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99122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91981.0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号:

CN107212935A

公开日:

2017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3/025,A61C3/06

主分类号:

A61C3/025,A61C3/06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发明人:

窦磊,罗俊,陈亮,严崎方

地址: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65-2号

优先权:

CN201710391981A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田敏;陈家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机、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机构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刚砂的打磨面。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电机、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机构、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刚砂的打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切带内壁为打磨面,外壁为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切带截面为L形,仅磨切带底面为打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表面的输水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砂颗粒度大小为20-30μm或53-63μm或100-120μm或121-14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切带厚度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切带宽度为4mm或7mm或1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的宽度为0.5mm或0.8mm或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切带的横截面带有锥度,且锥度为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背景技术

全冠是口腔修复科最常见的一种修复体,覆盖整个牙冠表面,可以用来修复缺损牙齿的形态、功能和美观,还可以用作固定义齿的固位体;牙体缺损的病因有龋病、外伤、磨损、酸蚀和发育畸形等,是口腔医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缺损过大,需要用到全冠类修复体。

下面以瓷全冠为例说明全冠的过程:

1.口腔准备

修整邻牙及对颌过锐、过长或形态异常又妨碍修复的牙尖及边缘嵴。

2.牙体预备

①舌面预备:先用倒锥形车针沿龈缘磨出深约1.0mm的沟,作为参照。再以适当的车针消除舌隆突至龈缘处的倒凹,并按照舌面解剖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间隙。

②唇面预备:以倒锥车针沿唇测龈缘磨出深1.0mm的沟,作为参照。再选用适当的车针按唇面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牙作组织。

③邻面预备:用细金刚砂车针靠紧患牙邻面沿切龈方向切割,使患牙与邻牙接触完全分离,并消除邻面倒凹,应避免切割邻牙的接触点。预备体两邻面轴壁向切端会聚2°~5°。上前牙邻面消除倒凹并加约1.0mm肩台的宽度,磨除1.9~2.3mm,下前牙邻面磨除1.7~1.9mm。

④切端及颌面预备:前牙切端应磨除1.5mm,并形成向舌侧倾斜45°的圆滑斜面,而下颌牙应预备成向唇侧倾斜的斜面。磨牙颌面功能尖应磨除1.5~2.0mm,非功能尖为1.2~1.5mm。

⑤肩台预备:用柱状车针将牙颈部的唇、邻、舌面磨成90”的肩台,其肩台宽度为1.0mm,各部连续一致,其高度一般平齐龈缘或龈缘稍下(<2mm)。

⑥完成:各个预备面应是连续、无倒凹、无尖锐棱角。否则应加以修改。最后用适当工具将各个面形成圆钝光滑的表面。

3.取印模及模型制作

①选一合适的局部义齿托盘。

②排龈,止血,清洁预备体特别是肩台表面。

③选择专用的、精细印摸材如硅橡胶类等制取工作及对颌印模。印模应清晰、完整。

④用硬质石膏及时灌注模型。模型应完整,龈缘清晰,无气泡和瘤体。除包含患牙以外,还应至少包括患牙近远中各一个完整邻牙,方可交技术室制作。

4.临时冠修复

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完成以后,应采用预成临时冠或自凝树脂做暂时冠保护预备体,并以暂时粘固剂粘接。粘接前应注意清洁和消毒预备体及暂时冠。应避免暂时冠对牙龈或咬合造成创伤。暂时冠也应具有正常的解剖外形并高度抛光。

5.瓷全冠的试戴、粘固及完成

(1)试戴

①检查制作完成后的全瓷冠外形及内表面是否有缺陷或瘤体。瓷冠颜色是否与原比色一致。如有问题应做相应处理。

②在工作模型上检查瓷冠的就位、稳定、密合、邻接、咬合等情况。

③取下暂时冠,清洁预备体。

④将瓷冠清洁后,在口内试戴。瓷冠就位顺利且无明显松动或翘动感。瓷冠与牙体颈缘密合良好,无明显缝隙。冠与邻牙接触合适。如有问题应做相应调整和修改,必要时应返工重做。

⑤在口内试戴和调改过程中,如对瓷冠表面光洁度和颜色损伤较大时,应从重新上釉和着色。

⑥打磨,抛光,消毒,干燥后待用(如需喷砂,超声清洗,氢氟酸制剂酸蚀预备体和粘固面等步骤,则具体方法按生产厂家要求)。

(2)粘固

①口内隔湿,将冠及预备体清洁,75%乙醇消毒。必要时干燥。

②选用适当的粘固剂(具体使用方法按厂家要求),调拌后均匀涂布在预备体及冠内面将冠正确就位于预备体上,用手指压紧,初步去除过多的粘接剂,在冠咬合面上放一纱团,嘱患者咬紧。

