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88276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76199.X

申请日:

20160524

公开号:

CN206166697U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7/06

主分类号:

A47J37/06

申请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泽春,甘伟,王槐亮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999号

优先权:

CN20162047619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此视窗的设置,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空气炸锅外观美观、整体性好;发光装置通电时,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情况,能够直观感受烹炸过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具有震撼性,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发光装置为卤素管或碳纤维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玻璃,且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或者,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塑料、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包括内视窗和外视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或者,所述外视窗为可透光的深色透明塑料、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本体、固定圈,所述本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视窗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视窗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圈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内视窗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所述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炸锅,都是采用封闭式的烹饪腔对食材进行烹饪,市场上大多数空气炸锅在烹饪过程中用户不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食材的烹饪状态,感受不到食材的烹饪过程,用户没有参与感,带给用户体验不好;另外市场上存在部分设有透明玻璃视窗的空气炸锅,透过视窗观察烹饪腔内的情况都是直接可视的,烹饪或不烹饪都能观察到内部情况,没有带给用户更多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尤其是一种具有视窗的空气炸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发光装置为卤素管或碳纤维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玻璃,且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或者,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透明塑料、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视窗包括内视窗和外视窗。

进一步的,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或者,所述外视窗为可透光的深色的透明塑料、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内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本体、固定圈,所述本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视窗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视窗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圈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内视窗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所述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此视窗的设置,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美观协调;发光装置通电时,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情况,可了解烹饪中食物状况,能够直观感受烹炸过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另外整体设计简洁、新颖,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当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时,用户在正常操作时,即很容易将烹饪腔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且观察到烹饪腔空间的大部分。若是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小于1/5时,用户很难清楚的了解烹饪内的烹制状况,而且只能观察到烹饪腔的小部分空间;若是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大于4/5时,支撑和连接所述盖体与壳体的连接部分就较薄弱,可靠性和耐久性较差。

2.其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将发光装置与加热装置合而为一,减少零部件,简化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

3.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此设置不仅能满足高温烹制环境的需要,且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或者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的塑料或者玻璃,视窗通过一次加工完成,不用再经过二次加工,相对于视窗表面还需覆膜的处理,加工工艺简化,降低了成本,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

4.将所述视窗设置为内视窗和外视窗的双层视窗,在达成本发明目的的同时,由于设置内视窗的阻隔作用,热空气只能在内视窗的内侧进行循环加热,避免外视窗直接与热空气接触,从而使外视窗表面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用户能够直接触碰外视窗,且不存在烫伤用户的问题,使用更安全。

5.所述盖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圈,所述本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视窗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此结构设置,不仅满足功能设置的要求,保证结构强度的可靠,还利于大视窗设置的结构组装。

6.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所述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由于耐高温的视窗结构的特殊性,一般视窗材料相对较脆,软胶圈的设置,能够较好避免强碰撞等造成的激烈震动而引起的视窗破碎,确保视窗持久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组装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空气炸锅组装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空气炸锅盖体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盖体,21-顶壁,22-侧壁,23-环状凸起,3-烹饪腔,4-加热装置,5-视窗,51-内视窗,52-外视窗,6-固定圈,7-软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和盖体2,所述壳体1内设有烹饪腔3,所述盖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4和发光装置,烹饪腔3上方盖合有盖体2,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5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设置此视窗,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完整,更协调美观;发光装置通电时,由于有光照效果,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食材的烹制情况,能够直观感受食材的烹制过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另外整体设计简洁、新颖,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当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时,视窗可视面积较大,用户在操作时,也能将大部分烹饪腔空间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直观方便。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和盖体2,所述壳体1内设有烹饪腔3,所述盖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而且此加热装置还是用于产生光照的发光装置,烹饪腔3上方盖合有盖体2,使烹饪腔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空间,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所述视窗5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此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完整,更协调美观;发光装置通电时,由于有光照效果,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食材的烹制情况,能够直观感受烹制过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本申请的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用户在正常操作时,也能够将大部分烹饪腔空间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方便省心。本实施例中所述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2/5,达到本发明的同时,降低对整体结构的工艺要求,方便加工制造。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卤素管,卤素管成本相对较低,当然,还可以替换为碳纤维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成本虽然稍高,但碳纤维发热管的优势在耐久性和可靠性更好。

