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烤炉.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05959.4 (22)申请日 2016.08.19 (73)专利权人 王诚信 地址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 胜区团结路六号街坊万佳花园26号楼 2单元302号 (72)发明人 王诚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周宇 (51)Int.Cl. A47J 37/07(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烧烤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烤炉, 。
2、包括壳体, 还 包括控制面板、 两块上支撑板和一块下支撑板、 多个加热装置和隔温装置, 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 结构, 且上表面具有开口, 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 所述壳体上,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开口 相对的两侧, 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 面内,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 所 述下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 所述壳体 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 通过设置上支撑 板和下支撑板将加热装置的热量绝大部分由开 口处散发处出去, 增加了热利用率, 通过设置双 层烧烤架, 能够对食材进行分层烤制, 使食材达 到最佳口感, 通过设置隔热装置, 能够方便在烧 烤后直接将烧烤炉移走。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239214 U 2017.06.13 CN 206239214 U 1.一种烧烤炉, 包括壳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面板、 两块上支撑板和一块下支撑 板、 多个加热装置和隔温装置, 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结构, 且上表面具有开口, 所述控制面 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开口相对的两侧, 且与所述壳体的上 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下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 二开口下方、 所述壳体内, 所有所述加热装置均匀分布于两块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 所述壳 体内, 所述隔温装置设置于所有所述加热装置下侧。
4、、 所述壳体内, 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加热 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支撑板 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烧烤架, 所述烧 烤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固定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烤架包括四根立杆、 八根横杆和 两个提手部, 八根所述横杆分为上下两层结构, 且每四根所述横杆首尾相连, 且每一连接点 处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立杆, 每一所述提手部均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每 一所述立杆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垫片, 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
5、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 两端、 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范围内均设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 烤制羊腿的烧烤杆;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所述 控制面板, 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具有圆孔的条状杆, 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控制面板, 且 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具有斜槽的条状杆, 所述斜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侧沿的一端向上倾 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 且所有所述 电加热棒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内, 且所述电加热棒的外侧、 所述。
6、上 支撑板下设置有圆弧状的聚热罩, 所述聚热罩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两 个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油盘, 所述接油盘设置于所有 所述加热装置下侧, 且所述接油盘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下支撑板到所述壳 体上表面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温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壳体下表面 的储物盘, 所述储物盘内设置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壳体 内、 所述下支撑板下侧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所述。
7、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由微晶板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39214 U 2 烧烤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领域, 特别是一种烧烤炉。 背景技术 0002 现如今, 烧烤成为人们接待亲朋好友或者外出野炊的首选, 人们通常都会选择自 备烧烤炉等厨具, 但是现如今的烧烤炉均为上表面为全部开口的结构, 使得加热装置的温 度大部分不能得到利用, 而且在烤制过程中, 所有食物到加热装置的距离相等, 已经烤制好 的或不需要大火烤制的食物也只能放置到烧烤炉的面板上进行烤制, 使得烤出来的食物口 感不佳, 而且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 烧烤外卖也越来越流行, 送。
8、餐员将烧烤炉和食材送至客 户家中进行烧烤, 然后送餐员在将烧烤炉进行回收, 但是, 烧烤炉在经过食材烤制的过程 中, 本身的温度很高, 不方便送餐员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加热装置的热利用率, 分层烤制和 方便烧烤后回收的烧烤炉。 0004 一种烧烤炉, 包括壳体, 还包括控制面板、 两块上支撑板和一块下支撑板、 多个加 热装置和隔温装置, 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结构, 且上表面具有开口, 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 述壳体上,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开口相对的两侧, 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处于同 一平面内,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下。
9、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 所述壳体内, 所有所述加热装置均匀分布于两块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 所述壳体内, 所述隔 温装置设置于所有所述加热装置下侧、 所述壳体内, 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0005 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支撑板的宽度。 0006 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烧烤架, 所述烧烤架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固定配合。 0007 所述下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正投影处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烧烤架下端 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 0008 所述烧烤架包括四根立杆、 八根横杆和两个提手部, 八根所述横杆分为上下两层 结构, 且每四根所述横杆首尾相连, 且每一连接点处均设置。
