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牙刷.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99346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542487.2

申请日:

20121022

公开号:

CN202801851U

公开日:

201303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17/34,A61C17/26

主分类号:

A61C17/34,A61C17/26

申请人:

冯桂芬,于航

发明人:

于航,冯桂芬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支农大街50-1栋1门5楼7中门

优先权:

CN201220542487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牙刷,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与行走马达输出轴联接的蜗杆、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所述上蜗轮位于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所述下蜗轮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通过采用行走马达、蜗杆、上蜗轮和下蜗轮的设计,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的自动左右移动,无需手动带动,消除手臂的疲劳感;其可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作,便于提高清洁效果,改善人们牙齿的健康状况。

权利要求书

1.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与行走马达输出轴联接的蜗杆、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所述上蜗轮位于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所述下蜗轮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的中心轴平行,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蜗轮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下蜗轮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刷毛;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马达、与驱动马达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轴沿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固定架、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的传动链;所述输送带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固定架包括两立架、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两固定轴;任一固定轴均连接在两立架之间,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两固定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支架上设有四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嵌装架,所述嵌装架上设有与定位凸缘相匹配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所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的前、后两端,位于左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右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分别安装在位于前端的驱动齿轮上;而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该两个驱动马达、行走马达分别与控制连接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为控制器或集线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盖,所述侧盖安装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上齿腔,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下齿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牙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牙刷已逐渐普及。而市面上的自动牙刷一般包括刷柄、以及安装在刷柄上的刷头。这种自动牙刷通过利用刷头的旋转运动,从而深入清洁牙缝。然而,在进行横向刷牙动作的时候,必须用手持握刷柄以通过手动带动牙刷左右移动,容易造成手部的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牙刷,通过采用行走马达、蜗杆、上蜗轮和下蜗轮的设计,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的自动左右移动,无需手动带动,消除手臂的疲劳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牙刷,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与行走马达输出轴联接的蜗杆、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所述上蜗轮位于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所述下蜗轮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的中心轴平行,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蜗轮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下蜗轮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

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刷毛;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马达、与驱动马达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轴沿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固定架、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的传动链;所述输送带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

固定架包括两立架、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两固定轴;任一固定轴均连接在两立架之间,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两固定轴上。

所述立架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支架上设有四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嵌装架,所述嵌装架上设有与定位凸缘相匹配的凹槽。

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所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的前、后两端,位于左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右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分别安装在位于前端的驱动齿轮上;而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上。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该两个驱动马达、行走马达分别与控制连接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为控制器或集线器。

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盖,所述侧盖安装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的外侧。

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上齿腔,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下齿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行走马达、蜗杆、上蜗轮和下蜗轮的设计,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的自动左右移动,无需手动带动,消除手臂的疲劳感;

2、其可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作,便于提高清洁效果,改善人们牙齿的健康状况;

