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水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66460.1 (22)申请日 2016.09.29 (71)申请人 裴学华 地址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江东一 区9-7号 (72)发明人 裴学华 陈烁 (51)Int.Cl. A47J 27/21(2006.01) A47J 45/06(2006.01) (54)发明名称 烧水壶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水壶, 它属日用百货领 域, 它可以消除掉护套烫手的危险顺利的顺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它包含圆形的壶体、 扁带 状的壶系, 所述壶系在其。
2、中段装置护套的部位作 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 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在护套芯上并与护 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 同时护套管管壁上加 工有均匀分布的透孔。 本设计适用于各种烧水 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6618180 A 2017.05.10 CN 106618180 A 1.一种烧水壶, 它包含圆形的壶体、 扁带状的壶系, 其特征是所述壶系在其中段装置护 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 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在 护套芯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 同时护套管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透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3、页 2 CN 106618180 A 2 烧水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日用百货有关, 具体是指一种烧水壶。 背景技术 0002 使用灶具和烧水壶来烧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活动, 常用的烧水壶一般由圆形的 壶体和扁带状的壶系及壶系上的护套组成, 护套固定装置于壶系的中段部位, 烧水时灶具 产生的火焰或热量会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沿壶体的圆周表面上升向上传递或辐射到壶系 上的护套上, 护套无论是被置于壶体一侧还是处于壶体的正上方都是首当其冲, 躲不开上 述火热的包围, 由于常见的护套都是选用胶木或塑胶类的实心材料制作且与壶系固接为一 体, 烧一壶热水的时间一般需要10分钟以上, 烧水壶的护套不得。
4、不较长时间的处于加温作 用中, 在这个过程中, 实心的护套恰恰成为了一个吸热储热体将周围的热量吸储进体内而 不易快速散发出去, 有时其温度会达到70多度, 水烧开时关闭灶具后顺水时手提护套往往 会因其过热而需要冷却一段时间或者另取软布包裹住护套才能顺水, 这种不便的情况一直 存在并困扰着人们的烧水操作, 很需要改进消除。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烧水壶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如下: 它包含圆形的壶体、 扁带状的壶系, 所述壶系在其中 段装置护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 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 管穿套在护套。
5、芯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 同时护套管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 透孔。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很快的降温以顺利的顺水。 0006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烧水壶的正面平视图 (含壶系及其护套的结合放大视图) 。 0007 图2是常见烧水壶的侧面平视图 (含壶系及其护套的结合横断面的放大视图) 。 0008 图3是本设计的烧水壶的正面平视图 (含护套芯及护套管的结合放大视图) 。 0009 图4是本设计的烧水壶的侧面平视图 (含护套芯及护套管的结合横断面的放大视 图) 。 0010 各图中, 1为壶体, 2为壶系, 3为护套, 4为护套芯, 5为护套管, 6为透孔。 0011 。
6、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举例说明。 0012 如图1、 图2所示, 常见烧水壶一般由圆形的壶体1、 扁带状的壶系2及固定装置于壶 系中段部位的护套3组成, 护套3为实心状的胶木类的材料制作, 烧水时灶具的加温余热不 可避免的会将处于壶体上的护套加热, 其实心的结构恰是一个吸储热体, 材料本身虽不易 吸热但吸热后同样也不易散热, 这就是其在水烧开后往往过热而影响使用的原因; 如图3、 图4所示, 本设计的烧水壶也包含圆形的壶体1、 扁带状的壶系2, 所述壶系2在其中段装置护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618180 A 3 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
7、套芯4, 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 在护套芯4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5, 同时护套管5的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 透孔6, 如此改造的烧水壶, 其装置护套的部位由空心的护套管取代了实心的护套, 制作材 料也由非金属改为了金属, 虽然金属材料的吸热性能高于非金属材料的吸热性能, 但因其 为薄壁的管状 (以壁厚不大于0.35mm厚的不锈钢材料为佳) , 再加上均匀分布的透孔设计, 其吸热的速度快而散热的速度也很快, 在水开关闭灶具后护套管就失去了加温热源, 十几 秒钟的时间内就可以由有热源时的70多度快速的降为常温, 可以顺利的顺水而不会因热而 再受影响, 也消除了烫手的危险, 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改进。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618180 A 4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661818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