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88269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73871.7

申请日:

20160922

公开号:

CN206365817U

公开日:

2017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9/00

主分类号:

A47J39/00

申请人:

北京奥成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建新

地址:

100000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宝佳路66号-183室

优先权:

CN20162107387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涉及保温装置领域,该加热保温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热层,其中: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保温层设置于导热层的外部、且与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加热装置安装于加热腔内。在使用时,导热介质置于加热腔内,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导热层将热量传递给置于导热层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加热的物体,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望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解决了现有加热装置加热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浪费电能,不环保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约电能,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热层,其中:所述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外部、且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保温层;或者,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导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拼接形成所述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热层,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7.一种加热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裹覆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以保护所述保温层的外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可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线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加热或者保温食物,人们发明了保温设备,保温设备中的保温装置可以对食物进行有效的烹煮及保温。

但是普通保温装置的加热方式为电热管在水中直接加热,当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食物成熟;当食物需要保持恒温状态时,需要保温装置持续提供热量,此时要求电热管不停的加热以确保保温装置中水温的恒定。例如保温蒸箱,传统的保温蒸箱中加热装置直接插入水中,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作用于食物将其蒸熟。在整个过程中,加热装置需要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以确保食物能够被水蒸气蒸熟。而且,由于水的降温速度较快,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加热装置需要处于开启状态,一直对水释放一定的热量,直至不再工作时才关闭。

因此,此种保温方式浪费电能,不利于实现节能环保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热保温方式浪费电能,不利于节能环保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热层,其中:

所述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外部、且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保温层;或者,

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拼接形成所述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热层,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保温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出的任一种所述加热保温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裹覆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以保护所述保温层的外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可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线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热层,其中: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保温层设置于导热层的外部、且与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承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加热装置安装于加热腔内。在使用时,导热介质置于加热腔内,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导热层将热量传递给置于导热层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加热的物体,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望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加热物体时,可节约电能,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外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凹槽与外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壳体;110-保温层;120-导热层;130-外壳体;200-导热介质;3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对食物进行烹制及保温,人们广泛的采用加热保温设备。在加热保温设备中起到加热保温作用的是其中的加热保温组件,通过控制加热保温组件可达到烹制食物及保温食物的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的加热保温设备,可通过改变导热介质200的材料实现加热装置300停止工作后,导热介质200仍向导热层120较长时间的、持续的传递热能量,可节约能源,实现环保。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0还包括裹覆于保温层110的外侧以保护保温层110的外壳体130。

为了延长保温层110的使用寿命,可以采用在保温层110外侧涂刷保护层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保温层110的外侧裹覆外壳体130。外壳体130的材料可以选用塑料或金属。

目前市面上选用的外壳体130的材料一般是塑料或者不锈钢。塑料的外壳体130更加轻便,造型及颜色的可选空间更大,但是使用寿命较短;不锈钢的外壳体130相比其他金属的外壳体130可以有效的防止生锈,增长使用寿命,但是由于自身材质的原因,相比塑料的外壳体130,不锈钢的外壳体130重量要更大一些,而且美观性更差一些。

此外,外壳体130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00的控制面板,加热装置300与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

为了控制加热装置300的工作,在外壳体130上安装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操作界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控制面板与加热装置300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加热腔内增加温度检测器,当导热介质200的温度过高,但加热装置300依然在加热时,反馈给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断电或者报警功能,增强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

保温层110与外壳体130之间可形成第二腔体,加热装置300与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线置于第二腔体内。

具体地,保温层110与外壳体130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第二腔体,以使加热装置300与控制面板之间的连接线可以置于该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设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中提出的任一种加热保温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包括壳体100和加热装置300,壳体100包括保温层110和导热层120,其中:

导热层120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保温层110设置于导热层120的外部、且与导热层120之间形成用于承装导热介质200的加热腔,加热装置300安装于加热腔内。

