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99076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03971.X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号:

CN206482679U

公开日:

201709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7/00,A61C19/00

主分类号:

A61C7/00,A61C19/00

申请人: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发明人:

党维婧,黄慧萍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优先权:

CN20162110397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曦;杜梁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包括后牙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颊肌撑开装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后牙咬合装置设有内凹齿槽,内凹齿槽符合后牙形态,患者后牙咬住可以稳定固定开口器,有效避免了长时间张口带来的齿唇震颤。颊肌撑开板和后牙咬合装置之间通过L型弹簧连接,二者可弹性开合,便于开口器置入及取出。两个L型弹簧的设计可以增加颊肌撑开板的撑开力,且可以调节撑开角度,满足不同肌张力患者有效撑开颊肌,还可充分暴露后牙区。颊肌撑开板镜面式设计可辅助医生看清后牙区情况,颊肌撑开板边缘圆润避免压迫患者黏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牙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后牙咬合装置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咬合垫,其上下表面均设有内凹齿槽;其中,所述咬合垫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椭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颊肌撑开板为具有亮度的平光耐温镜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装置为至少一个L型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弹簧的数量为两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齿科治疗的改良型开口器。

背景技术

在齿科治疗操作中,特别是正畸治疗中,如粘接固定矫治器、种植钉植入等操作耗时长,精准度要求高,需要充分暴露患者口内视野,同时为了减轻患者长期张口的不适感,开口器的应用必不可少。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开口器有C型开口器,如图1所示,开口器本体4呈“C”形,开口器本体4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有小“C”形撑开部5。开口器本体具有弹性,开口器本体的两个撑开部在受到由外界拉力时可以向开口器本体的内或外弯曲,当外部压力消失时,开口器本体的两个撑开部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采用此种结构的一次性口腔开口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适用于齿科治疗用。

另外,常用的开口器还有Optragate开口器,相比其他产品,其材质更加柔软,尤其在上下唇系带地方作了相应的缓冲区域,其有效的改进了现有其他开口器的佩戴舒适度。还有一种开口器是单侧咬合垫,其呈蝴蝶型,中部圆形开口使其弹性更加,患者使用时利用后牙咬住即可。Dry Field开口器为组装型开口器,其结构复杂,使用前需要组装,形态比较大不适合中国人口腔形态,因此不适合临床推广。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器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后牙视野暴露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后牙区正畸操作时,由于颊侧黏膜阻挡,尽管使用了开口器,后牙视野仍无法充分暴露,影响了医生的操作,降低了手术效率。为了克服上述后牙视野不充分的缺陷,医生只好放弃开口器,一手用口镜拉开颊侧,另一手口腔操作。但是此种操作方式医生容易疲劳,当医生需要双手口腔操作时,则需要护士帮忙辅助拉开患者嘴角,导致三手在患者口内,更加影响医生操作。同时患者需要配合张开牙列,长时间张口造成关节不适及牙唇发颤,牙唇发颤易影响医生的精准操作,为了不影响医生精确治疗只好用手支撑下巴,尽量保证静止不动。患者长时间牵拉嘴角也容易造成不适感等,更容易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充分暴露后牙区视野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包括后牙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后牙咬合装置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咬合垫,其上下表面均设有内凹齿槽;其中,

所述咬合垫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

其中较优地,上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椭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或者,上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其中较优地,上述颊肌撑开板为具有亮度的平光耐温镜片。

其中较优地,上述弹性连接装置为至少一个L型弹簧。

其中较优地,上述L型弹簧的数量最佳为两个。

其中较优地,后牙咬合装置推荐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备,该材料弹性好,患者咬合舒适。颊肌撑开板可采用高亮度平光镜片。这两种材料均耐高温,可消毒灭菌反复使用,材料普遍,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中,后牙咬合装置设有内凹齿槽,内凹齿槽符合后牙形态,患者后牙咬住后牙咬合装置,可以稳定固定开口器,且患者舒适度好,有效避免了长时间张口带来的齿唇震颤。颊肌撑开板和后牙咬合装置之间通过L型弹簧连接,二者可以弹性开合,便于开口器置入及取出。两个L型弹簧的设计可以增加颊肌撑开板的撑开力,且可以调节撑开角度,满足不同肌张力患者有效撑开颊肌,还可充分暴露后牙区。颊肌撑开板镜面式设计可辅助医生看清后牙区情况,颊肌撑开板边缘圆润避免压迫患者黏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备便利,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包括后牙咬合垫1 和颊肌撑开板2。后牙咬合垫为弹性材料制成,推荐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制备,该材料弹性好,患者咬合舒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医学可接受材料制成。后牙咬合垫1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结构,其上下表面设有内凹齿槽11。可以将内凹齿槽11的尺寸形态与后牙形态设计一致。

