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于自行车前叉管后侧的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演变,及环保意识的抬头,世界上已有多数国家鼓励人民在都会中以自行车代步,并在都会中规划出专属于自行车使用的车道,以减缓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并能疏缓交通状态,且现代人普遍有运动量不足,骑乘自行车可兼有运动健身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传播媒体不断的宣传自行车竞赛的盛况,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提升自行车的各项功能,因此自行车又再受到众人的瞩目,而有更多的人再度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的工具;而就自行车的速度性能而言,基本着重车速的自行车除了考虑车体轻量化、轮胎宽度缩减化、以及零件简单化之外,另外一个重要考虑即是,行进间的风阻亦为阻碍车速的相当大因素,也就是说当风阻愈低时,相对的就能让自行车的速度加快,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行车风阻,一直是自行车业者研究的目标,也是本发明所欲深入探讨的问题所在。
降低风阻虽是业者多方思考改良的目的,由于习知自行车结构的前刹车装置系装设在前叉管的前方,更是导致风阻增大造成气流旋滞而影响车速;以比赛竞速用的自行车而言,除要求其车体具有完美流线型外,如何将风阻降至最低,一般制造业者通常思考乃均局限于自行车车架或其相关配件材质的改良,无法有效改善风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风阻,避免气旋回流的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该刹车器装置包括:
一组刹车夹臂,各刹车夹臂的一端具有一枢接部,而邻近该枢接部处具有一结合孔,该枢接部以一第一结合栓可枢转地固定在该前叉管,且该刹车夹臂其中之一连接有一刹车线套管;
一组刹车夹座,系分别地以一第二结合栓固定在各刹车夹臂的结合孔,且该刹车夹座的轴心方向与该刹车夹臂的轴心方向垂直;以及
一组刹车块,系分别地固定在各刹车夹座,且该刹车块的轴心方向与该刹车夹座的轴心方向平行,其中:该刹车装置设置在前叉管的后侧,且前叉管的二侧轴管其中心宽度间距为59mm-63mm,而二侧轴管与刹车夹臂枢接部的轴套其中心高度间距为60mm-70mm。
其中,各刹车夹臂的横截面朝远离该前叉管的方向,呈渐缩的尖锥状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与该刹车夹臂接触位置,系为一靠抵平面。
其中,该前叉管的横截面朝邻近该刹车夹臂的方向,呈渐缩的锥状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背面纵向朝远离该各该刹车夹臂的枢接部枢接处方向,呈渐缩的尖锥结构。
其中,该前叉管的宽度大于各刹车夹臂的宽度。
其中,该刹车线套管系得连结于刹车夹臂左侧或右侧的任何一侧的枢接部中的轴套。
其中,该刹车夹座分别地以一第二结合栓穿经各刹车夹臂的结合孔及一凸凹弧华司,并螺合固结刹车夹座。
其中,该凸凹弧华司的前端以其凹弧部恰贴抵刹车夹座的凸弧部,而凸凹弧华司的后端以其凸弧部恰贴抵于刹车夹臂的结合孔的凹弧部,该第二结合栓可对刹车夹座的刹车块产生圆弧性位向调整。
其中,所述前叉管的二侧轴管其中心宽度间距较短或使用较宽轮圈时,则二侧的凸凹弧华司即得以卸除,仅利用刹车夹座的凸弧部与刹车夹臂的结合孔的凹弧部直接弧切组合,以达到第二结合栓仍具有可对刹车夹座的刹车块作圆弧性位向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由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后置式刹车装置系设置在前叉管的后侧,刹车夹臂的横截面朝远离前叉管的方向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状结构,再配合前叉管的横截面朝邻近刹车夹臂的方向系大致呈渐缩的锥状结构,以及前叉管背面纵向乃朝远离各刹车夹臂的枢接部枢接处方向,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结构,且前叉管系以靠抵平面供刹车夹臂接触固定,使得前叉管的宽度大于刹车夹臂的宽度,因此可使骑乘者在竞速时减少风阻,避免气旋回流,藉以提高车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正视图(有凸凹弧华司)。
