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按摩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进型按摩椅.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5897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17 CN 203058970 U *CN203058970U* (21)申请号 201320065405.4 (22)申请日 2013.01.31 A47C 1/022(2006.01) (73)专利权人 宁波康福特健身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东郊经济 开发区唐鹰工业园 (72)发明人 许桂川 卿永洲 顾乾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椅技术领域。
2、, 特别涉及 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包括椅本体和底架, 所述椅本 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靠背部和座部, 所述底架前端 支撑设有滑轨, 滑轨上可滑动设有滚轮滑块, 所述 底架后端设有摆动件, 所述摆动件底部铰接于底 架上, 所述摆动件通过驱动源驱动前后摆动, 所述 滚轮滑块与座部铰接连接, 所述摆动件上部与靠 背部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轨, 滚轮滑块, 驱动源以及摆动件的配合, 可有效实现靠背部和 座部整体位置移动且倾倒, 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 设置时, 靠背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较现有技术大 为减小, 有效节省了本实用新型所占空间, 极大地 节省了使用成本, 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结 构紧凑, 设。
3、计合理, 占用空间小。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58970 U CN 203058970 U *CN203058970U* 1/1 页 2 1. 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包括椅本体和底架 (100) , 所述椅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靠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架 (100) 前端支撑设有滑轨, 滑轨上可滑动设有滚 轮滑块 (600) , 所述。
4、底架 (100) 后端设有摆动件, 所述摆动件底部铰接于底架 (100) 上, 所述 摆动件通过驱动源 (500) 驱动前后摆动, 所述滚轮滑块 (600) 与座部 (200) 铰接连接, 所述 摆动件上部与靠背部 (300) 铰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改进型按摩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滑轨包括对称平行支撑设 于底架 (100) 上两侧的两个导轨 (110) , 所述滚轮滑块 (600) 有两个, 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 个导轨 (110) 上, 所述两个滚轮滑块 (600) 分别与座部 (200) 底部两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按摩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轨。
5、 (110) 前端高度大于导 轨 (110) 后端的高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改进型按摩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摆动件包括对称设于底架 (100) 上两侧的两个摆杆 (400) , 两个摆杆 (400) 通过同步连杆 (550) 连接, 所述两个摆杆 (400) 下端与底架 (100) 铰接, 两个摆杆 (400) 上端分别靠背部 (300) 两侧铰接, 所述驱动 源一端铰接于底架 (100) 上, 驱动源另一端与同步连杆 (550) 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改进型按摩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源为气缸、 油缸或电动 推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5。
6、8970 U 2 1/3 页 3 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椅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按摩椅作为一种保健休闲工具, 开始走进千家万 户。按摩椅的背部一般为可倾倒设置, 便于调整坐姿和睡姿, 提高舒服度。现有具有背部倾 倒功能按摩椅, 其在设置时, 背部与墙壁之间需保持足够的空间, 空间一般等于或大于背部 的长度, 以便背部能部分或全部放下, 故现有按摩椅使用时, 占有较大的空间, 在房价奇高 的今天, 现有按摩椅的使用成本较高, 不利于推广应用。另外, 现有具有背部倾倒功能的按 摩椅做为家居的一部分。
7、与其他家居一起布置的选择性不够灵活, 不利于家居之间的有效搭 配。故现有按摩椅尚有技术改进之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紧凑、 设置合 理, 占用空间小, 可零重力倾倒的改进型按摩椅。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包括椅本体和底架, 所述椅本体包括相互 连接的靠背部和座部, 所述底架前端支撑设有滑轨, 滑轨上可滑动设有滚轮滑块, 所述底架 后端设有摆动件, 所述摆动件底部铰接于底架上, 所述摆动件通过驱动源驱动前后摆动, 所 述滚轮滑块与座部铰接连接, 。
8、所述摆动件上部与靠背部铰接连接。 0006 其中, 所述滑轨包括对称平行支撑设于底架上两侧的两个导轨, 所述滚轮滑块有 两个, 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个导轨上, 所述两个滚轮滑块分别与座部底部两侧铰接。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导轨前端高度大于导轨后端的高度。 0008 其中, 所述摆动件包括对称设于底架上两侧的两个摆杆, 两个摆杆通过同步连杆 连接, 所述两个摆杆下端与底架铰接, 两个摆杆上端分别靠背部两侧铰接, 所述驱动源一端 铰接于底架上, 驱动源另一端与同步连杆铰接。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驱动源为气缸、 油缸或电动推杆。 0010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轨, 滚。
9、轮滑块, 驱动源以及摆动件的配 合, 可有效实现靠背部和座部整体位置移动且倾倒, 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设置时, 靠背部与 墙壁之间的距离较现有技术大为减小, 有效节省了本实用新型所占空间, 极大地节省了使 用成本, 有利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 设计合理, 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203058970 U 3 2/3 页 4 0014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
