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9074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20 CN 203290744 U *CN203290744U* (21)申请号 201320260529.8 (22)申请日 2013.05.14 A47J 31/54(2006.01) A47J 31/46(2006.01) A47J 31/4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司马村工 业区 (72)发明人 张明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雷利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即热式。
2、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组件技术领域, 尤其涉 及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包括 框体, 框体设有加热腔体, 框体的第一对流孔连接 有气液分离腔, 第二对流孔连接有热回收腔, 气液 分离腔内设有蒸汽导管, 蒸汽导管贯穿所述热回 收腔并延伸出热回收腔的底部 ; 加热腔体内设有 加热水套, 加热水套内设有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加 热水套的外侧壁与加热腔体之间形成向下流道, 加热水套的内侧壁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之间形成 向上流道, 第一对流孔、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向上 流道、 向下流道和第二对流孔之间相互连通 ; 本 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氧化铝陶瓷发热管的发。
3、热效 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且设有热回收腔结构, 对冷 水起到预热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 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90744 U CN 203290744 U *CN203290744U* 1/1 页 2 1.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包括框体 (1)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框体 (1) 开设有加热腔体 (2) , 所述框体 (1) 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对流孔 (21) 及第二对流孔。
4、 (22) , 所 述第一对流孔 (21) 连接有气液分离腔 (3) , 所述气液分离腔 (3) 开设有出水口 (31) , 所述 第二对流孔 (22) 连接有热回收腔 (4) , 所述热回收腔 (4) 开设有进水口 (41) , 所述气液分离 腔 (3) 内设置有蒸汽导管 (5) , 所述蒸汽导管 (5) 贯穿所述热回收腔 (4) 并延伸出热回收腔 (4) 的底部 ; 所述加热腔体 (2) 内设置有加热水套 (6) , 加热水套 (6) 的底部开设有水套缺口 (61) , 加热水套 (6) 内设置有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位于加热水套 (6) 底部的侧壁开设有。
5、发热管缺口 (71) , 加热水套 (6) 的外侧壁与加热腔体 (2) 之间形成向 下流道 (62) , 加热水套 (6) 的内侧壁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之间形成向上流道 (72) , 所述 第一对流孔 (21) 、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 向上流道 (72) 、 向下流道 (62) 和第二对流孔 (22) 之间相互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蒸汽导管 (5) 的顶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一对流孔 (21) , 蒸汽导管 (5) 的顶端开口与气液分离 腔 (3) 连通, 蒸汽导管 (5) 的底端开设有冷凝水出口 (51)。
6、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蒸汽导管 (5) 的外侧壁与热回收腔 (4) 之间形成进水流道 (42) , 蒸汽导管 (5) 的外侧壁与气 液分离腔 (3) 之间形成出水流道 (32)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加热水套 (6) 与加热腔体 (2) 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加热水套 (6) 的水套定位块 (8)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加热腔体 (2) 的底部设置有压片 (9) , 所述氧化铝陶。
7、瓷发热管 (7) 通过所述压片 (9) 与框体 (1) 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与框体 (1) 之间设置有 O 型密封圈 (10) 。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外接有电源线 (11) 。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加热水套 (6) 为金属加热水套。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8、 : 所述 热回收腔 (4) 位于气液分离腔 (3) 的下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90744 U 2 1/4 页 3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组件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 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即热式饮水机因其具有能够即开即热、 省时省电、 节能环保、 体积小巧、 水温恒定 等诸多优点而广受消费者欢迎。即热式饮水机其核心技术关键是即热式加热组件, 即热式 加热组件决定着饮水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安全, 其中, 即热式加热组件中的加热元件要求 在工作时能提供较大的功率, 所以一般使用氧化铝发热管作为即热。