图6为本发明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与前叉管结合的正视图(无凸凹弧华司)。
图7为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结合自行车前叉管的部份结构剖视图。
图8为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其刹车线套管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2刹车夹臂;21、22枢接部;
23结合孔;231凹弧部;24刹车线套管;25第一结合栓;
26刹车线;27、28轴套;3刹车夹座;31第二结合栓;
311凸凹弧华司;3111凹弧部;3112凸弧部;32凸弧部;
4刹车块;5自行车;6前叉管;61靠抵平面;62轴管;7轮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该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1设置在自行车的前叉管6的后侧(即图4的右侧),即朝向后轮或骑乘者的方向设置,且前叉管6的横截面朝邻近刹车夹臂2的方向,系大致呈渐缩的锥状结构,再加上前叉管6背面纵向朝远离与各刹车夹臂2的枢接部21、22枢接处呈渐缩的尖锥结构,藉此可减低骑乘者在竞速时所产生的风阻。
另,前叉管6系以一靠抵平面供刹车夹臂2接触固定,藉此使前叉管6的宽度大于刹车夹臂2的宽度,藉此降低竞速时产生的风阻,更避免气旋回流。
本实施例的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1包括一组刹车夹臂2、一组刹车夹座3以及一组刹车块4。
刹车夹臂2的横截面朝远离前叉管6的方向,系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状结构,藉此搭配前叉管6的结构以降低风阻;而二侧刹车夹臂2的顶端具有枢接部21、22,而邻近枢接部21、22处具有一结合孔23,枢接部21、22系以一第一结合栓25可枢转地固定在前叉管6的轴管62,各刹车夹臂2在枢接部21、22的一端系邻近前叉管6的顶部设置,且刹车夹臂2其中之一在具有枢接部21、22的一端,连接有一刹车线套管24,以供一刹车线26穿设,且连动各刹车夹臂2枢接部21、22中的轴套27、28作进行刹车时的夹掣作动。
刹车线套管24可在前叉管6的左侧或是右侧,可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规格而做改变,并不以此为限;而本发明系以在前叉管6的右侧为例,进行说明。
刹车夹座3系分别地以一第二结合栓31穿经各刹车夹臂2的结合孔23及一凸凹弧华司311,并螺合固结刹车夹座3,其中,由于该凸凹弧华司311的前端系以其凹弧部3111恰贴抵刹车夹座3的凸弧部32,而凸凹弧华司311的后端系以其凸弧部3112恰贴抵于刹车夹臂2的结合孔23的凹弧部231,因此,该第二结合栓31是具有可对刹车夹座3的刹车块4产生圆弧性位向调整的效益;再则,当遇及前叉管6的二侧轴管62其中心宽度间距(L)较短或使用较宽轮圈7时,则二侧的凸凹弧华司311即得以卸除,仅利用刹车夹座3的凸弧部32与刹车夹臂2的结合孔23的凹弧部231直接弧切组合,则仍得以达到第二结合栓31具有可对刹车夹座3的刹车块4产生圆弧性位向调整的功能。又刹车夹座3的轴心方向与刹车夹臂2的轴心方向大致垂直;刹车块4分别地固定在各刹车夹座3,且刹车块4的轴心方向与刹车夹座3的轴心方向大致平行。
藉由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后置式低风阻刹车器装置1系设置在前叉管6的后侧,刹车夹臂2的横截面朝远离前叉管6的方向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状结构,再配合前叉管6的横截面朝邻近刹车夹臂2的方向系大致呈渐缩的锥状结构,以及前叉管6背面纵向乃朝远离各刹车夹臂2的枢接部21、22枢接处方向,大致呈渐缩的尖锥结构,且前叉管6系以靠抵平面61供刹车夹臂2接触固定,使得前叉管6的宽度大于刹车夹臂2的宽度,因此可使骑乘者在竞速时减少风阻,避免气旋回流,藉以提高车速。
尤其必须加以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前叉管6的二侧轴管62其中心宽度间距(L)系以59mm-63mm,而该二侧轴管62与刹车夹臂2枢接部的轴套27、28其中心高度间距(H)系以60mm-70mm为最佳实施状态者,特并予指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