颊肌撑开板2与后牙咬合垫1的侧壁通过两个L型弹簧3连接。L型弹簧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撑开力的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推荐设置两个。颊肌撑开板2的连接位置可在后牙咬合垫1接近角部的侧壁上。颊肌撑开板2的形状为椭圆形,采用高亮度平光耐温镜片制备。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步:进行后牙区正畸操作前嘱患者张开嘴巴及牙列;第二步:将改良型开口器的后牙咬合垫1放置在患者上下后磨牙之间作咬合状;第三步:患者颊肌自然放松使颊侧黏膜接触撑开板呈撑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颊肌撑开板2为椭圆形设计,边缘圆滑不伤及患者口腔粘膜。且弹性结构设计可在放置时闭合置入,放置后自然撑开,操作便捷。撑开后可充分暴露后牙区域,便于医生操作。颊肌撑开板2为镜面结构,可以方便医生观察后牙情况。后牙咬合垫1柔软有弹性,其内凹齿槽11的设计可以增加咬合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张口而造成的齿唇震颤,为医生的精准治疗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及不适感。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颊肌撑开板2为圆形结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03971.X (22)申请日 2016.09.30 (73)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2号 (72)发明人 党维婧 黄慧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代理人 陈曦 杜梁缘 (51)Int.Cl. A61C 7/00(2006.01) A61C 1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

2、口 器, 包括后牙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 颊肌撑 开装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 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 后牙咬合装置设有内凹 齿槽, 内凹齿槽符合后牙形态, 患者后牙咬住可 以稳定固定开口器, 有效避免了长时间张口带来 的齿唇震颤。 颊肌撑开板和后牙咬合装置之间通 过L型弹簧连接, 二者可弹性开合, 便于开口器置 入及取出。 两个L型弹簧的设计可以增加颊肌撑 开板的撑开力, 且可以调节撑开角度, 满足不同 肌张力患者有效撑开颊肌, 还可充分暴露后牙 区。 颊肌撑开板镜面式设计可辅助医生看清后牙 区情况, 颊肌撑开板边缘圆润避免压迫患者黏 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

3、页 CN 206482679 U 2017.09.12 CN 206482679 U 1.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牙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 所述颊 肌撑开装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后牙咬合装置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咬合垫, 其上下表面均设有内凹齿槽; 其中, 所述咬合垫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椭 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圆 形的颊肌撑开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 。

4、所述颊肌撑开板为具有 亮度的平光耐温镜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为至少一 个L型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L型弹簧的数量为两个。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82679 U 2 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齿科治疗的改良型开口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齿科治疗操作中, 特别是正畸治疗中, 如粘接固定矫治器、 种植钉植入等操作耗 时长, 精准度要求高, 需要充分暴露患者口内视野, 同时为了减轻患者长期张口的不适感, 。

5、开口器的应用必不可少。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开口器有C型开口器, 如图1所示, 开口器本体4 呈 “C” 形, 开口器本体4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有小 “C” 形撑开部5。 开口器本体具有弹性, 开口 器本体的两个撑开部在受到由外界拉力时可以向开口器本体的内或外弯曲, 当外部压力消 失时, 开口器本体的两个撑开部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采用此种结构的一次性口腔开口器, 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 适用于齿科治疗用。 0003 另外, 常用的开口器还有Optragate开口器, 相比其他产品, 其材质更加柔软, 尤其 在上下唇系带地方作了相应的缓冲区域, 其有效的改进了现有其他开口器的佩戴舒适度。 。

6、还有一种开口器是单侧咬合垫, 其呈蝴蝶型, 中部圆形开口使其弹性更加, 患者使用时利用 后牙咬住即可。 Dry Field开口器为组装型开口器, 其结构复杂, 使用前需要组装, 形态比较 大不适合中国人口腔形态, 因此不适合临床推广。 0004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器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 即后牙视野暴露不充分的问题。 尤其是在后牙区正畸操作时, 由于颊侧黏膜阻挡, 尽管使用了开口器, 后牙视野仍无法充分 暴露, 影响了医生的操作, 降低了手术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后牙视野不充分的缺陷, 医生只 好放弃开口器, 一手用口镜拉开颊侧, 另一手口腔操作。 但是此种操作方式医生容易疲劳, 当医生需要双手。