具体地,在使用时,导热介质200置于加热腔内,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300对导热介质200进行加热,导热介质200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120,导热层120将热量传递给置于导热层120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加热的物体,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望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加热物体时,可节约电能,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导热介质200可以是液体也可以为固体,当在第一腔体内加水且导热介质200为水时,加热装置300加热加热腔内的水,该水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120,导热层120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水将热量传递给位于其中的食物;当第一腔体内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加热腔内的水与第一腔体内的水都会随着时间降低温度;当需要对食物进行保温时,需要再打开加热装置300或者一直打开加热装置300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该方式也可实现加热食物,但是不能实现节约电能,实现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热介质200为比水沸点高的液体,或者比水比热容大的物体,且在第一腔体内加水时,加热装置300加热该导热介质200,该导热介质200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120,导热层120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水将热量传递给位于其中的食物;当第一腔体内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加热腔内的导热介质200与第一腔体内的水都会随着时间降低温度,由于导热介质200的沸点或者比热容比水大,当水沸腾时,导热介质200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加热装置300停止加热后,导热介质200可凭借自身与第一腔体内水的温度差持续对水进行加热。这样加热保温设备可对水中的食物进行继续烹煮或者保温。

进行同等加热、同样时间的条件下,相比导热介质200为水的情况,导热介质200为比水沸点高的液体,或者比水比热容大的物体可节约电能,实现节能环保。在加热时,可对第一腔体内的食物直接进行加热,也可以在第一腔体内加入水进行水煮、隔水加热或者利用水蒸气加热食物。

优先地,选取导热介质200为导热油。导热油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无排污污染等特点,且导热油的安全加热温度为300℃以上。

在导热介质200为加热油,且在第一腔体内加入水的条件下,制造一款油加热节能蒸箱,经过试验发现:当对导热油加热约45分钟时,导热油温达到155℃,水温达到沸点(100℃);此时停止对导热油加热,水温保持沸点状态约为100分钟,能满足食物的烹制需要。而普通保温产品经过约45分钟加热时,水温达到100℃,此时需要继续加热约30分钟让水保持在沸点状态,以保证食物烹熟。因此油加热节能保温设备比普通设备节省能源。

保温产品对食品的温度保温要求为55℃,加热约30分钟,油加热保温设备与普通保温设备温度均达到60℃,此时停止加热,约30分钟后,普通保温设备内温度为50℃,油加热保温设备内温度为58℃。由此得出油加热节能保温设备的保温效果优于普通保温设备,保温时间优于普通设备。

在对其进行连续二次加热时,由于导热油降温慢,一段时间后,设备内的温度还处于较高位置,因此用较少的加热时间就能达到所需温度,节省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导热层120及保温层110的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改变。第一腔体内添加水时,为了更好的将导热介质200的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可将加热腔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凹型,从而使填充于其中的导热介质200形成凹型。该形状使得导热介质200能够从三个面包裹第一腔体内的水,并且多方位的向水传递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导热介质200存在未加热状态和最高加热状态。导热介质200处于最高加热状态时,其自身可能受热膨胀,加热腔的容积应该大于导热介质200受热膨胀之后的最大体积。

如图2所示,保温层110的底部可设置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导热层120,加热装置300设置于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温层110的底部可再设置一个凹槽,凹槽内安装加热装置300。此种方式使得加热装置300对导热介质200的加热更加均匀,加热装置300先对凹槽内的导热介质200进行加热,该部分导热介质20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导热介质200,其他部分的导热介质20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给导热层120,导热层120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物质。

设置凹槽的方式使得加热保温组件对物体的加热更加均匀,而且导热层120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了导热层120部分经常受热过高,发生损毁的现象。该结构不仅提高了加热保温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增强了加热保温组件的使用效果。

壳体100设有用于连通加热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当加热腔内的液体或者固体受热膨胀时,加热腔内的气体会被挤出,考虑到整个加热装置300的安全性,在壳体100上设置透气孔。被受热后的导热介质200挤压的气体可通过该透气孔排出至外部环境中。

需要说明的是,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更改及设定。

透气孔设置于保温层110;或者,透气孔设置于导热层120。

具体地,当导热介质200处于最高加热温度时,受热膨胀后的导热介质200与透气孔不接触,换句话说,透气孔的位置选取应注意不影响加热装置300的正常使用。

导热层120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板。选取导热层120的材料为不锈钢板的原因是:不锈钢板的耐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性能在钢材里面是最好的,仅次于钛合金,可以避免导热层120与导热介质200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不锈钢板耐热、耐高温、还耐低温甚至于耐超低温,在导热层120传递热量时可以保证其自身不变形、不发生损坏;此外,根据不同的不锈钢种类,不锈钢板力学性能各不相同,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透气孔可设置在保温层110也可以设置在导热层120,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定。

