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设施.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933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5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07851.2

申请日:

2013.03.01

公开号:

CN104105895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16C 37/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变更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德国黑措根奥拉赫变更后:德国黑措根奥拉赫|||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37/00申请日:20130301|||公开

IPC分类号:

F16C37/00; F16C21/00; F16C27/04; F16C33/58

主分类号:

F16C37/00

申请人: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发明人:

威廉·泽巴尔德; 彼得·格洛克纳; 弗兰茨-约瑟夫·埃伯特

地址:

德国黑措根奥拉赫

优先权:

2012.03.14 DE 102012203933.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杨靖;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动轴承设施,其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4)、围绕滚动轴承外圈(4)的中间元件(9)和壳体部分,在该壳体部分中置入有中间元件(9)。外圈(4)能转动地布置在中间元件(9)中并且在其中一个端侧上具有环绕的挡油板(6),构造该挡油板的目的是:将油输送到在外圈(4)与中间圈(9)之间形成的接触区中。具有减振凹部的减振系统构造在壳体与中间元件(9)之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滚动轴承设施,其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4)、环状的中间元件(9)和壳体,其中,所述滚动轴承以如下方式置入到所述壳体中,即,所述中间元件(9)布置在所述外圈(4)与所述壳体之间,其中,第一接触区构造在所述外圈(4)与所述中间元件(9)之间,并且第二接触区构造在所述中间元件(9)与所述壳体之间,
-其中,冷却系统构造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处,
-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能以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凹部,尤其是冷却通道(5),
-其中,减振系统构造在所述第二接触区处,
-其中,所述减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凹部,所述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空腔能通过所述减振凹部以减振介质进行填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4)能转动地布置在所述中间元件(9)中,
-环绕的挡油板(6)位于所述外圈(4)的端侧处,所述挡油板被构造用以将油输送到所述第一接触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中的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第二接触区中的所述减振系统以流体技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在其与所述挡油板(6)对置的端侧上具有排油孔(8)。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9)具有将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区连接起来的油转移管路(1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在燃气涡轮机中的应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在直升机中作为旋翼支承件的应用。