③待粘固剂结固后,仔细去除牙面、龈沟、邻间隙等处多余的粘接剂。

④再次检查咬合及邻牙接触点。

⑤如是临时粘固,应规定复诊日期。

(3)完成

①如在试戴、粘固及清除过程中刺激了牙龈组织,可局部使用碘甘油制剂以预防龈缘炎。

②书写病历及医嘱(包括全瓷冠的使用和卫生指导)。

【注意事项】

1.瓷全冠的牙体预备切割牙体组织多,深度可达牙本质层,因此活髓牙预备应先做局部浸润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2.采取间歇磨切手法,随时用冷水喷雾降温以保护牙髓,禁止在无水冷却情况下高速、连续磨切牙体组织,特别是在牙颈部预备时,应仔细操作。

3.肩台不能做成刃状、羽状、浅凹及斜面,以防冠边缘抗力形下降。

4.精修完成后的牙体表面应光滑圆钝,不允许轴壁上有任何尖锐棱角,以防止瓷冠受应力而折裂。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活髓牙不宜做瓷全冠。

可见全冠修复在取模前需进行牙体预备,即在患牙上进行磨切,为全冠修复留出空间,全冠牙体预备是牙科最常见操作之一。

以后牙全瓷冠牙体预备要求举例:要求锥度合适,内角圆钝,肩台清晰,肩台宽度约0.8-1.0mm,且肩台宽度均匀一致,光滑。

可见全冠的牙体预备是整个全冠修复中的一大关键,是相当有难度的。只有牙体预备做得好,后续的取印模、牙冠加工制作以及后续的牙冠粘接修复才能够顺利完成。

目前的全冠牙体预备主要靠金刚砂车针以及钨钢钻等器械来完成,而这种方法技术要求高,只有技术熟练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全冠牙体预备。以金刚砂车针为例,其头部钻头外围附着细小的金刚砂颗粒,这些金刚砂颗粒经过去杂、去磁、滚圆、提纯处理,在锋利度及耐磨度上表现优异。

现有的技术方法中以牙科高速涡轮机带动金刚砂车针直接磨切待处理的牙齿为主,过程中需要操作者能熟练控制预备时运转的车针的角度、力度和方向,保证均匀地磨除牙体组织,为全冠修复获取相对均匀的间隙和空间。

以上方式带来如下问题:

1、对操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经验要求,经验丰富的医师尚有较高失误率,经验少的医生很难驾驭;

2、在牙体预备过程中,金刚砂车针不仅会对待处理的牙齿进行磨切,还会对附近不需处理的牙齿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以降低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

专利方案: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机、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机构、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刚砂的打磨面。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磨切带套在待处理牙齿上,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接触,磨切带、电机以及待处理牙齿构成类似传送带的结构,其中电机主轴为主动辊,磨切带为带体,待处理牙齿作为张紧辊,然后操作控制机构,电机启动带动磨切带转动,打磨面将牙齿进行快速打磨,而打磨过程中冷却系统也会及时对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进行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加工过程中,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的至少三个轴面进行接触打磨,相较于采用金刚砂车针进行围绕待处理牙齿的周向轮廓进行打磨,本发明不仅可以同时打磨多个轴面,提高效率,保证打磨质量,还能够自行贴紧牙齿进行打磨,过程中无需人工操纵绕牙齿周向转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光滑面与不需要打磨的邻牙或者轴面接触,避免了金刚砂车针使用时带来的对邻牙的伤害。

2、在加工过程中,本发明的磨切带可与待处理的牙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磨切带可以充当减速带、阻隔带,打磨产生的碎屑等不易飞溅伤害病人口腔,同时磨切带还能够将碎屑带至一处,便于统一进行处理,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齿之间难以清理。

3、磨切带磨削设备简单,与金刚砂车针磨床相比,磨切带磨床简单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磨切带质量轻,磨削力小,磨削过程中震动小,对牙齿产生的震动、损伤都远低于金刚砂车针磨床。

4、磨切带磨削操作简便,辅助时间少,不论是手动还是机动磨切带磨削,其操作都非常简便。从更换调整磨切带到被加工工件的装夹,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5、磨切带磨削比大,装置利用率高,切削效率高,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体积的材料所消耗的工具和能源费用减少,占用时间短。

6、磨切带磨削非常安全,噪音小,粉屑少,且易于控制,环境效益好。

7、由于磨切带本身质量很轻,即使断裂也不会有伤人的危险。磨切带磨削不象金刚砂车针那样脱砂严重,特别是干磨时,磨屑构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很容易回收和控制粉尘。由于采用橡胶接触轮,磨切带磨削不会象金刚砂车针那样形成对工件的刚性冲击,故加工噪音很小,通常<70dB。

8、本发明的磨切带在牙齿与牙齿的缝隙之间运行,磨切带与牙齿呈面接触,而且整个磨切带会受到邻牙的较好支撑,而金刚砂车针则为悬臂结构,运行过程中与牙齿呈线接触,不易控制且易导致操作者的疲劳。

本发明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法:完全改变了现有的预备理念,用一种全新的方法预备牙齿的四个轴面及成型肩台。与现有的预备方法相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更低,对于口腔医师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容易。现有的用传统金刚砂车针预备牙体轴面要求操作者技术较高,只有经过很多次练习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才能做好全冠牙体预备的轴面部分,既要求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又要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且预备面光滑,无明显的凸凹点,表面平滑。