10、有一根所述立杆, 每一所述提手 部均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每一所述立杆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垫片, 所 述垫片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卡合。 0009 所述下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范围内均设 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烤制羊腿的烧烤杆;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 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所述控制面板, 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具有圆孔 的条状杆, 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控制面板, 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具有斜槽的条状杆, 所 述斜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侧沿的一端向上倾斜。 0010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 且所有所述电加热棒沿所述壳体。
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于所述壳体内, 且所述电加热棒的外侧、 所述上支撑板下设置有圆弧状的聚热罩, 所述聚热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39214 U 3 罩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0011 还包括接油盘, 所述接油盘设置于所有所述加热装置下侧, 且所述接油盘到所述 壳体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下支撑板到所述壳体上表面的距离。 0012 所述隔温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储物盘, 所述储物盘内设置有由隔热材 料制成的隔热板。 0013 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壳体内、 所述下支撑板下侧设置有用于散热的 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12、; 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由微晶 板制成。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 通过设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将加热装置的热量绝大 部分由开口处散发处出去, 增加了热利用率, 通过设置双层烧烤架, 能够对食材进行分层烤 制, 使食材达到最佳口感, 通过设置隔热装置, 能够方便在烧烤后直接将烧烤炉移走。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的剖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的侧剖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的第一支撑杆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的第二支撑杆的示意图; 00。
13、20 图中: 0021 1、 壳体; 2、 控制面板; 3、 上支撑板; 4、 下支撑板; 5、 加热装置; 6、 隔温装置; 7、 接油 盘; 11、 开口; 31、 第二开口; 33、 烧烤架; 41、 支撑杆; 411、 第一支撑杆; 412、 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烧烤炉, 包括壳体1, 还包括控制面板2、 两块上支撑板3和 一块下支撑板4、 多个加热装置5和隔温装置6, 所述壳体1为内部中空结构, 且上表面具有开 口11, 所述控制面板2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3设置。
14、于所述开口11相对的两 侧, 且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两块所述上支撑板3之间具有第二开口31, 所 述下支撑板4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31下方、 所述壳体1内, 所有所述加热装置5均匀分布于两 块所述上支撑板3的下方、 所述壳体1内, 所述隔温装置6设置于所有所述加热装置5下侧、 所 述壳体1内, 所述控制面板2与所述加热装置5电连接。 0024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将食材放置到所述开口11处, 通过所述控制面板2控制所述 加热装置5的加热温度和加热范围, 进行烤制即可。 0025 所述第二开口31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支撑板4的宽度, 对所述壳体1的内部起隔离作 用, 放置食材或油直。
15、接掉落至壳体1内, 且能够与所述上支撑板3和所述开口11配合达到聚 热的效果。 0026 所述第二开口31上设置有烧烤架33, 所述烧烤架3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开口31的边 沿固定配合。 0027 所述烧烤架33包括四根立杆、 八根横杆和两个提手部, 八根所述横杆分为上下两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39214 U 4 层结构, 且每四根所述横杆首尾相连, 且每一连接点处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立杆, 每一所述提 手部均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每一所述立杆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垫片, 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开口31的边沿卡合, 首尾相连的四根所述横杆组成所述烧烤架33的一 层, 且。
16、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一层所述横杆, 中部设置一层所述横杆, 下端通过所述垫片与所 述第二开口31可拆卸式连接。 0028 在烧烤中, 将需要微火烧烤或需要保温的放置在最高层的横杆上, 需要高温烧烤 的直接放在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上, 进行分层处理即可。 0029 所述下支撑板4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第二开口31的正投影范围内 均设置有支撑杆41, 所述支撑杆41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烤制羊腿的烧烤杆, 所述支撑杆 包括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 所述第一支撑杆411靠近所述控制面板2, 且所述第 一支撑杆411为具有圆孔的条状杆, 所述第二支撑板412远离所述控制面板2, 且。
17、所述第二支 撑杆412为具有斜槽的条状杆, 所述斜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412侧沿的一端向上倾斜, 使 得所述烧烤杆能够沿斜槽滑入所述第二支撑杆412内支撑, 在使用时, 将所述烧烤杆的一端 插入所述第一支撑杆411的圆孔内, 并将另一端通过所述斜槽滑入所述第二支撑杆412内, 所述第一支撑杆4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12能够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滑动。 0030 所述加热装置5为电加热棒, 且所有所述电加热棒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 布于所述壳体1内, 优选的, 所述电加热棒的长度不大于所述上支撑板3的宽度, 且所述电加 热棒的外侧、 所述上支撑板下设置有圆弧状的聚热罩, 所述聚热罩的两端固。
18、定在所述壳体 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0031 还包括接油盘7, 所述接油盘7设置于所有所述加热装置5下侧, 且所述接油盘7到 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下支撑板4到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距离, 所述接油盘7的 侧沿与所述壳体1的所有内侧壁密封配合, 且所述接油盘7可拆卸。 0032 所述隔温装置6为设置于所述壳体1下表面的储物盘, 所述储物盘内设置有由隔热 材料制成的隔热板, 优选的, 所述储物盘内设置冷却用水, 且储物盘的底面上设置具有开关 的放水孔。 0033 所述壳体1侧面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接油盘的下侧, 能够快读的 对烧烤炉进行降温; 所述壳体1内、 所述下支撑板4下侧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风扇, 所述散 热风扇与所述控制面板2电连接; 所述上支撑板3和所述下支撑板4均由微晶板制成。 003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是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 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3921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239214 U 6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23921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