3、通过采用外壳的设计,可避免刷毛与口腔内壁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支架、下齿刷组件与上齿刷组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全自动牙刷的支架与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全自动牙刷的下齿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11、嵌装架;12、外壳;2、行走马达;21、行走马达外罩;22、蜗杆;23、上蜗轮;24、下蜗轮;25、齿轮架;26、传动链;3、上齿刷组件;31、输送带;32、刷毛;33、中间齿轮;34、主动齿轮;35、从动齿轮;36、钩合件;37、立架;371、定位凸缘;38、支撑架;39、从动薄齿轮;5、下齿刷组件;61、驱动马达;62、驱动马达外罩;63、驱动齿轮;7、控制器;81、上排牙;82、下排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图1、2、3、4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的X向为支架1的宽度方向,Y向为支架1的长度方向,Z向为支架1的高度方向。全自动牙刷包括支架1,安装在支架1上的行走马达2、与行走马达2输出轴联接的蜗杆22、枢接在支架1上的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所述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分别位于蜗杆22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蜗杆22啮合;所述支架1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3,所述上蜗轮23位于两个上齿刷组件3之间,所述支架1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5,所述下蜗轮24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5之间;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3之间形成上齿腔,以供上排牙81放置。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5之间形成下齿腔,以供下排牙82放置。所述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的中心轴平行,并沿支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蜗轮23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1外,下蜗轮24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1外。在使用时,先将牙膏挤到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上,然后将全自动牙刷置入口腔内,此时,上排牙81放在两个上齿刷组件3之间并轻微压在上蜗轮23上,下排牙82放在两个下齿刷组件5之间并轻微压下蜗轮24上,口腔自然闭合,通过利用行走马达2可便于带动蜗杆22转动,并利用蜗杆22带动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转动,从而实现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分别在上排牙81和下排牙82沿同一方向的移动,进而带动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左右移动,对牙齿进行横向刷牙动作。在全自动牙刷的移动过程中,通过两个上齿刷组件3和两个下齿刷组件5,可对牙齿的内外进行清洁,确保其清洁效果。而由于全自动牙刷的移动无需手动操作,可便于消除手臂的疲劳感;而且,由于其无需手部持握刷柄,还可在刷牙的时候,同时进行煮早餐、阅读、或者刷洗等其他事情,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是,所述行走马达2的输出轴穿过支架1预设的穿孔,并与蜗杆22联接。所述支架1上还固定有行走马达外罩21,该行走马达外罩21罩盖在行走马达2上,以固定和保护行走马达2。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齿轮架25,所述齿轮架25呈设有断口的“口”形。所述齿轮架25的上横梁依次穿过支架1的通孔、上蜗轮23的穿孔,从而使上蜗轮23可相对齿轮架25的上横梁转动。而下蜗轮24安装在齿轮架25的下横梁上。而待上蜗轮23、下蜗轮24、齿轮架25安装完成后,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将齿轮架25的两端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与行走马达2电性连接;该控制连接装置为控制器7。通过利用控制器7可便于控制行走马达2的开启与闭合。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器7控制行走马达2做周期性正向和反向转动,并使正向转动与反向转动依次交替进行,从而控制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做往复运动,提高其便捷性。当然,所述控制连接装置还可采用集线器,而在使用时,通过将集线器的USB接口插接在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上,可利用其内的编程软件控制全自动牙刷进行移动,同样可提高其便捷性。

而在实际设计中,可如图4所示,将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的长度方向的延伸轨迹设置为弧形,以配合牙排的形状,提高其舒适感。优选的,如图6、7,所述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均包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31,所述输送带31的外表面上设有刷毛32。该输送带31为软体材料,所述刷毛32与输送带31一体成型。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31转动的驱动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驱动马达61、与驱动马达61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63;所述驱动齿轮63的中心轴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上均包括固定架、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34和驱动齿轮63上的传动链26;所述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5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排列,所述输送带31绕设在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上。而根据公知常识,所述输送带31的内表面上设有内齿,以便于与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配合。使用时,启动驱动马达61,从而带动驱动齿轮63转动,并利用传动链26带动主动齿轮34转动,使输送带31在其带动下转动,从而利用刷毛32对牙齿进行纵向刷牙动作。由于该全自动牙刷可同时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作,可便于提高清洁效果,改善人们牙齿的健康状况。

当然,所述驱动装置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如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驱动马达61、与驱动马达61输出轴连接的多级齿轮组,所述传动链26绕设在该多级齿轮组的末级输出齿轮和主动齿轮34上。

优选的,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所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前、后两端,也即是位于支架1长度方向的两侧。具体的是,所述支架1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供驱动齿轮63安装的齿轮安装槽,所述驱动马达61的输出轴穿过支架1预设的穿孔,并和与其对应的驱动齿轮63联接。所述支架1上通过卡扣或焊接的方式固定有驱动马达外罩62,所述驱动马达外罩62罩盖在驱动马达61上,从而固定和保护驱动马达61。位于左侧的上齿刷组件3的传动链26和位于右侧的下齿刷组件5的传动链26,分别安装在位于前端的驱动齿轮63上;而位于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件3的传动链26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件5的传动链26,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63上。通过分别控制两个驱动马达61的转动方向,可便于控制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沿不同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在实际设计中,通过控制上齿刷组件3的输送带31自上而下转动,和控制下齿刷组件5的输送带31自下而上转动,可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当然,为了节省成本,该全自动牙刷可以只采用一组驱动装置,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的传动链26均安装在该组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63上。而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四组驱动装置,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的传动链26分别与该四组驱动装置对应。当然,还依据实际需求,设置有三组或四组以上的驱动装置,但采用两组驱动装置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其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并能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