而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法可以降低牙体预备的难度,按照操作流程,即使相对经验欠丰富的医生也能够很快掌握,预备出达到临床治疗所需的备牙效果,给后续的全冠修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磨切带内壁为打磨面,外壁为光滑面。

本方案的效果是:能够形成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磨切带截面为L形,仅磨切带底面为打磨面。

本方案的效果是:能够用于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且预备面光滑,无明显的凸凹点,表面平滑。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表面的输水管路。

本方案的效果是:利用水冷的方式对本装置进行冷却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清理病人的口腔,而且技术成熟,成本低。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

本方案的效果是: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机构控制本装置的稳定运行。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金刚砂颗粒度大小为20-30μm或53-63μm或100-120μm或121-140μm。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磨切带厚度为0.2mm。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磨切带宽度为4mm或7mm或10mm。

优选方案八,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底面的宽度为0.5mm或0.8mm或1.0mm。

优选方案九,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磨切带的横截面带有锥度,且锥度为6°。

本方案的效果为:锥状的设计更能迎合人体牙齿的构造,且更加容易从牙冠部位插入至牙根部,同时利于磨切带均匀打磨牙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牙齿预备前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肩台磨切条带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轴面磨切条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肩台磨切条带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肩台磨切条带1、肩台磨切条带底部2、肩台3、待处理牙齿4、轴面磨切条带5、打磨面6、控制机构7。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机、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机构、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刚砂的打磨面。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磨切带套在待处理牙齿上,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接触,然后操作控制机构,电机启动带动磨切带转动,打磨面将牙齿进行快速打磨,而打磨过程中冷却系统也会及时对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进行冷却,在加工过程中,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的至少三个轴面进行接触打磨,相较于采用金刚砂车针进行围绕待处理牙齿的周向轮廓进行打磨,本发明不仅可以同时打磨多个轴面,提高效率,保证打磨质量,还能够自行贴紧牙齿进行打磨,过程中无需人工操纵绕牙齿周向转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光滑面与不需要打磨的邻牙或者轴面接触,避免了金刚砂车针使用时带来的对邻牙的伤害。整个加工过程中,本发明的磨切带可与待处理的牙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磨切带可以充当减速带、阻隔带,打磨产生的碎屑等不易飞溅伤害病人口腔,同时磨切带还能够将碎屑带至一处,便于统一进行处理,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齿之间难以清理。

本发明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法:完全改变了现有的预备理念,用一种全新的方法预备牙齿的四个轴面及成型肩台。与现有的预备方法相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更低,对于口腔医师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容易。现有的用传统金刚砂车针预备牙体轴面要求操作者技术较高,只有经过很多次练习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才能做好全冠牙体预备的轴面部分,既要求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又要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且预备面光滑,无明显的凸凹点,表面平滑。

而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法可以降低牙体预备的难度,按照操作流程,即使相对经验欠丰富的医生也能够很快掌握,预备出达到临床治疗所需的备牙效果,给后续的全冠修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图2、4和5所示,本发明包括轴面磨切条带,其内壁为打磨面,外壁为光滑面,能够形成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磨切带磨削设备简单,与金刚砂车针磨床相比,磨切带磨床简单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磨切带质量轻,磨削力小,磨削过程中震动小,对牙齿产生的震动、损伤都远低于金刚砂车针磨床。磨切带磨削操作简便,辅助时间少,不论是手动还是机动磨切带磨削,其操作都非常简便。从更换调整磨切带到被加工工件的装夹,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磨切带磨削比大,装置利用率高,切削效率高,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体积的材料所消耗的工具和能源费用减少,占用时间短。磨切带磨削非常安全,噪音小,粉屑少,且易于控制,环境效益好。由于磨切带本身质量很轻,即使断裂也不会有伤人的危险。磨切带磨削不象金刚砂车针那样脱砂严重,特别是干磨时,磨屑构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很容易回收和控制粉尘。由于采用橡胶接触轮,磨切带磨削不会象金刚砂车针那样形成对工件的刚性冲击,故加工噪音很小,通常<70dB。

如图3、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肩台磨切条带,其截面为L形,仅磨切带底面为打磨面,能够用于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且预备面光滑,无明显的凸凹点,表面平滑。

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表面的输水管路。水冷系统为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水雾冷却的方式即可。

利用水冷的方式对本装置进行冷却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清理病人的口腔,而且技术成熟,成本低。

控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机构控制本装置的稳定运行。

机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部。方便将本装置悬空固定,避免操作者一直手持整个装置,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缓解了牙体预备过程中口腔医生的疲劳。

轴面磨切条带:单侧有金刚砂的磨切带,宽度大小有4mm/7mm/10mm可选,厚度设计为0.2mm(磨切面的颗粒度大小,决定磨切条的切削能力的大小,粗颗粒度的磨切条带主要起磨切作用,细及极细颗粒度的磨切带起到抛光作用)

金刚砂颗粒度大小:

