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模温机.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800089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4630.2

申请日:

2010.10.21

公开号:

CN101961911A

公开日:

2011.0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9C 45/7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王琳变更后权利人:医研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新北市林口区民富街93号11F变更后权利人:毛里求斯伊贝塞伯市35号亚历山大屋3楼登记生效日:20140609|||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29C 45/7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王琳变更后:王琳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钱暄路67号4楼变更后:中国台湾新北市林口区民富街93号11F|||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73申请日:20101021|||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73; B29C45/78; B21K29/00

主分类号:

B29C45/73

申请人:

王琳

发明人:

王琳

地址:

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钱暄路67号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王梨华;陈丽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模具温度控制设备,公开了负压式模温机,包括加热槽和泵,加热槽通过管道A与泵相通,加热槽通过管道B与模具相通,还包括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连通管道D和管道E,管道D与泵相通,管道E与模具相通,泵通过管道A吸入传导媒介,通过管道D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通过管道B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通过管道E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相通,流入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通过泵为动力,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连接管路产生吸力,连接管及模具回路处于负压状况,假如发生渗漏或者连接管断裂或脱落,形成空气吸入连接管回路,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 负压式模温机, 包括加热槽 (2) 和泵 (9) , 加热槽 (2) 通过管道 A(51) 与泵 (9) 相通, 加热槽 (2) 通过管道 B(52) 与模具 (11) 相通,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负压发生器 (1) , 负压发 生器 (1) 连通管道 D(54) 和管道 E(55) , 管道 D(54) 与泵 (9) 相通, 管道 E(55) 与模具 (11) 相通, 泵 (9) 通过管道 A(51) 吸入传导媒介, 通过管道 D(54)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 负 压发生器 (1) 通过管道 B(52) 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 (9) , 通过管道 E(55)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 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 (2) 相通,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介 流回加热槽 (2)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 介流出端连有管道 C(53) 、 管道 C(53) 与加热槽 (2) 相通, 传导媒介通过管道 C(53) 流回 加热槽 (2)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水, 加热槽 (2) 还设有输入水管 (121) 和输出水管 (122) , 加热槽 (2) 内部设有电热管 (101)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 加热槽 (2) 还设有输入油管 (131) , 加热槽 (2) 内装油, 加热槽 (2) 内部设有电热管 (101) , 在加热槽 (2) 内设有热交换器 (134) , 热交换器 (134) 连接进水管 (132) 和出水管 (133)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 还包括热 交换槽 (181) , 热交换槽 (181) 内装水, 热交换器 (134) 设置在热交换槽 (181) 内, 热交换槽 (181) 连有出油管 (182) 和进油管 (183) , 出油管 (182) 与管道 B(52) 相连通, 进油管 (183) 与加热槽 (2) 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补油槽 (191) , 补油 槽 (191) 与加热槽 (2) 通过管道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负压 发生器 (1) 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5) , 管道 D(54) 接入发 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的泵 (9) 的高压接入口 (12) , 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与发生器负压 舱集成块 (15) 之间设有高压喷嘴 (16) , 传导媒介通过高压喷嘴 (16) 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 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5) 并形成负压区域, 高压喷嘴 (16) 外围空间形成负压舱 (17) , 负压舱 (17) 一端连接有汇流管 (19) , 汇流管 (19) 与管道 C(53) 连通, 负压舱 (17) 贯通负压舱接 口 (18) , 负压舱接口 (18) 与管道 E(55) 连接, 传导媒介在负压舱 (17) 会合, 并通过汇流管 (19) 流回到加热槽 (2) 。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高压喷嘴 (16) 设置为两 个或两个以上, 汇流管 (19) 的数量与高压喷嘴 (16) 的数量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 方向, 高压喷嘴 (16) 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空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管道 B (52) 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的加热槽 (2) 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29) 与液位测量仪 (7) 。

