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角度调节器, 还涉及一种折叠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床一般分为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两端的延伸部,延伸部和主体 之间采用采用角度调节器实现铰接。
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使用角度连接器连接主体和延伸部的折叠床。其中, 主体01和延伸部02均为由管状的支架和蒙在支架上的床面组成;角度调节器 03包括两个互相铰接的连接轴,其一与主体01相连,另一与延伸部02相连, 连接轴030包括铰接座031和设置在铰接座031一侧的连接座032。在折叠床处 于展开状态时,两个连接轴030上的连接座032相抵定位,使与连接轴030相连 的主体01和延伸部02组成一个平整的床面。
但是,在上述的折叠床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轴030上的铰接座031处于 床面以上的位置,当用户躺卧或坐在折叠床上时,向上凸出的铰接座031影响 用户的舒适度。
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角度调节器,以实现在折叠床处于展开状态 时,角度调节器处于床面以下,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 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度调节器,以实现在折叠床处于展开 状态时,使角度调节器处于床面以下,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目的。本实用新 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角度调节器,包括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包括固定相连的铰接部 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连接部上设置 有旋转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铰接部上的端面齿盘和将两个所述连 接轴上的端面齿盘压紧的连接件组,所述端面齿盘的轴线与两个所述连接轴 之间的铰接轴重合;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铰接轴的第一通 孔;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长度的固定销和与所述固定销 相连的连接管,所述固定销的一端设置有端帽,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 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固定销未设置端帽的一端和所述 连接管上均设置有定位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连接所述固定销和所 述连接管的定位销。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端帽朝向所述固定销的销身的一 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通孔旁设置有与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平行的 盲孔;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盲孔中的压缩弹簧和通过所述压缩弹簧与限位槽相抵 定位的限位销。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连接轴包括铰接部设置第一螺纹 孔的凸连接轴和铰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凹连接轴,所述凸连接轴和所述凹 连接轴上的端面齿盘彼此啮合;
所述连接件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凸连接轴侧面的手轮,所述手轮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螺 栓孔,所述手轮的未与所述凸连接轴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
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 孔相匹配的外螺纹面,沿所述传动轴轴线设置有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的传动孔;
设置在所述凹连接轴侧面的端座,所述端座包括与所述传动孔相匹配的 横截面为多边形的传动段、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的圆柱段和直径大于所述第 二通孔直径的端座帽,所述端座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第二螺纹孔;
穿过所述螺栓孔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中的螺栓;和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套设在所述螺栓的螺帽上的内限位部和卡嵌在 所述限位块上的外限位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传动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多个所述限位块以所述螺栓孔的中心 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呈放射状的外限位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连接轴包括铰接部设置第三通孔 的凸连接轴和铰接部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的凹连接轴,所述凸连接轴和所述凹 连接轴上的端面齿盘彼此啮合;
所述连接件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凸连接轴一侧的手轮,所述手轮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螺 栓孔,所述螺栓孔的端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螺帽沉头孔;和
螺栓,所述螺栓的螺纹部穿过所述螺栓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三螺 纹孔中,所述螺栓的螺帽设置在所述螺帽沉头孔中。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连接轴包括:
凸连接轴,所述凸连接轴的铰接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
凹连接轴,所述凹连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配合的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四通孔中;
所述凸连接轴和所述凹连接轴其一上设置有以第四通孔的中心为对称中 心的多个直径相等的第五通孔,另一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中心为对 称中心的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