分类 尺寸 用途 粗 121-140μm 用于磨切成型 标准 100-120μm 用于磨切成型 细 53-63μm 用于抛光 极细 20-30μm 用于抛光

肩台磨切条带:下缘有金刚砂的肩台磨切条带(用于预备体肩台的成型和抛光)。肩台磨切条带截面冠为类似“L”形,下端的宽度根据预备全瓷修复体的材料设计成0.5mm,0.8mm,1.0mm,仅有下端的下表面带有金刚砂,具有切削功能,厚度为0.2mm。

驱动磨切条带运动的高速马达。(可设计为接触式手压或脚踏开关)

水冷系统:位于包含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条带表面的输水管路。

因为全冠修复体材质的不同,所需的间隙也不同,预备(打磨)的牙体量是不同的。在此以二氧化锆全瓷冠的备牙为例,介绍本技术方法的步骤。

在需要全冠修复的牙齿颊面及舌(腭)面用金刚砂车针各做一平行于龈缘的深沟,深沟应作在备牙设计的肩台位置处,这一用于定位的沟可以有效阻止运转的磨切条带向龈方运动,使之在牙齿的固定区域反复运动。

首先使用常规条带(即用于轴面磨切的条带),将磨切条带绕牙齿一圈放置,使有金刚砂的一面朝向牙体表面。

打开马达开关,磨切带被驱动在牙面反复磨切,容器中的水也顺势流出到磨切条带上,用于降温。先用粗颗粒的条带将牙齿四个轴面均匀磨削,待牙齿的轴面的切削量接近到1mm时(约2-3min)(可调控马达转速,初学者建议设置较低转速,磨切时间稍长;而熟练者可调高转速,缩短所需切削时间)

换用细颗粒度的切削条带继续磨切,并起到修型抛光的作用,约1min,待切削厚度达1mm时停止。用牙科专用的定深的探针检查预备牙体的量是否合适。

换用肩台磨切条带预备,成型抛光肩台,约1min。

后用常规金刚砂车针(如火焰形,水滴型钻头)预备牙齿的咬合面,调磨约1.5-2mm。

对比实验结果:

设计对照实验比较常规技术手段与本技术方案,分别安排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15人)和实习医生(15人)参与,分别采用金刚砂车针的常规手段和本发明行全冠牙体预备。在石膏灌注的离体牙上进行全冠的牙体预备。

实习医生组:采用本技术方法行单颗牙的全冠牙体预备所需时间明显减少(本技术平均为19分钟,传统技术为38分钟)。按照全瓷牙全冠备牙标准进行评分,备牙质量评分(平均分值)明显高于使用常规方法的分值。

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组:采用本技术方法和常规方法行全冠牙体预备所需时间无明显区别。备牙质量评分也无明显区别。

常规技术:实习医生完成单颗牙预备时间远远大于有经验的医生,预备质量评分(平均5.8分)远远低于有经验医生。

本技术方法:实习医生在预备时间和有经验医生无明显区别,质量上略差于有经验医生,但是总体能达到可以接受范围(按10分满分的评分标准,平均7.1分)。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轴面磨切条带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锥状,且锥度为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91981.0 (22)申请日 2017.05.27 (71)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地址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65-2号 (72)发明人 窦磊 罗俊 陈亮 严崎方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田敏 陈家辉 (51)Int.Cl. A61C 3/025(2006.01) A61C 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全。

2、冠牙体预备用装 置, 包括机架, 机架上设有电机、 控制电机运行的 控制机构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 磨切 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刚砂的打磨面。 本发明结 构简单, 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107212935 A 2017.09.29 CN 107212935 A 1.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包括机架, 其特征在于, 机架上设有电机、 控制电机 运行的控制机构、 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 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 刚砂的打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切带内壁 为打磨面, 外壁为光滑面。。

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切带截面 为L形, 仅磨切带底面为打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 却系统为水冷系统, 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表面的输水 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 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 刚砂颗粒度大小为20-30 m 或53-63 m或100-120 m或121-140 m。 7.根据权利。

4、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 切带厚度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切带宽度 为4mm或7mm或1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的宽度 为0.5mm或 0.8mm或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切带的 横截面带有锥度, 且锥度为6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212935 A 2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科全冠牙体。

5、预备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全冠是口腔修复科最常见的一种修复体, 覆盖整个牙冠表面, 可以用来修复缺损 牙齿的形态、 功能和美观, 还可以用作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牙体缺损的病因有龋病、 外伤、 磨 损、 酸蚀和发育畸形等, 是口腔医学中的常见病、 多发病; 如果缺损过大, 需要用到全冠类修 复体。 0003 下面以瓷全冠为例说明全冠的过程: 0004 1.口腔准备 0005 修整邻牙及对颌过锐、 过长或形态异常又妨碍修复的牙尖及边缘嵴。 0006 2.牙体预备 0007 舌面预备: 先用倒锥形车针沿龈缘磨出深约1.0mm的沟, 作为参照。 再以适当的 车针消除舌隆突至龈缘处的倒凹, 并按。