说明书


负压式模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温度控制设备, 尤其涉及负压式模温机。背景技术 模温机是涉及采用模具做批量生产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 包含注塑成形、 压延成 形、 浇注成形、 热压成形、 锻造成形等产品。目前生产企业对产品生产环节要求 : 高效率生 产; 提高良品率 ; 稳定生产条件以降低不良品来取得利润提升。近十数年间由信息及加工 知识水平之提高, 对生产环境因素之温度差异引起产品在质量之变化, 由其在成形时模具 温度对成品可取得以下效益 : 1. 模具温度可保持固定温度, 开机前可预热到设定工作温 度, 避免开机时因模温未达到操作温度造成材料浪费。 2. 生产中模具增温超过设定温度时 可取得降温效果, 将模具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 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同时不受白天黑夜、 夏 季冬季之温差变化的影响。3. 加快成型速度、 缩短成型周期、 增加产能。4. 改善成品光泽 及透明度、 降低缩水凹陷、 流纹结合线及变形等外观上之瑕疵, 容易精确控制尺寸要求。5. 更好地掌握稳定成型条件。
     模温机类别 : 模温机依其采用热传导媒介划分为运水式模温机、 运油式模温机、 蒸 气式模温机三种主要类别, 而上述三种产品皆存在操作上的缺陷 : 1. 模温机与模具间温度传送皆以热煤油或水作媒介, 以泵为输送动力, 将热煤油或水 加压透过连接管路与模具形成回路进行循环。连接管路与模具水路皆处于高压状况, 当连 接管路有破孔时则热煤油或水即造成渗漏, 严重时则喷洒而出, 不但对产品、 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 尤其无尘室生产环境 ), 甚至对人员造成伤害及造成机械设备破坏后果。 ( 参阅图 1、 图 2 示意图 ) 2. 目前市场上模温机有号称负压式模温机, 经过实际探索, 其实为将泵吸入口作为模 具连接管路之入口作连接而产生吸力形成负压, 其结果管路中流量直接影响泵之负荷, 如 管路在较长时间处于为空气吸入状况, 则会造成泵之密封件烧毁, 更严重之情况如发生间 歇性空气进入管路 ( 管路渗漏情况 ), 则泵之叶片因空气之冲击产生变形或破裂。而此 “负 压式模温机” 因故障率太高及使用寿命短, 所以只见于广告, 未能大规模商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温机使用上渗漏问题造成污染困扰, 及因渗漏情 况可能造成人员严重灼伤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并且现有的模温机无法从根本上防止渗漏污 染和意外人员严重灼伤等问题, 提供了一种又安全可从根本上防止渗漏污染和人员意外严 重灼伤的负压式模温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 负压式模温机, 包括加热槽和泵, 加热槽通过管道 A 与泵相通, 加热槽通过管道 B 与模 具相通, 还包括负压发生器, 负压发生器连通管道 D 和管道 E, 管道 D 与泵相通, 管道 E 与模 具相通, 泵通过管道 A 吸入传导媒介, 通过管道 D 流入负压发生器, 负压发生器通过管道 B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 通过管道 E 流入负压发生器, 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 槽相通, 流入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 借由泵为输送动力, 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 连接管路产生吸力, 而使热煤油或水在模具与连接管路之回路进行流动循环, 而连接管及 模具回路完全处于负压状况, 万一有任何一处渗漏情况, 甚至发生连接管断裂或脱落, 形成 空气吸入连接管回路, 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而出情况, 完全可以避免目前市场 模温机因渗漏或连接管断落造成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 所述的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连有管道 C、 管道 C 与加热槽相 通, 传导媒介通过管道 C 流回加热槽。
     作为优选,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水, 加热槽还设有输入水管和输出水管, 加热槽内部 设有电热管。
     作为优选,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 加热槽还设有输入油管, 加热槽内装油, 加热槽 内部设有电热管, 在加热槽内设有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 加热槽内设有 热交换器, 因此可以将加热槽内的热传导媒介的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 符合节能环保的理 念, 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作为优选,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 还包括热交换槽, 热交换槽内装水, 热交换器设 置在热交换槽内, 热交换槽连有出油管和进油管, 出油管与管道 B 相连通, 进油管与加热槽 相连通。 作为优选, 还包括补油槽, 补油槽与加热槽通过管道相通。 当加热槽内的传导媒介 由于在流动的过程中损耗时, 可以通过打开补油槽的阀门, 对加热槽中的传导媒介进行补 充, 保证模温机的正常运行所需的油量。
     作为优选, 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管 道 D 接入发生器分流集成块的泵的高压接入口, 发生器分流集成块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之间设有高压喷嘴, 传导媒介通过高压喷嘴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并形成 负压区域, 高压喷嘴外围空间形成负压舱, 负压舱一端连接有汇流管, 汇流管与管道 C 连 通, 负压舱贯通负压舱接口, 负压舱接口与管道 E 连接, 传导媒介在负压舱会合, 并通过汇 流管流回到加热槽。
     作为优选, 所述的高压喷嘴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汇流管的数量与高压喷嘴的 数量相同。
     作为优选, 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方向, 高压喷嘴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 空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
     作为优选, 所述的管道 B 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的加热槽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 液位测量仪。当连接管道需要检查、 维修时, 可以通过打开泄压阀, 将管道内的传导媒介排 除。 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测量仪, 可以实时的多加热槽内传导媒介的温度进行监测, 以 及及时的观察溶液槽内传导媒介的液面高度。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 1. 不污染 : 本负压式模温机是借由泵为输送动力, 经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连接管路产 生吸力, 而使热煤油或水在模具与连接管路之回路进行流动循环, 而在连接管及模具回路 完全处于负压状况, 万一有任何一处渗漏情况, 甚至发生连接管断裂或脱落, 形成空气吸入 连接管回路, 绝对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而出情况, 完全可避免目前市场模温机