9、式饮水机的加热元件, 氧化铝发热管是一种新型的加热元件。由于在现有技术中, 与氧化铝发热管配套使用的结 构件其水路设计不成熟, 加热时, 水流在腔体内流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多气泡的现象, 而过多的气泡则会直接导致氧化铝发热管与水流接触不充分, 使氧化铝发热管未能充分接 触水流的局部造成干烧损坏, 从而导致氧化铝发热管的发热效率降低, 使用寿命缩短, 同 时, 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排出在空气中, 温度过高很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 体加热组件, 能够提高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且设置有。
10、热回收腔结构, 对冷水起到预热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包括框 体, 所述框体开设有加热腔体, 所述框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对流孔及第二对流孔, 所述第一 对流孔连接有气液分离腔, 所述气液分离腔开设有出水口, 所述第二对流孔连接有热回收 腔, 所述热回收腔开设有进水口, 所述气液分离腔内设置有蒸汽导管, 所述蒸汽导管贯穿所 述热回收腔并延伸出热回收腔的底部 ; 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水套, 加热水套的底部 开设有水套缺口, 加热水套内设置有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位于加热水套 底部的侧壁开设。
11、有发热管缺口, 加热水套的外侧壁与加热腔体之间形成向下流道, 加热水 套的内侧壁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之间形成向上流道, 所述第一对流孔、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向上流道、 向下流道和第二对流孔之间相互连通。 0005 其中, 所述蒸汽导管的顶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一对流孔, 蒸汽导管的顶端开口与气 液分离腔连通, 蒸汽导管的底端开设有冷凝水出口。 0006 其中, 所述蒸汽导管的外侧壁与热回收腔之间形成进水流道, 蒸汽导管的外侧壁 与气液分离腔之间形成出水流道。 0007 其中, 所述加热水套与加热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加热水套的水套定位 块。 0008 其中, 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压片, 所述。
12、氧化铝陶瓷发热管通过所述压片与 框体固定连接。 说 明 书 CN 203290744 U 3 2/4 页 4 0009 其中, 所述氧化铝陶瓷发热管与框体之间设置有 O 型密封圈。 0010 其中, 所述氧化铝陶瓷发热管外接有电源线。 0011 其中, 所述加热水套为金属加热水套。 0012 其中, 所述热回收腔位于气液分离腔的下方。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工作时, 水流先从开设于热回收腔的进水口进入, 然后水流从第二对流孔流经加热水套外 侧壁与加热腔体之间形成的向下流道, 一部分水流从水套缺口进入加热水套的内侧壁与氧 化铝陶瓷发。
13、热管之间形成的向上流道进行加热, 另一部分水流依次经过水套缺口和发热管 缺口, 再进入氧化铝陶瓷发热管内进行加热, 最终, 加热后的水流在加热腔体的顶部汇合, 汇合后的水流经第一对流孔流入气液分离腔, 在气液分离腔内, 沸腾的水因重力向下流并 从开设于气液分离腔的出水口流出, 而水因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则进入蒸汽导管内, 并在流 经热回收腔时, 被热回收腔内进入的水流冷却变成冷凝水排出。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腔体的 水流设计成由下向上流动, 确保水流流动时排出水中的气泡, 减小气泡附着在陶瓷发热管 的可能性, 从而防止陶瓷发热管局部干烧损坏, 从而提高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及延长其 使用寿命, 同时, 热。
14、回收腔的设置, 对冷水起到预热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冷凝沸腾时产生的 水蒸气, 防止水蒸气溢出而导致烫伤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水流流向状态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包括 : 0017 1框体 2加热腔体 3气液分离腔 0018 4热回收腔 5蒸汽导管 6加热水套 0019 7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8水套定位块 9压片 0020 10O 型密封圈 11电源线 21第一对流孔 0021 22第二对流孔 31出水口 32出水流道 0022 41进水口 42进水流道 51冷凝水出口 0023 61水套缺口 62向下流道 7。
15、1发热管缺口 0024 72向上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6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即热式饮水机陶瓷发热体加热组件, 包括框体 1, 所述框体 1 开设有加热腔体 2, 所述框体 1 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对流孔 21 及第二对流孔 22, 所述第一对流孔 21 连接有气液分离腔 3, 所述气液分离腔 3 开设有出水口 31, 所述第二对 流孔 22 连接有热回收腔 4, 所述热回收腔 4 开设有进水口 41, 具体的, 所述热回收腔 4 位于 气液分离腔 3 的下方, 所述气液分离腔 3 内设置有蒸汽导管 5, 所述蒸汽导管 5 贯。
