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00166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3815.3

申请日:

2010.10.08

公开号:

CN101979287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IPC(主分类):B65G 27/18公开日:20110223|||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5G 27/1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侯友夫 王囡囡 吴宏志变更后:蔡敏|||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G 27/18申请日:20101008|||公开

IPC分类号:

B65G27/18

主分类号:

B65G27/18

申请人:

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侯友夫; 王囡囡; 吴宏志

地址: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城2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偏心块、激振电机、主振弹簧、电机支座、隔振弹簧、底座,所述主振弹簧的顶部与给料槽体相固定连接,主振弹簧的底部与电机支座相固定连接,激振电机安装于电机支座上,所述电机支座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所述隔振弹簧与电机底座相连接,激振电机设有偏心块。该新型振动给料机结构简单,在振动中,振动电机不参加振动,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振动质量,并且减少了能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 该振动给料机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料槽体 (1)、 偏心块 (2)、 激 振电机 (3)、 主振弹簧 (4)、 电机支座 (5)、 隔振弹簧 (6)、 底座 (7), 其特征是 : 所述主振弹簧 (4) 的顶部与给料槽体 (1) 相固定连接, 主振弹簧 (4) 的底部与电机支座 (5) 相固定连接, 激振电机 (3) 安装于电机支座 (5) 上, 所述电机支座 (5) 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 (6), 所述隔 振弹簧 (6) 与底座 (7) 相连接, 激振电机 (3) 带有偏心块。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 其特征是 : 给料槽体 (1) 质量 m2、 激振 2 电机 (3) 的转动角频率 ω、 隔震弹簧 (6) 刚度 k2 以满足 k2 = m2ω 关系。

说明书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设计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背景技术 目前, 我国振动给料机的种类较多, 但是现存技术生产的激振电机一般都直接参 与振动, 这样不但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而且振动质量也较大, 耗能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存振动给料机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双自由度反共振 原理设计出新型的反共振振动给料机使电机不参与振动, 同时利用反共振原理将振动传给 地基, 达到增长电机寿命, 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 偏心块、 激振电机、 主振弹簧、 电机支座、 隔振弹簧、 底座, 所述主振弹簧的顶部与给料槽体 相固定连接, 主振弹簧的底部与电机支座相固定连接, 激振电机安装于电机支座上, 所述电 机支座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 所述隔振弹簧与电机底座相连接, 激振电机设有偏心块, 该偏 心块有效调节振动强度, 所述的给料槽体质量 m2、 激振电机的转动角频率 ω、 隔震弹簧刚度 2 k2 以满足 k2 = m2ω 关系, 通过主振弹簧将动力传递给给料槽体, 达到振动给料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该新型振动给料机结构简单, 在振动中, 振动电机不参加振 动, 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减小了振动质量, 并且减少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
     图中, 1. 给料槽体、 2. 偏心块、 3. 激振电机、 4. 主振弹簧、 5. 电机支座、 6. 隔振弹 簧、 7.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 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 1、 偏心块 2、 激振电机 3、 主振弹簧 4、 电 机支座 5、 隔振弹簧 6、 底座 7, 所述主振弹簧 4 的顶部与给料槽体 1 相固定连接, 主振弹簧 4 的底部与电机支座 5 相固定连接, 激振电机 3 安装于电机支座 5 上, 所述电机支座 5 向下连 接着隔振弹簧 6, 所述隔振弹簧 6 与底座 7 相连接, 激振电机 3 带有偏心块, 该偏心块有效调 激振电机 3 的转动角频率 ω、 隔震弹簧 6 刚度 k2 以 节振动强度, 所述的给料槽体 1 质量 m2、 2 满足 k2 = m2ω 关系, 通过主振弹簧 4 将动力传递给给料槽体 1, 达到振动给料的目的。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9287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79287ACN101979287A21申请号201010503815322申请日20101008B65G27/1820060171申请人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21008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城20572发明人侯友夫王囡囡吴宏志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偏心块、激振电机、主振弹簧、电机支座、隔振弹簧、底座,所述主振弹簧的顶部与给料槽体相固定连接,主振弹簧的底部与电机支座相固定连接,激振电机安装于电机支座上,所述电机支座向。

2、下连接着隔振弹簧,所述隔振弹簧与电机底座相连接,激振电机设有偏心块。该新型振动给料机结构简单,在振动中,振动电机不参加振动,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振动质量,并且减少了能耗。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CN101979292A1/1页21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该振动给料机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料槽体1、偏心块2、激振电机3、主振弹簧4、电机支座5、隔振弹簧6、底座7,其特征是所述主振弹簧4的顶部与给料槽体1相固定连接,主振弹簧4的底部与电机支座5相固定连接,激振电机3安装于电机支座5上,所述电机支座5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6,所述隔振弹。

3、簧6与底座7相连接,激振电机3带有偏心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其特征是给料槽体1质量M2、激振电机3的转动角频率、隔震弹簧6刚度K2以满足K2M22关系。权利要求书CN101979287ACN101979292A1/1页3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背景技术0002目前,我国振动给料机的种类较多,但是现存技术生产的激振电机一般都直接参与振动,这样不但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振动质量也较大,耗能多。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现存振动给料机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自由度反共振原理设计出新型的反共振振动给料。

4、机使电机不参与振动,同时利用反共振原理将振动传给地基,达到增长电机寿命,节能降耗的目的。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偏心块、激振电机、主振弹簧、电机支座、隔振弹簧、底座,所述主振弹簧的顶部与给料槽体相固定连接,主振弹簧的底部与电机支座相固定连接,激振电机安装于电机支座上,所述电机支座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所述隔振弹簧与电机底座相连接,激振电机设有偏心块,该偏心块有效调节振动强度,所述的给料槽体质量M2、激振电机的转动角频率、隔震弹簧刚度K2以满足K2M22关系,通过主振弹簧将动力传递给给料槽体,达到振动给料的目的。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新型振动。

5、给料机结构简单,在振动中,振动电机不参加振动,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振动质量,并且减少了能耗。附图说明000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7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0008图中,1给料槽体、2偏心块、3激振电机、4主振弹簧、5电机支座、6隔振弹簧、7底座。具体实施方式0009在图中,该新型振动给料机包括给料槽体1、偏心块2、激振电机3、主振弹簧4、电机支座5、隔振弹簧6、底座7,所述主振弹簧4的顶部与给料槽体1相固定连接,主振弹簧4的底部与电机支座5相固定连接,激振电机3安装于电机支座5上,所述电机支座5向下连接着隔振弹簧6,所述隔振弹簧6与底座7相连接,激振电机3带有偏心块,该偏心块有效调节振动强度,所述的给料槽体1质量M2、激振电机3的转动角频率、隔震弹簧6刚度K2以满足K2M22关系,通过主振弹簧4将动力传递给给料槽体1,达到振动给料的目的。说明书CN101979287ACN101979292A1/1页4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928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