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端部的限位件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 与所述限位件相抵定位的压缩弹簧。
优选地,在上述的角度调节器中,所述连接轴的铰接部设置有端面齿盘, 端面齿盘的中心设置有通孔;
所述连接件组包括:
端部设置有偏心轮的手柄;
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一端铰接于所述偏心轮的旋转中心的拉杆,所述拉 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
套设于所述拉杆上的柔性垫块,所述柔性垫块设置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 接轴之间,所述柔性垫块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设置在所述拉杆一端的内螺纹帽,所述内螺纹帽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 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器,该角度调节器包括两个由固定相连 的铰接部和连接部构成的连接轴,其中,铰接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连接部 上设置有旋转装置。锁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铰接部上的端面齿盘和将两个 连接轴上的端面齿盘压紧的连接件组,端面齿盘的轴线和两连接轴之间的铰 接轴重合;连接部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铰接轴的第一通孔; 旋转装置包括长度大于第一通孔长度的固定销和与固定销相连的连接管,在 固定销的一端设置有端帽,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连接管相连。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需要将两个角度调节器分别 设置在折叠床的两侧,将主体和延伸部上的管状支架与角度调节器上的连接 管固定相连。在需要展开折叠床时,首先松开角度调节器上的锁定装置;然 后旋转延伸部,使延伸部与主体平行;之后向下旋转角度调节器,使其以固 定销为轴旋转180°;再次旋转延伸部,使延伸部和主体之间呈适当的夹角; 最后上紧锁定装置,即完成折叠床的展开。在需要将折叠床收纳起时,首先 松开锁定装置;之后旋转延伸部,使其与主体之间平行;然后向上旋转角度 调节器,使其以固定销为轴旋转180°;再次旋转延伸部,是延伸部折向主体 的上方,最后再次上紧锁定装置,即完成折叠床的收纳。
与现有的角度调节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可以向上或 向下翻转,即在展开折叠床后,可以将角度调节器翻转到床面以下,从而避 免了向上凸出的连接轴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实现了提高用户舒适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床,在该折叠床中,使用了上述所提供的 角度调节器。与现有的折叠床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在展开后不 会有向上凸起的部分,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现有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折叠床中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展开中的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展开后的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收纳后的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销与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设置有弹簧和限位销的角度调节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连接件组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采用偏心轮的角度调节器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采用偏心轮的角度调节器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1-13中:
主体01、延伸部02、角度调节器03、连接轴030、铰接座031和连接座032;
连接轴1、凸连接轴10、凹连接轴11、铰接部2、连接部3、锁定装置4、 手轮4100、螺栓孔4101、限位块4102、传动轴4103、传动孔4104、端座4105、 螺栓4106、限位板4107、内限位部4108、外限位部4109、手轮4110、螺帽沉 头孔4112、螺栓4113、第一转动轴4120、限位柱4121、限位件4122、压缩弹 簧4123、手柄4130、拉杆4131、柔性垫块4132、内螺纹帽4133、旋转装置5、 固定销50、连接管51、第一通孔60、第二通孔61、第三通孔62、第三通孔63、 第四通孔64、第五通孔65、第一螺纹孔70、第二螺纹孔71、第三螺纹孔72、 第三螺纹孔73、弹簧80、限位销81、限位槽82和盲孔8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角度调节器,以实现在折叠床处于展开状 态时,使角度调节器处于床面以下,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包括两个铰接相连的 连接轴1,连接轴上包括固定相连的铰接部2和连接部3。在铰接部2上设置有 锁定装置4,在连接部上设置有旋转装置5,同时,连接部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 通孔60,第一通孔60的轴线垂直于两连接轴1之间的铰接轴。
锁定装置4包括端面齿盘40和连接件组41。其中,端面齿盘40设置在铰接 部2上,其轴线垂直于两连接轴1的铰接轴;两个连接轴1铰接相连后,设置在 其铰接部2上的端面齿盘40啮合,并由连接件组41将两端面齿盘压紧,以防止 其在非必要的时候发生相对转动。
旋转装置5包括固定销50和连接管51。固定销50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60的 长度,并设置在第一通孔60中;其一端设置有端帽,另一端则穿过第一通孔 60与连接管51相连。可以想到,与固定销50相连的连接管51可以以固定销50 为轴进行周向的旋转。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需要将两个角度调节 器分别设置在折叠床的两侧,并将主体和延伸部上的管状支架与角度调节器 上的连接管固定相连。在需要展开折叠床时,首先松开角度调节器上的锁定 装置;然后旋转延伸部,使延伸部与主体平行,如图4所示;之后,向下旋转 角度调节器,使其以固定销为轴旋转180°,如图5所示;再次旋转延伸部, 使延伸部和主体之间呈适当的夹角;最后上紧锁定装置,即完成折叠床的展 开。在需要将折叠床收纳起时,首先松开锁定装置;之后旋转延伸部,使其 与主体之间平行;然后向上旋转角度调节器,使其以固定销为轴旋转180°; 再次旋转延伸部,使延伸部折向主体的上方,如图6所示;最后再次上紧锁定 装置,即完成折叠床的收纳。
与现有的角度调节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可以向上或 向下翻转,即在展开折叠床后,可以将角度调节器翻转到床面以下,从而避 免了向上凸出的连接轴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实现了提高用户舒适度的目的。