说明书

滚动轴承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滚动轴承设施。例如,由DE 10 2009 056 662 A1公知了这样的滚动轴承设施。
背景技术
如在DE 10 2009 056 662 A1中实施的那样,类属的滚动轴承为高功率滚动轴承,尤其是应用在高速转动的燃气涡轮机、变速器的驱动机构支承件或主轴支承件中以及在直升机的旋翼支承件中。
在滚动轴承的这种使用情况下,在这些轴承的滚动体与轴承圈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由于在极高负荷下的非常高的运行转速而很容易产生远超过200℃的运行温度。必须将在高转速下由摩擦功率产生的热量可靠且顺利地输出,以避免轴承受损。为此使用滚动轴承冷却系统,如其原则上例如也由DE 10 2006 024 603 A1公知的那样。
同时,在高功率滚动轴承的所描述的使用情况中还出现了轴向和径向上的振动,利用减振系统可以有效地反作用于所述振动。例如由DE 10 2008 032 921 A1原则上公知了这种减振系统。
由开头引用的DE 10 2009 056 662 A1公知了组合的轴承冷却设备和轴承减振设备。在此,环状的中间元件布置在轴承外圈与壳体之间,其中,冷却区构造在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并且减振系统构造在中间元件与壳体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相对于提到的现有技术尤其就制造耗费和运 行耗费而言,对具有冷却设备和减振设备的、尤其适合于飞行驱动装置以及静态燃气涡轮机的滚动轴承设施进行改进。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滚动轴承设施来解决。
滚动轴承设施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环状的中间元件和壳体部分,其中,滚动轴承能以如下方式置入壳体部分中,即,中间元件布置在滚动轴承外圈与壳体部分之间,其中,第一接触区构造在滚动轴承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并且第二接触区构造在中间元件与壳体部分之间。
冷却系统构造在第一接触区处,其中,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能以冷却剂尤其是液体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凹部尤其是冷却通道。
减振系统构造在第二接触区上,其中,减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凹部,通过该减振凹部能以减振介质对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空腔例如缝隙进行填充。
在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设施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外圈能转动地布置在中间圈中。环绕的挡油板位于外圈的端侧处,该挡油板被构造用以挡住油并且向第一接触区输送油。
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设施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转动的、设有挡油板的外圈将处于滚动轴承中的例如侧向于轴承喷入的油在充分利用离心力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输送给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待冷却的接触区。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触区中的冷却系统与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系统以流体技术连接。因此,唯一的流体系统不仅用于滚动轴承设施的冷却而且也用于其减振。组合的冷却介质与减振介质,优选 为冷却油与减振油的粘滞性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不仅实现对第一接触区的足够的穿流并因此实现足够的冷却效果,而且还实现足够的减振效果。
根据第一变型方案,外圈在其与挡油板对置的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排油孔。通过在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成形的槽也可以形成排油孔。
根据第二变型方案,中间元件具有将第一接触区与第二接触区连接起来的油转移管路。在此,外圈的旋转主要用于将冷却介质和减振介质由第一接触区也就是由冷却系统向第二接触区也就是向减振系统进行输送。与外圈相反地,中间元件不能旋转地布置在壳体中。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以横截面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滚动轴承设施的截段;
图2以横截面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滚动轴承设施的截段。
彼此相应的或相同作用的部件在两个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两个附图中分别示出喷气发动机的滚动轴承设施,就其原则上的功能来说参考了开头引用的现有技术。只要没有另外注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涉及两个实施例。
滚动轴承设施包括轴承圈1、4,即,内圈1和外圈4,借助保持架3引导的滚动体2也就是滚珠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滚转。在外圈4的外周上,冷却通道5成形在其中。外圈4径向上由环状的中间元件9围绕,该中间元件也被称为轴承围圈(Lagerumring)。因此,冷却通道5形成外圈4与中间元件9之间的第一接触区处的冷却系统的组件。外圈4能旋转地布置在中间元件9中。
第二接触区形成在中间元件9与其中容纳有中间元件9的未示出的壳体之间。减振系统构造在第二接触区处,其中,减振介质,也就是减振油与流动穿过冷却通道5的介质是相同的。中间元件9防扭转地置入到壳体中。
冷却油和减振油由布置在轴承圈1、4的端侧上的油嘴13输出。从那里出发,油部分地到达在端侧成形于外圈4处的挡油板6。在示出的横截面中,挡油板6楔状地构造,其中,挡油板6的径向内表面朝向轴承圈4的端侧扩展并因此描绘为锥形的形状。油孔7直接与挡油板6相邻地位于轴承圈4之内,由挡油板6挡住的冷却介质和减振介质通过该油孔导引至冷却通道5。通过基于外圈4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实现了由挡油板6来输送油穿过倾斜安置的油孔7以及进一步穿过冷却通道5。
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流动穿过冷却通道5的油在外圈4的与挡油板6对置的端侧上通过位于外圈4中的排油孔8在端侧从外圈4中排出。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油从冷却通道5穿过位于中间元件9中的油转移管路12直接流向中间元件9的外表面上的环绕的油分配槽11,该油分配槽为减振系统的组件。如由图2进一步得知的那样,两个活塞环槽10也位于中间元件9的外表面上,这些活塞环槽可以实现对形成在两个接触区之间的缓冲油膜的密封。仅通过油转移管路12向减振系统提供油。从减振系统中排出的油形成闭合的油循环回路地引回至油嘴13。
附图标记列表
1    轴承圈、内圈
2    滚动体、滚珠
3    保持架
4    轴承圈、外圈
5    冷却通道
6    挡油板
7    油孔
8    排油孔
9    中间元件
10   活塞环槽
11   油分配槽
12   油转移管路
13   油嘴