     以上缺失。 如微量之渗漏可以不加理会继续完成生产, 不会造成任何模温机和设备损伤。 2. 安全 : 如果属于高温操作热煤油模温机, 发生连接管路渗漏情况, 本负压式模温机连接管路 与模具管路皆处于负压状况, 如发生管路破损是空气吸入管之内部到模温机作释放, 绝对 不会人员严重灼伤, 确保作业安全。3. 长期运转 : 本负压式模温机泵完全处于恒定负载情 况运转, 可达整年不停歇下长时间连续运转需求, 无论长期处于管路完全为空气状况或因 渗漏发生间歇性空气进入情况, 皆不会对泵造成影响及损坏之问题, 万一操作中途轻微破 孔在不影响管路流量之情况, 可以不加理会继续完成生产, 不会造成任何损伤。 为本机之独 一无二之最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传导媒介为水的恒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2 为现有技术传导媒介为油的恒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3 为实施例 1 和 2 传导媒介为水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4 为实施例 3 和 4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5 实施例 1 和 2 传导媒介为水的负压式模温机工作原理图。 。
     图 6 为实施例 3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7 为实施例 4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8 为实施例 5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
     图 9 为实施例 3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
     图 10 为实施例 4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
     图 11 为实施例 5 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
     图 12 为实施例 6 中负压式模温机的负压发生器工作原理图。
     图 13 为实施例 6 中负压式模温机的负压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 其中 1— 负压发生器、 2— 加热 槽、 7— 液位测量仪、 9— 泵、 11— 模具、 12— 高压接入口、 15— 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6— 高 压喷嘴、 17—负压舱、 18—负压舱接口、 29—温度传感器、 51—管道 A、 52—管道 B、 53—管道 C、 54— 管道 D、 55— 管道 E、 101— 电热管、 111— 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21— 输入水管、 122— 输出水管、 131—输入油管、 13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 1 至附图 13 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实施例 1 负压式模温机, 见图 3、 图 5 和图 9, 本实施例称运水负压式模温机, 包括加热槽 2 和泵 9, 加热槽 2 通过管道 A51 与泵 9 相通, 加热槽 2 通过管道 B52 与模具 11 相通, 还包括负压 发生器 1, 负压发生器 1 连通管道 D54 和管道 E55, 管道 D54 与泵 9 相通, 管道 E55 与模具 11 相通, 泵 9 通过管道 A51 吸入传导媒介, 通过管道 D54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负压发生器 1 通过 管道 B52 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 9, 通过管道 E55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 介流出端与加热槽 2 相通, 流入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 2。 本实施例选用的传 导媒介为水。工作原理如下 : 运水负压式模温机所述的电热管 101 安装于加热槽 2 内部, 加热后 的传导媒介水通过两路向外流出, 一路通过泵 9 的吸力, 热水由管道 A51 流过泵 9 后通过管 道 D54 流入到负压发生器 1, 另外一路热水在负压发生器 1 的作用下通过管道 B52 流入模 具 11, 后从模具 11 流出通过管道 E 流到负压发生器 1, 两路热水都由管道 C53 流回到加热 槽 2, 形成循环。如此结构设计把泵 9 吐出口高压通过负压发生器 1 将压力释放回到加热 油槽 ; 而热水由泵 9 产生流动之动能在负压发生器 1 内转换负压吸力, 使模具 11 的水入循 环, 达到加热模具作用, 同时与模具 11 相连通的管道 B52 和管道 E55 皆处于负压状况下运 转, 避免管道高压热水伤人造成的工业事故。
     实施例 2 运水负压式模温机, 参见图 3、 图 5 和图 9、 结构与实施例 1 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本 实施例考虑到传导媒介水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 增加了补给装置, 具体结构如下 : 加热槽 2 还设有输入水管 121 和输出水管 122。
     实施例 1 和实施例 2 均使用水为传导媒介, 而水的沸点为 100 度, 因此, 两实施例 主要应用在给模具加热温度低于 100 度的温度要求。
     实施例 3 运油负压式模温机, 参见图 4、 图 6 和图 9, 考虑到水作为传导媒介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 常模具加热需求温度不超过 100 度, 而如果模具加热温度超过 100 度时, 通常采用油作为传 导媒介, 如采用热煤油, 本实施例因此取名为运油负压式模温机, 参见图 4 和图 6, 结构与实 施例 1 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热煤油, 加热槽 2 还设有输入油管 131, 加热槽 2 内装油, 加热槽 2 内部设有电热管 101, 在加热槽 2 内设有热交换器 134, 热交换器 134 连接进水管 132 和出水管 133。 输入油管 131 是为了因热煤油损耗而设置的补给装置。
     因在注塑成形模具、 锻造成形模具使用之原料都必需先加热到软化, 再将其注入 模具型腔内使之冷却定型, 所以在长时间操作, 模具会因原料定型过程排放热量会经由循 环热煤油带到加热油槽, 即使电热管不通电也将使油温超过设定值, 这时必需靠热交换器 通入常温水带走多余热量使油温维持在设定范围。
     本实施例通常适用于使用温度不超过 120℃情况, 当油温超过设定值时, 由控制电 路自动打开电磁阀, 将水导入热交换器带走多余温度, 使油温保持在设定范围。
     实施例 4 参见图 4、 图 7 和图 10, 运油双槽式负压式模温机, 考虑到实施例 3 中水作为冷却媒介 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常模具加热需求温度不超过 120 度, 而如果模具加热温度超过 120 度 时, 由水作为冷却媒介时容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危险, 因此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 1 的基 础上进行了改良, 结构与实施例 1 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传导媒介为热煤油, 还 包括热交换槽 181, 该热交换槽 181 设置在加热槽 2 的外面, 热交换槽 181 内装水, 热交换器 134 设置在热交换槽 181 内, 热交换槽 181 连有出油管 182 和进油管 183, 出油管 182 与管 道 B52 相连通, 进油管 183 与加热槽 2 相连通。
