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91804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6519.4

申请日:

2008.04.09

公开号:

CN101556401A

公开日:

2009.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E区4栋1层变更后权利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E区4栋1层变更事项:共同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2021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G02B6/00; F21V23/06; F21Y101/02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萧志仲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E区4栋1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导光板和多个光源带。该导光板包括多个出光区域,该多个光源带分别为该多个出光区域提供光,该液晶面板接受经该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并显示对应画面。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高的光;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低的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导光板和多个光源带,该导光板包括多个出光区域,该多个光源带分别为该多个出光区域提供光,该液晶面板接受经该导光板出射的光并显示对应画面,其特征在于: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高的光;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低的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与该多个出光区域相对的底面和多个侧面,该多个侧面分别与该多个出光区域和该底面垂直相交,且每一侧面至少包括一入光区域。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出光区域在其对应入光区域上的投影与该入光区域重合。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四侧面,每一侧面包括一入光区域,每一入光区域的长度为所在侧面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每一第一侧面包括一入光区域,每一第二侧面包括两个入光区域。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区域位于该第一侧面的中部,且其长度为所在侧面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每一第二侧面的两个第二入光区域的长度相等,且其长度都为所在侧面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每一侧面各包括两个入光区域,每一入光区域的长度为所在侧面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光源带分别对应该多个入光区域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四边缘,且每一光源带的明灭和亮度的强弱独立控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带包括一印刷电路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上并沿该印刷电路板的延伸方向排列。