滚动轴承设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滚动轴承设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滚动轴承设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滚动轴承设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轴承设施.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5895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105895A21申请号201380007851222申请日20130301102012203933320120314DEF16C37/00200601F16C21/00200601F16C27/04200601F16C33/5820060171申请人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地址德国黑措根奥拉赫72发明人威廉泽巴尔德彼得格洛克纳弗兰茨约瑟夫埃伯特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代理人杨靖车文54发明名称滚动轴承设施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动轴承设施,其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4、围绕滚动。

2、轴承外圈4的中间元件9和壳体部分,在该壳体部分中置入有中间元件9。外圈4能转动地布置在中间元件9中并且在其中一个端侧上具有环绕的挡油板6,构造该挡油板的目的是将油输送到在外圈4与中间圈9之间形成的接触区中。具有减振凹部的减振系统构造在壳体与中间元件9之间。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01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3/0541412013030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35497DE20130919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

3、申请公布号CN104105895ACN104105895A1/1页21一种滚动轴承设施,其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4、环状的中间元件9和壳体,其中,所述滚动轴承以如下方式置入到所述壳体中,即,所述中间元件9布置在所述外圈4与所述壳体之间,其中,第一接触区构造在所述外圈4与所述中间元件9之间,并且第二接触区构造在所述中间元件9与所述壳体之间,其中,冷却系统构造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处,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能以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凹部,尤其是冷却通道5,其中,减振系统构造在所述第二接触区处,其中,所述减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凹部,所述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空腔能通过所述减振凹部以减振介质进行填充。

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能转动地布置在所述中间元件9中,环绕的挡油板6位于所述外圈4的端侧处,所述挡油板被构造用以将油输送到所述第一接触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中的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第二接触区中的所述减振系统以流体技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在其与所述挡油板6对置的端侧上具有排油孔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9具有将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区连接起来的油转移管路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在燃气涡轮机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设施在直升机中作为旋翼。

5、支承件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4105895A1/3页3滚动轴承设施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滚动轴承设施。例如,由DE102009056662A1公知了这样的滚动轴承设施。背景技术0002如在DE102009056662A1中实施的那样,类属的滚动轴承为高功率滚动轴承,尤其是应用在高速转动的燃气涡轮机、变速器的驱动机构支承件或主轴支承件中以及在直升机的旋翼支承件中。0003在滚动轴承的这种使用情况下,在这些轴承的滚动体与轴承圈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由于在极高负荷下的非常高的运行转速而很容易产生远超过200的运行温度。必须将在高转速下由摩擦功率产生的热量可靠且顺利地输。

6、出,以避免轴承受损。为此使用滚动轴承冷却系统,如其原则上例如也由DE102006024603A1公知的那样。0004同时,在高功率滚动轴承的所描述的使用情况中还出现了轴向和径向上的振动,利用减振系统可以有效地反作用于所述振动。例如由DE102008032921A1原则上公知了这种减振系统。0005由开头引用的DE102009056662A1公知了组合的轴承冷却设备和轴承减振设备。在此,环状的中间元件布置在轴承外圈与壳体之间,其中,冷却区构造在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并且减振系统构造在中间元件与壳体之间。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相对于提到的现有技术尤其就制造耗费和运行耗费而言,对具有冷却设备。

7、和减振设备的、尤其适合于飞行驱动装置以及静态燃气涡轮机的滚动轴承设施进行改进。0007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滚动轴承设施来解决。0008滚动轴承设施至少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外圈、环状的中间元件和壳体部分,其中,滚动轴承能以如下方式置入壳体部分中,即,中间元件布置在滚动轴承外圈与壳体部分之间,其中,第一接触区构造在滚动轴承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并且第二接触区构造在中间元件与壳体部分之间。0009冷却系统构造在第一接触区处,其中,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能以冷却剂尤其是液体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凹部尤其是冷却通道。0010减振系统构造在第二接触区上,其中,减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凹部,通过该减。

