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95243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3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02648.1

申请日:

2010.01.25

公开号:

CN101783249A

公开日:

2010.07.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1/06申请日:20100125授权公告日:20120704终止日期:20140125|||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06合同备案号:2012330000563让与人:阮坚毅受让人:慈溪市微型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发明名称:机动车刹车灯开关申请日:20100125申请公布日:20100721授权公告日:20120704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212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06申请日:201001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06; H01H1/14; B60Q1/44

主分类号:

H01H1/06

申请人:

阮坚毅

发明人:

邓方

地址:

315315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山村兴村慈溪市微型汽车配件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代理人:

徐雪波;景丰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包括插座、触片、螺套、柱杆及复位件,触片设于插座上,触片包括第一触片和一对第二触片,每个第一触片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插接脚;每个第二触片至少包括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插接脚,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一接触部彼此靠拢导通且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断开状态,柱杆处于向插座方向运动状态下能促使两个第一接触部断开并同时促使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导通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增设了一对触片,使得回路增加了一条,轻松地可以同时实现一通一断和一断一通,一条回路用于刹车灯,另一条可以与自动变速箱控制等配合使用,扩大了刹车灯开关应用范围,同时开关整体体积没有任何增加,设计简洁紧凑,结构布置合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包括插座(1)、触片、螺套(2)、柱杆(4)及复位件(41),前述的触片设于插座(1)上,前述的螺套(2)具有套筒部(21)及由套筒部(21)一端延伸设置的中空螺杆部(22),前述的套筒部(21)套设于插座(1)前端面;柱杆(4)插设于螺套的中空螺杆部(2)内并能来回移动,前述的复位件(41)始终迫使柱杆(4)头部离开插座(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片包括 第一触片(5),为一对,每个第一触片(5)包括位于插座(1)前端面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51)和伸出插座(1)后端部的第一插接脚(52),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一接触部(51)彼此靠拢导通;以及 第二触片(6),为一对,每个第二触片(6)至少包括位于插座(1)内的第二接触部(61)和伸出插座(1)后端部的第二插接脚(62),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二接触部(61)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的套筒部(21)将前述第一触片的第一接触部(51)罩住, 所述的柱杆(4)克服复位件(41)弹力处于向插座(1)方向运动状态下,柱杆(4)能促使前述的两个第一接触部(51)断开并同时促使两个第二接触部(61)处于导通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1)上设有一能相对插座作前后移动的导电片(3),该导电片(3)的设置满足如下要求: 处于无外力作用下,前述的导电片(3)至少一端与两个第二接触部(61)断开;所述的柱杆(4)克服复位件(41)弹力处于向插座(1)方向运动状态下,前述的导电片(3)受力向插座(1)后端部移动并与两个第二接触部(61)均导通;一复位元件(9)设于所述的插座(1)上,始终迫使所述导电片(3)复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片(3)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触部(61)之间,所述的第二接触部(61)前端具有导通部(611), 处于无外力作用下,所述的导电片(3)至少一端与两个第二接触部的导通部(611)不接触而断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片(3)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前述的第一传动件(7)具有与所述柱杆(4)的头部配合的受力部(71),前述的第二传动件(8)具有供复位元件(9)前端设置的凹腔(8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部(51)两侧具有凸起于端面的触点(511),而触点(511)之间形成有凹陷区,两个第一接触片(5)彼此相对设置而使两个凹陷区组成一个环形容置腔(53),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受力部(71)处于无外力作用则位于前述的环形容置腔(53)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1)上具有安装腔(11),而所述的第一传动件(7)、导电片(3)、第二传动件(8)及复位元件(9)自前向后依次设于该安装腔(11)内,并且,所述的触片则设置于该安装腔(11)四周,并两两相对布置,而所述的第二接触部(61)则设置于该安装腔(11)内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片(3)两端因具有弹性的弯曲部(32)而使导电片(3)两端与所述的安装腔(11)内壁始终处于相抵接触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件(7)与第二传动件(8)装配组合为一体,而所述的导电片(3)则设置于两者之间并露出两端,第一传动(7)与第二传动件(8)装配方式为如下之一: 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后端面周向至少布置有两个具有倒钩的卡部,对应地,所述的第二传动件前端面具有供前述卡部咬合的配合部; 所述的第二传动件(8)前端面周向至少布置有两个具有倒钩的卡部(82),对应地,所述的第一传动件(7)后端面具有供前述卡部(82)咬合的配合部(72)。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部(51)因自身具有弧形部(512)而具有弹性复位功能,并且,该弧形部(512)压制所述第一传动件(7)的前端面以防止第一传动件(7)在复位元件(9)的作用下弹出插座(1)。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部(21)一端面具有两个嵌入孔(211),对应地,所述的中空螺杆部(22)一端具有两个与前述嵌入孔(211)嵌装配合的嵌入凸块(221)。