保温层110上设置有第一凹陷,导热层120上设置有第二凹陷,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拼接形成透气孔。

为了便于生产、不破坏保温层110及导热层120的结构,可将保温层110及导热层120上分别设置第一凹陷、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及第二凹陷可拼接起来形成透气孔。

选取加热装置300为电热管。

电热管的结构简单,形状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加热保温组件的形状及使用要求对电热管进行结构、数量的选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73871.7 (22)申请日 2016.09.22 (73)专利权人 北京奥成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0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宝佳路 66号-183室 (72)发明人 郭建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刘锋 (51)Int.Cl. A47J 3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 热保温设备, 涉及保温装。

2、置领域, 该加热保温组 件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和 导热层, 其中: 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 腔体; 保温层设置于导热层的外部、 且与导热层 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 加热装置 安装于加热腔内。 在使用时, 导热介质置于加热 腔内, 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 热, 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 导热层将热 量传递给置于导热层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 加热的物体, 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望程度。 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解决了现有加热装 置加热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 浪费电能, 不环保 的技术问题, 达到了节约电能, 利于实现节能环 保的技术效果。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6365817 U 2017.08.01 CN 206365817 U 1.一种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和加热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 热层, 其中: 所述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外部、 且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质的 加热腔, 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 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保温层; 或者, 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

4、述导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第一凹陷, 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第二凹陷, 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拼接形成所述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可设 置凹槽, 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热层,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7.一种加热保温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保温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裹覆于所述保温 层的外侧以保护所述。

5、保温层的外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 述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保温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可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线置于所述第二腔体 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65817 U 2 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装置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加热或者保温食物, 人们发明了保温设备, 保温设。

6、备中的保温装置可以对食 物进行有效的烹煮及保温。 0003 但是普通保温装置的加热方式为电热管在水中直接加热, 当加热达到一定温度 后, 食物成熟; 当食物需要保持恒温状态时, 需要保温装置持续提供热量, 此时要求电热管 不停的加热以确保保温装置中水温的恒定。 例如保温蒸箱, 传统的保温蒸箱中加热装置直 接插入水中, 对水进行加热, 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气, 水蒸气作用于食物将其蒸熟。 在整个过 程中, 加热装置需要一直处于加热状态, 以确保食物能够被水蒸气蒸熟。 而且, 由于水的降 温速度较快, 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 加热装置需要处于开启状态, 一直对水释放一定的热 量, 直至不再工作时才关闭。。

7、 0004 因此, 此种保温方式浪费电能, 不利于实现节能环保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 以解决现有技术 存在的加热保温方式浪费电能, 不利于节能环保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 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 和导热层, 其中: 0007 所述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0008 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外部、 且与所述导热层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导热介 质的加热腔, 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腔内。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0010 进。

8、一步地, 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保温层; 或者, 0011 所述透气孔设置于所述导热层。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第一凹陷, 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第二凹陷, 所述第 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拼接形成所述透气孔。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可设置凹槽, 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热层, 所述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001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保温设备, 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出的任一种所述加 热保温组件。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还包括裹覆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以保护所述保温层的外壳 体。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外壳。

9、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 所述加热装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365817 U 3 置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可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 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线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保温组件, 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 壳体包括保温层和导 热层, 其中: 导热层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保温层设置于导热层的外部、 且与导热 层之间形成用于承装导热介质的加热腔, 加热装置安装于加热腔内。 。

10、在使用时, 导热介质置 于加热腔内, 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 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 导 热层将热量传递给置于导热层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加热的物体, 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 望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加热物体时, 可节约电能, 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

1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凹槽后的结构示 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外壳体后的结构 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及加热保温设备加凹槽与外壳体后 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标: 100壳体; 110保温层; 120导热层; 130外壳体; 200导热介质; 3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12、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 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

13、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365817 U 4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

14、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1 为了对食物进行烹制及保温, 人们广泛的采用加热保温设备。 在加热保温设备中 起到加热保温作用的是其中的加热保温组件, 通过控制加热保温组件可达到烹制食物及保 温食物的目的。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的加热保温设备, 可通过改变导热介 质200的材料实现加热装置300停止工作后, 导热介质200仍向导热层120较长时间的、 持续 的传递热能量, 可节约能源, 实现环保。 0032 如图3和图4所示, 壳体100还包括裹覆于保温层110的外侧以保护保温层110的外 壳体130。 0033 为了延长保温层110的使用寿命, 。