6、照舌面解剖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间隙。 0008 唇面预备: 以倒锥车针沿唇测龈缘磨出深1.0mm的沟, 作为参照。 再选用适当的 车针按唇面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牙作组织。 0009 邻面预备: 用细金刚砂车针靠紧患牙邻面沿切龈方向切割, 使患牙与邻牙接触 完全分离, 并消除邻面倒凹, 应避免切割邻牙的接触点。 预备体两邻面轴壁向切端会聚2 5 。 上前牙邻面消除倒凹并加约1.0mm肩台的宽度, 磨除1.92.3mm, 下前牙邻面磨除1.7 1.9mm。 0010 切端及颌面预备: 前牙切端应磨除1.5mm, 并形成向舌侧倾斜45 的圆滑斜面, 而 下颌牙应预备成向唇侧倾斜的。

7、斜面。 磨牙颌面功能尖应磨除1.52.0mm, 非功能尖为1.2 1.5mm。 0011 肩台预备: 用柱状车针将牙颈部的唇、 邻、 舌面磨成90” 的肩台, 其肩台宽度为 1.0mm, 各部连续一致, 其高度一般平齐龈缘或龈缘稍下(2mm)。 0012 完成: 各个预备面应是连续、 无倒凹、 无尖锐棱角。 否则应加以修改。 最后用适当 工具将各个面形成圆钝光滑的表面。 0013 3.取印模及模型制作 0014 选一合适的局部义齿托盘。 0015 排龈, 止血, 清洁预备体特别是肩台表面。 0016 选择专用的、 精细印摸材如硅橡胶类等制取工作及对颌印模。 印模应清晰、 完 整。 0017 用。

8、硬质石膏及时灌注模型。 模型应完整, 龈缘清晰, 无气泡和瘤体。 除包含患牙 以外, 还应至少包括患牙近远中各一个完整邻牙, 方可交技术室制作。 0018 4.临时冠修复 0019 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完成以后, 应采用预成临时冠或自凝树脂做暂时冠保护预备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7212935 A 3 体, 并以暂时粘固剂粘接。 粘接前应注意清洁和消毒预备体及暂时冠。 应避免暂时冠对牙龈 或咬合造成创伤。 暂时冠也应具有正常的解剖外形并高度抛光。 0020 5.瓷全冠的试戴、 粘固及完成 0021 (1)试戴 0022 检查制作完成后的全瓷冠外形及内表面是否有缺陷或瘤体。 瓷冠颜。

9、色是否与原 比色一致。 如有问题应做相应处理。 0023 在工作模型上检查瓷冠的就位、 稳定、 密合、 邻接、 咬合等情况。 0024 取下暂时冠, 清洁预备体。 0025 将瓷冠清洁后, 在口内试戴。 瓷冠就位顺利且无明显松动或翘动感。 瓷冠与牙体 颈缘密合良好, 无明显缝隙。 冠与邻牙接触合适。 如有问题应做相应调整和修改, 必要时应 返工重做。 0026 在口内试戴和调改过程中, 如对瓷冠表面光洁度和颜色损伤较大时, 应从重新 上釉和着色。 0027 打磨, 抛光, 消毒, 干燥后待用(如需喷砂, 超声清洗, 氢氟酸制剂酸蚀预备体和 粘固面等步骤, 则具体方法按生产厂家要求)。 0028。

10、 (2)粘固 0029 口内隔湿, 将冠及预备体清洁, 75乙醇消毒。 必要时干燥。 0030 选用适当的粘固剂(具体使用方法按厂家要求), 调拌后均匀涂布在预备体及冠 内面将冠正确就位于预备体上, 用手指压紧, 初步去除过多的粘接剂, 在冠咬合面上放一纱 团, 嘱患者咬紧。 0031 待粘固剂结固后, 仔细去除牙面、 龈沟、 邻间隙等处多余的粘接剂。 0032 再次检查咬合及邻牙接触点。 0033 如是临时粘固, 应规定复诊日期。 0034 (3)完成 0035 如在试戴、 粘固及清除过程中刺激了牙龈组织, 可局部使用碘甘油制剂以预防 龈缘炎。 0036 书写病历及医嘱(包括全瓷冠的使用和卫。

11、生指导)。 0037 【注意事项】 0038 1.瓷全冠的牙体预备切割牙体组织多, 深度可达牙本质层, 因此活髓牙预备应先 做局部浸润麻醉,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0039 2.采取间歇磨切手法, 随时用冷水喷雾降温以保护牙髓, 禁止在无水冷却情况下 高速、 连续磨切牙体组织, 特别是在牙颈部预备时, 应仔细操作。 0040 3.肩台不能做成刃状、 羽状、 浅凹及斜面, 以防冠边缘抗力形下降。 0041 4.精修完成后的牙体表面应光滑圆钝, 不允许轴壁上有任何尖锐棱角, 以防止瓷 冠受应力而折裂。 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活髓牙不宜做瓷全冠。 0042 可见全冠修复在取模前需进行牙体预备, 即在患牙上。

