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自动烹饪器具包括有自动洗米装置,但在这些产品中,普遍存在自动洗米装置完成洗米进行排料时,由于湿米的黏附力使得米粒粘附残留在排料口阀门内表面上,而残留的米粒容易变质产生细菌,且在阀门关闭时造成“卡米”问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体,设置有供物料排出的排料口;排料腔门,能够与所述排料口处盖合或与所述排料口处分离以使所述排料口敞开;驱动装置,与所述排料腔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排料腔门在垂直于所述排料口的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平动,以使所述排料腔门与所述排料口处盖合或分离。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平动可以理解为排料腔门在运动平面内做平移运动,且其在运动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可以为直线或为曲线,所述的排料口的中轴线可以理解为呈规则形状的排料口的中心线或呈回转结构的排料口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在排料腔门受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盖合或分离时,由于排料腔门在垂直于排料口的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平动,这样,在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可利用排料口的内壁将附着在排料腔门内表面上如米粒等物料刮落,从而避免残留物料长期附着于排料腔门上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产品清洁度;此外,由于在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清除排料腔门内表面的残留物料,从而可以避免排料腔门在回复至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相盖合过程中出现物料卡滞问题,提高驱动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顺畅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物料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具有输出轴;摆杆,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或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排料腔门设置在所述摆杆上,其中,所述输出轴旋转时,所述摆杆在所述运动平面内摆动。
在本方案中,利用电机驱动摆杆在运动平面内摆动,同时,位于摆杆上的排料腔门可随摆杆的摆动在运动平面内做弧线位移运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排料腔门的运动轨迹上具有使排料腔门与排料口正对的工作位置,当排料腔门运动至工作位置时能够实现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盖合以密封排料口,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和良品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料腔门与所述摆杆可浮动地连接,使所述排料腔门能够相对所述摆杆在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的方向上浮动。
在本方案中,将排料腔门构造呈能够相对摆杆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浮动的结构,这样可利于在排料腔门运动至工作位置时驱动其向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盖合的方向浮动以实现密封,并可利于在排料腔门离开工作位置或向工作位置靠近时驱动其向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远离的方向浮动以对排料腔门的运行进行让位,避免排料腔门离开或靠近排料口的运动过程中与清洗腔体发生干涉的问题,保证排料腔门的运动顺畅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料腔门在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为0.5mm~10mm。
在本方案中,一方面设置排料腔门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不小于0.5mm,对于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的场合中,可以为密封件的回弹行程预留空间,避免排料腔门运动过程中与密封件干涉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置排料腔门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不大于10mm,这样可以避免浮动位移量过大导致排料腔门与摆杆装配不稳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浮动位移量过大导致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对排料腔门内表面上如米粒等物料刮落效果降低的问题,以此有效解决排料腔门内表面上物料残留的问题,保证产品使用清洁度和排料腔门运动的顺畅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料口位于所述清洗腔体的底端,且所述排料口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运动平面与水平面重合。
在本方案中,将排料口位于所述清洗腔体的底端,这样设计可以在排料口敞开时使清洗腔体内的物料依靠重力自动排出清洗腔体,降低产品驱动损耗,且对于从排料腔门的刮落的物料也可自行排出到清洗腔体外,避免从排料腔门的刮落的物料回落到清洗腔体中的问题;此外,由于位于清洗腔体的底端的排料口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运动平面与水平面重合,这样,电机在驱动排料腔门运动的过程中,排料腔门的重力对电机输出轴的作用效果始终保持均衡,可避免电机输出轴受力发生变化导致电机驱动不平稳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清洗腔体的所述排料口处,在所述排料腔门与所述清洗腔体的所述排料口处盖合时,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在所述排料腔门与所述清洗腔体之间以进行密封。
在本方案中,在清洗腔体的所述排料口处设置密封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清洗腔体的密封效果,避免物料清洗装置执行清洗工作时漏水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安装环,且所述安装环的内环壁上设有插槽;其中,所述清洗腔体上设置凸起,所述安装环套装在所述清洗腔体上,且所述凸起插装在所述插槽内。
在本方案中,在安装环的内环壁上设置插槽,利用清洗腔体上的凸起与安装环上的插槽配合,这可有效实现对密封件的装配定位,一方面可保证密封件的装配精度,提升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清洗腔体上的凸起与插槽干涉,可以提高密封件在清洗腔体或排料腔门上的装配稳定性,避免密封件在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活动配合过程中密封件发生错位或脱落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吸合部,设置在所述清洗腔体上;第二吸合部,设置在所述排料腔门上,且能够在所述排料腔门与所述排料口处相盖合时与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固定。