实际操作中,所述视窗5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其中透明塑料可以为聚丙烯、聚砜树脂等,视窗的颜色可以为黑色、棕色、蓝色、红色或紫色等,此视窗的设置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同时其加工工艺及组装相对还较简单。

当然,所述视窗5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例如:所述视窗设置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深色膜的颜色可以为黑色、棕色、蓝色、红色或紫色等,由于将视窗分为两件进行加工组装,降低对塑料或玻璃本身的工艺要求,也由于视窗接触高温环境,也提高了对膜材质要求和组装工艺要求的管控。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不是同一部件,发光装置独立设置,发光装置可以是卤素灯、或LED灯,不论空气炸锅是否工作,都可以单独控制发光装置发光,对烹饪腔内部进行照明,从而达到观察烹饪腔内部情况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和盖体2,所述壳体1内设有烹饪腔3,所述盖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4,此加热装置4还是用于产生光照的发光装置,烹饪腔3上方盖合有盖体2,使烹饪腔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空间,且盖体通过铰接方式与壳体连接在一起。

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且所述视窗5包括内视窗51和外视窗52,由于内视窗5与烹饪腔3的高温烹饪环境直接接触,所述内视窗51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例如:玻璃和聚砜树脂等透明材料,由于聚砜树脂成本较高,本实施例优选玻璃材料为内视窗材料。外视窗52设置在内视窗51的外侧,由于有内视窗对热量的隔离和反射作用,使外视窗处于常温环境中,外视窗的设置较灵活多样,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外视窗设置为可透光的深色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其中深色可以为黑色、棕色、深蓝色或深紫色等;所述外视窗52还可以设置为:所述外视窗为透明材料构成,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虽然其制造工艺复杂点,也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由于设置了内视窗和外视窗,使得外视窗的温度较低,用户使用操作更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烫伤发生。

为了使内视窗和外视窗的设置结构简化,综合平衡组装工艺和使用效果的要求,本实施例的外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2/3。

实际操作中,如图4,所述盖体2包括本体和固定圈6,所述本体包括顶壁21和侧壁22,所述本体的侧壁22设有开口,外视窗52覆盖在开口上,所述外视窗52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21固定连接,所述外视窗52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6固定连接,当然,此处的紧固件可以是螺钉、铆钉、卡扣或锁扣,此连接设置牢固,满足功能设置的要求,保证结构强度的可靠,还利于大视窗结构的组装。

实际操作中,所述内视窗51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圈6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内视窗51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在固定圈6的安装槽内,内视窗51和外视窗5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整个环形圈设置的内视窗,使用户能够最大的观察烹饪腔内状态的视角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视窗与固定圈连接实现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通过将固定圈分为内固定圈和外定圈,内固定圈和外定圈设有相对的契合面,契合面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内视窗,装配时,内视窗搭接在内固定圈上部的契合面,再将外固定圈安装在内视窗的上方,通过螺钉将内固定圈和外固定圈压紧来固定内视窗,零件虽然增加,但简化单个零件和组装工艺。

实际操作中,所述盖体2的本体还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23,所述环状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7,所述内视窗51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7抵持在所述环状凸起上,所述软胶圈7还设有套接在内视窗上端的凹槽。软胶圈的设置解决的问题:1.由于耐高温的视窗结构的特殊性,一般视窗材料相对较脆,软胶圈的设置,能够较好避免强碰撞等造成的激烈震动而引起的视窗破碎,确保视窗持久可靠;2.使得内视窗组装的密封性更好,隔热的效果更佳,降低了用户使用过程的烫伤发生的机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空气炸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空气炸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空气炸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空气炸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空气炸锅.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76199.X (22)申请日 2016.05.24 (73)专利权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 999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 甘伟 王槐亮 (51)Int.Cl. A47J 37/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空气炸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 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和盖体, 所述壳体设有烹 饪腔, 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 烹 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