而所述两个驱动马达61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连接装置上,也即是,两个驱动马达61、行走马达2分别与控制连接装置电性连接。根据公知常识的,若该全自动牙刷具有两个以上的驱动装置的,两个以上的驱动马达61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连接装置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便于控制各驱动马达61的开启与闭合、以及各驱动马达61的转动方向。

如图7所示,固定架包括两立架37、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两固定轴;任一固定轴均连接在两立架37之间,所述从动齿轮35和主动齿轮34分别安装在两固定轴上。而优选的,该固定架还包括支撑架38,所述支撑架38制作为设有断口的“口”形,而所述两固定轴为该支撑架38的上、下横梁。待该支撑架38安装在立架37后,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将该支撑架38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从动齿轮35和主动齿轮34均位于两固定轴的同一端,而该两固定轴的另一端上均枢接有从动薄齿轮39,所述输送带31的一侧绕设在从动齿轮35和主动齿轮34,另一侧绕设在该两从动薄齿轮39上,从而提高输送带31的运动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稳定性,所述固定轴的中部还枢接有中间齿轮33,所述输送带31的中部绕设在中间齿轮33上。而为了提高其结构稳定性,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两钩合件36。该钩合件36的上端卡扣在位于上方的固定轴上,其下端卡扣在位于下方的固定轴上;且该两钩合件36分置在中间齿轮33的两侧。通过采用钩合件36的设计,还可限制中间齿轮33的安装位置。

立架37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凸缘371,所述支架1设有四组安装组件。具体的是,所述支架1包括呈条状的基梁部,所述驱动马达61、行走马达2、上蜗轮23和下蜗轮24均安装在基梁部上。而其中的两组安装组件设置在基梁部的上端,并朝上延伸;而另外的两组安装组件设置在基梁部的下端,并朝下延伸。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嵌装架11,所述嵌装架11上设有与定位凸缘371相匹配的凹槽。安装时,可便于将上齿刷组件3两端的两个立架37分别插装在安装组件的一对嵌装架11上,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下齿刷组件5的安装方式与上述相同,这里不做重复描述。

当然,立架37与嵌装架11的固定除了采用焊接方式,还可利用凹槽与定位凸缘371的过盈配合实现其固定。此外,还可在凹槽与定位凸缘371之间加注粘合剂以实现粘合固定。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12,所述外壳12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1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盖,所述侧盖设置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3和下齿刷组件5的外侧。通过采用外壳12的设计,可避免刷毛32与口腔内壁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全自动牙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自动牙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自动牙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自动牙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牙刷.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0185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0 CN 202801851 U *CN202801851U* (21)申请号 201220542487.2 (22)申请日 2012.10.22 A61C 17/34(2006.01) A61C 17/26(2006.01) (73)专利权人 冯桂芬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支农大街 50-1 栋 1 门 5 楼 7 中门 专利权人 于航 (72)发明人 于航 冯桂芬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8 代理人 李悦 (54) 实用新型名称 。

2、全自动牙刷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牙刷, 包括支 架, 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 与行走马达输出轴 联接的蜗杆、 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 ; 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两侧, 并分别与蜗杆啮合 ; 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 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 所述上蜗轮位于两个上 齿刷组件之间, 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 设有一下齿刷组件, 所述下蜗轮位于两个下齿刷 组件之间。通过采用行走马达、 蜗杆、 上蜗轮和 下蜗轮的设计, 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 的自动左右移动, 无需手动带动, 消除手臂的疲 劳感 ; 其可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 作, 便于提。