     在使用温度超过 120℃情况下, 将热交换盘器安装在密闭的热交换槽 181 内, 热交 换槽 181 通 25℃左右之循环之冷却水, 热交换器 134 浸泡在循环冷却水中 ; 热交换槽 181 的 出油管 182 与管道 B52 相连通, 进油管 183 与管道 E55 相连通, 当油温超过设定值时, 由控
     制电路自动打开电磁阀, 使热煤油在热交换器 134 流动, 借进水管 132 和出水管 133 形成的 循环冷却水带走多余温度, 使油温保持在设定范围。
     实施例 5 运油负压式模温机, 参见图 4、 图 8 和图 11, 在实施例 3 或 4 的结构基础上, 增加一个补 油槽 191, 补油槽 191 与加热槽 2 通过管道相通。
     当使用大型模具时, 因模具水路较多而容积大, 需要更多热煤油来维持整个水路 运转, 所以在这种情况在模温机内部追加一个补油槽, 以补充运行时水路占用之容积及作 为停止运行时模具水路中回流之热煤油之贮存空间, 而且仅为模具水路运行中之热煤油进 行加热, 补油槽中之热热煤油并未加热, 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实施例 6 参见图 12 和图 13,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负压发生器 1 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5, 管道 D54 接入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的泵 9 的高压接入口 12, 发生器分流集成块 111 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5 之间设有高压喷嘴 16, 传导媒介通过高压 喷嘴 16 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 15 并形成负压区域, 高压喷嘴 16 外围空间 形成负压舱 17, 负压舱 17 一端连接有汇流管 19, 汇流管 19 与管道 C53 连通, 负压舱 17 贯 通负压舱接口 18, 负压舱接口 18 与管道 E55 连接, 传导媒介在负压舱 17 会合, 并通过汇流 管 19 流回到加热槽 2。所述的高压喷嘴 16 设置为八个, 汇流管 19 的数量与高压喷嘴 16 的 数量也为八个。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方向, 高压喷嘴 16 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空 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更容易形成负压。 为达到模具 11 中各管道中之传导媒介液体 ( 水或煤油 ) 能在相同流速及负压吸 力下流动, 采用模具中各管道对应搭配一个高压喷嘴 16 和汇流管 19。 泵吐出口通过发生器 分流集成块 11 将高压水柱分配给各高压接入口 12, 使模具每个管道得到相同之负压吸力 及流动速度, 能够保证模具各部位温度达到均匀分部。
     负压发生器采用集成块设计节省安装空间, 节省大量配管工程及管路零部件。将 整个负压发生器结合后之整体大集成块直接贴于加热槽的加热端板 21, 负压发生器的传导 媒介流出端直接连通加热槽内部, 直接将负压发生器回流传导媒介 ( 水或热煤油 ) 直接释 放回加热槽。
     当然也可以采用在负压发生器 1 的传导媒介流出端连有管道 C53、 管道 C53 与加热 槽 2 相通, 传导媒介通过管道 C53 流回加热槽 2。
     在上述实施例中, 泵由加热槽吸入传导媒介转为吐出口高压喷射液体柱通过负压 发生器直接回到加热槽, 中间除了负压发生器产生阻力之外, 再没有任何会影响泵运转负 荷变量 ; 无论在负压发生器之各负压舱是否有液体流动和吸入空气及连接管路开启或关 闭, 完全不会造成泵运转负荷变动, 再长时间运转可以保障泵负荷皆维持在设计规格范围, 保证本负压式模温机持续长时间运转之能力及寿命。
     在部分实施例中, 在使用温度超过 120℃甚至超过 350℃情况下, 将热交换器安装 在密闭热交换槽内, 浸泡在热交换槽循环冷却水中 ; 当进行降温过程热煤油在流动经过热 交换器时, 热量直接被环冷却水带走。 热交换槽循环冷却水是流动的, 所以高温热煤油在热 交换器流动不会对循环冷却水造成大量汽化现象, 对循环冷却水管路及水泵不会造成破坏 后果。
     在模具管道 B 上安装一个专门进气阀门, 在卸下模具作管路分离前, 先打开进气 阀门, 让空气进入模具密闭管路中用以破坏管路内之虹吸现象, 使存在与管路内之流动液 体 ( 水或热煤油 ) 回流到加热槽内, 在卸开连接管时存在管路中之流动液体 ( 水或热煤油 ) 才不会污染作业环境。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启动运转前, 只需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连接管路动作, 开始 运转所有模温机外部与模具管路连接管路皆在负压之下运作, 就算管路有渗漏破孔, 在管 路内之流动液体 ( 水或热煤油 ) 完全不会有外泄造成污染或形成喷洒而出造成人员严重灼 伤和污染环境。而且保证泵完全处于恒定负荷条件下运转, 可达整年不停歇下长时间连续 运动需求。
     当然在加热槽 2 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29 与液位测量仪 7。液位测量仪 7 采用高 中低三位准水位侦测。 一、 当液位开关侦测为低水位信号时, 打开连接循环冷却水高压端串 接之电磁阀开始向加热水槽补水, 直到液位开关侦测为中水位时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 ; 二、 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 再打开串接之电磁阀向加热水槽补水, 使槽内水温降低到设定温 度范围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 ; 三、 在这同时如进水量太大而液位开关侦测为高水位信号时, 则开始将加热水槽多余之水排到循环冷却水回水低压端管路中, 直到液位开关侦测为中水 位时关闭电磁阀停止排水, 用于快速控制温度及水位。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负压式模温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负压式模温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负压式模温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压式模温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压式模温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191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2CN101961911ACN101961911A21申请号201010514630222申请日20101021B29C45/73200601B29C45/78200601B21K29/0020060171申请人王琳地址31700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钱暄路67号4楼72发明人王琳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代理人王梨华陈丽霞54发明名称负压式模温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模具温度控制设备,公开了负压式模温机,包括加热槽和泵,加热槽通过管道A与泵相通,加热槽通过管道B与模具相通,还包括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连通管道D和管。