2、有视窗, 所 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 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视 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的面 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此视窗的设 置, 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 结构, 空气炸锅外观美观、 整体性好; 发光装置通 电时, 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情 况, 能够直观感受烹炸过程, 给用户的使用带来 了方便和参与感; 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具有震 撼性, 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166697 U 2017.05.17 CN 206166697 U 1.一。

3、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和盖体, 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 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 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 所述发光装置不通 电时, 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视窗可观察到 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发光装置为卤素管或碳纤维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 玻璃, 且 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

4、光的深色膜; 或者, 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塑料、 玻 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窗包括内视窗和外视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 膜, 或者, 所述外视窗为可透光的深色透明塑料、 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本体、 固定圈, 所述本体包 括顶壁和侧壁, 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 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 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 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连接, 所述外视窗的下端通。

5、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视窗为圆台状, 所述固定圈上设 有一安装槽, 所述内视窗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 状凸起, 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 所述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66697 U 2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空气炸锅, 都是采用封闭式的烹饪腔对食材进行烹饪, 市场上大多数空气 。

6、炸锅在烹饪过程中用户不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食材的烹饪状态, 感受不到食材的烹饪过程, 用户没有参与感, 带给用户体验不好; 另外市场上存在部分设有透明玻璃视窗的空气炸锅, 透过视窗观察烹饪腔内的情况都是直接可视的, 烹饪或不烹饪都能观察到内部情况, 没有 带给用户更多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尤其是一种具有视窗的空气炸锅。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和盖体, 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 所述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 和发光装置, 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 所述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7、, 通过 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 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 0007 进一步的, 发光装置为卤素管或碳纤维发热管。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 玻璃, 且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 光的深色膜; 或者, 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透明塑料、 玻璃。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视窗包括内视窗和外视窗。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 或者, 所述外视窗为可透光 的深色的透明塑料、 玻璃。 0011 进一步。

8、的, 所述内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盖体包括本体、 固定圈, 所述本体包括顶壁和侧壁, 所述本体的侧 壁设有开口, 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 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 连接, 所述外视窗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内视窗为圆台状, 所述固定圈上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内视窗的下端 嵌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 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 圈, 所述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提供。

9、的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和盖体, 所述壳体设有烹饪腔, 所述 盖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 烹饪腔上方盖合有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视窗, 所述发光 装置不通电时, 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视窗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166697 U 3 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此视窗的 设置, 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 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美观协 调; 发光装置通电时, 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情况, 可了解烹饪中食物状况, 能够直观感受烹炸过程, 给用户的使。

10、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 另外整体设计简洁、 新颖, 视 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 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 当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 面积的1/54/5时, 用户在正常操作时, 即很容易将烹饪腔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 且观 察到烹饪腔空间的大部分。 若是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小于1/5时, 用户很难清楚的了 解烹饪内的烹制状况, 而且只能观察到烹饪腔的小部分空间; 若是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 面积大于4/5时, 支撑和连接所述盖体与壳体的连接部分就较薄弱, 可靠性和耐久性较差。 0017 2 其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加热装置, 将发光装置与加热装置合而为一, 减少零部件, 简化结构, 进而降。

11、低了成本。 0018 3 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 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 色膜, 此设置不仅能满足高温烹制环境的需要, 且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0019 或者所述视窗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的塑料或者玻璃, 视窗通过一次加工完成, 不用再经过二次加工, 相对于视窗表面还需覆膜的处理, 加工工艺简化, 降低了成本, 生产 效率也得到提高。 0020 4 将所述视窗设置为内视窗和外视窗的双层视窗, 在达成本发明目的的同时, 由 于设置内视窗的阻隔作用, 热空气只能在内视窗的内侧进行循环加热, 避免外视窗直接与 热空气接触, 从而使外视窗表面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 用户能够直。