说明书


机动车刹车灯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刹车灯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见图1所示,包括基座6a、螺套23a、绝缘套8a,连接导线9a和插口座1a,基座6a上设有一对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伸出基座6a后端面形成连接片10a,螺套23a后端为一套筒2a并套设于基座6a前端面并罩住弹性触片,前端具有一中空螺杆3a,一柱杆4a通过一弹簧弹性地设于该中空螺杆3a内且尾端作用于弹性触片之间,插口座1a内设有一对插接脚5a,连接导线9a为两根,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片10a和插接脚5a,绝缘套8a套设于基座6a后端面将连接片10a罩住,两根导线9a外还套设有一绝缘橡胶套7a。应用时,柱杆与踏板接触,初始状态,柱杆在踏板的作用下插入弹性触片之间,刹车灯断电,踩刹车时,踏板转动,同时柱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这时,一对弹性触片导通,刹车灯亮;松开踏板,踏板复位,克服弹簧弹力,柱杆向上移动,插入弹性触片,使弹性触片之间不得电,刹车灯熄灭。虽然该种设计的产品应用较为普遍,但存在不足:首先,零部件较多,连接繁琐,装配麻烦;其次,导线两端连接通过锡焊实现,如果电压不稳的话,容易烧坏、烧断,影响刹车灯的正常使用;最后,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实现刹车灯的开关,不能与汽车其他机构配合,如自动变速车上自动变速箱的控制。

    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刹车灯开关,见专利号为ZL98100034.7的中国发明专利《刹车灯开关》(授权公告号:CN1073518C),该专利体积大为减小,且增加了闪烁器及其回路,以增加提醒和警示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两种回路控制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双回路控制机动车刹车灯开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包括插座、触片、螺套、柱杆及复位件,前述的触片设于插座上,前述的螺套具有套筒部及由套筒部一端延伸设置的中空螺杆部,前述的套筒部套设于插座前端面;柱杆插设于螺套的中空螺杆部内并能来回移动,前述的复位件始终迫使柱杆头部离开插座,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片包括

    第一触片,为一对,每个第一触片包括位于插座前端面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和伸出插座后端部的第一插接脚,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一接触部彼此靠拢导通;以及

    第二触片,为一对,每个第二触片至少包括位于插座内的第二接触部和伸出插座后端部的第二插接脚,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的套筒部将前述第一触片的第一接触部罩住,

    所述的柱杆克服复位件弹力处于向插座方向运动状态下,柱杆能促使前述的两个第一接触部断开并同时促使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的插座上设有一能相对插座作前后移动的导电片,该导电片的设置满足如下要求:

    处于无外力作用下,前述的导电片至少一端与两个第二接触部断开;所述的柱杆克服复位件弹力处于向插座方向运动状态下,前述的导电片受力向插座后端部移动并与两个第二接触部均导通;一复位元件设于所述的插座上,始终迫使所述导电片复位。

    当然,没有导电片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第二触片的控制,这样的设计方案这里不在一一列举,但以有导电片的设计为优选。

    进一步,所述的导电片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触部之间,所述的第二接触部前端具有导通部,处于无外力作用下,所述的导电片至少一端与两个第二接触部的导通部不接触而断开。

    导电片优化设计如下:所述的导电片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前述的第一传动件具有与所述柱杆的头部配合的受力部,前述的第二传动件具有供复位元件前端设置的凹腔。

    考虑到开关整体体积的小型化,优选如下设计:所述的第一接触部两侧具有凸起于端面的触点,而触点之间形成有凹陷区,两个第一接触片彼此相对设置而使两个凹陷区组成一个环形容置腔,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受力部处于无外力作用则位于前述的环形容置腔内。

    进一步是整体体积地小型化,所述的插座上具有安装腔,而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导电片、第二传动件及复位元件自前向后依次设于该安装腔内,并且,所述的触片则设置于该安装腔四周,并两两相对布置,而所述的第二接触部则设置于该安装腔内壁。

    所述的导电片两端因具有弹性的弯曲部而使导电片两端与所述的安装腔内壁始终处于相抵接触状态。

    所述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装配组合为一体,而所述的导电片则设置于两者之间并露出两端,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装配方式优选如下之一:

    第一种,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后端面周向至少布置有两个具有倒钩的卡部,对应地,所述的第二传动件前端面具有供前述卡部咬合的配合部;

    第二种,所述的第二传动件前端面周向至少布置有两个具有倒钩的卡部,对应地,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后端面具有供前述卡部咬合的配合部。

    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因自身具有弧形部而具有弹性复位功能,并且,该弧形部压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前端面以防止第一传动件在复位元件的作用下弹出插座。弧形部具有两个功能,一个使第一接触部自身具有弹性而能复位,另外一个可以压制第一传动件。

    进一步,所述的套筒部一端面具有两个嵌入孔,对应地,所述的中空螺杆部一端具有两个与前述嵌入孔嵌装配合的嵌入凸块。所述的复位件为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套于所述柱杆外并位于中空螺杆部内,并且,所述的柱杆中部凸设有一供前述压缩弹簧作用的施力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增设了一对触片,使得回路增加了一条,轻松地可以同时实现一通一断和一断一通,一条回路用于刹车灯,另一条可以与自动变速箱控制等配合使用,扩大了刹车灯开关应用范围,同时开关整体体积没有任何增加,设计简洁紧凑,结构布置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分解装配图。

