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致动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88190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1207.7

申请日:

2008.04.18

公开号:

CN101561544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2B 7/04申请日:20080418授权公告日:20111214终止日期:201604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7/04申请日:20080418|||公开

IPC分类号:

G02B7/04; G02B7/09; H02K33/00; H02K33/02; H02K33/18; H02K1/17; F16F1/18

主分类号:

G02B7/04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代栩; 廖家宏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其包括一外壳,一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架,一位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镜头装筒,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两端的弹片,一位于所述弹片上的载板。所述镜头装筒内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镜头装筒侧壁外围设有线圈。所述固定架周围对称设有永久磁铁。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弹片相对的两端各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弹片及所述载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定位柱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弹片及载板通过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之间的配合相连接并固定。所述每一定位柱的顶端设置有一突出于其侧面的固定头,该固定头自顶端向下的截面逐渐增大,且最大截面大于所述载板的定位孔截面。所述音圈马达致动器组装简便、稳定性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其包括:一外壳,一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架,一位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镜头装筒,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两端的弹片,一位于所述弹片上的载板,所述镜头装筒内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镜头装筒侧壁外围设有线圈,所述固定架周围对称设有永久磁铁,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弹片相对的两端各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弹片及所述载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定位柱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弹片及载板通过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之间的配合相连接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定位柱的顶端设置有一突出于其侧面的固定头,该固定头自顶端向下的截面逐渐增大,且最大截面大于所述载板的定位孔截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的形状为“蘑菇头”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均弹性抵接于所述镜头装筒,用于复位所述镜头装筒。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与所述载板的定位孔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

说明书

音圈马达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致动器,尤其涉及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致动器近年来在多种领域皆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自动对焦照相模组中,其利用永久磁铁与线圈所组成的结构驱动镜头运动,达到对焦效果。
现有音圈马达致动器在组装中,为保证组装精度,多采用定位柱与对应的定位孔相配合的方式对音圈马达致动器内的组件进行预定位,预定位结束后,在容置有所述定位柱的定位孔内点胶,从而固定相应的组件。
此种点胶固定的组装方式步骤较繁杂,如有不慎通常会导致组装结构的不稳定性及组装良率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其组装简便、稳定度高。
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其包括一外壳,一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架,一位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镜头装筒,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两端的弹片,一位于所述弹片上的载板。所述镜头装筒内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镜头装筒侧壁外围设有线圈。所述固定架周围对称设有永久磁铁。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弹片相对的两端各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弹片及所述载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定位柱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弹片及载板通过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之间的配合相连接并固定。所述每一定位柱的顶端设置有一突出于其侧面的固定头,该固定头自顶端向下的截面逐渐增大,且最大截面大于所述载板的定位孔截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音圈马达致动器的定位柱端部采用一固定头的结构,在组装时通过压合方式将弹片、载板固定在固定架上,可以省去传统的采用点胶粘合的方式固定,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另外还可以保证组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音圈马达致动器主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音圈马达致动器的固定架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音圈马达致动器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一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音圈马达致动器的主体分解图,所述音圈马达致动器包括一外壳10,一设于所述外壳10内的固定架20,一位于所述固定架20内的镜头装筒30,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20上下两端的弹片40、50,以及一位于所述弹片40上的用于装载影像感测器(图未示)的载板60。
所述镜头装筒30内开设有以用于容置镜头(图未示)的容置孔301,所述镜头装筒30侧壁外围设有线圈302,该线圈302用以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带动所述镜头装筒30作直线运动,所述磁场是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0周围的永久磁铁70所产生的。
所述固定架20上下两端各设有多个定位柱201,所述弹片40、50及所述载板60上对应于所述定位柱201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401、501和601,所述弹片40、50及载板60通所述多个定位柱201与所述多个定位孔401、501、601之间的配合相连接并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20上下两端的定位柱201的个数各为四个,可以理解,所述定位柱201的个数也可依据不同的要求有所不同。
请参阅图2,所示为图1中音圈马达致动器的固定架20的放大图,所述多个定位柱201伸出所述固定架20的一端,其具有一突出所述定位柱201侧面的固定头2011,所述固定头2011的横截面成自其顶端向下逐渐增大的“蘑菇头”的形状,且所述固定头2011具有一定的弹性,用于将所述弹片40、50及所述载板60固定于所述固定架20上。
所述固定头2011的最大截面略大于所述定位孔601的截面,其穿过所述弹片40、50的定位孔401、501且与所述载板60的定位孔60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头2011的形状为“蘑菇头”状,当然,所述固定头2011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所述固定头2011突出于所述定位柱201的侧面,该固定头2011自顶端向下的截面逐渐增大,且最大截面大于所述定位孔601的截面,都应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音圈马达致动器组装示意图(不含外壳10),所述镜头装筒30装设于所述固定架20内,所述永久磁铁70嵌设于所述固定架20周围,所述定位柱201分别将所述固定架20及所述弹片40、50和载板60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头2011与所述载板60的定位孔601之间为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弹片40、50均弹性抵接于所述镜头装筒30,起到复位作用,当镜头装筒30相对于所述固定架20运动时,所述弹片40或50产生弹性形变给于所述镜头装筒以回复力,当通电停止后,所述镜头装筒30在弹片40或50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音圈马达致动器的定位柱端部采用一固定头的结构,在组装时通过压合方式将弹片、载板固定在固定架上,可以省去传统的采用点胶粘合固定,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另外还可以保证固定的稳定性。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音圈马达致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圈马达致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音圈马达致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圈马达致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圈马达致动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音圈马达致动器,其包括一外壳,一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架,一位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镜头装筒,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两端的弹片,一位于所述弹片上的载板。所述镜头装筒内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镜头装筒侧壁外围设有线圈。所述固定架周围对称设有永久磁铁。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弹片相对的两端各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弹片及所述载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定位柱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弹片及载板通过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