在本方案中,在清洗腔体上设置第一吸合部,在排料腔门上相应设置第二吸合部,利用第一吸合部与第二吸合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可提高清洗腔体与排料腔门盖合作用力,从而提升对排料口的密封效果;另外,在排料腔门被带离工作位置时,摆杆主要在垂直于排料口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摆动,由于该摆动与第一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部之间的相对作用力垂直,从而使第一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部沿切向脱开,这样使得第一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部的分离更为容易,相对减小摆杆上的驱动损耗。
更具体而言,本方案中在排料腔门被摆杆带至工作位置时,排料腔门上的第二吸合部与清洗腔体上第一吸合部相对应并相互吸引,排料腔门受第一吸合部与第二吸合部之间相互吸引的引力驱动与清洗腔体的排料口处盖合,以提升密封效果;而在排料腔门被带离工作位置时,第二吸合部随排料腔门运动使之沿切向脱开第一吸合部对其的磁力,使摆杆更容易带动排料腔门在运动平面内做平动,且在排料腔门与排料口分离的过程中,排料口的内壁将附着在排料腔门内表面上的残留刮落以有效解决排料腔门内表面上物料残留的问题,保证产品使用清洁度和排料腔门运动的顺畅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合部与所述第二吸合部中的一个为永磁体,另一个为永磁体或能够被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或所述第一吸合部与所述第二吸合部中的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为能够与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所述物料清洗装置的排料口敞开时与所述烹饪腔室连通,使从所述排料口排出的物料能够进入所述烹饪腔室内,其中,所述烹饪主体用于烹饪所述烹饪腔室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主体包括:上盖,所述物料清洗装置的清洗腔体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本方案中,物料清洗装置的清洗腔体设置在烹饪主体的上盖上,便于使清洗腔体的排料口敞开时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电蒸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上盖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上盖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排料腔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上盖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上盖,10物料清洗装置,11清洗腔体,111排料口,112凸起,121摆杆,1211通孔,122排料腔门,123弹簧,13密封件,131密封边,1311拱起部,132安装环,1321插槽,141第一吸合部,142第二吸合部,15电机,16搅拌装置,17紧固件,17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及物料清洗装置10。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10,包括:清洗腔体11、排料腔门122和驱动装置。
具体地,清洗腔体11设置有供物料排出的排料口111;排料腔门122能够与排料口111处盖合或与排料口111处分离以使排料口111敞开;驱动装置与排料腔门122连接,用于驱动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排料口111的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平动,以使排料腔门122与排料口111处盖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10,在排料腔门122受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或分离时,由于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排料口111的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平动,这样,在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可利用排料口111的内壁将附着在排料腔门122内表面上如米粒等物料刮落,从而避免残留物料长期附着于排料腔门122上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产品清洁度;此外,由于在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清除排料腔门122内表面的残留物料,从而可以避免排料腔门122在回复至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相盖合过程中出现物料卡滞问题,提高驱动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顺畅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物料清洗装置10还包括搅拌装置16,搅拌装置16伸入清洗腔体11内,用于对清洗腔体1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更具体而言,物料可以为米、绿豆、黄豆等适于烹饪和食用的物质,物料清洗装置10用于对进入清洗腔体11中的物料进行清洗,例如,在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相盖合的前提下,将物料输入到清洗腔体11中,此后,可启动搅拌装置16工作以对清洗腔体1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提高清洗效果,在清洗结束后,将污水排出清洗腔体11,随后,控制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相分离,以使清洗腔体11内的物料从排料口111排出,其中,排出的物料进入烹饪器具的内锅中以供烹饪需求,从而实现烹饪器具集物料清洗和烹饪功能一体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5和摆杆121,具体地,电机15具有输出轴;摆杆121与输出轴相连,当然,也可通过齿轮机构等传动机构与输出轴相连,排料腔门122设置在摆杆121上,其中,输出轴旋转时,摆杆121在运动平面内摆动。
在本方案中,利用电机15驱动摆杆121在运动平面内摆动,同时,位于摆杆121上的排料腔门122可随摆杆121的摆动在运动平面内做弧线位移运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排料腔门122的运动轨迹上具有使排料腔门122与排料口111正对的工作位置,当排料腔门122运动至工作位置时能够实现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以密封排料口111,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和良品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排料腔门122与所述摆杆121可浮动地连接,使所述排料腔门122能够相对所述摆杆121在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的方向上浮动。