3、高清洁效果, 改善人们牙齿的健康状 况。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 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支架, 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 与行走马达输出轴 联接的蜗杆、 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 ; 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 两侧, 并分别与蜗杆啮合 ; 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 所述上蜗轮 位于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 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

4、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 所述下蜗 轮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 ; 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的中心轴平行, 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延 伸 ; 所述上蜗轮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 下蜗轮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 于支架外。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 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 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刷毛 ; 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转 动的驱动装置。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 驱动马达、 与驱动马达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 ; 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轴沿支架的长度方向 延伸 ; 。

5、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固定架、 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 轮、 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的传动链 ; 所述输送带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上。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固定架包括两立架、 沿高度方向分布 的两固定轴 ; 任一固定轴均连接在两立架之间, 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两固 定轴上。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立架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 位凸缘, 所述支架上设有四组安装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嵌装架, 所述嵌 装架上设有与定位凸缘相匹配的凹槽。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

6、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 所 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的前、 后两端, 位于左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 右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 分别安装在位于前端的驱动齿轮上 ; 而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 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 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上。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 该两个驱动马达、 行走马达分别与控制连接装置电性连接 ; 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为控制器或 集线器。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包 括分。

7、别设置在支架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盖, 所述侧盖安装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和 下齿刷组件的外侧。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自动牙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上 齿腔, 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下齿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01851 U 2 1/5 页 3 全自动牙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领域, 具体涉及全自动牙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自动牙刷已逐渐普及。而市面上的自动牙刷一般 包括刷柄、 以及安装在刷柄上的刷头。 这种自动牙刷通过利用刷头的旋转运动, 从而深入清 洁牙缝。 然而, 在进行横向刷牙动。

8、作的时候, 必须用手持握刷柄以通过手动带动牙刷左右移 动, 容易造成手部的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牙刷, 通过采用 行走马达、 蜗杆、 上蜗轮和下蜗轮的设计, 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的自动左右移 动, 无需手动带动, 消除手臂的疲劳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全自动牙刷, 包括支架, 安装在支架上的行走马达、 与行走马达输出轴联接的蜗 杆、 枢接在支架上的上蜗轮和下蜗轮 ; 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分别位于蜗杆的上下两侧, 并 分别与蜗杆啮合 ; 所述支架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

9、上齿刷组件, 所述上蜗轮位于两 个上齿刷组件之间, 所述支架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 所述下蜗轮位于 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 ; 所述上蜗轮和下蜗轮的中心轴平行, 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 所 述上蜗轮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外, 下蜗轮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 外。 0006 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包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 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 设有刷毛 ; 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驱动装置。 0007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马达、 与驱动马达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 轮 ; 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轴沿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 所述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均。

10、包括 固定架、 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的传 动链 ; 所述输送带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 0008 固定架包括两立架、 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两固定轴 ; 任一固定轴均连接在两立架之 间, 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两固定轴上。 0009 所述立架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凸缘, 所述支架上设有四组安装组件, 所述 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嵌装架, 所述嵌装架上设有与定位凸缘相匹配的凹槽。 0010 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 所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的前、 后 两端, 位于左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右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链, 。

11、分别安装在位 于前端的驱动齿轮上 ; 而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件的传动链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件的传动 链, 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上。 0011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 该两个驱动马达、 行走马达分别与控制连接 说 明 书 CN 202801851 U 3 2/5 页 4 装置电性连接 ; 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为控制器或集线器。 0012 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盖, 所 述侧盖安装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和下齿刷组件的外侧。 0013 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上齿腔, 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之间形成下齿 腔。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

12、效果在于 : 0015 1、 通过采用行走马达、 蜗杆、 上蜗轮和下蜗轮的设计, 可便于实现全自动牙刷在口 腔内的自动左右移动, 无需手动带动, 消除手臂的疲劳感 ; 0016 2、 其可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作, 便于提高清洁效果, 改善人们牙 齿的健康状况 ; 0017 3、 通过采用外壳的设计, 可避免刷毛与口腔内壁直接接触, 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分解示意图 ; 0020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支架、 下齿刷组件与上齿刷组件的安装状态示意 图 ; 0021。