15、可以采用在保温层110外侧涂刷保护层的方法, 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保温层110的外侧裹覆外壳体130。 外壳体130的材料可以选用塑料或金 属。 0034 目前市面上选用的外壳体130的材料一般是塑料或者不锈钢。 塑料的外壳体130更 加轻便, 造型及颜色的可选空间更大, 但是使用寿命较短; 不锈钢的外壳体130相比其他金 属的外壳体130可以有效的防止生锈, 增长使用寿命, 但是由于自身材质的原因, 相比塑料 的外壳体130, 不锈钢的外壳体130重量要更大一些, 而且美观性更差一些。 0035 此外, 外壳体130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00的控制面板, 加热装置300与控制 面板之间电。

16、连接。 0036 为了控制加热装置300的工作, 在外壳体130上安装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的操作界 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控制面板与加热装置300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电连接。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可在加热腔内增加温度检测器, 当导热介质200的温度过高, 但加 热装置300依然在加热时, 反馈给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上设置断电或者报警功能, 增强整个 装置的安全性能。 0038 保温层110与外壳体130之间可形成第二腔体, 加热装置300与控制面板之间电连 接的连接线置于第二腔体内。 0039 具体地, 保温层110与外壳体130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第二腔体, 以使加热装置 30。

17、0与控制面板之间的连接线可以置于该空间内。 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保温设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中提出的任一种加热保温组 件。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保温组件包括壳体100和加 热装置300, 壳体100包括保温层110和导热层120, 其中: 0042 导热层120形成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腔体; 0043 保温层110设置于导热层120的外部、 且与导热层120之间形成用于承装导热介质 200的加热腔, 加热装置300安装于加热腔内。 0044 具体地, 在使用时, 导热介质200置于加热腔内, 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300对导热介 质200进行加热, 导热。

18、介质200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120, 导热层120将热量传递给置于导热 层120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需要被加热的物体, 直至物体被加热到期望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365817 U 5 的加热保温组件加热物体时, 可节约电能, 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0045 需要说明的是, 导热介质200可以是液体也可以为固体, 当在第一腔体内加水且导 热介质200为水时, 加热装置300加热加热腔内的水, 该水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层120, 导热层 120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 水将热量传递给位于其中的食物; 当第一腔体内的水沸 腾后, 停止加热, 加热腔内的水与第一腔体。

19、内的水都会随着时间降低温度; 当需要对食物进 行保温时, 需要再打开加热装置300或者一直打开加热装置300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 该方式也可实现加热食物, 但是不能实现节约电能, 实现环保。 0046 需要说明的是, 当导热介质200为比水沸点高的液体, 或者比水比热容大的物体, 且在第一腔体内加水时, 加热装置300加热该导热介质200, 该导热介质200将热量传递给导 热层120, 导热层120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 水将热量传递给位于其中的食物; 当第 一腔体内的水沸腾后, 停止加热, 加热腔内的导热介质200与第一腔体内的水都会随着时间 降低温度, 由于导热介质200的沸点或。

20、者比热容比水大, 当水沸腾时, 导热介质200的温度高 于水的沸点, 加热装置300停止加热后, 导热介质200可凭借自身与第一腔体内水的温度差 持续对水进行加热。 这样加热保温设备可对水中的食物进行继续烹煮或者保温。 0047 进行同等加热、 同样时间的条件下, 相比导热介质200为水的情况, 导热介质200为 比水沸点高的液体, 或者比水比热容大的物体可节约电能, 实现节能环保。 在加热时, 可对 第一腔体内的食物直接进行加热, 也可以在第一腔体内加入水进行水煮、 隔水加热或者利 用水蒸气加热食物。 0048 优先地, 选取导热介质200为导热油。 导热油具有加热均匀, 调温控制准确, 能。