    图4为图3中第一传动件、导电片和第二传动件的分解装配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分解装配图。

    图6为插座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未刹车时实施例1中第二触片与导电片的状态图。

    图8为刹车时实施例1中第二触片与导电片的状态图。

    图9为刹车时实施例1中第一触片与柱杆的状态图。

    图10为未刹车时实施例1中第一触片与柱杆的状态图。

    图11为图6的俯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分解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包括插座1、触片、螺套2、柱杆4及复位件41,触片设于插座1上,螺套2具有套筒部21及由套筒部21一端延伸设置的中空螺杆部22,套筒部21套设于插座1前端面;柱杆4插设于螺套的中空螺杆部2内并能来回移动,复位件41始终迫使柱杆4头部离开插座1,套筒部21一端面具有两个嵌入孔211,对应地,中空螺杆部22一端具有两个与嵌入孔211嵌装配合的嵌入凸块221。

    如图3所示,触片包括一对第一触片5和一对第二触片6,每个第一触片5包括位于插座1前端面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51和伸出插座1后端部的第一插接脚52,套筒部21将第一触片的第一接触部51罩住,每个第二触片6包括位于插座1内的第二接触部61和伸出插座1后端部的第二插接脚62。

    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插座1的安装腔内11上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传动件7、导电片3、第二传动件8及复位元件9,复位元件9始终迫使导电片3复位,触片则设置于该安装腔11四周,并两两相对布置,第二接触部的导通部611形成于该安装腔11内壁,导通部611上方为绝缘挡板部13,绝缘挡板部13一体成型于插座上,作为安装腔11内壁的一部分。

    具体地,导电片3位于两个第二接触部61中间,第二接触部61前端具有导通部611,导电片3两端因具有弹性的弯曲部32而使导电片3两端与安装腔11内壁始终处于相抵接触状态,如图5所示,导电片3中部具有通孔31,安装时,该通孔31与第二传动件的定位柱73配合,实现准确定位。

    导电片3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第一传动件7具有与柱杆4的头部配合的受力部71,第二传动件8具有供复位元件9前端设置的凹腔82。第一传动件7与第二传动件8装配组合为一体,导电片3则设置于两者之间并露出两端,第一传动件7与第二传动件8装配方式如下:第二传动件8前端面周向布置有四个具有倒钩的卡部81,对应地,第一传动件7后端面具有供卡部81咬合的配合部72。

    导电片3的设置满足如下要求:处于无外力作用下,导电片3两端不与导通部61接触导通;柱杆4克服复位件41弹力处于向插座1方向运动状态下,导电片3受力向插座1后端部移动并两端同时导通部611接触导通。

    如图11所示,第一接触部51两侧具有凸起于端面的触点511,而触点511之间形成有凹陷区,两个第一接触片5彼此相对设置而使两个凹陷区组成一个环形容置腔53,第一传动件的受力部71处于无外力作用则位于环形容置腔53内。结合图3,第一接触部51因自身具有弧形部512而具有弹性复位功能,并且,该弧形部512压制第一传动件7的前端面以防止第一传动件7在复位元件9的作用下弹出插座1。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41和复位元件9均采用压缩弹簧,复位件41套于柱杆4外并位于中空螺杆部22内,并且,柱杆4中部凸设有一供复位件41作用的环形施力部42。复位元件9一端位于第二传动件的凹腔82,另一端套设于插座的凸柱12上,如图6所示。

    如图10所示,初始状态,柱杆4与踏板接触,柱杆4在踏板的作用下插入第一触片5之间,刹车灯断电,同时,见图7所示,导电片3两端与第二接触部的导通部611均接触,第二触片6之间形成回路;见图9所示,踩刹车时,踏板转动,同时柱杆4在复位件41的作用下向下(即图中为向上)移动,这时,一对第一触片5导通,刹车灯亮,同时,见图8所示,导电片3两端与第二接触部61均不接触,第二触片6之间不形成回路;松开踏板,踏板复位,克服复位件41弹力,柱杆4向上(即图中为向下)移动,插入第一触片5,使第一触片5之间不得电,刹车灯熄灭,同时,导电片3复位,两端与第二接触部的导通部611均接触,第二触片6之间形成回路。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片6形成的回路可以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控制。

    实施例2: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灯开关,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导线9b和插口座1b,插口座内设有插脚c和插脚5b,连接导线9a为四根,b其中两根一端均连接对应的第一插接脚52,另一端连接插脚5b,另外两根一端均连接对应的第二插接脚62,另一端连接插脚5c,绝缘橡胶套7a套设于四根导线9a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灯开关可应用于一些远距离的导通连接。

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刹车灯开关.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机动车刹车灯开关,包括插座、触片、螺套、柱杆及复位件,触片设于插座上,触片包括第一触片和一对第二触片,每个第一触片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插接脚;每个第二触片至少包括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插接脚,无外力作用下两个第一接触部彼此靠拢导通且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断开状态,柱杆处于向插座方向运动状态下能促使两个第一接触部断开并同时促使两个第二接触部处于导通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增设了一对触片,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