12、接触碰外视窗, 且不存在烫伤用户的问题, 使用更安全。 0021 5 所述盖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圈, 所述本体包括顶壁和侧壁, 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 开口, 外视窗覆盖在开口上, 所述外视窗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固定连接, 所 述外视窗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 此结构设置, 不仅满足功能设置的要 求, 保证结构强度的可靠, 还利于大视窗设置的结构组装。 0022 6 所述盖体的本体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 所述凸起上安装有软胶圈, 所述 内视窗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抵持在所述凸起上, 由于耐高温的视窗结构的特殊性, 一般 视窗材料相对较脆, 软胶圈的设置, 能够较好避免强碰撞。

13、等造成的激烈震动而引起的视窗 破碎, 确保视窗持久可靠。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组装的剖示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空气炸锅组装的剖示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空气炸锅盖体的爆炸图。 0028 附图标记: 1-壳体, 2-盖体, 21-顶壁, 22-侧壁, 23-环状凸起, 3-烹饪腔, 4-加热装 置, 5-视窗, 51-内视窗, 52-外视窗, 6-。

14、固定圈, 7-软胶圈。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166697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1至4, 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1和盖体2, 所述壳体1内设有烹饪腔3, 所述盖 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4和发光装置, 烹饪腔3上方盖合有盖体2, 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 所述 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 视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5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设置 此视窗, 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用户观察不到其内腔结构, 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完 整, 更协调美观; 发光装置通电时, 由于有。

15、光照效果, 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 食材的烹制情况, 能够直观感受食材的烹制过程, 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 另外 整体设计简洁、 新颖, 视窗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 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 当 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时, 视窗可视面积较大, 用户在操作时,也能将大部 分烹饪腔空间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 直观方便。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如图1、 图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1和盖体2, 所述壳体1内设有 烹饪腔3, 所述盖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 而且此加热装置还是用于产生光照的发光装置, 烹饪 腔3上方盖合有盖体2, 使。

16、烹饪腔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空间, 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 所述发 光装置不通电时, 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内部不可见, 所述发光装置通电时, 通过视 窗可观察到所述烹饪腔内的状态, 所述视窗5的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此视窗 显现形式在视觉上更具有震撼性, 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感受: 当发光装置不通电时, 用户观 察不到其内腔结构, 空气炸锅外观整体看起来更完整, 更协调美观; 发光装置通电时, 由于 有光照效果, 用户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烹饪腔内食材的烹制情况, 能够直观感受烹制过 程, 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和参与感。 本申请的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1/54/5, 用户。

17、在正常操作时,也能够将大部分烹饪腔空间内的烹制状况观察得清楚, 方便省心。 本实 施例中所述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2/5, 达到本发明的同时, 降低对整体结构的工艺 要求, 方便加工制造。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卤素管, 卤素管成本相对较低, 当然, 还可以替换为碳 纤维发热管, 碳纤维发热管成本虽然稍高, 但碳纤维发热管的优势在耐久性和可靠性更好。 0033 实际操作中, 所述视窗5为耐高温的深色的透明塑料或者玻璃, 其中透明塑料可以 为聚丙烯、 聚砜树脂等, 视窗的颜色可以为黑色、 棕色、 蓝色、 红色或紫色等, 此视窗的设置 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同时其加工工艺及组装相。

18、对还较简单。 0034 当然, 所述视窗5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 例如: 所述视窗设置为耐高温的透明塑 料或者玻璃, 所述视窗外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 深色膜的颜色可以为黑色、 棕色、 蓝色、 红色或紫色等, 由于将视窗分为两件进行加工组装, 降低对塑料或玻璃本身的工艺要 求, 也由于视窗接触高温环境, 也提高了对膜材质要求和组装工艺要求的管控。 0035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不是 同一部件, 发光装置独立设置, 发光装置可以是卤素灯、 或LED灯, 不论空气炸锅是否工作, 都可以单独控制发光装置发光, 对烹饪腔内部进行照明, 从而达到观。