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固定销50和连接管51之 间通过定位销52可拆卸地固定相连。如图7所示,在固定销50未设置端帽的一 端设置有定位孔,相应的,在连接管51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直径相当的定 位孔。在将连接管51套在固定销50上后,将定位销52插入定位孔中,即实现 了固定销50和连接管51的连接。
可以看出,在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安装到折叠床上后,必 须将角度调节器向上或向下翻转到设定位置后,才能够进行折叠床的展开或 这收纳。因此,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提 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还包括用于指示角度调节器是否翻转到位的装置。
请参考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还包括弹簧80 和限位销81。在固定销50的端帽上设置有限位槽82,限位槽82设置在端帽朝 向固定销50销身的一侧;在第一通孔60的一旁设置有盲孔83,盲孔83的轴线 平行与第一通孔60的轴线。弹簧60设置在盲孔83中,限位销81的一端设置在 盲孔83中,并压在弹簧60上,另一端则与限位槽82相抵定位。
当角度调节器向上或向下翻转时,通过连接管51与折叠床的主体或延伸 部相连的固定销50是静止不动的;当角度调节器翻转至设定位置时,限位销 81会在弹簧80的作用下滑入限位槽82中,从而提醒用户角度调节器已经翻转 到位。
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具体的,盲孔83至第一通孔60轴 线的最小距离应当大于限位槽82至固定销50轴线的距离。同时,考虑到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两个常用的位置,相应 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盲孔83为以第一通孔60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盲孔,或 者,上述实施例中的限位槽82为以固定销50的轴线为中心而对称设置的两个 限位槽。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两个连接轴1之间可以通 过多种方式铰接相连,其所使用到的连接件组也有多种,下面以其中的几种 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连接轴1包括在铰接部设 置有第一螺纹孔70的凸连接轴10和在铰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61的凹连接轴 11,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上的端面齿盘彼此啮合。
连接件组41包括:
手轮4100,手轮4100设置在凸连接轴10的侧面,在手轮4100上设置有延 其轴线方向螺栓孔4101,同时,在手轮4100未与凸连接轴10接触的一面上还 设置有限位块4102。
传动轴4103,传动轴4103设置在第一螺纹孔70中,其外表面设置有能够 与第一螺纹孔向配合的外螺纹面,同时,延其轴线方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多边 形的传动孔4104。
端座4105,端座4105设置在凹连接轴11一侧,其上包括依次设置的传动 段、圆柱端、端座帽和设置在端座4105上的第二螺纹孔71。其中,传动段的 横截面为与传动孔4104的横截面相同的多边形,即传动段能够插入传动孔 4104中;圆柱段的直径不大于第二通孔61的直径,在将圆柱段设置在第二通 孔61中后,端座4105可以沿第二通孔61的轴线旋转;端座帽的直径大于第二 通孔61的直径,即将端座4105从凹连接轴11的一侧插入第二通孔61后,会卡 在凹连接轴11上而不是从第二通孔61中穿过。
螺栓4106,螺栓4106穿过螺栓孔4101,其螺纹段旋入第二螺纹孔71中。 和
限位板4107,限位板4107为环状,其内环设置有能够套设在螺栓4106的 螺帽上的内限位部4108,其外环设置有能够卡嵌在限位块4102上的外限位部 4109。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首先,首先将传动轴 4103旋入第一螺纹孔70中;然后,将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组合设置,即 使二者上的端面齿盘啮合;再将手轮4100设置在凸连接轴10的另一侧,并使 螺栓孔4101、第一螺纹孔70及第二通孔61的轴线重合;之后,将端座4105从 凹连接轴11的一侧插入第二通孔61中,并调整端座4105的角度,使其传动段 插入传动孔4104中;再然后,将螺栓4106经螺栓孔4101旋入第二螺纹孔71中, 这样,就利用螺栓4106和端座4105将手轮4100、凸连接轴10、凹连接轴11连 为一体;最后,将限位板4107套设在螺栓4106上,使其内限位部4108套设在 螺栓4106的螺帽上,而外限位部4109卡嵌在限位块4102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如果需要松开两个连 接轴之间的连接,只需向一侧旋转手轮4100,此时螺栓4106会带动端座4105 转动,而端座4105则通过其传动段带动传动轴4103转动;此时,螺栓4106会 从第二螺栓孔71中旋出,同时,由于传动轴4103与凸连接轴10之间为螺纹配 合,传动轴4103会向凹连接轴11方向移动;从而使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 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使得分别位于两者之上的端面齿盘脱离啮合,进而使 得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可以相对转动。在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转动 到适当位置后,沿与上述步骤中相反的方向旋转手轮4100,螺栓4106旋入第 二螺纹孔71中,同时会带动传动轴4103向手轮一侧移动,进而使凸连接轴10 和凹连接轴11彼此接近,最后实现两端面齿盘的啮合,使凸连接轴10和凹连 接轴11无法再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器,其中的锁定装置通过手轮的旋转控制 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的接近与远离,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的调节器中,传动孔4104的横截面 为正多边形,如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等。相应的传动段的横截面 为相同的正多边形。通过采用正多边形横截面的传动孔和传动段,便于在装 配时对准传动段和传动孔。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手轮4100上设置有多个 以螺栓孔4101的中心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限位块,同时,在限位板4107上 相应的呈放射状设置有多个外限位部4109。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块和外限位部, 可以减小在利用手轮4100带动螺栓4106转动时,每一限位孔及每一外限位部 上所受的作用力,避免了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零件损坏,进而延长了角度 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连接轴1包括铰接部设置有 第三通孔62的凸连接轴10和铰接部设置有第三螺纹孔72的凹连接轴11,凸连 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上的端面齿盘彼此啮合。