12、进行磨切, 为全冠修复留出 空间, 全冠牙体预备是牙科最常见操作之一。 0043 以后牙全瓷冠牙体预备要求举例: 要求锥度合适, 内角圆钝, 肩台清晰, 肩台宽度 约0.8-1.0mm, 且肩台宽度均匀一致, 光滑。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7212935 A 4 0044 可见全冠的牙体预备是整个全冠修复中的一大关键, 是相当有难度的。 只有牙体 预备做得好, 后续的取印模、 牙冠加工制作以及后续的牙冠粘接修复才能够顺利完成。 0045 目前的全冠牙体预备主要靠金刚砂车针以及钨钢钻等器械来完成, 而这种方法技 术要求高, 只有技术熟练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全冠牙体。

13、预备。 以金刚 砂车针为例, 其头部钻头外围附着细小的金刚砂颗粒, 这些金刚砂颗粒经过去杂、 去磁、 滚 圆、 提纯处理, 在锋利度及耐磨度上表现优异。 0046 现有的技术方法中以牙科高速涡轮机带动金刚砂车针直接磨切待处理的牙齿为 主, 过程中需要操作者能熟练控制预备时运转的车针的角度、 力度和方向, 保证均匀地磨除 牙体组织, 为全冠修复获取相对均匀的间隙和空间。 0047 以上方式带来如下问题: 0048 1、 对操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经验要求, 经验丰富的医师尚有较高失误率, 经验少 的医生很难驾驭; 0049 2、 在牙体预备过程中, 金刚砂车针不仅会对待处理的牙齿进行磨切, 还会对附。

14、近 不需处理的牙齿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0050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以降低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 0051 专利方案: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包括机架, 机架上设有电机、 控制电机 运行的控制机构、 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 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 刚砂的打磨面。 0052 使用时, 将本发明的磨切带套在待处理牙齿上, 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接触, 磨切 带、 电机以及待处理牙齿构成类似传送带的结构, 其中电机主轴为主动辊, 磨切带为带体, 待处理牙齿作为张紧辊, 然后操作控制机构, 电机启动带动磨切带转动, 打磨面将牙齿进行 快速打磨, 而打磨过程。

15、中冷却系统也会及时对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进行冷却。 005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4 1、 在加工过程中, 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的至少三个轴面进行接触打磨, 相较于采 用金刚砂车针进行围绕待处理牙齿的周向轮廓进行打磨, 本发明不仅可以同时打磨多个轴 面, 提高效率, 保证打磨质量, 还能够自行贴紧牙齿进行打磨, 过程中无需人工操纵绕牙齿 周向转动; 除此之外, 本发明的光滑面与不需要打磨的邻牙或者轴面接触, 避免了金刚砂车 针使用时带来的对邻牙的伤害。 0055 2、 在加工过程中, 本发明的磨切带可与待处理的牙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 磨切 带可以充当减速带、 阻隔带, 打。

16、磨产生的碎屑等不易飞溅伤害病人口腔, 同时磨切带还能够 将碎屑带至一处, 便于统一进行处理, 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齿之间难以清理。 0056 3、 磨切带磨削设备简单, 与金刚砂车针磨床相比, 磨切带磨床简单得多, 这主要是 因为磨切带质量轻, 磨削力小, 磨削过程中震动小, 对牙齿产生的震动、 损伤都远低于金刚 砂车针磨床。 0057 4、 磨切带磨削操作简便, 辅助时间少, 不论是手动还是机动磨切带磨削, 其操作都 非常简便。 从更换调整磨切带到被加工工件的装夹, 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0058 5、 磨切带磨削比大, 装置利用率高, 切削效率高, 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体积的材料 。

17、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7212935 A 5 所消耗的工具和能源费用减少, 占用时间短。 0059 6、 磨切带磨削非常安全, 噪音小, 粉屑少, 且易于控制, 环境效益好。 0060 7、 由于磨切带本身质量很轻, 即使断裂也不会有伤人的危险。 磨切带磨削不象金 刚砂车针那样脱砂严重, 特别是干磨时, 磨屑构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 很容易回收和 控制粉尘。 由于采用橡胶接触轮, 磨切带磨削不会象金刚砂车针那样形成对工件的刚性冲 击, 故加工噪音很小, 通常70dB。 0061 8、 本发明的磨切带在牙齿与牙齿的缝隙之间运行, 磨切带与牙齿呈面接触, 而且 整个磨切带会受到。

18、邻牙的较好支撑, 而金刚砂车针则为悬臂结构, 运行过程中与牙齿呈线 接触, 不易控制且易导致操作者的疲劳。 0062 本发明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法: 完全改变了现有的预备理念, 用一种全新的方法预 备牙齿的四个轴面及成型肩台。 与现有的预备方法相比, 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更低, 对 于口腔医师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现有的用传统金刚砂车针预备牙体轴面要求操作者技 术较高, 只有经过很多次练习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才能做好全冠牙体预备的轴面部分, 既要 求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又要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 且预备面光滑, 无 明显的凸凹点, 表面平滑。 0063 而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法可。