13、 图 4 为图 3 的俯视图 ; 0022 图 5 为全自动牙刷的支架与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 0023 图 6 为全自动牙刷的下齿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7 为图 6 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 0025 其中, 1、 支架 ; 11、 嵌装架 ; 12、 外壳 ; 2、 行走马达 ; 21、 行走马达外罩 ; 22、 蜗杆 ; 23、 上蜗轮 ; 24、 下蜗轮 ; 25、 齿轮架 ; 26、 传动链 ; 3、 上齿刷组件 ; 31、 输送带 ; 32、 刷毛 ; 33、 中间齿轮 ; 34、 主动齿轮 ; 35、 从动齿轮 ; 36、 钩合件 ; 37、 立架 ; 371、 定。

14、位凸缘 ; 38、 支撑架 ; 39、 从动薄齿轮 ; 5、 下齿刷组件 ; 61、 驱动马达 ; 62、 驱动马达外罩 ; 63、 驱动齿轮 ; 7、 控制器 ; 81、 上排牙 ; 82、 下排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以便于更清楚的 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0027 图 1、 2、 3、 4 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牙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 3 的 X 向为支架 1 的 宽度方向, Y 向为支架 1 的长度方向, Z 向为支架 1 的高度方向。全自动牙刷包括支架 1, 安 装在支架 1 上的行走马达 2、 。

15、与行走马达 2 输出轴联接的蜗杆 22、 枢接在支架 1 上的上蜗轮 23 和下蜗轮 24 ; 所述上蜗轮 23 和下蜗轮 24 分别位于蜗杆 22 的上下两侧, 并分别与蜗杆 22 啮合 ; 所述支架 1 上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上齿刷组件 3, 所述上蜗轮 23 位于两个 上齿刷组件 3 之间, 所述支架 1 下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下齿刷组件 5, 所述下蜗轮 24 位于两个下齿刷组件 5 之间 ; 所述的两个上齿刷组件 3 之间形成上齿腔, 以供上排牙 81 放 置。所述的两个下齿刷组件 5 之间形成下齿腔, 以供下排牙 82 放置。所述上蜗轮 23 和下 蜗轮 24 的中心轴平行。

16、, 并沿支架 1 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上蜗轮 23 的上端至少有一部分齿 说 明 书 CN 202801851 U 4 3/5 页 5 突出于支架 1 外, 下蜗轮 24 的下端至少有一部分齿突出于支架 1 外。在使用时, 先将牙膏 挤到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上, 然后将全自动牙刷置入口腔内, 此时, 上排牙 81 放在 两个上齿刷组件 3 之间并轻微压在上蜗轮 23 上, 下排牙 82 放在两个下齿刷组件 5 之间并 轻微压下蜗轮 24 上, 口腔自然闭合, 通过利用行走马达 2 可便于带动蜗杆 22 转动, 并利用 蜗杆 22 带动上蜗轮 23 和下蜗轮 24 转动, 从而实。

17、现上蜗轮 23 和下蜗轮 24 分别在上排牙 81 和下排牙 82 沿同一方向的移动, 进而带动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左右移动, 对牙齿进行横向 刷牙动作。在全自动牙刷的移动过程中, 通过两个上齿刷组件 3 和两个下齿刷组件 5, 可对 牙齿的内外进行清洁, 确保其清洁效果。 而由于全自动牙刷的移动无需手动操作, 可便于消 除手臂的疲劳感 ; 而且, 由于其无需手部持握刷柄, 还可在刷牙的时候, 同时进行煮早餐、 阅 读、 或者刷洗等其他事情, 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0028 具体的是, 所述行走马达 2 的输出轴穿过支架 1 预设的穿孔, 并与蜗杆 22 联接。 所述支架 1 上还固。