2、道E,管道D与泵相通,管道E与模具相通,泵通过管道A吸入传导媒介,通过管道D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通过管道B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通过管道E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相通,流入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通过泵为动力,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连接管路产生吸力,连接管及模具回路处于负压状况,假如发生渗漏或者连接管断裂或脱落,形成空气吸入连接管回路,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的情况。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12页CN101961912A1/1页21负压式模温机,包括加热槽(2)和泵(9),加热槽(2)通过管。

3、道A(51)与泵(9)相通,加热槽(2)通过管道B(52)与模具(11)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连通管道D(54)和管道E(55),管道D(54)与泵(9)相通,管道E(55)与模具(11)相通,泵(9)通过管道A(51)吸入传导媒介,通过管道D(54)流入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通过管道B(52)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9),通过管道E(55)流入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2)相通,流入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出端连有管道。

4、C(53)、管道C(53)与加热槽(2)相通,传导媒介通过管道C(53)流回加热槽(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水,加热槽(2)还设有输入水管(121)和输出水管(122),加热槽(2)内部设有电热管(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加热槽(2)还设有输入油管(131),加热槽(2)内装油,加热槽(2)内部设有电热管(101),在加热槽(2)内设有热交换器(134),热交换器(134)连接进水管(132)和出水管(13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还包括热交换槽(181。

5、),热交换槽(181)内装水,热交换器(134)设置在热交换槽(181)内,热交换槽(181)连有出油管(182)和进油管(183),出油管(182)与管道B(52)相连通,进油管(183)与加热槽(2)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油槽(191),补油槽(191)与加热槽(2)通过管道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发生器(1)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5),管道D(54)接入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的泵(9)的高压接入口(12),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

6、5)之间设有高压喷嘴(16),传导媒介通过高压喷嘴(16)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5)并形成负压区域,高压喷嘴(16)外围空间形成负压舱(17),负压舱(17)一端连接有汇流管(19),汇流管(19)与管道C(53)连通,负压舱(17)贯通负压舱接口(18),负压舱接口(18)与管道E(55)连接,传导媒介在负压舱(17)会合,并通过汇流管(19)流回到加热槽(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喷嘴(16)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汇流管(19)的数量与高压喷嘴(16)的数量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方向。

7、,高压喷嘴(16)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空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负压式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B(52)上设有泄压阀,所述的加热槽(2)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9)与液位测量仪(7)。权利要求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1/6页3负压式模温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温度控制设备,尤其涉及负压式模温机。背景技术0002模温机是涉及采用模具做批量生产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包含注塑成形、压延成形、浇注成形、热压成形、锻造成形等产品。目前生产企业对产品生产环节要求高效率生产;提高良品率;稳定生产条件以降低不良品来取得利润提升。近十数年。

