 所述棱状针柄为扁平六棱状。 0023 所述入线针的圆柱形针体直径为0.15cm , 长为18cm24cm ,针尖到穿线孔距离 为 0.6cm。 0024 所述出线针的针套体直径为 0.10cm, 长为 18cm 24cm。 0025 所述棱状针柄材料为医用塑料。 0026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的入线针针体直径为 0.15cm, 出线针针套体直径 为 0.10cm、 入线针的麦叶状针尖和远端的弧。
13、形设计有利于在腹膜外间隙潜行, 出线针的针 套的远端斜面设计和远端的弧形设计有利于在腹膜外间隙潜行, 针芯远端设计为斜面有利 于在腹膜外间隙潜行 ; 出线针针芯倒勾状设计和针套远端的斜面设计能更好地抓起腹腔内 线头并牵引出腹腔外及防止脱落, 针套和针芯近端的弹簧设计方便针芯的出入使手术人员 单手可自如操作 ; 这套针各针柄的扁平六棱状设计 (采用医用塑料制成) 能使操作者稳固且 灵活的把持疝气针。 0027 使用时首先经脐部下缘褶皱处取长约 0.4cm 弧形切口, 用气腹针建立气腹, 插入 戳卡, 用腔镜探查左右内环口, 明确诊断, 在确诊的一侧腹横纹处取长约 0.1cm 切口, 用穿 好 1。
14、0 号线的入线针经其插入, 通过显示器, 操作疝气针, 入线针用针舌、 针颈带动针体及 10 说 明 书 CN 202960630 U 4 3/3 页 5 号线在腹膜外间隙潜行, 在腹膜与输精管及精索之间间隙通过, 后穿出腹膜入腹腔, 经腹腔 外抽出部分 10 号线, 使得线的远端脱离穿线孔, 并滞留腹腔一部分 ; 将出线针的针芯抽出 部分, 使得针尖完全隐藏在针套里。同样经腹横线切口进针, 在疝囊高位的腹膜间隙潜行, 经入线针的腹腔内腹膜出口出针, 按压针芯的针柄使得针芯的倒勾伸出勾住腹腔内线头, 慢慢松开针芯的针柄, 在弹簧的作用下, 针芯被推出到针套里, 与针套斜面锁住线头, 抽出 出线针, 线头也随之抽出, 在皮下打结。 说 明 书 CN 202960630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6063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