16、穿所述热 回收腔 4 并延伸出热回收腔 4 的底部 ; 所述加热腔体 2 内设置有加热水套 6, 加热水套 6 的 底部开设有水套缺口 61, 加热水套 6 内设置有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位 说 明 书 CN 203290744 U 4 3/4 页 5 于加热水套 6 底部的侧壁开设有发热管缺口 71, 加热水套 6 的外侧壁与加热腔体 2 之间形 成向下流道 62, 加热水套 6 的内侧壁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之间形成向上流道 72, 所述第 一对流孔 21、 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向上流道 72、 向下流道 62 和第二对流孔 22 之间相互连 通 ; 具体的,。
17、 所述加热水套 6 为金属加热水套。 0027 如图 2 所示, 工作时, 水流先从开设于热回收腔 4 的进水口 41 进入, 然后水流从第 二对流孔22流经加热水套6外侧壁与加热腔体2之间形成的向下流道62, 一部分水流从水 套缺口 61 进入加热水套 6 的内侧壁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之间形成的向上流道 72 进行加 热, 另一部分水流依次经过水套缺口 61 和发热管缺口 71, 再进入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内进 行加热, 其中, 加热水套 6 为金属加热水套, 其热传递快, 加热效果好, 最终, 加热后的水流 在加热腔体2的顶部汇合, 汇合后的水流经第一对流孔21流入气液分离腔3, 在。
18、气液分离腔 3内, 沸腾的水因重力向下流并从开设于气液分离腔3的出水口31流出, 而水因沸腾产生的 水蒸气则进入蒸汽导管 5 内, 并在流经热回收腔 4 时, 被热回收腔 4 内进入的水流冷却变成 冷凝水排出。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腔体 2 的水流设计成由下向上流动, 确保水流流动时排出 水中的气泡, 减小气泡附着在陶瓷发热管的可能性, 从而防止陶瓷发热管局部干烧损坏, 从 而提高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 热回收腔 4 的设置, 对冷水起到预 热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冷凝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防止水蒸气溢出而导致烫伤事故发生。 0028 本实施例中, 所述蒸汽导管 5 的顶端开口。
19、高于所述第一对流孔 21, 确保加热后的 水流因重力向下流, 防止水流进入蒸汽导管 5 内, 蒸汽导管 5 的顶端开口与气液分离腔 3 连 通, 可以让水加热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蒸汽导管5内, 蒸汽导管5的底端开设有冷凝水 出口51, 进入蒸汽导管5的水蒸气流经贯穿热回收腔4的位置时, 热回收腔4内的水流对蒸 汽导管 5 内的水蒸气起到一个冷却降温的作用, 从而使得水蒸气变成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 51 排出, 防止高温的水蒸气溢出而发生烫伤事故。 0029 本实施例中, 所述蒸汽导管5的外侧壁与热回收腔4之间形成进水流道42, 蒸汽导 管 5 的外侧壁与气液分离腔 3 之间形成出水流道 32,。
20、 水流从进水口 41 进入进水流道 42, 一 方面, 蒸汽导管5内有水蒸气对进水流道42内的水流起到一个预热的作用, 另一方面, 进水 流道42内的水流亦可以对蒸汽导管5内的水蒸气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 起到相互产生有利 的作用, 而加热沸腾后的水流最后则经出水流道 32 流出至出水口 31。 0030 本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水套 6 与加热腔体 2 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加热水套 6 的水套定位块 8。水套定位块 8 可以对安装于加热腔体 2 内的加热水套 6 起到固定的作用, 防止加热水套6因水流的冲击而产生松动, 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水套6的正常工作, 设计 合理, 实用性强。 0031。
21、 本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腔体 2 的底部设置有压片 9, 所述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通过 所述压片 9 与框体 1 固定连接。压片 9 的设置可以防止框体 1 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的连 接产生松动, 确保其安装连接的稳定性更高。 0032 本实施例中, 所述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与框体 1 之间设置有 O 型密封圈 10。O 型 密封圈 10 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可以使框体 1 与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的连接密封性更佳, 防 止发生漏水、 漏电等安全问题, 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 0033 本实施例中, 所述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外接有电源线 11, 电源线 11 与外界电源连 接, 实现对氧化铝陶瓷发热管 7 通电进行加热工作。 说 明 书 CN 203290744 U 5 4/4 页 6 0034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 明 书 CN 203290744 U 6 1/2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90744 U 7 2/2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9074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