连接件组41包括:
手轮4110,手轮4110设置在凸连接轴10的一侧,手轮4110上设置有延其 轴线方向的螺栓孔4111,在螺栓孔的端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螺帽沉头 孔4112。
螺栓4113,螺栓4113穿过螺栓孔4111和第三通孔63,并旋入第三螺纹孔 73中,同时,螺栓4113的螺帽设置在螺帽沉头孔4112中。
在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首先,将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 轴11组合设置,使二者上的端面齿盘啮合;然后将手轮4110设置在凸连接轴 10的另一侧,并使螺栓孔4111、第三通孔63及第三螺纹孔73的轴线重合;最 后将螺栓4113旋入第三螺纹孔73中,并使其螺帽位于螺帽沉头孔4112中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螺帽沉头孔4112的横截面与螺栓4113螺 帽的横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旋转手轮4110时,位于手轮上的螺帽沉头孔 4112会带动螺栓4113旋转,从而实现控制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间隙 的目的。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器相比,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 其结构更加简单,进一步降低了角度调节器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还可以再进一步的对 角度调节器的结构进行简化。
请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连接轴1包括:
凸连接轴10,凸连接轴10的铰接部设置有延其铰接轴方向的第一转动轴 4120,在第一转动轴4120周围设置有限位柱4121。
凹连接轴11,凹连接轴11的铰接部设置有延其铰接轴方向的第四通孔64, 在第四通孔64周围设置有多个与限位柱4121直径相等的第五通孔65。
限位件4122,限位件4122设置在第一转动轴4120的端部。和
压缩弹簧4123,压缩弹簧4123套设在第一转动轴4120上,其一端与限位 件4122相抵定位,另一端压在凹连接轴11的表面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首先,将凸连接轴10 和凹连接轴11组合,使第一转动轴4120插入第四通孔64中,使限位柱4121插 入第五通孔65中;然后将压缩弹簧4123套设在第一转动轴4120上;最后将限 位件4122安装在第一转动轴4120上,并使其将压缩弹簧4123压缩即可。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中,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通过 第一转动轴4120和第四通孔64相连,通过限位柱4121和第五通孔65限制凸连 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的相对转动,并利用套设在第一转动轴4120上的压 缩弹簧4123及限位件4122限制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的间隙。在需要 调整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的夹角时,只需向外拉凹连接轴11,使限 位柱4121从第五通孔65中脱出,即可调整凸连接轴10和凹连接轴11之间的夹 角;在旋转到合适角度后,松开凹连接轴11,使限位柱4121进入最近的第五 通孔65即可实现锁定。
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整装置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整 装置中的连接件组只包括两个零件,进一步简化了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角度调整装置中, 还可以具体为:限位柱位于凹连接轴上,第五通孔位于凸连接轴上。同时,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限位柱和与限位柱数目相等的多个第五通孔分别设置在 凸连接轴和凹连接轴上。
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拉杆锁定 机构的角度调节器。
请参考图12,角度调节器包括两个在铰接部设置有端面齿盘的连接轴1, 同时,在端面齿盘的中心设置有通孔。
连接件组41包括
手柄4130,手柄4130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偏心轮。
拉杆4131,拉杆4131的一端铰接于偏心轮的旋转中心,另一端设置有螺 纹段,拉杆4131设置在通孔中。
柔性垫块4132,柔性垫块4132套设在拉杆4131中,且位于手柄4130与连 接轴1之间;柔性垫块4132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内螺纹帽4133,内螺纹帽4133通过螺纹段与所述拉杆4131相连,内螺纹 帽4133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在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时,首先,将两个连接轴上的端面 齿盘彼此相对设置,并使两个连接轴上的通孔轴线重合;然后,将柔性垫块 4132套设在拉杆4131上;再将拉杆4131插入通孔中;最后,将内螺纹帽4133 安装到拉杆4131的螺纹段上即可。
在需要锁紧角度调节器时,向一侧旋转手柄4130,利用偏心轮拉紧拉杆 4131,如图12所示;由于在手柄4130和连接轴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块4132,因 此偏心轮上的最高点能够转过拉杆4131的轴线,在此状态下,手柄4130被限 位而无法再转动,而两连接轴1上的端面齿盘彼此啮合,角度调节器无法转动。 而需要解锁角度调节器时,只需向相反方向旋转手柄4130,如图13所示,使 偏心轮的最高点再次转过拉杆4131的轴线即可。
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相比,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度调 节器中,仅通过扳动手柄即可实现角度调节器的锁紧和解锁,其操作更加简 便。
一种折叠床,在该折叠床中,使用了上述所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与现有 的折叠床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在展开后不会有向上凸起的部分, 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舒适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 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 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 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 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