19、以降低牙体预备的难度, 按照操作流程, 即使相对经 验欠丰富的医生也能够很快掌握, 预备出达到临床治疗所需的备牙效果, 给后续的全冠修 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0064 优选方案一, 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磨切带内壁为打磨面, 外壁为光 滑面。 0065 本方案的效果是: 能够形成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0066 优选方案二, 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磨切带截面为L形, 仅磨切带底 面为打磨面。 0067 本方案的效果是: 能够用于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 且预备面光滑, 无明显的凸凹 点, 表面平滑。 0068 优选方案三, 作为对基础方案、 优选方案一或者优。

20、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 冷却系 统为水冷系统, 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表面的输水管 路。 0069 本方案的效果是: 利用水冷的方式对本装置进行冷却的同时, 还能够及时清理病 人的口腔, 而且技术成熟, 成本低。 0070 优选方案四, 作为对基础方案、 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控 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 0071 本方案的效果是: 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机构控制本装置的稳定运行。 0072 优选方案五, 作为对基础方案、 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 金刚砂 颗粒度大小为20-30 m或53-63 m或100-120 m或121-14。

21、0 m。 0073 优选方案六, 作为对基础方案、 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 磨切带 厚度为0.2mm。 0074 优选方案七, 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 磨切带宽度为4mm或7mm或10mm。 0075 优选方案八, 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 底面的宽度为0.5mm或0.8mm或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7212935 A 6 1.0mm。 0076 优选方案九, 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磨切带的横截面带有锥度, 且 锥度为6 。 0077 本方案的效果为: 锥状的设计更能迎合人体牙齿的构造, 且更加容易从牙冠部位 插入至牙根部, 同时利于。

22、磨切带均匀打磨牙齿。 附图说明 007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79 图2为牙齿预备前后的示意图; 008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肩台磨切条带的示意图; 0081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82 图5为图1中轴面磨切条带的示意图; 008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肩台磨切条带使用状态图; 008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86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肩台磨切条带1、 肩台磨切条带底部2、 肩台3、 待处 理牙齿4、 轴面磨切条带5、 打磨面6、 控制机构7。 0087 实施例一: 。

23、0088 如图1所示, 一种牙科全冠牙体预备用装置, 包括机架, 机架上设有电机、 控制电机 运行的控制机构、 冷却系统以及由电机驱动的环形的磨切带, 磨切带包括光滑面和设有金 刚砂的打磨面。 0089 使用时, 将本发明的磨切带套在待处理牙齿上, 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接触, 然后操 作控制机构, 电机启动带动磨切带转动, 打磨面将牙齿进行快速打磨, 而打磨过程中冷却系 统也会及时对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进行冷却, 在加工过程中, 打磨面与待处理牙齿的至少 三个轴面进行接触打磨, 相较于采用金刚砂车针进行围绕待处理牙齿的周向轮廓进行打 磨, 本发明不仅可以同时打磨多个轴面, 提高效率, 保证打磨质量。

24、, 还能够自行贴紧牙齿进 行打磨, 过程中无需人工操纵绕牙齿周向转动; 除此之外, 本发明的光滑面与不需要打磨的 邻牙或者轴面接触, 避免了金刚砂车针使用时带来的对邻牙的伤害。 整个加工过程中, 本发 明的磨切带可与待处理的牙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 磨切带可以充当减速带、 阻隔带, 打磨 产生的碎屑等不易飞溅伤害病人口腔, 同时磨切带还能够将碎屑带至一处, 便于统一进行 处理, 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齿之间难以清理。 0090 本发明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法: 完全改变了现有的预备理念, 用一种全新的方法预 备牙齿的四个轴面及成型肩台。 与现有的预备方法相比, 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更低, 对 于口腔医。

25、师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现有的用传统金刚砂车针预备牙体轴面要求操作者技 术较高, 只有经过很多次练习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才能做好全冠牙体预备的轴面部分, 既要 求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又要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 且预备面光滑, 无 明显的凸凹点, 表面平滑。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7212935 A 7 0091 而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法可以降低牙体预备的难度, 按照操作流程, 即使相对经 验欠丰富的医生也能够很快掌握, 预备出达到临床治疗所需的备牙效果, 给后续的全冠修 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0092 如图2、 4和5所示, 本发明包括轴面磨切条带, 其内壁为打磨。

26、面, 外壁为光滑面, 能 够形成轴面均匀预备(磨切)合适厚度的牙体组织。 0093 磨切带磨削设备简单, 与金刚砂车针磨床相比, 磨切带磨床简单得多, 这主要是因 为磨切带质量轻, 磨削力小, 磨削过程中震动小, 对牙齿产生的震动、 损伤都远低于金刚砂 车针磨床。 磨切带磨削操作简便, 辅助时间少, 不论是手动还是机动磨切带磨削, 其操作都 非常简便。 从更换调整磨切带到被加工工件的装夹, 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磨 切带磨削比大, 装置利用率高, 切削效率高, 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体积的材料所消耗的工具 和能源费用减少, 占用时间短。 磨切带磨削非常安全, 噪音小, 粉屑少, 且易于。