18、定有行走马达外罩 21, 该行走马达外罩 21 罩盖在行走马达 2 上, 以固定 和保护行走马达 2。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齿轮架 25, 所述齿轮架 25 呈设有断口的 “口” 形。 所述齿轮架 25 的上横梁依次穿过支架 1 的通孔、 上蜗轮 23 的穿孔, 从而使上蜗轮 23 可相 对齿轮架 25 的上横梁转动。而下蜗轮 24 安装在齿轮架 25 的下横梁上。而待上蜗轮 23、 下 蜗轮 24、 齿轮架 25 安装完成后, 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将齿轮架 25 的两端固定在一起。 0029 优选的,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控制连接装置, 所述控制连接装置与行走马达 2 电 性连接 ; 该控制连接装。

19、置为控制器7。 通过利用控制器7可便于控制行走马达2的开启与闭 合。而且, 还可以通过控制器 7 控制行走马达 2 做周期性正向和反向转动, 并使正向转动与 反向转动依次交替进行, 从而控制全自动牙刷在口腔内做往复运动, 提高其便捷性。当然, 所述控制连接装置还可采用集线器, 而在使用时, 通过将集线器的 USB 接口插接在电脑或 其他电子设备上, 可利用其内的编程软件控制全自动牙刷进行移动, 同样可提高其便捷性。 0030 而在实际设计中, 可如图 4 所示, 将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的长度方向的延 伸轨迹设置为弧形, 以配合牙排的形状, 提高其舒适感。优选的, 如图 6、 7,。

20、 所述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均包括呈闭合状的输送带 31, 所述输送带 31 的外表面上设有刷毛 32。该 输送带 31 为软体材料, 所述刷毛 32 与输送带 31 一体成型。支架 1 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 带 31 转动的驱动装置。如图 5 所示,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 1 上的驱动马达 61、 与 驱动马达 61 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 63 ; 所述驱动齿轮 63 的中心轴沿支架 1 的长度方向延 伸 ; 所述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上均包括固定架、 枢接在固定架上的主动齿轮 34 和 从动齿轮 35、 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 34 和驱动齿轮 63 上的传动链 。

21、26 ; 所述主动齿轮 34 与从 动齿轮 35 沿支架 1 的高度方向排列, 所述输送带 31 绕设在主动齿轮 34 和从动齿轮 35 上。 而根据公知常识, 所述输送带31的内表面上设有内齿, 以便于与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 配合。使用时, 启动驱动马达 61, 从而带动驱动齿轮 63 转动, 并利用传动链 26 带动主动齿 轮 34 转动, 使输送带 31 在其带动下转动, 从而利用刷毛 32 对牙齿进行纵向刷牙动作。由 于该全自动牙刷可同时自动实现纵向刷牙动作和横向刷牙动作, 可便于提高清洁效果, 改 善人们牙齿的健康状况。 0031 当然, 所述驱动装置还可采用其他结构, 如包括。

22、安装在支架 1 上的驱动马达 61、 与 驱动马达 61 输出轴连接的多级齿轮组, 所述传动链 26 绕设在该多级齿轮组的末级输出齿 轮和主动齿轮 34 上。 说 明 书 CN 202801851 U 5 4/5 页 6 0032 优选的, 该全自动牙刷包括两组驱动装置, 所述的两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 1 的前、 后两端, 也即是位于支架 1 长度方向的两侧。具体的是, 所述支架 1 的前后两端均设 有供驱动齿轮 63 安装的齿轮安装槽, 所述驱动马达 61 的输出轴穿过支架 1 预设的穿孔, 并 和与其对应的驱动齿轮 63 联接。所述支架 1 上通过卡扣或焊接的方式固定有驱动马达外 罩 。

23、62, 所述驱动马达外罩 62 罩盖在驱动马达 61 上, 从而固定和保护驱动马达 61。位于左 侧的上齿刷组件3的传动链26和位于右侧的下齿刷组件5的传动链26, 分别安装在位于前 端的驱动齿轮 63 上 ; 而位于位于右侧的上齿刷组件 3 的传动链 26 和位于左侧的下齿刷组 件 5 的传动链 26, 分别安装在位于后端的驱动齿轮 63 上。通过分别控制两个驱动马达 61 的转动方向, 可便于控制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沿不同方向转动。如图 3 所示, 在实 际设计中, 通过控制上齿刷组件 3 的输送带 31 自上而下转动, 和控制下齿刷组件 5 的输送 带 31 自下而上转动,。