8、间由信息及加工知识水平之提高,对生产环境因素之温度差异引起产品在质量之变化,由其在成形时模具温度对成品可取得以下效益1模具温度可保持固定温度,开机前可预热到设定工作温度,避免开机时因模温未达到操作温度造成材料浪费。2生产中模具增温超过设定温度时可取得降温效果,将模具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同时不受白天黑夜、夏季冬季之温差变化的影响。3加快成型速度、缩短成型周期、增加产能。4改善成品光泽及透明度、降低缩水凹陷、流纹结合线及变形等外观上之瑕疵,容易精确控制尺寸要求。5更好地掌握稳定成型条件。0003模温机类别模温机依其采用热传导媒介划分为运水式模温机、运油式模温机、蒸气式模温机三种主。

9、要类别,而上述三种产品皆存在操作上的缺陷1模温机与模具间温度传送皆以热煤油或水作媒介,以泵为输送动力,将热煤油或水加压透过连接管路与模具形成回路进行循环。连接管路与模具水路皆处于高压状况,当连接管路有破孔时则热煤油或水即造成渗漏,严重时则喷洒而出,不但对产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无尘室生产环境,甚至对人员造成伤害及造成机械设备破坏后果。参阅图1、图2示意图2目前市场上模温机有号称负压式模温机,经过实际探索,其实为将泵吸入口作为模具连接管路之入口作连接而产生吸力形成负压,其结果管路中流量直接影响泵之负荷,如管路在较长时间处于为空气吸入状况,则会造成泵之密封件烧毁,更严重之情况如发生间歇性空气进入。

10、管路管路渗漏情况,则泵之叶片因空气之冲击产生变形或破裂。而此“负压式模温机”因故障率太高及使用寿命短,所以只见于广告,未能大规模商品化。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温机使用上渗漏问题造成污染困扰,及因渗漏情况可能造成人员严重灼伤等不堪设想的后果,并且现有的模温机无法从根本上防止渗漏污染和意外人员严重灼伤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又安全可从根本上防止渗漏污染和人员意外严重灼伤的负压式模温机。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负压式模温机,包括加热槽和泵,加热槽通过管道A与泵相通,加热槽通过管道B与模具相通,还包括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连通管道D和管道E,管道D与。

11、泵相通,管道E与模具相通,泵通过管道A吸入传导媒介,通过管道D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通过管道B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2/6页4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通过管道E流入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相通,流入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借由泵为输送动力,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连接管路产生吸力,而使热煤油或水在模具与连接管路之回路进行流动循环,而连接管及模具回路完全处于负压状况,万一有任何一处渗漏情况,甚至发生连接管断裂或脱落,形成空气吸入连接管回路,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而出情况,完全可以避免目前市场模温机因渗漏或连接管断落造成的安全隐患。00。

12、06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连有管道C、管道C与加热槽相通,传导媒介通过管道C流回加热槽。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水,加热槽还设有输入水管和输出水管,加热槽内部设有电热管。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加热槽还设有输入油管,加热槽内装油,加热槽内部设有电热管,在加热槽内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加热槽内设有热交换器,因此可以将加热槽内的热传导媒介的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避免了能源的浪费。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导媒介为油,还包括热交换槽,热交换槽内装水,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槽内,热交换槽连有出油管和进油管,出油管与管道B相。

13、连通,进油管与加热槽相连通。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补油槽,补油槽与加热槽通过管道相通。当加热槽内的传导媒介由于在流动的过程中损耗时,可以通过打开补油槽的阀门,对加热槽中的传导媒介进行补充,保证模温机的正常运行所需的油量。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管道D接入发生器分流集成块的泵的高压接入口,发生器分流集成块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之间设有高压喷嘴,传导媒介通过高压喷嘴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并形成负压区域,高压喷嘴外围空间形成负压舱,负压舱一端连接有汇流管,汇流管与管道C连通,负压舱贯通负压舱接口,负压舱接口与管道E连接,传导媒介在负压舱。

14、会合,并通过汇流管流回到加热槽。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压喷嘴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汇流管的数量与高压喷嘴的数量相同。0013作为优选,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方向,高压喷嘴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空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管道B上设有泄压阀,所述的加热槽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液位测量仪。当连接管道需要检查、维修时,可以通过打开泄压阀,将管道内的传导媒介排除。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测量仪,可以实时的多加热槽内传导媒介的温度进行监测,以及及时的观察溶液槽内传导媒介的液面高度。0015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不污染本负压式模温机是借由泵为输送动力,经由负压发生器对模具连接管路产。

15、生吸力,而使热煤油或水在模具与连接管路之回路进行流动循环,而在连接管及模具回路完全处于负压状况,万一有任何一处渗漏情况,甚至发生连接管断裂或脱落,形成空气吸入连接管回路,绝对不会造成热煤油或水渗出或喷洒而出情况,完全可避免目前市场模温机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3/6页5以上缺失。如微量之渗漏可以不加理会继续完成生产,不会造成任何模温机和设备损伤。2安全如果属于高温操作热煤油模温机,发生连接管路渗漏情况,本负压式模温机连接管路与模具管路皆处于负压状况,如发生管路破损是空气吸入管之内部到模温机作释放,绝对不会人员严重灼伤,确保作业安全。3长期运转本负压式模温机泵完全处。