更具体而言,物料清洗装置10还包括紧固件和弹簧123,紧固件的一端与排料腔门12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摆杆121上设置有通孔1211,紧固件贯穿通孔1211;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弹簧123支撑在摆杆121与限位部之间,用于在排料腔门122离开工作位置时驱动排料腔门122向与排料口111处相远离的方向浮动,使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之间保持预设间隙,以避免排料腔门122运动过程中与清洗腔体11相干涉。
在本方案中,将排料腔门122构造呈能够相对摆杆121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浮动的结构,这样可利于在排料腔门122运动至工作位置时驱动其向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盖合的方向浮动以实现密封,并可利于在排料腔门122离开工作位置或向工作位置靠近时驱动其向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远离的方向浮动以对排料腔门122的运行进行让位,避免排料腔门122离开或靠近排料口111的运动过程中与清洗腔体11发生干涉的问题,保证排料腔门122的运动顺畅性。
优选地,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H为0.5mm~10mm。
在本方案中,一方面设置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H不小于0.5mm,对于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3的场合中,可以为密封件13的回弹行程预留空间,避免排料腔门122运动过程中与密封件13干涉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置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的浮动位移量H不大于10mm,这样可以避免浮动位移量H过大导致排料腔门122与摆杆121装配不稳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浮动位移量H过大导致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相分离的过程中对排料腔门122内表面上如米粒等物料刮落效果降低的问题,以此有效解决排料腔门122内表面上物料残留的问题,保证产品使用清洁度和排料腔门122运动的顺畅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料口111位于清洗腔体11的底端,且排料口111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运动平面与水平面重合。
在本方案中,将排料口111位于所述清洗腔体11的底端,这样设计可以在排料口111敞开时使清洗腔体11内的物料依靠重力自动排出清洗腔体11,降低产品驱动损耗,且对于从排料腔门122的刮落的物料也可自行排出到清洗腔体11外,避免从排料腔门122的刮落的物料回落到清洗腔体11中的问题;此外,由于位于清洗腔体11的底端的排料口111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运动平面与水平面重合,这样,电机15在驱动排料腔门122运动的过程中,排料腔门122的重力对电机15输出轴的作用效果始终保持均衡,可避免电机15输出轴受力发生变化导致电机15驱动不平稳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物料清洗装置10还包括密封件13,具体地,密封件13设置在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在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时,密封件13的至少部分支撑在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之间以进行密封。在清洗腔体11的所述排料口111处设置密封件13,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清洗腔体11的密封效果,避免物料清洗装置10执行清洗工作时漏水的问题。
更具体而言,密封件13上设置有受压变形结构,其中,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时,受压变形结构支撑在排料腔门与清洗腔体1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受压变形结构包括呈环状的密封边131,排料腔门122盖合时,排料口111正对密封边131的中空区域;其中,密封边131的截面呈封闭环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边131的截面呈封闭环形,优选地,密封边131的截面呈圆环、椭圆环、四边形环或六边形环,在其受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挤压的过程中,密封边131逐渐扁塌直至扁平,而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保持盖合的状态下,密封边131结构上恢复成初始形态的弹性恢复力反作用于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实现密封,且密封效果与密封边131的变形量正相关,相对于利用密封件13材质上的弹性实现密封的结构而言,这样设计使密封边131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不会因自身材质上挤压而产生局部高应力的问题,从而使得产品密封更可靠、更耐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受压变形结构包括呈环状的密封边131,排料腔门122盖合时,排料口111正对密封边131的中空区域;其中,密封边131的截面为圆面、四边形面、椭圆面或六边形面,且密封边131的硬度为20邵氏硬度~40邵氏硬度。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边131的截面为圆面、四边形面、椭圆面或六边形面,且密封边131的硬度为20邵氏硬度~40邵氏硬度,本结构中,密封边131为实心结构,其中,通过控制密封边131的硬度为20邵氏硬度~40邵氏硬度,可使密封边131在受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挤压的过程中,密封边131逐渐扁塌直至扁平,而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保持盖合的状态下,密封边131恢复成初始形态的弹性恢复力反作用于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实现密封,且密封效果与密封边131的变形量正相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受压变形结构包括呈环状的密封边131,排料腔门122盖合时,排料口111正对密封边131的中空区域;其中,密封边131的截面呈不封闭环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边131的截面呈不封闭环形,优选地,密封边131的截面呈圆环、椭圆环、四边形环或六边形环,在其受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挤压的过程中,密封边131逐渐扁塌直至扁平,而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保持盖合的状态下,密封边131结构上恢复成初始形态的弹性恢复力反作用于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