21、在低 蒸汽压下产生高温, 传热效果好, 节能, 无排污污染等特点, 且导热油的安全加热温度为300 以上。 0049 在导热介质200为加热油, 且在第一腔体内加入水的条件下, 制造一款油加热节能 蒸箱, 经过试验发现: 当对导热油加热约45分钟时, 导热油温达到155, 水温达到沸点(100 ); 此时停止对导热油加热, 水温保持沸点状态约为100分钟, 能满足食物的烹制需要。 而 普通保温产品经过约45分钟加热时, 水温达到100, 此时需要继续加热约30分钟让水保持 在沸点状态, 以保证食物烹熟。 因此油加热节能保温设备比普通设备节省能源。 0050 保温产品对食品的温度保温要求为55,。

22、 加热约30分钟, 油加热保温设备与普通 保温设备温度均达到60, 此时停止加热, 约30分钟后, 普通保温设备内温度为50, 油加 热保温设备内温度为58。 由此得出油加热节能保温设备的保温效果优于普通保温设备, 保温时间优于普通设备。 0051 在对其进行连续二次加热时, 由于导热油降温慢, 一段时间后, 设备内的温度还处 于较高位置, 因此用较少的加热时间就能达到所需温度, 节省能源。 0052 需要说明的是, 导热层120及保温层110的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改变。 第 一腔体内添加水时, 为了更好的将导热介质200的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内的水, 可将加热腔 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凹型, 。

23、从而使填充于其中的导热介质200形成凹型。 该形状使得导热介质 200能够从三个面包裹第一腔体内的水, 并且多方位的向水传递热量。 0053 需要说明的是, 导热介质200存在未加热状态和最高加热状态。 导热介质200处于 最高加热状态时, 其自身可能受热膨胀, 加热腔的容积应该大于导热介质200受热膨胀之后 的最大体积。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365817 U 6 0054 如图2所示, 保温层110的底部可设置凹槽, 凹槽的开口朝向导热层120, 加热装置 300设置于凹槽内 0055 需要说明的是, 在保温层110的底部可再设置一个凹槽, 凹槽内安装加热装置300。 此。

24、种方式使得加热装置300对导热介质200的加热更加均匀, 加热装置300先对凹槽内的导 热介质200进行加热, 该部分导热介质20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导热介质200, 其 他部分的导热介质20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给导热层120, 导热层120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腔 体内的物质。 0056 设置凹槽的方式使得加热保温组件对物体的加热更加均匀, 而且导热层120的受 热更加均匀, 避免了导热层120部分经常受热过高, 发生损毁的现象。 该结构不仅提高了加 热保温组件的使用寿命, 而且增强了加热保温组件的使用效果。 0057 壳体100设有用于连通加热腔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0058 当加热腔。

25、内的液体或者固体受热膨胀时, 加热腔内的气体会被挤出, 考虑到整个 加热装置300的安全性, 在壳体100上设置透气孔。 被受热后的导热介质200挤压的气体可通 过该透气孔排出至外部环境中。 0059 需要说明的是, 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更改及设定。 0060 透气孔设置于保温层110; 或者, 透气孔设置于导热层120。 0061 具体地, 当导热介质200处于最高加热温度时, 受热膨胀后的导热介质200与透气 孔不接触, 换句话说, 透气孔的位置选取应注意不影响加热装置300的正常使用。 0062 导热层120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板。 选取导热层120的材料为不锈钢板的原。

26、因是: 不锈钢板的耐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性能在钢材里面是最好的, 仅次于钛合金,可以避 免导热层120与导热介质200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而且, 不锈钢板耐热、 耐高温、 还耐低温甚 至于耐超低温, 在导热层120传递热量时可以保证其自身不变形、 不发生损坏; 此外, 根据不 同的不锈钢种类, 不锈钢板力学性能各不相同, 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0063 透气孔可设置在保温层110也可以设置在导热层120, 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 情况进行设定。 0064 保温层110上设置有第一凹陷, 导热层120上设置有第二凹陷, 第一凹陷与第二凹 陷拼接形成透气孔。 0065 为了便于生产、 不。

27、破坏保温层110及导热层120的结构, 可将保温层110及导热层 120上分别设置第一凹陷、 第二凹陷, 第一凹陷及第二凹陷可拼接起来形成透气孔。 0066 选取加热装置300为电热管。 0067 电热管的结构简单, 形状灵活多变。 可以根据加热保温组件的形状及使用要求对 电热管进行结构、 数量的选择。 0068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 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365817 U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206365817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206365817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