10、 0016 100、 底架 ; 200、 座部 ; 300、 靠背部 ; 400、 摆杆 ; 0017 500、 驱动源 ; 550、 同步连杆 ; 600、 滚轮滑块 ; 700、 墙壁 ; 0018 110、 导轨 ; 0019 104、 底架与摆杆的铰接点 ; 105、 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 0020 206、 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 ; 304、 靠背部与摆杆的铰接点 ; 0021 405、 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如图1至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按摩椅, 包括 椅本体和底。
11、架 100, 所述椅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靠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上述部件构成本实 用新型主体结构。 0024 所述底架 100 前端支撑设有滑轨, 滑轨上可滑动设有滚轮滑块 600, 所述滚轮滑块 600与座部200铰接连接。 具体而言, 所述滑轨包括对称平行支撑设于底架100上两侧的两 个导轨110, 所述滚轮滑块600有两个, 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个导轨110上, 所述两个滚轮滑 块 600 分别与座部 200 底部两侧铰接, 为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 206。需要说明的是, 为 保持平衡和运动的一致性, 两个滚轮滑块 600 对称设置。 0025 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导轨 110 。
12、前端高度大于导轨 110 后端的高度, 这样设置, 有利 于靠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整体前移的过程实现倾倒功能。 0026 所述底架100后端设有摆动件, 所述摆动件底部铰接于底架100上, 所述摆动件通 过驱动源 500 驱动前后摆动, 所述摆动件上部与靠背部 300 铰接连接。具体而言, 所述摆动 件包括对称设于底架 100 上两侧的两个摆杆 400, 两个摆杆 400 通过同步连杆 550 连接, 所 述两个摆杆400下端与底架100铰接为底架与摆杆的铰接点104, 两个摆杆400上端分别靠 背部 300 两侧铰接为靠背部与摆杆的铰接点 304, 所述驱动源 500 一端铰接于底。
13、架 100 上, 为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105, 驱动源 500 另一端与同步连杆 550 铰接, 为同步连杆与驱动 源的铰接点 405。 0027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驱动源 500 可以为气缸或油缸或电动推杆。 0028 所述底架与摆杆的铰接点 104、 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105、 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 铰接点 405 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底架与摆杆的铰接点 104 与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105 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 底架与摆杆的铰接点 104 与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405 之 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 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105 与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405 的距离 。
14、会随着驱动源 500 的动作发生变化。当驱动源 500 不动作锁死时, 底架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105 与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405 的距离固定, 摆杆 400 就稳定的装置在底架 100 上。 0029 所述靠背部与摆杆的铰接点 304、 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 206、 同步连杆与驱动 源的铰接点 405 形成一个三角结构。靠背部与摆杆的铰接点 304 与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 铰接点 405 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 靠背部与摆杆的铰接点 304 与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 206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 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206与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405 说 明 书 CN 2030。
15、58970 U 4 3/3 页 5 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靠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当驱动源 500 不动作, 摆杆 400 就丧失了驱动靠背部 300、 座部 200 移动的动作, 座部与滚轮滑块的铰接点 206 与同步 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点 405 之间的距离固定, 靠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就稳定的受支撑于铰 接点 304 和铰接点 206 上。 0030 如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与墙壁 700 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驱动源 500 处于伸长状 态, 并锁定不动作 ; 靠背部 300 处于类竖直状态, 此时, 本实用新型适合坐靠, 此时, 如果需 要倾倒背部30。
16、0, 启动驱动源500, 驱动源500开始慢慢缩短, 通过同步连杆与驱动源的铰接 点 405 拉动同步连杆 550 以及其两侧的摆杆 400 一起向前摆动, 在驱动源 500 的作用下, 靠 背部300和座部200向前移动, 此时滚轮滑块600沿导轨110向前滑动至前端, 如过程中, 靠 背部 300 和座部 200 整体前移并慢慢倾倒, 如图 4 所示。需要说明的是, 在靠背部 300 和座 部 200 整体倾倒的过程中, 本实用新型无需调整整体位置, 且在安装设置之初, 靠背部 300 与墙壁 700 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靠背部 300 的长度, 达到了有效节省空间之目的。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058970 U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970 U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970 U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970 U 8 4/4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5897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