实现密封,且密封效果与密封边131的变形量正相关,相对于利用密封件13材质上的弹性实现密封的结构而言,这样设计使密封边131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不会因自身材质上挤压而产生局部高应力的问题,从而使得产品密封更可靠、更耐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受压变形结构包括呈环状的密封边131,排料腔门122盖合时,排料口111正对密封边131的中空区域;其中,密封边131为悬臂体,密封边131的内环端和外环端中的一端与清洗腔体11或排料腔门122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边131为悬臂体,密封边131的内环端和外环端中的一端与清洗腔体11或排料腔门122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具体地,密封边131的一端与清洗腔体11和排料腔门122中的一个连接,密封边131的另一端适于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盖合时与清洗腔体11和排料腔门122中的另一个抵靠实现弹性支撑以进行密封,其中,在密封件13受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挤压的过程中,悬臂体与其所抵靠表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悬臂体的自由端抵靠在固定端所连接的表面上,即此时悬臂体为稳定的两端固支结构,而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保持盖合的状态下,悬臂体结构上恢复成初始形态的弹性恢复力反作用于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实现密封,且密封效果与密封边131的变形量正相关,相对于利用密封件13材质上的弹性实现密封的结构而言,这样设计使密封边131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不会因自身材质上挤压而产生局部高应力的问题,从而使得产品密封更可靠、更耐久。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悬臂体上相对位于其固定端与其自由端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拱起部1311。
在本方案中,设置悬臂体上相对位于其固定端与其自由端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拱起部1311,一方面,拱起部1311可以对悬臂体起到刚度加强的作用,可以避免悬臂体被压弯变形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保持盖合的状态下,拱起部1311可继续对排料腔门122和清洗腔体11进行弹性支撑,避免悬臂体成为两端固支结构后自身材质上受挤压而产生局部高应力问题,提高密封件13的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密封件13上设置有安装环132,且安装环132的内环壁上设有插槽1321;其中,清洗腔体11上设置凸起112,安装环132套装在清洗腔体11上,且凸起112插装在插槽1321内。
在本方案中,在安装环132的内环壁上设置插槽1321,利用清洗腔体11上的凸起112与安装环132上的插槽1321配合,这可有效实现对密封件13的装配定位,一方面可保证密封件13的装配精度,提升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清洗腔体11上的凸起112与插槽1321干涉,可以提高密封件13在清洗腔体11或排料腔门122上的装配稳定性,避免密封件13在排料腔门122与清洗腔体11活动配合过程中密封件13发生错位或脱落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物料清洗装置10还包括第一吸合部141和第二吸合部142。具体地,第一吸合部141设置在清洗腔体11上;第二吸合部142设置在排料腔门122上,且能够在排料腔门122与排料口111处相盖合时与第一吸合部141吸合固定。
在本方案中,在清洗腔体11上设置第一吸合部141,在排料腔门122上相应设置第二吸合部142,利用第一吸合部141与第二吸合部14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可提高清洗腔体11与排料腔门122盖合作用力,从而提升对排料口111的密封效果;另外,在排料腔门122被带离工作位置时,摆杆121主要在垂直于排料口111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摆动,由于该摆动与第一吸合部141和第二吸合部142之间的相对作用力垂直,从而使第一吸合部141和第二吸合部142沿切向脱开,这样使得第一吸合部141和第二吸合部142的分离更为容易,相对减小摆杆上的驱动损耗。
更具体而言,本方案中在排料腔门122被摆杆121带至工作位置时,排料腔门122上的第二吸合部142与清洗腔体11上第一吸合部141相对应并相互吸引,排料腔门122受第一吸合部141与第二吸合部142之间相互吸引的引力驱动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以提升密封效果;而在排料腔门122被带离工作位置时,第二吸合部142随排料腔门122运动使之沿切向脱开第一吸合部141对其的磁力,使摆杆121更容易带动排料腔门122在运动平面内做平动,且在排料腔门122与排料口111分离的过程中,排料口111的内壁将附着在排料腔门122内表面上的残留刮落以有效解决排料腔门122内表面上物料残留的问题,保证产品使用清洁度和排料腔门122运动的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41与第二吸合部142中的一个为永磁体,另一个为永磁体或能够被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41与第二吸合部142中的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为能够被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10,通过设置在排料腔门122受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与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处盖合或分离时,排料腔门122在垂直于排料口111的中轴线的运动平面内平动,其中,由于下料方向与排料腔门122的运动方向垂直,排料腔门122切向运动的过程中,排料口111内壁具有刮残留物的作用,避免残留物粘附在排料腔门122的内表面上,这可避免因固体、固液混合物在下料过程中的存在的物料残留而导致的卡滞留现象,提高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10和烹饪主体,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所述物料清洗装置10的排料口111敞开时与所述烹饪腔室连通,使从所述排料口111排出的物料能够进入所述烹饪腔室内,其中,所述烹饪主体用于烹饪所述烹饪腔室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1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主体包括上盖100和锅体(图中未示出),上盖100与锅体盖合时围设出烹饪腔室,其中,物料清洗装置10的清洗腔体11设置在上盖100上。
在本方案中,物料清洗装置10的清洗腔体11设置在烹饪主体的上盖100上,便于使清洗腔体11的排料口111敞开时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11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电蒸锅。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