19、察烹饪腔内部情况的 目的。 0036 实施例三。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166697 U 5 0037 如图3、 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壳体1和盖体2, 所述壳体1内设有烹饪 腔3, 所述盖体2内设有加热装置4, 此加热装置4还是用于产生光照的发光装置, 烹饪腔3上 方盖合有盖体2, 使烹饪腔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空间, 且盖体通过铰接方式与壳体连接在一 起。 0038 所述盖体2上设有视窗5, 且所述视窗5包括内视窗51和外视窗52, 由于内视窗5与 烹饪腔3的高温烹饪环境直接接触, 所述内视窗51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组成, 例如: 玻璃和 聚砜树脂等透明材料, 由于。

20、聚砜树脂成本较高, 本实施例优选玻璃材料为内视窗材料。 外视 窗52设置在内视窗51的外侧, 由于有内视窗对热量的隔离和反射作用, 使外视窗处于常温 环境中, 外视窗的设置较灵活多样, 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外视窗设置为可透光的深色的 透明塑料或者玻璃, 其中深色可以为黑色、 棕色、 深蓝色或深紫色等; 所述外视窗52还可以 设置为: 所述外视窗为透明材料构成, 所述外视窗表面覆盖有能够透光的深色膜, 虽然其制 造工艺复杂点, 也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由于设置了内视窗和外视窗, 使得外视窗的温 度较低, 用户使用操作更安全, 避免不必要的烫伤发生。 0039 为了使内视窗和外视窗的设置结构简。

21、化, 综合平衡组装工艺和使用效果的要求, 本实施例的外视察面积占所述盖体侧面积的2/3。 0040 实际操作中, 如图4, 所述盖体2包括本体和固定圈6, 所述本体包括顶壁21和侧壁 22, 所述本体的侧壁22设有开口, 外视窗52覆盖在开口上, 所述外视窗52的上端通过紧固件 与所述本体的顶壁21固定连接, 所述外视窗52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圈6固定连接, 当然, 此处的紧固件可以是螺钉、 铆钉、 卡扣或锁扣, 此连接设置牢固, 满足功能设置的要 求, 保证结构强度的可靠, 还利于大视窗结构的组装。 0041 实际操作中, 所述内视窗51为圆台状, 所述固定圈6上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内。

22、视窗 51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在固定圈6的安装槽内, 内视窗51和外视窗5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整 个环形圈设置的内视窗, 使用户能够最大的观察烹饪腔内状态的视角范围。 0042 本实施例中的视窗与固定圈连接实现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式, 例如: 通过将固定 圈分为内固定圈和外定圈, 内固定圈和外定圈设有相对的契合面, 契合面用于夹持固定所 述内视窗, 装配时, 内视窗搭接在内固定圈上部的契合面, 再将外固定圈安装在内视窗的上 方, 通过螺钉将内固定圈和外固定圈压紧来固定内视窗, 零件虽然增加, 但简化单个零件和 组装工艺。 0043 实际操作中, 所述盖体2的本体还包括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凸起23, 。

23、所述环状凸起上 安装有软胶圈7, 所述内视窗51的上端通过所述软胶圈7抵持在所述环状凸起上, 所述软胶 圈7还设有套接在内视窗上端的凹槽。 软胶圈的设置解决的问题: 1.由于耐高温的视窗结构 的特殊性, 一般视窗材料相对较脆, 软胶圈的设置, 能够较好避免强碰撞等造成的激烈震动 而引起的视窗破碎, 确保视窗持久可靠; 2.使得内视窗组装的密封性更好, 隔热的效果更 佳, 降低了用户使用过程的烫伤发生的机率。 004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 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 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166697 U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166697 U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166697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