说明书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面板为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为达到显示目的,需给液晶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其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平面光。目前,背光模组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光源可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发光二极管(LED)等。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污染小、长寿命、耐震动和抗冲击的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光源照明系统。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一背光模组10,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扩散片11、一导光板12、一反射片13、一印刷电路板14和多个发光二极管15。该扩散片11、该导光板12和该反射片13自上而下依序相邻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5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14,该印刷电路板14驱动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5以相同的亮度发光。
该导光板12包括一出光面121、一底面122和一入光面123。该底面122与该出光面121相对,该入光面123与该出光面121以及该底面122垂直相交。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5对应该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设置。
随着对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动态对比度(Dynamic Contrast Ratio,DCR)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并逐渐得到广泛地应用。简单地说,动态对比度技术即:当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画面以亮色调为主时),则增大背光的亮度使画面更亮;反之,当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画面以暗色调为主时),则减小背光的亮度使画面更暗。如此,可使画面获得更佳的对比度。
但是,当液晶显示装置1一部分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另一部分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该背光模组10无论增大还是减小亮度都只能使一部分画面的对比度增大,另一部分画面的对比度减小,造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的对比度不均匀,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对比度不均匀、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比度较均匀、显示效果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多个光源带和一液晶面板。该导光板包括多个出光区域,该多个光源带分别为该多个出光区域提供光,该液晶面板接受经该导光板出射的光并显示对应画面。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高的光。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低的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多个光源带。该导光板包括多个出光区域且该导光板的每一侧面至少包括一入光区域。每一出光区域对应一入光区域。该多个光源带分别对应该导光板的多个入光区域设置,且每一光源带的亮度是独立控制的。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控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以较高的亮度发光;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控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以较低的亮度发光。从而可根据液晶面板所显示不同影像的平均亮度的高低,分别调节相应出光区域的亮度,进而可满足整个画面的对比度的需要。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较佳,显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导光板与光源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平面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平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一液晶面板20和一背光模组21。该背光模组21包括一扩散片22、一导光板23、四光源带24和一反射片25。该扩散片22、该导光板23和该反射片25自上而下依序相邻层叠设置。该四光源带24分设于该导光板23的四边缘。
请参阅图3,是图2所示导光板23和光源带24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该导光板23包括四出光区域235a、235b、235c、235d、一底面232和四侧面233。该出光区域235与该底面232相对,该四侧面233首尾垂直相连并分别与该出光区域235和该底面232垂直相交。每一侧面包括一入光区域234,该入光区域234的长度为所在侧面233长度的二分之一。每一出光区域235a、235b、235c和235d对应一入光区域234,且每一出光区域235a、235b、235c和235d在其对应入光区域234上的投影与该入光区域234重合。
每一光源带24包括一印刷电路板241和多个发光二极管242。该多个发光二极管242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241上并沿该印刷电路板241的延伸方向排列。该四光源带24对应该四入光区域234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23的四边缘,且每一光源带24与对应入光区域234的长度相当。此外,该四光源带24的明灭和亮度的强弱是分别控制的。
该光源带24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42在该印刷电路板241的驱动下以相同的亮度发光。每一光源带24发出的光束自与其对应的入光区域234进入该导光板23,再通过对应的出光区域235出射后,射向该液晶面板20。当该液晶面板20对应该出光区域235a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控制对应该出光区域235a的光源带24以较高亮度发光,从而使该导光板23的出光区域235a部分的亮度较高。当该液晶面板20对应该出光区域235d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控制对应该出光区域235d的光源带24以较低亮度发光,从而使该导光板23的出光区域235d部分的亮度较低。进而,该液晶面板20对应该出光区域235a处画面的平均亮度更高,对应该出光区域235d处画面的平均亮度更低。因此,该液晶面板20整体画面的动态对比度更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2的背光模组21的导光板23包括四出光区域235a、235b、235c、235d和四侧面233。每一侧面233包括一入光区域234。每一入光区域234对应一出光区域235。该四光源带24分别对应该四出光区域235a、235b、235c和235d的入光区域234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23的四边缘且该四光源带24的明灭和亮度的强弱是分别控制的。因此,当该液晶面板20对应该导光板23的某一出光区域235所显示画面的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该背光模组21可控制对应该出光区域235的入光区域234而设置的光源带24以较高或较低的亮度发光。因此,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2具有较佳的动态对比度。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平面俯视图。液晶显示装置3与液晶显示装置2的主要区别在于:背光模组31包括一导光板310和六光源带311。该导光板3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面312和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面313。其中,每一第一侧面312包括一第一入光区域314,每一第二侧面313包括两个第二入光区域315。该第一入光区域314位于该导光板310的第一侧面312的中部,且长度为该第一侧面312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每一第二侧面313的两个第二入光区域315等长,且长度均为该第二侧面313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该导光板310包括六出光区域(未标示),每一出光区域均对应该第一入光区域314或该第二入光区域315其中之一,该六光源带311分别对应该第一入光区域314或该第二入光区域315俩俩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310的四边缘,且长度分别与该第一入光区域314或该第二入光区域315相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3的背光模组31的导光板310包括六对称的出光区域、两个第一侧面312和两个第二侧面313。其中每一第一侧面312包括一第一入光区域314,每一第二侧面313包括两个第二入光区域315。该六光源带311一一对应该六出光区域设置于该第一入光区域314或该第二入光区域315的外侧,且该六光源带311的明灭和亮度的强弱是单独控制的,从而可根据液晶面板所显示画面的平均亮度的高低调节该导光板310对应出光区域的亮度。因此,更能满足整个显示画面中不同影像的对比度的需要。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平面俯视图。液晶显示装置4与液晶显示装置3的主要区别在于:背光模组41包括一导光板410和八光源带411。该导光板410的每一侧面412分别包括两个入光区域413,每一入光区域413的长度为所在侧面412长度的二分之一。该导光板410包括八出光区域(未标示),每一出光区域对应一入光区域413,该八光源带411分别对应该八出光区域的入光区域413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410的四边缘,且每一光源带411的长度与该入光区域413的长度相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4的背光模组41的导光板410包括八出光区域和八入光区域413。该八光源带411分别对应该多个出光区域的入光区域413对称设置于该导光板410的四边缘,且每一光源带411的明灭和亮度的强弱是分别控制的,从而可根据液晶面板所显示画面中不同影像的对比度的需要调节该导光板410中相应出光区域的亮度。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4的动态对比度更佳。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该导光板的相互垂直相连的两个侧面的相邻两光源带可连接在一起。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导光板和多个光源带。该导光板包括多个出光区域,该多个光源带分别为该多个出光区域提供光,该液晶面板接受经该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并显示对应画面。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高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高的光;当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处画面灰阶的平均亮度较低时,对应该出光区域的光源带为该出光区域提供亮度较低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