7、口腔操作时, 则需要护士帮忙辅助拉开患者嘴角, 导致三手在患者口内, 更 加影响医生操作。 同时患者需要配合张开牙列, 长时间张口造成关节不适及牙唇发颤, 牙唇 发颤易影响医生的精准操作, 为了不影响医生精确治疗只好用手支撑下巴, 尽量保证静止 不动。 患者长时间牵拉嘴角也容易造成不适感等, 更容易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 0005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充分暴露后牙区视野的齿科 用改良型开口器。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包括后牙。

8、咬合装置和颊肌撑开装置, 所述颊肌撑开装 置与后牙咬合装置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0009 所述后牙咬合装置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咬合垫, 其上下表面均设有内凹齿槽; 其中, 0010 所述咬合垫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 0011 其中较优地, 上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椭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0012 或者, 上述颊肌撑开装置为一个圆形的颊肌撑开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82679 U 3 0013 其中较优地, 上述颊肌撑开板为具有亮度的平光耐温镜片。 0014 其中较优地, 上述弹性连接装置为至少一个L型弹簧。 0015 其中较优地, 上述L型弹簧的数量最佳为两个。 0016。

9、 其中较优地, 后牙咬合装置推荐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备, 该材料弹性好, 患者咬合 舒适。 颊肌撑开板可采用高亮度平光镜片。 这两种材料均耐高温, 可消毒灭菌反复使用, 材 料普遍, 成本低。 0017 本实用新型中, 后牙咬合装置设有内凹齿槽, 内凹齿槽符合后牙形态, 患者后牙咬 住后牙咬合装置, 可以稳定固定开口器, 且患者舒适度好, 有效避免了长时间张口带来的齿 唇震颤。 颊肌撑开板和后牙咬合装置之间通过L型弹簧连接, 二者可以弹性开合, 便于开口 器置入及取出。 两个L型弹簧的设计可以增加颊肌撑开板的撑开力, 且可以调节撑开角度, 满足不同肌张力患者有效撑开颊肌, 还可充分暴露后牙区。 。

10、颊肌撑开板镜面式设计可辅助 医生看清后牙区情况, 颊肌撑开板边缘圆润避免压迫患者黏膜。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 制 备便利, 成本低廉,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器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齿科用改良型开口器, 包括后牙咬合垫1 和 颊肌撑开板2。 后牙咬合垫为弹性材料制成, 推荐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制备, 该材料弹性好, 患 者咬合。

11、舒适。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医学可接受材料制成。 后牙咬合垫1 为边缘圆滑的长方体结构, 其上下表面设有内凹齿槽11。 可以将内凹齿槽11的尺寸形态与 后牙形态设计一致。 0024 颊肌撑开板2与后牙咬合垫1的侧壁通过两个L型弹簧3连接。 L型弹簧的数量可根 据实际撑开力的需要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推荐设置两个。 颊肌撑开板2的连接位置可在后牙 咬合垫1接近角部的侧壁上。 颊肌撑开板2的形状为椭圆形, 采用高亮度平光耐温镜片制备。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第一步: 进行后牙区正畸操作前嘱患者张开嘴巴及牙列; 第二步: 将改。

12、良型开口器的后牙咬合垫1放 置在患者上下后磨牙之间作咬合状; 第三步: 患者颊肌自然放松使颊侧黏膜接触撑开板呈 撑开状态。 0026 本实用新型中, 颊肌撑开板2为椭圆形设计, 边缘圆滑不伤及患者口腔粘膜。 且弹 性结构设计可在放置时闭合置入, 放置后自然撑开, 操作便捷。 撑开后可充分暴露后牙区 域, 便于医生操作。 颊肌撑开板2为镜面结构, 可以方便医生观察后牙情况。 后牙咬合垫1柔 软有弹性, 其内凹齿槽11的设计可以增加咬合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张口 而造成的齿唇震颤, 为医生的精准治疗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82679 U 4 患者的紧张感及不适感。 0027 实施例2 0028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颊肌撑开板2为圆形结构。 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82679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482679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482679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