16、于恒定负载情况运转,可达整年不停歇下长时间连续运转需求,无论长期处于管路完全为空气状况或因渗漏发生间歇性空气进入情况,皆不会对泵造成影响及损坏之问题,万一操作中途轻微破孔在不影响管路流量之情况,可以不加理会继续完成生产,不会造成任何损伤。为本机之独一无二之最大优势。附图说明0016图1为现有技术传导媒介为水的恒温机结构原理图。0017图2为现有技术传导媒介为油的恒温机结构原理图。0018图3为实施例1和2传导媒介为水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0019图4为实施例3和4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0020图5实施例1和2传导媒介为水的负压式模温机工作原理图。0021图6为实施例3传导媒。

17、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0022图7为实施例4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0023图8为实施例5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原理图。0024图9为实施例3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0025图10为实施例4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0026图11为实施例5传导媒介为油的负压式模温机结构示意图。0027图12为实施例6中负压式模温机的负压发生器工作原理图。0028图13为实施例6中负压式模温机的负压发生器结构示意图。0029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负压发生器、2加热槽、7液位测量仪、9泵、11模具、12高压接入口、15发生器负压舱集。

18、成块、16高压喷嘴、17负压舱、18负压舱接口、29温度传感器、51管道A、52管道B、53管道C、54管道D、55管道E、101电热管、111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21输入水管、122输出水管、131输入油管、132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0030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3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负压式模温机,见图3、图5和图9,本实施例称运水负压式模温机,包括加热槽2和泵9,加热槽2通过管道A51与泵9相通,加热槽2通过管道B52与模具11相通,还包括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连通管道D54和管道E55,管道D54与泵9相通,管道E55与模具11相通,泵9通过管道A51吸入传。

19、导媒介,通过管道D54流入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通过管道B52将传导媒介吸入模具9,通过管道E55流入负压发生器1,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出端与加热槽2相通,流入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回加热槽2。本实施例选用的传导媒介为水。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4/6页60031工作原理如下运水负压式模温机所述的电热管101安装于加热槽2内部,加热后的传导媒介水通过两路向外流出,一路通过泵9的吸力,热水由管道A51流过泵9后通过管道D54流入到负压发生器1,另外一路热水在负压发生器1的作用下通过管道B52流入模具11,后从模具11流出通过管道E流到负压发生器1,两路热水。

20、都由管道C53流回到加热槽2,形成循环。如此结构设计把泵9吐出口高压通过负压发生器1将压力释放回到加热油槽;而热水由泵9产生流动之动能在负压发生器1内转换负压吸力,使模具11的水入循环,达到加热模具作用,同时与模具11相连通的管道B52和管道E55皆处于负压状况下运转,避免管道高压热水伤人造成的工业事故。0032实施例2运水负压式模温机,参见图3、图5和图9、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考虑到传导媒介水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增加了补给装置,具体结构如下加热槽2还设有输入水管121和输出水管122。0033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使用水为传导媒介,而水的沸点为100度,因此,两实施例。

21、主要应用在给模具加热温度低于100度的温度要求。0034实施例3运油负压式模温机,参见图4、图6和图9,考虑到水作为传导媒介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模具加热需求温度不超过100度,而如果模具加热温度超过100度时,通常采用油作为传导媒介,如采用热煤油,本实施例因此取名为运油负压式模温机,参见图4和图6,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传导媒介为热煤油,加热槽2还设有输入油管131,加热槽2内装油,加热槽2内部设有电热管101,在加热槽2内设有热交换器134,热交换器134连接进水管132和出水管133。0035输入油管131是为了因热煤油损耗而设置的补给装置。0036因在注塑成形模具、。

22、锻造成形模具使用之原料都必需先加热到软化,再将其注入模具型腔内使之冷却定型,所以在长时间操作,模具会因原料定型过程排放热量会经由循环热煤油带到加热油槽,即使电热管不通电也将使油温超过设定值,这时必需靠热交换器通入常温水带走多余热量使油温维持在设定范围。0037本实施例通常适用于使用温度不超过120情况,当油温超过设定值时,由控制电路自动打开电磁阀,将水导入热交换器带走多余温度,使油温保持在设定范围。0038实施例4参见图4、图7和图10,运油双槽式负压式模温机,考虑到实施例3中水作为冷却媒介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模具加热需求温度不超过120度,而如果模具加热温度超过120度时,由水作为冷却媒介时。

23、容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危险,因此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传导媒介为热煤油,还包括热交换槽181,该热交换槽181设置在加热槽2的外面,热交换槽181内装水,热交换器134设置在热交换槽181内,热交换槽181连有出油管182和进油管183,出油管182与管道B52相连通,进油管183与加热槽2相连通。0039在使用温度超过120情况下,将热交换盘器安装在密闭的热交换槽181内,热交换槽181通25左右之循环之冷却水,热交换器134浸泡在循环冷却水中;热交换槽181的出油管182与管道B52相连通,进油管183与管道E55相连通,当油温。