24、 可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0033 当然, 为了节省成本, 该全自动牙刷可以只采用一组驱动装置, 上齿刷组件 3 和下 齿刷组件 5 的传动链 26 均安装在该组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 63 上。而除此之外, 还可采用 四组驱动装置, 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的传动链 26 分别与该四组驱动装置对应。当 然, 还依据实际需求, 设置有三组或四组以上的驱动装置, 但采用两组驱动装置为本实用新 型的最优方案, 其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 并能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 0034 而所述两个驱动马达 61 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连接装置上, 也即是, 两个驱动马达 61、 行走马达 2 分别与控制连接装置电。

25、性连接。根据公知常识的, 若该全自动牙刷具有两个 以上的驱动装置的, 两个以上的驱动马达 61 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连接装置上。通过采用上 述结构, 可便于控制各驱动马达 61 的开启与闭合、 以及各驱动马达 61 的转动方向。 0035 如图 7 所示, 固定架包括两立架 37、 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两固定轴 ; 任一固定轴均连 接在两立架 37 之间, 所述从动齿轮 35 和主动齿轮 34 分别安装在两固定轴上。而优选的, 该固定架还包括支撑架 38, 所述支撑架 38 制作为设有断口的 “口” 形, 而所述两固定轴为该 支撑架 38 的上、 下横梁。待该支撑架 38 安装在立架 37 后, 通。

26、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将该支 撑架 38 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从动齿轮 35 和主动齿轮 34 均位于两固定轴的同一端, 而 该两固定轴的另一端上均枢接有从动薄齿轮 39, 所述输送带 31 的一侧绕设在从动齿轮 35 和主动齿轮34, 另一侧绕设在该两从动薄齿轮39上, 从而提高输送带31的运动稳定性。 为 了进一步提高运动稳定性, 所述固定轴的中部还枢接有中间齿轮 33, 所述输送带 31 的中部 绕设在中间齿轮 33 上。而为了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两钩合件 36。该钩合 件 36 的上端卡扣在位于上方的固定轴上, 其下端卡扣在位于下方的固定轴上 ; 且该两钩合 件 36 分。

27、置在中间齿轮 33 的两侧。通过采用钩合件 36 的设计, 还可限制中间齿轮 33 的安 装位置。 0036 立架 37 的外侧设有朝外延伸的定位凸缘 371, 所述支架 1 设有四组安装组件。具 体的是, 所述支架 1 包括呈条状的基梁部, 所述驱动马达 61、 行走马达 2、 上蜗轮 23 和下蜗 轮 24 均安装在基梁部上。而其中的两组安装组件设置在基梁部的上端, 并朝上延伸 ; 而另 外的两组安装组件设置在基梁部的下端, 并朝下延伸。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 嵌装架 11, 所述嵌装架 11 上设有与定位凸缘 371 相匹配的凹槽。安装时, 可便于将上齿刷 组件 3 两端的两个立。

28、架 37 分别插装在安装组件的一对嵌装架 11 上, 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而下齿刷组件 5 的安装方式与上述相同, 这里不做重复描述。 说 明 书 CN 202801851 U 6 5/5 页 7 0037 当然, 立架 37 与嵌装架 11 的固定除了采用焊接方式, 还可利用凹槽与定位凸缘 371的过盈配合实现其固定。 此外, 还可在凹槽与定位凸缘371之间加注粘合剂以实现粘合 固定。 0038 该全自动牙刷还包括外壳12, 所述外壳12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1宽度方向两侧 的侧盖, 所述侧盖设置在位于与其同一侧的上齿刷组件 3 和下齿刷组件 5 的外侧。通过采 用外壳 12 的设计, 可避。

29、免刷毛 32 与口腔内壁直接接触, 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0039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 做出其它各种 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801851 U 7 1/5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01851 U 8 2/5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01851 U 9 3/5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01851 U 10 4/5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01851 U 11 5/5 页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01851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