8、振凹部能以减振介质对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空腔例如缝隙进行填充。0011在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设施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外圈能转动地布置在中间圈中。环绕的挡油板位于外圈的端侧处,该挡油板被构造用以挡住油并且向第一接触区输送油。0012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设施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转动的、设有挡油板的外圈将说明书CN104105895A2/3页4处于滚动轴承中的例如侧向于轴承喷入的油在充分利用离心力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输送给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待冷却的接触区。0013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触区中的冷却系统与第二接触区中的减振系统以流体技术连接。因此,唯一的流体系统不仅用于滚动轴承设施的冷却而且也用于其减。

9、振。组合的冷却介质与减振介质,优选为冷却油与减振油的粘滞性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不仅实现对第一接触区的足够的穿流并因此实现足够的冷却效果,而且还实现足够的减振效果。0014根据第一变型方案,外圈在其与挡油板对置的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排油孔。通过在外圈与中间元件之间成形的槽也可以形成排油孔。0015根据第二变型方案,中间元件具有将第一接触区与第二接触区连接起来的油转移管路。在此,外圈的旋转主要用于将冷却介质和减振介质由第一接触区也就是由冷却系统向第二接触区也就是向减振系统进行输送。与外圈相反地,中间元件不能旋转地布置在壳体中。附图说明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0017图1以。

10、横截面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滚动轴承设施的截段;0018图2以横截面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滚动轴承设施的截段。0019彼此相应的或相同作用的部件在两个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具体实施方式0020在两个附图中分别示出喷气发动机的滚动轴承设施,就其原则上的功能来说参考了开头引用的现有技术。只要没有另外注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涉及两个实施例。0021滚动轴承设施包括轴承圈1、4,即,内圈1和外圈4,借助保持架3引导的滚动体2也就是滚珠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滚转。在外圈4的外周上,冷却通道5成形在其中。外圈4径向上由环状的中间元件9围绕,该中间元件也被称为轴承围圈LAGERUMRING。因此,冷却通道5形成外。

11、圈4与中间元件9之间的第一接触区处的冷却系统的组件。外圈4能旋转地布置在中间元件9中。0022第二接触区形成在中间元件9与其中容纳有中间元件9的未示出的壳体之间。减振系统构造在第二接触区处,其中,减振介质,也就是减振油与流动穿过冷却通道5的介质是相同的。中间元件9防扭转地置入到壳体中。0023冷却油和减振油由布置在轴承圈1、4的端侧上的油嘴13输出。从那里出发,油部分地到达在端侧成形于外圈4处的挡油板6。在示出的横截面中,挡油板6楔状地构造,其中,挡油板6的径向内表面朝向轴承圈4的端侧扩展并因此描绘为锥形的形状。油孔7直接与挡油板6相邻地位于轴承圈4之内,由挡油板6挡住的冷却介质和减振介质通过。

12、该油孔导引至冷却通道5。通过基于外圈4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实现了由挡油板6来输送油穿过倾斜安置的油孔7以及进一步穿过冷却通道5。0024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流动穿过冷却通道5的油在外圈4的与挡油板6对置的端侧上通过位于外圈4中的排油孔8在端侧从外圈4中排出。0025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油从冷却通道5穿过位于中间元件9中的油转移管路12说明书CN104105895A3/3页5直接流向中间元件9的外表面上的环绕的油分配槽11,该油分配槽为减振系统的组件。如由图2进一步得知的那样,两个活塞环槽10也位于中间元件9的外表面上,这些活塞环槽可以实现对形成在两个接触区之间的缓冲油膜的密封。仅通过油转移管路12向减振系统提供油。从减振系统中排出的油形成闭合的油循环回路地引回至油嘴13。0026附图标记列表00271轴承圈、内圈00282滚动体、滚珠00293保持架00304轴承圈、外圈00315冷却通道00326挡油板00337油孔00348排油孔00359中间元件003610活塞环槽003711油分配槽003812油转移管路003913油嘴说明书CN104105895A1/1页6说明书附图CN1041058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