27、控制, 环境效 益好。 由于磨切带本身质量很轻, 即使断裂也不会有伤人的危险。 磨切带磨削不象金刚砂车 针那样脱砂严重, 特别是干磨时, 磨屑构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 很容易回收和控制粉 尘。 由于采用橡胶接触轮, 磨切带磨削不会象金刚砂车针那样形成对工件的刚性冲击, 故加 工噪音很小, 通常70dB。 0094 如图3、 6所示, 本发明还包括肩台磨切条带, 其截面为L形, 仅磨切带底面为打磨 面, 能够用于形成宽度合适的肩台, 且预备面光滑, 无明显的凸凹点, 表面平滑。 0095 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 水冷系统包括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带 表面的输水管路。 水冷系统为现。

28、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水雾冷却的方式即可。 0096 利用水冷的方式对本装置进行冷却的同时, 还能够及时清理病人的口腔, 而且技 术成熟, 成本低。 0097 控制机构为旋钮式或者脚踏式。 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机构控制本装置的稳定运 行。 0098 机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部。 方便将本装置悬空固定, 避免操作者一 直手持整个装置, 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 缓解了牙体预备过程中口腔医生的疲劳。 0099 轴面磨切条带:单侧有金刚砂的磨切带, 宽度大小有4mm/7mm/10mm可选, 厚度设计 为0.2mm(磨切面的颗粒度大小, 决定磨切条的切削能力的大小, 粗颗粒度的磨切条带主要 起磨。

29、切作用, 细及极细颗粒度的磨切带起到抛光作用) 0100 金刚砂颗粒度大小: 0101 分类尺寸用途 粗121-140 m用于磨切成型 标准100-120 m用于磨切成型 细53-63 m用于抛光 极细20-30 m用于抛光 0102 肩台磨切条带: 下缘有金刚砂的肩台磨切条带(用于预备体肩台的成型和抛光)。 肩台磨切条带截面冠为类似 “L” 形, 下端的宽度根据预备全瓷修复体的材料设计成0.5mm, 0.8mm, 1.0mm, 仅有下端的下表面带有金刚砂, 具有切削功能, 厚度为0.2mm。 0103 驱动磨切条带运动的高速马达。 (可设计为接触式手压或脚踏开关) 说 明 书 6/7 页 8。

30、 CN 107212935 A 8 0104 水冷系统: 位于包含用于装水的容器及将水从容器口引至磨切条带表面的输水管 路。 0105 因为全冠修复体材质的不同, 所需的间隙也不同, 预备(打磨)的牙体量是不同的。 在此以二氧化锆全瓷冠的备牙为例, 介绍本技术方法的步骤。 0106 在需要全冠修复的牙齿颊面及舌(腭)面用金刚砂车针各做一平行于龈缘的深沟, 深沟应作在备牙设计的肩台位置处, 这一用于定位的沟可以有效阻止运转的磨切条带向龈 方运动, 使之在牙齿的固定区域反复运动。 0107 首先使用常规条带(即用于轴面磨切的条带), 将磨切条带绕牙齿一圈放置, 使有 金刚砂的一面朝向牙体表面。 0。

31、108 打开马达开关, 磨切带被驱动在牙面反复磨切, 容器中的水也顺势流出到磨切条 带上, 用于降温。 先用粗颗粒的条带将牙齿四个轴面均匀磨削, 待牙齿的轴面的切削量接近 到1mm时(约2-3min)(可调控马达转速, 初学者建议设置较低转速, 磨切时间稍长; 而熟练者 可调高转速, 缩短所需切削时间) 0109 换用细颗粒度的切削条带继续磨切, 并起到修型抛光的作用, 约1min, 待切削厚度 达1mm时停止。 用牙科专用的定深的探针检查预备牙体的量是否合适。 0110 换用肩台磨切条带预备, 成型抛光肩台, 约1min。 0111 后用常规金刚砂车针(如火焰形, 水滴型钻头)预备牙齿的咬合。

32、面, 调磨约1.5- 2mm。 0112 对比实验结果: 0113 设计对照实验比较常规技术手段与本技术方案, 分别安排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 医生(15人)和实习医生(15人)参与, 分别采用金刚砂车针的常规手段和本发明行全冠牙体 预备。 在石膏灌注的离体牙上进行全冠的牙体预备。 0114 实习医生组: 采用本技术方法行单颗牙的全冠牙体预备所需时间明显减少(本技 术平均为19分钟, 传统技术为38分钟)。 按照全瓷牙全冠备牙标准进行评分, 备牙质量评分 (平均分值)明显高于使用常规方法的分值。 0115 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组: 采用本技术方法和常规方法行全冠牙体预备所需时 间无明显区别。 。

33、备牙质量评分也无明显区别。 0116 常规技术: 实习医生完成单颗牙预备时间远远大于有经验的医生, 预备质量评分 (平均5.8分)远远低于有经验医生。 0117 本技术方法: 实习医生在预备时间和有经验医生无明显区别, 质量上略差于有经 验医生, 但是总体能达到可以接受范围(按10分满分的评分标准, 平均7.1分)。 0118 实施例二: 0119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 轴面磨切条带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锥状, 且锥度为 6 。 012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34、 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7212935 A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0 CN 107212935 A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1 CN 107212935 A 11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2 CN 107212935 A 12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3 CN 107212935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