24、超过设定值时,由控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5/6页7制电路自动打开电磁阀,使热煤油在热交换器134流动,借进水管132和出水管133形成的循环冷却水带走多余温度,使油温保持在设定范围。0040实施例5运油负压式模温机,参见图4、图8和图11,在实施例3或4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补油槽191,补油槽191与加热槽2通过管道相通。0041当使用大型模具时,因模具水路较多而容积大,需要更多热煤油来维持整个水路运转,所以在这种情况在模温机内部追加一个补油槽,以补充运行时水路占用之容积及作为停止运行时模具水路中回流之热煤油之贮存空间,而且仅为模具水路运行中之热煤油进行加热,。

25、补油槽中之热热煤油并未加热,可以节省能源消耗。0042实施例6参见图12和图1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发生器1包括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5,管道D54接入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的泵9的高压接入口12,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1与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5之间设有高压喷嘴16,传导媒介通过高压喷嘴16以高流速喷射进入发生器负压舱集成块15并形成负压区域,高压喷嘴16外围空间形成负压舱17,负压舱17一端连接有汇流管19,汇流管19与管道C53连通,负压舱17贯通负压舱接口18,负压舱接口18与管道E55连接,传导媒介在负压舱17会合,并通过汇流管19流回到加热槽2。所述的高压。

26、喷嘴16设置为八个,汇流管19的数量与高压喷嘴16的数量也为八个。以传导媒介的流入方向至流出方向,高压喷嘴16的内部传导媒介流动的空心腔体的截面面积从大至小。更容易形成负压。0043为达到模具11中各管道中之传导媒介液体水或煤油能在相同流速及负压吸力下流动,采用模具中各管道对应搭配一个高压喷嘴16和汇流管19。泵吐出口通过发生器分流集成块11将高压水柱分配给各高压接入口12,使模具每个管道得到相同之负压吸力及流动速度,能够保证模具各部位温度达到均匀分部。0044负压发生器采用集成块设计节省安装空间,节省大量配管工程及管路零部件。将整个负压发生器结合后之整体大集成块直接贴于加热槽的加热端板21,。

27、负压发生器的传导媒介流出端直接连通加热槽内部,直接将负压发生器回流传导媒介水或热煤油直接释放回加热槽。0045当然也可以采用在负压发生器1的传导媒介流出端连有管道C53、管道C53与加热槽2相通,传导媒介通过管道C53流回加热槽2。0046在上述实施例中,泵由加热槽吸入传导媒介转为吐出口高压喷射液体柱通过负压发生器直接回到加热槽,中间除了负压发生器产生阻力之外,再没有任何会影响泵运转负荷变量;无论在负压发生器之各负压舱是否有液体流动和吸入空气及连接管路开启或关闭,完全不会造成泵运转负荷变动,再长时间运转可以保障泵负荷皆维持在设计规格范围,保证本负压式模温机持续长时间运转之能力及寿命。0047在。

28、部分实施例中,在使用温度超过120甚至超过350情况下,将热交换器安装在密闭热交换槽内,浸泡在热交换槽循环冷却水中;当进行降温过程热煤油在流动经过热交换器时,热量直接被环冷却水带走。热交换槽循环冷却水是流动的,所以高温热煤油在热交换器流动不会对循环冷却水造成大量汽化现象,对循环冷却水管路及水泵不会造成破坏后果。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6/6页80048在模具管道B上安装一个专门进气阀门,在卸下模具作管路分离前,先打开进气阀门,让空气进入模具密闭管路中用以破坏管路内之虹吸现象,使存在与管路内之流动液体水或热煤油回流到加热槽内,在卸开连接管时存在管路中之流动液体水或热。

29、煤油才不会污染作业环境。0049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启动运转前,只需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连接管路动作,开始运转所有模温机外部与模具管路连接管路皆在负压之下运作,就算管路有渗漏破孔,在管路内之流动液体水或热煤油完全不会有外泄造成污染或形成喷洒而出造成人员严重灼伤和污染环境。而且保证泵完全处于恒定负荷条件下运转,可达整年不停歇下长时间连续运动需求。0050当然在加热槽2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9与液位测量仪7。液位测量仪7采用高中低三位准水位侦测。一、当液位开关侦测为低水位信号时,打开连接循环冷却水高压端串接之电磁阀开始向加热水槽补水,直到液位开关侦测为中水位时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二、当温度超过设定范。

30、围时,再打开串接之电磁阀向加热水槽补水,使槽内水温降低到设定温度范围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三、在这同时如进水量太大而液位开关侦测为高水位信号时,则开始将加热水槽多余之水排到循环冷却水回水低压端管路中,直到液位开关侦测为中水位时关闭电磁阀停止排水,用于快速控制温度及水位。005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说明书CN101961911ACN101961912A1/12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2/12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3/12页。

31、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4/12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5/12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6/12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7/12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8/12页16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9/12页17图9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10/12页18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11/12页19图11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CN101961912A12/12页20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19619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